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9

  • 2023年三季度,国际船海产业近期动向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道达尔能源与Green Marine合作建立甲醇燃料加注供应链】 道达尔能源旗下船用燃料部门TotalEnergies Marine Fuels与Green Marine Bunkering官宣,双方已就在新加坡联合开发甲醇作为新船用燃料的研究达成谅解备忘录(MOU)。据悉,基于在加油业务、甲醇生产、脱碳解决方案和安全处理方法方面的综合经验及知识,两家公司将研究在新加坡建立甲醇加油供应链的可行性。 【常石造船自主制造LPG船液货罐】 7月12日,常石造船宣布成功实现LPG船液货罐的完全自主制造,将安装在正在建造的首艘LPG船上。常石造船通过去年自三井E&S控股收购的三井E&S造船,获得了压力罐制造和气体舾装的专业技术,包括基本设计、储气罐和气体系统的详细设计、组装程序和精密管理方法等。未来,常石造船将继续自主制造LNG燃料舱,加快推动船舶低碳化发展。 【三星重工走出8年亏损泥淖】 7月27日,三星重工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08亿韩元(约合27.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实现营业利润达785亿韩元(约合6142万美元),扭亏为盈。三星重工业绩大幅提升的原因是:疫情之前承接的低价船订单已基本消化完毕,近两年船价大幅上涨之后承接的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逐步开建;钢材等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公司持续开展优化造船生产流程的“智能SHI”活动推动降本增效。在营业收入稳步增加的情况下,制造成本大幅下降,造船利润率不断提升,第一季度三星重工的营业利润率为1.2%,第二季度已升至3%。 【HD现代成功收购STX重工】 7月31日,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韩国私募基金运营公司PineTree Partners签订了收购船用发动机制造企业STX重工的正式合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HD韩国造船海洋表示,期待通过此次收购扩大大型二冲程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强化主要零部件竞争力,并通过营销协作扩大出口等措施,发挥在船用发动机市场上的协同效应。收购完成后,HD韩国造船海洋将为STX重工的独立经营体制和环保发动机技术提供支援,并推进其双燃料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各产品生产线的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能力。在确保STX重工拥有的涡轮增压器竞争力、提高主要零部件国产化率的同时,HD韩国造船海洋将助力STX重工加强海外营销,扩大在中国等海外市场的份额。 【日本邮船将为一艘散货船安装风力辅助推进装置】 日本邮船宣布,集团子公司NYK Bulkship (Atlantic) N.V.在旗下一艘散货船上安装了风力辅助推进装置,这是集团首次引入此类设备。该船舶是82099载重吨Kamsarmax型散货船“NBA MAGRITTE”号(建于2013年),该船由大宗商品贸易巨头嘉吉(Cargill)长期租赁,船上安装了Econowind公司制造的风力辅助推进装置VentoFoil。 【SunGas投资20亿美元生产绿色甲醇为马士基提供燃料】 总部位于美国的SunGas Renewables日前宣布,将投资约20亿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中部建立一座绿色甲醇生产设施,该设施将由其全资子公司Beaver Lake Renewable Energy(BLRE)负责建造。投产后,预计每年将生产近40万吨的船用绿色甲醇燃料,从2027年开始供应。这批甲醇生产出来后,预计将用于为马士基的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队提供燃料。 【OCI Global与X-Press Feeders达成绿色甲醇供应协议】 全球甲醇燃料生产商OCI Global 宣布与 X-Press Feeders达成协议,将在鹿特丹港为后者支线集装箱船提供绿色甲醇燃料。这是OCI Global与支线承运商达成的首个绿色甲醇交易,也是继与马士基达成协议为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供应燃料后,公司在海运领域的第二笔绿色甲醇销售。从2024年开始,OCI Global 旗下 OCI HyFuels 子公司将利用鹿特丹港改装的 Unibarge 加油驳船将绿色甲醇燃料加注至 X-Press Feeders 船上。 【马士基与亚马逊合作使用绿色生物燃料运输】 马士基与亚马逊达成协议,将通过前者“ECO Delivery”海洋产品服务使用绿色生物燃料运输20000个40英尺集装箱。与标准船用燃料相比,将在一年内减少44600吨二氧化碳当量,大约相当于燃烧5000万磅煤炭。这是与亚马逊合作连续第四年使用低温室气体燃料选择进行集装箱运输,今年除生物柴油外,还将使用绿色甲醇作为船队的第二种绿色燃料。根据马士基提供的信息,“ECO Delivery”生物燃料方案提供的减排量可立即为客户减少经外部验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无需采取抵消等补偿措施。 【韩华集团在釜山开设船舶研发中心】 8月2日,韩华动力系统与釜山市签订投资协议,将在釜山开设“船舶解决方案事业中心”。韩华动力系统总部位于昌原,是韩国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独立设计和生产大容量高压气体压缩机的能源设备公司。该公司表示,釜山是韩国造船业集聚区,便于招募船舶配套设备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决定在釜山设立船舶解决方案事业中心。韩华集团的船舶解决方案事业中心设立后,不仅可以维护、维修现有船舶,还可以提供船舶改装业务等与船舶运营相关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此次招商引资项目,是继此前与三星重工签订建设釜山研发中心投资协议之后,再次引进韩国大型企业的船舶研发中心,有望助推釜山成为服务首都圈的韩国知识服务业中心。 【韩华海洋发布2040战略】 8月23日,韩华海洋召开理事会,通过了约2万亿韩元(约合15亿美元)规模的有偿增资扩股决议,并表示将利用此次有偿增资获得的资金,建立海洋防务产业进军海外的基地,并研发基于环保燃料的动力系统以及环保运输船舶、自主航行船舶技术。到2040年实现“营业收入30万亿韩元(约合224亿美元),营业利润5万亿韩元(约合37.35亿美元),跃升为主导未来海洋产业模式的‘全球海洋解决方案供应商(Global Ocean Solution Provider)’的战略目标。 【三星重工联合MISC研发浮式二氧化碳储存装置获DNV认证】 8月30日,三星重工与马来西亚国家航运公司(MISC Berhad)联合开发的浮式二氧化碳储存装置(Floating CO2 Storage Unit,简称FCSU)获得了挪威DNV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根据计划,MISC将开发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全球各地将二氧化碳储存到枯竭的海底油气井的商业模式,三星重工则负责提供FCSU,以此形式构建合作体系。 【国土交通省公布今治造船数字化转型项目支持措施】 9月6日,国土交通省公布了2023财年的第二批创新造船工艺补助项目,即今治造船开发工厂内物流数字化和可视化系统,构建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实现物流半自动化功能,减少现场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截至目前,国土交通省2023财年已对4个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来源:各企业新闻

  • 近日,我国船舶企业一批主建精品船型接连实现重要节点。 江南造船提前一个月交付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 ‍10月9日,江南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为中船租赁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建造的全球最大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船最后一艘“MSC CHINA”提前一个月交付。 北海造船21万吨散货船一船完成试航一船启航海试 10月8日,北海造船首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顺利完成气试。同日公司为中信金租、协海集团承建的第二艘21万吨散货船顺利出海试航。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冰级多用途纸浆船 10月8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为招银金租建造的系列68000吨多用途纸浆船4号船 “Green Rauma”轮命名交付,正式交由中远海运特运运营。该系列船是目前国内建造交付的世界最大冰级多用途纸浆船。 68000吨系列多用途纸浆船具备极地航行功能,可以在开阔水域、冰层小于80厘米洋面航行。 威海金陵高端客滚船下水 10月7日,威海金陵为STENA船东建造的第11艘高端客滚船下水,该船在坞周期用时75天,创公司同类型船最短坞期记录。 该船配备了LNG双燃料系统,同时配备目前世界最大容量的电池系统,能够在多种工况下航行,是最新一代客滚船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典型代表。 舟山长宏国际5300TEU集装箱船上船台 10月7日,舟山长宏国际为希腊船东NAVIOS MARITIME PARTNERS L. P.公司建造的第7艘5300TEU集装箱船举行上船台仪式,标志着该船正式转入船台搭载阶段。 来源:各企业新闻 中国船协整理

  • 政策法规 近期各部门发布的涉及船海产业的政策法规文件如下 1.发布文件:关于示范推进国际航线集装箱船舶和邮轮靠港使用岸电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办公室、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 日期:2023年8月28日 关键词:岸电、集装箱船、邮轮 2.发布文件: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发布单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海事局、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日期:2023年9月5日 关键词:新能源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 行业动态 9月“爱达·魔都号”完工试航任务圆满完成! 9月12日下午,中国首制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经过六天五夜1630海里的海上航行,稳稳靠泊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温刚宣布中国首制大型邮轮完工试航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标,试航任务圆满完成。试航期间,试航团队严格按照试航计划,开展各项试验验证工作,共完成试验项目88个,涉及调试程序31份,全面验证了船舶操纵性能、自动化水平、航行安全舒适性及相关排放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爱达·魔都号”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规定,满足合同和技术规格书要求,全部通过船东和船级社的确认,完工试航取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爱达·魔都号”已具备航行条件,为年底交付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9月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入选2023中国民企500强 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据统计,民营企业500强2022年营业收入总额39.83万亿元,增长3.94%;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增长11.21%。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以521.3亿元的营收位居2023年中国民企500强第219位,比上年提高26位,排名再创新高,也是我国民营造船企业中唯一入选2023中国民企500强的企业。 生产经营 9.5江南造船获2艘超大型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9月5日,2023 年新加坡国际气体技术展览会(GASTECH)在新加坡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会上江南造船和中船贸易联合与新加坡航运公司EPS(Eastern Pacific Shipping)签署2艘93,000立方超大型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93,000立方米VLAC是江南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液氨运输船。其不仅是绿氨长途运输的首选船型,而且可以满载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气体。 9.15中船贸易联合大连造船承接招商轮船1艘30.6万吨甲醇双燃料VLCC船订单 9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联合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招商轮船签署1艘30.6万吨甲醇双燃料VLCC船订单。此次签约的VLCC是大连造船结合招商轮船需求,自主研发并量身打造的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VLCC,具有优异的安全、节能、环保及适港性等特点,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和EEDIⅢ排放标准,能效指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9.27 9200TEU甲醇双燃料箱船批量订单花落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 9月27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欧洲知名班轮公司在上海正式签订了8艘9200TEU甲醇双燃料中型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该船总长299.9m,船宽45.6m,载箱量9200TEU,入级法国船级社(BV)。采用甲醇为主要燃料,从燃料源头降低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满足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三阶段要求。未来投入运营后,结合科学的营运剖面,可有力保障碳排放强度指数(CII)处于领先级别,是一型集成强大装载效能和高效运营性能,符合绿色低碳环保需求的精品船型。 9.11沪东中华地中海项目完美收官 9月11日,沪东中华为中国船舶租赁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建造的24116TEU超大型集装箱船系列4号船“地中海克劳德吉拉德特”( MSC CLAUDE GIRARDET)号,在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该船由公司自主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入DNV船级社。该船总长399.99米,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还要长60多米;型宽61.5米,甲板面积近似于4个标准足球场;型深33.2米,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可承载24万多吨货物,一次可装载24116只标准集装箱。 9.12广船国际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 9月12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挪威SFL公司建造的70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首制船“埃姆登(EMDEN)”号轮签字交船。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总长200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8.6米,设计航速19节,共有13层甲板,可装载约7000辆汽车,其中两层可装载氢燃料汽车。该船采用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设计,续航力最高达15000海里,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最新的第三阶段要求,是一艘节能、环保、高效的汽车运输船。在该船的建造过程中,广船国际攻克了薄板变形控制、船体结构精度控制、滚装设备安装调试以及LNG双燃料推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 9月国内首艘,上船院完成压裂船研发设计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量身打造的全球最大、中国首艘海上油田压裂工程船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基本设计审查。该型船相关设计建造合同已签署,标志着我国在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举打破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该船总长99.9米,型宽22米,型深9.9米,建成后将满足我国全海域大规模压裂作业、海上多井次批量化压裂作业,以及气井、超深层压裂作业等新需求,填补我国海上油田压裂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14青岛双瑞签订FGSS批量订单 9月1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香港海通有限公司举行4+2艘7400CEU 双燃料汽车运输船LNG供气系统(FGSS)签约仪式。本次签约的4+2艘高压FGSS将配套用于南京金陵船厂为瑞士知名汽车运输船船东Sallaum Lines建造的7400CEU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计划于2025年起陆续交付。截至目前,青岛双瑞已累计获得70余艘船FGSS订单,订单数量稳居市场前列。

  •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我国船舶企业奋战一线为国庆贺,长假期间一批重要节点顺利实现,造船人坚守岗位,忘我奉献,向所有可爱可敬的劳动者致敬! 【外高桥造船同日实现双船出坞、双船起浮】 10月2日,外高桥造船异船同坞“批量化建造”新模式再次取得突破,历时42天,同日实现双船出坞、双船起浮,较前一批次显著提速。本次出坞的分别是一艘11.4万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一艘19万吨双燃料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一艘7000TEU集装箱船和一艘19万吨双燃料动力好望角型散货船完成起浮。 【扬子江船业24000TEU集装箱船项目收官】 10月1日,扬子江船业造船建造的第6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MSC MICOL”轮交付于船东SEASPAN、地中海航运(MSC),投入运营。 随着该船交付,扬子江船业集团建造的首批6艘最大箱位集装箱船项目完美收官。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生活辅助平台完成试航】 10月1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建造的新一代生活辅助平台试航顺利归来。 此次试航自9月下旬开始至10月1日结束,共计完成19个试航项目和大小40多个试验,各项试验结果良好。随着试航的完成,该项目在同系列船型的建造周期上又创造了新的“招商速度”。 【中船黄埔文冲2700TEU集装箱船顺利下水】 9月30日,中船黄埔文冲为中联航运批量建造的2700TEU集装箱船2#船顺利下水。 【中船广西103米过驳平台船离港首航】 9月29日,中船广西为丹麦Norden公司建造的103米过驳平台船,在4艘拖轮的簇拥下,离开8#泊位向外锚地进发,随后将通过半潜船运输至非洲加蓬Monrovia港,并投入运行。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风电安装船完成主船体贯通】 中秋国庆期间,启东中远海运海工建设者坚持奋战在一线,卯足干劲抢抓生产节点。公司承接的风电安装船项目经过2个半月的搭载施工,顺利完成主船体贯通,实现项目建造进程的一大重要节点。 来源:各企业新闻 中国船协整理

  • 近期,我国船舶企业一批大型绿色船舶订单顺利签约,多艘高技术船舶实现重要节点,相关信息如下,供行业参考。 【北海造船签署两艘甲醇燃料预设32.5万吨矿砂船建造合同】 9月6日,北海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韦立国际集团举行两艘32.5万吨矿砂船建造项目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的两艘32.5万吨矿砂船是由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CSDC自主创新定制设计的WinningMax船型,该型船舶入级DNV及CCS船级社,可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指标第三阶段(Phase Ⅲ)的要求。与传统好望角型船舶相比,WinningMax船型的吨海里能耗可以减少近50%;同时船舶满足甲醇燃料预设并配置12000立方米甲醇燃料储存舱,未来采用绿甲醇可实现全航程“零碳”运行。 【北海造船签署3+3艘21万吨氨燃料预设散货船建造合同】 9月5日,北海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举行3+3艘21万吨Ammonia DF/DF Ready散货船建造项目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的3+3艘21万吨Ammonia DF/DF Ready散货船由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CSDC自主设计,可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指标第三阶段(Phase Ⅲ)的要求,同时船舶满足氨燃料预设,后期将配置氨燃料主机及2个3000立方米氨燃料C型罐,确保未来可采用氨燃料实现船舶全生命周期 “零碳”运营。 【江南造船签署两艘9.3万方超大型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9月5日,江南造船和中船贸易共同与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签署了两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VLAC)建造合同。 93000立方米VLAC是江南自主研发设计的第四代VLGC精品船型的衍生船型(Panda 93A),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液氨运输船。其不仅是绿氨长途运输的首选船型,而且可以满载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气体。 【大连造船承接3艘17.5万方大型LNG运输船新造项目】 8月31日,大连造船联合中船贸易成功承接中远海运能源及中石化冠德控股的3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造项目,各方代表共同签署建造合同。 本项目船型由大连造船自主研发,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采用GTT专利公司的Mark III Flex型货物围护系统,设置4个货舱,液货系统仅用于LNG货品运输,同时配置再液化系统。 【首制国产大型邮轮开启完工试航】 9月7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拖船的牵引下,驶离外高桥造船4号码头,正式开启完工验证新航程。这是继7月24日圆满完成第一次试航所有试验项目后,该船时隔45天再次整装起航,全面实施最终的完工试航计划。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第3艘24188标箱集装箱船命名】 9月6日,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建造的第3艘24188标箱集装箱船“东方泽布吕赫”(“OOCL ZEEBRUGGE”)命名。 【扬子鑫福第5艘24000TEU集装箱船交付】 8月31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扬子鑫福造船建造的第5艘24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MSC TÜRKİYE”轮交付于船东SEASPAN、地中海航运(MSC)。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我国船舶行业绿色智能发展近期动向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2023智能船舶与智慧港口协同发展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2023年8月25日,以“智能船舶、智慧港口携手同行”为主题的2023智能船舶与智慧港口协同发展论坛于广东广州广交会展馆隆重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本次论坛通过跨行业、跨领域产学研用合作,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享,邀请多位行业内外资深专家,围绕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及智慧港口建设等话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汇聚行业资源,多元化、多层次搭建平台。 【杭州雅格纳《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获CCS型式认可】 近日,杭州雅格纳科技有限公司《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满足最新规范及文件要求,已获得CCS型式认可。该管理系统能自动计算碳强度指标及相关数据,并自动计算CII评级,为船舶正常运行提供相关保障。 【沪东中华开发设计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获四大国际船级社AIP证书】 9月5日,沪东中华开发的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设计方案,同时获得美国船级社(ABS)、英国劳氏船级社(LR)、挪威船级社(DNV)和法国船级社(BV)国际四大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开发设计的最大型LNG运输船,昭示中国LNG船研发设计建造从大型一举跨入超大型领域,标志中国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世界领先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该型LNG运输船总长344米,型宽53.6米,型深27.2米,设计吃水12米,采用双燃料低速机推进和NO96 Super+围护系统。该船一次可运输1.55亿立方米天然气。 【威海重工科技氨燃料供应系统获全球首张中国船级社试验证书】 8月22日,威海重工科技自主开发的氨燃料供应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获得全球首张中国船级社船用产品试验证书,成为国内首个在模拟船舶场景下成功运行氨燃料供应系统的厂家。 【南通重工装备船用液氨燃料罐项目开工】 8月18日,南通重工装备举行了船用液氨燃料罐开工仪式。该项目是大连中远海运重工5500HP氨动力拖轮研发项目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于氨动力拖轮的液氨燃料存储,由南通重工装备负责液氨燃料罐的研发和制作,预计于2024年初交付。 【国内首艘应用船用碳捕捉系统11万吨阿芙拉型油船获AiP证书】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国内首艘应用船用碳捕捉(CCS)系统的11万吨阿芙拉型油船,获得英国劳氏船级社(LR)颁发的实船应用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该型船基于外高桥造船最新研发的11万吨阿芙拉型油船,配备由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最新研发的CCS系统,配置两个独立C型二氧化碳(CO₂)储存罐。整套系统可对船舶排放尾气中的CO₂进行吸附、分离并储存在船上,达到降低CO₂排放的目的。 【青岛双瑞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获两大船级社认可】 近日,青岛双瑞船舶尾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OCCS)获劳氏船级社(LR)及中国船级社(CCS)原则性批准(AiP)。 该系统采用绿色高效复合胺吸收剂及船级社ECO环保认证的制冷剂,集成了富液循环、分流解吸等多种高效节能工艺,并通过综合模拟仿真技术对系统设计过程进行验证,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增压、液化、存储和驳运全流程功能,系统二氧化碳捕集率≥85%,二氧化碳纯度≥99%,系统能耗≤3.0 GJ/t CO₂,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中船动力集团获颁船载碳捕集系统船级社AiP证书】 近日,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船载碳捕集系统(CPGC-CCS)成功获得了由中国船级社和日本船级社颁发的原理认可证书(AiP),为进一步承接船载碳捕集系统的商业订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转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8月汽车、船舶出口同比增速领先 成品油、稀土环比回暖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8月进出口数据。 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3.59万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增长3.9%。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增长1.2%;进口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6%;贸易顺差4880亿元,同比(下同)收窄8.2%。按美元计价,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5013.8亿美元,下降8.2%。其中, 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进口2165.1亿美元,下降7.3% ;贸易顺差683.6亿美元,收窄13.2%。 主要出口商品中,汽车(包括底盘)和船舶同比表现依旧出色,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5.19%、40.85%。值得注意的是,成品油、稀土、玩具等环比出现回暖迹象,出口金额分别环比增长17.98%、18.23%、17.26%。

  • 近期,万邦重工船舶维修技术研发中心在运用超高压水射流技术进行除锈作业的实践应用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散货船货舱内全范围的机器人高效作业。这项技术突破,再一次填补了行业的空白,也是继2017年万邦重工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坞勇士”,攻克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在修船行业广泛应用的技术屏障,引领了修船行业告别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喷砂除锈作业,开创了船舶外板除锈全面应用超高水射流技术的新时代以来,再次站在了全球修船行业防腐预处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为全球修船行业散货船货舱防腐除锈作业的技术革命,提供了全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并确立了船舶密闭舱室除锈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业内人士周知,与外板的大平面除锈作业相比,散货船货舱内部的结构复杂,尤其是T型材肋骨、波型舱壁等非大平面区域的除锈作业,一直是行业内超高压水射流除锈在货舱内全面应用的技术瓶颈。目前,船舶修理企业使用的除锈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手持高压水枪除锈作业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除锈区域受限,除锈质量难以达标等问题。特别在货舱肋骨面板的反面位置,手持高压水枪无法对这一区域进行作业。这些已成为船东和涂料服务商特别关注但又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攻克货舱肋骨区域超高压水射流除锈的技术难题,在公司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经过长期的技术研究和创新设计,反复多次试验和改进,近期研制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货舱肋骨结构面除锈机器人和肋骨部位除锈爬行机器人等系列作业机器人,命名为“货舱除锈工匠” (CARGO HOLD ARTISAN)。 “货舱除锈工匠 A”(CARGO HOLD ARTISAN A)机器人是针对货舱肋骨面板反面板材锈蚀和涂层清除而研制的,可满足多船型全规格肋骨贴合即用的自行调节与精准控制要求,实现了货舱肋骨面板的反面除锈工作的自动智能作业。 “货舱除锈工匠 B”(CARGO HOLD ARTISAN B)机器人是集成肋骨腹板和肋骨面板的一体式多功能除锈机器人,其灵活便利的转换能力,完全满足货舱肋骨除锈作业的高质量要求,同时结合其高效的射流除锈特长,大幅降低了传统作业方式下该区域长周期作业对货舱整体除锈完工时间的影响。 “货舱除锈工匠 C”(CARGO HOLD ARTISAN C)爬行机器人具有远程遥控功能,主要对应用于肋骨反面除锈,该技术应用突破了传统以人工为主的作业方式,释放了货舱除锈作业对人工的依赖,货舱除锈机器人作业带来的高效率、高品质在货舱除锈实景作业应用中充分展现。 “货舱除锈工匠”系列机器人与万邦重工自主研制的智能承载机器人“大象”更是实现了完美组合。“大象”搭载“匠人”同步作业,建立起与作业面的精准、连续、稳定的生产空间关系,使得“大象”和“工匠”两款机器人的各项功能和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将船舶货舱涂装防腐修理带入了机器人作业时代。 近期这些机器人已在不同尺度的散货船货舱内进行了实船试验和应用,不仅实现了高达五倍的生产效率提升,更是解决了货舱除锈高空车作业的安全风险问题,以及传统手工作业方式下无法实现的除锈区域作业难点,实现了散货船货舱的超高压水射流技术高质高效全覆盖,目前已得到德国与欧洲船东、防腐涂料公司和船检的一致赞誉。 “工匠”和“大象”系列机器人的研制和应用,为散货船货舱全舱除锈作业提供了自动智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使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自外板向货舱由外向内的进阶式延伸,解决了船舶维修过程中除锈作业的诸多难点,大幅度降低了碳排放和粉尘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修船行业绿色、低碳、数字三位一体的发展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 供稿)

  • 近期,我国船舶企业一批新船型订单签约,多型船舶交付。 【苏美达船舶新签约4艘新型散货船】 近日,苏美达船舶与中国香港船东公司新签约4艘皇冠8.2万吨2.0版本新型散货船。 该船较以往皇冠系列散货船开发经验基础上,重新优化线型,其航速、油耗和载重吨等数据较1.0版本明显提升,达到EEDI PHASE 3阶段。基于KAMSARMAX船型多运粮食的特点,该型船加大仓容至近10万立方米,显著提高该船型运营效率,并结合航运板块自身用船实践反馈,从船东需求角度优化设计,使该船型更加适航、适货。 【中集太平洋海工4万立方米中型液化气船订单生效】 近日,中集太平洋海工与挪威航运公司Avance Gas的备选订单宣布生效,公司增获2艘40000立方米中型液化气船订单。 作为新一代MGC运输船,该船型将可以使用合规燃油和LPG燃料运营,装载LPG、液氨、氯乙烯单体(VCM)等多种液化气货物,能满足换货运输需求。此外还将配备轴发电机,以进一步改善运营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有效减少运营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 【中船澄西交付64000吨木屑船】 8月25日 ,中船澄西为交银租赁建造的64000吨木屑船“SDM QUANZHOU”轮交付,这是中船澄西今年交付的第12艘新造船。 该船是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在原有博汇64000吨木屑船研发基础上,根据最新规范和公约要求升级而来的一型油耗更低、航速更高、更环保经济的大型木屑船,入级CCS船级社。 【大船集团20000吨半潜式下水驳船交付】 8月25日,大船集团海工公司为大连造船建造的20000吨半潜式下水驳船“连船半潜驳”提前交付。 该项目由大连造船自主研发设计,是一艘设计举升能力20000吨的下水工作船,长199.5米、宽45米、最大沉深吃水22.6米、排水量10万吨,配备4台3600m³/h变频压载泵,可以在10小时内完成下潜及上浮,入中国船级社。同时配有4台锚机配合定位,可以作为浮船坞功能使用。目前主要用于承载在水平船台建造船舶的下水工作。 【航通公司交付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 8月25日,航通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交付。 该船是中交四航局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的全焊接钢质船体的箱形驳船,船长164米,船宽65米,型深10.2米,最大下潜深度26.8米,甲板面积达10660平方米。它不仅能满足在全球各大洋进行调遣运输的需求,更能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浅港和河口进行施工作业,可用于海底隧道大型管节运输,作为修造船舶的船坞、大型沉箱的预制平台;还可用于海上大型构件的拖航运输、工程船舶的调遣运输以及海上施工救援作业。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标准化工作,明确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个新兴产业重点标准研制方向,并以专栏形式细化分解标准研制重点。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聚焦高技术船舶领域,研制重点船型总体设计、总装建造标准,关键零部件和系统标准,以及绿色管理标准。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研制总体设计、总装建造、关键系统标准,研制潜水器标准。 《实施方案》还提出,研制深海漂浮风力发电开发与运营标准;研制海上风电工程一体化设计与仿真、大容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检测等标准;研制高性能海工钢等工程结构材料标准;研制废旧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船舶等行业限用物质管控标准。 《实施方案》提出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实施。二是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重大产业化专项加大对标准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动态考核评估,加强方案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和效果反馈,做好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新进展、新成效的总结和推广。四是健全人才队伍,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加强国际标准化研究机构建设。五是注重宣传激励,支持在新产业标准化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国家级奖励的评选表彰。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船协整理)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