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4个
随着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10BP至4.2%,各地房贷利率也作出新的调整。财联社记者从北京地区多家银行个贷人员处了解到,明天起,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将分别下降10BP至4.75%、5.25%。 此外,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3.7%。业内人士表示,随着LPR利率的下调,预计各地银行将纷纷下调房贷利率,即普遍会下降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宽松的房贷政策也会开启。另外,根据机构统计,目前有超40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低于4%,LPR下调后,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利率低于4%阵营。 首、二套降10个基点 北京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4.75% “按照新的5年期以上LPR报价执行,我行首套房贷利率将由4.85%降至4.75%;二套房贷利率由5.35%降至5.25%。”北京地区一家大行某支行个贷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的利率将自明天起开始执行。 北京地区另一家大行某支行个贷人员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具体房贷利率按照放款日期的利率执行,下调后新的利率将从明天开始执行。” 6月20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55%、4.2%,下调了10BP。 5年期以上LPR和居民的个人住房贷款密切相关,5年期以上LPR下降之后,房贷利率将会相应调整。一家大行某支行个贷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行按照新的5年期以上LPR执行后,首套房贷利率为5年期以上LPR+55 BP,即4.75%;二套房贷利率调整为5年期以上LPR+105 BP,即5.25%。 如果是新购房者,可以根据银行政策马上享受到利率下调的利好。北京一位房产中介向财联社记者计算,以商贷100万元、期限25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测算,此次下调后首套房月供每月减少约57.67元,二套房月供减少约59.14元。 廊坊一位房产中介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5年期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廊坊首套房贷利率降为4%,二套房贷利率降为4.8%,最新房贷利率自6月21日开始执行。另外,石家庄一位房产中介表示,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的5年期以上LPR为4.2%,首套房贷利率将执行LPR-50BP,即3.7%;二套房贷利率为5年期以上LPR+60BP,即4.8%,未放款的按照新的利率。 更多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将加入低于4%阵营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随着LPR利率的下调,预计最近两周各大银行会纷纷下调房贷利率,即普遍会下降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宽松的房贷政策也会开启。从减负效应看,单纯看此次下降10个基点,那么对于“100万贷款本金、30年期、等额本息”房贷而言,降息后首套房和二套房月供可以减少57元和60元。若是把过去三年LPR降息以及房贷利率下限下调等考虑,实际上最近几年房贷月供每个月差不多可以少还10%。 “降息后首套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对于首套房的认购有积极的作用。预计后续各地认定首套房的标准会进一步下调,这对于购房者更好享受首套房贷利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严跃进补充道。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也表示,本次的LPR下调有着积极影响,不仅有利于维护资金流动的充裕性,加快经济的回升速度。而且对房地产市场也有着直接的利好作用,本次五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代表着房贷利率再度创历史新低,从降息的直接影响上看,降房贷利率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的成本。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40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低于4%,LPR下调后,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利率低于4%阵营。”王小嫱进而称。 展望下半年,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预计,房贷市场利率仍有小幅下行的可能性。上一次,2022年8月LPR调整以来房贷市场利率普遍下降,首套房贷平均利率累计下调40bp,二套房房贷平均利率累计下调20bp。考虑到大部分城市房贷利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后续各地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包括符合条件的城市可能会通过调降房贷首付比例、放松公积金的贷款门槛、鼓励改善性需求加快置换,有条件的城市将减少或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6月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55%,上月为3.65%;5年期以上LPR报4.2%,上月为4.3%,均下调10个基点。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此次LPR降息,仅是稳经济政策的开始,后续“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建议应给予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法律制度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从而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预计三季度可能会降准;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增新或是下一步方向;财政政策方面可能在减税降费上发力。 推荐阅读: 》央行今年首度降息:首套房贷利率将降至历史低位 对房地产会带来这些变化
6月20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一年期LPR下调至3.55%,此前为3.65%;五年期LPR下调至4.2%,此前为4.3%。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整一年期LPR以及五年期LPR均降低了10个基点。这是今年五年期LPR第一次调整,而上次下调时间是在2022年8月。 如以商贷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此次LPR下降10个基点,月供减少58.54元,累积30年月供减少2.1万元。目前,全国统一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1%,此次5年期LPR下调10BP后,统一房贷利率下限有望突破4%关口。 受访专家认为,房地产需求对于利率仍然十分敏感,必要的降息有可能对需求有托底作用。“本次降息可能只是政策组合拳的开始,地产或延续遵循以降成本的方式刺激地产需求复苏的政策路径。在此背景下,地产差异化信贷政策发力空间良好,需求疲软的低能级城市政策有望继续发力,高能级城市信贷宽松力度或将加大。”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清海表示。 其认为,未来高能级城市,可能会出台首二套利率加点幅度下调;城市内部限购与非限购区域首付比例区分;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特定区域限购松绑;认房认贷标准优化等政策。 中原地产张大伟: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历史首次降低到4%以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这是LPR连续9个月不动后的第一次调整。在中长期贷款需求更需提振的局面下,压降长端LPR利率将有效降低居民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其加杠杆的意愿。 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在LPR降低10个基点后,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将历史首次降低到4%以下。 房贷利率采用LPR定价模式始于2019年10月,采用LPR定价模式之后,房贷利率会随着市场贷款利率水平的波动而波动,如果LPR下降了,对应的房贷利息也会跟着下降。 对于购房者来说,存量购房者要到2024年1月才能开始减少利息,如果是新购房者,立刻就能享受到降息的利好。 本次降息对于市场来说,给降低增量和存量房贷利率打开空间。配合限售放松、非限购区域首付比例调整、公积金宽松等等稳楼市组合拳,预计将对房地产形成一定程度的托底作用,但影响相对有限。 整体看,本次降息依然难以导致楼市企稳。目前稳楼市政策力度应该继续升级,当下楼市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只是房地产问题,需要出台更多更积极的稳楼市政策,只有真正降低了购房者的成本,市场才有望稳定。 中指研究院陈文静:降息后首二套房贷利率均降至历史低位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降息后,5年期以上LPR降至4.2%,为2019年房贷利率换锚5年期以上LPR以来最低水平。伴随着5年期以上LPR下调,当前购买首套和二套房房贷利率下限分别降至4.0%(5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4.8%(5年期以上LPR+60个基点),已降至历史低位。 本次降息一方面有利于稳经济,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预期好转,进而为住房需求释放带来支撑;另一方面,5年期以上LPR降息也体现出监管部门对于楼市的托底力度加大,有利于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2023年年初,央行、银保监会指出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3个月的城市,可根据当地市场形势,自主下调或取消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根据中指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已有超40城,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 此次降息释放了积极信号,也预示着“加强逆周期调节”措施在加快落地。随着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房地产政策优化预期也在逐步增强。 从政策内容上看,中央和监管部门或通过降低交易税费、降低中介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加大“保交楼”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房企资金支持力度等;地方层面,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存在较大优化空间,如通过一区一策、与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结合等方式进行调整。若更多实质性政策落地,市场预期或进一步好转和修复,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下半年市场有望温和修复。 易居严跃进:房贷政策将进一步松动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全国5年期及以上 LPR再次下调,即在原有4.3%的基础上下调10个基点,预计后续各地银行房贷利率也会跟着下调1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新一轮宽松的房贷政策也会开启。 此次下调积极响应了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是一揽子提振计划的首张牌,也意味着经济提振的序幕已经开启,具有风向标意义。 6月16日国常会提及“一批政策措施” 导向,明确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实体经济等重要任务。 鉴于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的密切关系,房贷政策必然会有进一步松动的可能。因此,房贷利率下调也将成为6月下旬以及7月各城市提振楼市的重要举措。 若把2020年以来LPR持续下降及房贷利率下限突破等因素进行累加考虑,实际上最近四年月供负担减轻了近10%,这为住房消费提振创造了非常好的金融环境。 当前首套房的房贷利率比二套房要低很多,从有效提振市场的角度出发,对首套房认定标准的降低将更具积极的意义。各类购房者若可以享受到首套房的贷款资格,则可以比较明显地降低贷款成本和购房成本,自然也将利好三季度购房市场的活跃。 天风证券刘清海:未来可能出台下调二套房贷利率政策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清海表示,对比前两次降息窗口期,LPR均在完成首次降息后半年左右继续调降两次,考虑当前经济偏弱、需求不足,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或将持续宽松直至引导市场预期回稳,后续不排除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 从全国水平看,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2023年5月,贝壳百城首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0%,环比降低1BP,继续突破2014以来的历史新低;二套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91%,环比持平,同样处于历史底部。 对比历史周期,截至2023年5月,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较此前高点(2021年10月)降幅已达173BP,此前14-16年下调周期中,首套贷款利率最大下行258BP。而二套利率自2022年9月起便维持4.91%,已长达9个月保持不变,故我们认为,“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基调下,未来针对二套房贷利率下调政策出台的可能性正不断提升。 本次LPR调降短期内或同样能起到能缓解市场信心不足的作用,但地产板块的行情拉动可能相对有限,要达到提振经济、扭转预期的效果则仍需等待后续组合式配套措施支持出台。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预计此次降息以后 提前还贷趋势会延续 对房地产而言,降息最大的效应就是降低月供成本。从去年以来5年期LPR下降的效应来看,降息对带动商品房销售有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居民对收入和就业的预期偏谨慎,预防性储蓄需求增加,而新市民为主体的刚需、新中产为主体的改善型需求,在按揭首付和月供上的压力会比较大,因此降息对促进商品房市场企稳的弹性有所下降,每月月供节约几十元或者上百元解决不了支付首付和可持续支付月供的压力。 随着存款利率不停下降,活期存款的利率聊胜于无,定期存款的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另外,新增按揭贷款的利率在下降,保本理财、保险等产品的收益率也在往下走。 这样的结果就意味着,存量房贷的利率更高了。因此,预计此次降息以后,提前还贷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四月份以来新增存款规模往下走,很大程度上与提前还贷有极大的关系。
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65%,比上月下调10bp。继6月13日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之后,MLF利率的下调符合市场预期。 多数机构认为,在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后,为落实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政策意图,本月20号的LPR报价也会跟随MLF进行非对称下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主流市场都预计1年期LPR跟随下调5个bp。不过,由于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评估的差异,在5年期LPR下调预测上机构出现10个bp和大于10个bp两个方向。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团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团队等多家机构认为本月5年期LPR下调幅度较大,至少在15个bp。 比如中信证券程强表示,预计5年期LPR的降幅可能大于10bp。因为5年期LPR与居民房贷利率挂钩,5年期LPR降幅增加有利于活跃地产销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比之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偏于“保守”,虽然他也认为房地产政策支持加码的呼声较高,5年期下调幅度大于1年期降幅,但周茂华考虑到银行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计两项分别下调5bp、10bp。 LPR非对称下调是大概率事件 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和社零的指标读数均弱于市场预期,仅基建投资有超预期表现,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政策进一步支持。 光大银行周茂华认为,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传导机制,结合目前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的情况看,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利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好企业部门和房地产市场。 东方金诚王青认为,MLF操作利率是LPR报价的定价基础,6月MLF操作利率下调后,当月两个品种的LPR报价也将跟进下调。 “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加之近期楼市再度转弱,我们判断6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王青表示。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程强认为,当前,一般的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到了历史低位附近,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有限,可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金空转”问题,因此1年期LPR降幅可能相对较小。 对于支持房地产,上述机构观点均认同须进一步加码。 中诚信国际最新报告表示,4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滑26%,且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走弱,或表明可能存在提前还贷、降低负债的现象,通过降低5年期LPR稳定地产有一定必要性。 银行息差或有可能进一步承压 周茂华认为,考虑银行系统的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测本月两期LPR分别下调5bp、10bp。5年期LPR调降后,二套房房贷利率也会跟着下调。 过去一年存款利率下调的确为LPR下调创造了空间。 浙商证券报告显示,自2022年8月上一轮LPR利率下调后,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调整,分别是2022年9月全国性银行普遍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23年4月其他银行跟进),23年5月调降通知和协定存款加点上限,以及本次6月初国有行带头普遍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浙商证券梁凤洁预计本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5bp和15bp,据此下降幅度,上市银行23Q4单季息差较23Q1下降3bp,24Q4息差较23Q4下降3bp。存贷款利率调整两相作用之下,整体对2023年息差支撑作用为3.2bp,对2024年拖累作用2.8bp。 分机构来看,本轮存贷款利率调整上市股份行息差受益最大,2023年获得4.5bp支撑,2024年拖累最小,仅0.1bp;大行息差受拖累最大,2023年仅获得2.8bp支撑,2024年则受拖累4.2bp。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也认为,去年以来,LPR多次下调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创新低至4.53%,使得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例如,大型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初收窄幅度近35BP。若月中LPR利率下调,或带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刺激实体需求比保银行息差更重要 赵伟认为,相较于净息差收窄,如何激发实体需求修复或更为关键。目前实体需求修复偏慢下,资金滞留银行体系的现象较为突出,微观表现为DR007中枢自6月来维持1.8%左右的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规模也处于近年同期高位、6月上旬日均8.3万亿元以上。 对于未来息差空间,梁凤洁认为,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合意的净息差为1.8%以上,23Q1银行业净息差1.74%,首次跌至1.8%以下,已至临界线。展望未来,净息差-ROE-内生资本支持的贷款增速已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存贷利率跟随式调整将成为常态。
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65%,比上月下调10bp。继6月13日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之后,MLF利率的下调符合市场预期。 多数机构认为,在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后,为落实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政策意图,6月20号的LPR报价也会跟随MLF进行非对称下调。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主流市场都预计1年期LPR跟随下调5个bp。不过,由于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评估的差异,在5年期LPR下调预测上机构出现10个bp和大于10个bp两个方向。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团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团队等多家机构认为本月5年期LPR下调幅度较大,至少在15个bp。 比如中信证券程强表示,预计5年期LPR的降幅可能大于10bp。因为5年期LPR与居民房贷利率挂钩,5年期LPR降幅增加有利于活跃地产销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比之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偏于“保守”,虽然他也认为房地产政策支持加码的呼声较高,5年期下调幅度大于1年期降幅,但周茂华考虑到银行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计两项分别下调5bp、10bp。 LPR非对称下调是大概率事件 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和社零的指标读数均弱于市场预期,仅基建投资有超预期表现,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政策进一步支持。 光大银行周茂华认为,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传导机制,结合目前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的情况看,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利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好企业部门和房地产市场。 东方金诚王青认为,MLF操作利率是LPR报价的定价基础,6月MLF操作利率下调后,当月两个品种的LPR报价也将跟进下调。 “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加之近期楼市再度转弱,我们判断6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王青表示。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程强认为,当前,一般的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到了历史低位附近,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有限,可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金空转”问题,因此1年期LPR降幅可能相对较小。 对于支持房地产,上述机构观点均认同须进一步加码。 中诚信国际最新报告表示,4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滑26%,且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走弱,或表明可能存在提前还贷、降低负债的现象,通过降低5年期LPR稳定地产有一定必要性。 银行息差或有可能进一步承压 周茂华认为,考虑银行系统的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测本月两期LPR分别下调5bp、10bp。5年期LPR调降后,二套房房贷利率也会跟着下调。 过去一年存款利率下调的确为LPR下调创造了空间。 浙商证券报告显示,自2022年8月上一轮LPR利率下调后,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调整,分别是2022年9月全国性银行普遍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23年4月其他银行跟进),23年5月调降通知和协定存款加点上限,以及本次6月初国有行带头普遍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浙商证券梁凤洁预计本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5bp和15bp,据此下降幅度,上市银行23Q4单季息差较23Q1下降3bp,24Q4息差较23Q4下降3bp。存贷款利率调整两相作用之下,整体对2023年息差支撑作用为3.2bp,对2024年拖累作用2.8bp。 分机构来看,本轮存贷款利率调整上市股份行息差受益最大,2023年获得4.5bp支撑,2024年拖累最小,仅0.1bp;大行息差受拖累最大,2023年仅获得2.8bp支撑,2024年则受拖累4.2bp。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也认为,去年以来,LPR多次下调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创新低至4.53%,使得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例如,大型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初收窄幅度近35BP。若月中LPR利率下调,或带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刺激实体需求比保银行息差更重要 赵伟认为,相较于净息差收窄,如何激发实体需求修复或更为关键。目前实体需求修复偏慢下,资金滞留银行体系的现象较为突出,微观表现为DR007中枢自6月来维持1.8%左右的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规模也处于近年同期高位、6月上旬日均8.3万亿元以上。 对于未来息差空间,梁凤洁认为,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合意的净息差为1.8%以上,23Q1银行业净息差1.74%,首次跌至1.8%以下,已至临界线。展望未来,净息差-ROE-内生资本支持的贷款增速已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存贷利率跟随式调整将成为常态。
》倒计时5天!SMM湖北黑色金属产业论坛暨华中地区钢材供需交流会即将召开 央行利好接踵而至!继13日早9点20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之后,13日晚间8点又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两次调整均为10个基点。 6月15日,中国央行进行237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2.65%,此前为2.75%。今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 6月15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6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237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其中MLF 中标利率2.65%,较此前2.75%下调10个基点。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6月15日人民币SHIBOR: 6个周期利率下降,2个周期利率上升,其中,隔夜Shibor报1.43%,↑ 10.9 BP。 各周期“变动幅度最大”的是人民币SHIBOR的隔夜利率:↑ 10.9 BP。(最近十个工作日SHIBOR及变动详见FX678及1QH特制图); 其他周期显示,1周Shibor报1.839%,↓ 0.7 BP。2周Shibor报1.844%,↑ 3.9 BP。1个月Shibor报2.003%,↓ 0.5 BP。3个月Shibor报2.106%,↓ 1.4 BP。6个月Shibor报2.22%,↓ 0.9 BP。9个月Shibor报2.285%,↓ 1.3 BP。一年Shibor报2.346%,↓ 1.7 BP。 业内专家认为,政策利率联动下调,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是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体现,旨在进一步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下调MLF利率可以促进增量贷款利率更快下行,同时释放更强的“稳增长”信号,从而为经济修复提供有力支持。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存款利率的下调为银行减轻负债端成本,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 分析师们此前指出,后续利率体系的同步下调或将是大势所趋,中期政策利率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6月15日已经出现下调,预计6月20日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有望跟随下调央行超预期“降息”。 央行7天期逆回购、S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 6月13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0%,较上期2%的利率水平下降0.1个百分点。据悉,这是2022年8月以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首次调整。 据了解,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是国际上较普遍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我国于2013年1月设立,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SLF以抵押方式向以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期限1—3个月,由金融机构主动向央行发起申请。 央行为何“降息”? 中金公司指出,从判断利率的三维度(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外部因素)五因素(增长、通胀、楼市、信用风险、美债利率)来看, 近期经济动能放缓,通胀创新低,楼市降温,信用风险上升,外部约束减弱,降低利率中枢以稳定经济复苏、缓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性上升。 粤开宏观具体分析: 1、经济基本面偏弱,迫切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增长。 进入二季度,经济基本面持续疲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低迷,需求不足和信心不振的问题凸显。在此背景下,亟需通过降息等信号意义重大的总量政策,稳定市场预期。此外,5月信贷数据并不乐观,新增社融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故央行选择在金融数据公布前有所行动。 2、实际利率被动上升,掣肘有效需求。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胀水平之差,今年以来物价持续疲软,而名义利率调整较缓慢,两者叠加造成实际利率上升。最新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0.2%,近两个月均在0附近徘徊,PPI同比下降4.6%,连续8个月为负且降幅持续扩大。 3、美联储可能6月停止加息,汇率等制约货币政策的外部因素减弱。 当前美联储已处在加息尾声,近期部分数据更显露衰退迹象。如美国失业率从3.4%上升至3.7%,高于市场预期的3.5%。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6月停止加息,相应的我国汇率贬值态势或放缓,降息的外部制约减弱。 4、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央行“顺势而为”。 5月以来,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DR007已持续低于OMO利率(政策利率),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低于1年期MLF利率,这意味着银行找市场借钱优于找央行借钱,政策传导效果大幅减弱,因此央行顺势调降政策利率。 此外,13日盘后人民银行公布的5月份金融数据显示, 信贷、M2以及社融同比增速全面回落,M2与社融增速已经低于去年12月水平。 5月新增信贷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新增社融1.56万亿元,同比少增1.31万亿元。社融同比增速从4月的10.0%下降到5月的9.5%,M2同比增速则从4月的12.4%下降到5月的11.6%,5月的M2同比增速、社融余额同比增速已经低于去年12月的水平,信贷余额同比增速仅比去年12月高0.3个百分点。 推荐阅读: 》6月MLF降息如期而至 延续超量续做 市场预计LPR或出现非对称下调
央行今日超量续作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并如市场预期调降MLF操作利率10基点(BP)至2.65%,此前已连续9个月维持不变。 从操作量来看,央行今日开展2370亿元MLF操作,因有2000亿元到期,实现MLF超量投放37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MLF降息符合预期,是之前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后的顺势下调。本期MLF“量增价降”,说明央行加强逆周期刺激,以支持宏观经济复苏。 随着MLF降息意味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定价基准发生变化。多位市场人士预计,6月20日发布的LPR随之下调或成为大概率事件。 MLF利率跟随式调降10基点 本周二(6月13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先行下降10BP,为近10个月来首次,当日同步下调隔夜、7天、1个月三个期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各10BP。 在逆回购利率降息落地后,市场普遍预计本期MLF利率也将跟进下调,幅度保持一致。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自2017年以来,7天逆回购与1年期MLF利率基本同步变化,仅在操作时点上存在一定时差;历史上SLF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也呈现稳定同步变化关系,央行下调各期限SLF利率10BP,也进一步指向MLF利率跟随下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MLF“量增价降”续做,符合预期,跟随逆回购利率调降,保持逆回购利率与MLF利率利差平稳,畅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 从市场利率来看,自5月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宽松,DR007利率中枢较7天期逆回购利率低20BP左右,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也持续低于1年期MLF利率。 江浙地区某农商机构金融市场部交易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政策利率中枢下移10BP,预计市场利率也会跟着下行,从而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 延续超量续做MLF 或为后续信贷投放蓄力 从“量”的角度来看,因本期有2000亿元MLF到期,随着央行续做2370亿元后,实现370亿元净投放,已连续7个月超量续做MLF,超量幅度较此前4、5月有所扩大。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在去年12月至今年5月,每月增量分别为1500亿元、790亿元、1990亿元、2810亿元、200亿元、250亿元。 “本月MLF加量续作,并非源于市场资金面收紧,背后是在信贷投放节奏回调后,当前银行体系资金面处于较为充裕状态,无需MLF加量‘补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对于MLF净投放幅度扩大,王青进一步分析指出,能够提前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为接下来的信贷投放再度提速做好准备。预计6月新增信贷规模有望与去年政策发力期的高水平基本持平,从而结束4月、5月新增信贷放缓势头。 此外,明明认为,保持超量续作,而且超额量(较上月)有所增加,主要是为稳定季末半年末资金面。 MLF超量规模未回归至今年年初的千亿规模。对此,上海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郑嘉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关键是实体融资需求不旺,重点在于“价”非“量”,而如果继续再度加大流动性投放,容易引发资金空转。 本月LPR或出现非对称下调 MLF利率下调后,6月20日发布的LPR或将跟随调降。此前一期的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自去年8月以来均维持不变。 “本次MLF下调,预计将带动LPR利率下调。”周茂华表示,既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有助于降低首套刚需购房贷款成本及二套房的月供利息支出。 就调整幅度来看,郑嘉伟表示,LPR有望进一步下行,预计1年期LPR、5年期以上LPR或分别下调10BP、5BP,从而打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行空间。 “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加之近期楼市再度转弱,预计本月1年期、5年期以上LPR出现非对称下调。”王青表示,具体为1年期LPR可能下调5BP,5年期以上LPR可能下调15BP,这将带动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特别是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下调。 解运亮认为,考虑到本轮存款利率降幅较明显,商业银行息差压力有所缓解,今年3月央行降准以来货币政策整体维持积极取向,银行间流动性充裕,预计6月20日1年期LPR或同步下调10BP,5年期LPR可能不对称下调。 中银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亦表示,LPR调降存在非对称降息情况,去年5年期LPR连续两次下调15BP传递出明确的稳地产信号,今年商品房销售仍旧不振的情况下,LPR仍可能进行非对称降息。
美国最新的通胀报告出炉后,市场增加了对美联储降息的押注。美联储在9月降息的可能性提高到了近80%。 5月10日周三,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4.9%,连续第10次下降,为2021年4月以来最小同比涨幅;美联储的“超级核心通胀”(剔除住房的核心服务通胀),同比增速降至5.16%,创2022年5月以来最低。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 交易员随后将美联储在7月降息的概率提高到了39.1%,9月份降息的概率提高到了近80%(50.5%+25.4%=75.9%) 。 (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对美联储7月会议政策的定价) (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对美联储9月会议政策的定价) 事实上,10月的联邦基金合约暗示政策利率将为4.84%,比目前5.08%的有效利率低了近25个基点。 市场还预计美联储将在2023年多次降息,总共降息75个基点 ,这将使美联储的基准利率降至4.25%-4.5%的目标区间。在通胀数据公布之前,市场预计6月13日至14日FOMC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约为20%;会议结束后,这一概率降至7.3%。 (联邦基金期货交易对美联储6月会议政策的定价) 不过,在华尔街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看来,降息的理由仍然不充分。 Comerica Bank 的首席经济学家 Bill Adams 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首次降息的时机将取决于通胀放缓的速度,以及就业市场紧张缓解的速度。就业形势的缓解和通胀率的进一步下降将允许美联储最早在今年秋天开始降息。” 而且,降息的门槛似乎很高。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周二在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会议时表示,他预计美联储今年的政策根本不会放松,不过仍保留了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可能性。他说: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的政策立场,以确保我们真正把通胀率降下来。在我的基准预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在今年降息的理由。 分析认为, 即使选择不加息,美联储官员也可能会继续打消市场对未来几个月将放松政策的预期。 前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现任康奈尔大学金融宏观经济学高级研究员的 Paul McCulley 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他们真正要推翻的是我们的预期。但他们并没有强调‘利率峰值将会更高’的观点。” McCulley称,在大量数据显示经济确实达到预期水平之前,他们的言论将相当鹰派。
当地时间周二(5月9日),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表示,通胀仍然过高,美联储并未明确表示加息周期已经结束。 他强调,没有理由在今年降息,在决定未来货币政策时,自己将密切关注近期银行业压力对经济的影响。 威廉姆斯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副主席,在货币决策上享有固定的投票权,因此被视作美联储的“三号人物”。 通胀仍然过高,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 威廉姆斯周二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主办的活动上表示:“我相信我们正走在恢复物价稳定的道路上。一如既往,我将密切关注整体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对实现我们的目标来说意味着什么。” 威廉姆斯称,通胀仍然过高,由于政策行动的滞后性,决策者的行动需要时间来恢复经济平衡,并将通胀恢复至2%的目标水平。 他指出,尽管已有一些迹象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对一些商品和大宗商品的需求正在逐渐降温,但总体需求仍然超过供应。 自去年3月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了50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5%-5.25%,达到200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倾向于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但4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强劲,这可能迫使美联储在今年某个时候进一步加息。 威廉姆斯在演讲中并未给出其对政策走向的预测,但他表示,预计通胀今年将降至3.25%左右,随后两年将降至2%。 威廉姆斯还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温和增长,失业率可能会从目前的3.4%升至4.0%-4.5%之间。 强调没有理由在今年降息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威廉姆斯表示:“我们还没有说我们已经结束了加息。我们将确保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将评估我们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决定。” 他强调:“在我的基线预测中,我看不到今年有任何降息的理由。” 威廉姆斯透露,银行业压力的影响将在他的决策考量中占据重要地位。他表示:“我将特别评估信贷状况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前景的影响。”
五月的加息才刚刚落幕,市场已开始押注美联储将于七月开启降息周期,但对于加息周期渐进尾声几乎“无人欢呼”。 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6月会议暂停加息的概率为91.5%,7月降息概率为36.3%,而一周前为24.3%。 市场普遍认为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但对于风险资产态度却异常悲观,这也与前七次加息周期鲜明对比,彭博社分析指出: 从历史上看,美联储的最后一次加息几乎总是能推动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上涨,可本次加息周期伴随着 ,经济衰退的阴霾、银行业的危机与企业盈利前景堪忧的“三重夹击”,市场或许已无法再做出乐观的预期。 华尔街各大银行的策略师纷纷流露出悲观情绪: 摩根士丹利预测,随着经济放缓,标普500指数年底将跌至3900点。 高盛认为标普500指数将在年底收于4000点。 美国银行策略师敦促投资者“在最后一次加息时卖出”,并预计标普500指数今年将收于4000点。 信贷紧缩的趋势或将持续 经济衰退虽迟必至也成了市场预计7月降息的依据 : ISM制造业和服务业调查数据都在下降,美国消费者和小企业信心调查也显示疲软,这些数据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预兆一致。 与此同时,考虑到银行业的压力和迅速收紧的贷款条件,现在市场担心持续信贷紧缩将进一步加速经济衰退。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信贷环境收紧,这引起了市场和美联储观察人士的注意,并提高了人们对即将公布的“高级贷款专员意见调查(SLOOS)”的期待。 荷兰国际集团指出,欧洲央行最近的银行贷款调查显示,即将公布的SLOOS调查“不太可能令人满意”。该集团表示: “最近银行业面临的压力将显著收紧贷款标准,这将对经济活动起到重大抑制作用,大大降低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 悬崖边的美联储该如何抉择 但依旧强劲的就业市场及难以降温的通胀也使美联储的抉择愈发困难。 正如华尔街见闻稍早时候介绍,美联储事实上可能更希望在5月看到一份不那么强劲的就业数据,这将有助于美联储减缓通胀的工作。 美联储幻想的是,现在这个水平的利率已经差不多足够紧,再叠加银行业危机所可能造成的信货紧缩,可以帮助美联储实现类软着陆:在失业率仅有小幅上升的情况下,通胀完成趋势性下行。 然而,就业和薪资意外回升打断了这一愿景,市场分析认为,这份强势的就业报告“让美联储陷入了真正的困境”。佛罗里达中部大学经济预测研究所主任Sean Snaith表示: 利率将不得不维持在高位,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强劲势头使美联储更难继续降低通胀。 Vanguard Asset Management 全球利率主管 Roger Hallam 表示,虽然美联储的利率路径取决于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但“美联储确实认识到银行业存在巨大压力,仍有不小的挑战等待他们解决。”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