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9个
1月9日,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系统(OCCS)成功交付,海事界脱硫脱碳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又多了新选择。 船载碳捕集系统(OCCS)是碳捕捉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它将船舶排放废气或燃料中的CO2进行分离捕捉,通过运输工具输到目的地加以资源化利用或注入海底/地层封存,防止其进入大气层,以实现船舶排放的CO2永久减排。OCCS为船舶在使用成熟、低成本传统化石燃料下实现大幅度碳减排提供了可能,为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本次投入应用的全球首套散货船碳捕集系统(OCCS)由中太海碳(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安装在江苏华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为维多利亚航运公司改造的船舶上。 该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脱硫和脱碳要求,配备了自主研发的吸收溶剂技术,有效降低了解析能耗,提高了碳捕集系统的综合能效指数。此外,系统还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碳捕集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硫和碳的排放数据。该系统设计并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不仅使得碳捕集在运行期间实现了原船电力的零消耗,还使船舶达到了负碳排放。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1488家绿色工厂、104家绿色工业园区、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上榜本批次名单,经梳理,船舶行业共有16家企业上榜,14家企业获评绿色工厂,2家企业获评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绿色工厂名单(船舶行业企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船舶行业企业)
新年伊始,我国船舶企业一批订单签约交付,生产经营实现“开门红”。 【北海造船签订氨预留、LNG双燃料21万吨散货船订单】 新的一年,北海造船与新加坡船东EPS签署了4艘21万吨Ammonia DF/DF Ready散货船建造合同,与日本商船三井签署了3艘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建造合同。两型船舶均由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CSDC自主设计。 【武昌造船签订3艘风帆助力滚装船】 1月2日,武昌造船与法国LDA公司下属LD SEAPLANE SAS公司正式签订3艘风帆助力滚装船。 该船配备2台甲醇燃料主机、2台甲醇燃料辅机、6个Flettner旋转风筒及2套稳定鳍,并配置节能优化管理系统、能效管理监控系统和气体排放监控系统等先进自动化系统,在各种气象条件下都可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提升船舶推进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中船澄西交付63500吨散货船】 1月2日,中船澄西为华夏金租建造的63500吨散货船“OCEAN DILIGENCE”轮交付。 63500吨系列散货船是“海豚”64000吨散货船的升级版,在结构线型方面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船舶的快速性和耐波性明显提高,满足船舶能效指数第三阶段标准;配置有消涡鳍和前置导轮节能装置,油耗更低,更加节能环保。 【大连造船交付16000TEU集装箱船】 1月4日,大连造船为地中海航运建造的16000TEU集装箱船“MSC ORSOLA” 轮交付,以提前合同期72天交付的闪亮业绩迎来新年生产“开门红”。 该船总长约366米,型宽51米,型深30.2米,可运载16520个标准集装箱,可装载1800箱冷藏集装箱。该船拥有LNG-READY、加强消防、一人驾驶等船级符号,最大程度保障船舶绿色节能环保和运营的安全性、经济性。 【外高桥造船交付7000箱集装箱船】 1月4日,外高桥造船为新加坡船东Sea Consortium建造的7000箱集装箱船 “天鲸座”号交付。 该船总长272米,型宽42.8米,型深24.6米,配备开式脱硫塔,满足Tier III排放要求,是一型技术经济性高,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集装箱船舶。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交付6.36万吨散货船】 1月4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为交银金租建造的6.36万吨散货船“NS NINGBO”轮交付。 该船船长1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8.85米,系列项目共8艘。 【镇江船厂“一带一路”项目第三批船舶建造圆满收官】 1月4日,镇江船厂为中远海运散运建造的112米转运平台、75米维修补给船、3088kW全回转拖轮3艘船同日按期交付,标志着镇江船厂“一带一路”项目第三批船舶建造圆满收官。 【中远海运重工首个双燃料改装EPCC总包项目完工交付】 1月4日,南通中远海运船务承接的大型双燃料改装“至诚”轮完工交付。“至诚”轮是中远海运重工首个双燃料改装EPCC(设计、采购,建造及调试)总包项目。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政策法规 12月各部门发布的涉及船海产业的政策法规文件如下: 1、发布文件: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发布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 日期:2023年12月28日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现代船舶产业体系 2、发布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 日期:2023年12月14日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月度数据 12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71.65美元/桶,环比下跌4.3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77.04美元/桶,环比下跌5.79美元/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552.5元/桶,环比下跌30.5元/桶。 12月末,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2094,环比下降843点。 12月末,主要地区船用钢板价格均价(含税价):20mm:4454元/吨,环比上涨53元/吨;6mm:4190元/吨,环比上涨55元/吨。 行业动态 【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举行】 12月4日,被誉为国际海事业发展趋势风向标、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海事专业会展——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本届会展整体规模创历届之最,共吸引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参展,约42%为境外企业,丹麦、德国、日本、韩国、挪威、美国、英国和中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国家或地区馆的形式参展,包括中国船舶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工业集团、振华重工、HD现代集团、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常石造船、ABB、西门子、麦基嘉、康士伯、曼恩、罗尔斯罗伊斯、瓦锡兰、康明斯、施耐德、乌斯坦和奥赛能等在内的主要行业巨头和知名企业均亮相本届会展。 【智能制造 多家船舶企业获国家级荣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5家船舶企业入选名单。 生产经营 【沪东中华13000T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命名交付】 12月7日,全球首艘13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大型集装箱船系列首制船“CMA CGM BAHIA”号,在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总长336米,型宽51米、型深26.8米,设计服务航速21节,最大载箱量13200个标准箱。采用LNG双燃料动力系统,配备一个14000立方米MarkⅢ型液货围护系统的LNG液货舱,搭载了世界首台中国船舶集团自主品牌CMD-WinGD9X9DF-2.0主机,并配备了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可使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降低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8%以上。该船在船头特别安装一个巨大的风流导板,运营过程中可节省2%-4%油耗。船尾部安装了节能导流装置,可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能耗1.5%左右,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具有载箱灵活、技术领先、节能环保等特点,是全球最新一代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型集装箱船,也将成为运营于南美航线的最大双燃料型集装箱船。 【北海造船第二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顺利交付】 1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为韩国H-Line公司建造的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18号船在公司2号码头圆满交付。 “HL HOPE”轮由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设计,北海造船建造。该船总长299.95米,型宽50米,型深25.2米,结构吃水18.4米,服务航速14.0节,入级DNV及KR双船级社。本船主机、发电机及锅炉均为LNG双燃料型。配备3000m³LNG罐(IMO C型)2个,配套LNG高低压泵、高低压气化加热器、高低压缓冲罐及BOG再冷凝系统设备,燃气模式下装货12 kn (50%) /压载13kn (50%)工况续航里程可达24000海里。NOx 排放可降低25%,CO排放可降低30%,CO2排放可降低约20%,硫氧化物接近零排放,EEDI低于基线值在47%以上,满足EEDI Phase III排放要求。经码头试验和试航验证,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越合同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船东及两大船级社的一致认可。 【威海金陵交付EPS-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首制船】 12月20日,威海金陵为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公司Eastern Pacific Shipping建造的首艘7000车位双燃料汽车运输船“CMA CGM INDIANAPOLIS”提前102天交付。该船船长199.9米,船宽38米,设计吃水8.6米,航速19节,全船共设有12层货物甲板,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提升了船舶运营经济效益。动力系统秉持绿色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采用高压双燃料系统,配备两个2000立方米LNG储气罐、轴带发电机及锂电池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并采用光伏系统等多项环保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I排放标准要求,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高效的优势。 【广船国际新一代智能化6.5万吨半潜船交付】 12月28日,由上海船院设计、广船国际建造的新一代智能化6.5万吨半潜船“祥泰口”号命名交付。该船是广船国际半潜船系列完成更新迭代后的最新一代船型,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及大容量压排载系统,具备Ice Class B冰区航行能力,是半潜船精准运载及智能环保发展方向的代表性新产品。“祥泰口”号的建造周期不到15个月,码头建造周期仅120天,建造速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甲板面积接近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船上配置4台4000千瓦中压发电机组,总功率近16 兆瓦。可以满足海洋工程装备安装运输的高精度要求和船舶航行运营的智能化需求。智能船舶系统可根据海况及船舶状态,为航行运营收集数据并提供决策参考,自动化报警点达1万多个,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水平更高。 【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博强3060”交付】 12月24日上午,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博强3060”风电安装船在烟台基地码头命名交付。该船作为目前国内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全长133米,型宽53米,型深11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最大航速8.4节;总可变载荷达11000吨;甲板作业面积约4800㎡,满足4套12MW 或3套16MW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输和安装,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承运整根塔筒的新一代风电安装船;配装1台由Huisman生产的2200吨绕桩式海工吊机,满足未来20MW级风机的安装需求;桩腿长度为120米(可加长至136米),配置8英寸齿条板,抗疲劳、耐磨性能更优,抗冲击性更好。设计标准满足中国海域、东南亚海域以及欧洲海域的作业需求,入级中国船级社。该船在作业水深、甲板可变载荷、起重吊装能力等方面均为“国内之最”,具有工作窗口期更长、安装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运营更经济等特点。
近日,我国船舶企业及院所签约多个项目。 苏美达船舶签订2艘6.3万吨散货船订单 12月22日,苏美达船舶与欧洲船东TRANSOCEAN MARITIME AGENCIES S.A.M签订2艘6.3万吨散货船订单。 此次签约的船型为CROWN63 3.0版本,融入先进绿色设计理念,通过与国际专业公司合作,优化线型设计,各项指标均超过预期,广泛赢得主流船东的认可,载货量、航速、油耗等数据明显优化。 中集太平洋海工获12500立方米LNG加注船订单 近日,中集太平洋海工与西班牙船东Scale Gas公司签订一艘12500立方米LNG加注船合同订单。 该项目将由中集太平洋海工自主进行概念设计及生产设计,全船LNG装货量为12500立方米,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能够满足LNG加注对船舶操控的较高要求,同时该船设计将符合目前生效的船舶和气体运输加注各项最新规范。 玉柴船动与天海防务签订12艘散货船主机合同 12月22日,玉柴船动与天海防务签订12台5S50ME-C9.7-HPSCR主机合同,该批量主机将用于大津重工所承建的40400吨系列散货船。 玉柴船动目前手持订单排到2026年,珠海本厂生产任务饱满。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签约绿色游船项目 近日,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承接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新能源游船项目,将为两型3艘新能源游船提供纯电池动力系统集成。 该纯电池动力系统基于故障模式分析,优化迭代,将单点故障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证系统本质安全。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完成各设备全生命周期状态监测及在线故障诊断,还能实现“云船一体”及全寿命周期的运维保障。 中船九院签约海上渔旅融合设计项目 近日,中船九院获得海上综合平台外观及内装设计项目委托,包含“东山一号”海上养殖旅游平台和“普盛二号”的外观优化及内装设计工作。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近日,我国多家船舶企业重点项目实现关键节点。 中船黄埔文冲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命名试航 12月18日,中船黄埔文冲建造的超深水科考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举行命名暨首次试航活动。 该船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可抵御16级台风海况,具备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该船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负责的我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由中国船舶集团设计建造,150余家单位参研参建。该船交付使用后将助力实现全球科学家“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的科学梦想,提升全人类“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世界最大多用途纸浆船 12月22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为交银金租建造的系列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Green Santos”轮命名交付。该轮是目前国内交付的首制世界最大多用途纸浆船。 该船总长225.0米、型宽32.26米、型深21.0米,设计航速15节。该型船货舱密封性、干燥性良好,可充分保证纸浆货品运输质量和安全。船舶升级了“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增加了针对新能源车的“一对一”温度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在安全高质量承运进口纸浆的同时,安全运输新能源车,助力国产新能源车“大批量出海”。除此之外,船舶还可运输高铁列车、风电设备、大型机械设备、超长超重钢管桩结构等多种货物,货舱适装性极强。 上海振华重工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下水 12月24日,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全球最大、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系统的15000方舱容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轮,在振华启东海工下水。 该船总长155.7米、型宽32米、满载吃水9.9米,泥舱最大舱容达17000立方米。主甲板以下共3层,底层放置主机、发电机等动力设备,中间层放置集控台、配电板等控制系统,上层主甲板放置吊机及疏浚设备。 中集来福士新一代风电安装船交付 12月24日,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博强3060”风电安装船在烟台基地码头命名交付。 该船全长133米,型宽53米,型深11米,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最大航速8.4节;总可变载荷达11000吨;甲板作业面积约4800㎡,满足4套12MW 或3套16MW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输和安装。该船具有工作窗口期更长、安装效率更高、碳排放更低、运营更经济等特点。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1~11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步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均超五成,重点监测船舶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新接订单量64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8%。截至11月底,手持订单量13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 全国出口船舶完工量31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611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2.4%。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26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3%。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94.2%和94.6%。 二、重点监测企业指标情况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同比增长 1~11月,48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35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6%。承接新船订单60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8%。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295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1%。 1~11月,48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31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9%;承接出口船订单58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8.8%;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242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2%。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9%、96.6%和96%。 2、船舶修理企业完工艘数同比增长 1~11月,18家重点监测船舶修理企业,船舶修理完工3998艘,同比增长2.8%。 3、船用柴油机产量下降功率增长 1~11月,8家重点监测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各类中低高速柴油机共计13275台,同比下降1.5%,完成功率1388万千瓦,同比增长14.7%。 4、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11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10.6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991.6亿元,同比增长37.2%;船舶配套产值378.6亿元,同比增长18.9%;船舶修理产值250.9亿元,同比增长12.9%。 5、船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 1~11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23.9亿元,同比增长29.9%;利润总额164.9亿元,同比增长141%。 三、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11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1%、65.9%和53.4%。 四、三大指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 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487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2.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402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31.8%。截至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5680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9.4%。 按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8%、59.5%和46.4%。
新造船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1-11月,世界新造船成交量突破4000万CGT,交付量连创新高,年度突破3000万CGT,手持订单同比增长16.6%。相比于造船市场的稳定,航运市场正在经历“红海事件”。笔者发稿之时,正值四大航运巨头宣布“暂停经过曼德海峡(红海)服务”,部分途径船舶受到袭击,“红海事件”已经造成航运业甚至资本市场一定波动。该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又地处全球能源中心、交通要道,后续走势及潜在影响受到各方关注。 【市场总体:成交量突破4000万CGT 交付量突破3000万CGT】 世界新造船市场成交量累积突破4000万CGT。1-11月,世界新造船市场成交4036万CGT,同比增加4.6%;比近五年同期成交均值(2018-2022)高出34%。以DWT计,1-11月世界成交新船9846万DWT,同比增长32.1%,已经大幅超过2022年全年总和,预计全年破亿。市场走势符合今年三季度对2023年全年市场的预期。 月度造船完工量创新高,手持订单量继续增长。1-11月,世界新造船交付3096万CGT,累积同比增加15.1%;当月环比回升,增加14.7%,超过年度均值。11月当月,交付新船订单343万CGT,创下13个月以来的单月交付新高。截至11月底,世界手持订单1.22亿CGT,同比增长16.6%,环比增长5.5%。 新造船价格继续增长。以克拉克森价格指数为例,2023年11月,新造船价格指数收报177.07点,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9.5%,连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较2008年8月历史最高值仅差8.1%。11月,二手船价格指数收报148.27点,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5.9%。 【船型变化:油船、气体船、散货船当月贡献最大】 油船、散货船成交继续增长,气体船份额提升。1-11月,以CGT计,成交船型占比份额依次为油船(24%)、散货船(22%)、集装箱船(19%)、气体运输船(20%)、其它船舶(13%)以及客船(2%)等。主力船型成交同比变化中,油船继续保持第一,同比增长324.5%;散货船增长80.1%;其它类船舶涨幅为42.3%;其余主力船型成交同比减少。11月,油、气、散三种主力船型继续引领市场增长,三者成交量占当月的份额超过70%。 【关注:“红海”叠加“巴拿马”搅动航运市场】 本次事件地点位于红海(曼德海峡)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 红海向北经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又通过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以此连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世界最繁忙的航路之一。其中,苏伊士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的要冲,连接红海和地中海,在全球海运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资料,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世界海运贸易额约10%,而细分领域上对不同船型的影响差异较大,比如对集运、油运和汽车运输等市场影响要大于其它船型。 客观影响已经发生。 从现有情况反映来看,客观上已经产生影响:一是船舶绕道好望角,将显著增加运距,有利于运费发展;二是缓解运力释放压力,需要更多船舶补充;三是改变部分船舶保险、附加费等船舶运营实情。 然而,突发事件的发展受制多种变量,时间、强度及手段措施的不同,都有可能使得这种不确定性超出预期。 从趋势观察上来看,要关注“外溢影响”:一是看苏伊士运河是否会被封锁?从历史经验看,如果出现彻底停航等情况,将大幅影响航运市场,部分航线和区域形成运力短期内供给紧张,“复刻”两年前的情况。二是油气产区(霍尔木兹海峡周边)是否会受到更大波及?如受波及,国际能源价格、运输需求与结构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三是如果外溢效应持续是否会对全球供应链长期稳定产生变化?如持续影响,有可能推动重新构建稳定供应体系。 西边“红海”,东边“巴拿马”。11月,克拉克森综合运费收报2.57万美元/天,环比上涨8.2%。“巴拿马运河限航”成为部分船型运费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油、LPG、成品油、干散货船等船型运输市场环比大涨。11月,月均细分船型运费变化:原油船上涨38.9%,LPG运输船上涨22.7%,散货船上涨1.6%,成品油船上涨1.7%,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的运费收益则仍在回落。 【总结】 历史上,围绕苏伊士运河发生的突发事件都对全球经济、航运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最近的2021年“长赐号搁浅”仅7天时间就对当年及后续航运市场造成巨大波动。基于现有形势,航运公司主要采用停航或绕道好望角,客观上增加吨海里的需求。不可忽视事件本身及溢出后所产生的连带效应,需要持续关注。 数据来源:除单独注明来源,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船协、克拉克森、VesselsValue、相关公司官方发布等统计与信息渠道。
我国船舶行业绿色智能发展近期动向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中船黄埔文冲交付3000吨级智能海洋维权执法船】 近日,中船黄埔文冲承建的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中国渔政44002”号交付。 该船是国内公务船领域首次获得“智能船舶”符号的船舶,获得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集成平台附加标志。该船拥有新一代智能航行、卫星导航、无人机巡查、光电取证、模拟执法等先进的科技设备。 【中国船舶集团完成全球首艘中型自主航行智能游艇研制】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中型自主航行智能游艇“智艇1号”完成研制。 该游艇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英辉南方造船建造,入级CCS。该游艇具备“三种驾控模式+四种智能功能”。自主航行模式下,“智艇1号”可根据设定的起始点实现航线自主规划、自主巡航,能自主识别海上动静态目标,避免碰撞,还能自主识别码头情况,协同控制全船能源动力系统,实现自主离靠泊。在辅助驾驶模式下,可通过融合多源感知信息,形成辅助航线规划和航速决策,为驾驶员操控提供优化建议。 【多型绿色船舶在海事展期间发布、签单】 第21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我国船舶企业发布了多型绿色新船型(详见:我国船企及科研院所密集发布新船型),多份绿色船舶订单签约。(详见:我国船舶企业在海事展期间签约大批订单) 一批绿色船舶获认可: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卡萨姆型甲醇燃料散货船设计获英国劳氏船级社(LR)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甲醇双燃料154000吨穿梭油轮设计项目获得挪威船级社(DNV)AIP证书。 苏美达船舶甲醇双燃料皇冠82K散货船方案获美国船级社(ABS)AIP证书。 上海佳豪89000吨和63600吨甲醇双燃料散货船设计获法国船级社(BV)AIP证书。 中集上海院氨燃料AFRAMAX油船设计获得中国船级社(CCS)、美国船级社(ABS)AIP证书。 【惠生海工浮式绿甲醇装置方案获原则性认可】 第21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惠生海工的浮式绿甲醇装置(FGMP)方案获得法国船级社(BV)颁发的AIP证书。 惠生海工浮式绿甲醇装置是一个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甲醇的浮式工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电、水电等)电解水制取绿氢。氢气与来自岸边石化工厂尾气捕捉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发生反应生产绿甲醇, 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产生。 来源:各企业新闻 中国船协整理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