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06

  • 河南省:2024年下半年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

    7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完善重点外贸企业监测服务系统,多措并举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实施拓展中间品贸易行动计划、促进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发展行动、服务贸易提质发展行动,继续扩大“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积极培育人造金刚石、生物柴油等出口新增长点,持续扩大二手车出口。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建成大唐三门峡、中核汇能濮阳等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开工建设灵宝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力争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 原文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的通知 豫政办〔2024〕37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7月17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

  • 【龙蟠科技】常州锂源新品亮相 续航与再生技术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7月23日,常州锂源成功举办"全球锂电看锂源第二期 锂源续航1号&再生1号两大系列超级技术方案全球发布"活动,隆重推出续航1号K501和再生1号ZL301两款新品。 续航1号K501是一款综合性能表现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容量、倍率、低温保持率数据相较常规续航系列产品都有大幅提升,可同时解决长续航里程、低温、快充三大用户痛点。凭借这一显著优势,续航1号K501适用于PHEV、重卡、特种电源、电动二轮车等应用场景,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续航1号K501外,再生1号ZL301也在此次发布会上亮相。近年来,常州锂源积极响应新能源产业可循环发展号召,着力研究锂电池先进回收利用技术。此次推出的再生1号ZL301采用了火法再生工艺,通过定向除杂与焙烧再生技术,使废旧磷酸铁锂材料焕发新生。据锂源研究院测试数据显示,再生1号ZL301的0.1C放电容量达到157.2mAh/g、粉体压实达到2.44g/cm³,性能可媲美全新材料。这款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储能材料的需求,更通过循环利用废旧资源,帮助客户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此次推出的两款新品,是常州锂源对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响应,不仅展示了其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锂电技术的发展。作为正极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常州锂源表示,将继续秉承“用超级LFP材料成就超级锂电池客户”的企业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可靠、更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 锂电行业首份半年报出炉 蔚蓝锂芯净利润同比大涨301.74% 海外大客户去库存基本结束

    7月22日, 蔚蓝锂芯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据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30.65亿元的总营收,同比增长36.19%;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增长301.74%。 公告显示,蔚蓝锂芯主要从事锂电池、LED 芯片及金属物流配送三大业务。锂电池业务方面,2024 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11.06 亿元,同比增长 78.71%。。 随着电动工具锂电池海外大客户去库存基本结束,相关采购开始逐渐恢复,公司获取订单规模增加。 同时,在公司管理层与锂电池业务团队的努力下,积极拓展电动工具、智能家居之外的智能出行市场,并着眼未来,进行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布局,锂电池业务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此外,蔚蓝锂芯还表示,为应对贸易政策风险和提升海外客户服务能力,公司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积极推动马来西亚锂电池投资项目建设,马来西亚项目厂房已于 2024 年 5 月封顶,项目进度符合预期。未来随着马来西亚项目投产,将对海外销售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推动国际大客户加快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西南证券对于公司的半年报电瓶称,2021 年,下游客户超买电芯形成了高库存,而 2022年欧美市场通胀导致需求下滑明显,下游砍单导致公司出货量急剧萎缩,2023 年全行业仍在消化前两年库存中。公司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出货渐渐恢复,达到单季 8000万颗以上。2024年一季度出货约 7500万颗,继续保持。西南证券预计,下游库存已处于正常水平,叠加公司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公司锂电池出货将重回正轨,全年出货4亿颗。 而西南证券此前提到的“2023年全行业依旧在消化前两年库存”的这一事实,也在蓝鲸新闻采访某锂电相关企业负责人试得到了印证。此外,其还表示,近两年来国内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快速增产,让锂电产业链价格有所下降,这令消费电池企业的成本降低。 对于未来的消费电池行业,中信证券抱有看好预期,其预计,消费电池行业空间广阔,厂商经历全面去库存周期,有望伴随消费电子周期重启上行。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方面,据SMM调研显示,6月电池电芯环节库存均处于安全周期。动力电芯方面,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动力电芯库存量达到130.11GWh,较5月份环比下降1%。需要注意的是,三元动力电芯在1至4月一度出现小幅累库现象,但从5月至6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出色,三元电芯也迎来减产去库,截至6月底,三元动力电芯的库存比为1.98个月,回归到合理水平,磷酸铁锂电池因为终端车销量持续良好,上半年产销匹配度较高,库存水平合理。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储能电芯方面,据SMM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储能电池库存量为43.32GWh,较5月环比增加2%。由于6月市场需求旺盛,出货量创历史新高,导致库销比环比下降至1.74个月。6月是储能项目传统并网的高峰期,市场需求强劲,储能电池出货量较5月环比增长13%。综合来看,在年中集中并网高峰期过后,第三季度初的行业需求可能会略有回落,预计产销将有所下降。目前,储能电芯库存已降至合理水平,预计全年企业将采取谨慎备库、按销定产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持续下跌的如今,锂电池企业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也相比以往降低不少。截至7月23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8.44~8.83万元/吨,均价报9.635万元/吨。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据SMM最新调研显示,不论是上游锂盐厂还是下游材料厂在当前节点报价与询价的行为都不活跃。7月已接近尾声,市场上即将进行8月订单的签署。因此锂盐厂已将出散货量级的重心逐渐转移至8月,目前仍保持较为强烈的挺价情绪。下游材料厂也依然保持其谨慎观望的采买态度,出于对后续碳酸锂价格走势的考虑,在当下材料厂仍不敢贸然采买,仅有少部分材料厂与贸易商有逢低买入的情况。但从整体来看,碳酸锂现货成交情况仍较为寡淡。预计后续碳酸锂基本面持续走弱,碳酸锂价格将持续偏弱运行。

  • 美国ITC发布对便携式启动电池及其组件(III)的337部分终裁

    2024年7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便携式启动电池及其组件(III)(Certain Portable Battery Jump Starter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III),调查编码:337-TA-1360)作出337部分终裁:经过对最终初裁(FID)的部分复审,确认本案不存在侵权并终止本案调查。 2024年5月28日,ITC向公众征求建议救济措施的意见,未收到回复。2024年5月31日,列名被告提出临时复审动议,表明同意FID的全部,仅在相关条件下对建议救济措施提出异议。申请方未能提交复审申请,即表示放弃了FID中对其不利的所有问题。2024年7月5日,列名被告撤回申请。ITC决定进行部分复审,并确认不存在侵权;ITC复审后对以下内容不采取任何立场:州际贸易调查结果(FID第103-105页)、申请方已证明其美国国内产业地位(FID第136-149页)、申请方未能证明其国内产业受到重大损害或可能受到重大损害(FID第149-171页)。ITC对FID的其余部分不进行复审,并以不存在侵权结案。 2024年5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终裁:本案行政法官于2024年5月17日作出初裁,如果本案存在侵权,建议采取的救济措施为对经由列名被告中国广东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东Aukey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China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Metasee LLC of Pearland, TX、美国Ace Farmer LLC of Houston, TX、中国广东Shenzhen Konghui Trading Co., Ltd., d/b/a Hulkman Direct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美国HULKMAN LLC of Santa Clara, CA、中国广东Shenzhenshi Daosishangmao Youxiangongsi d/b/a/ Fanttik Direct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深圳市岛寺商贸有限公司进口到美国或在美国出售的侵权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对列名被告美国Metasee LLC of Pearland, TX、美国HULKMAN LLC of Santa Clara, CA、中国广东Shenzhenshi Daosishangmao Youxiangongsi d/b/a/ Fanttik Direct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深圳市岛寺商贸有限公司发布禁止令,并就上述建议救济措施涉及到的公众利益征求意见,书面材料应不晚于2024年6月18日提交。 2023年4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便携式启动电池及其组件(III)(Certain Portable Battery Jump Starter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III))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360)。 2023年2月13日,美国NOCO Company of Glenwillow, OH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在美进口和在美销售的该产品侵犯了其知识产权(美国注册专利号9770992、10328808、10981452、11254213、11447023,以及商业外观侵权、商品来源虚假、虚假宣传和不公平竞争),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令。 中国广东Shenzhen Carku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广东Aukey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China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国Metasee LLC of Pearland, TX、美国Ace Farmer LLC of Houston, TX、中国广东Shenzhen Konghui Trading Co., Ltd., d/b/a Hulkman Direct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美国HULKMAN LLC of Santa Clara, CA、中国广东Shenzhenshi Daosishangmao Youxiangongsi d/b/a/ Fanttik Direct of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深圳市岛寺商贸有限公司为列名被告。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于 娟编译) 原文: https://www.usitc.gov/system/files?file=secretary/fed_reg_notices/337/337_1360_notice07222024sgl.pdf

  • 5亿元!江西一锂电池及PACK生产线项目开工

    据“广昌融媒”消息,7月18日,江西一诺锂业有限公司开工仪式举行。 据了解,江西一诺锂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计划建设4条锂电池生产线和2条PACK生产线,并配套完善的环保设施和公用辅助工程。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预计年实缴税收3000万元,可安排就业约300人,并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 锂电池“疯狂大甩卖” 钠电池“终是一场梦”?

    受供需失衡影响,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带动电芯价格持续下探,且从目前电池产业链排产、开工率、盈利能力等方面来看,企业降本压力仍在,锂电池价格探底或将持续。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组件之一,电池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下游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今随着锂电池的疯狂甩卖,储能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迎来新一批次的降价潮,行业淘汰赛再次加速。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锂电池价格持续下跌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从行业角度而言,产业链企业已然承压运行,部分三四线企业的成本线已被击穿。 而面对锂电池的疯狂甩卖,立志低速动力装车、替换储能场景的钠电池,该如何自处? 钠电池发展信心出现动摇 锂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3点: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电池产能的过剩;技术的迭代创新。 从年初媒体爆出的消息来看,宁德时代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致力将部分规格的磷酸铁锂电芯价格降到0.4元/Wh以内,如果按照100度电来测算,整个电池包的成本或许会在4-5万元左右,目标是10-20万元的纯电市场。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过剩的产能、同质化产品等,让储能系统的投标价格也一次次刷新最低纪录。 SMM披露,7月19日,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型280Ah)报价为0.33元/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型314Ah)报价为0.36元/Wh。 另据东吴证券此前分析测算,按照碳酸锂8万价格测算,龙头磷酸铁锂电芯成本预计0.32元/Wh左右(不含税),二线厂商磷酸铁锂电芯成本约分别为0.37/Wh,若是考虑到行业三线电池厂目前产能利用率预计仅有30-40%,且良品率较低,B品较多,预计磷酸铁锂电芯成本超0.4元/Wh。 彼时锂价狂涨以及锂资源的恐慌,为钠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头部企业到初创企业皆在大力布局。而如今随着电池原材料回归理性,一众头部电池企业又很默契地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锂电池之上,钠电池的发展进程似乎没有人关心了。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仅为0.7GWh,远低于之前预测的3GWh。 EVTank表示,由于碳酸锂价格的下降,锂离子电池的价格由之前的高点1.1元/Wh降低到2024年6月的0.5元/Wh,铅酸电池的价格基本维持在0.4元/Wh左右,虽然近期铅价上涨导致铅酸电池的价格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是仍然大幅度低于目前钠离子电池的0.65元/Wh的平均价格。 因此,钠电池出货量及产业化发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理论成本优势尚未体现出来,钠电池的平均价格仍在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等竞品之上。 那钠电池就没有发展潜力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由于钠资源广泛,与锂电池制造工艺互通性较高,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钠电池或将复制锂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成为除锂电池以外成长性最高的电池产品。 成本是钠电池关键推动力 钠电池技术研发起步时间与锂电池相差不大,只不过受制于电池特性差异以及技术壁垒,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逐渐突破。 钠电池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主要是由于2021年宁德时代的一场钠电池发布会,彼时碳酸锂价格逐渐飙升,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受制于锂资源限制,钠电池的技术突破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是成本压力推动钠电池开始以平替和补充的姿态出现在众多电池企业的规划中。 钠电池的资源广泛、低温性能好、安全优势大,在低速二轮车、储能等应用场景完全可以实现替代铅酸电池甚至是磷酸铁锂电池,因此从市场需求端而言,仅靠性能表现,钠电池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 但是,想要充分实现钠电池的核心价值,必须要降低全生命周期制造成本。 今年年初,多氟多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完成钠离子电池研发体系的搭建,并建设了钠离子电池中试产线,目前碳酸锂大幅下跌导致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减弱,公司推迟了商业化生产的进度,但研发和降本仍在全力推进。 EVTank指出,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要更多地通过原材料降本、规模效应降本、技术进步降本等多方面措施尽快降低成本,提升在下游应用场景中的竞争力。 从政策方面也可以看出,有关部门也正在加快推动钠电池的技术研发和成本降低。7月4日,山东省工信厅、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在钠电池方面提到: 加快突破锂电池、钠电池等核心技术,支持开发“充电快、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宽温域、易回收”的先进产品,推动固态电池、钠电池等规模化生产。开展钠离子电池负极储钠机理研究;推进适应钠盐电池体系的先进工艺研发与应用,提升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时电能存储容量保持率;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关键技术,持续降低量产成本。 据SMM分析,本周由于下半年储能装机预期向好,钠电储能市场活跃;小动力和其他市场稳步推进。钠电在降低成本和提升产量方面存在显著权衡,市场迫切需要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在产品性能和产量上实现突破。 另外,钠电正极材料的进展仍快于负极材料,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可能更快推动聚阴离子路线产品的市场化进程。目前,市场供需相对平衡,预期钠电四大主材和电芯价格将稳中有降,而钠源等原材料价格将保持稳定。 钠电池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在市场方面上,其实关于钠电池的消息并不少,只不过商业化进程还相对较慢。 目前,钠电池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储能及电动两轮车,这也是其性能特点所决定的,虽然也有个别钠电池版本的A0、A00级新能源汽车上市,但相对而言反响平平。 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为中科海钠、维科技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传艺科技等,其中储能领域是2023年钠离子电池的最大应用市场,占比高达60%,其次为电动两轮车和新能源汽车。 商业化进程较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成本暂时没有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上下游还不成熟,包括技术路线、下游企业配套、制造工艺等等。因此,目前钠电池产业链内大多数电池企业都是从材料到电芯全方面布局。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也曾讲到,中科海钠最早也不是想从材料-电芯-电池都做,而是因为下游特定客户的需求反过来促进其对钠电材料、制造的布局。 不过,商业化进程较慢,并不意味着停步不前,在看似平静的另一面,钠电池初创企业依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投融资事件依旧频频发生。 截至今年上半年,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领域已有40家公司进行116次融资,其中大部分为钠离子电池领域初创公司,布局的领域以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主,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资金用途也主要用于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产能布局。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签约落户方面,我国钠电产业20家企业公布动态,项目达19个,14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489亿元;开工奠基方面,我国钠电产业9家企业公布项目动态,7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304亿元;订单方面,我国钠电产业10家企业公布16个钠电池领域相关订单,其中钠电池电芯及模组项目达14个。 对于钠电池产业,大厂也已经开始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年初,比亚迪徐州钠离子电池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计划年产能30GWh。同时,由于今年电动两轮车火灾事故频发,比亚迪也宣布将开发能上楼的安全电池,并筹备大圆柱钠电池电动两轮车充换电综合应用场景试点。 此外,储能应用方面,6月30日,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运,投产规模50兆瓦/100兆瓦时,项目所用的钠离子电芯由中科海钠提供。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运行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小动力方面,目前雅迪、新日、台铃、爱玛、欧派等电动两轮车车企也已先后推出搭载钠电池版本的车型。 在技术方面,近期,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透露,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在成本、寿命和低温性能等方面预计将有更好的表现,最快明年推出。如果用技术作为评价体系(1-10打分),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项目已经处于7的水平。 可以看出,钠电池的热度虽不及此前火爆,但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钠电池产业依然“躁动不安”。 整体而言,钠电池产业持续向好,尤其是有着强大的政策导向和庞大的市场体量,但在应用层面仍需继续努力,产业链企业需要携手研发创新,共建健康发展的钠电池生态链。

  • 超72亿!十天内已有三大锂电池项目落地东南亚

    聚焦东南亚市场的深度开发与拓展,7月份以来,已有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官宣投资建厂,总投资超72亿元。 欣旺达拟20亿投建越南锂电池工厂 7月15日晚间,欣旺达(300207)公告,拟通过下属子公司中国香港欣威设立越南锂威有限公司,并投建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投资总额不超20亿元。 欣旺达表示,本次在越南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公司海外战略布局,建立海外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影响,提升公司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满足海外客户的订单需求,符合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 珠海冠宇拟20亿投建马来西亚电池项目 7月8日,珠海冠宇(688772)发布公告,基于公司消费类客户需求及完善公司海外产业布局战略的需要,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全资子公司优尼思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冠宇电池新能源项目(最终项目名称以实际备案名称为准),总投资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最终项目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主要包括土地购置款,建筑工程及装修费用,设备购置费,设备安装费等。 珠海冠宇表示,本次投资是基于公司消费类客户需求及完善公司海外产业布局战略的重要举措。公司目前的消费类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本次在马来西亚投资新建生产基地,可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及应对海外消费类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化制造的布局。同时,该投资建厂也有利于贴近国际客户,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整体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亿纬锂能拟32.77亿投建马来西亚投建电池项目 7月5日晚间,亿纬锂能(300014)公告,全资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32.77亿元。 公告显示,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依托国内制造优势及运营经验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扩建一个储能生产基地及消费类电池等生产线,项目选址马来西亚吉打州居林市,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约为22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最终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亿纬锂能表示,本次投资事项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有利于扩大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圆柱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顺应电池供应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持续强化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对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除了欣旺达、珠海冠宇、亿纬锂能之外,今年2月28日,蜂巢能源在泰国举办投产仪式,宣布蜂巢能源泰国工厂即日正式投产,产品开始批量交付,即将搭载长城和合众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在泰国上市。 此外,车企方面,7月4日,比亚迪(002594)在泰国罗勇府举行泰国工厂竣工暨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标志着比亚迪开启全球化新篇章。 据悉,比亚迪泰国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历时仅16个月,年产能约15万辆,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工厂,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制到海外。 5月7日,广汽埃安泰国工厂185保税区协议签字仪式在泰国曼谷海关总署顺利举行,标志着泰国本地化生产取得关键进展。该保税区自申请至获批全程历时4个月,是目前泰国电动车行业落地最快的保税工厂。

  • 海外布局步伐加快 欣旺达拟20亿元投建越南消费类锂电池工厂

    欣旺达(300207.SZ)加快了出海步伐,计划在越南建设首个消费电池厂,这是继匈牙利、摩洛哥等投资计划之后的又一个海外投资计划。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在匈牙利、摩洛哥的投资计划均为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而越南则定位于消费类电池。 欣旺达晚间发布公告,公司计划通过下属子公司香港欣威设立越南锂威有限公司,并投建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公司表示,此次在越南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公司海外战略布局,建立海外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影响,提升公司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 事实上,欣旺达早在去年4月份就已经设立了全资孙公司欣旺达越南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组装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电气电子设备的锂电池。 欣旺达表示,越南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承接了较多的消费电子产能转移,相关产业链配套也在不断完善,可以较好的满足公司建设海外生产基地的需要。 据悉,欣旺达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业务,产品类型包括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储能系统类,2023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9.64%、22.55%、2.32%,消费类电池是其主要业务。 中证鹏元对欣旺达出具的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提到,近年来顺应部分终端客户加大A+A模式(即电芯和模组制造均由同一个供应商提供)的需求,叠加整个行业成本竞争加码,公司持续加大消费类电芯自供比例,此举有利于公司更好控制成本。 但与此同时,部分上游电芯供应商也在加大布局消费类电池模组制造,产业链上下游呈现加速融合趋势,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或面临部分电芯供应商的潜在竞争。 欣旺达同日披露半年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67亿元–8.99亿元,同比增长75%-105%。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计划有序开展,随着市场营销力度的加大,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提高导致业绩相应增长。

  • 车网互动迎标志性节点:全国最大规模示范区商用 电动车变“移动充电宝”

    据央视新闻报道,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示范区——江苏无锡车网互动示范区于7月10日正式商用。 该示范区一期工程包含59台车网互动充放电桩,单桩最大充放电功率可达60千瓦 。在示范区内,车主点击手机小程序中的放电按钮,就可以向电网反向充电。当天上午,累计有50多台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对电网放电,累计放电电量超过3100千瓦时。 一位新能源车主在接受采访时称,“平时我在家里充电,一度电需要3毛多。在这里放电可以获得3倍积分的奖励,可以抵消充电费用,挺划算的。” 车网互动,即 电动汽车作为新型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参与削峰填谷、虚拟电厂、聚合交易等应用场景。 车主在用电低谷时给汽车充电,并将多余的电在用电高峰时反向供电给电网,从而达到削峰填谷支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双赢效果,车主相当于拥有一个 大号移动充电宝 。 车网互动是支撑新能源消纳和推动充电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电网供需平衡、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可靠并网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强调结合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与电力市场改革进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有序推进车网互动生态建设。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梳理, 江苏、深圳、北京等省市在建设车网互动示范站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 北京首座车网互动示范站已经投入商业化运营,新能源车主可以选择在家里充电,在办公时间放电,获取电价收益; 深圳已成功开展全国首次“多种模式应用、多元场景覆盖、多方市场参与”市域协同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实践,截至今年5月,该地已建成充电设施33万个,车网互动示范站137座,可调节电力超40万千瓦。 长城证券此前表示,随着车网互动的推进,充电桩、电动汽车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生产新产品或是按需改造原有产品,都将催生出新的需求。充电运营商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更能满足未来的V2G示范项目负荷聚合需求。和电网深度绑定,能获得购电优惠的负荷聚合商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快速抢占市场。 光大证券则看好三大投资方向:(1)V2G提升充电运营商重要性,商业模式不仅是赚取服务费:关注特锐德、能链智电;(2)V2G充电桩需要双向PCS:关注盛弘股份、科士达(3)车网互动需要虚拟电厂聚合赋能:关注朗新科技、国能日新、国网信通、东方电子、恒实科技、远光软件;(4)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升级带动硬件需求,关注通合科技、永贵电器、威迈斯、鑫宏业。

  •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华南片区宣贯会在广东召开

    7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华南片区宣贯会。会议由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主持。会上,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李婷处长介绍《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修订实施情况。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围绕《规范条件》的实施交流工作思路。来自锂离子电池行业有关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的120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规范条件》自2015年发布实施以来,先后于2018年、2021年进行了2次修订,截止2023年底已累计公告了七批共6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本次修订的新版《规范条件》已于6月18日正式印发。 新版《规范条件》提高了部分技术指标要求、强化了锂离子电池安全管理、突出了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要求,并增加了有关锂离子电池碳足迹核算等内容。下一步,电子信息司将尽快发布新一批规范公告企业名单,加强已公告企业监督管理,积极推动《规范条件》与金融、交通、安全等部门政策联动,推动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