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

  • 1. 企业基本介绍及行业地位 u 必和必拓集团 n 企业介绍 必和必拓在2001年由BHP(Broken Hill Proprietary)和Billiton两家公司合并而成,从十九世纪中叶成立的两家小型矿业公司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资源公司。主要以经营石油和矿产资源为主的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目前必和必拓分为三个业务单元,包括以地理位置区分的澳洲矿产资源(Minerals Australia)和美洲矿产资源(Minerals Americas),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Petroleum)。其开采的矿产资源包括 铁矿石、煤炭、镍、铜、铅、银、钼、铀、锌和金 。公司运营的主要矿产项目包括 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 ,秘鲁、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铜矿,加拿大的钾肥项目,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和哥伦比亚的煤矿。此外,公司还在墨西哥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尔及利亚、美国和英国从事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生产与销售。必和必拓的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根据公司财报,BHP Group全部业务划分为五个业务部门,即 石油业务、铜矿业务、铁矿石业务、煤炭业务 、以及集团和其它业务部门。 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业务,其铁矿石产量在澳大利亚仅次于力拓集团,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全球第三大的铁矿石生产商 。   n 中国业务 中国是必和必拓最大的市场,占据了其公司总收入的63%,整个亚洲市场占据了公司88%的收入。BHP与中国的关系始于1888年,源于当时公司一位董事的来访。据记载,双方首笔业务交易发生于1891年,当时BHP向中国福州出口铅。BHP于1983年在广州成立了BHP石油办事处。这是中国首个办事处。1997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了矿产市场办事处,中国总部定在北京。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     n 必和必拓集团主要收入构成(亿美元)   数据来源 :必和必拓集团季报 SMM   2 . 铁矿石产量发运量和主要产品 必和必拓公司的铁矿石业务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司正式成立之前。澳大利亚Broken Hill发现了银、铅和锌矿,1885年公司正式成立。于1968年在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纽曼开发铁矿。此后主要从事铁矿石、铜、钾肥、石油和天然气、钻石、银、铅、锌以及一系列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并且还是卷板钢材的生产商。 截至目前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西澳大利亚铁矿(Western Australia Iron Ore,简称WAIO),二是位于巴西的萨马科铁矿(Samarco)。 必和必拓 2026 财年铁矿石指导产量在 2.84 亿至 2.96 亿公吨之间。   n 历年铁矿石产量及发运量   n 主要产品 数据来源 :必和必拓集团季报 SMM   3.集团下属矿山情况 n 下属矿山介绍   n 西澳铁矿主要有 5 个矿山 : 西澳铁矿(WAIO,Western Australia Iron Ore)是一个由四个加工中心和五座矿山组成的一体化系统,经由西澳大利亚州北部皮尔巴拉地区绵延1000多公里的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连接。必和必拓WAIO有四个主要的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分别是纽曼(Newman)、扬迪(Yandi)、戈德沃斯(Mt Goldsworthy)和金布巴(Jimblebar)。必和必拓在每家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均为85%,其余15%由三井(Mitsui)和伊藤忠商事(ITOCHU)持有。 n 巴西的萨马科铁矿Samarco : 萨马科矿业公司(Samarco)成立于2000年,是 淡水河谷与必和必拓 共同运营的合资企业,两家公司各占50%的股份,位于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铁四角地区 ,由Alegria和Germano两个矿山,三个选矿厂,三个运输管道,四个球团厂和一个港口组成,年产能为3000万吨的球团矿。 2015年11月5日,Samarco的一个尾矿坝(Fundao)发生溃坝事故,此后生产陷入停滞,直到2020年12月23日,Samarco开始逐步恢复运营,并于2024年12月17日顺利重启第二座选矿机,截至2025年6月产量为1280万吨/年,约为总产能的49%;并有望FY2029重启第三座选矿厂,完全恢复产能。 经过近30年的采掘,杨迪矿山已经面临枯竭。据2020年必和必拓的财报,杨迪矿山总储量仅有1.5亿吨。预计其未来产量将持续缩减,而新投产的 南坡矿(South Flank)将取代杨迪矿 逐渐衰减的8000万吨年产能。南坡矿已经于2021年5月20日投产,达预期寿命约20年, 于FY2025达产8000万吨。   4. 未来扩建项目 n 萨马科铁矿Samarco 恢复项目 自 2020 年获得批准恢复矿区运行以来, Samarco 项目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修复环境和恢复生产。 恢复项目包括尾矿坝安全重建、改进尾矿堆放系统、环境恢复和社区赔偿措施,致力于消除环境影响和确保矿区运营安全。恢复项目包括重启三座选矿机,其中第一和第二座选矿机已分别于 2020 年以及 2024 年底顺利重启,而第三座选矿机计划于 FY2029 重启,将所有产能恢复。

  • 必和必拓旗下第二大铜矿Spence铜矿实现全自动化运营 三个月运送铜矿8000万吨

    据mining网站的消息:必和必拓在智利的Spence铜矿庆祝了三个月的全自动化运营,这是该公司第一个完全自动化运营的铜矿,经过两年的卡车车队和钻机改装后,于4月迎来了这一目标。 Spence铜矿去年铜产量为24.9万吨,是必和必拓的第二大铜矿,仅次于全球最大的铜矿企业Escondida。必和必拓表示,在截至7月29日的三个月里,该铜矿业务已运送了8,000万吨铜, 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超过了迄今为止的生产计划。 提供运输服务的Komatsu指出,Spence的车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自动运行车队。Komatsu Cummins 集团副总裁Carlos Soto在声明中表示:“挑战在于继续与我们的团队和经验合作,不仅要以高标准的效率和安全性维持这一运营,还要使其成为全球整个采矿业的基准。”。 必和必拓表示,Spence自2022年开始向自动化运营转型,这表明有可能将采矿业的风险降低90%。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使公司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必和必拓美洲技术副总裁Pedro Hidalgo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的Spence是一个向导,其大部分经验也将转移到Escondida,继续用于研究采矿业的未来。” 必和必拓的这一里程碑是在公司耗资 25 亿美元完成Spence扩建之后取得的。该项目包括建设一座选矿厂,以提高产量并将矿床寿命延长约50年。 Spence是必和必拓Pampa Norte部门的一部分,该部门包括Cerro Colorado矿。 必和必拓发布了2024财年运营公报显示:2024财年 公司实现创纪录的铁矿石产量,以及15年来的最高铜产量。 得益于埃斯康迪达(Escondida) 铜矿产量创下四年来新高,以及智利斯宾塞(Spence)矿山也再次刷新产量记录,我们的全球铜业务表现强劲。南澳铜矿(Copper South Australia)的资产整合成效显著,不仅提升了产量,还超额实现了我们收购OZL时所设定的年度协同效益目标。 必和必拓介绍: 2024财年, 西澳铁矿(WAIO)、Spence铜矿和Carrapateena铜矿均创下产量记录, Escondida铜矿实现四年来的最高产量。 相比上一财年, 必和必拓 集团铜产量增长了9%;预计2025财年将进一步增长4%。 推荐阅读: 》必和必拓:2024财年实现创纪录铁矿石产量 铜产量同比增9% 10月起将暂停西澳镍矿业务

  • 必和必拓:2024财年实现创纪录铁矿石产量 铜产量同比增9% 10月起将暂停西澳镍矿业务

    必和必拓发布了2024财年运营公报: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Mike Henry)表示: 强劲的运营表现:公司实现创纪录的铁矿石产量,以及15年来的最高铜产量。 我们以强劲的第四季度表现结束了本财年,不仅创下了多项生产记录,同时我们所有矿产的当前生产和单位成本指导目标均得以顺利实现。 必和必拓西澳铁矿(WAIO)持续强劲表现,得益于我们供应链的不断优化,连续第二年实现创纪录的产量,朝着我们年产量突破3.05亿吨的中期目标稳步迈进。 得益于埃斯康迪达(Escondida) 铜矿产量创下四年来新高,以及智利斯宾塞(Spence)矿山也再次刷新产量记录,我们的全球铜业务表现强劲。南澳铜矿(Copper South Australia)的资产整合成效显著,不仅提升了产量,还超额实现了我们收购OZL时所设定的年度协同效益目标。 在煤炭方面,我们已于今年4月2日成功完成了对黑水(Blackwater)和多尼亚(Daunia)煤矿资产剥离。尽管必和必拓三菱联盟(BMA)在过去一年中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已经制定了明确计划,致力于在未来五年内将其产量提升至每年4300至4500万吨(100%权益基础)。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集团战略,在世界所需的大宗商品中把握增长机遇,满足能源转型和人口增长的需求。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我们位于加拿大的Jansen钾肥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完成50%的工程进度,二期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我们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首次投产,并有望在2030年左右成为全球主要的钾矿生产商之一。 此外,鉴于全球镍市场的供过于求和镍价的持续低迷,我们于7月11日宣布,自2024年10月起,将暂停西澳镍矿业务运营。 运营绩效:西澳铁矿和斯宾塞铜矿产量创纪录 2024财年,必和必拓所有矿产均达到了全年生产指导目标,其中炼焦煤产量达到其调整后的指导目标范围的上限。 西澳铁矿(WAIO)、Spence铜矿和Carrapateena铜矿均创下产量记录, Escondida铜矿实现四年来的最高产量。 相比上一财年, 必和必拓 集团铜产量增长了9%;预计2025财年将进一步增长4%。

  • 必和必拓:一季度铜、镍产量同比分别增10%、1% 铁矿产量同比减1%

    2024年一季度,必和必拓继续稳步推进铜、铁矿石和动力煤全年生产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南澳铜矿(Copper South Australia)的强劲表现和斯宾塞(Spence)铜矿创纪录的产量,以及埃斯康迪达(Escondida) 铜矿品位和产量的双提升,集团铜产量增长达到10%。 一季度,必和必拓铜产量为46.59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埃斯康迪达铜矿(Escondida)铜产量为28.82万吨,同比增长7%;Pampa Norte铜矿产量为6.16万吨,同比减少9%;南澳铜矿(Copper SA)产量为7.9万吨,同比增长49%;安塔米纳铜矿(Antamina)产量为3.39万吨,同比增长4%;Carajás铜产量为3200吨。 集团全年指导目标保持172-191万吨不变。 尽管受到强降雨的影响,作为全球成本最低的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西澳铁矿(WAIO)仍保持了稳定的生产。为实现年产3.05亿吨的中期目标及长远发展,集团将继续投资于铁路和港口运营的提升。 一季度,必和必拓铁矿石产量为6810万吨,同比减少1%, 全年指导目标保持2.82-2.94亿吨不变。 一季度,必和必拓镍产量为1.88万吨,同比增长1%, 全年指导目标范围下限为7.7-8.7万吨。 必和必拓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关于西澳镍矿业务未来发展的决定,公司正在积极优化运营,继续维持镍矿业务的价值。 一季度,必和必拓炼焦煤产量为1210万吨,同比减少16%, 全年指导目标下调至4300-4500万吨,此前为4600-5000万吨。 一季度,必和必拓动力煤产量为410万吨,同比增长23%, 全年指导目标范围上限为130-150万吨。 由于两个热带气旋导致的严重潮湿天气和矿山运营方面的挑战,位于昆士兰州的必和必拓三菱联盟(BMA)冶金煤产量和单位成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下调了BMA今年的生产指导目标。此外,我们在4月2日成功完成了位于昆士兰州BMA旗下的黑水(Blackwater)和多尼亚( Daunia)煤矿资产剥离,总现金对价达41亿美元(100%权益基础)。 完成Blackwater和Daunia煤矿资产的剥离 必和必拓已完成对炼焦煤业务的战略调整,于4月2日将BMA旗下Blackwater和Daunia矿山出售给Whitehaven Coal,总现金对价最高可达41亿美元(100%权益基础)。 目前,BMA煤矿的业务范围更加集中,高品质炼焦煤业务的占比进一步扩大(超过85%)。在全球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战略调整将有助于提高BMA煤矿的相对利润率。

  • 必和必拓:2024年铁矿石供需关系将保持均衡 高品质冶金煤预计仍较为紧张

    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博士表示: 迈入2024年之际,必和必拓对大宗商品市场短期供需平衡的展望进行了更新。 公司对精炼铜市场的预测从六个月前认为的轻微过剩转变为预期将出现短缺,而铜精矿市场供应亦预计将面临极大压力。我们预测,2024年镍市场将再度经历供应过剩的情况,尽管过剩程度相比去年有所减少。 在铁矿石市场,必和必拓预期2024年全年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将保持均衡,但同时也面临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去年冶金煤市场的供应相对紧张,虽然供应商发布的生产计划表明今年的产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印度和其他海外市场对冶金煤的需求依旧强劲,我们预计2024年冶金煤的海运市场供需将维持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尽管高品质冶金煤相较于其他规格的产品供应仍然较为紧张。 钢铁及原材料 在发达国家需求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成为了2023年全球钢铁原材料需求的“稳定增长点”。 去年中国钢铁市场终端需求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新屋开工率显著下滑;基础设施建设势头强劲;机械设备行业表现参差不齐;运输业(汽车和造船)和消费品市场表现稳健;其他金属制品(如集装箱)市场表现疲软等。我们估计含钢制成品(如汽车、机械等)“间接”净出口约占中国钢铁表观需求量的12%。去年中国钢材“直接”出口量也大幅增加到8700万吨。 我们初步预测, 2024年中国粗钢总产量仍将延续过去五年(2019-2023年)的态势,连续第六年保持在10亿以上。 展望未来几年的铁矿供给,我们认为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项目将带来高品位铁矿石的新供应量。其它主要铁矿石产地可能也会增加产量,其中也包括必和必拓的相关供应规划。我们还注意到,中国国内铁矿石行业大幅增产,且废钢供给也将持续增加。这意味着,通过推动卓越运营来打造竞争优势和增加价值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冶金煤市场,经历近几年的大起大落。去年的炼焦煤价格则相对平稳。 在冶金煤海运需求方面,2023年欧洲生铁市场又经历了艰难的一年,2020年代初至今欧洲生铁产量已下降19%。在亚洲发达国家,2023年日本生铁产量缩减2%。我们预计,2024年欧洲和日本的粗钢产量将有所增加,但高炉钢厂的增产幅度可能低于电弧炉钢厂。相比之下,2023年印度粗钢产量达到1.4亿吨,同比增长约12%,相比2020年水平则增长了40%。去年印度生铁产量同比增长7.3%。 从供应基本面来看,冶金煤海运贸易总供应量从2022年的约3亿吨增至2023年的3.1亿吨,几乎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然而,2023年澳大利亚冶金煤海运贸易量再次下降,减少至1.5亿吨,较2019年缩减了3000万吨。2023年蒙古国冶金煤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如果把海运和陆运供应量加起来,冶金煤供应量较2019年增加了1800万吨。 未来几年,大多数计划和潜在供应的新冶金煤的品质可能为中等或低品位,而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以往曾出产高品质炼焦煤的部分成熟资产正在经历品质下降。此外,受政策环境的影响,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世界最大优质硬焦煤产区不再那么利于长期投资。相对紧张的供需关系意味着优质硬焦煤可能会长期存在稀缺性溢价。 展望钢铁技术革新, 我们认为依赖焦炭(由炼焦煤制成)的高炉炼铁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内不太可能被新兴技术大规模取代。从一定程度上说,单从当前高炉-转炉工艺的巨大产能规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还预计,有望推动行业实现低碳运营的新兴技术,例如基于绿色氢气的直接还原铁-电弧炉(DRI–EAF)和直接还原铁-电熔炉(DRI–ESF)等新工艺,可能仍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 铜 在过去的半年里,铜价受到抵消性驱动因素的影响而持续小幅波动。这些因素包括海外通胀与利率缓解预期以及大宗商品需求疲软之间的矛盾。同时,中国情况也不断变化,尽管铜需求增加和多项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出台,但房地产行业仍然低迷。 2023年,中国的铜终端需求量同比增长约6.5%。在“保交楼”等政策的推动下,与铜消费密切相关的建筑竣工同比增长17%,这与持续疲软的新开工形成鲜明对比。空调行业和其它白色家电行业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电力基础设施行业表现依然强劲。电网投资规模同比增长5.4%,电源投资规模也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中国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93GW。按照装机容量计算,2023年太阳能发电已超过水力发电,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电力来源。那么293GW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大致相当于美国今年初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总和。换句话说,中国一年新增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相当于美国这个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现有的所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美国人均能源使用量是中国的两倍,而且美国大约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建造风力发电。 2022年,海外对精炼铜的需求疲软,并在2023年进一步下滑1.5%。发达地区的需求量连续第二年下滑,这抵消了印度需求量的增长(同比增长11%,但仅占总需求量的3%)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量的回升(同比增长0.7%),占总需求量的14%。综上,2023年全球精炼铜总需求量增长2.5%左右。 从供应侧来看,2023年矿铜供应总量同比增长仅1%(约22万吨),而再生铜产精炼铜产量同比增幅相对略高(约25万吨),较2022年下降19万吨的情况有所好转。由于科布雷铜矿(Cobre Panama)将于2024年停止开采,且一些铜企相继调低产量指导,因此预计未来12个月内铜供应将出现短缺。即使今年非洲铜带地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且其他一些地区的产能也有望恢复,但依然改变不了供不应求的预期。 此前,我们曾预计,2020年代中期,铜行业有望在少量供应盈余的基础上建立适度的“缓冲库存”。然而,去年和今年铜供应均会出现缺口,“缓冲库存”将不复存在,甚至到2025年可能都难以实现供应盈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本预计在2020年代后期铜供应的严重短缺很可能会提早到来。 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铜行业需要多少投资才能实现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能增长? 就具体数据而言,我们此前曾透露,在需求合理上行的情况下,从2023年到2030年期间全球铜供应增量需达到约1000万吨(700万吨用于满足需求增长,300万吨用于抵消现有矿区产量的预期下降)。而2023年获批的新产能仅为34万吨。预计在2030年之前,铜矿行业在产能增长方面的累计资本支出需达到2500亿美元才能填补1000万吨的供应缺口。 如果单从融资角度看,则相当于假定铜项目已经就位,只剩下资金问题了。但现实情况更加复杂。考虑到新发现的铜矿资源不足,已探明铜矿储藏深度大且开发难度大,市场风险日益增加,以及项目审批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等因素,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整个铜行业的发展选择相对有限,这使得新增终端用铜需求更难以快速得到满足。技术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率,例如创新型浸出技术等,而必和必拓正在智利铜矿中开展多项创新技术研究。 在本章节的结尾,我们想再次重申: 在未来十年内,铜的定价边际将主要基于成熟矿区低品位棕地项目扩张,或高风险和/或新兴矿区高品位绿地项目。所有这些项目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难度大,而且投产周期也比较长。

  • 必和必拓:精炼铜预期将出现短缺 铜精矿市场供应亦预计将面临极大压力

    必和必拓市场与经济分析副总裁马凯博士表示: 迈入2024年之际,必和必拓对大宗商品市场短期供需平衡的展望进行了更新。 公司对 精炼铜市场的预测从六个月前认为的轻微过剩转变为预期将出现短缺,而铜精矿市场供应亦预计将面临极大压力。 我们预测,2024年镍市场将再度经历供应过剩的情况,尽管过剩程度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在铁矿石市场,必和必拓预期2024年全年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将保持均衡,但同时也面临多个不确定性因素。去年冶金煤市场的供应相对紧张,虽然供应商发布的生产计划表明今年的产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印度和其他海外市场对冶金煤的需求依旧强劲,我们预计2024年冶金煤的海运市场供需将维持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尽管高品质冶金煤相较于其他规格的产品供应仍然较为紧张。 铜 在过去的半年里,铜价受到抵消性驱动因素的影响而持续小幅波动。这些因素包括海外通胀与利率缓解预期以及大宗商品需求疲软之间的矛盾。同时,中国情况也不断变化,尽管铜需求增加和多项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出台,但房地产行业仍然低迷。 2023年,中国的铜终端需求量同比增长约6.5%。在“保交楼”等政策的推动下,与铜消费密切相关的建筑竣工同比增长17%,这与持续疲软的新开工形成鲜明对比。空调行业和其它白色家电行业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电力基础设施行业表现依然强劲。电网投资规模同比增长5.4%,电源投资规模也同比大幅增长。 2023年,中国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93GW。按照装机容量计算,2023年太阳能发电已超过水力发电,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电力来源。那么293GW是个什么概念呢?这大致相当于美国今年初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总和。换句话说,中国一年新增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相当于美国这个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现有的所有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美国人均能源使用量是中国的两倍,而且美国大约在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建造风力发电。 2022年,海外对精炼铜的需求疲软,并在2023年进一步下滑1.5%。发达地区的需求量连续第二年下滑,这抵消了印度需求量的增长(同比增长11%,但仅占总需求量的3%)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求量的回升(同比增长0.7%),占总需求量的14%。综上,2023年全球精炼铜总需求量增长2.5%左右。 从供应侧来看,2023年矿铜供应总量同比增长仅1%(约22万吨),而再生铜产精炼铜产量同比增幅相对略高(约25万吨),较2022年下降19万吨的情况有所好转。由于科布雷铜矿(Cobre Panama)将于2024年停止开采,且一些铜企相继调低产量指导,因此预计未来12个月内铜供应将出现短缺。即使今年非洲铜带地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且其他一些地区的产能也有望恢复,但依然改变不了供不应求的预期。 此前,我们曾预计,2020年代中期,铜行业有望在少量供应盈余的基础上建立适度的“缓冲库存”。然而,去年和今年铜供应均会出现缺口,“缓冲库存”将不复存在,甚至到2025年可能都难以实现供应盈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本预计在2020年代后期铜供应的严重短缺很可能会提早到来。 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铜行业需要多少投资才能实现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产能增长? 就具体数据而言,我们此前曾透露,在需求合理上行的情况下,从2023年到2030年期间全球铜供应增量需达到约1000万吨(700万吨用于满足需求增长,300万吨用于抵消现有矿区产量的预期下降)。而2023年获批的新产能仅为34万吨。预计在2030年之前,铜矿行业在产能增长方面的累计资本支出需达到2500亿美元才能填补1000万吨的供应缺口。 如果单从融资角度看,则相当于假定铜项目已经就位,只剩下资金问题了。但现实情况更加复杂。考虑到新发现的铜矿资源不足,已探明铜矿储藏深度大且开发难度大,市场风险日益增加,以及项目审批监管要求日趋严格等因素,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整个铜行业的发展选择相对有限,这使得新增终端用铜需求更难以快速得到满足。技术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率,例如创新型浸出技术等,而必和必拓正在智利铜矿中开展多项创新技术研究。 在本章节的结尾,我们想再次重申: 在未来十年内,铜的定价边际将主要基于成熟矿区低品位棕地项目扩张,或高风险和/或新兴矿区高品位绿地项目。所有这些项目不仅生产成本高、生产难度大,而且投产周期也比较长。 钢铁及原材料 在发达国家需求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和印度成为了2023年全球钢铁原材料需求的“稳定增长点”。 去年中国钢铁市场终端需求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新屋开工率显著下滑;基础设施建设势头强劲;机械设备行业表现参差不齐;运输业(汽车和造船)和消费品市场表现稳健;其他金属制品(如集装箱)市场表现疲软等。我们估计含钢制成品(如汽车、机械等)“间接”净出口约占中国钢铁表观需求量的12%。去年中国钢材“直接”出口量也大幅增加到8700万吨。 我们初步预测, 2024年中国粗钢总产量仍将延续过去五年(2019-2023年)的态势,连续第六年保持在10亿以上。 展望未来几年的铁矿供给,我们认为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项目将带来高品位铁矿石的新供应量。其它主要铁矿石产地可能也会增加产量,其中也包括必和必拓的相关供应规划。我们还注意到,中国国内铁矿石行业大幅增产,且废钢供给也将持续增加。这意味着,通过推动卓越运营来打造竞争优势和增加价值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冶金煤市场,经历近几年的大起大落。去年的炼焦煤价格则相对平稳。 在冶金煤海运需求方面,2023年欧洲生铁市场又经历了艰难的一年,2020年代初至今欧洲生铁产量已下降19%。在亚洲发达国家,2023年日本生铁产量缩减2%。我们预计,2024年欧洲和日本的粗钢产量将有所增加,但高炉钢厂的增产幅度可能低于电弧炉钢厂。相比之下,2023年印度粗钢产量达到1.4亿吨,同比增长约12%,相比2020年水平则增长了40%。去年印度生铁产量同比增长7.3%。 从供应基本面来看,冶金煤海运贸易总供应量从2022年的约3亿吨增至2023年的3.1亿吨,几乎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然而,2023年澳大利亚冶金煤海运贸易量再次下降,减少至1.5亿吨,较2019年缩减了3000万吨。2023年蒙古国冶金煤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如果把海运和陆运供应量加起来,冶金煤供应量较2019年增加了1800万吨。 未来几年,大多数计划和潜在供应的新冶金煤的品质可能为中等或低品位,而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以往曾出产高品质炼焦煤的部分成熟资产正在经历品质下降。此外,受政策环境的影响,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世界最大优质硬焦煤产区不再那么利于长期投资。相对紧张的供需关系意味着优质硬焦煤可能会长期存在稀缺性溢价。 展望钢铁技术革新,我们认为依赖焦炭(由炼焦煤制成)的高炉炼铁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内不太可能被新兴技术大规模取代。从一定程度上说,单从当前高炉-转炉工艺的巨大产能规模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还预计,有望推动行业实现低碳运营的新兴技术,例如基于绿色氢气的直接还原铁-电弧炉(DRI–EAF)和直接还原铁-电熔炉(DRI–ESF)等新工艺,可能仍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 镍 在202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镍价同比下跌了46%。这个“断崖式”下跌并非突然发生,而是由一系列人们熟知且被广泛讨论的事件引起:首先是印尼二级镍和镍中间品供应量的大增;其次是亚洲现货市场上非一级镍对LME贴水价格的显著提高等。从2020年至2023年,二级镍产量连续四年大幅度增长(中国和印尼的NPI产量自2019年以来净增长约1.6倍,其中仅印尼产量就增长了3.6倍)。同时,印尼的镍中间品产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最近,LME开设新的镍产品注册“快通道”使得过剩的二级镍和镍中间品能直接进入原本供需平衡的一级镍交易市场。这与电池产业链需求侧的去库周期以及发达国家对不锈钢需求疲软态势相叠加,导致了镍价格大幅调整。 当LME镍价达到1.6万美元/吨时,考虑到现金运营成本和折旧,全球一半的镍生产商可能会亏损。一些生产商最近已经公开宣布减产,其中包括西澳大利亚州的多个镍矿。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只有需求量接近我们预测区间的上限,才能化解产能激增带来的压力,并在2020年代中期恢复整个供应曲线的盈利能力。如果市场需求量增速一般,则在2020年代末之前,市场供需格局可能难以恢复平衡,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多年。 从需求方面来看,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势头强劲(同比增长约40%),但镍和锂等关键电池金属材料的价格却大幅下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镍价下跌对镍企造成了重大冲击,但与中国碳酸锂现货价格从峰值下跌85%相比,这只是小巫见大巫。中下游的持续大幅度去库存加剧了上游的颓势。 钾肥 2023年,钾肥价格呈下降趋势,上半年价格波动幅度大于下半年。有一种观点认为,迈入2024年,钾肥市场将总体保持平衡。在一些重要市场,钾肥与主要农作物(如巴西大豆、美国玉米和小麦、东南亚棕榈油)的成本负担比将趋近于长期水平,这成为了该行业的一个稳定因素。 尽管如此,达到平衡并不意味着市场陷入了“静止状态”。随着业界在努力调整以应对近年来遭受的重大冲击后,钾肥行业仍然将面临不确定性。 2023年总出货量增加了750万吨,至6650万吨(我们估计同比增长12%),较我们在中期作出的全年预测高出约100万吨。产量同比小幅回升7%,从6250万吨增至6675万吨。 在2022年需求大幅减少1200万吨,同比下降17%之后,市场需求已经明显恢复,达到了受冲击前水平的93%。2023年,在全球五大主要可竞争进口地区中,除东南亚地区之外,其余四个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在出口国方面,白俄罗斯和老挝的同比变化幅度最为显著。2022年,白俄罗斯钾肥产量仅为2020年的43%,但2023年,白俄罗斯在解决物流困境后,出货量增加420万吨,至940万吨(相当于2020年水平的73%)。尽管老挝的出口量增加了100万吨,俄罗斯的出口量也略有增长,但这些增长完全被加拿大和中东地区出口量的下降所抵消。由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的主动减产措施延续至2023年,再加上西海岸港口停工引发物流问题,加拿大钾肥发货量受到了诸多不利因素影响。 必和必拓于2023年10月31日宣布批准Jansen钾矿二期项目建设,此举将可有力支持集团推进面向未来的大宗商品投资组合增长的企业战略。从长远来看,我们非常看好钾肥行业的基本面。鉴于全球多种发展大势的叠加效应,如人口增长、饮食结构改变以及对“农业可持续集约化运营”的需要等,钾肥需求将有所上升。自Jansen钾矿一期项目获批以来,随着需求前景向好和供给因素的变化,钾肥市场有可能比预期更早达到平衡。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速推动钾肥业务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发展。 就镍行业而言,我们估计去库存导致2023年全年“需求损失”约10万吨。好消息是,库存波动只是阶段性的,在2024年某个阶段,去库存可能转变为补库存。此外再结合海外发达地区的工业经济复苏,和除印度尼西亚以外的减产计划,我们预计镍行业当前供应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在2024年和2025年有所改善。但坏消息是,供应过剩量减少并不意味着过剩量绝对值减小。 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镍市场将成为全球电气化大趋势的主要受益者,其中硫化镍矿资源将尤其紧俏。同时,整个镍行业正在经历艰难时期,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多年,硫化镍运营商显然也无法幸免。

  • “今年1月,必和必拓三菱联盟(BMA)旗下 Saraji 煤矿区,一名来自承包合作伙伴的团队成员不幸受伤身亡,我们对此深感悲痛。目前,事故的相关调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必和必拓将吸取经验教训,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集团2024上半财年营业收入为272亿美元,当期可分配利润为66亿美元。此外,中期股息为每股72美分,总计36亿美元,相当于56%的派息率。 上半财年,集团也面临着挑战,西部镍业公司、西马斯格雷夫(West Musgrave)镍矿开发项目和萨马科矿业公司的相关调整抵消了稳健的运营表现和整体健康的大宗商品价格态势所带来的收益。 得益于西澳铁矿(WAIO)的坚实业绩,必和必拓仍然是全球成本最低的主要铁矿石生产商。南澳铜矿和智利铜矿的产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在南澳大利亚,成功整合后的铜矿区表现强劲,同时我们正在进一步积极寻求未来的增长机遇。在加拿大,集团已经批准Jansen二期项目投资,这将使我们的钾肥计划产能增长近一倍。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而发达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也低于预期。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疲态,但中国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坚挺,而印度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表现也依然乐观。在澳大利亚,短期内采矿业在资源开发领域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和有利的财政环境非常有助于提升采矿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致胜力。 长期来看,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大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带动世界对钢铁、有色金属和化肥的需求。”

  • AI+采矿擦出新火花!全球最大矿企牵手微软 持续释放铜矿资源潜力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5月30日,全球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与科技巨头微软共同宣布,两家公司达成了一项新合作,将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高埃斯康迪达铜矿(Escondida)的铜回收率。 据了解,位于智利北部的埃斯康迪达铜矿是目前全球年产量最高的露天铜矿,产量约占全球的8%。多个知名矿产公司都持有该铜矿的股份,其中必和必拓的持股比例高达57.5%,使其成为全球前三大铜矿巨头之一。 但必和必拓对现在的产量仍不满足,公司预计未来30年全球的铜产量需要较过去30年增加一倍,才能跟上电动汽车、海上风能、太阳能发电场等脱碳技术的发展步伐。 新闻稿中称,;埃斯康迪达铜矿将使用新的数字技术优化选矿方法,预计此举将提高铜回收率。 必和必拓首席技术官劳拉·泰勒写道,“随着现有矿山品位的下降,以及新发现铜矿床的减少,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下一代技术从现有的矿山中释放更多的产量和价值。” 新闻稿写道,;必和必拓将使用来自铜选矿厂的实时数据和Azure机器学习,以小时为单位进行预测,然后使用这些预测数据为埃斯康迪达铜矿运营团队创建辅助建议,进而调整影响矿石加工和回收率的变量。 微软高管写道,“很高兴能与必和必拓合作开展这一变革性项目,这将成为公司帮助客户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的新案例,客户可以借此释放出运营效率,并逐步改变其商业模式。” 有媒体分析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常被认为是数字矿山转型的希望,矿业领域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革新。 通过在钻机上安装AI检测仪,实时识别矿物种类和岩体结构,有助于减少决策所用的时间,另外可以借助AI技术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增强勘探工作的确定性。 除此以外,AI机器人有望执行采矿流程中风险较高的工作。据了解,一些先进的矿场已经将机器人投入用于铁矿石取样,有的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为矿场车辆制定最优行驶路线。

  • 必和必拓对大宗商品需求前景乐观:中国将是最大推动力

    当地时间周二,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集团发布半年报。 必和必拓表示,尽管该公司在2023财年上半年(截至2022年12月底)利润低于预期,但对2024财年的大宗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中国已经重新开放,并调整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 必和必拓上半财年业绩并不理想 在2023财年上半年内,必和必拓实现净利润64.6亿美元,不及分析师预期74.2亿美元;持续经营业务基本利润66.0亿美元,远低于上年同期为97.2亿美元,也低于市场分析师所预测的68.2亿美元。 "没有什么是我们未预料到的,"悉尼投资顾问机构Fat prophet的分析师David Lennox表示,“我们给与必和必拓‘持有’评级,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股价正处于历史高位,他们必须有相当好的表现才能证明这一水平是合理的。” 必和必拓还警告称,目前预计矿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将明显高于新冠疫情之前。 必和必拓2023财年上半年的中期股息为每股90美分,虽然低于去年每股1.50美元的水平,但超过了Vuma Financial 88美分的预期。 中国将是最主要推动力 必和必拓公司首席执行官Mike Henry表示:“我们对2023财年下半年和2024财年的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 中国在近期政策决定的支持下经济活动的加强,将是主要推动因素 。” 他在声明中表示:“我们预计中国和印度的国内需求走强,将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活动的持续放缓之际,为全球贸易提供稳定的平衡。” 去年对于必和必拓等矿商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不仅出现了成本飙升、劳动力市场紧张等问题,而最致命的在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铁矿石需求下滑。不过,随着去年底中国重新开放和房地产行业政策的转变,令必和必拓对大宗商品需求前景感到乐观。 "鉴于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能源转型带来的金属(包括炼钢原材料)供需收紧,我们大宗商品的长期前景依然强劲," Henry补充道。他所说的显然是电动汽车和风能等产品对金属的需求。 然而,在各国央行积极收紧货币政策的环境下, 必和必拓预计其经营环境短期内仍将动荡,但预计中国将成为大宗商品需求的稳定来源 。

  • 因成本上升与大宗商品价格疲软 必和必拓下调股息金额

    全球最大的矿商必和必拓(BHP.US)在成本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导致半年利润下降后削减了股息。该公司周二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在截至2022年12月的六个月里,持续经营业务的基本应占利润下降32%,至66亿美元。必和必拓将支付每股90美分的中期股息,低于去年创纪录的每股1.50美元,派息率将从78%降至69%。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ike Henry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对23财年下半年和24财年的需求前景持乐观态度,在近期政策决定的支持下,中国经济活动的走强是主要驱动因素。我们预计,中国和印度的国内需求将为全球贸易以及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的持续放缓提供稳定的平衡。” 去年下半年,必和必拓旗下铁矿石、铜等关键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跌,原因是全球央行的鹰派立场令全球经济陷入恐慌。全球矿业巨头还受到能源、劳动力和其他投入成本上涨的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