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63

  • 微导纳米:产品主要面向光伏领域 半导体ALD设备已实现28nm工艺突破

    今日(12月14日),微导纳米正式IPO申购,网上申购代码为787147。该公司拟发行4544.5536万股,发行价格为24.21元/股,发行市盈率412.24倍。 该公司此次募投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为10亿元。按本次发行价和新股发行数量,其预计募集资金1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10.23亿元。 招股书显示,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 在网上首发路演中, 微导纳米董事会秘书龙文表示,报告期内,该公司产品率先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过程中的薄膜沉积环节,已覆盖包括: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半导体领域,该公司已先后获得国内多家半导体公司的商业订单,并实现国产ALD设备在28nm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高介电常数栅氧层材料沉积环节)中的突破。 专用设备成营收主力 招股书显示,微导纳米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6亿元、3.13亿元、4.28亿元、1.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0.57亿元、0.46亿元、-0.3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384.19万元、827.59万元、-7631.22万元、-452.06万元, 该公司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差额较大。 对此,微导纳米方面解释称,“公司产品交付、验收周期较长,需要为采购和生产提前支付现金,收款和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报告期内,公司员工人数有所增长,期末已计提尚未发放的职工薪酬有所增加,导致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存在一定差异。” 从收入构成来看 ,微导纳米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产品类别以专用设备为主。报告期内,该公司专用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93.59%、95.74% 、70.29%、95.13%。其中,2021年该公司专用设备收入占比下降,主要由于其配套产品及服务中的设备改造业务增幅较大所致。 产品方面 ,微导纳米专用设备产品主要包括:ALD设备、PECVD设备、PEALD二合一平台设备。报告期内,该公司专用设备以ALD设备为主。 从产品具体应用来看,微导纳米产品主要用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片厂商提供镀膜设备;同时,该公司设备适用于先进制程半导体的制造前道工序中的薄膜沉积环节。 微导纳米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营收占比分别仅为:8.39%、3.22%。 订单方面 ,截至今年9月末,微导纳米在手订单合计为19.75亿元。其中,专用设备在手订单合计18.56亿元;设备改造业务在手订单合计1.15亿元。 报告期内,微导纳米专用设备的产量总体高于销量 。对此,微导纳米董事长王磊解释称,主要由于该公司设备产品发出后仍需在客户生产线上进行安装、调试、试运行,并获得客户验收后方可确认收入,验收周期较长,因此当期产量与销量的匹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订单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产量将高于销量。” 报告期内,微导纳米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3.97%、51.89%、45.83%、34.12%,存在一定的毛利率下降风险。 另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微导纳米营业收入预计为5.91亿元至6.78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8.11%至58.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300万元至4200万元,较上年度同比下降50.12%至8.92%。主要由于该公司设备产品验收周期长,导致收入确认与因订单增加而相应增加的管理、销售费用周期不一致,以及其研发费用增加所致。 或存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微导纳米对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分别为1.32亿元、2.99亿元、3.60亿元、1.44亿元,占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28%、95.66%、84.18%、92.97%。 对此,微导纳米方面解释称,报告期内,该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主要是受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及主要客户采购和实施节奏影响。同时,其坦言:“如果未来公司无法进一步开拓新的客户及新的业务领域,或部分客户经营情况不利,或由于选择其他技术路线,从而降低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会影响公司的财务业绩。” 此次IPO,在微导纳米拟募集资金的10亿元中,有2.5亿元将用于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光伏及柔性电子设备扩产升级项目;5亿元将用于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半导体配套设备扩产升级项目;1亿元将用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 在网上首发路演中,不少投资者颇为关注微导纳米未来在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应用规划。 对此,微导纳米董事长王磊表示,国内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量大,目前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公司已与多家国内半导体厂商及验证平台签署了保密协议并开展产品技术验证等合作,针对国内半导体薄膜沉积各细分应用领域研发试制新型ALD设备。” 报告期内,微导纳米研发费用分别为3109.05万元、5373.47万元、9704.00万元、6183.7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41%、17.19%、22.68%、39.74%,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报告期各期末,微导纳米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61%、41.57%、34.89%、51.17%。在网上首发路演中,微导纳米财务负责人俞潇莹解释称,2022年6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主要系在手订单增加,对应合同预收款项有所增加,同时相应增加了原材料采购,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经营性负债。 与此同时,在网上首发路演中, 微导纳米董事长王磊称,随着行业技术持续进步、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发电综合成本有望维持降低趋势。这将有助于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普及应用,进而使得高性能光伏专用设备的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张态势。 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万海盈投资直接持有微导纳米23258.16万股股份,占后者总股本的比例为56.86%,为其控股股东。王燕清、倪亚兰、王磊组成的家族通过万海盈投资、聚海盈管理、德厚盈投资间接控制微导纳米67.34%的股份,同时王磊担任微导纳米董事长、倪亚兰担任微导纳米董事。而王燕清、倪亚兰系夫妻关系,王磊系王燕清、倪亚兰之子,王燕清、倪亚兰、王磊系微导纳米的实际控制人。

  • 万亿支持传闻来袭 半导体开盘大涨 易天股份、睿能科技等多股涨停【SMM快讯】

    SMM12月14日讯:受规模超万亿元半导体扶持计划的利好传闻刺激,半导体板块开盘大幅走强。截至上午10:12,半导体涨幅为2.9%。个股方面,易天股份、睿能科技、中晶科技以及大港股份四只个股盘中涨停。敏芯股份、伟测科技涨超10%,气派科技、富满微、晶华微和苏州固德等涨超6%。 有分析人士表示,半导体板块的拉升是受逾万亿元的扶持传闻消息催动的,昨日下午港股芯片股突然爆发,对今日半导体板块的拉升或有一定预期效果。市场有传言称,制定一项规模逾1万亿元的半导体产业扶持计划,大部分财政援助将用于补贴企业购买国内半导体设备主要是半导体晶圆厂。这则消息促使半导体板块走强。 有技术派分析人士表示,从半导体的走势来看,昨日收盘没有跌破五周线和20日均线,半导体在技术走势上也有反弹的需求。 消息面上,市场有传言称,国内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逾1万亿元扶持半导体产业。这笔资金将主要以补贴和税收抵免的形式提供,主要面向国内晶圆制造商,用于补贴它们采购国产半导体设备。这些企业最高有望获得20%的采购成本补贴。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最新公布的消息显示,其已经与江西誉鸿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签约意味着总投资116亿元的西安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与器件产业化项目正式落户泾河新城。 机构观点:板块估值性价比已现 关注行业景气度演绎的节奏 国海证券看好半导体的未来,其研报显示,板块估值性价比已现,关注行业景气度演绎的节奏。2021M6见顶至今,景气度边际放缓,产业链进入去库存周期,同期A股半导体板块估值有所回落;2022Q3大部分公司经营数据同比/环比有所下滑,但从估值层面来看,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产业链各环节库存持续修正中,因此考虑到当前估值水平,及行业景气度的发展趋势,半导体板块已经具备较佳的配置价值,看好后续板块表现。 》查看SMM硅料产品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半导体设备属于高壁垒和高投入行业,厂商先发优势明显。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日本和欧洲技术相对领先,代表厂商包括应用材料、阿斯麦、拉姆研究、东京电子、科磊半导体等,VLSI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均为境外企业,市场份额合计高达76.6%。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转移,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最大检测与量测市场,行业增速31.6%显著高于全球的12.6%。但国内量测设备国产化率较低,进口依赖度较高,数据显示,国内检测与量测设备市场仍由海外几家龙头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科磊半导体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仍然最高,2020年达54.8%。受益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安全关注的提升,国内厂商国产化市场空间有效扩容。 》2023年半导体设备行业投资策略:聚焦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机构研报】 平安证券表示,当前半导体行业周期持续下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需求萎缩已成共识,不过其研报称,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需求下,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1)新能源汽车+“风光储”带来的功率类器件及模拟电子需求等;2)半导体行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国产替代进程持续,推荐半导体设备及材料龙头;3)电子测量仪器是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产业的加速器,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 恒华科技:750MW光伏项目总投资额40亿元左右 建设周期预计为2年

    12月12-13日,恒华科技(300365.SZ)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750MW光伏项目总投资额估计在40亿元左右,该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2年;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能源资产数智化运维,虚拟电厂运营服务方面具备良好的市场空间;未来基于该项目的示范应用,公司将软件平台、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向其他新能源资产开展市场化推广,公司虚拟电厂运营服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客户群体主要是电网公司及电力能源行业相关企业,包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方电力公司及“五大六小”电力能源集团等,另外还有交通、水利领域相关客户。 恒华科技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750MW光伏项目方面 ,综合当前市场情况,一个优质的750MW光伏项目总投资额估计在40亿元左右(以最终实际投资金额为准);公司凭借在技术、产品、服务及资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及项目的优先参与权,将在该项目中获得充分的订单份额,具体金额随着项目推进情况分阶段确认;该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2年。 该新能源项目属于京津冀地区优质的绿电项目,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中,张家口作为京津冀数据中心枢纽中最重要的核心节点,该项目具备绿色“电力+算力”的独特优势;公司将从新能源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新能源资产数智化运维,虚拟电厂运营及增值服务等方面获得较好的利润兑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示范应用标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持续、稳定的利润贡献,对公司数智化战略转型及业绩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投资者提问,该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公司有哪些方面的确定性收益或价值体现? 对此,恒华科技回答,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成为阳业新能源参股股东,在市场上同等条件下,享有标的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虚拟电厂相关产品和服务以及项目资产数字化运营的优先参与权。公司充分运用在电力能源领域20多年的深厚技术积累,基于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平台,构建公司新能源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该项目设计与咨询阶段: 运用公司在电力行业咨询、设计及相关服务资质(新能源、输变电、测绘、无人机等),为项目提供光伏、风电、输变电等三维设计成果;在该项目建造阶段:将三维设计成果与建设过程数据实现贯通,建设智慧工地相关场景,实现新能源建造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等有效管控;在该项目运维阶段,通过设计、建造的数据,实现新能源资产的数智化运维,源-网-荷-储-用各个环节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同时辅助电力交易系统,实现新能源资产的智慧运营。未来基于该项目的示范应用,公司将软件平台、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向其他新能源资产开展市场化推广,从而实现公司在新能源资产数智化运维,虚拟电厂运营服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双碳”背景下,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能源资产数智化运维,虚拟电厂运营服务方面具备良好的市场空间。未来基于该项目的示范应用,公司将软件平台、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向其他新能源资产开展市场化推广,从而实现公司在新能源资产数智化运维,虚拟电厂运营服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 对于公司在该光伏项目中软件及相关服务的收入预期,恒华科技透露,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三维数字设计和软件产品,以及构建源网荷储、虚拟电厂、数字化运维平台各个方面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初步预计可占整个项目体量的25%左右。 此外, 公司的客户群体方面, 恒华科技提到,公司客户群体主要是电网公司及电力能源行业相关企业,包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方电力公司及“五大六小”电力能源集团等,另外还有交通、水利领域相关客户。

  • 中金:光伏电镀铜兼顾降本和提效 2025年后有望进入渗透率上升期

    中金发布研究报告称,光伏电镀铜兼顾降本和提效,可用于HJT/TOPCon/BC等路线,该行预计在N型时代有望成为金属化的主流路线之一。电镀铜目前正处于0到1阶段,该行估计2023年有望进入中试密集期,2024年有望进入小批量量产期,2025年后有望进入渗透率上升期,建议投资者把握电镀铜设备股机会。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产业背景:解决稀有金属“银”高耗量瓶颈,电镀铜技术恰逢其时。 N型时代银浆成本高昂成为产业核心瓶颈,据该行测算,到2022年底,TOPCon/HJT银浆成本约为0.08/0.16元/W,占电池非硅成本达38%/54%。随着光伏终端装机需求的持续增长,稀有金属“银”的高耗量或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电镀铜工艺可以彻底解决光伏对这一稀有金属的依赖,发展该技术具有战略意义。此外,电镀铜在提效和组件成本节约上也有显著优势。 技术路径:种子层制备+图形化+电镀及后处理三大环节,技术路径尚未统一。 1)种子层制备:改善栅线与TCO膜之间的附着特性和电性能,目前主流方法为PVD制备。2)图形化:在掩膜上形成栅线图形,便于后道工序实现铜栅线的选择性电镀,包括掩膜、曝光、显影等工序,每个环节均存在较多技术路径。3)电镀及后处理:在掩膜开槽部分完成铜电镀,然后去除掩膜和种子层。目前电镀环节的产能和良率提升是电镀铜整体工艺的关键难点。 成本测算:不仅在于金属化环节的降本,提效和组件端优势也应重视。 电镀铜技术可大幅节约浆料用量,瓶颈在于掩膜、药水、设备成熟度,该行估计,电镀铜初步量产后,良率95%的背景下,电镀铜环节的总成本为0.13元/W左右(含人工水电)。应当重视的是,该行认为除金属化环节的降本,电镀铜增效潜力有望带来组件销售溢价(效率提升)和组件端成本(焊带等)节约。 市场空间:电镀铜技术蓄势待发,设备空间放开有望。 该行估计当前的设备价值量单GW大约在1.5~2亿元。该行预计未来导入量产后可以降低到1亿元/GW(2026年)。分设备来看:该行估计当前曝光机PVD约为5000万元/GW左右,曝光机大约在3000~5000万元/GW,电镀机大概在6000万元/GW,此外还有其他设备如显影机、刻蚀机等等。该行预测电镀铜设备2023~2026年市场空间分别为6/15/54/127亿元,CAGR为178%。 风险提示: 新技术验证、设备价格过高、环保相关政策风险。

  • 龙磁科技:恩沃新能源或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预计明年微逆产品出货量在30万台套左右

    12月13日,龙磁科技(300835.SZ)在调研活动上表示,公司出资1.2亿元收购原股东41.38%股权,并向恩沃新能源增资6000万元。 交易完成后,龙磁科技持有恩沃新能源约51.43%股权,恩沃新能源成为龙磁的控股子公司 。此外,龙磁科技还透露, 今年微逆产品的出货量预计约15万台套左右,明年预计在30万台套左右。 龙磁科技表示,主要微逆产品为一拖一和一拖二,也有部分一拖四产品,一拖一主要为300W和360W,一拖二主要为560W和720W。微型逆变器以户用为主,一拖一应用较多。产品主要销往葡萄牙、奥地利、德国、哥伦比亚、瑞士等欧美国家。 具体到出货价格,龙磁科技指出,一拖一产品售价400-800元之间, 720W以上甚至1200W 最高售价在1600元左右。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同类产品价格基本持平或略高。 至于恩沃的盈利情况,龙磁科技表示,国内行业头部毛利率都在40%以上,甚至有的净利润就能达到40%。 目前恩沃毛利率不到30%,主要是因为受到规模限制以及疫情的影响。 龙磁科技还解释称,今年2-6月份,恩沃受到新冠疫情区域封控的影响几乎处于停产状态,今年约15万套的出货量主要为1月份以及下半年的量, 四季度出货量预计约占全年15万套的一半 ,“ 目前微逆产品需求旺盛,销量约等于产量。” 至于海外市场,龙磁科技表示, ENVERTECH为恩沃的自主品牌,已通过欧洲和南美多个国家的认证。 其指出:“南美洲国家的光照时长非常长,户用光伏的需求还是比较大。Enphase是微逆市场的领导者,在北美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恩沃体量较小,尚未在北美市场与其直面竞争,未来随着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将拓展包括北美在内的更多市场。” 对于收购恩沃新能源,龙磁科技称:“公司软磁复合材料具有磁芯损耗低,饱和磁通密度高等优势,在收购标的主要产品微型逆变器的升压和逆变电路中有广泛应用, 此次收购完成后,将完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 ,切实推进公司战略发展与转型升级,实现大客户等资源的协同与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 今日两只半导体概念股申购 国内高端模拟芯片龙头在列

    今日3只新股申购,分别为科创板的杰华特、微导纳米,北交所的瑞奇智造。 今日申购新股 杰华特为高端模拟芯片龙头,公司是国内稀缺的采用虚拟IDM模式的模拟芯片厂商 ,已完成平台化布局。目前公司已基本构建起了较完整的全品类模拟芯片产品线,广泛覆盖汽车电子、通讯电子、计算和存储、工业应用、消费电子等各应用领域。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4.07亿元/10.4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2.70亿元/1.42亿元。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600万元至19,000万元之间,同比变动-4.21%至33.83%。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发行市盈率为125.6倍,而行业市盈率仅为27.18倍。 微导纳米是光伏及半导体领域设备领先供应商,国内主要的光伏镀膜设备企业之一,产品已在TOPCon高效电池生产线开展应用。 公司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开发出适用于光伏、半导体等应用领域的多款薄膜沉积设备。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3.13亿元/4.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55亿元/0.57亿元/0.46亿元。根据初步预测,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300至4,200万元,较上年度同比下降50.12%至8.92%。 瑞奇智造为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 ,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及锂电、核能安装工程等业务,能够为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的客户提供节能减排、清洁降耗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2022年8月,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已成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通威股份、新特能源股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科研单位的合格供应商。

  • 自作自受!因进口禁令 美国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料锐减23%

    美东时间周二,根据美国行业贸易组织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和研究公司Wood Mackenzie联合发布的一份市场报告显示,美国今年的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因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禁令导致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口大受影响。 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1年12月,美国通过UFLPA法案,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其他关键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将受到进口限制。 据报道,自UFLPA法案今年6月生效以来,已经有超过1000批价值数亿美元的太阳能进口货物堆积在美国港口,后续的发货也已经完全暂停。 事实上,美国的UFLPA法案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根据SEIA报告显示,美国今年公用事业规模项目的新增光伏装机量将同比减少40%至10.3GW,而公用事业和其他大客户的大型项目构成美国太阳能市场的最大部分。同时,美国商业和社区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也在下降,不过住宅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将同比增长37%。 总体而言,美国今年的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将同比下降23%,至18.6GW。 拜登IRA法案效果被迫推迟 这对于拜登政府来说恐怕是个噩耗。长期以来,拜登政府一直希望刺激美国光伏行业发展,并推出了《通货膨胀减少法案》(IRA),来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技术,推动光伏等绿能行业发展。然而如今,在其UFLPA法案影响下,拜登政府也只能事与愿违了。 SEIA在报告中表示, 事实证明,禁止进口中国设备给美国太阳能公司造成的困难要比预期大得多。他们预计供应限制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并推迟拜登政府IRA法案的效果。 12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指出,美方以谎言为依据,制定并实施涉疆恶法,严重干扰中美正常光伏产品贸易,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和国际经贸规则,严重损害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最终将损害自身利益。

  • 晶澳科技:拟投115.47亿元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

    晶澳科技12日公告,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拟115.47亿元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投资建设石家庄年产10GW切片及10GW电池项目、石家庄新型电池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东台年产10GW电池和10GW组件项目。具体如下: 公告显示,投资建设的三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石家庄年产10GW切片及10GW电池项目 项目内容:新建生产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等,形成具备年产10GW切片及10GW电池的生产能力;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50,157.32万元(含流动资金);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包括股东出资款、股东借款、金融机构贷款等;项目建设周期:预计11个月。 (二)石家庄新型电池技术研发中心项目 项目内容:新建建筑物,购置研发设备,对新型电池技术进行研发,增强公司研发实力及对未来电池技术的储备;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40,000.00万元(含流动资金);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包括股东出资款、股东借款、金融机构贷款等;项目建设周期:预计12个月。 (三)东台年产10GW电池和10GW组件项目 项目内容:新建生产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及相应的辅助配套设施等,形成具备年产10GW电池和10GW组件的生产能力;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564,495.20万元(含流动资金); 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包括股东出资款、股东借款、金融机构贷款等;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4个月。 谈到投资的目的及对公司的影响,晶澳科技表示,上述项目的投资建设符合公司未来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有利于公司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提高高效产品的产能,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一体化盈利能力。

  • 中信证券:硅料价格下行带来成本下行 光伏地面电站装机有望迎高速增长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光伏地面电站装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项目的收益率水平和项目的时间周期。地面电站项目的建设需要考虑合理的初装成本、电价等因素来保证项目的收益率水平。地面电站项目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开工建设,比如项目核准后两年内,否则项目会被取消。展望2023年,在硅料价格下行带来组件价格和装机成本下行的情况下,在过去两年产业链价格走高而地面电站项目建设不断被推迟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地面电站装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建议关注: 地面电站装机对于相关产业链的拉动,其中包括双玻组件、集中式逆变器、跟踪支架和部分N型组件产品。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平价时代,影响地面电站装机的因素有所变化。 补贴时代,该行认为影响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审批规模和电价政策的变化,尤其是电价政策的变化,年底的抢装甚至包括来年一季度的补装都是因为电价政策的变化。平价时代,该行认为光伏地面电站装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项目的收益率水平和项目的时间周期,一方面需要考虑光伏电站系统成本、电价等多个因素从而满足项目的收益率要求,另一方面要在项目的时间周期内开工建设,比如项目核准后两年内,光伏电站项目需要开工建设否则项目会被取消。过去两年很多地面电站项目建设被推迟主要是因为产业链价格持续走高导致项目建设的收益率要求不能被满足。展望2023年,综合考虑项目收益率水平和项目时间周期,该行认为国内光伏地面电站装机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该行预计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到140GW,地面电站装机占比将回升。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国内前三季度新增光伏装机约52GW,其中地面电站装机约17GW,占比将近三分之一。而随着成本的下降,后续地面电站装机占比料将会有个均值回归的过程。2022年1-10月,国内光伏组件招标规模达150GW左右,较2021年全年招标量增长约3倍,为2023年装机快速增长进一步奠定充足的项目基础。2023年硅料、组件价格有望迎来趋势性回落,保守估计在1.75-2元/W的组件价格区间内,可保障国内多数省份光伏地面电站项目收益率重回7%左右的合理水平,刺激电站装机需求实现加速回升,预计地面电站装机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装机增速亦有望维持近40%,地面电站装机比例有望回升。在政策支持和经济性提升的共振下,该行预计国内光伏装机有望持续快速增长,2022/23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85~90/140 GW左右。 跟踪行业景气变化和地面电站对产业链的拉动。 短期内来看,受到季节因素和库存因素的影响,行业排产有所减弱。展望明年一季度,在大规模地面电站项目开始建设前,行业的排产数据预计将出现好转。而光伏地面电站项目的启动,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地面电站将会带动双玻组件需求量的增加,一方面双玻组件需要EPE胶膜的封装带动胶膜价值量提升,另一方面单瓦需要的光伏玻璃的用量增加使得光伏玻璃的用量增速要快于行业增速;地面电站将会带动跟踪支架需求量的增加;地面电站将会带动大型逆变器需求量的增长,还要考虑高压IGBT可能短缺和大型逆变器的进入壁垒;另外,该行也看到部分开发商在招标中针对N型组件进行了招标,有利于打开N型产品的应用市场规模,从而加速N型电池组件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风险因素: 新增光伏装机不及预期,硅料价格下降不及预期,部分产业链环节存在供给瓶颈。

  • 吉林省:风光规划30GW 鼓励乡村建设100kW风电/200kW光伏

    12月6日,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发布,通知提出,吉林省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陆上风光三峡”发电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山水蓄能三峡”形成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外送新能源电力1000万千瓦左右。打造三个战略定位: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示范省、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 其中太阳能方面:推进建设光伏装备规模化产业基地,加快扩大光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多措并举提升太阳能资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光伏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 以白城、松原、四平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快地面光伏电站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突出大型光电基地和光伏装备制造一体化布局。在中东部地区,以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开展农光互补等多种模式,实现灵活性开发、就近并网、有效消纳。 有序推进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扩大白城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规模,构建白城、松原太阳能地面光伏发电站集群,加快乾安、洮南、大安、通榆等地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生产基地已落地的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光电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盐碱地、荒草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土地,以及省内采煤沉陷区、矿山排土场、油气矿区等工矿废弃土地,建设高效率光伏发电基地。积极支持“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光伏+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老旧光伏电站技改升级行动,提升装机容量和发电效率。 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统筹提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率,发展“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中部长春、吉林等负荷中心地区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推广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提升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规范有序实施汪清等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 深入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优选资源禀赋好、具备建设用地和接网条件的行政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光伏+”的形式打造一批光伏发电与休闲观光园区、田园综合体、康养基地、生态农庄、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农旅融合示范点,提高太阳能发电质量效益,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根据“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风则风、宜光则光”原则,鼓励各地区灵活选择建设100千瓦风电或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到2024年,全省行政村实现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全覆盖,总装机容量90—180万千瓦。 点击查看原文件: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