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231个
盘面:隔夜,伦锌开于3043美元/吨,开盘后伦锌立即摸高于3047.5美元/吨,随后一路震荡下行至日均线下方,盘尾探低于2993.5美元/吨,终收跌报2995美元/吨,跌46.5美元/吨,跌幅1.53%,成交量增至11.8万手,持仓量增至22.4万手。隔夜,沪锌因假期休市。 宏观:特朗普宣布以哈签署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美参议院第六次否决两党临时拨款议案;仿制药将被排除在大型制药公司关税计划之外;美联储9月会议纪要谨慎暗示今年将进一步降息;欧盟认为美国新要求或削弱此前欧美贸易协议;马克龙将在48小时内任命新总理。 现货市场: 上海:上海地区精炼锌采购情绪为1.95,出货情绪为2.06。正值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持货商多休息,下游也多备库完成,上周二几无接货情绪,市场整体交投清淡,现货升水维持震荡运行。 广东:广东地区精炼锌采购情绪为1.98,销售情绪为2.12。国庆中秋双节即将到来,下游基本已完成备库即将进入放假阶段,出货贸易商同样有所减少,市场交投清淡现货升贴水与昨日持平。 天津:天津地区精炼锌采购情绪为2.34,出货情绪为2.13。上周二锌价回升,假期前最后一天,下游备库基本已结束,几无问价,部分贸易商已经进入放假模式,市场货量不多,贸易商报价较乱,整体市场成交较差。 宁波:国庆假期即将到来,市场货量稀少,贸易商较为佛系,报价升水较高,但下游企业备库完成停止接货,上周二市场未听闻现货成交。 社会库存:10月8日LME锌库存增加50吨至38250吨,增幅0.13%;据SMM沟通了解,截至9月29日,SMM七地锌锭库存总量为14.14万吨,较9月22日减少1.56万吨,较9月25日减少0.90万吨,国内库存减少。 锌价预判:隔夜,伦锌录得一大阴柱,上方布林道上轨对形成压制。特朗普宣布以哈签署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宏观情绪有所好转,避险情绪有所走弱,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对锌价形成一定压制,伦锌走低。隔夜,沪锌因国内假期休市。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SMM10月8日讯: 假期走势回顾: 国庆假期期间,沪锌因假期暂停交易进入休市阶段,而伦锌则不断走高至年内高位。具体来看,开盘后伦锌迅速走高至3000美元/吨以上,随后伦锌维持偏强震荡波动,期间摸高于3048美元/吨的年内新高。截至本周二收盘,伦锌收于3041.5美元/吨,成交量较节前增至13813手,持仓量增至22.3万手。截至本周二,LME锌库存减少至38200吨,较节前降2750吨,降幅主要来自新加坡仓库。 整体来看,假期期间市场宏观大事不断。从国内来看,发改委于假期正式下达今年第四批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共计69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而央行将于10月9日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从海外看,节前美国8月职位空缺数据表现不及预期,叠加政府关门风险的不断加剧,美元指数不断下行,伦锌走高;节中美国9月“小非农”数据表现疲软,录得2023年以来最大降幅,叠加美国参议院再度否决临时拨款法案,受资金影响,美国政府时隔七年再度进入“停摆”状态,在市场交易者的避险情绪下,伦锌继续走高;随后,美国非农报告12年内首次缺席,政府仍处于关门状态,当前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伦锌维持震荡。 节后价格展望: 从供应端来看,随着国内部分冶炼厂的不断复产,SMM预计10月国内精炼锌产量预计达到62.27万吨,环比增加2.26万吨,供应端仍处于偏宽松状态,而从需求端来看,镀锌消费9月相较8月出现一定边际性好转,压铸锌合金终端消费虽同样有所回暖但企业受制于市场低价合金冲击较重,氧化锌在部分板块需求回暖的带动下整体开工同样好转。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整体仍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但供应端矿加工费已见顶下跌,同时多数地区硫酸价格开始回落,冶炼厂利润受到一定压缩,叠加再生原料价格走高,后续精炼锌产量继续增加预计将受到一定限制。需求端在第四批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的支持下消费或仍有一定潜力,后续可关注国内实际消费情况及宏观政策变动。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美国Arconic 公司的达文波特工厂的扩建项目已经投产,该项目将提升其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应用的高纯铝 (HPA) 产能,2023年该项目将获得《国防生产法》(DPA) 5750万美元资金支持。高纯度铝 (HPA) 是一种未锻造的非合金铝,其特点是铝的纯度至少为 99.9%。HPA 用于生产具有强大损伤容限和耐高温性能的独特合金,并且是制造用于各种航空航天和国防应用的铝板、板材和挤压件的关键原料。需要 HPA 的国防应用包括F-35 的舱壁和联合轻型战术车辆的先进装甲板。该项目设计并安装了两座新熔炉以及先进的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目前该工厂的产量现已翻番,高纯铝 (HPA) 总产量现已超过 9000 万磅(超过4万吨)。
》查看SMM铝现货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 2025年9月30日讯: 中国电解铝行业自1953年起步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这一过程中,产能天花板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产业政策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复杂互动。中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53-2001年)‌ :新中国在苏联援助下重建抚顺铝厂,奠定了中国电解铝工业基础。到2001年,中国电解铝年产量达到342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国‌。 2、早期野蛮生长(2002-2012 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电解铝需求激增。2002 年取消电解铝出口关税,叠加国际氧化铝价格下跌,刺激产能快速扩张;同时,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带动铝消费。2003 年国务院首次发文遏制产能过剩,但政策执行力度有限,行业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2002 年国内电解铝产量仅 440 万吨,到 2010 年跃升至 1780 万吨,年均增速接近 20%。在此期间,2004 年出口退税率从 15% 降至 8%,2005 年加征 5% 关税,抑制出口导向型产能扩张,同时,国内铝土矿供应不足,进口依赖度超 50%,吨铝成本上升。2007 年中国电解铝占全球产量比例突破 30%,但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波动剧烈,企业利润空间收窄,2008年电解铝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全年关停产能超百万吨。整体来看,贯穿整个早期阶段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 高耗能 (吨铝电耗约 1.4 万度)、 高污染 (氟化物排放占全球 30%)、 产能过剩 (2009 年产能利用率不足 75%)。2011年后出现粗放式扩产,导致全行业亏损(2012-2016年),产能利用率不足80%‌。 3、供给侧改革划定红线(2013-2017 年):建成产能从 3032 万吨增至 4164 万吨,年产量从 2495 万吨增至 3630 万吨,增速常年在 10% 附近。 2013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2017 年四部委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清理违法违规产能近 420 万吨,并明确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在 4550 万吨附近 。这一政策通过 “等量置换” 机制(新建 1 吨产能需淘汰 1 吨旧产能),彻底遏制了无序扩张。该政策正式确立 4550 万吨产能红线,淘汰违法产能近 420 万吨,同时严控新增产能。同年,绿色转型开始起步,云南依托水电资源开启产能置换,2018 年水电铝占比突破 20%。 4、绿色转型深化约束(2018 年至今) : 建成产能从 4212 万吨增至 4550 万吨附近,年产量从 3609 万吨增至 4312 万吨(截至2024年底),产能利用率逐步抬升至90%以上。 伴随着碳达峰的深入,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更加稳固。2024 年《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要求,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 。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2025 年《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以上,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15%以上。新置换电解铝项目应符合 铝液交流电耗不高于13000千瓦时/吨 、环保绩效A级等要求,鼓励采用 500kA及以上电解槽 ,鼓励电解铝产能向清洁能源富集、具有环境和能源容量地区转移,加强低碳冶炼等颠覆性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 未来长期来看,中国电解铝产能将在政策约束、能源转型、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呈现 “ 总量严控、结构优化、质量跃升 ” 的核心趋势。 1、产能总量刚性约束,存量优化成为主旋律。 未来预计 2025-2030 年产能年均增速不足 0.5%,产量增长主要依赖现有产能的技术改造和绿电适配性提升。山东、河南等传统煤电铝大省产能逐步向云南、内蒙古等绿电富集区转移。 2、绿电替代加速,能源结构根本性转型。 在 “双碳” 目标下,电解铝行业正经历从 “煤电依赖” 向 “绿电主导” 的革命性转变:2025 年电解铝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被强制要求达 25% 以上,2027 年目标提升至 30%。云南、四川等水电基地通过 “铝电联营” 模式,绿电占比已超 80%;内蒙古、新疆则依托风光大基地建设,探索 “风光储 + 铝” 一体化路径。 3、再生铝替代提速,循环经济体系成型。 随着 “城市矿产” 项目推进,预计 2030 年回收率将超 70%,形成 “废铝回收 - 熔炼 - 深加工” 闭环,预计2027 年再生铝产量目标达 1500 万吨以上。 4、技术迭代深化,行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技术创新将推动电解铝行业从 “高耗能” 向 “高技术” 蜕变,400kA 及以上大型预焙电解槽占比已超 90%,600kA + 超大型电解槽实现规模化应用,单槽产能提升 30%,占地面积减少 20%。 5、国际竞争加剧,全球供应链话语权增强。 中国电解铝行业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价值输出”,中铝、魏桥等企业在几内亚、印尼等地投资铝土矿和电解铝项目,构建 “海外资源 - 国内加工 - 全球销售” 链条。 6、政策组合拳发力,行业生态持续优化。 政策调控将贯穿电解铝行业转型全过程,严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能,鼓励跨区域置换。 中国电解铝行业的长期转型,本质是 能源结构、生产方式、产业生态 的系统性重构。通过绿电替代、再生利用、技术突破和全球布局,行业将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同时,为全球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提供 “中国方案”,最终实现从 “铝业大国” 向 “铝业强国” 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电解铝产能转型绝非 “行业内部的小调整”,而是 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支撑制造业升级、参与全球治理 的 “多维度战略举措”。其本质是将一个传统高耗能行业改造为 “低碳、高效、高附加值” 的现代化产业,既为中国工业转型探路,也为全球高耗能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中国样本”,最终实现 “行业升级” 与 “国家战略” 的同频共振。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这份指导意见设定了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面对未来2-3年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第一轮“退役潮”,锂电池回收已成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不仅规划了能源装备的整体发展方向,还针对电池回收领域提出了具体要求。文件指出,在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方面,需要 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 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 这一系列要求体现了国家对于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视。 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将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 此次政策发布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未来锂电池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有章可循。
近日,阿根廷锂业公司(Lithium Argentina)执行副总裁伊格纳西奥·塞洛里奥(Ignacio Celorrio)表示,该公司位于阿根廷北部的Cauchari-Olaroz锂矿项目,计划到2029年左右实现每年8.5万吨电池级金属的产量,这一数字将是去年产量的三倍多。 阿根廷是全球第四大电动汽车电池用锂出口国,而Cauchari-Olaroz项目是该国目前运营的六个锂矿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处横跨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维亚的所谓“锂三角”(Lithium Triangle)区域,由在加拿大和美国上市的阿根廷锂业公司与中国赣锋锂业(Ganfeng Lithium)联合开发。 塞洛里奥在周二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一场锂业会议期间透露,2024年该项目的 电池级碳酸锂 产量约为2.5万吨,2025年预计将达到3万至3.5万吨。 根据与赣锋锂业及泰国盘谷银行(Bangchak,该银行提供了项目融资)签订的承购协议,目前该项目80%的产量出口至中国,其余部分则销往泰国。 今年8月,阿根廷锂业公司与赣锋锂业宣布成立一家名为“Pozuelos-Pastos Grandes”的新合资企业,旨在整合位于萨尔塔省(Salta)的三个锂矿项目——Pastos Grandes、Sal de la Puna和Pozuelos。这三个项目整合后,年锂产量将达到15万吨。目前阿根廷锂业公司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预计2026年启动建设。
9月25日,宁德时代与首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客运、汽车租赁、汽车服务、汽车能源供应等领域推进车辆电动化转型、售后服务、废旧电池回收、充换电设施布局合作,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加快打造出行服务新能源转型发展“新样板”。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电池回收利用从环保议题转变为巨大的商业蓝海。电池回收不仅是处理废弃物的环节,更是保障资源安全、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宁德时代与首汽集团的合作构建了一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打造出行服务新能源转型发展的“新样板”。首汽集团作为全方位汽车出行服务提供商,旗下拥有“首汽约车、首汽租车、首汽智行”等多元出行服务场景。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不仅是电池供应商,更将成为首汽集团出行产业新能源化动力电池的首选品牌,承担从电池供应到回收再利用的全链条责任。 这种合作模式实现了电池数据的共享与追溯,为每一块电池建立了“数字身份证”,极大提升了后续回收利用的效率与安全性。
9 月30日,青海盐湖股份公开表示,盐湖股份中央研究院系统推进的“察尔汗盐湖卤水直接提锂技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制备出产品纯度为99.80%电池级碳酸锂,杂质指标符合GB/T23853-2022《卤水碳酸锂》I型标准要求。该成果标志着公司在原卤提锂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为构建自主可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盐湖提锂产业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4年4月开始,项目组正式进驻中试基地标准化厂房,以察尔汗东采区原卤为原料,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吸附段验证试验,重点开展多种吸附剂性能验证并优化工艺参数。在本阶段工作中,项目组完成自主研发及外购吸附剂的系统性测验,成功实现镁锂分离因子突破1000的关键技术目标,各项核心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2025年,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年初我们完成35KV电缆铺设和设备通电调试,保障了全流程系统电力供应。3月启动设备调试,同步开展纳滤、反渗透和电渗析工序的试验与工艺优化。”经过多轮调试,实现单级纳滤产水回收率达90%,镁截留率达98%;反渗透工段产水回收率达75%,关键指标均实现突破,展现出良好的工艺稳定性和经济性。同年7月,项目组开展了除硼、除硬、浓缩、沉锂等关键工艺试验。通过全流程优化和严格质量控制,最终成功制备出纯度在99.80%的电池级碳酸锂。 此次技术的成功研发,不仅为盐湖提锂工艺探索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助于实现察尔汗盐湖锂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查看SMM镍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根据SMM的数据,2025年9月,SMM硫酸镍的产量预计将达到约3.40万金属吨,对应的实物吨产量约为15.44万吨,环比增加约11.45%,同比减少约4.75%。 需求端,正值“金九银十”车销旺季,9月下游原料备库需求有所增加,镍盐采购量有所增长;供应端,部分镍盐企业因代工订单产量有所增长,同时有一体化企业因前驱订单增长加大硫酸镍备库力度,市场镍盐供应量有所增长。展望10月市场,硫酸镍原料供应偏紧,但前驱厂对镍盐需求无有明显回落,叠加部分厂商有复产计划,预计硫酸镍供应仍将略有增长。 预期到10月,SMM硫酸镍的产量将增长至约3.57万金属吨,实物吨产量预计为16.22万吨,环比增加约5.07%,同比约24.26%。 》查看SMM镍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更多内容请订阅SMM镍研究组产品《中国镍铬不锈钢产业链常规报告》、《中国镍铬不锈钢产业链高端报告》,获取 最新镍矿、镍生铁(中国+印尼)、电解镍、硫酸镍、铬矿、 铬铁、不锈钢(中国+印尼)相关数据分析及行情解析!订 购、试阅请致电021-51666863,联系人:付建】 》点击订阅SMM中国镍产业链年报,掌握全面深度的产业链数据、调研信息和SMM专业分析
2025年9月,国内三元材料产量保持增长,环比上升2.61%,同比增长31.52%。 行业整体开工率继续回升,达到49%。从产品结构来看,6系材料占比显著提升至41.33%,对其他系别形成一定挤占,其中5系、8系和9系分别占比14.66%、27.8%和14.17%。预计第四季度6系材料占比仍将维持高位。 动力市场方面,目前仍处于传统销售旺季,部分车型销量表现良好。受部分补贴政策预计于明年退坡的影响,今年四季度有望出现一定的销量冲刺;同时,年底多款新车型的上市也将为生产端带来支撑。消费市场方面,9月需求整体平稳,但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叠加下游电芯厂对后续价格上行的预期,采购节奏有所加快,带动生产相应提升。10月随着“双十一”消费节临近,预计将迎来一定备货需求。 综合判断,10月行业排产预计继续上行,环比增长约4.29%,同比增长33.72%。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