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9个
5月2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1-4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4月,全国造船完工12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承接新船订单19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5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全国完工出口船10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0%;承接出口船订单179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3%;4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52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3%、90.4%和91.5%。 一、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 1-4月,全国造船完工12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承接新船订单19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5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 全国完工出口船10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0%;承接出口船订单179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3%;4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52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4.3%、90.4%和91.5%。 二、重点监测企业指标情况 1、造船企业三大指标同比增长 1-4月,48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2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承接新船订单19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1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1%。 1-4月,48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07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承接出口船订单17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9%;4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04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7%。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6.2%、92.7%和94.1%。 2、船舶修理企业完工艘数同比增长 1-4月,18家重点监测船舶修理企业,船舶修理完工1327艘,同比增长3.8%。 3、船用柴油机产量持平功率增长 1-4月,8家重点监测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各类中低高速柴油机共计4959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功率450.5万千瓦,同比增长21.5%。 4、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4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3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船舶制造产值635.2亿元,同比增长48.2%;船舶配套产值130.2亿元,同比增长27.7%;船舶修理产值83.8亿元,同比增长30.4%。 5、船舶企业效益同比增长 1-4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9.1亿元,同比增长29.0%;利润总额29.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三、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4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9%、65.5%和51.3%。 四、三大指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 1-4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42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9.2%;新承接船舶订单量891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0.4%。截至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5212万修正总吨,同比增长26.9%。 按修正总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3%、62.4%和45.4%。
中国船舶(一季度)业绩应该很好。”昨日晚间,中国船舶年报及一季报尚未发布时,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达了期待,而公布的业绩却有些出乎意料。有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显然公司造船利润还未释放。 昨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的年报及一季报显示,2022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95.58亿元,同比降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比降19.62%。一季度公司完成营业收入90.44亿元,同比降30.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4万元,同比降16.47%。 “一般新船下单后,船厂就会同步准备采购原材料。根据新船交付周期,去年至今年一季度交付的船舶,大多为2021年上半年的订单,而当时的新造船价格较低,原材料钢材价格缺处于高位,造船利润受到一定影响。”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2021年钢材价格总体下行,同时新造船价格不断走高,因此期待中国船舶下半年利润释放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船舶年报中,已将外高桥造船亏损计提减值,这意味着公司利空已完全释放。”上述分析人士说。 根据中国船舶年报,外高桥造船利润总额同比上年减少,主要是由于处于建造过程中的船舶建造合同预计出现亏损,计提减值准备。外高桥造船利润总额-27.96亿元,净利润-28亿元。 针对造船业未来,中信期货研究所发布的《造船行业周期复盘及走势展望》中提到,2023年开始,集装箱船队规模增长提速。2023年2月初,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达5816艘,共2580.3万TEU,规模同比上涨4.5%,增速环比持平,单船规模为4436TEU。2023-2024年船队规模仍将保持7%以上增长。
据工信部消息显示: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6%、稳中向好。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62.1%和45.3%,均保持世界第一。 稳中有进。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标准箱)级集装箱船,全部由中国船厂建造;我国船企抓住汽车运输船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包揽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 稳中提质。船舶订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我国新接船舶订单结构优化,修载比(修正总吨/载重吨)达到0.48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来,我国新接订单中绿色动力船舶(即采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能源的船舶)占比约50%。
不断拓宽的海外市场和高企的运输成本,让比亚迪选择了重金购船“出海”。 新春伊始,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官微宣布,成功生效二艘比亚迪集团7000车双燃料PCTC(汽车运输船)建造订单。1月28日,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回应称,“情况属实”。 据悉,比亚迪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总长200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9米,设计航速18.5节,采用天然气(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满足智能船舶要求,首次配备电池系统、轴带发电机,同时采用节能装置、减阻防污漆等各类节能措施。 该笔订单是比亚迪作为最终货主首次订造的汽车运输船,将打破长期以来欧洲航运公司的“卡脖子”局面,保障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供应的稳定。 去年11月,市场便有消息称,比亚迪在广船国际订造了这两艘货船,每艘造价约为9000万至9300万美元,交付时间订造2025年。对上述情况,比亚迪方面并未作出回复。有行业机构数据显示,6500车位汽车运输船一年期日租金自2021年以来一路飙涨,2022年11月日租金水平高达10.5万美元,是2020年低点的9倍。在行业人士看来,“不断上涨的汽车海运价格正在掣肘车企的出海之路,最终像比亚迪这样的车企不惜重金买船,自给自足。” 事实上,彼时比亚迪官方虽未对此予以确认,但其后一系列的动作表明,比亚迪已在为自建船队出海做准备。2022年12月30日,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X2022-0003宗地出让结果》,深圳比亚迪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竞得一宗位于深汕合作区小漠片区的新能源产业用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成交价9.7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此地块毗邻以滚装码头为主的多功能枢纽港口——小漠港。按照规划,小漠港起步将以比亚迪60万辆车出口为主。此外,比亚迪近期相关招聘信息显示,其正在招聘港口运营及相关物流人才。 进入2023年以来,比亚迪再次提速海外进程。2023年1月11日,比亚迪在印度新德里国际车展上,推出ATTO 3限定款森林绿(Forest Green)仅售1200辆,并携全新纯电轿跑海豹亮相。 比亚迪方面介绍,海豹是公司继全新e6和BYD ATTO 3后,近两年在印度市场推出的又一款新能源车型,并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首批BYD ATTO 3则将于2023年1月11日开始交付。 “随着纯电轿跑海豹揭幕,以及BYD ATTO 3限量款推出,比亚迪将继续深耕印度市场。”比亚迪印度电动乘用车业务高级副总裁Sanjay Gopalakrishnan表示,当前比亚迪销售网络遍布印度21座城市,拥有24个展厅。2023年,比亚迪计划将印度的展厅数量扩至53个。 在印度车展发布限定款ATTO 3的同日,比亚迪还宣布,500辆ATTO 3通过海上运输运往马来西亚;三天后的1月14日,比亚迪再度宣布,800辆 ATTO 3通过海上运输运往泰国。去年11月1日-12月12日,仅42天的时间,BYD ATTO 3在泰国共获得10305份订单。 去年11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通过“在全球、为全球”,进一步发力全球市场,推动乘用车产业国际化。从去年开始,比亚迪的出海战略就已经提速,乘用车已经先后进入欧洲、东南亚、中东、日本、澳大利亚、南美等各个主要市场。同时,比亚迪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披露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数据,并在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过万辆,去年全年乘用车累计出口55916辆,同比增长307.2%。 国海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认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足迹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公司新能源乘用车出海计划快速推进,海外市场有望成为销量提升的又一重要增长点。
12月5日,国航远洋(833171.BJ)开启申购,发行价格5.20元/股,申购上限为471.75万股,市盈率7.99倍,属于北交所,兴业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国航远洋主营业务为国际远洋、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的干散货运输业务,是国内干散货运输的大型航运企业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航运业务为主,以船舶管理、商品贸易等相关业务为辅的业务布局。公司目前拥有多种巴拿马型和灵便型干散货船舶,客户涵盖煤炭、钢铁、矿石、粮油等多个领域,与国家能源集团、BHP(必和必拓)、RIOTINTO(力拓)、大唐、华电、嘉吉、鞍钢、宝钢、中粮、华能、中远海、广东能源集团等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自营干散货船舶18艘,在国内外沿江沿海港口形成了内外贸兼营的运输格局。在国内沿江及沿海运输业务上,公司以电煤运输为主;在国际远洋运输业务上,公司为客户提供煤炭、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国际海上运输服务,航线遍及大洋洲、欧洲、非洲、南美、北美、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46%、66.76%、65.32%和72.98%,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公司的最终货主客户主要分布在煤炭、钢铁、矿石、粮油等领域,如果这些客户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其自身经营波动,或因客户经营不善、战略失误、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等内外原因致使其市场份额缩减,将导致客户对本公司的服务需求降低或付款能力降低,进而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WTO(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速达10.8%,相较于2020年上升16.1个百分点,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预计将增长4.7%,贸易规模将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同时,根据《2021年中国航海日公告》,2020年海运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达86.00%,海运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上运输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上货物运输业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地位将日益提高,海运量有望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海运述评2021》的预测,2022年至2026年全球海运贸易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6%。干散货运输方面,根据Clarksons于2021年12月发布的《2021年航运市场总结与展望》报告,受小宗散货和煤炭需求增长的强劲推动,2021年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预计增速为4.1%,总量将达到53.8亿吨。 国航远洋表示,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以下项目: 财务方面,于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以及2022年6月30日止,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1亿元、6.95亿元、14.39亿元和5.53亿元,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77亿元、3.69亿元和1.28亿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国际概览】 欧盟达成协议让船舶为碳排放买单 欧盟已同意首次将航运加入其碳市场,迫使船舶为其碳排放支付费用,并增加海事部门投资更新环保技术。航运业迄今已避开欧盟碳市场,因为该市场要求工厂和发电厂在排放二氧化碳时需要购买排放许可证。 澳大利亚有望实现减排43%目标 澳大利亚政府周四表示,正在考虑实施各种提案,包括电动汽车战略和目前正在议会审议的150亿澳元国家重建基金,澳大利亚将有望实现气候行动目标,即实现减排43%。 【国内动态】 生态环境部:研究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考核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会议强调,要强化工作协同,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推动《清单》落地见效,确保各项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要压实地方责任,研究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考核,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和管控方案。要不断完善《清单》,将新污染物治理融入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清单》与现有污染防治制度机制的有机衔接。要加大支持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 支持风、光资源开发和消纳利用 11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推动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积极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落实绿色电力生产、消费证书制度要求,支持以风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开发和消纳利用。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抵销机制,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 【行业动向】 特斯拉召回部分国产Model 3和Model Y电动汽车 共逾40万辆 自即日起,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召回生产日期在2020年12月27日至2022年11月7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42277辆;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1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共计292855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在从驻车状态唤醒过程中,车辆示廓灯的软件在初始化内部参数时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车辆后部一侧或两侧的示廓灯无法点亮。 恒驰汽车回应“大规模停工欠薪”:25%员工停薪留职1-3个月 针对市场传出的恒驰汽车销售人员大规模停工欠薪消息,据接近恒驰汽车的人士透露,本次优化淘汰整体比例为10%,部分业务条线或高于此数,另有25%员工停薪留职1至3个月。此前,恒驰汽车人员架构是按同步研发9款车型配置的,鉴于当下疫情及市场原因,公司进行战略调整,降本增效,集中资源确保恒驰5的生产交付,以及恒驰6、7的研发量产。 核子基因总部所在地深圳南山区卫健局:对辖区内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驻点监管 就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机构核酸检测业务违规相关事项,深圳市南山区卫生健康局相关人士今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核子基因在全国有很多实验室,该局对辖区内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监管非常严格,每一家实验室都会派监督员驻点检查,24小时有专员驻点在实验室,对人员职责、检测过程、设备、数据,包括信息报送等进行全流程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要求立刻进行整改。” 何小鹏:将大幅减少生态企业参与度 聚焦核心战略 何小鹏在小鹏汽车Q3业绩会上表示,为加强产品竞争力、提升销量,管理层将会更有效地倾听用户需求,简化产品配置的选择,提升产品的软硬件吸引力。对此,小鹏汽车正在深入推进组织变革,何小鹏本人将更多聚焦于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升级,并大幅减少个人在生态企业的直接参与度。 Arm董事会引入高通和英特尔前高管以筹备IPO 软银集团旗下半导体公司Arm宣布,已将高通前首席执行官Paul Jacobs、英特尔前高管Rose Schooler列入董事会,两位高管将通过提供在上市公司制定企业战略的经验,帮助 Arm为IPO做好准备。 海象新材:拟以3500万元-7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海象新材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后续用于股权激励和/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5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7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32元/股。 CNN将开启裁员母公司持续削减成本 有线新闻巨头CNN将在周三和周四进行裁员,这是母公司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持续削减成本的一部分,该公司正试图整合华纳媒体(Warner media)的传统业务(如CNN)和探索频道的业务。在周三上午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CNN首席执行官Chris Licht写道,将在周四通知全职员工是否被裁。此次裁员并不令人意外,Licht曾在10月底警告员工,新闻部门将进行重组,理由是“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 【技术与投融资】 未势能源完成5.55亿元B轮融资 未势能源11月30日正式完成5.55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领投,A轮领投方国投招商持续增资,立本能源跟投。融资后,未势能源将进一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巩固公司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未势能源已同步开启B+轮融资进程,IPO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轻舟智航完成数亿元B1轮融资中金汇融基金等机构参投 12月2日,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轻舟智航(QCraft)宣布成数亿元B1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含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TCL,以及某产业生态头部芯片企业,老股东元生资本跟投。轻舟智航表示,该轮融资将加速高级辅助驾驶前装量产以及Robobus的规模化落地。 【企业ESG评价】 日产CEO:如果发生经济衰退 公司不会裁员 日产CEO表示,看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公司带来的短期挑战;将继续致力于发展美国市场;如果发生经济衰退,日产也不会裁员;日产每天都会与雷诺就双方联盟的未来进行商谈。 浩欧博: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证监会对公司和董事长等立案调查 浩欧博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兼董事长、总经理JOHNLI、实际控制人之一陈涛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JOHNLI、陈涛立案调查。经公司自查,立案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实际控制人之一陈涛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事项。目前公司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 路通视信:公司及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 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路通视信公告,因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立案调查。
SMM11月24日讯:在SMM举办的 2022中国电机&永磁行业峰会 上,中国船舶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保来简要介绍了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演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各类动力系统的功能特点,重点讲解了船舶电气化引领船用电机及其系统的新技术发展,并对船舶电气化的未来做出展望。 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演变 由古至今,船舶的发展经历了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时代、柴油机时代,而如今或许可以称之为电力驱动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电力系统一般称为“辅助电站”,是船舶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当时应用的动力系统叫做常规推进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且传统一次能源低效使用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八十年代之后开始使用交流综合电力系统,该系统将船舶动力系统和电力系统实现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化设计的综合电力系统,拥有发电、配电、推进、控制等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整船能效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之后,船舶动力和电力系统迎来了革新。现行的电力系统是适合多能源接入的综合电力系统,配电系统和驱动系统高度集成,实现能量管理、推进控制和监测报警一体化设计,能效水平与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具有典型新型电力系统特征。新型电力系统是指在船舶领域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最大化利用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智能系统为纽带,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以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等为主要载体,在船舶上实现多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管理的综合电力系统。 船舶电气化应用场景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典型结构特点是主机与轴带电机可并联工作,轴带电机可双向运行。其能源形式来自于主机、辅助电站、储能系统与岸电系统。推进器的直接驱动力可来源于主机和电动机;储能系统可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船舶行驶,从而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轴带电机可充分利用主机的富余功率,节能减排效果突出。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适用于多种运行情况。在经济航行工况下,其工作模式为PTO模式,动力来源于主机,电力来自可逆轴带电机,因此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船舶电源由轴带电机提供,节能减排;而轴带电机在向交流配电板供电的同时,可以向动力系统充电。在高速航行工况下,可以PTI模式(BOOST)工作,该模式动力由主机和可逆轴带电机共同提供,电力来源于柴油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特点是电力系统对动力系统进行补充;柴油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根据负载需求投切。在低速航行或者主机故障的工况下,以PTI-PTH模式工作,此模式动力来自可逆轴带电机,电力由柴油发电机组与动力电池提供,因此特点是由轴带电机单独驱动螺旋桨,避免主机运行在低效区;柴油发电机组和动力电池根据负载需求投切。PTI-PTH模式也适用零排放或者静音航行的情况下,但此时只以动力电池作为电力来源,特点也随之改变即由动力电池向全船供电,无排放、无振动噪音。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典型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变流器驱动电动机,因此推进器的直接驱动力只来源于发电机。这种系统的能源形式包括发电机组(多种形式内燃机)、储能系统、燃料电池、光伏、风机以及岸电系统。与并联式系统相同的是,其储能系统可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船舶行驶,从而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且由于储能的削封填谷和发电机组的变转速运行,节能减排效果同样突出。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可用于三种工作模式。在停泊工况时,直流岸电通过直流配电柜给动力电池充电,同时为日用负载供电。在航行时,进入纯电模式即动力电池放电提供能量来源,柴油发电机组停止供能,可做到零排放。在作业工况时,柴油发电机组根据负载情况变转速运行,能有效解决因负荷突变引起的冒黑烟问题,且系统效率提升,碳排放减少;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投入电池系统,起到削封填谷、节能减排作用。 纯电池动力系统的典型结构特点是电池系统作为全船唯一的能量来源,也因此推进器的直接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其能源形式来自储能系统、燃料电池、光伏、风机、岸电系统。衍生的储能系统可有多种形式,包括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这种系统主要应用于小型船舶,是典型的直流微电网系统。纯电池动力系统在停泊工况和航行工况时的工作模式与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似。 电力驱动主要应用船型包括科考船舶、极地破冰、豪华邮船、海洋平台、航空母舰、两栖攻击等等。其典型案例有沈括号科学调查作业船、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客船、中谷物流4600TEU集装箱船等。 船舶电气化引领船用电机及其系统的新技术 船舶电源 船舶电源的能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柴油发电机组、LNG发电机组、光伏、动力电池、超级电容、风电等,由此引出的新技术包括各种能源发电设备的输出特性及接口技术、多能源电力的智能调度管理、多能源电力组网技术以及各种新的标准规范制定。 船舶电源在电制及船舶适配性方面,具有电压中高压化、电站容量大型化、电制直流趋势、高功率密度、安静型电源等特性,由此可引出新型船用中高压电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技术、大容量船用电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技术、新型船用直流电源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直流变压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技术、高速发电机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电源设备的减振降噪技术等。 船舶电网 船舶电网的电源呈多样化趋势,比如各种新能源应用于船舶、不同输出特性的发电设备、各种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储能设备的接入等方面均有体现。由此可发展船舶电网的直流组网技术、各种电制的功率变换技术、电力电子配电技术、各种新型配电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各种船舶电源组网后的智能管理技术。 船舶电气设备 船舶电气设备中船用发电机主要有三种类型:船用无刷电励磁同步发电机、船用异步发电机、以及多相整流直流发电机;推进电机有永磁推进电机、异步推进电机、集成式吊舱推进器和轮缘推进器、立式全回转主推和侧推电机(典型样机)四种;混合动力轴带电机分为穿轴(或抱轴)式轴带电机和安装于柴油机自由端的轴带电机两大类。 未来为满足船舶各设备组件一致协调,船舶电气设备在多项指标上应进行升级更新,要满足更大的单机功率,要求发电机最大单机功率达 20 MW、推进电机最大单机功率达 40 MW;要达到更高转速,最高转速达每分钟上万转;要具备更多电压等级,覆盖低、中、高压;要适合更多电制,如中压交流与中亚直流;要研发更多电机品种,包括高速电机、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异步发电机、多相整流发电机、大功率脉冲电机、惯性储能电机、特种直线电机等。 船舶电气化展望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将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实现系统全面可见、可知、可控;将以双碳战略目标为导向,深度利用绿色能源,实现船舶低碳化;以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技术为载体,实现船舶能源多元化转向。 》 2022中国电机&永磁行业峰会 专题报道 》 电脑端观看峰会现象视频直播: https://www.smm.cn/live/live_detail?li=352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