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1个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与11月份相比,原煤、原油、天然气增速有所放缓,电力增速加快。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略有放缓,进口降幅收窄。12月份,生产原煤4.0亿吨,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月放缓0.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99万吨。进口煤炭3091万吨,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7.7个百分点。 2022年,生产原煤45.0亿吨,同比增长9.0%。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下降9.2%。 原油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增速回落。12月份,生产原油1687万吨,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放缓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4.4万吨。进口原油4807万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月回落7.6个百分点。 2022年,生产原油20467万吨,同比增长2.9%。进口原油50828万吨,同比下降0.9%。 原油加工增速有所加快。12月份,加工原油5988万吨,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3.2万吨。2022年,加工原油67590万吨,同比下降3.4%。 天然气生产增速有所放缓,进口降幅扩大。12月份,生产天然气2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放缓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6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28万吨,同比下降11.8%,降幅比上月扩大9.0个百分点。 2022年,生产天然气217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进口天然气10925万吨,同比下降9.9%。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发电7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44.5亿千瓦时。2022年,发电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分品种看,12月份,火电基本持平,水电由降转增,核电增速回落,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月略微放缓0.1个百分点;水电增长3.6%,上月为下降14.2%;核电增长6.6%,增速比上月回落4.5个百分点;风电增长15.4%,增速比上月加快9.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2年12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2023年首场寒潮大举南下速冻中东部,中央气象台已同时拉响寒潮和暴雪预警,不少地方企稳直接跳水20摄氏度以上。就在昨日,国新办就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情况举行发布会。 关于近期冷空气过程和“双节”能源供应情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冷空气过程一方面将提升采暖用能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雨雪冰冻天气,会影响到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影响到电力输送。但是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前后的能源总需求将有所下降,满足因降温增加的采暖需求有可靠的资源保障。即使极端情况下,出现超预期的居民用能需要,可以启动压非保民预案,确保民生用能不受影响。可以说,温暖过冬、祥和过年的能源保障是安全可靠的。 面对这一轮冷空气过程,连维良指出,要重点是做到四个“保”:保正常生产、保正常运输、保顶峰出力、保个案快速处置。 一是保正常生产。针对雨雪可能导致的停产减产,指导能源企业提前制定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产量不减或少减。二是保正常运输。主要是指导北方地区的发电供热企业、港口做好冻煤卸车工作,确保煤炭运输大通道和关键枢纽畅通。三是保顶峰出力。加强统筹调度,增加高峰期的顶峰资源供应,确保极端降温情况下的增量民生用能需求。四是保个案快速解决。加强对个案问题的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一个不放过,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 本周新一轮的雨雪天气将带来大幅降温,当前能源生产保障供应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能源保供稳价的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有关方面提前部署、早作准备,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冬煤炭、电力、油气供应等各项工作。”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说。 2022年,煤炭供给弹性显著增强,全年日均产量保持在合理水平。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全年煤电投产超3000万千瓦、开工超5000万千瓦,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历史高位。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油气产量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 入冬以来,能源供应经受住多轮寒潮天气的考验,去年12月以来,煤炭产量保持稳定,电煤库存保持在1.75亿吨左右;全国用电负荷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最高达到11.59亿千瓦,发电量同比增长5.8%;入冬以来天然气日供应量超过12亿立方米的天数达到38天,地下储气库1.7亿立方米/日以上顶峰采气连续20天。目前,全国煤炭、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均在尖峰水平上有所回落,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当前采暖季能源保供在资源总量、区域平衡上是有保障的。各级政府、各类能源保供企业均成立了应急保供机制。为进一步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畅通问题反映和处置渠道,针对具体到哪个能源企业出现的保暖保供问题,反映后没有解决或解决不满意的,可以拨打12398能源监管热线。 目前,全国煤炭、电力和天然气消费,均在尖峰水平上有所回落,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当前采暖季能源保供在资源总量、区域平衡上是有保障的。各级政府、各类能源保供企业均成立了应急保供机制。为进一步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畅通问题反映和处置渠道,针对具体到哪个能源企业出现的保暖保供问题,反映后没有解决或解决不满意的,可以拨打12398能源监管热线。
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拟对《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进行修订。具体业务层面,将对有连续交易的品种在有连续交易的交易日,于日盘开始前5分钟(8:55至9:00)增加集合竞价。增加日盘集合竞价可以产生一个更为公允的日盘开始交易的价格,有效维护市场公平,保护市场参与者权益。 点击查看原文件: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 附件: 1. 修订说明 2. 条文修订对照表 3.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细则(修订版)
英国央行政策制定者Catherine Mann表示,为应对俄乌冲突升级后价格飙升而设定的能源价格上限,可能会刺激消费者支出,从而引发其他领域的通胀。 Mann称,"对能源价格设定上限,使得消费转向其他消费类别,因此通胀可能高于其他所有产品的情况。这是我们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同时,Mann表示,当目前的能源上限被解除时,很可能会影响通胀。Mann解释道:“取消上限后会发生什么?通货膨胀会反弹吗?那时的能源价格会是多少?我们不知道。” 此外,Mann还谈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并认为旨在减少排放的监管政策将有可能改变未来几十年的经济环境。 Mann表示,从长期来看,经济体可以在通过提高效率和创新减少排放的同时增加生产和消费,并强调称央行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有限。 Mann称:“我们是央行,我们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尽管官员们必须对实现净零排放的政策做出反应,这将影响货币政策运行的宏观环境”。 据了解,自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已加息9次。去年,英国通货膨胀率创下40年来的新高。尽管英国央行预计通胀今年将从11.1%的峰值大幅下滑,但政策制定者在利率应进一步提高多少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去年12月,在由九名成员组成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中,只有Mann在12月投票支持加息75个基点,而小组的其他成员则选择加息半个基点, 另外两名官员则是希望利率保持不变。 就在几周前,投资者已完全消化了2月份再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但现在他们开始降低预期。货币市场显示,如今加息25个基点是肯定的,但再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上次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为“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有证据表明,国内价格和工资的通胀压力可能存在更大的持久性,因此有理由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
在原油市场上,有着“原油交易之神”美誉的全球最大石油对冲基金Andurand Capital的“掌门人”皮埃尔·安杜兰(Pierre Andurand),堪称是最富盛名的业内大佬。 在最新的媒体采访中,安杜兰预言,随着亚洲经济体的重新开放,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会涨破2022年的高点——每桶140美元。 安杜兰重申了他去年年底作出的预测:即使2023年宏观经济背景疲软,对石油的需求仍可能在年内的某个时候飙升约4%,即每日增长400多万桶,这一数字是主流观点的两倍。 2022年,凭借原油价格的强劲走势,Andurand Capital年内一度录得160%的回报率。安杜兰解释称,去年上半年石油市场的供应“几乎没有增长”,而需求却在恢复,同时在2月俄乌冲突升级后,市场浮现了对俄罗斯原油供应的担忧。 当时,安杜兰还一度预测国际油价可能会达到每桶200美元,但事与愿违,油价在下半年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国经济衰退预期等因素大幅走低。 而Andurand Capital的回报率也因此降至约59%,但这一水平也足够令业内人士羡慕。据了解,这家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从去年年初的9.5亿美元攀升至约14亿美元。 安杜兰解释道,去年下半年油价走低主要是由于需求仍较2019年水平低了250万桶/日,其中需求不足的大部分来自航空燃料,更深层的原因是亚洲国家才刚刚开始重新开放。 他说道:“我认为,一旦亚洲经济体完全重新开放,油价将升至每桶140美元上方,因为市场低估了该地区可能给原油市场需求规模带来的提振程度。”
当地时间周五(1月6日),德国能源监管机构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该国天然气进口量下降超12%,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头号供应国。 德国联邦网络局具体数据显示,德国2022年的天然气进口量为1449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度),2021年为1652太瓦时,减少了12.3%。 报告称,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来自俄罗斯的交付量有所下降,年内通过“北溪-1”的天然气运量先是下降了六成,之后降幅进一步扩大至八成,最终于9月初降至零。 (“北溪-1”输气量 来源:德国联邦网络局官网) 为了填补俄罗斯能源的缺口,德国从荷兰、比利时和挪威额外进口了一些天然气。这使得挪威取代俄罗斯成为德国头号供应国,占总供应量的33%,而俄罗斯的供应份额从2021年的52%锐减至22%。 (德国天然气进口供应国 来源:德国联邦网络局官网) 同时,德国减少了天然气的出口,出口量约为501太瓦时,较2021年的749太瓦时减少了约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德国的天然气可用量为948太瓦时,高于2021年的902太瓦时。 2022年,德国还显著降低了天然气的使用量。与过去四年平均相比,天然气消费量下降了14%;与2021年相比,工业消费下降了15%,而家庭和企业节省了12%。 报告指出,除了德国政府公布一系列的节能要求,导致消费量走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气温较过去四年的平均值高出了1.1摄氏度,使得天然气用于供暖的需求显著下降。 而在储气方面,德国也有好消息。虽然俄罗斯于下半年对其逐步“断气”,但德国依然在填充储气设施方面快于既定目标。目前,德国储气水平为90.72%,远高于监管机构2月初预期的40%。 不过,德国联邦网络局认为,在供应不确定性高企的情况下,今年的装填仍将是一个挑战。
当地时间周五(1月6日),欧洲能源巨头壳牌公司更新了其2022年第四季度展望。根据这份报表,壳牌2022年预计共需要向欧盟和英国支付将近24亿美元的暴利税。 壳牌此前向投资者披露,2022年预计将支出3.6亿美元暴利税。壳牌周五表示,随着欧盟和英国相继宣布征收暴利税,该公司2022年四季度需要再缴纳约20亿美元的额外税款。 壳牌还表示,公司2022年四季度液化天然气产量预计为660万至700万吨,这将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原因是其位于澳大利亚的两家主要工厂长期停产。不过,壳牌亦强调,四季度液化天然气的交易业绩将显著高于三季度。 俄乌冲突爆发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价格飙升,能源公司普遍从中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壳牌有望在2022年实现创纪录的年度利润,光是2022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就高达300亿美元,仅略低于该公司于2008年创下的310亿美元年度利润纪录。 壳牌公司将于当地时间2月2日公布2022财年的全部业绩。 去年9月,欧盟决定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2022年和2023年的超额利润征收至少33%的暴利税,即所谓的“团结贡献费。” 在随后的11月,英国政府宣布,从2023年1月1日起至2028年3月,将对能源企业征收的暴利税从25%提高至35%。 欧盟和英国征收暴利税的决定引起了能源行业的强烈反对,美国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更是向欧盟提起了诉讼。 去年12月28日,埃克森美孚在德国与荷兰的两个子公司向位于卢森堡的“欧盟常设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欧盟无权征收暴利税,相关征收行为属于“越权”。
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7.19万吨、0.28万吨、8.01万吨、3.40万吨。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2%。2023年底前全面关停4.3米焦炉以及不达超低排放标准的其他焦炉。2025年,我省煤炭主产区大型工矿企业煤炭和焦炭中长距离运输(运距500公里以上)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货运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点击查看原文件: 《山西省“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美国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在2022年经历了熊市扩张,去年仍有逾400只新ETF迎来发行。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学会接受它们更容易交易和税收友好的结构,ETF市场吸收了超过5000亿美元。 尽管如此,这个6.5万亿美元的市场依然受到了市场动荡的冲击。由于美联储为抗击通胀而大举加息,股票和固定收益策略受到冲击,许多ETF遭遇了大幅缩水。以下是2022年美国ETF市场的表现。 赢家 市场低迷并未阻止新ETF进入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430只ETF进入市场,仅次于2021年459只的发行纪录。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ETF解决方案全球主管Bryon Lake在上个月曾表示:“ETF工具让投资者获得控制权,而多样性让他们获得精确性。” 能源主导市场:2022年全年,标普500指数只有能源板块上涨,该板块在去年上涨了约60%,这意味着一些表现最好的ETF也属于能源这一类别。数据显示,SPDR能源指数ETF(XLE.US)在2022年上涨了逾64%,富达MSCI能源指数ETF(FENY.US)的涨幅也接近63%。去年10只表现最好的ETF中有8只与能源行业有关。WallachBeth Capital ETF主管Mohit Bajaj表示:“去年能源行业的表现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部分原因是供应紧张,当然也有需求增加的原因。” 此外,投资者以创纪录的速度抛弃共同基金,导致共同基金与ETF之间的资金差距接近1.7万亿美元。这两种投资工具之间的差距从2021年的约9300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突显出ETF正在迅速蚕食共同基金的长期市场主导地位。 输家 由于美联储大举加息,固定收益市场表现不佳。数据显示,投资者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和安联(Allianz)旗下的20多只基金中撤出近36亿美元,这是资管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累计资金流出。 加密货币在2022年遭遇了重大打击,专注于加密货币的ETF同样大幅下跌。ProShares比特币策略ETF(BITO.US)下跌了近64%。在去年11月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崩盘之前,加密货币ETF的规模就一直在萎缩,发行数量也大幅下降,少数加密货币ETF则被关闭。一些市场观察人士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加密货币ETF被关闭。 在疫情期间大火的围绕SPAC(特殊目的收购)建立的ETF随着投资者逃离投机性投资工具而下跌。Defiance Next Gen SPAC Derived ETF和Morgan Creek - Exos SPAC Originated ETF在去年都被关闭了,跟踪该行业的指数则下跌了超过24%。 单股ETF一度成为头条新闻,这种ETF允许投资者对特斯拉等个别公司的日常表现进行杠杆投资或反向押注。不过,在去年7月第一批单股ETF推出之后,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员的警告和投资者需求不高,这一新生类别的ETF陷入了停滞。
俄乌冲突引发了全球能源危机,而美国却坐收渔翁之利,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在2022年,美国已经追平了卡塔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这是美国作为天然气主要供应国飞速崛起的里程碑事件。 数据显示,美国和卡塔尔这两个国家在2022年全年都出口了812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一数字对卡塔尔来说仅仅是略有增长,但对美国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美国从2016年才开始从美国本土出口液化天然气,仅仅几年时间之后,美国就成为了液化天然气行业的主导性力量,一切看起来似乎是那么不可思议。 一场页岩气革命,再加上数十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设施投资,使美国从一个液化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一个主要供应国。全球能源危机以及对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依赖减少,增加了各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需求,这也有助于支持整个海湾地区几个新出口项目的建设。 如果不是德克萨斯州的自由港出口工厂发生了火灾,毫无疑问,美国去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没有之一。自由港出口工厂自2022年6月以来一直关闭,设施定于本月晚些时候恢复运营,这将巩固美国作为液化天然气最大出口国的地位。 此外,美国已与日本、英国和欧盟等多国达成长期供应协议,这是确保燃料供应以避免未来出现短缺的重要举措,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预计将在未来数年保持紧张状态。 不过,如果美国想保住全球第一出口国的地位,就需要建设更多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卡塔尔正在对其生产设施进行大规模扩建,此举将从2026年起巩固其作为世界液化天然气领导者的地位。澳大利亚预计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供应国的地位。 对于美国能源出口大增,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近日评论称,“事实上发生了什么?发生了美国想落实的情况——他们对欧洲市场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增加,但欧洲付出了什么代价?以增加通货膨胀和降低欧洲企业竞争力为代价。” 西卢阿诺夫表示,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以及北溪管道的爆炸,所有这些限制都是为了从美国向欧洲供应更加昂贵的液化天然气。对美国来说很好,对欧洲来说糟糕。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