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4个
降息!降息!降息! 一天内,三家欧系央行在短短数小时内的先后降息,显然再度敲响了全球宽松浪潮的“战鼓”。 而在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之前,不少主要央行的鸽派转向无疑也已愈发坚决,央行决策者正寄希望此举能帮助本国经济应对更多干扰。 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和丹麦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周四均宣布了降息举措,这让人们毫无疑问地相信,来年他们可能会继续采取宽松政策,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引发的货币波动等未知因素的影响。 周四最为激进的行动来自瑞士央行。 作为全球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本轮降息的“急先锋”,瑞士央行当天意外宣布降息50个基点(预期为25个基点),这也意味着该国的基准利率,目前距离零利率也只剩50个基点(0.5%)。这也是自2015年1月突然宣布取消瑞郎兑欧元汇率1.20:1管制那天后,瑞士央行祭出的最大幅度降息。 注:黑线为通胀率,红线为CPI 欧洲央行在北京时间周四晚间也宣布降息,将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这是该行连续第三次、年内第四次降息。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目前的前进方向非常明确。短期内欧元区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中期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升高,国际贸易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据拉加德透露,一些管理委员会成员曾提议此次决议直接降息50个基点,但最终“大家一致认为25个基点是正确的决定”。 紧随欧洲央行之后,丹麦央行昨日也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值得一提的是,周四的政策宽松是上述欧系央行官员们为特朗普明年1月上任做好准备的最后机会。 目前,这些经济体内部对于经济增长或通胀过低的担忧,正逐渐超过此前对于挥之不去的物价压力的担忧。而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计划显然可能进一步打击欧洲地区的出口。 安联首席经济学家Ludovic Subran表示,“目前,欧洲利率只有一条路可走——降息。真正的问题是,降息会持续多久。我认为,对于欧洲央行而言,存在着一种风险:即欧洲央行可能被迫以比现在预期更快、更大的幅度降息。” 在Subran看来,特朗普的上台只会令欧洲大陆已经面临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欧洲经济正在与许多国内挑战作斗争,而特朗普威胁要征收贸易关税更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对美国政府换届的担忧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体现得很明显。就在上述三大欧系央行行动之前,加拿大央行便已意识到南方邻国提高贸易关税的危险,在周三将利率下调了50个基点。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承诺在上任之初对从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构成了一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加剧加拿大经济普遍混乱的局面。 下图是G10央行截至目前在年内的利率变动: 不难看到,G10央行中目前有七家正处于宽松周期之中,这七家央行中加拿大央行在年内的降息幅度最大,而瑞士央行如今的利率则最低。 目前,尚还有两家央行——挪威央行和澳洲联储尚未步入宽松周期,但业内普遍其明年也将步入降息之旅。至于剩下的日本央行,则注定仍将延续其特立独行的货币政策旅程:加息! 以下是对G10央行目前货币政策处境的简介(大致从鸽到鹰排列): 瑞士央行: 一直走在货币宽松前沿的瑞士央行周四意外大幅降息50个基点至0.5%,这是自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该行近十年来的最大的降息幅度。瑞士近期公布的通胀率同比涨幅仅为0.7%,瑞士央行表示, 明年可能再次降低借贷成本 ,该央行担心避险货币瑞郎的升值幅度,可能会超过国内出口商可以承受的水平。 加拿大央行: 加拿大央行周三降息50个基点至3.25%,这是其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连续降息50个基点。加拿大央行表示,在通胀率加速上升至2%之后,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将是渐进的,但由于加拿大疲弱的经济受到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关税威胁, 市场对加拿大央行下个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押注仍高达70%。 注:黑线为通胀率,红线和蓝线分别为CPI和核心CPI 瑞典央行: 瑞典经济正在萎缩,该国央行在11月将基准利率调降50个基点至2.75%,并引导市场预期明年将进一步放宽政策。 瑞典央行下周将召开议息会议,市场认为再度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大 ,到明年8月份将有约9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 新西兰联储: 新西兰联储在其最新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描绘了一幅暗淡的经济图景,虽然其要到明年2月份才会再次设定利率,但交易员们认为迅速、快速降息的机会很大。到目前为止,新西兰联储已将现金利率累计下调了75个基点,至4.25%, 市场预计到2025年末,现金利率将降至略高于3%。 注:红线为CPI,黑线为基准利率 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周四继续坚定地采取了宽松行动,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这是欧洲央行今年以来的第四次降息,并为进一步降息敞开大门。欧洲央行还取消了保持利率“足够限制性”的提法,这也表明进一步连续降息是有可能的。“足够限制性”是指会抑制经济增长的借贷成本水平。市场预计, 到2025年底,欧洲央行将进一步降息约130个基点。 美联储: 鉴于经济强劲,以及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和进口关税政策使美国通胀前景愈发复杂化,美联储正在更加谨慎地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美联储在11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5%-4.75%,且 交易员们预计下周还会降息25个基点 ,但鉴于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和收入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准备好继续消费, 明年美联储的降息空间可能会受限。 注:黑线为通胀率,红线和蓝线分别为CPI和核心CPI 英国央行: 英国央行在11月降息了25个基点,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货币市场暗示, 英国央行在12月19日的下次会议上保持利率稳定的可能性为90%。 交易员们目前预期,英国基准利率将从眼下的4.75%稳步降至2025年底的约3.9%,因为在新工党领导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并使通胀率保持在英国央行2%的目标之上。 注:黑线为通胀率,红线和蓝线分别为CPI和核心CPI 挪威央行: 挪威央行尚未开始实施宽松政策,11月份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5%的16年高位,并引导市场不要预期其将在12月19日的会议上降息。强劲的经济目前已推动挪威11月份的核心通胀率年率升至了3%,偏离了央行2%的目标。 市场目前预计挪威央行将在明年3月前降息。 澳洲联储: 澳洲联储本周二将利率持稳于4.35%的12年高位,但对通胀的论调有所缓和,令 市场对明年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预估升至了50%以上。 澳洲联储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调整过利率,其决策者目前也已注意到经济增长意外放缓,因为尽管最近实施了一轮减税政策,但高利率正阻碍家庭消费。 注:红线为CPI,黑线为基准利率 日本央行: 不断上升的通胀率促使日本央行在7月份将利率上调至了0.25%,此举给受其超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的日元套利交易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引发了8月初全球市场的“黑色星期一”行情。自此以后,日本央行一直维持利率不变。 目前利率市场预计下周日本央行仍可能将再次维持利率不变,但1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大。 注:黑线为通胀率,红线和蓝线分别为CPI和核心CPI
韩国央行周四在发布了更为悲观的经济增长预测的同时,连续第二次降息。此举令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大吃一惊,韩元和韩国国债收益率在央行决议出炉后双双下挫,而韩国股市则略有走高。 韩国央行周四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市场预期为维持在3.25%不变。不少分析人士表示,韩国央行出人意料地连续第二次降息,可能是对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日益加剧的经贸担忧的提前回应。 韩国央行此次还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以下,这可能是促使其采取这一出人意料降息举措的一个关键原因。 韩国央行最新预计,韩国2025年CPI上涨1.9%,此前8月时的预期为上涨2.1%;2025年GDP增速为1.9%,8月时的预期为2.1%。 受降息消息影响,韩国三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最低跌至了2.65%,美元兑韩元则一度升破了1396一线。韩国综合指数盘中一度上涨0.4%,不过目前已收窄涨幅。 韩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Lee Seung-suk表示,“你可以将此举视为一种先发制人的对策,以应对明年特朗普将矛头对准包括韩国在内的美国贸易伙伴。经济一旦遇冷,投资和消费将不可避免地下滑。韩国央行可能也考虑到了家庭和企业债务负担加重的问题。因此,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降息。” 接受媒体调查的22位经济学家中,此前只有4位预测到了韩国央行今日会降息。其他18位经济学家预计该行将把利率维持在3.25%的水平,并继续评估10月份利率调整的影响——当时韩国央行四年多来首次降低利率。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利率决议的结果出人意外,但房地产市场放缓、通胀压力降温以及出口增长步伐放缓,确实为本周的降息奠定了基础。特朗普的胜选也促使韩国央行政策制定者考虑如何支撑韩国依赖贸易的经济,以抵御他上台后可能激增的关税。 鉴于通胀趋稳、家庭债务放缓以及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韩国央行在声明中也认为降息是适当的。韩国央行表示,此举将 “减轻经济下行风险”。 “目前掌握的信息表明,在美国新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韩国央行称。 韩国央行还注意到了韩元汇率的波动加剧,并表示将密切关注韩元走势。 韩国央行表示,必须对汇率剧烈波动的可能性保持谨慎。海外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是未来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因素。 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名委员会成员对未来三个月内继续降息持开放态度。他还指出,随着外汇波动性增加,需扩大与国家养老基金的货币互换协议。 野村控股经济学家Jeong Woo Park在决议前表示,“自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在新出现的不利于出口的因素中,我们预计韩国政策制定者已经转移了重点”。Park此次成功预测到了韩国央行降息,理由是“经济前景恶化,金融稳定性担忧缓解”。 不过,这一降息决定其实违背了韩国央行此前的一贯立场——即除非出现经济危机,否则不会连续降息。 此举也凸显了韩国央行理事会成员的紧迫感,并预示着如果全球经济出现更多波动,韩国央行的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 韩国严重依赖出口来维持其经济发展势头。特朗普的竞选承诺包括对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关税,以及可能取消对在美国本土运营的外国公司的补贴,如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现代汽车公司。 Kiwoom Securities Co.分析师Ahn Yea-ha表示,“围绕半导体的出口表现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特朗普当选后对中国征收关税等因素可能会加剧经济下滑的风险。” 韩国民众的担忧也与日俱增。根据韩国央行本周公布的一项调查,11月份消费者对经济的展望以两年多来最快的速度恶化。
尽管上个月美联储以50个基点的“激进降幅”拉开了宽松周期,但最新发布的会议纪要揭示了联储内部对这一决定的分歧其实还是蛮大的。 会议纪要表明,绝大多数的与会者同意降低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同时也有一些与会者表示降息25个基点会是更好的选择。更有甚者,一些表态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与会者,当众又表示自己其实本来也可以支持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 会议纪要还显示,一些官员曾希望在7月份降息,这是他们支持降息50个基点的一个因素。 对此,经济学家们的评论是:美联储的态度要比市场此前认为的谨慎得多、并不急于降息。未来,美联储预计将逐步放松货币政策。 万神殿宏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资深美国分析师Oliver Allen表示: “美联储目前并不急于降息”。 但与此同时,他认为美联储并没有意识到经济困境有多严重。 “央行应采取更为紧迫的行动,以避免经济在年底前后出现大幅放缓。”他补充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Ryan Sweet表示,会议纪要增加了2025年降息幅度可能低于他预期的风险。 他本来预计,美联储会在今年最后两次会议上分别降息25个基点,然后明年还会有4次25基点的降息。 但在美联储发布上述会议纪要后,Sweet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表示, 到2025年,“美联储可能会暂停(动作)更长时间,以评估在本轮正常化周期中提前降息的影响。” 近来,美联储官员不断强调,降息50个基点并不意味着政策放松的步伐将比美联储自己的预测更快。而且,这也不是对经济前景恶化的反应。一些美联储官员还表示,考虑到经济前景的所有不确定性,逐步降息是合适的。 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周三表示,进一步放松金融环境可能刺激支出并推动需求超过供给,这一风险表明美联储不应急于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至“正常”或“中性”水平。 洛根表示,美联储“应该在监控金融状况、消费、工资和物价走势的同时逐步推进降息”。难以确定中性利率是洛根主张逐步降息的另一个原因。中性利率是指既不刺激也不阻碍经济增长的利率水平。 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Nationwide首席经济学家Kathy Bostjancic表示, “我们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不过幅度会小一些,为25个基点。” 贝莱德总回报基金(BlackRock Total Return Fund)首席投资组合经理David Rogal则表示: “很难说今年还会有多少宽松政策。会议纪要中表达的不同观点增加了这种不确定性。” Rogal补充说,他的基本预测是再降息两次25个基点, 但也有可能美联储决定在11月或12月不降息。
美东时间周二,美联储理事鲍曼表示,她对政策转向仍持谨慎态度,因为通胀仍然存在上行风险,但如果物价增长继续放缓,央行开始逐步降低利率将是合适的。 在阿拉斯加的一个银行家会议上,鲍曼指出,在目前的政策立场下,通胀应该会继续下降,如果未来的数据继续显示,通胀正持续向我们2%的目标迈进,那么逐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以防止货币政策变得过于具有限制性,将是合适的。 鲍曼的发言反映出她仍是美联储中较为鹰派的政策制定者之一,虽然没有再说“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进一步加息”的观点,但她也没有透露会在下个月的政策会议上支持降息。 鲍曼认为,近几个月来“在降低通胀方面取得了进一步进展”,但上行风险仍然存在,原因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额外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移民导致的住房需求增加”。 她也表示,目前仍然需要保持耐心,避免对任何一个数据点做出过度反应,破坏降低通胀的持续进展。她指的是,7月份非农就业报告比许多人预期的要疲软,失业率升至4.3%,引发了经济衰退的担忧。 鲍曼指出,最新就业报告的不一致之处值得谨慎对待。尽管过去一年的招聘强劲可能被夸大了,但失业率的上升也在夸大经济降温的迹象。 过去几年,数据测量难度的增加,以及数据修订的频率和程度,使得评估当前经济状况并预测其演变方式的任务更具挑战性。“因此在考虑调整目前的政策立场时,我将保持谨慎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美东时间周三,美国劳工统计局将发布2024年一季度非农就业和工资普查初步报告,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们预期,本年度的非农下修大概会在36万,但高盛、富国银行则预期至少下修60万人。 如果就业人数下修超过50.1万人,将是1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表明劳动力市场降温的时间比原先想象的要长,降温幅度也可能更大。这些数据还有可能影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发表讲话的基调。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会议上进行降息,辩论将集中于是要按惯例降息25个基点,还是要以50个基点的更大幅度降息。 此外,鲍曼表示,劳动力市场继续放松,有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正趋于更好的平衡。“在关注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的实质性疲软风险时,仍需密切关注我们职责中的价格稳定方面。” 此前一天,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表示,他对9月降息持开放态度,但降息幅度不应超过25个基点。
新西兰联储周三意外降息25个基点,将官方现金利率(OCR)从5.5%降至5.25%,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由于经济下滑和通胀放缓,新西兰联储进入宽松周期的时间比此前预期要早得多。当地货币暴跌。 新西兰联储的最新预测显示,第四季度的平均OCR将降至4.92%,到明年年中将降至4.36%。 新西兰联储表示:“新西兰的年度消费者价格通胀正回到货币政策委员会1-3%的目标区间。进一步宽松的步伐将取决于委员会对定价行为与低通胀环境保持一致的信心,以及通胀预期是否稳定在2%的目标附近。” 此次降息表明新西兰联储的立场迅速转变。该行今年5月曾表示考虑加息,且在2025年下半年之前不会降息。随着新西兰经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濒临第三次衰退且失业率上升,新西兰联储对国内通胀居高不下的担忧正在缓解。 经济衰退逼近,新西兰联储下调官方现金利率 新西兰联储主席Adrian Or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委员会曾考虑降息50个基点,之后决定降息25个基点,因为这是一个合理的低风险开端。 在Orr发表讲话后,新西兰元延续跌势,一度下跌 1.1%,至60.11美分。 ASB银行首席经济学家Nick Tuffley表示:“我们预计新西兰联储将继续稳步降息25个基点,下一次降息将在10月。如果通胀压力消退速度快于预期,新西兰联储可能需要加快回归更中性的政策。” 新一轮衰退逼近 新西兰联储在7月的评估中称紧缩政策对需求的抑制力度可能强于预期。现在,新西兰联储预测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经济将出现收缩,这将是该国自2022年底以来的第三次衰退。 新西兰联储表示:“委员会注意到,在7月货币政策评估中观察到的国内经济活动疲软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和广泛。”“随着一系列广泛的指标显示经济收缩速度快于预期,7月份强调的产出和就业下行风险变得更加明显。” 自美国就业数据暗示全球最大经济体存在衰退风险以来,投资者加大了对央行降息的押注。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下个月开始降息,加拿大、英国和欧洲央行已经开始了宽松周期。 相比之下,澳洲联储上周维持利率不变。澳洲联储主席Michele Bullock甚至表示,如果需要遏制通胀,它将毫不犹豫地加息。 新西兰通胀率在第二季度放缓至3.3%,接近新西兰联储1-3%的目标。 新西兰联储现在预测,本季度通胀率将降至2.3%,但要到2026年中期才会回到2%区间中点。 新西兰联储表示:“最近的指标让人们相信,通胀将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可持续地回到目标水平。”“然而,委员们指出,货币政策将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以确保国内通胀压力继续消散。”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国央行一直在权衡通胀率过高的风险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而现在,央行决策者们可能需要考虑一个新的动态因素:动荡的金融市场。 世界各地的央行决策者对“黑色星期一”股市大跌的初步反应显示,官员们并没有受到太大惊吓 ——澳洲联储周二仍将利率维持在12年来的高位,并拒绝在未来几个月内降息;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周一仅表示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降息,并指出市场可能过度朝一个方向发展了;日本央行、财务省和金融监管机构周二虽然开会讨论了市场问题,但普遍认为日本经济正在复苏的观点没有改变。 似乎也是受到了这些央妈们流露出的处变不惊的态度的提振,周二,从东京到纽约,各地股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 不过,一些市场交易员眼下仍提醒投资者,不要就此断定动荡已经结束。 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的全球策略师就表示,在更确切的数据显示美国没有陷入衰退之前,“由于恐惧占据主导地位,预计所有市场的波动性都会加剧”。 近来的情况其实已表明,金融条件的收紧将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制约,通胀率下降已经意味着央行高利率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大,而当前, 市场的高波动可能会促使央行在年底前采取更大力度或更频繁的宽松举措。 事实上,根据美银的统计,在截止7月底的三个月时间里,全球央行们已经累计进行了多达35次降息,这一数量已创下了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之最。 在过去25年来,三个月滚动周期中全球央行降息次数最多的一回是截止2020年5月时,当时各国央妈们在三个月时间里共降息了92次。相比之下,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全球央行在截止当年4月的三个月里共实施了76次降息。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数字(35次降息)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攀升。 ING Financial Markets首席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 尽管当前的信息仍然表明软着陆是可能的。但为了实现软着陆,各国央行(不仅仅是美联储),将需要比他们之前所建议的更快地将政策利率调整到更加中性的水平上。" 财联社相关背景报道: 一文读懂:全球各大央行降息都到哪一步了?还有谁没行动? 此番股市暴跌的诱因之一是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报告弱于预期,尤其是失业率触发了预示经济衰退的“萨姆规则”门槛。这让人们开始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其联储同僚在7月30日至31日的会议上未能降低利率是错误的。 虽然更广泛的数据显示,眼下几乎没有人担心信贷紧缩。美联储周一调查显示,上一季度收紧贷款标准的银行数量减少,同时商业和工业贷款需求不再恶化。不过,任何风险资产的持续低迷,都可能削弱企业的招聘欲望和消费者的持续消费意愿,从而增加经济衰退的危险——在过去三周的时间里,全球股市市值一度缩水了约6.4万亿美元。 花旗集团高级全球经济学家Robert Sockin表示,疲弱的经济活动和衰退担忧的叙事可能会自我强化。 利率期货市场的数据显示,尽管周二市场交易员对美联储大幅降息的预期已略有降温,但目前仍预计美联储在年底前至少会降息整整100个基点。投资者还增加了对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的降息押注,这两家欧系央行今年早些时候都已进行过一次降息。 注:绿色和红线代表2024年和2025年降息幅度预期值,可以看见8月6日对年内降息幅度预期降低近40基点 野村全球市场研究主管Rob Subbaraman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供职于雷曼兄弟。他表示, 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仍然高企、市场估值昂贵以及情绪突然波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一个“一切都有可能崩坏”的环境。 他警告称,“在这种环境下,违约问题可能会开始变得更加严重,这可能会反作用于经济。我们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但我觉得这种环境正变得愈发成熟,我们可能会开始看到金融体系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周期其实已经见证过由市场驱动的灾难性事故。例如,人们很容易便能唤起对2023年3月的回忆,当时美国一些地区性银行在借贷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倒闭,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更广泛的信任危机,进而拖垮了百年大行瑞士信贷……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专家表示,近期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发力,新的调控框架也基本成形,会议新增人民币汇率表述预示着稳汇率权重上升,并可能对降息形成掣肘。此外,本次会议涉及货币政策表述更偏稳健,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更关注已出台政策的落实与疏通,重点可能是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M1口径调整。 但也有专家更乐观,认为三季度降准有空间,考虑未来经济和物价走势,也不排除四季度政策利率再度下调的可能。此外,会议提及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但主要围绕房地产、地方债、资本市场三个领域,并未提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什么? 货币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近期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发力,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LPR、SLF、MLF利率,MLF的政策利率色彩淡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将发挥基准政策利率功能,新的调控框架也已基本成型。 但与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相比,“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调整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并新增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述。温彬认为,这或许预示着稳汇率的政策权重有所上升,进而可能会对进一步降息形成掣肘。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本次会议涉及货币政策的表述较4月更偏稳健,货币政策短期可能更关注已出台政策的落实与疏通,以及与财政和产业的统筹协调。近期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已有不少兑现,其中LPR报价、利率调控机制改革均已落地,后续重点可能是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与M1口径的调整。 但也有专家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三季度降准可期,四季度政策利率下调也有可能。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这预示着,在7月央行降息、引导LPR报价下行之后,接下来为支持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三季度降准也有空间。另外,在二季度金融“挤水分”取得明显效果后,三季度银行有可能借势央行降息,加快信贷投放,这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在当前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关键是要有效解决物价水平偏低的问题,引导实际利率由升转降,避免形成‘低物价、低收入、低消费’循环,稳住‘5.0%左右’的经济增速平台”,王青认为,综合考虑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和物价走势,也不排除四季度政策利率再度下调的可能。 “央行政策保持一定灵活性,降准与结构工具仍在工具箱中,择机而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周茂华表示。 防范化解风险,未提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其中一方面是关于房地产,会议指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房地产继续围绕‘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展开。去库存仍然是政策重点,保交房工作继续推进”,温彬表示,摒弃高周转、高杠杆的运营模式,构建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要在防风险、去库存(增量和存量结合)、保交房、新模式这几个内容之间要寻找切入点,下半年预计存量收购可能会全面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提及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主要围绕房地产、地方债、资本市场三个领域,并未提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这是中央根据实际情况对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最新判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房地产、地方债是制约经济持续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潜在风险需要防范化解。同时,资本市场领域风险也在积累,债券市场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股票市场稳定压力较大,需要围绕进一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防范化解风险。
市场昨日全天冲高回落,沪指领跌。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677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69亿。板块方面,网约车、食品安全、BC电池、PCB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电力、有机硅、电网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昨日收盘,沪指跌0.68%,深成指跌0.1%,创业板指跌0.06%。 在今天的券商晨会上,中金表示,降息交易或迎关键窗口期,可能为全球各类资产创造阶段性机会;华泰证券表示,看好下半年强车型周期车企,海外出口有望带来高增长;国泰君安则提出,机械板块关注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 中金公司:降息交易或迎关键窗口期,可能为全球各类资产创造阶段性机会 中金公司表示,6月27日美国第一场总统辩论之后,第二次辩论将在9月10日举行,因此大选交易可能在9月份之前进入一段平缓期,市场或重新聚焦美国经济与政策。通胀与增长双双下行,可能为美联储更快启动降息创造条件。如果对美国增长与通胀的预测兑现,7-9月期间市场降息预期可能进一步升温,降息交易迎来关键窗口期。当前期货市场计入美联储9月份降息概率为77%,12月再降一次息的概率为74%,对降息预期定价并不充分。如果降息交易重回市场主线,中金认为将对全球股、债、商品、外汇等各类资产均形成利好。 华泰证券:看好下半年强车型周期车企 海外出口有望带来高增长 华泰证券表示,2024年下半年看好强车型周期的乘用车企业:进入新车周期,高端化和全球化打开盈利空间;商用车板块继续看好中长期海外出口带来的高增长;零部件板块推荐强产品周期产业链以及有能力享受全球化红利的优秀公司:1. 具备Tier0.5能力,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公司。以及有望受益欧洲、墨西哥等海外建厂/海外占比高,获得更大盈利空间的公司。2. 强产品周期的产业链:关注下半年智能车密集投放的“华为链”,以及出海头部企业奇瑞产业链。 国泰君安:机械板块关注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 国泰君安指出,支持政策持续催化,低空经济加速发展。2024年3月《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出台以来,众多省份已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在建设通航机场、组建发展通航机队、低空飞行器制造产业链等方面进行布局,低空经济有望持续受益。人型机器人方面,大模型兼顾预训练和微调功能,多模态GPT助力机器人在交互能力、规划控制能力、泛化能力、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极大提升。执行器是最核心部件,重点关注零部件供应商的验证节奏。
全球降息潮进一步加快。周三,加拿大央行降息25个基点,从5%降至4.75%,符合市场预期。加拿大央行行长暗示,如果通胀缓解,有理由预期进一步降息。加拿大央行的上一次利率行动是在去年7月,当时为加息25个基点。 加拿大成为首个降息的G7国家,开启宽松周期。值得一提的是,该央行近年来在利率行动上时常“抢跑”G7国家: 2022年4月,加拿大成为G7中首个大幅加息50个基点的国家,当时宣布两周后开始缩表。加拿大在当年7月更是一口气加息一个百分点。当年9月的会议上加息步伐放缓,但仍有75个基点。 去年1月,加拿大央行明确表示将暂停加息,预计未来维持利率政策不变。去年6月会议时又意外开启短暂的加息。 加拿大央行声明要点如下: 三个月的核心通胀指标表明CPI继续呈下降势头。 由于有证据表明,基础通胀正在缓解,加拿大央行管理委员会同意货币政策不再需要那么具有限制性,并将政策利率下调了25个基点。 最近的数据增强了我们对通胀将继续向2%目标迈进的信心。尽管如此,通胀前景仍然具有风险。管理委员会正密切关注核心通胀的演变,并继续特别关注经济的供需平衡、通胀预期、工资增长和企业定价行为。 加拿大央行仍坚定致力于为加拿大人恢复价格稳定。 加拿大央行行长Macklem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缓解,并且我们对通胀可持续地朝着2%的目标前进的信心继续增强,那么预计进一步降息将是合理的,将逐次会议做出利率决定: 我们仍然需要实施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利率路径可能会是循序渐进下移的。预计进一步降息将是合理的,后续降息的时间节点将取决于未来发布的数据。 当资产负债表正常化时,可能会结束量化紧缩(QT)。 加拿大央行无需在货币政策上对美联储亦步亦趋。加拿大在货币政策的方向上,与美国分道扬镳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两国还没有到那样的地步。 Macklem表示,总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在今年持续下降,潜在通胀指标越来越多地指向通胀持续缓解。他的整体基调鸽派,不过也同时平衡性地对通胀的风险警告: 进一步降低通胀的进展可能不均衡,风险仍然存在。 如果全球紧张局势升级、如果加拿大房价上涨速度快于预期、再或者如果工资增长相对于生产率保持高位,那么通胀可能会更高。 Macklem对加拿大经济的展望也给出了较为乐观的评述: 加拿大经济增速可能会短暂地高于潜在水平,存在这样的空间。 由于加拿大经济供应过剩,即使通胀继续回落,也有增长空间。 尽管第一季度的增长弱于银行的预测,但消费增长稳健,商业投资和住房活动也有所增加。 预计加拿大经济将软着陆。 人口增速不会“戏剧性地”偏离加拿大央行所给的预期。 加拿大央行如期降息后,加元走低,加拿大股市和债市上涨: 美元兑加元短线拉升约40点。 尽管降息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加拿大股市仍因降息和央行的鸽派基调而全线上涨。所有板块均上涨,利率敏感型的公用事业类股领涨。 加拿大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4个基点。 加拿大央行官员Carolyn Rogers表示,显然,住房市场的需求被积压。 荷兰国际集团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2024年下半年降息75个基点。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港股黄金股今日走强,板块涨幅一度达到2.51%。 个股上,截止发稿,招金矿业涨近3%,灵宝黄金涨超2%,紫金矿业、山东黄金、中国黄金国际跟涨。 国际金价方面。5月9日,COMEX黄金期货涨1.33%,报2353.15美元/盎司;现货黄金站上2340美元/盎司,日内涨1.35%,为近两周新高。 多重因素助力金价走高 一方面,黄金价格走势与各国央行利率决定息息相关。 由于降息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存款和债券等其他投资品种的吸引力降低,因此投资者倾向购买黄金这种硬通货来进行避险和保值,从而推动金价上升。 周四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跃升至23.1万人,为2023年8月下旬以来最高水平。超出市场预期的21.2万人和前值的20.9万人。 该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势头正在减弱,招聘步伐放缓,令市场进一步加大对美联储降息的押注。不过,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利率目前正在抑制经济,但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使通胀回归美联储的目标水平。 在美联储官员打压降息预期之际,其他国家央行已经释放了更明显的信号。 昨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继续把基准利率维持在当前5.25%的水平不变。同时下调了通胀预期,预计CPI通胀率在短期内将恢复到接近2%的目标。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英国央行可能比预期更快降息。利率决议发布后,市场对英国央行降息的预期上升,预计最早在6月开启首次降息。 而在这之前,瑞士已抢先降息,拉开“全球降息”的大幕, 瑞典央行也紧随其后。 3月,瑞士央行意外将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成为本轮周期中第一个降息的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央行。 本周三(5月8日),瑞典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75%,并表示下半年可能再下调两次。 另一方面,近期地缘政治风险升级为金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以色列持续入侵拉法后,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停火谈判陷入困境。一名以色列官员9日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破裂,以军将继续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发动进攻。 此外,中国强劲的经济数据也提振了金价。 海关总署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4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额3.64万亿元,增长8%。 各国央行加大囤金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出于加快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多元化等方面的考虑, 各国央行 近年来 持续增持黄金。 高盛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中以来,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增加三倍,达到每季度约1000万盎司。其中,中国、波兰、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塔尔等六个国家央行是购金主力。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290吨,刷新季度购金量的历史新高。 协会还指出,中国是第一季度最大的黄金政府买家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黄金储备为7280万盎司,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展望后市,随着各国央行不断加大购金力度,金价有望进一步上行。 华泰证券表示,虽然央行购金在2008年后有所上升、2022年后明显加速,然而,从长周期角度分析,黄金占全球储备的比例仍处于历史低点。即使以2022年以来的速度继续增加黄金储备,央行储备中黄金的占比也仍有十年以上的“爬坡期”才能回到1990年的水平。央行购金结构性支持黄金需求,叠加黄金供给进入“瓶颈期”,意味着金价或仍有相当可观的上行空间。 开源证券指出,从长期视角看,类比1970年黄金牛市,黄金当前处于狂热期,公众逐渐意识到配置黄金的重要性,黄金作为纸币的信用背书,伴随美国货币超发,黄金将重新迎来价值重估,黄金短期斜率抬升型上涨未结束。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