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9

  • 近期,我国船舶企业LNG船建造项目实现多个重要节点。 ►沪东中华四船并建 双船同日出坞 5月31日,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厂区2号船坞一派繁忙景象。在拖轮的牵引下,两艘17.4万立方米LNG船缓缓驶出船坞,另两艘大型LNG船半船完成起浮移位作业。 这是继3月24日后,公司再度呈现四船并建、两船出坞、两船起浮的盛景,且坞期同比缩短近20%,达到世界先进水准。标志着公司大型LNG船坞内四船并列半串联建造模式进入了批量化、常态化、标准化、节拍化新阶段,LNG船产能倍增战略迈向全面提速新境界。 ►沪东中华创造半月交付2艘大型LNG船纪录 5月30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华山”号,较合同期提前7个月命名交付。这是继5月15日“绿能瀛”号,半月内交付的第2艘大型LNG船,创下公司历史上首次实现单月交付2艘大型LNG船的纪录。 目前,公司绝缘箱单月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6万只以上,泵塔制造从月均3台增至月均5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超低温阀门产线月产量同比增长200%,高性能阀门产线月产量同比增长 250%,各类殷瓦预制件同比增长55%以上,为实现全年完工交付8艘LNG船中国新目标新纪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造船首制大型LNG船出坞 5月27日,大连造船为招商轮船建造的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首制船出坞。 该船总长295米,型宽46.4米,型深26.2米,设计吃水11.5米,设计服务航速19.5节,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液货舱采用了GTT Mark III Flex型货物围护系统方案,日蒸发率低至0.085%,可以停靠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极佳的适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备最新型LNG双燃料低速主机,集成ICER系统,燃油和燃气模式均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苛的排放标准。 ►江南造船首制大型LNG船入坞 近日,江南造船为ADNOC L&S建造的17.5万方LNG运输船H2700举行入坞仪式。 该船是ADNOC L&S在江南订造的LNG船项目首制船,采用创新建造工法,货舱环段下水保围护先行;坞内搭载机舱、艏部,全船并行;计划码头常规、液货调试同步。稳且有序,充分缩短建造周期。

  • 近日,我国船海企业一批合作项目顺利签约。 ►海洋动力装备联合创新合作协议签约 近日,中船动力集团、中远海运重工/上海船研所、中国船级社、上海交大四方签订联合创新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我国船海新能源及动力装备“产学研检用”深度融合。 合作方将进一步细化分工,增强优势互补,合力促进国产动力装备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全面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抓紧绿色燃料转型这一契机,攻克关键技术,推动船舶动力绿色发展进程;深化合作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化自主配套能力。 ►海油工程与壳牌集团公司签订企业框架合作协议 近日,海油工程与壳牌集团公司签订企业框架合作协议(5年+2年),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油气开发、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供应链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企业框架合作协议(Enterprise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FA)是壳牌集团公司管理全球战略合作供应商的重要模式。双方在合作20周年之际签署新的EFA协议,并在延续原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纳入协议范围。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近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举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共建签约仪式。 协议签署后,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把与高校共建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塑造成企业人才的“蓄水池”,为助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国海公司与中银金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国海公司与中银金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技术、市场、资金、信息、人才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库存海工装备资产盘活、海工装备租赁以及海工资产投资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海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 ►文冲修造与华滋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与江苏华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议围绕船舶绿色改装、液化气船、海工模块等相关领域的深度合作达成共同框架,双方同意加强在船舶改装、液化气船等项目上的协作,并在开展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设备采购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双赢、可持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近日,我国船舶企业多艘新型首制船顺利完工交付。 ►振华重工深水起重铺管船顺利完工 近日,由上海振华重工研制的全国首艘J型和S型双型多功能铺管船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项目完工。 该船总长215.88米、型宽49.00米、型深14.70米,可容纳399人,配备5000吨全回转起重机、J-Lay、S-Lay两型铺管系统、8点定位锚泊系统和DP3动力定位系统。功能强大,作业能力范围广,可铺设管径覆盖6至60英寸,具备单船浅水、深水、超深水铺管作业能力,可在3000米超深水海域的海洋环境中进行高效、安全的海上油气铺管作业,并可进行水下打捞、平台拆装、海上风电安装等海上起重作业,作业海域可覆盖全球主要海域。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列装 近日,福建恒生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海南正式列装。 该船总长63.5米,型宽12.6米,型深4.6米,吃水3.2米,总吨位达1311吨;主机总功率2426千瓦,排水量1713吨,配员34人,自持力35天,续航力3500海里。该船采用双机全回转舵桨推进,配有艏侧推装置、DP 1动力定位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操纵性和适航性。该船配备海洋工程钻探系统、静力触探系统、多套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及海洋作业支撑系统等32套先进海洋地质调查技术装备。 ►中船澄西自研“蓝鲸”系列首制交付 近日,中船澄西自主研发建造的首制88800吨散货船“CARDIFF”轮较合同期提前2个月命名交付,开启了中船澄西“蓝鲸(Whale)”系列交付的序幕。 88800吨散货船是公司在85000吨散货船基础上,自主研发、优化设计的全新一代绿色船型,快速性、油耗、舱容等经济性能指标在同类船型中达到先进或领先水平。该船总长228.9米,型宽37米,型深20.2米,设计航速14节,入级ABS船级社。 ►黄埔文冲提前交付32000DWT重吊船首制船 近日,黄埔文冲为Schoeller Holdings集团批量建造的32000DWT重吊船首制船“AAL LIMASSOL”轮交付,较合同期提前45天。 该船是第三代专业重吊船,是公司目前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重吊船。该型船由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设计,船长179.9米,型宽30米,设计吃水15.5米,配备3台350吨重型起重机,联吊可达700吨。该船配备双燃料甲醇预留(methanol-ready)型MAN主机,符合HPSCR、EEDI第三阶段和NOx Tier III标准,取得DNV甲醇预留入级符号。

  • 近日,我国船舶企业经营工作传喜报,多家船企获新船订单。 ►扬子江船业集团手持订单量创新高 截至2024年5月24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接订单38艘,价值33.2亿美元,完成2024年度集团新接订单45亿美元目标任务的约74%。38艘新接订单产品中约54%为环保船型,船型涵盖甲醇双燃料船、LPG、VLEC船等。 截至5月24日,集团手持订单达到193艘/745万修正总吨、价值160.8亿美元,交付期已排至2028年,手持订单量创下新高。船型涵盖各型传统/双燃料集装箱船66艘,各型散货船47艘,LNG/LPG/LEG/VLEC船22艘,MR/LR1/LR2各型油船58艘。 ►广船国际再获6艘全球最大PCTC订单 近日,广船国际与韩国现代物流有限公司(HYUNDAI GLOVIS CO., LTD.)再次签署生效6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订单。该船型由广船国际与上海船舶设计院结合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海运和最新节能减排需求共同研发设计,是目前全球最大和最先进的双燃料汽车运输船。 随着这批订单的签署和生效,广船国际已累计承接了39艘汽车运输船订单,共计335800个运输车位,在该细分市场的接单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黄埔文冲承接甲醇双燃料65000吨散货船 近日,黄埔文冲与塞浦路斯Lemissoler Navigation公司签订4+4艘甲醇双燃料65000载重吨散货船项目建造合同。 该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总长1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9米,配置2*1200立方米甲醇燃料舱,双燃料主机自由端驱动新型轴带发电机。该发电机不同于传统的抱轴式轴发和齿轮箱PTO驱动轴发,具有机舱空间利用更合理、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等技术优势。 ►长宏国际获希腊船东MR油化船订单 近日,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与希腊船东Horizon Tankers Limited S.A. 公司签署了4+1+1艘50000吨化学品/油船订单。 该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该型船总长182.75米,型宽32.20米,型深19.10米,设计吃水11.00米,设计航速可达14.5节,采用MAN 6G50ME-C9.6-HPSCR TIER III主机。船舶设计不仅具有出色的节能环保性能,还充分考虑了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表现,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严苛的排放标准。 ►厦船重工获2+2艘113600吨双燃料油船订单 近日,马尾造船联合厦船重工与英国船东Union Maritime Limited 公司举行了新船云签约仪式,共同签署了2+2艘113600吨LNG双燃料油船的建造合同。该批次新船将全部在厦船重工建造并交付。 该船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的双底双壳、尾楼型,单机单桨、双燃料推进的阿芙拉型油船,总长约249.9米,型宽44米,载重量约11.36万吨,满足NOx TIER III排放标准,具有节能环保、适配性强等特点,主要用于装载原油及成品油,本船舶无论是主尺度还是载重吨,截至目前都是福建省内承接的最大船舶。 ►江新造船承揽2艘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 近日,由江新造船中标承揽的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2艘74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顺利签约。 该型船总长127.8米,型宽21.6米,型深10.5米,是集绿色、高效、智能于一身的纯电动集装箱船。按照最新的CCS《智能船舶规范》,是国内首制的具备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i-ship(I、M、No)、入级智能船舶符号的万吨级高端海船。

  • 据大船集团消息,5月27日,大连造船为招商轮船建造的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首制船出坞。 该船总长295米,型宽46.4米,型深26.2米,设计吃水11.5米,设计服务航速19.5节,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液货舱采用了GTT Mark III Flex型货物围护系统方案,日蒸发率低至0.085%,可以停靠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极佳的适港性和船岸兼容性。配备最新型LNG双燃料低速主机,集成ICER系统,燃油和燃气模式均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苛的排放标准。 行业动态 5月24日,扬子江船业为日本LEPTA船东建造的第十艘3500TEU集装箱船“MAERSK YELLOWSTONE”轮交付投入运营,该船为系列船中的收官之作,通过电签的方式完成交付。该型系列船在降低主机功率、减少排放、满足脱硫减氮和EEDI Ⅲ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螺旋桨、舵叶、舵球、前置导管联合设计,主机发电机直接进气以及机舱冷却水采用主辅机分开设计并利用变频手段进一步减少功耗等一系列组合节能手段,进一步提升了船舶运营的经济性。 5月23日,沪东中华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1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达飞 圣保罗”号交付。该船采用LNG双燃料动力系统,搭载CMD-WinGD9X9DF-2.0主机,并配备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可使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降低5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8%以上。该船在船头安装了风流导板,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节省2%~4%油耗;在艉部还安装了节能导流装置,可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降低能耗1.5%左右,并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5月22日,江南造船为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15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CMA CGM GRACE BAY ”号交付。该船采用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的双燃料主机,可通过特定算法自动跟踪并动态调整空气和燃气的比例,和以往机型相比,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可降低50%,可减少28%以上温室气体排放。

  • 近日,我国船舶行业多个技改项目落地。 ►沪东中华数字员工提升钢板综合利用率 近日,沪东中华数字员工增添新技能——自动填充套料提升钢板综合利用率。 数字员工以设计数控切割指令为基础,根据生产配件的形状、材质、厚度、需求数量等特征,快速判断选取与切割版图匹配的生产配件,在切割套料图上“见缝插针”地填充合适的生产配件,提升钢板利用率。数字员工新技能上线一个月以来,钢板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1%以上,以公司主建产品为例,一艘17.4万方LNG船单船可节约钢板100吨(约46万元),一艘23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单船可节约钢板160吨(约74万元)。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首次应用静电喷涂技术进行船壳喷涂 近日,随着“胖达(POUNDA)”轮改换新装顺利出坞,上海中远海运重工首次船壳静电喷涂油漆工程完美收官。 静电喷涂技术是当前船舶外壳油漆施工领域的新兴工艺,运用了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喷枪内的油漆在高电压作用下被赋予负电荷,待涂覆的船壳表面形成正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从而使油漆均匀地涂布于船壳表面。静电喷涂技术可大幅减少油漆漆雾的产生,降低约25%的油漆损耗、节约油漆用量、降低整体油漆成本及VOCs排放,实现涂层工艺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污染、低成本。 ►威海金陵推进设计标准化建设收效明显 威海金陵技术部以新造船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行设计标准化工作,第一批自主设计的PCTC项目施工图纸近日完成下发。 设计标准化建设包含设计流程、设计标准、设计管理等方面内容,技术部重点围绕审图意见关闭、详设生设一致性核查、设计practice、模型评审、设计红线、出图标准、check list、材料订货等方面对设计体系进行重塑,制定设计标准100余项,并在两个新造船项目上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设计标准化的制定与实施,降低了项目材料增补量,提高了材料订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生产设计错误率也大幅下降。 ►CCS船用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数据采集系统发布上线 近日,中国船级社(CCS)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数据采集系统正式发布上线。 该系统基于行业数字化发展要求,对产品检测和试验数据进行分类采集,将采集的数据及文件进行提取、识别、存储,实现对产品检测和试验数据及文件的在线化、标准化、规范化采集,提高CCS与产品厂、产品检测机构的协同效率,减少文件传递时间。同时系统为验船师提供查询分析等功能,满足检验业务中的实际数据需求。系统的启用将提升CCS船用产品检验质量,促进船用产品检测及试验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为数字化检验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我国船舶行业绿色智能发展近期动向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我国首艘千吨级新型智能科考船“香洲云”号交付 近日,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建造的我国首艘入级智能船舶符号的测试工作保障船——珠海“香洲云”号交付。 “香洲云”号由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建造总承,是一艘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高端智能船舶(智能标志I,No,E,R1)。其感知系统在2.5海里范围内,系统检测精度优于95%;在1海里无虚警及漏警目标,检测精度优于99%,并实现自主避碰功能。对5000海里内的航线,自主航行系统优化时间小于20秒,能自动规避岸线、岛礁和障碍物以及预设的高海况区域等。 ►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近日,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中国海油惠州26-6钻采平台上部组块与导管架对接成功,完成海上安装。 惠州26-6钻采平台作为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设的首个智能钻采平台,通过集约化设计集成了图像智能处理装置、边缘智算站、数据存储通信装置、数据安全管控装置、数据采集物联网平台等五大智能模块,智能化设备数量为传统平台的3倍,占用空间却减少1/3,能提高生产效率达20%,每年可降低运维成本10%,进一步构建起“智能、安全、高效”的新一代海上油气开采运行模式。 ►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下水 近日,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10850吨级的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内河散货船“国能长江01”顺利下水。 该船为川江及三峡库区运输船舶标准船型,船长130米,宽16.26米,型深7.98米,设计载货量10850吨,入级中国船级社,满足中国船级社船级符号“i-Ship(·M,·E,·I)”要求,同时配置有低压岸电系统。 国能航运与东湖实验室、淄柴动力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国内首台600kw级甲醇/柴油双燃料发电机组和国内首套甲醇/柴油双燃料散货船电电混合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配置2组500kWh锂电池、2台1000kW 推进电机等,实现全部设备与技术的自主可控。 ►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在中船发动机成功交验 近日,中船发动机研制的甲醇双燃料低速机6G50ME-C9.6-LGIM+EGRBP成功交验,标志着中船发动机具备了甲醇双燃料低速机持续交付能力。 该机额定功率10320千瓦,最大转速80rpm。相较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燃料在船舶储存、运输、使用等方面更具优势,装备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对提升船舶综合能效指数和CII评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我国首部《船厂建设双碳行动计划》发布 近日,中船九院发布了《船厂建设双碳行动计划》。 《计划》围绕船舶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总装船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船舶工业绿建、绿色工厂、无废工厂认证及建设标准、能源计量体系、用能设备能效等级及更新标准等,建立健全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各阶段节能、综合能耗计算、降碳等各专篇编制标准,以及船舶工业低碳设计标准。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 近日,我国多型重点船舶及配套产品实现重要节点。 沪东中华提前交付首艘第五代“长恒系列”LNG运输船 近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第五代“长恒系列”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绿能瀛”号较合同期提前5个月交付。 该船采用安装了最新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系统技术的中国船舶WinGD 5X72DF2.1双燃料主机,是“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的首制船。 中国首制MK-III大型薄膜式LNG运输船入坞 近日,江南造船为ADNOC L&S建造的17.5万方LNG运输船H2700举行入坞仪式。 该船是ADNOC L&S在江南订造的LNG船项目首制船,采用创新建造工法,货舱环段下水保围护先行;坞内搭载机舱、艏部,全船并行;计划码头常规、液货调试同步。稳且有序,充分缩短建造周期。 扬子江船业首制126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 近日,扬子江船业为船东新加坡 X-Press Feeders公司建造的首制126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签字交付。 该船配备2个甲醇燃料储存舱及1个甲醇日用舱。动力系统由一台MAN 5S50-C9.6-LGIM-EGRBP、轴发及可调桨系统组成,其中主机可以使用甲醇燃料。该船配置2台1200KW发电机带LP SCR系统,主机及发电机能够满足IMO船舶排放Tier III要求,同时船舶能效指数满足EEDI Phase 3要求。 招商工业交付最新一代风电安装平台 近日,招商工业为中铁大桥局建造的2000吨最新一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大桥海风”号,在江苏南通招商工业海门基地成功交付。 该平台主吊机采用双主钩设计,主钩能吊重2000吨左右,副钩能吊重800吨,为国内最大。配置先进的推进器,提供8节以上航速,强悍的船体和DP-2的动力定位系统使其具有更强的定位能力和更高的耐波性,能减少定位时间、提升作业效率,最快48小时内可完成一台风机安装。 中集来福士新型海上风电安装船下水 近日,中集来福士为荷兰Van Oord公司建造的新型海上风电安装船BOREAS项目下水。 该项目船长176米,最大工作水深80米,定员135人,最大净载升降能力超过20000吨,甲板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主吊起重能力超过3000吨,吊臂高155米,能够安装20兆瓦的海上风机,入级挪威船级社(DNV)。该项目配备有约3000立方米甲醇储舱及5台甲醇双燃料主机,不仅满足清洁环保的排放要求,而且可将船舶的碳足迹减少78%以上。 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机在中船发动机成功交验 近日,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机——6G50ME-C9.6-LGIM+EGRBP交机仪式在中船发动机举行。 该主机额定功率10320千瓦,最大转速80rpm,将安装在广船国际为HAFNIA船东建造的49500载重吨化学品/成品油船上。 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首罐二氧化碳交付 近日,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岸端卸载的首罐液态二氧化碳正式交付使用方,标志着船用碳捕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完成“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卸岸-转运-再利用”的全流程生态闭环,成为船用碳捕集产业里程碑式的案例。 (来源:各企业新闻,中国船协整理) 统计数据 ■5月2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83.62美元/桶,较上日下跌0.37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格79.20美元/桶,较上日下跌0.32美元/桶。上海原油期货价格622.90元/桶。 ■5月20日,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为1844点,较前一日上涨27点,环比涨幅1.49%。 ■5月20日,主要地区船用钢板价格均价(含税价):20mm:4300元/吨;6mm:4720元/吨。

  • 2024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0%;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我国分别有6、5、6家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 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7.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1.2%,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7.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