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个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出台令其欧洲盟友感到头疼,尤其是其中的“绿色补贴”条款,对欧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欧盟领导人周五(2月10日)同意,欧盟应该批准“有针对性的、临时的和适当的”补贴,以应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支持欧洲未来成为绿色科技产品的制造基地。 此次,欧盟委员会的提议包括,放宽对可再生能源、碳中和产业、氢气或零排放产业的援助规定,加快批准绿色项目进度等。 美“通胀法”的威胁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于去年8月出台,其中涉及“绿色补贴”的规定包括:允许政府提供总值3690亿美元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加速推动美国本土电动汽车电池、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 该“绿色补贴”鼓励全球企业将目光投向美国,这让欧盟各国慌了。 由于《通胀削减法案》中存在有损欧洲产业竞争力的条款,德法经济部长于本周二(7日)亲赴美国进行商讨 ,劝说美方调整相关补贴。 不过目前来看,美方似乎并没有松口的迹象, 美国财长耶伦本周三(8日)表态,如果欧洲实行与美国类似的清洁能源激励措施,这将是“良好的气候政策”。德法经济部长的华盛顿之行似乎无功而返。 欧洲希望分一杯羹 国际能源机构(IEA)估计,到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量产技术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增加两倍,达到约6500亿美元/年。这些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电池、热泵、电解槽制氢设备等。 目前来看,从太阳能电池板到风力涡轮机叶片、汽车电池等行业,均是由中国企业主导的,中国的市场份额远超50%。 若欧盟还想在清洁能源市场中分一杯羹,就需要从优惠政策入手了,第一步就应该是制定相关法案,与美国的通胀法案相抗衡。 欧盟委员会计划拟定两个提案:其一是《净零排放产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以加快绿色项目的审批速度;其二是《关键原材料法案(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以促进回收利用,实现采购来源多元化。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表示,这些提案将在3月22日至23日的欧盟领导人会议之前提交。 而资金问题是这些提案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一些成员国担心,更宽松的援助规定将扰乱欧盟内部市场,因为德法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补贴,将使其他国家的补贴相形见绌。
埃克森美孚(XOM.US)正在创建一个全球交易部门,以便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能源衍生品领域与英国石油(BP.US)和壳牌(SHEL.US)等公司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该公司在发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新部门将整合埃克森美孚的原油、天然气、电力和石油产品部门。这是更广泛的企业重组的一部分,该重组还将建立一个管理财务和采购的全球业务中心,以及一个新的供应链部门。邮件显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成立的Global Trading将专注于“提高商业强度,并最终提供行业领先的交易业绩”。招聘目标和资本承诺等具体细节没有披露。 周四,当基准原油期货下跌,标普500指数中三分之二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下跌时,埃克森美孚的股价上涨了1.8%。 从历史上看,埃克森美孚一直回避投机交易,更愿意专注于石油、天然气、汽车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与欧洲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很少使用衍生工具,有一天可能会成为嘉能可、托克和维多集团等大宗商品商人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前,在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Darren Woods的领导下,该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内部重组。 尽管这家石油巨头是一个相对的新来者,但与更成熟的交易商相比,它有几个优势。埃克森美孚在全球拥有无与伦比的炼油厂、管道、船舶和存储终端,这使其对供应流和需求趋势具有独特的见解。在获得创纪录的590亿美元年利润后,该公司现金充裕。 埃克森美孚在邮件中表示:“我们想要更简单的流程和更现代的工具,让我们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工作,减少障碍。我们想要一家大规模运营的公司,在所有业务中都利用我们的综合商业模式。” 该公司表示,这些变化不会涉及裁员。Woods在1月31日表示,与2019年的水平相比,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年度成本节约90亿美元目标的四分之三。 投资交易的潜在回报是巨大的。以托克为例,在最近的一个财政年度里,该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70亿美元利润,比之前四年的利润总和还要多。壳牌上周表示,交易业务是其第四季度业绩好于预期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埃克森美孚于2018年首次涉足交易业务,但采取了谨慎的做法,逐渐聘请交易员,并建立起专注于业务自然对冲(而非投机性押注)的系统。在疫情期间,该公司缩减了规模,在市场极度波动之际削减了交易员可获得的资本,而这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巨额利润。 2021年大宗商品需求激增,加上去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供应中断,继续提振交易利润。埃克森美孚的交易业务在2022年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年,就在今年,该公司还聘请了交易员。 当埃克森美孚上周公布全公司业绩时,该公司表示,由于“汽油价格下跌”,衍生品头寸带来了28亿美元的利润。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账面收益是否反映了该公司的整体交易业绩。
投资要点 电厂库存继续上涨,煤价继续下跌。 年前煤价短期上涨,秦港煤价由1180元/吨(22年12月底)连续上涨至1220元/吨(2023年1月13日),我们一直强调煤价下跌不会一帆风顺。春节之后,港口煤价即开始下跌,至今秦港煤价已跌至1145元/吨(2月3日)。近期煤矿复产较快,而下游需求复苏较缓慢,目前港口和电厂的煤炭库存仍然较高,我们认为短期煤价以跌为主(具体变化预计将于2月中旬有所体现),海外煤价在跌至和中国基本一致后开始震荡,继续有利电力行业投资。 三个原因导致电力板块近期调整较多,前景展望依旧乐观。 首先是由于22四季度煤价较高,电厂盈利环比三季度下降;其次是22年电厂盈利相对21年有所恢复,但仍在亏损,我们预计22四季度电厂仍会计提减值;再次是经济复苏预期下,周期需求好转,市场预期煤价上涨,导致市场担忧电力板块盈利难改善。我们认为经济确实存在好转的可能,但对增速预期不必过于激进,继续强调:现在更像2012年,经济弱复苏,电力板块在2023年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2022年装机容量25.6亿千瓦时,YOY+7.8%;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YOY+2.2%。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YOY+7.8%。其中,火电装机容量约13.3亿千瓦,YOY+2.7%;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超过12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水电/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4.1/3.7/3.9亿千瓦,YOY+5.8%/+11.2%/+28.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YOY+2.2%;其中,火电/清洁能源(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量YOY+0.9%/+5.3%。电源工程建设投资方面,2022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分别为909/863/677亿元,YOY+28.4%/-26.5%/+25.7%。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YOY+2%。 部分火电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年度行业业绩承压,建议多看23一季度业绩。 本周多数电力公司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在多数电力公司成本增加叠加计提减值下,我们认为市场对22四季度业绩低于预期的担忧终于兑现,但电力板块本周反而企稳。由于22H2煤价环比H1上涨,我们认为火电厂22四季度业绩不及三季度是必然,但22年年报尚未完整公布,建议不必过度关注已预告的年度业绩,而是看好23一季度业绩。我们认为23一季度煤价或低于22一季度-3均价,电力行业盈利有望恢复至22一季度-3的均值,电力行业值得看好。 电力龙头估值长期低位区间,2023盈利大概率上行。 我们认为火电21年四季度盈利底部已经确认,政策支持下盈利好转是趋势。海外电力龙头PE普遍在20倍左右,国内盈利上升期,或被低估。 风险提示。 (1)经济增速预期和货币政策导致市场风格波动较大。(2)电力市场化方向确定,但发展时间难以确定。
2月6日,国投电力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文平,行远资本总裁曹彦一行来访,三一重能董事、总经理李强进行了热情接待。三方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国投电力新能源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强、三一重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任雪川、行远资本投资总监史进驰代表三方在协议上签字。 据协议,三方将强强联合、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本着“长期合作发展、互助共赢未来”的原则,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从市场需求出发,利用各自优势,在新能源、金融、装备制造、综合能源供应、“走出去”等领域开展广泛和深入合作。 三一重能与国投电力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此前已经在甘肃北大桥第七风电场、湖南宁乡龙田风电场等项目上密切合作。其中北大桥第七风电场被多次提及并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赞扬。该风场安装64台三一重能6.25MW风电机组,凭借高可靠性、高发电量很好地保障了客户投资收益,为平价时代风电场投资开发提供了成功样板,在中国陆上风电大型化发展历程中有着里程碑意义。 签约仪式前,三方进行了深入合作交流。三一重能总经理李强对各位领导莅临表示欢迎,对国投电力合作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感谢。他表示,三一重能与国投电力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合作的北大桥第七风电场是国内大兆瓦风机批量化的先行示范、也是双方合作探索的成功典范。三一重能将继续加强大兆瓦风机的创新研发,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同时进一步深化推进数智化、国际化战略,推动企业高品质发展。希望继续深化与国投电力合作,在大兆瓦风机、“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走出去”等方面携手共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国投电力总经理张文平表示,如今平价时代新能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投资收益率给开发商带来巨大挑战。三一重能后来者居上,在度电成本、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占有优势。近年来的友好合作,进一步增进了双方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也为全面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新能源项目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谱写新时期友好合作新篇章,共同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行远资本总裁曹彦表示,行远资本多年来深耕清洁能源行业,充分发挥自身连接资本和产业的纽带作用,推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并购、风光储氢领域股权投资等业务,积极为新能源行业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行远资本将继续为国投电力、三一重能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推动三方合作“行稳致远”、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期间在三一重能总经理李强陪同下,国投电力、行远资本一行共同参观了全球首个风电5G全连接工厂——三一重能南口智能制造产业园。 参加本次会晤签约活动的还有国投电力总经理助理高海,三一重能副总经理胡杰、彭旭等相关领导。 合作方简介 国投电力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坚持做优做大清洁能源板块,大力布局新能源,稳妥开拓境内外投资,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截至2022年4月国投电力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367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68%。 三一重能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领航者。通过整合全球顶级研发资源, 持续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风机产品;具备独立进行风电场设计、建设和运 营的能力;形成了数字化顶层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整机系统集成、核心部件制造、风场设计、风场 EPC、风场运营维护为一体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 行远资本为资产管理公司,立足于清洁能源领域,拟依托核心团队在清洁能源项目资源储备和金融运作能力的优势,大力开展优质风光电发电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业务,并发挥自身资产证券化能力的优势为风光电发电项目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
自一家美国做空机构上月对印度阿达尼集团(Adani Group)发起阻击后,阿达尼集团近期接连受到重挫,目前这波冲击已经蔓延至对其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 周三(2月8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TotalEnergies)在公布了其创纪录的业绩报告后,给出了一记重拳,表示其已暂停投资阿达尼集团的绿色氢项目。这笔交易的规模尚未披露。 道达尔首席执行官Patrick Pouyanne周三指出,在看到阿达尼集团对其商业行为发起的独立审计结果之前,将暂缓投资计划。 拖累扩张计划 阿达尼麾下旗舰公司阿达尼新工业公司(Adani New Industries)于2022年成立,主要开发绿色氢项目以及制作风力涡轮机、太阳能模块电池等。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生产100万吨绿色氢。 阿达尼集团与道达尔于去年6月宣布了合作伙伴关系,后者计划以未公开的价格收购阿达尼新工业公司25%的股份。 该合作计划体现出阿达尼集团大规模扩张绿色能源业务的雄心。而阿达尼集团的这一扩张计划也是源于印度莫迪政府提出的“207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宏大目标。 2021年,当莫迪政府推动绿色能源革命时,阿达尼就曾许诺将投资700亿美元,志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 而道达尔公司周三宣布的这一决定对阿达尼集团来说如同一个大利空,无疑将拖累阿达尼的扩张雄心。 其实早在上周五(3日),道达尔就已经给出了“预警”。该能源公司上周五称,截至去年12月底,其对阿达尼集团旗下公司的风险敞口为31亿美元。 做空事件 自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Hindenburg Research)1月底发布报告以来,阿达尼集团的市值已经蒸发了一半。 这份报告控该集团多年来存在的财务欺诈和股票操纵行为。阿达尼集团否认了这些指控,称这些指控“毫无根据”,是“对印度的蓄意攻击”。 本周,阿达尼集团所遭遇的这场波折似乎迎来了一点转机。 周一(6日),阿达尼集团宣布其主要股东(阿达尼家族)将抵押部分股票来提前偿还11亿美元的贷款,这一举动旨在解除投资者对阿达尼集团杠杆率的担忧。 随后几天内,阿达尼集团旗下子公司陆续公布了不错的季度财报,这提振了市场对阿达尼集团的买入情绪。 不过目前来看,投资者们仍持观察态度。 MSCI在稍早的一份声明中已经表示,已确定阿达尼的一些证券不应再被指定为“自由流通股”,并将在周四晚些时候宣布如何调整其股票在各指数中的权重。“自由流通股”指的是在公开市场上随时可以交易的股票。 在MSCI较有影响力的指数中,任何阿达尼股票权重的下降,都可能促使投资者的减持。
伊泰煤炭(03948)发布公告,公司于2023年2月8日召开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暂缓建设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的议案》。 在煤化工产品用煤成本居高不下,国际油价波动较大,且税费成本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公司按照目前的产品结构继续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的经济风险较大。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目前决策伊犁能源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的产品方案及生产工艺路线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公司决定将伊犁能源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暂缓开工建设。 伊犁能源是由公司和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24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5.7亿元(单位下同)。公司持有伊犁能源90.2%的股权,伊泰集团持有伊犁能源9.8%的股权。 以伊犁能源为主体建设的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泰伊犁工业园,建设规模为年产烷基苯、高碳醇、优质轻烃、费托蜡、正构C10-14、白油、液体石蜡、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共计105.82万吨,同时副产混醇、硫磺等产品。项目规划总投资为160.68亿元,其中资本金为48.50亿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30%。截至2022年末,已累计完成投资71.1亿元。该项目已经于公司2015年3月18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及2015年6月9日召开的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伊犁能源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于2017年7月26日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核准的批覆》(发改能源[2017]1393号);于2017年9月27日取得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覆》(环审[2017]151号);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已获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批覆(黄水调[2015]303号)。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伊犁能源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尚处于在建期,还未正式投产。
2月6日,哈尔滨电气(01133)发布盈喜:预计公司2022财政年度取得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去年同期亏损41.42亿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业绩盈喜的利好传出,投资者用脚投票。截至2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涨幅达11.08%,成交额为4523.70万港元。 业绩大幅改善的背后,是哈尔滨电气进一步加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管控,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各项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 除了业绩释放积极信号之外,行业政策暖风徐徐吹来。据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提出2022-2023年火电新开工1.65亿千瓦,该行根据电规总院发布的《火电工程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2020年)》测算,火电设备投资有望超过2000亿元。 各大券商纷纷对电网板块的前景予以肯定。中信证券研报称国网2023年计划电网投资再创新高,聚焦特高压、智能化与数字化等重点建设领域。预计电网板块2023年一季度将受益政策频发与高弹性释放。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火电投资周期再起,需求向上、成本向下,常规能源装备商迎价值重估。火电重启加速或将带动超2000亿设备投资,主设备厂商有望迎来大量订单。行业向上,哈尔滨电气成为值得关注的标的。 火电主机设备营收占比近四成 作为国内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商,哈尔滨电气以火电主机设备为主,业务涵盖水电主机设备、核电设备、电站工程服务、电站辅机及配套产品、交直流电机及其他产品与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火电主机设备营收占比达37.3%、水电主机设备营收占比13.4%、核电设备营业收入占比为5.0%、电站辅机及配套产品及交直流电机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9%及19.3%。 据了解,哈尔滨电气在煤电行业布局较广,在煤电去产能背景下,公司火电主机设备板块收入下滑。2022年上半年,公司煤电设备订单为26.91亿元,同比下降30.10%。水电设备订单增长稳健,2022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31.33%至22.16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向能源制造服务商转型,电站工程服务板块实现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站服务订单为28.44亿元,同比增长84.64%。 事实上,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装机维持高增速,装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速,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张。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 然而,随着风电/光伏并网比例提升,受制于其出力不稳定性,电力高峰时段供应能力相对不足。电规总院预计2022-2024年电力供给偏紧态势逐步严峻。根据电规总院,结合当前电源、电网工程、投产进度,预计2023年、2024年电力供需紧张地区将分别增加至6个和7个。 电力保供压力严峻,火电仍是电力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主力电源。 在风光等新能源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电力保供压力仍然需要常规电源分担,从各电源类型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来看,核电、火电、水电2021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7778、4353、3622小时,显著高于新能源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出力稳定性更强。尽管哈尔滨电气多元化收入来源,但火电主机设备仍是其营收主力。因此,若火电需求向上,公司有望受益。 政策指引1.65亿千瓦火电建设 火电设备商订单规模可期 复盘电力设备投资的历史周期,缺电是周期的开启,火电设备厂商随之迎来订单增长、价格上调、估值拔升、业绩兑现、业绩下滑。伴随2021-2022年大范围缺电和政策对火电的态度转变,中国新一轮火电投资正式启动。 2022年以来,政策对火电态度出现转变,强调火电“压舱石”作用,火电投资规划一再提高。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煤炭保供会议,提出2022-2023年两年火电将新开工1.65亿千瓦。天风证券研报根据电规总院发布的《火电工程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2020 年)》测算,火电设备投资有望超过2000亿元,主设备厂商有望迎来大量订单。 中国火电设备市场三分天下。根据东方电气集团公告,中国火电市场的300兆瓦以上等级机组的市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集团寡头市占率达85%以上,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假设火电三大主设备价值量占设备投资总额的55%,同时假设哈尔滨电气拥有33%市场份额,则公司火电设备潜在订单规模可达388亿元,接近2022年上半年公司火电订单规模的的14.4倍。 2022年末仍处于火电设备制造商行情周期的上半程,由于火电建设周期需要1-2年,因此判断2023-2024年用电持续偏紧。根据上轮周期经验,订单签约量或为影响股价的重要指标。投资者可以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需求“放量”逻辑下设备厂商订单量的跟踪和业绩兑现期的预判。目前尚未得知哈尔滨电气订单量的具体情况,若业绩有所兑现,则可证明周期已然到来。 除了火电设备的“放量”逻辑之外,“提价”逻辑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复盘上轮周期,主机厂在招标快速释放期,有望进入提价阶段。火电百万机组三大主设备中标价已从2021年的7-9亿元,提升至2022年末的10-12亿元。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主机厂规模效应显现,订单提价有望进一步加强主机厂业绩弹性。 值得关注的是,火电设备成本周期向下,核心原材料钢材的价格自2021M5达到峰值后进入下降通道,有望刺激设备厂商业绩兑现期更早到来。 简言之,哈尔滨电气作为火电主设备龙头之一,有望深度受益于火电重启加速,在业绩逐步兑现中迎价值重估。
中国持续不断地需要更多电力来运行全球工厂,并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提供充电服务,表明中国对更多电力的迫切需求,这将把全球电力需求推到新的高度,加剧公用事业公司跟上步伐的压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年度电力报告,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的电力消耗将大致相当于英国和德国目前的用电量。预计届时中国将占全球电力需求的三分之一。 随着各国为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而补贴更环保的技术,并致力于使供暖和工业过程脱碳,世界各地的电气化正在增加。这就需要公用事业公司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发电站,用可再生能源补充化石燃料,并埋设更多电缆以扩大电网容量。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增长速度足以满足几乎所有这些额外的需求,”IEA执行干事Fatih Birol表示,“政府现在需要让低排放资源更快地增长。” IEA预计,2024-2025年间,电力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3.2%,相比之下,今年为2.6%。 而由于欧洲和美洲的大幅削减抵消了亚洲煤炭和燃气设施的增长,预计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40%)将趋于平稳。 此外,IEA表示,到2025年,全球发电排放强度(即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平均每年下降约3%。
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TTE.US)今日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362亿美元,是上一年同期的两倍水平。由于自俄乌冲突以来,去年大多数时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传统能源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激增。 财报数据显示,道达尔第四季度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7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包括与拆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 Novatek 股份相关的41亿美元减值。该公司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调整后净利润与Refinitiv分析师平均预期基本一致,相比之下该公司上年同期利润为68亿美元,2022年第三季度为99亿美元。 道达尔四季度调整后的 EBITDA为159.97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2%,上一季度为194.2亿美元。四季度调整后的摊薄每股收益为2.97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则为3.07美元,上年同期为2.55美元。 道达尔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56.18亿美元,上年同期则高达的116.21亿美元,上一季度则高达惊人的为178.48亿美元;道达尔四季度净现金流为53.3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0.76亿美元,上季度为70.33亿美元。 该公司表示,将提议派发每股达2.81欧元的2022年全年股息,较上年同期增长6.4%,并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回购价值20亿美元公司股票。在此之前,该公司已于去年12月向股东派发每股1欧元的特别股息。2022年第四季度的普通股息将为0.74欧元/股,与普通中期股息相比增加7.25%。 正如之前宣布的那样,道达尔在第四季度为欧盟和英国拟征收的特别暴利税拨备了约17亿美元资金。在去年,道达尔及其主要的竞争对手英国石油(BP.US)、壳牌(SHEL.US)、埃克森美孚(XOM.US)和雪佛龙(CVX.US)等能源巨头均发布了强劲的业绩报告和较高的股东回报水平,这引发了新的呼声,西方国家的政界人士纷纷要求在家庭难以支付能源账单的情况下对该行业进行进一步的征税。 此外,该公司预计2023年净投资金额将达到160亿至180亿美元区间,其中大约50亿美元用于低碳能源投资建设。
目前,美国煤炭行业正面临艰难的前景。较预期温和的天气削弱了需求,导致库存增加,煤炭价格正在下跌。这种发电厂燃料还面临着来自天然气的竞争,自2020年底以来,天然气从未如此便宜过。有人担心,美国燃煤公用事业公司今年将寻求推迟按合同交货。 McCloskey by Opis数据分析总监Andrew Blumenfeld称:“如果从煤炭的角度来看,这将是一个糟糕的春天。根本没有需求。” 这对该行业来说是一个鲜明的逆转,由于全球能源危机推高了化石燃料需求,2021年和2022年的煤炭价格都翻了两倍。尽管煤矿企业今年的煤炭已经售罄,它们已锁定了强劲的价格,并提高了股息;但这些公司也开始看到市场的潜在裂缝。 Consol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Jimmy Brock在周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看到能源市场的大幅波动,从2022年底开始,一直持续到2023年初。” 可以肯定的是,矿商目前处于强势地位,至少目前如此。Consol预计今年的产量将提高约8%,并已签订合同,将以比2022年高出20%的价格出售约90%的产量。这家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公司公布了第四季度每股5.39美元的创纪录收益,远高于分析师预期的3.31美元。Consol还增加了股息。 同样地,Alliance Resource Partners LP上周公布了创纪录的收益,提高了对投资者的派息,并表示已经售出了几乎所有预计2023年的产量。 这一切都发生在该行业强劲发展的两年之后。随着世界在2021年开始摆脱大流行封锁,用电量激增,推高了世界各地的煤炭需求和价格。去年,乌克兰战争进一步颠覆了全球市场。进入2023年,人们担心欧洲的煤炭库存会短缺,可能会在寒冷时期引发停电。 但现实情况却相反,今年开年温和的气温抑制了需求。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的煤炭和天然气价格均大幅下跌。由公用事业公司控制的国内煤炭库存1月份环比增长3.2%。与此同时,据Blumenfeld称,在寒冷天气通常会促使公用事业公司消耗库存的时候,用量暴跌了20%。 这种逆转来得很快。美国政府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美国公用事业的煤炭消费量将下降16%,这低于上个月预测的下降11%,部分原因是1月份天气温和。 Brock称:“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高于正常水平,导致天然气储存水平和煤炭库存增加。” 虽然他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需求仍将保持强劲,但其他人却不那么确定。B Riley Securities分析师Lucas Pipes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我是煤炭行业的高管,我会非常担心。” 虽然矿商已经锁定了订单,但公用事业公司可能很快就会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些公司可能会寻求重新谈判合同或推迟交货。虽然Consol表示还没有发生,但Pipes预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 Pipes认为:“三个月后,如果我们没有听到延期的消息,我会感到惊讶。我期待着。问题是什么时候。”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