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521

  • 存储龙头计划提高NAND价格并削减产量 存储涨价行情有望贯穿26年全年

    三星、SK海力士、铠侠、美光这四大存储龙头今年下半年都纷纷削减NAND闪存供应量。同时,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等正在谋划推动NAND价格上调。其中,三星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以上。 大同证券研报指出,自9月起,主流存储涨价预期和持续性大幅加强。除了HBM,DRAM、NAND闪存、SSD和机械硬盘全系列存储产品持续面临缺货涨价。近期多家存储原厂暂停DDR5报价,短短一周内,DDR5现货价格飙升25%。当前,存储市场正经历一轮显著的价格上涨周期,核心驱动因素源于两方面:首先,AI时代下多模态应用与企业级存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其次,主要存储原厂将产能优先分配给HBM等高利润产品,导致传统存储领域出现结构性供给紧张。受此影响,行业自2025年初以来供需关系持续偏紧,并在第三季度后加剧,推动NANDFlash、DDR4/DDR5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国信证券认为,存储缺货涨价行情有望贯穿26年全年。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京仪装备 产品已经适配国内最先进的192层3DNAND存储芯片制造产线。公司产品已广泛用于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大连英特尔、广州粤芯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 雅克科技 的半导体前驱体包括高介电常数(high-k)材料、硅基材料和金属材料等类别,品种较多,广泛运用于3DNAND、NORFLASH等存储芯片,DRAM内存芯片和逻辑芯片等先进制程。

  • 存储芯片涨价风暴前所未有!大摩上调三星、SK海力士目标价

    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了一份名为《内存——最强定价权》(Memory–Maximum Pricing Power)的报告,阐述了其对内存行业的最新看法。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上调了韩国两大存储芯片巨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目标股价。这一做法基于该行最近强调的“存储芯片将迎来超级周期”的判断。 具体而言,摩根士丹利将三星电子的目标股价设定为14.4万韩元(较最新收盘价103100韩元高出近40%)。该行还预测,在牛市行情下,该股可能会涨至17.5万韩元。 该行将SK海力士的目标价设定在73万韩元(较最新收盘价617000韩元高出近20%),并预测,在牛市行情下,该股有望涨至85万韩元。 摩根士丹利解释道:“存储行业投资很简单”,并指出 “在周期上行阶段,利润率会扩大、股价会上涨、企业创造巨额利润,投资者则从中获得高回报”。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摩根士丹利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上调韩国两大存储芯片巨头的目标价。10月9日,该行将三星电子目标股价上调至11万韩元,SK海力士目标股价上调至48万韩元。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称, 受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推动,预计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 和NAND闪存的价格将继续上涨 ,这些运营商对组件成本的敏感度较低。 此前,摩根士丹利曾发布《寒冬将至》和《存储器——冰山隐现》等报告对存储半导体行业表达了负面看法,但从今年开始转为看好该行业,并认为今年该行业“可能迎来暖冬”。 这一转变的依据是存储半导体超级周期。今年9月,摩根史丹利就发布相关研报,并提出AI浪潮正推动存储芯片行业迎来 “超级周期”。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指出,“DRAM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该行评估认为,“新的(存储)价格峰值通常会催生新的股价峰值,而这一次有强劲的盈利作为支撑。” 该行指出,“人工智能 (AI) 的长期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内存价格的上涨已进入前所未有的领域 ,考虑到当前周期的强劲势头,盈利前景相当可观。” 摩根士丹利特别指出:“各方都在争相建设AI基础设施,并基于此开发应用、工具及服务”,同时判断 “我们仍处于这一进程的早期阶段”。 事实上,内存价格正在快速上涨。DDR5 (16Gb) 现货价格已从9月份的7.5美元飙升至20.9 美元,涨幅高达336%,远远超出预期。 摩根士丹利还表示:“虽然服务器DRAM价格尚未达到峰值(目前为1美元/Gb,2018年一季度料为1.25美元/Gb),但这可作为衡量潜在上涨空间的参考”,并预测,“考虑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超大规模客户的动态变化,此次价格峰值将超过2018年初云计算超级周期的高点。” 该行还预测, DRAM价格将在未来几周内继续大幅上涨,而受强劲的企业固态硬盘 (eSSD) 订单的推动,NAND合约价格在第四季度可能会上涨20%至30% 。

  • NAND全面涨价潮来了?三星、SK海力士、铠侠拟集体减产提价 涨幅或达30%

    闪迪NAND闪存合约报价暴涨50%之后,更多存储厂商开始“蠢蠢欲动”。 据韩国《朝鲜日报》今日消息, 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铠侠等正在谋划推动NAND价格上调。 去年一整年,NAND售价几乎停留在成本价水平。据悉, 三星目前正与海外大型客户讨论明年的供货量,并在内部考虑将价格上调20%至30%以上。 与此同时, 三星、SK海力士、铠侠、美光这四大存储龙头今年下半年都纷纷削减NAND闪存供应量 。业内分析认为,一方面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希望通过调节供应来推动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随着AI需求推动更多产线转向四层单元(QLC)工艺中,NAND闪存产量下降在所难免。 该报道还指出, 北美大型科技企业担心NAND价格飙升,已开启“恐慌性囤货”,部分供应商明年NAND供货量已被抢订一空。 据Omdia年度NAND闪存产量数据显示,三星今年的NAND晶圆产量目标从去年的507万片下调约7%,至472万片;铠侠也将年产量从去年的480万片调减至469万片。Omdia预计, 三星和铠侠的减产趋势将持续到明年。 SK海力士NAND产量已从去年的201万片降至约180万片,降幅约10%;美光最大NAND生产基地新加坡Fab 7工厂,则将产量维持在30万片出头的水平,维持保守供给。 几天前,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刚刚大幅调涨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其涨价消息引发整个存储供应链震动,导致多家存储模组厂决定暂停出货并重新评估报价。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NAND产品平均销售单价正在迅速攀升。 TrendForce今日报告指出,受合约市场强势拉动,NAND现货市场氛围进一步升温,价格上涨幅度及报价频率均显著增加。由于中小型买家难以通过原厂取得货源,转向现货市场采购的需求明显增温。然而,现货供应相对稀缺,持货商普遍看好后市走势,延后出货、惜售情绪浓厚,导致成交量有限但价格持续上扬。

  • 英伟达供应商鸿海Q3利润明显超预期 预告下周发布OpenAI合作消息

    得益于科技巨头疯狂投资AI,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鸿海精密(富士康)周三交出了一份利润显著高于预期的三季报,并对AI相关业务前景给出极为乐观的预期。 业绩数字方面,鸿海三季度实现营收2.058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720亿元),符合预期;净利润576.7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2亿元),环比提高30%,显著超越市场预期的504亿新台币。 过往资本市场一向把鸿海视作“苹果代工厂”,但随着AI产业的重要性显著提高,以及鸿海在AI服务器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现在投资者们更看重鸿海AI相关业务的进展。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周三的法说会上表示,今年消费智能产品在四季度的拉货动能会比去年好,但考量汇率的影响后,同比数据将略微衰退。 刘扬伟同时介绍称,随着新一代AI服务器机柜开始在四季度出货放量,预计四季度AI服务器营收将持续激增,特别是来自运营商客户(CSP)的营收增长将加速。因此,鸿海预计云端网络产品四季度将出现“环比显著增长,同比强劲增长”。 鸿海IR主管巫俊毅随后补充称,鸿海三季度整体AI机柜出货量达到“环比增加300%”的目标,前三季度的AI服务器营收也提前达到新台币1万亿的规模。鸿海预期,四季度AI服务器出货量将呈现“环比高两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巫俊毅也表示,随着GPU、ASIC等AI解决方案更加多元化,鸿海明年在服务器市场的市占率将比现在至少四成的水准更高。 对于2026年的展望,刘扬伟直言AI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将大幅提高。 刘扬伟举例称,2026年美国前五大CSP的资本支出就能达到6000亿美元,再加上主权AI的投资,AI市场在两到三年里就能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他在后续的问答环节也表示,他感觉这个投资规模还会继续上修,但具体上修的数字还需要看到更多资料。 作为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的信息点,刘扬伟也提及,将在下周的“鸿海科技日”活动期间,将披露一些与OpenAI的合作消息,敬请投资者们期待。 作为背景,英伟达曾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在美国本土打造AI产业链的计划,其中富士康将在德州新建一座服务器工厂。 刘扬伟8月时曾介绍称,软银将收购鸿海在俄亥俄州的电动汽车工厂,用于改造成人工智能服务器生产基地,并继续交给鸿海来运营。这也是软银、OpenAI筹划的“星际之门”项目中首个制造基地。 鸿海也在美国德州、加州和威斯康星州投资AI服务器产能,并在墨西哥也有布局。刘扬伟上周曾表示,数月内将在德克萨斯工厂部署AI人型机器人制造AI服务器。

  • 澜起科技:存储需求旺盛有助公司新品推广 AI推理将带动更多高速互联需求

    “公司互连类芯片相关产品未来将持续受益于AI产业趋势,特别是AI整体由训练端向推理端的迁移,将带动更多高速互连芯片的需求。”澜起科技董事长兼CEO杨崇和今日(11月11日)在该公司第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存储市场需求旺盛,DDR5持续渗透及子代迭代,同时将有助于维系和提升公司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及毛利率。 澜起科技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实现40.58亿元,同比增长57.83%;归母净利润为16.32亿元,同比增长66.89%。 2025年前三季度,澜起科技互连类芯片出货量显著增加。其中在2025年第三季度,DDR5内存接口芯片子代持续迭代,DDR5第三子代RCD芯片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第二子代产品,DDR5第四子代RCD芯片开始规模出货。 截至2025年10月27日,澜起科技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交付的DDR5第二子代MRCD/MDB芯片在手订单金额超过人民币1.4亿元。 根据公开报道,继9月三星电子、美光、闪迪进行一轮涨价后,近日三星电子、SK海力士再次上调包括DRAM和NAND在内的存储产品价格。 澜起科技董事会秘书傅晓在业绩会上表示, 内存互连芯片的价格一般遵循如下规律,新子代产品因技术和性能升级,其起始销售价格通常较上一子代有所提高,上量后该子代产品的销售价格逐步降低。因此,行业主要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升级,来维系甚至提高相关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内存互连芯片的需求与内存模组需求量呈正相关,近期存储价格上涨主要体现了市场的需求较为旺盛。 关于存储芯片价格变化对公司业务影响,傅晓表示,相关趋势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AI产业趋势将推动下游内存模组需求量的增长。 根据行业分析,AI服务器对内存容量的需求更大,其配置的内存模组的数量通常为通用服务器的2倍,此外,主流CPU未来支持的内存通道数也会增加,可以搭配更多的内存模组数量。 “公司的内存互连芯片与全球内存模组的出货量呈正相关,所以内存模组需求的增长将推动内存互连芯片市场规模的扩容。 ” 二是AI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内存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有助于推动内存互连相关新产品的应用。 首先,会推动DDR5新子代产品的迭代升级。目前澜起科技DDR5第三子代RCD芯片支持速率6400MT/s,销售收入在今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过第二子代产品,第四子代RCD芯片支持速率7200MT/s开始规模出货。 其次,AI应用也会对服务器新型高带宽内存模组(MRDIMM)及相关芯片(如MRCD/MDB)的需求有积极影响。 据介绍,澜起科技今年1月推出DDR5第二子代MRCD/MDB芯片并向客户送样,支持速率为12800MT/s,相比第一子代MRDIMM速率提升45%,是第三子代RDIMM(支持速率6400MT/s)的两倍,AI对内存带宽的要求将推动MRDIMM在下游的应用和渗透率提升。“公司将受益于这一产业趋势,同时公司产品基于开放的行业标准开发,与主流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适配性。” 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表示,展望明后年,从产业趋势来看,AI将持续推动存储需求的增长。此外针对公司的互连类芯片新产品,包括PCIe Retimer、MRCD/MDB、CKD、MXC芯片等,行业生态在持续完善,其价值也在逐步获得终端客户的认可,新产品的逐步上量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澜起科技目前已成功研发数据速率为32GT/s的SerDes IP,并应用于PCIe 5.0/CXL 2.0 Retimer。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进一步攻克数据速率为64GT/s 的 SerDes IP,并应用于PCIe6.x/CXL3.x Retimer 产品。目前在研的PCIe7.0 SerDes IP支持速率达128GT/s。

  • 第三代半导体突破供电瓶颈 有望在AI数据中心领域广泛应用

    机构指出,为支持高功耗高性能AI计算日益增长的需求,碳化硅衬底逐渐被用于AI数据中心电源供应单元的交直流转换阶段,以降低能耗、改进散热解决方案并提升服务器的功率密度,打开了碳化硅产品的应用领域和天花板。 AI服务器功耗高,数据中心需要使用更高功率的供电架构。为了应对更高端的AI运算,服务器供电系统各环节的效能、功率密度需要进一步提高。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高迁移率等特点,允许材料在更高的温度和电压下运行,降低能耗和成本。目前头部厂商正在持续推动SiC/GaN在AI数据中心领域应用。东方证券指出,展望未来,在AI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的大功率供电需求不断提升的趋势下,SiC/GaN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天岳先进 表示,公司的客户英飞凌、安森美已成功进入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的供应链,成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安光电 的碳化硅产业链包括晶体生长—衬底制备—外延生长—芯片制程—封装测试,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充电桩、AI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领域。

  • AMD苏姿丰:到2030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

    超威半导体公司(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周二在公司分析师日活动上表示,到2030年,AI数据中心的总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受此消息影响,AMD股价盘中激烈波动,最新为下跌1.5%。 苏姿丰当天指出,AI将成为推动这一万亿美元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相关领域涵盖AMD的CPU、网络芯片以及专用AI加速芯片。 她强调:“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市场。毫无疑问,数据中心是我们面前最大的增长机会。” 在数据中心芯片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竞争对手英伟达一路鲸吞市场份额,AMD则全力扩大AI业务版图。与此同时,AMD在CPU市场持续从英特手中夺取份额,表现稳健。 相比之下,英伟达对AI基础设施市场持更为乐观的预期。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此前曾表示,相关市场规模到2030年可能增长至3万亿至4万亿美元。 产品节奏方面,苏姿丰透露,AMD下一代MI400系列AI芯片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产品线将涵盖用于科学计算和生成式AI的多种型号。 除芯片外,AMD还计划推出整机服务器机架系统,类似于英伟达的“GB200 NVL72”产品,以进一步完善其AI硬件生态。 苏姿丰表示,公司整体营收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以约35%的年复合增速扩张,这一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该部门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将以年均约80%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有望实现数百亿美元级别的销售额。 在开场演讲中,苏姿丰特别提到公司近年在AI领域的并购动作,包括服务器制造商ZT Systems及多家AI软件初创公司。她表示,AMD已打造出“并购引擎”,以加速AI布局。 过去几个月,AMD陆续收购了多家专注于AI应用软件开发的初创企业。本周一,公司宣布收购AI软件公司MK1。 AMD首席战略官Mat Hein表示,这一系列收购旨在确保AMD能够获得AI软件生态和关键人才,以增强其AI竞争力。“我们将继续进行AI软件领域的小型并购。” 上周,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公司给出高于华尔街预期的四季度营收指引,AI芯片需求的强劲增长为管理层带来了对全年业绩的乐观预期。同时,AMD的数据中心CPU业务也受益于AI相关支出的激增。 这也是AMD自2022年以来首次举行分析师日活动。今年10月,AMD与OpenAI签署了一项多年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四年AMD将从OpenAI及其他客户获得超过1000亿美元的新收入。作为合作的一部分,OpenAI将获得上限为AMD总股本10%的认股权证。 这一合作为AMD带来了急需的大客户,此前公司尚未能像英伟达那样充分分享AI浪潮带来的巨额收益。

  • 台积电10月营收增速放缓 AI热潮可持续性再受质疑

    芯片制造巨头台积电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月度营收增速放缓,这加剧了外界对人工智能(AI)热潮可持续性的疑虑,即便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巨头仍在积极争夺芯片供应。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台积电10月营收同比增长16.9%,为自2024年2月以来最慢增速,但仍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6%增速。数据公布后,台积电美国存托凭证(ADR)盘前一度上涨3%。 随着科技巨头加速投资数据中心,行业高管对AI驱动的增长仍持乐观态度。不过,台积电的营收仅反映单月业务表现,难以让投资者全面了解趋势。 尽管如此,市场情绪依然紧张不安。 上周,科技股的突然下跌令投资者震动,这提醒人们:过去一年AI与半导体板块的强劲行情,或已逼近短期高点。 华尔街多位CEO警告市场可能出现修正,知名“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的Scion资产管理公司已开始做空英伟达。 科技巨头仍计划维持高额资本支出。Meta、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与微软预计明年合计投入逾4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较2025年增长21%,以确保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 英伟达CEO黄仁勋上周六表示,公司业务“正月复一月地增长,愈加强劲”。他会见了台积电CEO魏哲家,并要求增加芯片供应。 目前,各大芯片设计公司都在争夺台积电有限的产能。魏哲家10月曾表示,台积电产能依然十分紧张,公司正努力缩小供需之间的缺口。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同时也是英伟达竞争对手——超微半导体(AMD)与高通——的主要代工伙伴,并为苹果(Apple)生产iPhone及其他设备所用的芯片。 黄仁勋的乐观情绪得到同行认可。高通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上周表示,全球“仍严重低估AI未来的规模”。

  • 美股存储板块持续火爆:闪迪涨近12%再创新高 目标价迎密集上调

    受最新的涨价消息刺激,叠加多家投行上调目标价,美国闪存龙头闪迪(SanDisk)股价周一大幅上涨。 截至周一收盘, 闪迪股价上涨11.89%,报267.95美元,盘中一度触及270.91美元的历史新高 。近两个月,该股股价已经翻了5倍,主要原因是AI 热潮催生NAND闪存需求激增,而与此同时供应端受限加剧供需失衡。 与此同时,美股存储概念股周一也悉数大涨,除闪迪一骑绝尘外,美光科技涨超6%,希捷科技涨超5%,西部数据涨近7%。 接连获上调目标价 周末有消息称,闪迪11月大幅调涨NAND闪存合约价格,涨幅高达50%。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闪迪今年以来至少第三次涨价,其在4月宣布全系涨价10%之后,又在9月初针对全部渠道和消费类产品执行10%普涨,打响存储涨价“第一枪”,并引发了美光等存储龙头跟进涨价。 近日, 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投行机构上调了闪迪目标价 。 高盛将闪迪2025-2027财年的每股盈利预期分别提高69.2%、83.6%和85%,同时将公司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从140美元提高至280美元。 而研究机构伯恩斯坦法兴集团(Bernstein SocGen Group)比高盛还猛。 周一将闪迪目标价从120美元上调至300美元(上调幅度高达150%),同时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此举是基于该公司强劲的季度业绩。 上周,闪迪公布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营收、利润率及每股收益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并给出了显著强于预期的2026 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指引。 伯恩斯坦将闪迪出色的业绩表现归因于需求强劲导致库存减少和销量增加,同时指出更强劲的销售定价也促成了这一佳绩。该机构还指出,当前的定价环境仍然"极具韧性"。 基于这些因素,伯恩斯坦大幅提高了其预估,主要是由于预计 强劲的定价将持续至2026年第三季度末。 该机构将闪迪2026财年每股收益预估上调至14.10美元,2027财年每股收益预估上调至28.15美元。 此外,杰富瑞和瑞穗证券等投行近日也纷纷上调了闪迪目标价,理由是有利的定价环境和不断增长的人工智能服务器需求。 有行业研报指出,AI浪潮席卷全球,存储芯片短缺愈演愈烈,一场由需求驱动的扩产大幕正徐徐拉开。随着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存储海外原厂将资本开支倾斜于HBM(高带宽存储器)为代表的高端存储产品,传统存储的供需缺口预计将至少持续至明年。

  • 存储龙头齐冲新高!涨价周期全面点火 高盛翻倍上调闪迪目标价

    近两个月股价翻了5倍的存储芯片厂商闪迪(SanDisk)周一盘前继续走高,日内有望冲击250美元的历史新高。 (闪迪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消息面上, 幅度惊人的涨价传闻,叠加国际大行高盛“翻倍提高目标价”的刺激发酵 ,进一步炒热市场高昂的情绪。在闪迪的带动下, 希捷科技、美光科技均在周一盘前显著冲高,均有望在今天冲击历史新高 。 (希捷科技、美光科技日线图,来源:TradingView) 据供应链方面的消息, 闪迪的NAND闪存已经成为科技领域最抢手的商品之一 。由于公司11月将闪存合同价上调50%,创见、宜鼎和宇瞻科技在内的多家存储模组制造商已经暂停出货,以重新评估产品报价。其中创见自11月7日起已经暂停报价和发货,并预期闪存短缺将持续,价格也有可能继续上涨。 与此同时,高盛分析师James Schneider等人撰写的报告《闪迪:供不应求状况持续加剧,推动显著的模型杠杆效应》也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 高盛将闪迪2025-2027财年的每股盈利预期分别提高69.2%、83.6%和85%,同时将公司未来12个月的目标价从140美元提高至280美元 。 高盛团队表示,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 闪迪的盈利能力和前瞻指引均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考虑到近期股价受NAND价格强势和行业供需紧张推动而大幅上扬, 管理层关于“2026年供给增长将保持克制”的表态,将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对NAND行业持续供不应求的信心 。 在上周四公布的业绩中,闪迪实现季度营收23.1亿美元,超越高盛预期的22.1亿美元和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1.7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22美元更是显著超越华尔街平均0.9美元的预期。 更炸裂的是,公司对12月季度的调整后每股收益给出3-3.4美元的预期,较分析师预期翻了一倍。 高盛表示,利润指引显著超出预期主要由于产品 售价提升 所致。 闪迪的毛利率有望在价格上涨趋势与更优产品结构的共同推动下进一步改善 。 在备受关注的AI驱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高盛认为,尽管闪迪尚未公布其企业级SSD(eSSD)产品的最新市场份额,但公司在128TB超大容量硬盘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认证方面持续取得稳步进展。预计公司将在该市场的低基数基础上,在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