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4

  • 3月新能源车销量TOP20:吉利逼近12万辆 特斯拉翻倍暴涨重回前三

    相比2月的低迷,3月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快速回暖。 乘联会初步预估,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14万辆,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37%。综合预估今年1-3月累计批发286万辆,同比增长43%。 从具体车企来看,3月,特斯拉、长安、零跑、埃安、小米、长城、上汽乘用车、极狐、一汽奔腾、华晨宝马销量环比均实现超40%的大涨。尤其是特斯拉、上汽乘用车和极狐销量环比实现翻倍暴涨。 正处于产品更换期的问界,是TOP20新能源品牌榜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但随着新款问界M9和全新问界M8的上市及交付,问界的销量有望快速回升。 比亚迪销量环比上涨16.7%,再次突破37万辆,稳居冠军宝座。凭借银河、极氪、领克品牌销量的不断提升,吉利新能源车销量逼近12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实现167%的暴涨,稳居榜单第二。 得益于新款Model Y的上市,特斯拉销量环比暴涨157%,重回榜单前三。受益于埃安UT的上市,埃安销量环比大涨63%,再次突破3.4万辆,重回榜单前十。 ▍ 比亚迪再次突破35万辆,吉利突破11万辆 3月,比亚迪销量再次突破35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了23%的显著增长,断层式碾压众车企。 比亚迪秦、宋、元、海豹、宋PLUS系列车型销量均突破4万辆大关,海鸥单车销量再次突破3万辆。同时,汉、唐、海豚、海狮车型销量均破万辆。 其中,4月7日比亚迪宣布秦L EV上市首周销量突破万辆大关,达到10,089辆,爆款潜质凸显。同时,随着搭载100.531千瓦时的第二代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汉L、唐L于4月9日的上市,比亚迪4月销量有望再次突破4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已经成功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0.0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9.8%,创中国汽车工业史上首个单季百万级纪录。 吉利销量再次突破10万辆,达到11.96万辆,环比增长21.6%,同比更是暴涨了167%,稳居榜单第二。旗下新能源品牌银河功不可没,3月销量达到90,032辆,同比大增290%。 其中,星舰7 EM-i 3月销量达11,890辆,主销车型补贴后价格下探至9.78万元,同时提供限时0息贷款、最高4000元置换补贴等权益,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 吉利银河E5在3月销量为15,788辆,连续8个月单月销量破万。吉利星愿在3月销量达到32,490辆,月销量创新高,累计销量突破14万。吉利星愿自亮相以来就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上市80天交付破5万辆,是交付量最快突破5万辆的A0级纯电轿车。 不得不说,吉利向新能源转型还是非常成功的,旗下品牌吉利银河、极氪和领克等品牌,均相继推出了不少热门新能源车型,并且价格也是覆盖低中高区域,成功做大做强。 ▍ 特斯拉环比实现翻倍暴涨,同比下滑11.5% 3月,特斯拉、上汽乘用车、极狐销量环比均实现翻倍暴涨。 其中,特斯拉3月销量突破7.9万辆,环比实现翻倍暴涨,但同比下滑11.5%,排名从2月第6,提升至3月第三名。特斯拉销量的大幅提升,除了受新款Model Y上市影响,也与其对欧洲出口量的减少息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3月31日,新款Model Y推出限时购车政策:焕新Model Y首次全系推出限时3年0息和5年超低息购车金融政策,月供低至约3,809元。另外,4月30日前,Model 3后轮驱动版/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推出限时5年0息政策,月供低至2,594元。 在第一季度主攻国内市场的特斯拉,预计4月份国内销量将有所下滑(4月出口量可能增多,满足欧洲市场需求)。 ▍ 问界,TOP20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 3月,处于产品更换期的问界,销量环比下滑8%,排名也继续下滑至第16。 2025款问界M9已经于3月20日正式上市,售价46.98万元-56.98万元。官方称,预订通道开启84小时内,问界M9 2025款小订订单便突破了23000台。这一成绩说明了消费者对该车型的高度期待,但实际交付情况如何,4月销量成绩便可见分晓。 全新车型问界M8将于4月内上市。官方称,自开始预售以来,问界 M8 便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小订订单已经突破 10 万台,足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 随着这两款重磅车型的上市,以及产能的逐步释放,问界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再次攀登新的高峰。

  • 稳居行业前三甲!新钢集团新能源硅钢销量突破12.8万吨

    据中国宝武消息:从2022年销量4万吨,到2023年销量8.5万吨,再到2024年销量12.8万吨……近年来,新钢集团新能源硅钢产品市场占有率成功跃升至全国前三。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整个汽车行业展现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新能源硅钢在这片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运用于驱动电机等核心部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生产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较于同行企业,新钢集团在新能源硅钢领域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对应产线才投产,但却在近几年稳步迈入全国前列。是什么支撑着新钢在新能源硅钢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答案是“量”与“质”。 在“量”上,新钢集团聚焦头部企业,努力发展终端用户,力求实现新能源硅钢产销增量。为此,新钢集团充分发挥产销研联动优势,安排事业部技术人员与营销中心销售人员协同跑市场,并将客户需求及时反馈到生产现场。 在2024年,新能源硅钢市场处于快速增量阶段,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新钢集团也因快速增加的订单,一度陷入生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新钢集团主动跑市场,对接部分终端用户沟通技术标准,并依此优化生产工艺,成功提升了自身供货能力。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不仅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更提高了新钢新能源硅钢的市场竞争力。 在新钢产销研协同努力下,多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成为新钢的终端用户。仅去年,新钢集团在新能源硅钢领域就新增了3家终端用户。 在“质”上,新钢集团不断强化新能源硅钢领域科研攻关,持续开发更高等级新品种产品,并及时跟进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对应新牌号产品。为了更好对接客户定制化需求,新钢集团还不断创新交流机制,于2024年与客户一起成立了2家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新能源硅钢新产品。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新钢集团在2024年还成功打破技术瓶颈,实现了对0.1毫米极薄宽幅无取向硅钢的分条处理。这标志着新钢在新能源硅钢领域的细化生产迈出关键一步,成为了国内极少数具备极薄硅钢分条能力的企业之一。 当前,新钢集团已经具备0.15毫米极薄宽幅无取向硅钢批量接单能力,并在行业内首次实现将0.1毫米极薄宽幅无取向硅钢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生产、制造,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0.08毫米极薄宽幅无取向硅钢的成功轧制。据统计,新能源硅钢去年新品销量达3300多吨,创效突破百万元。 下一步,新钢集团将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继续加大新能源硅钢领域的新品研发力度,努力向更薄规格、更高强度、更好质量不断奋进。

  • 特斯拉三季度盈利超预期 马斯克:明年销量有望增加两到三成

    美东时间周三(10月23日)盘后,特斯拉公布了2024年三季度财报,尽管该公司营收略低于市场预期,但其盈利却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特斯拉预计今年的交付量将小幅增加,反映出市场对其电动汽车需求有所反弹。 受优异财报提振,特斯拉盘后大涨超12%。 财报显示,特斯拉Q3营收为251.8亿美元,同比增长8%,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53.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合每股0.62美元,明显超出分析师预期;营业利润率为10.8%,高于去年同期的7.6%。 (来源:公司官网) 特斯拉汽车业务的营收为200.16亿美元,同比增长2%;能源发电和储能收入为23.76亿美元,同比大涨52%;服务和其他收入为27.9亿美元,同比上升29%。 特斯拉利润大增主要得益于汽车交付量增长和出售政府的碳信用额。通过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碳信用额度, 特斯拉三季度获得了7.39亿美元的纯利润 。 特斯拉只生产电动汽车,因此有大量用不上的碳信用额度,该公司一直会出售碳信用额度来获取收益。 继三季度交付量强劲之后,特斯拉预计本季度交付量也将强劲增长,全年交付量将增加。 特斯拉表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严峻,但我们预计2024年汽车交付量将实现小幅增长。” 考虑到特斯拉今年上半年交付量放缓,这并非易事,该公司需要在四季度大幅提高销量,才能赶上甚至超越去年的水平。 特斯拉还在新闻稿中称, 电动皮卡Cybertruck首次实现了正毛利率 。据美国汽车调查网站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估计,特斯拉在今年三季度销售了超过1.6万辆Cybertruck。 马斯克:特斯拉明年销量有望增长20%-30%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得益于汽车成本降低和自动驾驶的出现,明年特斯拉汽车销量在最好的情况下可增长20%-30%。 马斯克预计,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将于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台;公司将于2025年在美国得州和加州推出网约车业务(共享出行服务),正在等待监管审批。 马斯克还表示,当特斯拉的廉价电动汽车车型面世时,单价将低于3万美元;特斯拉不会生产缺乏无人驾驶版本的廉价车;常规的2.5万美元电动汽车将“毫无意义”。

  • 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但行业竞争加剧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1至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138.4万辆和114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3%,产销增速较1—4月分别收窄1.3个和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市场占有率达33.9%。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5月,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月,汽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小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品牌也继续保持良好表现。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万辆和241.7万辆,产量环比下降1.4%,销量环比增长2.5%,同比分别增长1.7%和1.5%。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万辆和95.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1%和12.4%,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3.3%,市场占有率达到39.5%。 出口方面,5月汽车出口48.1万辆,环比下降4.4%,同比增长23.9%。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8.3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增长36.6%;新能源汽车出口9.9万辆,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9%。 5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奇瑞出口量达9.2万辆,同比增长24.8%,占总出口量的19.2%。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达3.8万辆,同比增长2.4倍。 1~5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17.9万辆,同比增长1.6倍;长城出口16.3万辆,同比增长65.2%;长安出口23.9万辆,同比增长64.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 5月,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扩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当月,汽车销量环比、同比均实现小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品牌也继续保持良好表现。 近期,汽车市场利好不断。财政部下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地方补贴方面,已有超过30个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多家车企也纷纷推出置换购车补贴以鼓励汽车消费。汽车以旧换新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此外,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内需增长相对缓慢,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依然严峻,汽车行业总体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行业稳定发展。

  • 长安汽车一季度销量近70万辆 2030年新能源汽车目标销售300-350万辆

    SMM 4月8日讯:长安汽车发布1~3月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长安汽车销量692,113辆,同比增加13.87%;自主品牌销量588,830辆,同比增加13.57%;自主乘用车销量 437,301辆,同比增加10.43%;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08,951辆,同比增加80.10%。 在此前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长安汽车曾经被问及2024年销量规划,公司表示,2023 年公司销量超255万辆,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超 47 万辆,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超23万辆。2024 年将冲刺280万辆的销量目标。其中,长安引力125万辆,长安启源25万辆,深蓝汽车28万辆,阿维塔9万辆,长安凯程23万辆,海外市场 48 万辆。 展望2025年,长安汽车计划实现集团销量350-400万辆,同比提升 32%-51%,其中新能源销量120万辆,同比提升71.4%,海外销量 70万辆,同比提升 66.7%。到2030年,公司总体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300-350万辆,海外销量120万辆,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从长安汽车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也不难看出,未来,长安汽车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布局将持续深入,2030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其总体销量中更是占比达到60%左右,这也与当下国家大力推崇新能源汽车的基调相一致。 据此前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在69%左右,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SMM预计,待到2022年到2025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复合增长率或将达到20%左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25年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或将在12%左右。

  • 30家车企2月销量一览:奇瑞同比大涨 问界再超理想

    今年2月,受春节等因素影响,中国车市遇冷。据中汽协数据,该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58.4万辆,环比下滑35.1%,同比下滑19.9%。 与此相对应,多数车企该月销量同环比双双下滑。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奇瑞、吉利、长城这几家自主品牌,虽环比呈现下滑,但同比则在不同程度增长,尤其是奇瑞,在较高的体量下,仍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四成,前两月累计销量更是同比大涨近七成。 新势力大多没破万,问界、理想超2万 2月,造车新势力环比齐齐下跌,多数月交付量未过万辆,仅问界与理想还算不错,依然拿下了2万+的月销。 问界该月共交付新车21,142辆,以891辆的微弱优势再次成为月销冠。问界新M7仍然是其销量的绝对主力,该月共交付18,479辆,销量占比超87%。自去年9月上市交付以来,M7累计大定已突破15万辆,已交付新车超10万辆。 今年前两月,问界新车交付量总计超5.4万辆。随着新M7的继续发力、产品线的补齐、终端优惠的开展以及交付能力的提升,问界接下来预计仍将保持强劲势头。 理想与问界差距不大,该月共交付新车20,251辆,同比增长21.8%。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指出,尽管2月受到了春节、理想L系列年款切换部分车型售罄的影响,其日均交付量(不含8天春节假期)较去年2月日均交付量仍然大幅增长。 李想表示,随着新车型的发布和交付(理想MEGA和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其目标在3月恢复到月交付5万辆的水平。 盖世汽车关注到,理想已于3月1日正式发布2024款理想L系列车型,并于3月3日开启交付,真正做到发布即交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于3月1日发布的理想MEGA近期遭遇P图风波,据悉受此影响,该车型目前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而这可能会影响到上述目标的达成。针对该舆论风波,李想日前已在朋友圈发声,称“决定开始反击”“对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正用法律手段处理”。 蔚来2月新车交付量为8,132辆,环比呈现下滑,但幅度相对较小,这也使其成功反超零跑,拿下第三排位。不过从前两月累计交付量来看,蔚来仍然低于去年同期,且不及零跑。 据最新消息,2024款蔚来ES8、EC7、ES6、EC6、ET5T等车型已在北京、苏州、成都等城市开启首批交付。2024款ET5与ES7则将分别于4月、5月开启交付,2024款ET7将于4月发布并开启锁单。另外,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将于5月上旬发布。 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日前表示,相信3月开始销量会越来越好,有信心单月销量达到两万辆,对今年全年销量预期表现非常乐观。 零跑2月共交付新车6,566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单月及累计交付量同比都呈现大幅上涨。 3月2日,零跑C10正式上市,同时零跑C11/C01/T03也迎来全新车型发布。至此,零跑从纯电到增程,从微车、到轿车和SUV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对20万元以内的主流新能源市场的全覆盖。按照规划,零跑还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推出零跑C16,该车定位中大型新能源SUV。在多车型加持下,零跑在2024年目标冲击30-40万辆的年销。 哪吒2月交付量为6,085辆,同环比都在下滑。盖世汽车注意到,在春节假期后,哪吒对旗下多款主力车型全系降价,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其实,放眼整个行业来看,春节后价格战的迅速升温,形成了较大的观望走势,并没有很好地提振销量。 小鹏2月交付新车4,545辆,在新势力中“垫底”。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看来,小鹏这一表现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小鹏渠道端推行“木星计划“,调整直营店和授权加盟经销商比重,导致渠道端稳定性和提车积极性不强,另外最近推行的经销商储备库存也带来一定影响;二、新车X9产能较少,交付未跟上。 不过该分析师也表示,整体上小鹏G6、X9两款车型订单量还是可观的,随着渠道调整稳定、产能跟上,结合最近的降价促销等因素,小鹏后面的月销量预计依然会逐步改善,也会回归月销2万辆水平。 老牌自主表现不一,奇瑞同比大涨 2月整体车市下滑,车企销量环比普遍下跌,老牌自主车企们也不例外,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江淮等环比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但对比去年同期,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它们的强大抗压能力,例如奇瑞。 2月,在老牌自主阵营中,奇瑞表现最为突出。该月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43,155辆,同比增长37.8%,1-2月累计销售汽车348,019辆,同比增长69.5%。其中,奇瑞品牌2月销量97,562辆,同比增长41%,1-2月销量232,692辆,同比增长67.1%。 奇瑞这一表现背后,出口板块的贡献不小。尽管奇瑞官方还尚未公布其2月出口数据,但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月奇瑞整车出口量达到7.9万辆,前两月出口量达到16.9万辆。回顾此前,奇瑞2023年销量达到188.1 万辆,其中出口量达到93.71万辆,占据着总销量的半壁江山。 再看吉利,其2月销量为111,398辆,同比增长3%,1-2月销量为324,885辆,同比增长55%,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以及出口板块的带动。 数据显示,在吉利银河、几何和极氪品牌等带动下,吉利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3,508辆,同比增长约48%,销量占比超30%。1-2月,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9,334辆,其中插混车型销量为42,904辆,同比暴增15.6倍。聚焦出口板块,进入2024年以来,吉利国际化版图持续扩大。2月,吉利出口销量达24,373辆,同比增长超39%。 长城2月合计销量71,027辆,同比增长4.12%,1-2月合计销量175,057辆,同比增长34.91%。据官方数据,长城2月海外销售30,589辆,1-2月累计销售56,963辆;2月新能源车销售12,270辆,1-2月累计销售37,300辆。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比亚迪。2月,比亚迪销售汽车122,311辆,同比下滑36.84%,1-2月累计销量为323,804辆,同比下滑6.14%。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比亚迪近两月销量下滑,与去年年底非常激进完成年度目标密切相关,去年年底有一定提前透支交付的影响。另外,比亚迪推出入门级更低的荣耀版车型,导致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影响,导致用户对于主流的A级车持币待购观望情绪(市场都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 该分析师表示,目前荣耀版车型已经获得不少用户订单,预计会在3月下旬至4月左右规模化交付,提升比亚迪整体月销水平。据相关数据,近两周比亚迪销量已经开始不断上升。 此外,上汽及广汽自主板块在2月的表现也稍弱,以广汽为例,广汽乘用车该月销量同环比双双下滑,广汽埃安也同样如此。 要知道,去年埃安累计销量达到480,003辆,较前一年大涨了77%,单月平均销量突破4万辆,在众多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品牌中可谓“遥遥领先”。然而到了今年,埃安的单月新车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2月交付量仅1万辆出头,较去年同期下滑近七成,今年前两月累计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滑了45%。而按照规划,今年埃安将冲击80万辆的年销目标。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埃安要达成这一年销目标比较难。至于其中原因,其提到以下几点: 一、2023年,广汽埃安销量48万辆,主要集中在埃安S和埃安Y这两款车上面,月销平价都在1.8-2万辆左右,过去的销量集中在网约车和租赁平台,以及私人采购后进入网约平台使用; 二、埃安S和埃安Y等主销车型最近也开始降价,但是面临五菱(五菱星光)、比亚迪(秦系列)、奇瑞(风云系列)、零跑(C10、C01)、吉利(银河系列)、长安(启源系列)相关竞品挑战压力更大,对手降价幅度和车型性价比更高的挤压效应会比较明显; 三、埃安极力打造的中高端昊铂品牌,如昊铂GT、昊铂ST等车型品牌向上和销量明显受到极大的挑战,2024年很难有大的销量贡献; 四、埃安也在出海,但是短期内对销量增长支撑空间有限。 合资以下跌为主,上汽通用五菱是例外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长,而合资品牌份额呈现下滑。与之相对应,此次统计内的合资品牌大都在下滑。 上汽通用五菱是其中唯一一家同环比双双上涨且1-2月累计销量也呈现正增长的品牌。2月其销量达到7.5万辆,其中乘用车超3.6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92%;商用车近3.9万辆。具体到乘用车方面,五菱星光销售11,964辆,五菱缤果销售8,087辆,五菱宏光MINI EV系列销售13,596辆。 另一个例外是长安马自达,尽管环比骤降,但高于去年同期。此前1月,长安马自达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实现了销量的倍增。当然,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同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其产品降价促销力度也比较大。 1-2月,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超过1.3万辆,同比增长近七成,在合资品牌中增幅较高。其实,除长安马自达外,基于1月还不错的表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长安福特及上汽大众前两月累计销量也超出了去年同期。 业界周知,2023年,合资品牌过得并不容易。而放眼2024年,其所面临的压力或更大。 前面提到,比亚迪等车企掀起新一轮价格战,而这极有可能影响到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举例来说,比亚迪通过降低秦PLUS DM-i的价格,直接挑战了东风日产轩逸、一汽丰田卡罗拉等合资品牌A级车型。 当然,合资品牌也有动作。就在比亚迪以秦PLUS荣耀版打响新一轮价格战的当天,北京现代就快速“反击”,发布海报称,全新伊兰特7.58万元起,油“比”电强。 紧接着,别克对单车型狂降6.5万元,还在一天后上市了别克E4增值款,起售价较在售车型官降3万元,把中大型纯电SUV价格卷到15万区间。随后,马自达、凯迪拉克等众多品牌纷纷加入战局,开始疯狂降价促销。 不过即便如此,正如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所说,合资品牌回暖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自主车企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和油电平价影响较大,“就新能源产品而言,合资车企增量依然有限,主要原因包括产品力不足、创新技术应用缓慢、新能源产品的营销服务稍显传统。” 因此综合来看,2024年,合资品牌们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 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00.63% 相关零部件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赛力斯公告,2024年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03万辆,同比增长360.04%。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28062辆,同比增长700.63%。日前据AITO汽车微博消息,旗下旗舰SUV车型问界M9大定量超5万台。作为品牌旗舰,M9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巅峰之作,售价不菲,但这款被余承东称作是“科技车皇”的高端车型,一经发售就大受欢迎,甚至创造了日定超千台的记录。 问界M9搭载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智能灯光系统、业界首个车规级投影巨幕、第4代增程平台、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超强玄武车身、途灵智能底盘等十大华为黑科技。东莞证券认为,作为华为首款旗舰SUV,问界M9在充电效率、操控体验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保持领先,有望成为新一代爆款车型,引领行业创新并带动供应链弹性,800v碳化硅快充、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相关环节有望受益。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光峰科技 与赛力斯之间有一个智能座舱相关定点,与车后排的娱乐显示有关,该定点对应M9。 华阳集团 目前已获得问界M9大功率车载无线充电、NFC钥匙模块产品定点项目。

  • 1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出炉:吉利、赛力斯同比暴增600%

    在经历去年年底降价冲量后,一月份往往是车市销量淡季。近期,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相继揭晓了2024年首张销量成绩单,整体同比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而环比表现不尽如人意。车企两极分化明显,新能源车企零售销量TOP10榜单相较上月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整体市场来看,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66.8万辆, 同比增长101.8%,环比下降29.5%。 乘联会分析表示,1月零售市场实现了预计中的开门红走势,春节前的节前消费带来了车市旺季。但有两个原因值得关注:首先是12月份因价格下放带来的部分销量的透支,影响了1月份销量,其次是1月部分车型价格回调以及地方消费券的减少,构成了不利于1月份销量走强的特征。 车企两极分化愈加明显。 具体品牌方面,比亚迪以206904辆的零售销量数据,依旧保持断层领先。虽说环比降幅明显,但 超20万辆的零售数据,还是刷新了历年1月最高销量成绩。 吉利汽车(64,286)、长安汽车(51,109)单月零售销量破5万辆,位列榜单2-3名。位列4-10名的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41,066辆)、特斯拉中国(39,881辆)、理想汽车(31,165辆)、赛力斯汽车(30,854辆)、长城汽车(23,491辆)、广汽埃安(21,938辆)和东风汽车(12,973辆)。 1月份传统新能源车企表现出强势 。吉利汽车以64286辆的零售数据,从上个月的榜单第四跃居榜单次席, 同比增幅达到632.1%。 同比大增的同时,环比也出现小幅增长。 相较榜单内其他车企的环比回撤,榜单第三的长安汽车、榜单第十的东风汽车1月零售销量环比增速明显,分别增长21%、33.3%。后者也凭借榜单第一的环比增速,成为1月榜单“新面孔”。 相较传统大厂,1月造车新势力格局生变。 总体来看,1月份造车新势力车企表现平平。除了凭借增程式新能源风口的理想汽车、背靠华为“大树”的赛力斯汽车,实现零售销量超3万辆外,其它如蔚来、哪吒、小鹏表现一般,均未上榜。 值得注意的是, 凭借黑马问界系列的异军突起,1月赛力斯零售销量同比暴增近600%。 1月零售销量成绩为30854辆,同比增长了590.4%,在榜单中排名第7。 另一边,理想的L系列三款产品将在3月份迎来改款换代。届时对标理想L9的问界M9也将开始大规模交付,据说订单已经超过5.4万。 造车新势力整体销量低迷表现的大环境下,今年理想和问界谁能成为龙年新势力“新王”无疑将是市场的一大看点。

  • 翻倍!福田汽车计划2024年销量新能源车8万-9万辆

    1月23日,福田汽车在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时表示,2023年,公司商用车实现销量63.1万辆,同比增长37.2%,其中新能源实现翻倍增长,销量达到4万辆;海外出口实现13.1万辆,同比增长49.1%;南方市场实现11.6万辆,同比增长54.1%;研发系统多线发力,欧曼星辉版、AMT轻卡、混动轻卡、火星皮卡、祥菱Q、图雅诺大V等新平台、新产品集中上市,助力销量规模增长。 燃气重卡方面 ,2023年,福田汽车共销售1.8万辆燃气重卡,2024年预计会持续增长。目前因北方供暖季到来,天然气价格有所上涨,导致天然气车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降温。但随着冬季过后,3月燃气重卡销量会有所回升,8月可能也会有一个小旺季,整体判断上半年好于下半年。 新能源布局方面, 新能源车是福田未来一个重要增长点。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进行了强大的技术储备,有自己的三电工厂,自产电池包、MCU(电机控制器)和VCU(整车控制器)等。2022年福田新能源车销售了约2.2万辆,2023年超过4万辆,2024年计划达到8万到9万辆。目前公司新能源还是轻卡为主。公司大中客的渗透率已达70%左右,轻客的渗透率在25%左右,尽管轻卡渗透率低,但轻卡的基盘销量大,2023年销量约45万辆,轻卡新能源的增长空间巨大。 客车销售方面 ,客车分大中客和轻客这两个市场。大中客2023年行业销量约9.2万辆,公司认为2024年大中客会有5%左右的增长。从轻客的角度上,轻客市场2023年实现突破,销量约40万,同比增长25%,公司预计2024年增速在5-10%左右,主要是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将带来新能源增量。2023年公司轻客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42%,市占率13.29%,同比增长1.59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轻客增速预计在50%以上。 电池网注意到,1月16日,福田汽车与北京融易程就欧马可智蓝新能源换电轻卡采购及行业深度定制合作,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并达成首批1800辆合作意向。福田汽车表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起步最早,近20年来积极布局,并围绕“双碳”目标展开生态布局和创新,发布“30•50”战略,围绕纯电、氢燃料和混动技术路线,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持续推动商用车行业向绿色低碳不断创新发展。

  • 墨西哥2023年车市:销量激增24.4% 中国品牌增速惊人

    随着疫情之后墨西哥市场的持续复苏,汽车供应链的稳步恢复和芯片供应的反弹,2023年墨西哥汽车市场实现了5年来的最大增幅。 从全年来看,墨西哥国家统计机构INEGI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墨西哥共售出了超136万辆新轻型车,比2022年的110万辆增加了24.4%,创下5年内的新纪录。此前,墨西哥汽车销量的最高纪录出现在2016年,当年售出了160万辆,而自2018年售出143万辆汽车以来,2023年的销量是近几年最高水平。 在2023年12月,墨西哥购车者共计购买了142,959辆轻型车,这是过去6年历史同期的最高销量,比2022年12月的123,282 辆高出16%。此前的最高月度销量出现在2017年的12月,该月售出了159,234辆汽车。 因为墨西哥缺乏有影响力的本土汽车品牌,所以对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来说,墨西哥是一个未开拓的巨大市场。 其中,日产汽车是墨西哥车市的主导品牌,在2023年共售出了241,056辆,市场份额为17.7%,与2022年相比,销量增长了42.7%。此外,通用汽车售出了184,051辆,市场份额为13.5%。大众集团(149,936辆;11%)、丰田(104,113辆;7.6%)和Stellantis(96,795辆;7.1%)也位居前五。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墨西哥经历了惊人的增长,几乎占据了当地总销量的五分之一,而六年前这一数字几乎是零。虽然中国车企目前在墨西哥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及欧美日韩等跨国汽车制造商,但在销量增速方面表现十分抢眼。在墨西哥2023年销量排名前三十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四个席位。 上汽名爵2023年在墨西哥共售出了60,128台汽车,同比增长25%;奇瑞集团(包括奇瑞品牌和欧萌达)共售出38,484辆,同比大增343.9%;江淮汽车共售出21,067辆,同比增长28.8%。此外,北汽集团、江铃汽车和长安汽车也合计通过经销商MotorNation售出9,650辆,同比增长52.8%。 墨西哥汽车经销商协会(AMDA)负责人Guillermo Rosales认为,2023年墨西哥车市的增长有三个原因:自疫情以来墨西哥国内市场的持续复苏、汽车供应链的恢复和芯片供应的反弹。 在2023年4月,Rosales曾表示,他预计2023年下半年的国内销售将“降温”,因为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销量的下滑。不过,事实并非如此。去年7月到12月,墨西哥平均每月售出121,391辆汽车,比1月至6月的平均月销量105,514辆高出了15%。 此外,据墨西哥《金融家报》报道,墨西哥汽车销量从2022年11月的97,789辆到2023年11月的128,961辆,同比增长率为31.9%,是25年来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该报认为,造成该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新融资计划的加速和中国新品牌的到来。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