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

  • “降息”!7月1年期、5年期LPR均下调10个基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央行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 一、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7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 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二、为加强预期管理,促进LPR发布时间与金融市场运行时间更好衔接, 自2024年7月22日起,将LPR发布时间由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上午9:15调整为9:00。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7月22日还宣布,从即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操作利率则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推荐阅读: 》央行:适当减免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质押品 》下调10bp! 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调整至1.7% 权威人士: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 》央行:即日起 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80%调整为1.70% 》连续四个月未动 7月LPR会迎来“不一样”的降息吗?多家券商:优化机制后或单独下调 20基点可期 》6月LPR报价“按兵不动” 专家:存款降息等有望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下行空间

  • 6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维持不变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6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报3.45%,上月为3.45%;5年期以上LPR报3.95%,上月为3.95%。 推荐阅读: 》6月LPR报价“按兵不动” 专家:存款降息等有望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下行空间

  • 5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维持不变

    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报3.45%,上月为3.45%;5年期以上LPR报3.95%,上月为3.95%。

  • 本月LPR是否会下调?有什么影响?【机构研报】

    8月MLF降息过后LPR调整不及市场预期,9月央行宣布降准,叠加月初多家国有行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引发市场对于9月LPR“补降”的猜想。5年期LPR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但是银行在息差压力下主动调整的意愿不强。 核心观点 8月MLF降息过后LPR调整不及市场预期,9月央行宣布降准,叠加月初多家国有行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引发市场对于9月LPR“补降”的猜想。我们认为,5年期LPR存在一定的下调空间,但是银行在息差压力下主动调整的意愿不强。即便LPR报价下调,对于债市也很难直接视作一个利空的信号。 LPR下调对债市的作用路径: ①LPR下调后,信贷投放很可能放量,对应银行债券投资力度减弱。②除了释放“宽信用”信号外,LPR调降也会通过改善经济发展预期,从而抬升无风险利率。③LPR下调后,存贷款利率下行,受比价效应影响,相关的金融市场利率的走势也将继续向下。④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考虑,贷款渠道成本下行将带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走低。总之,每一种逻辑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至于何种逻辑会成为主导,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来进行判断。 历次LPR调整后债市行情变化: LPR调整前后债市涨跌不一,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相较10年期国债更为平稳。横向对比来看,2023年之前,LPR下调当日债市利率甚至会有所抬升;但近几次LPR下调后债市收益率往往趋于下行,调整幅度有所收窄。我们认为债市出现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同,主导逻辑并不一致。当LPR的调降配合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极大地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债市收益率会有一个明显的上行;而当各类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市场已经较多定价了经济修复的预期,则会更关注“比价效应”。 9月LPR会下调吗: 从LPR的历史调整经验来看,LPR与MLF的相关性逐渐弱化;相对应的,降准、银行存款利率调整等都会触发LPR调降。今年8月MLF降息,但5年期LPR并未改变,说明LPR的调整也需要兼顾银行净息差的压力。我们认为,9月市场经历了降准以及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为5年期LPR提供了“补降”的空间。但从银行净息差压力来看,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概率不高。 后市展望: 8月MLF降息后5年期LPR“按兵不动”,而9月降准以及国有行下调存款利率为长端LPR的补降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是,目前银行面临较大的净息差压力,尤其是考虑到后续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和地方化债会增加其经营难度,我们认为,9月商业银行主动调降LPR的意愿不强。考虑到金融让利实体的背景,未来LPR仍有下调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认为LPR的调整不必然是债市的利空或利多信号,还需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态度进行综合判断。 风险因素: 货币政策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超预期收紧等。

  • 6月LPR非对称下调几无悬念?机构争议5年期利率降多少 刺激实体需求或比银行息差收窄更重要

    6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2.65%,比上月下调10bp。继6月13日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之后,MLF利率的下调符合市场预期。 多数机构认为,在银行负债成本下调后,为落实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政策意图,6月20号的LPR报价也会跟随MLF进行非对称下调。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主流市场都预计1年期LPR跟随下调5个bp。不过,由于对银行净息差的压力评估的差异,在5年期LPR下调预测上机构出现10个bp和大于10个bp两个方向。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团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浙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梁凤洁团队等多家机构认为本月5年期LPR下调幅度较大,至少在15个bp。 比如中信证券程强表示,预计5年期LPR的降幅可能大于10bp。因为5年期LPR与居民房贷利率挂钩,5年期LPR降幅增加有利于活跃地产销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相比之下,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偏于“保守”,虽然他也认为房地产政策支持加码的呼声较高,5年期下调幅度大于1年期降幅,但周茂华考虑到银行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计两项分别下调5bp、10bp。 LPR非对称下调是大概率事件 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和社零的指标读数均弱于市场预期,仅基建投资有超预期表现,经济内生动能修复仍需政策进一步支持。 光大银行周茂华认为,通过MLF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传导机制,结合目前微观主体不够活跃的情况看,MLF利率下调将带动LPR利率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利好企业部门和房地产市场。 东方金诚王青认为,MLF操作利率是LPR报价的定价基础,6月MLF操作利率下调后,当月两个品种的LPR报价也将跟进下调。 “考虑到当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点,且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加之近期楼市再度转弱,我们判断6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王青表示。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程强认为,当前,一般的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到了历史低位附近,进一步降低的空间有限,可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资金空转”问题,因此1年期LPR降幅可能相对较小。 对于支持房地产,上述机构观点均认同须进一步加码。 中诚信国际最新报告表示,4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滑26%,且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走弱,或表明可能存在提前还贷、降低负债的现象,通过降低5年期LPR稳定地产有一定必要性。 银行息差或有可能进一步承压 周茂华认为,考虑银行系统的承受能力,主要是净息差压力,预测本月两期LPR分别下调5bp、10bp。5年期LPR调降后,二套房房贷利率也会跟着下调。 过去一年存款利率下调的确为LPR下调创造了空间。 浙商证券报告显示,自2022年8月上一轮LPR利率下调后,存款利率已经历三轮调整,分别是2022年9月全国性银行普遍调降了存款挂牌利率(23年4月其他银行跟进),23年5月调降通知和协定存款加点上限,以及本次6月初国有行带头普遍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浙商证券梁凤洁预计本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5bp和15bp,据此下降幅度,上市银行23Q4单季息差较23Q1下降3bp,24Q4息差较23Q4下降3bp。存贷款利率调整两相作用之下,整体对2023年息差支撑作用为3.2bp,对2024年拖累作用2.8bp。 分机构来看,本轮存贷款利率调整上市股份行息差受益最大,2023年获得4.5bp支撑,2024年拖累最小,仅0.1bp;大行息差受拖累最大,2023年仅获得2.8bp支撑,2024年则受拖累4.2bp。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赵伟也认为,去年以来,LPR多次下调带动一般贷款利率创新低至4.53%,使得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例如,大型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初收窄幅度近35BP。若月中LPR利率下调,或带动净息差进一步收窄。 刺激实体需求比保银行息差更重要 赵伟认为,相较于净息差收窄,如何激发实体需求修复或更为关键。目前实体需求修复偏慢下,资金滞留银行体系的现象较为突出,微观表现为DR007中枢自6月来维持1.8%左右的水平,银行间质押回购成交规模也处于近年同期高位、6月上旬日均8.3万亿元以上。 对于未来息差空间,梁凤洁认为,根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合意的净息差为1.8%以上,23Q1银行业净息差1.74%,首次跌至1.8%以下,已至临界线。展望未来,净息差-ROE-内生资本支持的贷款增速已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存贷利率跟随式调整将成为常态。

  • 超预期降准来袭!提供适宜流动性12月LPR会调整吗?

    七个月后,市场再次迎来降准。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 市场人士指出,经济恢复有所放缓、置换到期MLF等原因促使降准,起到稳定市场预期,为年末经济提供适宜流动性等作用。对于12月LPR是否会下调,市场人士意见不一。但在降息方面,多数认为短期调整可能性偏低。也有机构表示,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利好资金面,但利好程度不宜高估。 超预期降准 这次降准有一定程度的超预期。 上周,人民银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较二季度“密切关注”,警惕性更高。加上前期市场资金紧张,一些市场人士分析当局对降准仍较为慎重,导致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再度宽松的预期大幅下降。 然而两天前(22日),国常会再提降准,指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迅速升温。当时,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人民银行将会在短期内跟进,时间不会间隔太长。 据悉,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压力犹存加上未来通胀的下行压力大促使降准。 数据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多项经济数据回落。统计局发言人曾表示,10月份我国经济延续了恢复态势,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经济恢复有所放缓。 “当前资金面仍有边际收敛的压力,仍需央行有所作为。此外,目前经济金融环境处于弱修复状态,总量与结构政策需引导,加上当前外围因素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在减弱,给降准打开一定空间。”民生证券固定收益组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分析称。 谭逸鸣进一步表示,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通胀这一未来或有压力或许受到央行高度关注,但从当前来看,暂时并非货币政策的核心约束。 另外,鉴于12月有5000亿MLF到期,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降准原因之一是为了置换到期的MLF,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 降准将为年末经济提供适宜流动性 谈及此次降准目的,人民银行表示,降准可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降准还将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降准可以增强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稳定市场预期。另外,年底降准也是做好跨周期调节政策的具体体现。 中信证券指出,降准既是用于补充流动性水位,也是促进债市预期稳定的手段,对冲散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近年来,降准已经变成常规操作,其主要目的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包括配合财政政策,服务于专项债等的加快发行;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下行;推动银行增加资金投放,加快信用扩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利好市场风险偏好,LPR会降吗? 对于降准带来的市场影响,周茂华认为,降准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加之股市估值整体低洼,整体利好市场风险偏好。 对债市影响,谭逸鸣表示,短期内或会进一步缓解资金面的压力,然而后续情况关键还是看基本面的变化,连续的边际变化会对应后续政策面的演绎。 “除了流动性投放效应外,降准的一个直接作用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本次降准落地后,12月5年期LPR报价下调的概率大幅度上升,单独下调15个基点的可能性更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王青进一步表示,1年期LPR报价或将保持稳定。“当前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居民房贷利率,且各类结构性支持政策工具丰富,都会引导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由此,年底前1年期LPR报价有望保持。” 周茂华表示,此前密集出台稳楼市政策措施,且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目前需要推动各地因城施策,用好用足稳楼市一篮子政策措施。这些原因较大程度降低短期调整5期LPR利率必要性。 “无论是从负债端,还是从稳地产的诉求来看,12月份LPR有调整的可能性。通常来讲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会一起调整。但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中长期贷款,所以也不排除会单独调降五年期LPR。”谭逸鸣说。 短期降息可能性偏低 降准之后,市场是否会迎来降息? 对此,周茂华表示,短期降息可能性偏低。“目前利率整体处于合理区间,短期需要支持银行加大房地产、重点基建项目融资保障,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关键作用。同时,需要对海外主要央行紧缩政策外溢影响保持警惕,兼顾外部均衡。” 王青判断,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MLF利率)的可能性较小。“近期疫情升温会对四季度经济运行形成扰动,但在应对经验逐步积累,扰动效应会有所弱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不致出现类似二季度的大幅下行波动。因此,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大。未来降息能否落地,将主要取决于今年底明年初经济运行状况。” 中信证券指出,本次降准落地后,后续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想象空间更小,预计政策层面将呈现更多宽信用的政策空间。 不过,方正证券指出,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利好资金面,但利好程度不宜高估。因为降准的同时,政策面也在放松地产融资,鼓励银行加大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资金流向房企和实体经济也会改善。“一增一减”降准对资金面的实质利好程度可能不高。 人民银行表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