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06

  • 10.46亿!山西吕梁年产10万吨锂电池添加剂项目更新动态

    近日,据“吕梁广播电视网”发布消息,位于山西吕梁孝义市年产10万吨锂电池添加剂新能源项目一期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工作量已完成90%以上,3万吨C₂H₇N装置、研发中心、数字化生产调度中心等单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进入设备安装和二次装修阶段,厂区道路已进入硬化和绿化阶段,10月底达到联机试生产条件。 据悉,年产10万吨锂电池添加剂新能源项目由山西领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领泽新材料)投资10.46亿元在山西吕梁孝义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区建设,是山西省“三个一批”项目,也是2024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占地214亩,主要建设包括年产2*3万吨三C₂H₇N装置、年产2*2000吨碳酸亚乙烯酯(VC)装置、年产2*2000吨氟代碳酸乙烯酯(FEC)装置,并配套年产2*12000吨氯代碳酸乙烯酯(CEC)装置、氟化盐装置、溶剂回收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项目投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4亿元,年利润3亿元。 据领泽新材料总经理李书廷介绍,公司将继续围绕新能源产业投资67亿元,陆续铺开年产15,000吨电子级交联剂项目、年产2万吨电子级二甲基亚砜等5个项目,进一步扩展锂电池新材料的产业链,加快发展精细化工的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丰富地方产业形态,改善产业布局。

  • 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拟引入不超过2亿美元增资 锂源印尼工厂产能将增至12万吨

    龙蟠科技(603906.SH)10月8日晚间公告,控股孙公司拟引入不超过2亿美元增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计划将使锂源印尼工厂的产能由现阶段的一期年产3万吨扩充到2025年的年产12万吨。 10月8日,龙蟠科技旗下常州锂源的全球首家海外磷酸铁锂工厂在印尼三宝垄市肯达尔工业园区举行了投资签约仪式。据悉,产能扩充后,锂源印尼工厂将成为全球除中国以外规模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工厂。 根据公告具体看,公司、常州锂源及锂源(亚太)与由印尼国家主权财富基金(INA)作为领投方组成的投资者共同签署了《投资意向书》,INA及联合投资人拟合计出资不超过2亿美元共同增资锂源(亚太)。锂源(亚太)为常州锂源全资子公司、公司控股孙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常州锂源将继续控股标的公司,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 印度尼西亚投资局是由印尼政府于2021年设立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其任务是增加投资,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全球和国内领先的投资机构在加强印尼优势和提供最佳风险调整回报的领域开展合作;据报道,今年印尼投资局计划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地热能等领域累计进行10亿美元的投资。 常州锂源是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目前在国内拥有江苏常州、天津、山东菏泽、湖北襄阳、四川遂宁等五大生产基地;2021年11月,常州锂源出海印尼。今年2月,常州锂源还与韩国LG新能源签订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双方约定,从今年到2028年,常州锂源将合计向LG新能源销售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 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旺盛。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统计,今年1-8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口30.7GWh,在国内动力电池的出口占比达到38%。 同时,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8月中国磷酸铁锂出口量262吨,环比增加60%,同比增加194%,这是2017年以来,首次出口量突破200吨。 起点锂电估计,至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超3500GWh,储能电池需求达1200GWh。其中,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领域预计将占45%份额,需求将超1500GWh。考虑到目前在储能85%的市场占比,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只会更大。

  • 【龙蟠科技】​锂源与印尼主权基金举行2亿美元投资签约仪式

    10月8日上午,全球首家海外磷酸铁锂工厂——锂源印度尼西亚工厂在印尼三宝垄市肯达尔工业园区举行了隆重的投资签约仪式,印尼主权财富基金——印度尼西亚投资局(INA)等联合投资者现场与锂源共同签订了2亿美元的投资意向书,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部长卢胡特、印尼投资局CEO里达、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等出席了签约仪式。这一投资计划将使得锂源印尼工厂的产能由现阶段的一期年产3万吨扩充到2025年的年产12万吨,成为全球除中国以外规模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工厂。 印度尼西亚投资局(Indonesia Investment Authority, 简称INA)是由印尼政府于2021年设立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其任务是增加投资,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全球和国内领先的投资机构在加强印尼优势和提供最佳风险调整回报的领域开展合作;据报道,今年印尼投资局计划在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地热能等领域累计进行10亿美元的投资。 常州锂源是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多家全球主流新能源电池企业及车企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在国内拥有江苏常州、天津、山东菏泽、湖北襄阳、四川遂宁等五大生产基地;2021年11月,常州锂源宣布,将在印尼建立磷酸铁锂生产基地,总规划建设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成为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今年2月,常州锂源与还与韩国LG新能源签订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期供应合同,双方约定,从今年到2028年,常州锂源将合计向LG新能源销售1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这也使得常州锂源成为第一家赢得知名海外电池厂家巨额订单的中国磷酸铁锂材料企业。 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在仪式现场致辞中表示,锂源印尼工厂将是全球第一家在中国区域之外投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对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供应保障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此次锂源与印尼主权财富基金INA的投资意向签约,也是中国与印尼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INA作为印尼国家主权基金,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版图上的高瞻远瞩和长远布局;放眼未来,锂源将为印尼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权威机构起点研究院(SPIR)预测,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将突破5100GWh大关,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量将独占鳌头,预计达到3000GWh,占比超过60%。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锂源印尼工厂的二期项目扩产,将在满足国际市场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第二大钴生产国,印尼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印尼政府将电动汽车行业定位为18个先锋行业之一。根据印尼政府的规划,到2030年,将具备每年5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国内将至少拥有220万辆电动汽车。目前,来自中国的五菱、赛力斯、奇瑞、一汽、比亚迪、哪吒、长城、广汽埃安等整车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以及青山控股、中伟股份、贝特瑞等材料厂商都已进入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锂源印尼项目则填补了印尼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内的空白,为印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补上了重要一环。

  • 宁德时代总部Z基地着火 此前获评为全球首个锂电行业“灯塔工厂”

    一则宁德时代(300750.SZ)Z基地电池工厂着火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财联社记者从现场知情人士处获悉,下午17:30左右,该工厂火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值得关注的是,位于宁德时代总部的Z基地工厂代表着公司“最高”生产制造水平,为全球首个锂电行业“灯塔工厂”。 9月25日午间,位于福建宁德市的宁德时代Z基地出现火情,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下午约14:00左右,Z基地所在厂区着火区域浓烟明显。随后,该人士进一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现场能看到着火的厂房已有明火,“消防车很多,火势也很大”。 随后,就上述出现火情一事,福建省宁德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宁德时代Z基地着火)火一起来就开始灭火,人很早就撤出来了,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现场有个指挥部,市领导在现场指挥。” 下午17:30左右,财联社记者从现场人士处获悉,宁德时代Z基地电池厂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附近道路暂时封闭。据现场人士提供的照片显示,消防车仍在作业,厂区烟雾较此前已有明显消散。 据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发布情况通报显示,9月29日11时26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德时代一厂区内独立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发生火灾。接警后,消防救援力量和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扑救和应急处置,组织疏散群众,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的报告。 财联社记者结合多个卫星地图查询软件,宁德时代(新能源)Z基地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京福线(104国道)以东、奉御塘路以北、工业路以西、衢宁铁路南北两侧。 同时,据公开信息和机构统计数据,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三期)也位于此地址,该项目于2022年二季度竣工投产,新增锂离子电池年产能约16GWh。 据厦视新闻9月报道,宁德时代Z基地,是锂电行业全球首个灯塔工厂,Z基地有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灯塔工厂可以做到缺陷率低于十亿分之一,同时劳动生产效率提高75%,每年的能耗降低10%。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拥有全球锂电行业仅有的三座“灯塔工厂”,分别为宁德基地、宜宾基地、溧阳基地。 据悉,“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组织评选认定,代表着智能制造的全球最高水平,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精确化和最优化,指引着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曾对韩国一电池厂发生火灾的情况表示,即使在生产现场,从电池的设计、制造、应用到最后的运输环节,安全性都是最重要的,对没有技术能力解决安全问题的从业者感到担忧。 对于此次火灾事故,公司相关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对于本次火情,以上述消防公告为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就此次火灾事故及后续影响回应媒体称:“问题不大”。

  • 1GWh! 融捷集团天弋能源与印度Reliance集团建立双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9月27日,融捷集团天弋能源与Reliance Infrastructure Limited(以下简称“Reliance集团”)在上海举行战略合作会议。天弋能源总经理、海外销售总监、项目经理和Reliance集团执行副主席、采购总监、特殊项目采购部部长、中国区采购总监出席会议。 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就联合中标的印度Solar Energy Corporation of India Limited 2G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中的储能系统项目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Reliance集团是印度最大的私人联合企业,集团业务范围涵盖燃料能源、石化产品、零售、数字服务、新能源和新材料、媒体与娱乐领域。在新能源板块,Reliance致力于实现到2035年净零碳排放的宏伟目标,积极开展投资与合作,正在逐步打造与构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 天弋能源是融捷集团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于集团锂矿资源、正负极材料、锂电池设备、锂电池、锂电池系统及梯次利用和再生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储能、动力及消费类全场景、多维度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新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产品、技术、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融合,助力全球新能源事业进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 欧洲电池领军者难敌行业寒冬 暂停扩张并全球裁员20%!

    欧洲地区电池行业领军公司Northvolt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0%,暂停扩张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财务问题。 作为欧盟电动车独立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Northvolt一直致力于在当地建立起本土电池供应。然而时不我与,该公司已决定在瑞典大本营裁减1600个员工,占到当地员工总数的25%,全球员工总数的20%。 此外,该公司还在周一表示将缩减其他项目支出,专注于提高瑞典北部谢莱夫特奥工厂的产量。该公司希望提高电池单元产量来创造更多收入,但这一目标迄今为止仍未实现。 公司自身的产能技术问题,加上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国际竞争加剧的外部挑战,共同构成了Northvolt眼下的窘境。据瑞典媒体称,该公司现在正在寻求75亿瑞典克朗(7.37亿美元)的资金来支付其9月的工资。 专注眼下 6月,由于交付质量问题,宝马放弃了与Northvolt的一笔合同,订单额高达20亿欧元。随后,Northvolt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大众汽车也抱怨该电池公司交货速度过慢。 周一,大众汽车重申了将继续支持Northvolt,宝马也称不会改变对该公司的信任。大众持有Northvolt约20%的股份,宝马则持有约2.8%的股份,但两家公司都没有就是否继续持有或进一步扩大其对Northvolt的投资进行评论。 目前,Northvolt正在与投资人和债权人就新的融资协议进行协商,而裁员及收缩业务线是其最新的举措之一。 Northvolt首席执行官Peter Carlsson表示,在过去八年中,员工们勤勤恳恳地为公司工作,裁员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消息。 他还补充道,谢莱夫特奥工厂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努力才能实现产量的提升,过去几周虽然出现了这一趋势,但公司还需更加专注,并降低成本,以便更快地实现盈利。 目前,该公司电池产量不到1吉瓦时,而其目标是每年为100多万辆汽车生产电池,产量总计为60吉瓦时。财务方面,该公司去年亏损12亿美元,前年亏损2.85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其手头现金为21.3亿美元。 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分析师Evan Hartley表示,Northvolt在雄心和现实主义之间做了平衡,当事情没有进展时,他们显然不想盲目推进。

  • 十部门:力争到2027年 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力争到2027年,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运输效率稳步提升,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保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更好服务外贸“新三样”,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下是具体原文: 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 动力锂电池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安全、便捷、高效运输,切实增强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产业竞争力,为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运输服务和保障,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聚焦强化动力锂电池本质安全、增强综合运输服务效率、提升运输安全管控能力、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增效,统筹谋划、综合部署,力争到2027年,动力锂电池运输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打通,运输效率稳步提升,综合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保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更好服务外贸“新三样”,全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动力锂电池源头安全监管 1.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 加快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完善动力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明确动力锂电池热失控安全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提升动力锂电池本质安全水平。发布实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强化锂电池安全和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动力锂电池运输条件检测管理。 督促指导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要求,落实新出厂电池通过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部分第38.3节(以下简称UN38.3)各项试验要求,并在运输前将UN38.3等试验简介提交给承运人。贯彻实施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余能监测、包装运输等标准,严格执行托运条件和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制定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分级管理要求。 制定出台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分级管理要求,明确不同运输等级动力锂电池托运条件核验、承运要求、运输通行要求、运输管控措施等。(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增强动力锂电池综合运输服务效率 4.加快推进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 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铁路安全运输条件,明确货物范围、检测要求、包装要求、集装箱技术条件、场站技术条件、运输组织要求、作业和管理要求等。在具备条件的场站开展动力锂电池铁路试运。研究推进动力锂电池国际铁路联运。(国铁集团、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研究规划动力锂电池运输常备通行线路及临时停放地点,确保通行安全。优化船舶载运动力锂电池进出港申报手续,提升船舶进出港和货物周转效率。推动开展船舶载运动力锂电池通过三峡船闸可行性研究,研究推进动力锂电池先行通过“翻坝”转运,降低运输成本。研究出台动力锂电池航空运输技术实施方案,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细化评估内容、优化操作程序、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民航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强运输保障能力动态评估。 指导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所在省级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以及铁路局集团公司,建立动力锂电池运输能力供需对接和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运输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及时优化调整运输供给。(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管控能力 7.加强动力锂电池运输监管。 指导各地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督促动力锂电池生产、维修、回收企业按标准要求妥善包装、委托具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资质企业承运动力锂电池,严格落实动力锂电池装载查验和记录制度。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运输动力锂电池行为。(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8 .探索运输过程安全监测技术应用。 结合运输方式特点和应急处置流程,开展动力锂电池运输环节热失控报警机制、安全监测技术研究。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场景、技术运用可靠性及后续处置流程合理性,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热失控预报警技术。(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9.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编制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操作指南》《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应急处置手册》,明确动力锂电池运输、装卸、中转等环节操作要求、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法。指导运输企业依法依规按需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公安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加快推进动力锂电池运输防护装备研发应用。 加快推进“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形成高性能、低成本、轻量化、系列化运输安全防护装备,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领域推广应用。加快研发适合动力锂电池多式联运的集装箱载具,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出台配套政策,优化集装箱装运动力锂电池多式联运条件。(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完善动力锂电池运输标准规则 11.制定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标准规则。 加快落实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标准研制重点任务计划,推动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锂电池铁路运输技术要求、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出台。加快修订发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GB 21668),研究明确纯电动货车可运输的危险货物类别。(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建立动力锂电池运输国际规则国内实施机制。 加快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等国际规则在国内转化实施,进一步强化国际规则和国内规则对接。(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推进动力锂电池运输技术规则国际化。 充分发挥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和铁路合作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动力锂电池国际运输规则和标准制定。(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铁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动力锂电池国际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4.加强动力锂电池运输双多边合作。 加快研究加入《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公约》(ADR),加快推动与部分国家建立动力锂电池运输国际规则快速实施双边机制,畅通中欧动力锂电池国际道路运输通道。(交通运输部负责) 15.培育动力锂电池运输龙头企业。 组织开展动力锂电池运输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支持运输企业对标国际一流,积极拓展动力锂电池国际供应链服务,整合海外运输、仓储等物流资源,提升动力锂电池国际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支持交通物流和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高效衔接、深度融合,推进物流链供应链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抄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

  • 江苏一锂电池回收公司发生火灾!项目总投资逾30亿元

    来自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管理办公室的消息显示,2024年9月16日16时44分许,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北新新能)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火势已被扑灭,现场处置工作还在继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公开资料显示,北新新能(曾用名:南通北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一家主要从事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的企业。 企查查显示,2021年3月,北新新能曾获得约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清新资本、盈科资本。 据悉,此次发生火灾的工厂是北新新能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锂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及正极材料绿色制造项目。 据北新新能此前发布的消息,该项目于2023年4月26日在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奠基开工,总投资30.76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及正极材料绿色制造项目,将回收的废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进行再生利用,并制造各种型号的正极材料。该项目占地面积104,8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768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回收处置废旧新能源动力锂电池30万吨,产出成品电池基础及正极材料、其他再生材料约20万吨。

  • 6.5亿!双越新材料年产4.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开工奠基

    据“定边融媒”发布消息,9月12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双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双越新材料)年产4.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 据介绍,双越新材料年产4.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周期2024年9月-2025年8月,项目总投资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总占地面积为67.98亩。该项目属于高技术制造业项目,积极响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完善,极大地满足了锂电池负极材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引领新能源电池新纪元!多氟多第三代大圆柱“氟芯电池”面世

    近日,氟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多氟多(002407)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大圆柱电池——“氟芯电池”正式面世,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此次发布不仅彰显了多氟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瞻性,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氟芯电池作为多氟多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成果,集成了公司在电池安全、容量、成本三大核心要素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引入双向泄压防爆阀、独特配方添加剂以及单侧汇流设计等创新技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升级。 在安全技术创新方面,多氟多自主研发的双向泄压防爆阀成为行业亮点。与传统的单向泄压阀相比,双向泄压防爆阀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可以根据电池内部压力不同,开启不同泄压阀及时释放压力,以平衡内外压力差,实现双重防护。这种双向调节的能力使得电池即使在最恶劣的滥用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安全状态。 在电池配方上,通过引入阴离子型不饱和添加剂、新型含氟电解质阻燃添加剂以及负极快离子导体添加剂,氟芯电池成功实现了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同步提升。这些添加剂不仅优化了电池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性能,还显著增强了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电池材料中,阴离子型不饱和添加剂与电池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作用,从而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同时,还能改善电池的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减少电池内阻,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循环稳定性。 在电池电解质中,引入含氟官能团新型阻燃添加剂。能够在电池内部发生热失控时迅速响应,有效捕获热失控中产生的氢氧自由基,从而有效抑制火焰的蔓延和温度的急剧升高,大大降低了电池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此外,该添加剂还能与电解质中的其他成分协同作用,提升电池的整体电化学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电池负极材料中,精心设计的负极快离子导体添加剂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促进锂离子的快速迁移和扩散。通过优化负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导电网络,负极快离子导体添加剂显著提高了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充放电效率,从而有效缓解了低温导致的容量衰减问题。 传统电池制作中的双侧汇流设计虽然成熟,但在成本和效率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氟多创新性地采用单侧汇流设计,不仅降低了电池的制作成本,还优化了电池组内部的空间布局,提高了模组结构的简单性和装配效率,使得电池在成本控制和性能优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多氟多始终坚持品质至上的原则。公司将智能制造理念深度融入生产流程,通过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高效运行。 为了确保电池质量的无懈可击,公司采用了先进且全面的检测技术,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每一块电池都能经受住严苛的质量考验。 通过智能制造和检测体系,多氟多形成了一套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涵盖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控制,确保了电池品质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目前,多氟多已具备8.5GWh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动力电池的需求。 在向轻型车市场拓展过程中,公司以汽车级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技术为切入点,成功开发出12~100Ah全系列容量单体电池,可满足二、三轮电动车市场全部需求,不仅丰富了产品线,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展,多氟多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公司坚信,氟芯电池的发布将开启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新篇章,必将引领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