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4个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2023年一月已过大半,钢铁行业经历了2022年的灰暗时刻,2023年充满了未知与希望,而作为与钢铁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铁矿石的走势同样也牵动人心。 2023年伊始,铁矿石走势便跌宕起伏,未来走势如何?或许我们能从2022年已走过的历程中得到一些启发,从而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兔年。 接下来,就跟着SMM一起回顾一下2022年铁矿石的那些“起”与“落”吧! 2022年的大事与行情 回顾全年铁矿石的行情走势,2022年铁矿石行途坎坷。在震荡中站至高点,又在震荡中跌至谷底,在年底之前才有了点“顺风顺水”的样子。但总体而言,每一次铁矿石的行情波动总离不开宏观面、基本面上的消息带动。 》点击查看SMM铁矿石期货行情 具体来看: 从年初到2月上旬,随着全国钢厂完成2021年粗钢压减产量任务后集中复产,钢厂生产动力十足,叠加春节补库需求支撑,铁矿石需求量大幅增加。基本面需求强劲的拉动,使得铁矿石行情一路上涨,并达到了阶段性高点。 但好景不长,国家发改委对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给予高度重视,自1月28日首次表示高度关注铁矿石市场价格后,在2月9日、2月11日、2月28日屡次发生,政策风险施压市场情绪。叠加冬奥会环保限产,高炉停产使得需求减弱,铁矿石价格持续回落,进入整理阶段。 2月底开始,俄乌冲突爆发后,铁矿石供应出现阶段性紧张,使得铁矿石出现了阶段性连涨。随后3月中旬国内疫情突然爆发,交通运输受限、高炉停产等因素干扰,铁矿石出现短暂下行。但随着海外发运未达高位,房地产及货币等利好政策频出,3月下旬后逐步回升,并在4月横盘震荡。 4月底开始,在宏观面消息多空博弈与节前补库等基本面的支撑下,铁矿石再次进入震荡行情。所幸,随着疫情缓解,在复工复产以及房地产利好政策带动下,铁矿石接连走高,并在6月6日站至年度高点948元/吨,成为铁矿石的“年度高光”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钢厂因深度亏损导致全国钢厂集中停产检修,加之终端需求疲软,铁矿石十二连跌几近“一撸到底”使得市场元气大伤。随后,在宏观面与基本面的博弈之下,铁矿石再度进入震荡阶段。7月底开始,钢厂陆续复产,需求逐渐回升,才使得铁矿石生机再现,行情得以有所修复。 8月以后,铁矿石便进入宏观面主导的行情走势之中,宏观面持续施压,叠加终端需求疲弱不堪,铁矿石持续震荡下行,期间虽有钢厂补库等阶段性基本面支撑,但市场期盼的“金九银十”未能如期出现,市场悲观情绪浓厚,行情一路走低。 直到11月份,从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到房地产三支箭落地等诸多利好政策出炉,宏观面利好持续带动,市场情绪高昂拉动盘面一路走高,叠加年底因钢厂补库,需求支撑。铁矿石回归800元/吨大关,并刷新半年高点。 而现货方面,根据SMM 港口现货报价走势来看,较之期货,现货价格走势相对较为温和,上半年也出现了波动性下跌,但并未大起大落,下半年整体出现回升。 》点击查看SMM铁矿石港口现货报价 》点击查看SMM黑色系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供需面的博弈 回顾2022年铁矿石行情走势,人们普遍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宏观主导,基本面多多少少有一些被“忽略”。 供应端:根据SMM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全球铁矿石总体发运量及发中国量整体呈现出波动下行,并相较于2021年同期表现均有所偏弱。虽然如此,但供应端整体仍处高位,供应压力全年并没有明显缓解。 与此同时,到港量数据同期对比也可以看出,中国铁矿石到港量变化明显,上半年相较于2021年表现偏弱,到港量同期均有所降低,但下半年有所回升,虽然波动加剧,但到港量却同比高于2021年。 需求端:首先看高炉开工率,2022年高炉开工整体呈现震荡下行,上半年受到春节假期、环保限产、疫情等因素影响,高炉开工率波动明显。随着逐渐复工复产后,高炉开工率回升。但年中钢厂利润严重亏损,全国性钢厂集中检修使得高炉开工率一拉到底。随后复产推进,但却因钢铁市场整体弱势,钢厂生产积极性受限,高炉开工年底再度回落,并趋于平稳。 受此影响,港口疏港量走势也随之波动明显,尤其是年初因环保限产导致的限产,使得疏港量大幅下跌,随后的恢复生产的带动,再次拉升疏港量站到了历史高点。此后,虽然疏港量波动明显,但同时受到铁矿石价格影响,钢厂补库并未出现明显的大起大落。 在供需两端的共同作用下,港口库存全年整体呈现波动下行趋势,根据SMM统计数据显示,港口库存年初短暂累库后,受到复工复产的推动,持续去库。直到6月底7月初,因钢产检修停产再次出现累库。随着钢厂逐渐复产,港口库存再度下行。年底回归常规波动。 》点击查看SMM钢铁产业链数据库 总体而言,2022年供需面整体同比2021年表现均较弱,但供需两端的博弈状态明显,上半年是明显的供弱强需,而下半年则可称之为供强弱需。 2023的年行情展望 进入2023年1月份,虽有宏观利好大拉动,但因国家层面对价格管控,铁矿石整体走势较为震荡。展望一季度,SMM认为铁矿石或将维持高位震荡。首先,此前国家出台各项利好政策,使得市场对于钢铁市场需求保持较高的预期。此外,节前补库已经结束,但节后钢厂按需补库对铁矿石需求仍存,叠加一季度为海外发运低谷期,供应阶段性紧张。但是国家层面对铁矿石价格的监管不容忽视,因此铁矿石价格整体或将维持高位震荡。
美东时间周四,全球最大的矿商必和必拓集团公布了其上半财年的铁矿石产量,并预测,随着中国的重新开放,2023年中国将推动全球铁矿石需求。 中国铁矿石需求将不断增长 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里,必和必拓矿业公司共生产了1.32亿吨铁矿石。必和必拓预计,其最大客户——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还将不断增长。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亨利(Mike Henry)发布声明表示: “中国的促增长政策,包括在房地产行业的提振政策,以及优化防疫政策,预计将支持其今年上半年经济状况逐步反弹。” 他预计, 中国钢铁产量将连续第五年超过10亿吨 。 2022年,由于中国铁矿石需求前景不明朗,铁矿石价格经历了大幅波动,铁矿石产量也只达到了创纪录的一半。为此,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全球铁矿生产巨头的业务也经历了严重动荡。 尽管如此,随着世界上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中国优化防疫措施,重新开放经济,并承诺对建筑和基础设施行业提供更多支持,人们对2023年铁矿石行业恢复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维持今年铁矿石产量预测不变 去年第四季度,必和必拓生产了6690万吨铁矿石,高于分析师预估的6420万吨的中位数。焦煤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铜产量增长16%,镍产量下降18%。 铁矿石贡献了必和必拓收入的近一半 必和必拓维持2023财年铁矿石产量预测不变,但警告称,由于全球最大铜矿智利埃斯康迪达(Escondida)矿区受到劳工行动的冲击,铜矿产量受限,铜产量将处于低位。 随着铁矿石需求趋于稳定,铜、镍和钾肥成为必和必拓增长计划的关键,同时,必和必拓减少了化石燃料业务。 预计该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收购OZ Minerals Ltd.,此举将使其铜产量提高约7%,但这笔交易还需要OZ Minerals的股东投票支持,必和必拓没有透露该笔交易可能何时完成。 必和必拓表示,由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天气潮湿,焦煤产量也将处于指导值的低端。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近二十年我国的高速发展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且我国90%的粗钢通过高炉生产,而铁矿石作为高炉炼钢最主要的原材料,其供应的稳定性将极大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因此研究其行业属性及定价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铁矿石。 一、 铁矿石的行业属性 首先,铁矿石开采行业最典型的特征是资本高度集中,投资规模非常大,且投资周期比较长。矿石的单体重量大且矿山的开采量巨大,因此铁矿石的物流储运显得尤为重要,最常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和海运。新进入行业者不仅要寻找可开采的矿脉并取得开采权,还需要配套建设公路、铁路线、电力、供水以及运输港口等。由此可见,铁矿石开采业的准入门槛非常高。 其次,铁矿石对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宏观经济形势对铁矿石的价格影响非常大。铁矿石几乎98%的需求都来自于炼钢,而大多数钢制品都非常经久耐用,一旦投入使用,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更换的需求。钢材的主要用途是建筑业和制造业,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们不再进行新楼盘的建造,制造业老板们不再进行厂房的扩张,国家政府不再进行道路、铁路的修建,没有投资意味着没有增长,没有增长意味着市场对于铁矿的需求将会直线下滑。由此可见,经济增速会直接影响铁矿石的需求。而矿业的前期投资非常巨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开发新的矿山需要慎重考虑后期的需求问题,所以矿石短期的供应往往是相对刚性的。综合来看,极高的固定成本加上对经济增速的极度敏感,往往伴随着极强的周期属性,高而固定的成本结构则带来了明显的杠杆效应。经济繁荣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带来超额利润。由于高昂固定成本的存在,增加或者减少销量实际上对总成本的影响不大,因此经济萧条导致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大幅下跌,规模性大企业不仅不会减产,反而可能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通过产量的提升来分摊固定成本的支出,提升原有的市场份额,从而加剧市场的供应过剩程度导致价格出现崩盘式下跌,给小型矿业公司带来巨额的亏损,从而加速市场出清。 十八世纪欧洲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化的大幅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1860-1920年间,美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一战之后,西欧主要国家也相继完成城市化;1920-1955年,日本用了35年的时间将城市化进程从18%提高到58%。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拉美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兴起,又再一次带动了拉美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欧洲城市化从40%上升到60%用了50年,而拉美仅仅用了25年。城市化对各类矿物的消耗是巨大的,这也是近一个世纪矿业大繁荣的主要原因。由于铁矿具有资本高度集中和对经济增长高度敏感性的行业属性,所以矿山开采向来都是一项极具风险的投资,从事矿业的人都是赌徒。在这近一个世纪的矿业大繁荣中,催生了无数家矿业巨兽,比如当前我们熟知的三大矿山,但更多的是红极一时却最后黯然离场。比如加拿大加铝公司在2005年一度在全球材料公司的市值排名前十,但仅仅过了两年就被力拓以38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成为了力拓的铝分部。这也告诫着我们,从事矿业投资可以迅速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变成庞然大物,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一个庞然大物销声匿迹。其核心一点就是上述特性所带来的高杠杆属性加上对需求的极度敏感,其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价格的剧烈波动。 一、 铁矿石的定价机制 1. 长协定价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工业还未大规模发展之前,矿山大多由钢厂直接投资兴办,当时的销售地主要是美国和西欧。随着美国和西欧城市化的逐渐完善,投资矿山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日本作为一个矿物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当时 “逆势”加仓,积极投资开发海外铁矿石资源,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公司就是日本的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三井物产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参与了多项海外矿场资源的投资,2003年更是收购了淡水河谷母公司15%的股权,加上与必和必拓以及力拓的合作,三井物产对铁矿石的控股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日本出资开发矿山,然后再由澳大利亚、巴西出口到日本,这极大的保障了日本在城市化期间对铁矿石需求的稳定供应。而随着日本工业化以及全球化贸易的快速发展,依托于海运的铁矿石贸易也日渐成熟,逐步形成了特定的交易模式,即年度长协定价。 长协定价从1980年(1981财年)开始,主要规则为:铁矿石供需双方长期协议“定量不定价”,价格一年一谈,确定首发价后,其他的矿山公司以及钢厂进行确定跟随。在长协合同中确定好供货数量以及采购数量后,期限一般都在五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二十~三十年。之后一般在每年的四季度,由主流铁矿石供应商以及主要的钢厂进行对下一财年铁矿石价格的谈判。只要铁矿的需求方的任一一方与供应方的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谈判结束,国际铁矿石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格为新一财年的价格,即“首发-跟风”模式。且计价基准为离岸价,同一品质的铁矿石各地涨幅一致,同一类型各品质铁矿石涨幅一致,即“离岸价,同涨幅”。供应方主要由三大矿山组成,代表澳洲的必和必拓(后用BHP表示)和力拓(后用RIO表示),代表巴西的淡水河谷(后用VALE表示)。而需求方主要由代表亚洲市场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的浦项钢铁,而代表欧洲市场的,主要是德国的阿赛洛。从谈判双方的数量可以看出,当时的供需博弈力量相对均衡,且双方利益都能得到较好的平衡。买方可以保证稳定的原料用于生产,这对工业的连续性十分重要。而卖方也能通过稳定的需求较好的控制风险并且掌握市场的份额。 1. 长协定价机制的解体 在二十多年的长协定价中,铁矿石的价格表现的都较为平稳,且供需双方还彼此交叉持股,但进入21世纪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蓬勃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工业化发展,铁矿石的供需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2年我国的粗钢产量约1.8亿吨,全球的粗钢产量还不到8.5亿吨。而到了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则已经突破了10亿吨大关(图一)。 图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钢铁产能的急剧扩张使得铁矿石的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当期需求。且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以海运为基础运输的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加上石油危机的愈演愈烈,海运费同时进入一个上涨周期(图二)。到了2008年,原油上涨带动海运费的急剧上涨,叠加需求急速扩张造成铁矿石短缺的影响,导致铁矿石的现货价长期高于长协价,矛盾的产生引发了矿山集团现行定价机制的不满,纷纷谋求对自身有利的其他定价方式。2008年,vale在谈定首发价后,力拓单独争取到了更大的涨幅,“同涨幅”被打破。次年,日韩钢铁厂和三大矿山确定好“首发价”后,国内钢厂并未跟随,而是和FMG达成了一个略低的协议,“首发-跟风”被打破。2003年vale将年度基准价改为季度基准价,随后,RIO及BHP和多位亚洲客户达成以到岸价为基准计价的协议。至此,年度定价、离岸价相继打破。 图二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3. 指数定价,期货定价 年度长协定价机制被打破后,铁矿石的定价机制变得越来越灵活。2010年底BHP开始推行月度定价,2011年6月,RIO也放弃季度定价,包括按季度、月度甚至每天进行定价。在此背景下,指数定价应运而生,直到现在都是主流的定价方式(表一)。当前市场的代表指数包括美国普氏能源的普氏价格指数、英国环球钢讯的TSI指数以及英国金属导报的MBIO价格指数。其中TSI价格指数是新加坡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交易所进行铁矿石掉期的交易依据,当前的铁矿石掉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熟悉并积极应用与铁矿石的套期保值中而掉期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一定程度上期货里面的套期保值,因此被衍生品市场广泛应用。而普氏价格则广泛应用于季度长协、月度长协以及铁矿石现货市场,在2017年,普氏收购了TSI指数,使得其在指数价格市场的垄断地位进一步提升。2013年,大商所上市铁矿石期货,2014年7月,首个铁矿石基差贸易合同由日照钢铁签订。2016年大商所推行铁矿石基差贸易试点,基差定价模式在铁矿石现货贸易中得到广泛推广,为广大铁矿石贸易商提供了新的选择。 表一 :铁矿石定价机制演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搜集 三、 总结 回顾铁矿石定价的历程,同时结合其行业属性,我们可以发现,铁矿石的定价并非完全“市场化”。这取决于它本身的行业属性,对此类高投资高风险且同质化行业,通过合并或者以国家意志控制,形成卡特尔几乎是一般规律。但是铁矿石定价亦不同于原油,铁矿石的垄断程度较石油更高,加上21世纪后,铁矿石的现货市场主要在中国,而中国的市场,钢厂多且分散,且铁矿石的货值相对运费的比值较小,这决定了铁矿石的运输半径是相对较窄的。若想要增长运输半径,则只有大批量出货。另外铁矿石的应用具有刚性,对于用途来说,它只能炼钢,而一个国家对铁矿石的需求一般表现为城市化初期高速增长,中期维持,后期废钢替代。 而三大矿山无论成本以及产量都是行业顶峰,这加大了新进入者的进入难度,也提高了新进入者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因此在价格平稳期,很难产生新增的供应。原油的定价经过了多个市场化阶段,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期货定价体系。而铁矿石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并且此前并没有成熟的衍生品市场,所以在长协定价体制崩溃后,选择了指数定价这种过渡式定价方式。而指数定价极易受人为影响,且普氏价格大多只关注矿贸商销售之外所补充的现货矿的成交价格,以长协方式采购的大量铁矿石并不计入采集范围,这相当于完全剥夺了国内钢厂对指数定价的影响,强化了卖方影响而削弱了买方影响。因此业界也经常戏称这是“小样本给大样本定价”。而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合约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有构建更为公正、公平的价格体系和贸易环境,才能使行业得到更为持续的发展,带来更有活力的市场。
金岭矿业于1月17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2年金岭矿业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2.1亿元,同比增长32.85%-64.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68-2.05亿元,同比增长33.51%-62.92%。 根据此前金岭矿业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99亿元,由此可推算四季度净利润相较前三季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甚至可能会出现亏损。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金岭矿业表示2022年度,公司铁精粉价格和子公司喀什金岭球团有限公司球团销量及价格同比下降,对联营企业山东金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收益金额同比减少。 此外,金岭矿业表示,由于为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统筹外费用采取了一次性计提,计提金额为2.16亿元,本年度不涉及此类事项,故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金岭矿业具有优质铁矿石资源,主营业务为铁矿石开采、铁精粉、球团矿的生产、销售及机械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铁精粉、铜精粉、球团矿。铁精粉主要销售给黑色冶炼企业及各大钢厂,铜精粉属于伴生矿,产量占比较少,基本产销平衡。公司铁精粉铁含量基本在65%以上,含硫、磷等杂质低,主要作为钢厂的原料。 由于202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频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与此同时终端房地产行业低迷,使得钢铁市场需求收缩、供给关系遭到冲击。虽然2022年下半年铁矿石价格有所起复,但2022年全年整体仍处于同比低位,同时由于钢铁行业市场表现低迷,从而影响到金岭矿业的整体净利润水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证监会期货部组织部分铁矿石贸易企业和期货公司召开会议,分析铁矿石市场和价格形势,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铁矿石现货和期货交易情况,提醒告诫有关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选择性引用数据和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不得过度投机炒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将持续密切跟踪市场动态,进一步研究采取措施,加大现货和期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过度投机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当地时间周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力拓公布了其2022年铁矿石出货量数据。 力拓还在报告中表示,尽管中国重新开放将增加短期劳动力和供应链短缺的风险,但同时也标志着2023年铁矿石出货量的强劲开局。 力拓去年铁矿石出货量持平 力拓公布的数据显示,其2022年其澳大利亚采矿业务的铁矿石出货量与2021年持平,达到了公司预测区间的低端,但由于通胀影响,预计生产成本高于预期。 2022年第四季度,力拓的铁矿石出货量略有上升,受益于力拓在西澳大利亚州的Gudai-Darri矿的持续增长,该矿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满产。 力拓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铁矿石出货量增长3.8%至8730万吨,使全年出货量达到3.216亿吨,略超过了市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3.202亿吨。同时,力拓维持其今年全年铁矿石发货量在3.2亿吨至3.35亿吨的预测。 “结果大体符合预期,”澳大利亚投资机构Barrenjoey分析师格林•劳考克(Glyn Lawcock)表示,“很高兴看到他们制定了铁矿石指导方针。力拓还提到系统库存状况良好. ...这将使他们在2023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重新开放带来铁矿石出货的强劲开局 力拓表示,尽管目前消费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仍持谨慎态度,全球需求放缓也对其铁矿石出口构成了一些风险。不过,中国近期的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措施,加上中国政府优化防疫政策,已经足以令市场欢欣鼓舞,并标志着今年铁矿石出货量的强劲开局。 力拓在报告中写道,第四季度铁矿石的平均价格为99美元/吨,比第三季度低了4%。不过,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政府接连发布政策,解除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限制,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并提振了市场情绪。随后,中国逐步优化防疫政策并重新开放,使得铁矿石价格回升至110美元/吨以上,同时钢厂也开始在春节假期前补充工厂内库存。 力拓在报告中表示:“展望未来,钢铁需求的恢复取决于国家控制新冠疫情的能力。” 铁矿石生产成本或高于预期 该公司表示,随着通胀升高,在柴油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推动下,该公司皮尔巴拉铁矿石单位现金成本可能略高于每吨19.5美元至21.0美元指导区间的上限。 力拓预计,在其重建冶炼厂业务之前,其在美国犹他州Kennecott冶炼厂的精炼铜产量将受到挑战。该冶炼厂业务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重建,预计需要大约三个月的时间。 劳考克补充称:"市场可能对铜产量感到失望,而且显然,由于Kennecott的大型冶炼厂重建,上半年市场将不好过。"
昨日,国内外铁矿石期货价格自高位开始回落,新加坡铁矿石掉期主力合约早盘下跌4.34%,随后国内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跳空低开,收盘报832.5元/吨,跌幅4.31%。 下游补库接近尾声 本轮铁矿石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钢材需求预期好转和钢厂春节前补库。从历史数据看,钢厂春节前补库铁矿石一般会持续5—7周,其间库存增幅在1000万—1400万吨之间。本轮钢厂补库自去年11月下旬开始已经持续8周,库存累计增幅1174.11万吨,故以时间和幅度来衡量的话,本轮钢厂的春节前补库大概率已经接近尾声。 2022年11月之后,随着国内经济政策重心开始转向扩内需、稳增长,钢材需求预期持续向好,从而成为支撑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当下螺纹钢2305合约已经小幅升水现货,热卷2305合约与现货也接近平水,表明盘面价格已经充分反映钢材需求向好预期。同时,钢材的现实需求还是比较弱的,且2月下旬至3月初,将进入钢材需求预期的验证阶段,一旦旺季钢材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钢材盘面价格可能有阶段性回调,并对铁矿石价格形成进一步压制。 另外,上周铁矿石港口库存环比回升228.39万吨,也预示着铁矿石的供需形势有所逆转。 铁矿石估值水平偏高 对于铁矿石的估值水平,我们主要从钢厂利润和铁矿石成本两个角度进行衡量。鉴于钢材市场弱需求的现状,在本轮黑色板块反弹过程中,铁矿石价格反弹幅度明显强于成材,钢厂利润持续收窄,目前我们估算的长流程螺纹钢利润在80元/吨,热卷则亏损约15元/吨。低利润抑制钢厂生产积极性,全国247家钢厂高炉日均铁水产量在2022年10月中旬达到240万吨高位之后开始回落,近几周一直在220万吨附近徘徊。若后期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则铁水产量不排除会下降,进而从需求端对铁矿石价格形成负反馈。 铁矿石的成本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部分,最高的国产矿在100—120美元/吨,其次是海外非主流矿,在60—80美元/吨,最低的是海外四大矿山,在40—60美元/吨,也就是说目前127美元/吨的铁矿石价格已经超过大部分高成本矿的成本,未来也可能会刺激铁矿供应,特别是非主流矿和国产矿供应的回升。 政策及替代品影响 在目前基本面转弱以及铁矿石估值水平偏高的情况下,政策调控预期的增强对铁矿石价格形成了进一步压制。 另外,之前我们在年度报告中提到,由于2022年废钢供应受限,粗钢产量的下降大部分由废钢所贡献。而2023年之后,制约废钢供应的因素正在逐渐消除,且相较铁水来说,目前废钢有较好的性价比。所以从原料替代的角度来说,后期铁矿石需求也不具备大幅增长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经过2022年11—12月大幅反弹之后,支撑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已经开始弱化,加之估值水平偏高以及政策预期和原料替代因素影响,130美元/吨附近或为铁矿石阶段性顶部。
截图时间14:31 周五铁矿石价格在创了11月以来新高之后周一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预期端的转弱,发改委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将在1月17日召集相关期现企业开会,对短期市场情绪有所影响。 基本面来看,近期发运总体平稳,巴西回落比较明显,主要是受雨季的影响,部分铁路的运输受到一定影响,1季度发运可能还会持续受到飓风、降雨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印度在11月下调关税后,近期发运回升明显,将弥补一部分巴西的减量,但是俄乌冲突造成的乌克兰铁矿的减量还将维持。 需求端,铁水产量见底回升,日均生铁产量222.30万吨,环比增加1.58万吨,同比增加8.61万吨,近期随着焦炭和铁矿价格调整,钢厂利润已经回升,在没有很明确的行政限产政策背景下,日均铁水产量有望保持同比增加5%左右的幅度。 库存端,节前港口季节性累库,但是节后随着钢厂库存消耗还会继续补库,港口库存有望短暂增加后继续减少,同比减量超2000万吨。 因此基本面来看,铁矿处于供应偏低、需求有增量的阶段,库存节后有望延续下降,短期在政策的压力下有回调的迹象,节前建议轻仓操作,节后关注做多的机会。
日前,海南矿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时表示,铁矿石成品矿产品主要为高炉块矿和铁精粉,块矿产品价格贴合PB块市场价格趋势,铁精粉产品价格贴合普氏62%铁矿石指数。 海南矿业表示,目前铁矿石采选业务是公司的压舱石业务。在石碌矿区露采全面转为地采的情况下,积极寻找稳定外购矿源,稳定成品矿产量是公司当前铁矿石业务板块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海南省资源环境调查院编制的《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铁钴铜矿2021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石碌矿区保有工业铁矿石资源储量2.278亿吨,平均TFe品位46.58%;其中含探明资源量铁矿石4778.37万吨、控制资源量铁矿石4060.06万吨。海南矿业表示,以目前的产能测算还可开采超过20年。 同时,海南矿业表示拟于2023年3月29日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当中将公布最新一期的矿山储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矿业表示近期普氏62%铁矿石指数维持在100美元/吨以上,铁矿石价格近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短期内对结算期内的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除铁矿石之外,海南矿业积极布局电池级氢氧化锂领域。12月23日,海南矿业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一期)7月落户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2022年11月30日完成土地摘牌,12月15日已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10.5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由海南矿业全资子公司海南星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预计2024年一季度竣工投产,投产后,将成为公司效益新的重要增长点。
》查看SMM钢铁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SMM1月16日讯:上周五晚间,随着发改委第一轮约谈名单出炉,铁矿石应声下跌,夜盘低开跌超1%,而在周日再度约谈铁矿石资讯企业后,今日铁矿石再度低开下错,开盘跌超4%,随后稍有回升,但截至10时40分,跌幅达到3.74%,报837.5元/吨。 》点击查看SMM铁矿石期货行情 消息面上,1月13日(周五)晚间一份文件显示,发改委正式约谈部分企业及券商代表,会议将于1月17日召开。 随后,1月15日(周日)发改委再发文表示个别铁矿石资讯企业转载不实旧闻,混淆视听,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第一时间约谈有关资讯企业,提醒告诫相关企业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前必须认真核实、做到准确无误,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 两大消息的出炉,足以彰显国家发改委对于铁矿石价格监管的决心! 而回顾近三个月以来铁矿石价格走势,脱离基本面的铁矿石价格屡攀高峰,在1月13日(周五)日间站至883元/吨的高位,刷新了自2022年6月17日以来的高点,并较2022年11月1日的低点599.5元/吨,涨幅高达47.28%! 宏观利好无需多言,随着疫情放开,2023年未来可期。而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频出,彰显了国家对于重点行业的关注,同时也提振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凡事皆有两面性,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也带来了更深度的问题。那就是,当原材料等产业链上游脱离基本面飞速上涨,势必将成本提升传导至产业其他环节。 2022年以来,钢铁市场因需求不佳整体低迷,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钢企不在少数。进入年底,钢企利润随着原燃料端焦炭屡次提降后利润有所修复,但铁矿石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持续上涨势必将使得钢厂利润再度面临压力。 因此,为了产业链整体的健康平稳发展,发改委屡次出手。回顾2022年,发改委首次出手释放价格调控信号,也是在这样一个时段。因此,接下来的市场走向, SMM认为节前铁矿石或将出现一轮回落整理行情。 作为黑色系重要的品种之一,铁矿石受到宏观政策及消息面波动影响较大。SMM认为本轮铁矿石行情回调,发改委多次出手监管调控是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也离不开当前基本面的供需表现。 首先,供应端,虽然随着南半球进入夏季汛期,铁矿石发运进入阶段性淡季。铁矿石发运自高位稍有回落,但是从本周发运量及到港量来看,虽有减少并无明显的剧烈波动。 根据SMM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周(1.7-1.13) 全球铁矿发运总量 2945万吨,环比增加1.1%。其中澳洲发往中国环比增加3.6%。巴西发往中国环比减少56.8%。而到港量方面,上周 中国铁矿石到港总量 2757.29万吨,环比减少1.27%。 》点击查看SMM 钢铁产业链数据库 此外,需求端上,本周末即为春节假期,因此钢厂补库已基本完成,春节前对于铁矿石需求将出现回落。此外,根据SMM调研信息显示,近两周钢厂高炉开工率略有增加,铁水产量处高位,但同样没有明显的波动。 需持续关注本周即将出炉的高炉开工率数据。 因此,总体而言,目前铁矿石进入供需双弱的阶段,基本面表现不佳,叠加国家层面的监管出手,SMM认为节前铁矿石价格或将出现一定回落,以震荡整理为主。 》点击查看钢铁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