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4个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长William Pulte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是时候恢复降息了! “真的够了,适可而止吧! 鲍威尔需要降低利率。特朗普总统粉碎了拜登的通胀,没有理由不降低利率。如果鲍威尔主席这样做,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会好得多。 ”他写道。 Pulte的最新言论呼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的“夙愿”。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就在不断地向鲍威尔施压,要求其赶紧降息,尤其是在“关税大棒”乱挥的背景下。 然而, 降息真的能“药到病除”吗?许多分析人士的答案是,并非如此,而且恰恰也是因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才使得美国房价难以降温。 有专家指出,美国的住房库存仍然有限,并且这一问题在今年可能不会缓解。而且,由于关税导致美国建筑材料价格高企,同时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短缺,这都使得美国的建筑商们缺乏建设动力。 许多公司和商业团体频频发出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迫使他们提高价格。根据美联储最新的褐皮书,零售商普遍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提高价格,以应对关税。 特朗普在4月初表示,“这将是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降息的最佳时机。他总是‘迟到’,但他现在可以迅速改变自己的形象。降低利率,杰罗姆,别玩弄政治了。” 美联储自去年下半年降息100个基点后,就一直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不变。截至今年5月的议息会议,已是美联储连续第三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鲍威尔在5月利率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上表示,美联储不必急于调整利率,目前的政策是适度限制的,特朗普要求降息的呼吁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工作。他还指出,白宫断断续续地发动贸易战,造成了经济不确定的环境。 目前,高企的房价是美国通胀中最顽固的领域之一。而Redfin首席经济学家达里尔•费尔韦瑟(Daryl Fairweather)日前警告称,特朗普的移民、关税等政策使得美国房价居高不下,这推高了美国通胀升温的风险,也导致美联储降息的阻力越来越大。 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至少短期内是这样,这可能导致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利率。
当地时间周一(5月19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在当前美联储试图平衡通胀上行压力与经济衰退风险的背景下,他倾向于今年只降息一次。 自去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决策者在5月利率会议上连续第三次按兵不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不会急于降息。 在3月发布的预测中,美联储曾预计2025年将有两次幅度为25个基点的降息。 然而,博斯蒂克指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超过了美联储的预期。 “就目前而言,我预计情况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理清……所以我现在更倾向于今年只降一次息,因为我认为这需要时间,然后我们再看看接下来的情况,”博斯蒂克表示。 美联储的双重使命是同时保障最大就业与价格稳定。上周公布的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美国人担心关税可能会推高通胀,对通胀的担忧再次升温。 当被问及在美联储的双重目标中目前更担忧哪一方面时,博斯蒂克重点提到了价格上行的风险。 他说:“我对通胀问题非常担忧,主要是因为我们看到人们的通胀预期正朝着令人不安的方向发展……这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艰难。” 需要指出的是,博斯蒂克目前并非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投票成员,该委员会负责设定美国利率政策。 自特朗普于1月重返白宫以来,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发生数次变化。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随后又宣布为期90天的暂停措施,将大多数国家的关税暂定为10%。 中美之间也达成了一项90天的暂时贸易“休战”协议,但目前的关税水平仍高于特朗普上任前。 博斯蒂克表示,即便是下调后的关税,在经济上依然具有显著影响。 博斯蒂克还指出,评级机构穆迪上周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决定,可能会对寻求借款的美国家庭和企业造成负面影响。 “这次降级将对资本成本及其他一系列因素产生影响,因此可能在整个经济中引发连锁反应,”他说。
欧洲各国央行行长们正在美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织的春季会议。据消息人士透露,他们对欧央行6月降息的信心越来越强。 欧元区数据显示,本月欧元区商业增长陷入停滞,工资上涨速度大幅放缓,且欧洲地区通胀持续降低,这为降息创造了条件。 此外,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欧洲商品临时征收的20%关税低于欧央行预期,欧央行预计欧盟将不会在短期内展开报复,因此欧洲通胀不太可能在未来出现巨大的上行动力。 种种前提之下,许多欧央行政策制定者认为,在6月4日举行的议息会议上,欧央行将更新经济预测,并更有可能作出降息25个基点的决定。本月早些时候,欧央行第七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至2.25%。 降息可能性大增 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特朗普多次在重大决策上前后不一,美国作为全球避风港的金融地位已经被削弱,并带动能源价格下跌,也让美元兑欧元汇率下滑。这导致欧元区通胀下降的压力开始增加。 这也缓和了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中一些较为鹰派人士对通胀的担忧,从而排除了降息道路上的部分障碍。 然而,尽管欧央行内部对6月降息的信心大增,但官员们不准备大幅降息,认为降息50个基点将引发市场不必要的猜测。 而且官员们强调,对6月降息持开放态度,因为距离欧央行做出决定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且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态度也让经济未来变得难以预测。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立陶宛央行行长Gediminas Simkus周五表示,欧央行仍有进一步放松政策的空间,且预计将不会引发金融不稳定或者经济过热。鉴于目前掌握的数据,他不排除今年欧央行降息两次的可能性。
随着美债在周三亚洲时段延续了本周以来的猛烈抛售势头,众多华尔街交易员眼下显然正“午夜惊醒”…… 知名经济学家彼得·希夫当地时间周三凌晨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国债市场正在崩溃。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刚刚触及了4.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来到了5%,如果明天早上(北京时间周三晚间)美联储不紧急降息并宣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QE),市场可能会出现1987年式的股灾崩盘。” 1987年10月的那场股灾即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当日全球股市在道指带头暴跌22.6%的背景下全面下泻, 引发金融市场恐慌, 及随之而来19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 在日内早间,彼得·希夫还曾表示, 债券市场目前正在发生的崩盘,比股票市场的崩盘影响更为严重。 如果这些关税继续存在,美国可能会在秋季爆发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这让2008年金融危机看起来就像是一场周日学校的野餐。 他认为,如果特朗普的秘密计划是让股市崩盘以降低长期利率,那么该计划已经失败了——让股市崩盘的计划,现在也正在让债券市场崩盘。 事实上,本周以来美国国债市场突然遭遇的猛烈抛售,已经让许多人都联想起了五年前疫情阶段的灾难景象,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最大债券市场脆弱性的担忧。 美国国债——传统上一直被视为动荡时期最安全的资产之一,但本周却似乎正在失去传统的避险地位。一些人担心关税驱动的美国通胀可能会阻止美联储降息,投资者转向现金类工具、基差交易的混乱以及对外国抛售美国债券的猜测也被认为是美债下跌的原因。 而日内美债的大跌,也迅速导致了全球许多发达市场政府债券的抛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的基准债券收益率在亚洲时段就均出现飙升。相比之下,欧洲债券跌幅反倒较为有限。 Gama Asset Management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经理 Rajeev De Mello表示:“对中国征收100%以上的极度敌对关税,可能引发储备管理者(央行)的极大担忧。欧洲债券正受益于此,过去一周,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利差大幅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各领域的走势,往往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随着股债市场遭遇双杀,美元也节节走软,市场上对于海外资本可能大举撤离美国市场的担忧已开始甚嚣尘上。 一个最危险的领域可能就将出现在信贷市场上。可以看到,近来美国高收益债券的CDS(信用违约掉期)已经迅速飙升,垃圾债券正变得岌岌可危。 Saba Capital Management创始人Boaz Weinstein近期就警告称,关税紧张局势加速了企业债券的抛售,可能引发一波企业破产潮,其速度可能比以往的市场危机更快。 “雪崩才刚刚开始”,Weinstein表示。 Weinstein的对冲基金公司以应对动荡的市场而闻名,他补充说,他预计信贷抛售“将会加速”。“中间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巨石下落,但我非常担心发生碰撞。” 从本质上来说,特朗普关税对于美国中小企业的伤害本身就是最为巨大的,而如果他们的现金链也遇到问题,那么美国的企业破产风潮无疑将会进一步蔓延。 而这一切或许都已经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逼到了悬崖边 ——在眼下通胀威胁持续利剑高悬的背景之下,美联储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空间像疫情时期那样通过大放水来救市,然而如果美联储不行动,投资者难道能指望特朗普“回心转意”拯救市场吗?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再度表示,希望美联储降低利率。这已是这位长期看鲍威尔不爽的“懂王”,短短一周内连续第三次向美联储下达降息的指令。 然而,颇有意思的是,无论是美联储官员的表态,还是利率期货和期权市场的动态,人们似乎都没有看到任何降息的急切信号,反而对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出现了一缩再缩。 例如,与联邦基金利率密切相关的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期权市场,在本周就出现了一笔与降息截然相反的大押注。本周一和周二,SOFR期权市场浮现了一个规模逾1000万美元的新头寸——如果美联储今年不采取任何行动,该头寸将从中获益,而如果下一次利率变化是加息而不是降息,该头寸的表现会更好。 随着降息概率降低,美债的持仓变动也开始变得更为悲观。摩根大通周二发布的客户调查显示,由于纯多头仓位连续第三周下降,美债市场净多头仓位已降至了五周来的最低水平。 事实上, 在上周美联储决议后结束噤声期的美联储官员们,至今也没有任何比以往更为鸽派的表态浮现 ——原本支持年内两次降息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本周一已改变立场转为仅支持一次降息;美联储理事库格勒周二也表示,将支持美联储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那么,缘何所有人对特朗普的降息“圣旨”,都爱答不理呢? 芝加哥联储主席、今年FOMC票委古尔斯比周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透露的内容,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厘清这一切。因为就连这位长期以来美联储内部的“鸽派”旗帜性人物,如今似乎也并不敢轻易降息…… 连美联储“大鸽派”也不敢降? 古尔斯比周二警告称,如果有迹象表明美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正在消化更高的通胀,这将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可能会破坏美联储决策者的降息计划。 他着重提到了近来被业内反复提及的一组数据——密歇根大学的长期通胀预期调查。 该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预计未来五到十年的年通胀率将升至3.9%,创下了三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古尔斯比表示,“如果市场反映的长期通胀预期开始像过去两个月的这些调查数据那样表现,我会将其视为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危险信号。” 古尔斯比曾在奥巴马任期里担任白宫高级经济顾问。他指出, 如果投资者的预期开始与美国民众的预期趋同,美联储就将需要采取应对行动(更偏鹰派)。 “几乎无论情况如何,你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影响愈发显现,美联储上周已上调了对近年通胀前景的预估,并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仍以“通胀暂时论”,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此的忧虑情绪。 全球各地的央行官员们,都将维持长期通胀预期“受控”视为其职责的一个关键部分。如果公众不再信任他们,薪资上涨和物价上涨的恶性循环就会随之而来。而在眼下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保持通胀预期可控或许比往常更为重要。 古尔斯比表示,美联储已不再处于2023年和2024年的“黄金路径”上——当时美国通胀似乎正在回落至2%,同时并没有破坏增长或推高失业率。但现在,前方的路径可能已进入“不同的篇章”,空气中弥漫着许多尘埃。 尽管美联储官员在本月发布的利率点阵图中,仍预计将在今年合计降息两次。但不难看到的是,央行官员们的点阵发布当时还是出现了明显上移。身为“鸽派”官员的古尔斯比也表示,虽然他认为未来12至18个月借款成本将大幅降低,但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下一次降息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 他指出,“我的观点是,当空气中弥漫着尘埃时,‘观望’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正确做法。但‘观望’不是没有代价的——你获得了了解新信息的能力,但你也失去了一些循序渐进采取行动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古尔斯比所在的达拉斯联储辖区本身就覆盖了密歇根州,该州是美国许多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所在地。他表示,未来三到六周将是“关键时期”——届时我们将化解一系列政策不确定性。 古尔斯比称,“当我与辖区的企业高管交谈时,他们经常提到4月2日是他们不确定的关键时间点。” 他指的是特朗普所谓的“解放日”——特朗普已计划在那一天宣布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他们(企业高管们)不知道关税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知道关税会有多高,不知道是否会有豁免,特别是由于汽车行业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整合,关税将如何适用于汽车行业,”古尔斯比称。
在美联储周三的利率决议宣布按兵不动后不过数小时,特朗普便开始“教导”美联储做事了…… 特朗普北京时间周四早间在其社交媒体平台Truth Social上发帖表示,随着美国关税开始逐步影响经济,美联储如果降息会好得多。特朗普呼吁美联储“做正确的事”。 此前,美联储在隔夜连续第二次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仍保持在4.25%-4.5%的相对高位。 特朗普曾多次呼吁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因为降低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他改善美国经济增长的诸多议程。但在美国通胀持续存在粘性、且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带来诸多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一直不愿承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官员周三在经济展望预测中就上调了2025年通胀预期,同时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 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的政策制定者,普遍就特朗普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表示不确定。一般而言,特朗普的关税将会由美国当地进口商承担,而进口商可能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推高通胀。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特朗普的贸易议程很可能会推动物价上涨,尽管在具体涨多少以及物价变化是否会是“暂时的”等问题上,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他时隔许久再次用“暂时的”一词来用于形容通胀——美联储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胀逐渐失控前也曾使用过同一个词。 鲍威尔表示,很难分析通胀在多大程度上由关税推动,但美联储会试图弄清楚这一点:“显然其中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来自关税”。鲍威尔认为,现在就判断是否能忽略最初与关税相关的通胀打击还为时过早。 显然,特朗普对美联储的再度“指手画脚”,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新担忧,尤其是在本周早些时候特朗普刚刚解雇了联邦贸易委员会两名民主党委员的背景下。 尽管如此,鲍威尔仍一直坚称美联储将保持独立性,他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将持续到2026年5月。鲍威尔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最新社媒帖子还补充称,4月2日——他即将公布提高贸易关税计划的日期,将是美国的“解放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在国会联席会议上曾发表讲话时称,将于4月2日开始征收对等关税。农产品关税也将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称,几十年来,其他国家一直对美国征收关税,现在轮到美国开始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也透露,美国针对各国贸易限制措施的“关税编号”将在4月2日正式生效。
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周一表示, 货币政策“目前处于良好状态”,希望在进一步降息之前,能看到数据反映出抗通胀方面的更多进展 ,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政府新贸易政策以及其它政策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在通胀问题上,鲍曼是美联储最鹰派的官员之一。 “在我们考虑进一步调整目标区间时,我希望获得更大的信心,即在降低通胀方面将继续取得进展。” 鲍曼在美国银行家协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鲍曼表示,自去年春季以来,核心商品价格通胀上升的脚步已经放缓。虽然她预计今年通胀将继续减速,但她表示,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 “可能需要比我们希望的更长的时间”。 “我继续认为物价稳定面临更大风险,尤其是在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的情况下,” 鲍曼表示。 美国劳工部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 环比增长0.5%,高于预期的0.3%,创2023年8月以来最大涨幅;同比增长3.0%,较前值2.9%进一步扩大,显示通胀压力持续。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环比增长0.4%,高于预期的0.3%,为2024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同比增长3.3%,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表明基础通胀粘性较强。 在1月份的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将目标利率维持在4.25%-4.5%的区间。 鲍曼周一表示, 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可以让委员会保持耐心,密切关注通胀数据的变化。” 她表示,暂时维持利率稳定“也提供了进一步评估经济活动指标,以及进一步明确政府政策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机会”。 “更好地了解这些政策、了解它们将如何实施,并对未来几周和几个月经济将如何反应建立更大的信心,将非常重要。” 鲍曼表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加征关税已经引起了经济学家对物价上涨的担忧。特朗普的贸易战削弱了2025年进一步降息的预期。 由于政策制定者特别关注特朗普迄今为止提出或实施的进口关税的影响,美联储预计将在即将召开的3月份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数据(CME Group Data),交易员目前预计今年只会降息25个基点。 日内,费城联储主席哈克也表示,美联储的官员们正在等待通胀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并指出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有利地位。
费城联储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最新表示,美联储的官员们正在等待通胀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并指出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处于有利地位。 来源:费城联储官网 当地时间周一(2月17日),发表在费城联储官网上的新闻稿显示,哈克在巴哈马拿骚的一场活动上表示,在去年三次降息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 哈克预计,美国的长期利率将继续下降,经济增长和生产仍保持弹性,劳动力市场保持平衡,“这些理由足以支持政策利率保持不变。” 美国劳工部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为2023年8月以来最大涨幅;核心CPI同比上涨3.3%,高于央行设定的2%目标。 有分析认为,这些数字可能会打消美联储近期降息的预期。对此,哈克说道,“虽然我不会承诺具体的时间表,但我仍然乐观地认为通胀将继续呈下降趋势,政策利率也能够在长期内下降。” 哈克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1月份的CPI在10次中有九次意外高于预期。我的猜测是,季节性调整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经济,我们需要从月度数据的噪音中分析出潜在趋势。” 上月底,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自2024年9月连续降息以来首次维持利率不变。市场目前认为,下一次降息最可能发生在今年7月份。 对此,哈克表示,他完全支持美联储1月“按兵不动”的决定。他表示,如果经济如他预期的那样发展,那么目前的利率处于良好水平,可以在未来两年内使通胀回到2%的目标。 上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提到,该行“不急于”降息,除非劳动力市场意外降温或者通胀率比预期下降更快,才将会相应调整政策。 日内,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Michelle Bowman)也表示,她希望在再次降息之前,能够更加确信通胀处于下降轨道,特别是考虑到特朗普贸易等政策的不确定性。
当地时间周三(2月5日),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表示,美联储今年仍倾向于进一步降息,不过需要更好地理解特朗普政府在关税、移民和监管等方面的新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美联储上周维持利率不变,暂缓了此前连续三次降息的势头,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4.50%。 巴尔金在接受采访时称,除了关税问题,还涉及“放松监管——具体影响哪些领域?移民、能源政策、地缘政治……目前存在大量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巴尔金表示,由于通胀预计今年将进一步下降,而且经济将继续增长,他的预期是美联储今年倾向于进一步降息。 巴尔金的表态反映了美联储内部的普遍共识,即暂时按兵不动,以等待有关就业和通胀的进一步数据,以及可能难以预测的特朗普政府政策举措的结果。 例如,仅在过去一个周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便出现反复。特朗普先是宣布对两大主要贸易伙伴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随后又宣布推迟一个月实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过谈判之后,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可能会进一步延长。 巴尔金指出,目前的利率政策仍是限制性的,因此应有助于将通胀率从当前略高于2.5%的水平进一步降至美联储的2%目标。 但他也表示,需要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这一观点与美联储副主席菲杰斐逊等其他官员本周的表态一致。 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加息时,巴尔金表示自己不愿排除任何选项,但强调目前的经济状况不支持加息。 “(加息)必须要看到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而我并没有看到任何经济过热的迹象。”巴尔金说道,“我看到的是通胀在下降,而不是上升。” 他补充称,就业市场也在趋于稳定。
在昨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发布后,市场预期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利率和流动性宽松将会明年得到更明显的体现。 受到预期的鼓舞,12月13日早盘,中长期国债利率全面失防,10年期国债利率再次突破历史新低,跌破1.8%整数关口;今日30年期长期国债利率也同步下跌,且跌破2%关口。 华北某大型城商行债券交易员对财联社表示,10年国债收益率今早创新低,而且与7天逆回购的利差也创造历史新低,其中包含市场对10-20bp的降息预期,实际上透支了明年的部分行情。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甚至认为,在政策明确下,预测明年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左右;在今年年底前还将降准0.25-0.5个百分点,且大概率会在本周内宣布。 自12月2日10年期国债突破2%历史低点以来,债市交易先后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气氛中一路狂飙,上演量升价跌的市场行情。 中信建投固收首席曾羽判断,虽然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已突破政策利率加40BP的央行预期下限,央行肯定关注下行速度,但同时也担心打击市场单边做多情绪,预计央行本轮对市场引导意愿与力度或不及今年三季度。 交易降准降息行情,机构年末加力狂奔 从12月2日1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至今10天,利率已经连续跌破1.9%、1.8%整数关口,下降速度罕见。 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张伟认为,近年经验也显示,会议之后年内利率一般倾向于回落。 张伟分析2020年以来(除2022年),在当年开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利率整体震荡回落。对于债市来说,政策不确定性落地,而且增量政策落地要等到下一年,因而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利率倾向于回落。 国元证券宏观首席杨为敩对财联社表示,债市长期还是看多,只是最近节奏的确有点快,阶段性调整是难免,可能下周左右会看到一些变化。 12月,机构在配置需求和政策利率走低预期推动下,大力进场扫货,国债收益率快速下降,以至于部分机构开始担心过度交易或政策引导带来回调风险。 上述交易员提醒,如果年末,多项利多已经确定或者落地,债市可能会走阶段性利多出尽行情。 曾羽在最新发布的报告表示,当前债市明显抢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至1.85%附近,后续需密切关注央行态度。 今年三季度,央行就长端利率过快下行多次出手干预,根据今年三季度经验可推算央行预期下限为1.9%,极致情况为1.8%。 但是,在最新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政策利率预计在1.5%基础上加速下降,此时债市长端利率提前定价回落并无太大问题,也并不会带来较多的金融风险积累。 杨为敩认为,提前交易降准降息行情之后,真的宣布降准降息之时市场的波动预计也会更平稳。 明年预期多数乐观,预测降息40bp 对于明年,多数机构对社融和信贷较为乐观。对于降准,市场普遍预计明年降准50bp左右。 张旭认为,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央行通过买入国债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还存在若干技术上的阻力,故无法完全替代准备金工具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功能。 其次,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的阶段,降准的信号作用有助于激发出更多的信贷需求、提振市场的信心。 在明年降息预期上,多数机构预期在40个bp左右。 华泰证券最新观点认为,预计明年央行将降息30-50个基点。一方面,今年1-3季度GDP平减指数累计同比录得-0.7%、仍在负区间,真实利率水平仍然偏高;另一方面,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扩张和信用扩张较为乏力,资金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在经济和信贷规模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从会议信息推测,政策尽可能前置,能早则早。在外部贸易条件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今年四季度起企业逻辑上会尽可能推动出口订单赶进度;而在适度宽松的背景下,明年一季度信贷开门红,有望再度回归年初占比偏高的正常季节性。 张伟则预计明年1-2月专项债发行可能提速,并且也存在信贷冲量的可能;在政策的支持下,明年1-2月经济数据也存在继续冲高的可能性。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