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08

  • 固态电池持续火热!多家科创板公司透露最新进展 业内人士:量产仍需时间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持续火热。 车企方面,广汽集团11月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已初步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长安汽车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30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 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据介绍,这是业内首次实现“取消隔膜”的技术突破,即减掉电池隔膜,用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实现隔膜功能替代。 近日,另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在今年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将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充至超1000人。该公司目前主攻硫化物路线,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科创板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亦有新进展。不过,对于具体的量产时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尚需时间。 ▍多家科创板公司相关业务现新进展 不少企业人士向《科创板日报》透露,近期将有固态电池业务的新进展。 海目星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近期会举行固态电池方面的发布会。其近期互动平台提到,该公司已形成交付的是准固态电池的生产设备,技术路线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作为负极,电解液含量低于10%,能量密度超过450Wh/kg。 利元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在配合多家头部企业“做技术路线更透彻的研究”。“目前确实收到一些实质性收获,近期将公布新进展。” 另多家厂商表示,其相关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 杭可科技证券部人士表示,该公司在一两年前就有半固态领域的订单,目前在客户中试线上有检测设备,也有相关方面研发。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固态电池大压力夹具机”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600万元,累计投入777.68万元,目前仍处于实验验证阶段。 其提到,固态电池必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但市场‘热’并不代表它能‘很快出来’。现在固态电池对设备的工艺要求尚未到‘跨时代’的变化”。 信宇人证券部人士表示,该公司涂布机在固态电池方面有应用,但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 除设备厂商外,材料商万润新能证券部人士表示,该公司研发的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可适配固态电池。 芳源股份证券部人士表示,目前该公司还没有相关业务,不排除后续对其开展研发、合作等布局。 以正极材料为主营业务的帕瓦股份证券部人士表示,该公司开拓了固态电池电解质新业务,有布局多种路线电解质,但目前主要以聚合物路线为主,“电解质跟我们已布局的正极材料会有比较好的协同效应”。其还提到,该公司目前已建设了相关电池线,“当前在‘小试’阶段”。 电池厂商博力威证券部人士表示,该公司有相关技术研发,但具体的研发进程时间表暂不能确定。 天奈科技11月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高代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已向市场多家知名固态电池厂家供货,如:清陶、卫蓝、太蓝等。“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即:碳纳米管)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 ▍业内人士:量产仍需时间 按照规划,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半固态动力电池将于2024年实现方形铝壳电池样件生产,2025年批量生产样包开发;2026年装车验证。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则规划于2025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原型验证体系开发,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销量生产并持续验证,2027年实现无隔膜全固态电池批量生产。 宁德时代亦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在全固态电池持续坚定投入,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不过,对于具体的量产时间,业内人士表示仍需一定时间。 “量产时间有一定难度,跟他们董事长简单沟通了下,他也承认困难较大,需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一位在太蓝新能源发布会现场的锂电专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亦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固态电池尽管多数公司均有布局,也宣布了量产时间,但均尚未大规模应用,“目前仅处于实验室数据,意义不是很大,现在离量产还有一定时间”。 对于具体的应用领域,一位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证券部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全固态还是需要一定的商业化时间。从成本和性能方面考虑来看,可能在消费电子领域或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

  • “技术+需求”双重催化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再迎“小阳春”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及低空经济场景的落地,全固态电池赛道进一步被激活。至11月7日收盘,固态电池概念股上涨2.64%。板块个股中,有研新材、高乐股份、紫江企业涨停,厦钨新能、嘉元科技涨超15%,鹏辉能源、翔丰华、派能科技等跟涨。 技术层面,11月7日,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联合发布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该技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取消传统液态锂电池隔膜,通过在极片表面导入高致密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实现隔膜功能替代。 “无隔膜技术可以适用于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太蓝新能源董事长兼CTO高翔介绍,减掉隔膜只是第一步,在“减材制造”的理念下,太蓝新能源提出4-3-2-1技术路线:在传统液态锂电池四大主材的基础上,第一步减掉隔膜,减掉部分电解液;第二步,完全减掉电解液;第三步,减掉负极,使半固态跨越到全固态的路径更为清晰。 按照规划,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开始进行装车测试,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则预计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在特殊领域开展示范性应用。这与长安汽车的规划相一致——按照长安汽车在电池系统技术领域的规划,计划不晚于2027年推动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固态电池已成为全球电池科技的竞争焦点。11月5日,华为公布最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名称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据悉,该专利通过掺杂包括氮元素等材料,使得掺杂硫化物材料对金属锂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10月24日,“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能够量产50安时数全固态电池。10月26日,江西于都5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全固态电池产品也随之发布。 主机厂方面,奇瑞于日前宣布,公司正在研发鲲鹏固态电池,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定向运营、2027年批量上市;比亚迪一项名为“全固态电池、电池组和用电设备”的专利申请也于近期获批公示;上汽集团计划在2026年四季度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上汽清陶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将于2025年年底完工;广汽集团计划将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并率先搭载在昊铂车型上。此外,包括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现代、通用、宝马、福特、奔驰等十余家海外车企,均在加速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 值得留意的是,在低空经济产业政策的带动下,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11月5日,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同一天,深圳市召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宁德时代外,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锂电头部企业也均已表态在低空飞行的电池领域展开合作,抢占市场先机。 “展望11月,长安汽车携手太蓝新能源召开固态电池技术发布会,行业有望再迎催化。”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近期整车厂主导固态电池领域进展,10月,国内外头部整车厂通过合作或布局的方式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此外,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布局固态电池业务的电池厂、固态电解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中信建投预计,至2025年全球各类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达几十到上百GWh、千亿元规模。东方证券研报指出,全固态电池早期有望率先应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高端电动车市场,到2030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中的渗透率分别达到2%和10%。

  • 能源金属、固态电池指数同刷逾1年高位 多重利好推动固态电池3连涨 市场潜力巨大

    SMM 11月6日讯:11月6日早间,能源金属板块高开,指数盘中一度涨逾6%,最高一度上冲至531.62,刷新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旗下各股也在早些时候快速拉升,其中华友钴业盘中一度封死涨停板,不过午后开盘能源金属板块张福林略有回落,截至日间收盘,能源金属板块指数收涨2.37%。个股方面,寒锐钴业涨8.77%,华友钴业涨7.21%,腾远钴业、天华新能、格林美等多股纷纷跟涨。 而近期颇受追捧的固态电池板块,在今日表现同样惹眼,其盘中一度涨逾4%,指数盘中冲至1548.88的高位,同样刷新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截至日间收盘,固态电池指数收涨2.11%。个股方面,殷图网联、蓝海华腾涨停,高乐股份、黑猫股份、紫江企业、丰元股份等多股同样封死涨停板。厦钨新能、瑞华泰、上海洗霸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固态电池板块再迎催化,11月5日,华为公布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发明,名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专利申请内容显示,本实现方式公开的掺杂硫化物材料可以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近日,太蓝新能源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将于11月7日联合召开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联合发布会,太蓝会带来全新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并与长安汽车进行业务合作,实现产品落地化应用。 中信证券评论称,近期整车厂主导固态电池领域进展,2024年10月,国内外头部整车厂通过合作或布局的方式不断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应用。展望11月,长安汽车携手太蓝新能源将召开固态电池技术发布会,行业有望再迎催化。此外,航空领域正逐步成为固态电池的重要落地场景,锂电设备厂商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开拓第二成长曲线。布局固态电池业务的电池厂、固态电解质公司,以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相关环节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近期国内对低空经济的支持也在持续对固态电池行业形成提振。11月5日,工信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发展低空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典范。要抓好顶层谋划,谋篇布局低空装备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随后,国内包括深圳、上海以及山东等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政策方面利好频频。 而固态电池凭借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快充的特点,在低空经济,尤其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上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快充特性能够显著提升eVTOL的飞行时间和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从而推动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山西证券肖索分析指出,固态电池理论上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是未来大容量二次电池发展方向。应用方面,固态电池在高端长续航车型、e-VTOL等方向有明确应用场景。中信建投预计,至2025年全球各类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达几十到上百GWh、千亿元规模。 且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还曾作出预计,随着全球各厂商量产竞速,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前达到GWh级量产。量产初期(2027—2028年)预计成本较高,电芯价格将落在1—3元RMB/Wh,EV市场应用规模≤1GWh。2030年后当全固态电池形成一定规模时(≥10GWh),预计电芯价格将降至1元RMB/Wh左右,到2035年经过市场大规模的快速推广后,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计全固态电芯价格有望降至0.6—0.7元RMB/Wh。

  • 华为固态电池新专利!聚焦硫化物路线 这些公司已有布局

    11月5日,华为公布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发明,名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专利申请内容显示, 本实现方式公开的掺杂硫化物材料可以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高稳定性能等特点, 能够满足未来EV、储能等多种应用场景 对锂离子电池不断提高的性能的要求;还解决了液态锂硫电池体系中多硫化物(LiSx)穿梭导致容量衰减严重的瓶颈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佩德罗•洛佩斯-阿兰古伦,还有另一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已公布,名为《锂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固体电解质》。该专利申请人为帅福得电池有限公司、巴黎第十二大学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按照电解质分类,全固态电池主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种体系。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是一项颠覆性的世界前沿科学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固态电解质是十全十美的,(但)硫化物路线或率先突破。” 宁德时代储能事业部CTO许金梅此前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今年早些时候也透露,宁德时代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机会很大,硫化物路线进展较快,并已建立10Ah级全固态电池验证平台。 近期我国固态电池,特别是硫化物固态电池已传出多项进展: 10月, 江西于都5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举行正式投产 暨全固态电池产品发布仪式,此次项目由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9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研发出用于全固态锂硫电池的新型硫化锂正极材料,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每千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 7月,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建设。中试线运行顺利后,2026年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还会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A股中已有硫化物固态电池相关布局的公司有: 未上市公司方面,固态电池赛道主要有这些企业及投资机构:

  • 锂电老兵力神电池发布快充及半固态等新品 总投12亿工厂将满产

    11月1日,力神电池所属天津力神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力神聚元)在天津举办2024新品发布会。 力神聚元本次发布会共推出900Wh/L高能量高硅电池、高比能3C快充电池、5C超级快充电池、高安全电池、高比能无人机电池、高功率全极耳电池、半固态电池、超薄电池、弧形电池、宽温域电池等十款新产品,涵盖了手机、笔电、充电宝、智能穿戴、清洁工具和无人机等众多领域,为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家居和低空产业等提供更高能量、更先进、更安全的电源解决方案。 据了解,力神聚元隶属力神电池,是主营聚合物电池应用的高端电池供应商。力神聚元产品体系规划的方向,主要以钴锂和三元为核心,体系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把半固态和固态作为下一代重点突破的共性技术,集中在前沿技术研究上;磷酸铁锂体系聚焦在小动力体系的研发上。 发布会上,力神聚元相关负责人向会议汇报展示了拥有国际先进设备工艺、投资近12亿元的力神聚元智能制造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高端产能不足的问题,今年9月,力神聚元在天津建成新的智能制造工厂(五期乙),有效扩充了公司聚合物电池的产能。该工厂总投资金额近12亿元,产能为6000万只/年。该基地的投产落地,将力神聚元的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到新的阶段。 据了解,该新产线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较传统产线人效提升45%。产线实现高端产品需求的工艺全覆盖,覆盖极耳中置、多极耳卷绕、叠片工艺,成功实现了双层涂布、激光清粉、激光蚀刻等新工艺。同时,通过精密的在线质量检测系统,准确收集电池生产的各项数据,及时的质量预警,确保电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五期乙产线的投产,一次性新上12条产线,是聚合物电池十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有效补充了高端聚合物电池的生产能力。”力神聚元总经理毛大伟表示,按照目前产品项目的落地情况,五期乙将很快实现满产,这也揭开了力神聚元聚合物电池快速发展的新序幕。

  • 长安汽车将发布固态电池新技术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据太蓝新能源官微,太蓝新能源联合长安汽车,将于11月7日在重庆召开固态锂电池新技术发布会。今年8月,长安汽车入股太蓝新能源,作为国内率先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的企业,太蓝目前已经在部分细分市场实现产品的批量交付。此次与长安汽车联合举办技术发布会,太蓝会带来全新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并与长安汽车进行业务合作,实现产品落地化应用。 山西证券肖索分析指出,固态电池理论上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长的循环寿命等优点,是未来大容量二次电池发展方向。应用方面,固态电池在高端长续航车型、e-VTOL等方向有明确应用场景。中信建投预计,至2025年全球各类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或达几十到上百GWh、千亿元规模。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紫建电子 已经取得了“一种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固态电池”方面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也在继续跟进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和开发;若研发成功后,新技术将应用于产品之中。 金龙羽 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相关技术正处于研发阶段。

  • 揭秘首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 规模化成本不比液态高但还“上不了车”

    “居然这就能量产了。”面对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投产的消息,有市场人士惊叹速度快于预期——据财联社记者此前的调研,各家企业披露以及专家认可的固态电池有希望实现小批量量产的时间点是2027年。 而据财联社记者最新了解到, 全固态、成本低、不亏本卖、不上车 ,是这条已投产全固态电池产线的“四大亮点”。该产线投建者纯锂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走的是“经济适用的全固态电池”, 技术路线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搭配磷酸铁正极与石墨负极 。目前客户来自储能与电动两轮车,不涉及动力电池。 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不涉及动力电池 近日,固态电池热度再次飙升。 据“北京亦庄”10月24日消息,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企业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纯锂新能源”)投资建设的产线,能够量产50安时数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锂电池量产时间,较此前相关企业以及业内预期提前了足足两年。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今年9月曾就固态电池定调表示,当前行业最高水平只到了“4”左右,即实验验证阶段。卫蓝新能源董事长俞会根则表示,全固态电池2027年在整车上进行小规模验证是完全可能的。详见: 龙头企业定调固态电池处于实验室阶段 关键量产节点在2027年 半固态或更早应用于高安全领域|行业观察 而业内基本共识是,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化学体系的研究,其中最难的就是“固-固界面”的问题。液态电池里锂离子是在电解液中迁移,而对于全固态电池,因为固态电解质缺乏流动性,固-固界面的接触性相较于固-液界面更差。目前业内更多通过加压方式解决界面问题。 对此,财联社记者采访纯锂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获悉,其全固态电池无须加压使用,公司有工艺方案,能够让电解质跟正负极材料贴合得更好。 事实上,纯锂新能源的全固态电池与业内常讨论的瞄准上车使用的全固态电池有所区别。 上述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纯锂新能源选择的路线是可用性、量产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上比较平衡,“客户形容我们是经济适用的全固态电池。” 首先,材料体系上,业内对全固态电池更多选择的更高比能正负极材料,如超高镍三元正极和金属锂负极。而纯锂新能源并没有搭配更高比能的正负极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固态电池有三种技术路线, 目前公司选择的是聚合物电解质路线,搭配的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负极材料是石墨 。 对于公司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方便透露 ,但能量密度主要是由正负极材料决定,可以参考材料体系的锂电池。 上述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公司的全固态电池完全没有电解液,电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实现本征安全;材料特性稳定,循环寿命不低于液态磷酸铁锂电池。“ 但倍率性能达不到特别优越,满足不了上车需求 。” 据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120-180Wh/kg之间‌。此前多家电池企业发布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在280Wh/kg以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9月披露,基于硫化锂正极的高比能长循环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 目前,纯锂新能源下游客户主要为储能以及两轮电动车领域,相关负责人表示:“跟动力电池的客户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想解决安全问题需求也是很强烈的。” 天眼查显示,纯锂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成立至今相继公布了24项目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其中有11项目正在审核中。据悉,纯锂新能源位于北京的量产产线目标产能为200MWh。另外,财联社记者从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获悉,纯锂新能源已规划扩产,6GWh固态储能电池设计项目公开招标采购已结束。 氧化物、硫化物路线是主流方向 全固态电池核心的固态电解质方面,技术路线主要集中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路线不同、材料不同,匹配的工艺也大不相同。 从各公司对外披露来看,氧化物与硫化物路线是更多企业的选择。容百科技(688005.SH)目前已完成硫化物、氧化物等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鹏辉能源(300438.SZ)近期发布的固态电池选择了氧化物路线,当升科技(300073.SZ)已系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和双相复合高能量固态正极材料关键技术路线。 星源材质(300568.SZ)近期接受机构调研表示,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研发团队开发的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已经具备量产化制备的条件,性能在客户的半固态电池评测中表现优异,产品已经进入多家客户认证或测试阶段,并小批量供货给多家知名头部客户。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发的全固态电池亦是硫化物电解质路线。 上述纯锂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业内较多以动力电池为目标的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更多希望解决液态锂电池的短板,如高能量密度、快充快放、选择了比较好的材料体系和技术方案, 目前业内较多选择硫化物路线,因为硫化物的倍率性能好,上车才能解决快速快放 。” 此前有半固态电池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固态电解质材料以氧化物路线为主,硫化物则是未来主流方向。 纯锂公司人士表示:我们 选择的聚合物材料本身比较的柔,界面问题没有氧化物严重,解决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难题 。目前量产规模较小,在供应链层面上还没达到规模优势,但其表示“我们不亏本卖”。具备规模化采购能力后成本将不高于液态锂电池。

  • 约11亿!福建漳州新数能固态电池产业园项目奠基

    据“NGDE新数能”发布消息,10月9日,福建省漳州高新区举行2024年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竣工暨新数能固态电池(漳州)产业园奠基仪式。 据介绍,新数能固态电池(漳州)产业园由厦门新数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厦门新数能)全资投资,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90.18亩(12.67万㎡),计划投资约11亿元,用于凝胶固态锂电池生产、研发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建成后年产2.5GWh凝胶固态锂电池,产品具有高安全、高功率、高比能、宽温及超长寿命等特征优势,可广泛应用于特种电源、重型装载工具、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舰船、飞行器以及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多个领域。产业园将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绿色能源动力系统,全方位实施节能减排,致力打造绿色、数字、信息、智能的现代化工厂。 资料显示,厦门新数能于2023年4月在福建厦门翔安区注册成立,为国内新型锂电池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是可实现规模化量产新型复合凝胶固态锂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

  • 2024固态电池产业大会即将举办 行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为推动固态电池行业更高质量更快发展,势银(TrendBank)联合合肥新站高新区、长阳科技于10月14日——10月15日在合肥新站高新区举办2024固态电池产业大会。 今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行业发展迎来小高潮,固态电池行业已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蔚来、上汽智己、赣锋锂业、广汽集团等纷纷发布固态电池新产品。与电解液相比,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更宽的电化学窗口(超过5V),因此能够适配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从而显著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据EVTank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500亿元,其中主要为半固态电池。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固态电池若能发挥并强化安全性的部分优势,力争占据能量密度优势,将倍率、循环寿命和工艺性进一步优化,则可巩固其优势场景下的核心潜在客户。如果性能和成本进展显著,那么其市场空间会扩大,并成为锂电池的关键技术路线。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蓝海华腾 参股了高能时代,高能时代是一家研发制造全固态锂电池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高能时代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研发进展顺利。 鹏辉能源 近日发布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

  • 一周内三车企发声 “迪王”公布时间表 全固态电池上车进入“倒计时”

    被上汽智己“带火”数月后,固态电池迎来新一轮热潮,技术突破、量产时间表、战略合作等声音在近期频频出现。 9月29日,孚能科技与江铃集团新能源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以加速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当前,孚能科技固态电池各技术方向均有涉猎。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以面向未来的高能量、高倍率、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固态电池为中长期研发目标,深入固态电池的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孚能科技方面表示,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在乘用车领域量产装车,并在商用车领域与一汽解放共建战略联盟,共同推广半固态、固态电池商用车市场及产业链发展。按照计划,未来5年内,孚能科技将完成从半固态电池到固态电池的产品化。 此前二日,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刚刚结束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比亚迪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广泛应用“三年比较艰难、五年比较现实”。“固态电池将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与磷酸铁锂电池相互赋能,分别在不同层级的车辆上使用。”廉玉波展望了未来固态电池在整车端的应用场景。 更早些时候的9月23日,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尤峥透露,东风即将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并将加速自研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50wh/kg。 一周内,东风、比亚迪、江铃先后公布最新进展,新一轮固态电池热潮悄然而至。至9月30日午间收盘,固态电池板块当日涨幅9.22%,近一周涨幅26.92%,近一月涨幅28.01%。 有机构预测,消费者对长续航付费形成10万-15万元溢价,有助于固态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需求将达643GWh,2024-2030年CAGR达133%,合计市场空间达1.2万亿元。“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目前中国已有半固态电池上车的案例,且因成本问题主要在高端车型上应用。全球范围内,欧美、日韩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在加码布局研发,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处于持续提速中。” 包括孚能科技在内,车规级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近期亦捷报频频。国轩高科近日表示,公司目前已实现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基础性能验证及样品测试,电芯体系循环次数可达3000次以上,实现了从模具电池到车规级电芯制造的突破,实现了全固态电池从0到1的创新;巨一科技在互动平台称,在固态电池装备领域,公司成功参与了某整车客户的半固态电池项目,为客户提供半固态电池自动装测生产线。公司将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力争为更多行业客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根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全固态电池已是当前科研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代表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也是动力电池专题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分析认为,当前产学研平台针对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不断加快、进展纷呈,关于固态电池相关的路线图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