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07个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此前在竞选中曾大放豪言:一旦上任,要大幅削减美国汽油的价格。 然而,一位能源市场专家表示,如果特朗普真的履行这一承诺,可能会终结美国在全球石油领域的主导地位,最终反而得不偿失。 美国只会得不偿失?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在竞选时表示,一旦上任,将在12个月内将美国的汽油价格降低“一半或更多”。 他在竞选活动中表示,他认为1.87美元是一加仑汽油的“完美”价格。然而,尽管美国汽油价格近期已经大幅下降,但据美国汽车协会的数据来看,截至本周一,全美汽油平均价格为3.026美元/加仑——距离特朗普心目中的“完美价格”仍有较大差距。 而能源顾问公司Rapidan能源集团总裁鲍勃•麦克纳利(Bob McNally)认为,如果特朗普想要实现压低油价的计划,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是美国政府必须说服沙特释放大量石油供应,而这将侵蚀美国市场领导地位;而另一种选择就是推动美国出现“灾难性的经济衰退”——这显然是特朗普更不乐见的。 麦克纳利表示:“在每加仑1.50美元的价位上,美国页岩油(即占当地能源主导地位)将不复存在……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每桶1.5美元的油价和蓬勃发展的页岩油行业 。到此为止,没什么好说的了。” 进一步增产只会削弱利润 放松管制是特朗普政纲的基石。他此前曾承诺,一旦上任,将放任石油行业钻探。按照他的设想,随着美国石油生产商大量增产,美国油价就能顺势下滑,从而令美国人用上更便宜的汽油。 麦克纳利表示, 尽管特朗普的意图是好的,但美国生产商其实并没有那么想提高产量。 事实上,即便是在特朗普还没上任前的2024年,美国石油生产商的原油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麦克纳利表示,尽管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市场价格,但油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市场的供需决定的。 他表示,因为现在不仅是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全球市场的石油也已经供过于求,这在今年已经压低了石油价格。如果未来美国继续大幅增产,可能会进一步削弱行业利润,这将是美国石油商自己也不愿看到的结果。 “如果油价下跌,从长远来看,你可能会看到美国石油产量的自然下降,”GasBuddy石油分析主管帕特里克·德·哈恩(Patrick De Haan)表示,“石油公司要对股东负责。” 麦克纳利预计,到2025年,供应过剩将成为石油市场的主导趋势。与此同时,麦克纳利正在密切关注中东地区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他警告说,以色列、胡塞反政府武装和沙特之间日益加剧的动荡可能会威胁到原油供应。
过去20年里,中国一直都占据着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半壁江山”。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能源行业人士担心,中国的石油需求可能正接近转折点。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3年,中国占到了全球石油总需求的16%,即日均1640万桶,远高于2008年的约9%。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引擎——在此期间,中国占到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一半以上。 然而,自2023年中国摆脱新冠疫情束缚,创下创纪录的石油消费年以来,其需求增长似乎已经放缓。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中国2024年的石油消费量同比增长预计将仅为0.8%,2025年预计也将仅增长1.3%。 虽然中国的整体石油需求似乎仍能保持稳定,但内在的构成无疑正在发生迅速且令人敏感的变化——中国的汽油和柴油需求似乎已达到峰值: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2024年中国对这些运输燃料的总需求将比2021年下降3.6%。 行业人士表示,这虽然部分是由于建筑业放缓导致机械用柴油需求减弱,但 更大的原因或许在于中国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快速转变——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兴起。 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来中国售出的乘用车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国际能源署预测,由于这一趋势,中国2025年的汽油需求预计将比2021年的峰值低出6.4%。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新型重型卡车也开始使用液化天然气来代替柴油。2024年,柴油和汽油预计将仅占到中国石油需求的44%,低于2018年的51%。 当然,在运输燃料需求锐减的同时,中国不断增长的石化行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石油产品的消费。石脑油、乙烷和液化石油气都是石化产品的原料,其需求量在2019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59%。然而, 随着电动汽车在中国的不断普及,石化行业的这种繁荣可能注定将不足以弥补柴油和汽油需求的持续下降。 摩根士丹利首席大宗商品策略师Martijn Rats就预计,未来几年航空燃油和石化产品将推动中国石油需求以每年约10万至 20万桶/日的速度增长,这将远远低于长期趋势。 “其他国家虽然正在弥补,但从目前数据来看,并不能抵消中国的减速。如果中国不能照以往的趋势速度增长,那么整个世界也不太可能。” 而在供给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从2011年到2023年,中国的炼油能力激增了42%,达到了日均1850万桶。 这对海外的大型综合石油公司来说显然可能是双重打击。 2023年,中国日均进口了1130万桶石油,超过了全球产量的10%。 中国需求的结构性下降可能会对石油领域的上游企业带来降价压力。同时,中国过剩的炼油能力可能也会挤压这些超级巨头的下游利润。在低油价时期,这些部门此前曾一直是能源巨头们传统的财务平衡力量。 这或许也是华尔街投行机构,目前普遍对明年油市前景普遍并不看好的原因之一——在上周末媒体调查的十家业内大行中,有多达七家对明年油市前景持悲观立场。 标普全球副总裁丹尼尔·耶金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场论坛中就表示,明年或者在接下来四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会达到峰值,这是国际石油市场需求侧近期发生的最大变化,世界石油市场新增需求一半都来自中国的情况已经结束了。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60世界和中国能源展望(2024)》中也预计,在中国,石油作为交通燃料的消费已达峰,石油的定位逐步转向“交通用能保障+原料用能核心”。中国的石油需求预计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7.7亿吨峰值,到2060年降至2.4亿吨。
监管文件显示,“股神”沃伦·巴菲特临近圣诞节时在美股进行了一场疯狂购物,在市场疲软时增持了西方石油等股票。 根据当地时间周四(12月19日)深夜提交的监管文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周二、周三和周四三天内,购买了西方石油(股票代码:OXY)、Sirius XM(SIRI)和威瑞信(VeriSign,VRSN)三家公司的股票。 其中,伯克希尔以4.05亿美元的价格增持了近890万股西方石油,使其对后者的持股比例超过28%。 另外,伯克希尔还以约1.13亿美元购买了约500万股Sirius XM,以约4500万美元买了约23.4万股威瑞信。 分析认为,与西方石油的交易相比,Sirius XM和威瑞信的规模要小得多,可能是由巴菲特的投资副手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进行的,他们管理着伯克希尔的一些投资。 整体来看,伯克希尔在三天内买入了价值超过5.6亿美元的股票,并且西方石油和Sirius XM都买在了近年来的低位,或许意味着“股神”认为这两只已经是廉价的股票。 截至发稿,西方石油股价已涨超5%,但本月仍累跌逾5%,一度录得2022年3月以来的低位。Sirius XM的表现更加糟糕,该股日内涨近10%,但年内累跌57%,本月一度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低。 目前,西方石油是伯克希尔第六大持仓股,落后于苹果、美国运通、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雪佛龙。巴菲特曾表示,伯克希尔无意完全收购西方石油。 根据上月提交的报告,伯克希尔连续第八个季度净卖出股票,另外公司第三季度没有回购任何股票,这是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当时有分析认为,伯克希尔积累现金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 巴菲特本次出手可能也意味着,“股神”对市场的情绪有所反转,加仓西方石油的举动可能代表他在传统能源领域又看到了潜在的机会。 巴菲特曾提及,由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和投资者对传统能源行业的冷漠,石油行业的价值在过去几十年中被长期低估。 不过,随着特朗普即将上台,美国的能源政策与ESG政策可能会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于拜登政府在推进ESG披露方面的建树,特朗普旗帜鲜明地反对环保等相关议题。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七国集团(G7)正在探讨如何加强针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机制,以更有效地削弱俄罗斯的能源收入。 2022年12月,G7、欧盟和澳大利亚针对俄罗斯原油设置了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只有当俄罗斯石油价格低于上限时,西方公司才被允许为运载俄油的船舶提供保险和金融等服务。 然而,西方实行俄油价格上限机制已有两年时间,但效果并不佳。 限价机制推出之初,俄罗斯原油价格明显低于60美元/桶的上限,这让价格上限机制显得有些多余。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普遍回避俄罗斯的石油,于是俄罗斯转而向印度等亚洲买家出口廉价石油。 从去年7月开始,情况出现了变化,俄罗斯原油价格大部分时间里都高于60美元/桶的上限,让价格上限机制形同虚设。 按照西方的公开说法,对俄油实施价格上限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同时又要防止俄油彻底退出国际市场,进而冲击全球石油供应。而随着原油价格因供应过剩而持续低迷,西方国家也对采取更激进的行动持开放态度。 知情人士透露,西方正在考虑多种选项,相对温和的方案是进一步下调价格上限,从目前的60美元/桶下调至40美元/桶。而更激进的选择是从根本上全面禁止处理俄罗斯原油,以代替价格上限机制。 上述知情人士称,讨论仍在进行中,目前尚未就下一步措施达成共识。 据悉,在权衡可能的选择时,G7希望能在任何措施的潜在经济影响与海上安全等其他问题之间取得平衡。一些G7成员国认为,如果俄罗斯使用更可靠的运营商,贸易可能会从中受益。
剑指阿曼油田资产,国内最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海南矿业(601969.SH)全资子公司完成全面要约收购Tethys Oil AB。公司海外并购步履不停,上周日刚宣布今年第二个境外并购项目,意欲获得位于非洲莫桑比克的两处在产锆钛矿项目。 具体来看,海南矿业晚间公告,全资子公司洛克石油于2024年9月13日向在纳斯达克斯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的Tethys Oil AB发出现金收购要约,拟要约收购标的公司不低于90%的股份。本次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58.70瑞典克朗,总对价为18.94亿瑞典克朗,约合1.83亿美元, 约合13.02亿元人民币 。 截至2024年12月16日盘后,洛克石油总计控制特提斯公司2903.60万股股份,约占特提斯公司股份和投票权的89.98%。 洛克石油决定完成本次要约,预计于2024年12月23日启动结算 。后续,洛克石油将通过其它方式继续增持特提斯公司股份至90%及以上,并按照瑞典当地法律积极推动对特提斯公司剩余股份的强制赎回及退市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标的公司特提斯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和生产公司, 核心资产为位于阿曼的4个陆上油田的权益 ,其中3&4区块为在产油田,49区块、56区块及58区块为勘探油田。上述4个陆上油田 面积合计约6万平方公里,约占阿曼国土面积的18% ,而 阿曼是中东及全球重要的产油国 ,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友好合作伙伴,中国为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原油出口国。 海南矿业在9月的对外项目投资公告中表示,截至2023年末,特提斯公司经审计的原油权益2P储量约为2170万桶, 2024年上半年的平均日权益产量约为7860桶 。特提斯公司2021-2023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合计40740万美元,归母净利润合计5850万美元。 海南矿业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洛克石油将合并特提斯公司的全部权益, 洛克石油的原油2P净权益储量将提高约123% ,公司油气业务规模将得以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矿业海外并购步履不停。继阿曼油田资产之后,海南矿业上周日(12月15日)宣布今年第二个境外并购项目,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ATZ Mining 68.04%股权以及Felston 51.52%股权,从而获得位于非洲莫桑比克的两处在产锆钛矿项目 。 据悉,目前海南矿业的主营业务聚焦于战略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现有业务为包括 铁矿、锂矿 在内的战略性金属矿产和包括 石油、天然气 在内的战略性能源矿产,上述收购完成后将拓展重矿砂精矿的采选业务。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矿业营收为31.72亿元,同比下滑14.29%;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13.81%。截至2024年9月末,海南矿业货币资金为3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1.53%。
当地时间周四(12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在发布的石油市场月报中称,尽管欧佩克+成员国上周延长自愿减产措施,但明年全球石油市场仍会面临供应过剩。 根据欧佩克的声明,8个欧佩克+成员国已决定将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到明年第一季度末,在此之后,这些减产措施将按月逐步取消。但欧佩克在声明中补充道,具体举措还将取决于市场情况。 IEA预测,如果该集团实施他们从明年4月份开始解除自愿减产计划,那么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的 过剩量将达到每日140万桶 ;但即使欧佩克+不开始恢复产量,每日的过剩量仍会达到 95万桶 。 IEA承认,明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将会每天增长110万桶,达到1.039亿桶/日,增幅约为1%。但该机构同时预计,非欧佩克+的供应量将跑赢这一涨幅,其中美国、巴西、圭亚那、加拿大和阿根廷增幅最大。 月报表示,欧佩克+增产的推迟“已经实质性地减少了明年即将出现的潜在供应过剩”,尽管如此,“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的强劲供应增长以及相对温和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让市场看起来供应充足。”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日线图 自7月初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累计回落了约16%,现交投于每桶73至74美元之间。虽然俄乌冲突、中东冲突有所升级,但需求趋弱的前景给油价带来的利空压倒了地缘政治的利好。 上周末,沙特阿美下调了明年1月份销往亚洲、西北欧和地中海原油官方售价。三菱日联研究咨询公司分析师指出,沙特下调原油官方售价和欧佩克+延长自愿减产,这显示市场在今年年底可能走弱。 前一天,欧佩克也发布了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下调对2024年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这是该组织8月以来连续第五次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在月报中,欧佩克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54万桶下调至145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3亿桶。 与IEA不同的是,欧佩克认为明年仍是供不应求的一年,虽然程度较小。 IEA还提到,欧佩克+还有一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成员国对商定目标的遵守程度。IEA估计,欧佩克+ 11月份的总产量比配额目标高出了68万桶/天。
当地时间周三(12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下调了对今明两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这是该组织连续第五个月下调这两项数据。 欧佩克在最新月度报告中将其对2024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下调了21万桶/日,至160万桶/日,下调幅度创今年之最。自7月份以来,欧佩克已将预测值削减了27%,凸显出市场需求的疲软程度持续超出该组织预期。 欧佩克还将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下调了9万桶/日,至140万桶/日。 上周,欧佩克+将原定于明年1月增产石油的计划推迟至4月,以支撑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这是该联盟连续第三次推迟增产计划。欧佩克+是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国家组成的联盟,该联盟中的8个成员国目前仍在执行约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协议,最初的计划是从今年10月开始增产。 自7月初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下跌了17%,原因是亚洲需求疲软,以及美洲地区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大增。油价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目前徘徊在每桶73美元附近,这一价格对于沙特等国而言,已不足以覆盖政府开支。 尽管已经进行了多次下调,欧佩克的预测仍明显高于石油行业的大多数预测,与今年的实际消费数据不符。 欧佩克对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约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预测的两倍,远高于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期,甚至比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估计也高出不少。 鉴于欧佩克近半年未能准确预测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该组织的另一长期预测显得更加缺乏说服力。欧佩克仍坚称,全球石油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至本世纪中叶——即使在石油行业内,这也是小众观点。
英国石油(BP)和壳牌(Shell)在过去五年共投入180亿美元,试图成为电力领域的领军者。然而,受高利率、成本通胀、供应链问题等多重压力,这两大欧洲石油巨头近日宣布缩减其在电力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的投资和业务布局。 2019年,壳牌设定了成为全球最大电力公司的目标,并在随后几年内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时任天然气和新能源总监Maarten Wetselaar预测,到2030年前后,壳牌的电力收入将与石油、天然气业务持平。 于此同时,BP也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转型计划,承诺到2030年将绿色能源支出增加十倍,达到每年50亿美元。同时将其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规模扩大20倍,达到约50GW的装机容量。 根据研究机构Accela统计,壳牌自2019年以来在电力业务上已投资约118亿美元,而BP至今在低碳电力上的投入约为68亿美元。 而如今,壳牌已出售其在英国、荷兰和德国的电力零售业务,并于近期宣布停止投资新的海上风电项目,拆分其电力部门。BP则表示与日本电力公司Jera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到2030年大幅减少在海上风电方面的支出。 困难重重 海上风电是欧洲电力脱碳的主要项目,但近年来的发展正陷入困境。 有媒体称,成本问题是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挑战。 欧洲的高通胀、高利率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导致企业的成本压力超出预期。此外,疫情和俄乌冲突使 供应链受阻 ,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位能源领域投资银行家表示,两家企业产生了错误的预期,认为自己“不会面临供应链的成本通胀,市场不会有周期性的波动,政府会持续支持和资助他们的业务”,最终“这三个错误的假设以负面的方式影响了他们。” 在高利率环境下,成本的增加使得电力投资项目的回报率大幅下降。有分析师指出,BP和壳牌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高额投入未能带来预期的财务回报,进一步促使其缩减电力业务。 此外,意大利能源集团埃尼(Eni)一位高层管理人员表示,对于传统石油企业来说,由于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之间几乎没有重叠。公司在提升绿色能源比例的转型过程中,可能 既无法留住现有投资人,又无法吸引新投资人 ,经历资金短缺和投资不足的困境。 BP股价今年下跌了16%以上,壳牌下跌近2%,他认为这正是两家公司陷入新旧投资者“青黄不接”困境的体现。 面对重重困难,其他欧洲石油公司,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Eni也在做出相应调整。Equinor放缓了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速度,转而购买了丹麦风电开发商沃旭能源(Ørsted)的股份;Eni则将生物燃料等低碳业务与加油站等创收业务结合,并出售了其子公司的股份。 RBC Capital Markets预计,到2030年,低碳业务将占BP收益的7%,壳牌则降至5%。
当地时间周二(12月10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测,明年全球石油市场将会出现小幅的供不应求。 EIA预计,到2025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1.043亿桶/日,生产量为1.042亿桶/日,每天消费量将比生产量高出10万桶;上个月时,EIA预测的分别是1.044亿桶/日和1.047亿桶/日,两者相差30万桶。 媒体分析认为,EIA下调全球产量部分是因为欧佩克+成员国延长了自愿减产措施。上周,8个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将原定年底到期的日均220万桶的自愿减产措施延长至明年3月底。 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明年的油市平衡,因为需求疲软和欧佩克以外的产量增加可能使油价保持区间波动。上周末,沙特调降了向亚洲买家出售的油价,降价的幅度超过预期,可能会加剧看跌情绪。 EIA最新预计,2025年的美国WTI原油的平均价格将降至每桶69.12美元,布伦特原油为73.58美元。一个月前,EIA给出的数字为71.60美元和76.06美元。与之相比,美油和布油现报每桶68.57美元和72.17美元。 一个月前,石油业最大游说团体美国石油协会(API)在特朗普锁定白宫后给这位当选总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希望特朗普能够采纳该协会的政策路线图,声称可以确保美国能源领导地位并帮助降低通胀。 之后,特朗普很快宣布提名石油大亨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担任能源部长,并提名北达科他州州长道格·伯古姆(Doug Burgum)担任内政部部长(北达科他州是美国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州之一)。 能源研究公司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Kevin Book表示,特朗普的这两个选择表明新政府打算大幅削减监管。 Book解释道,伯古姆和赖特都与规模较小的独立石油天然气公司有联系,这些公司倾向于更深层次的放松管制,因为与大公司相比,合规性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Book认为,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推进进一步增加美国在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份额,以对抗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 EIA在最新的报告中预计,美国2025年的石油产量将达到1352万桶/日,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1293万桶/日和1324万桶/日。
当地时间周四(12月5日),总部位于维也纳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官网宣布,该组织及其盟友再次延长了现有的自愿减产措施。 具体来看,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阿曼将把2023年11月启动的每日220万桶自愿减产措施延长三个月,至2025年3月底。 这也是八个欧佩克+成员国第三次推迟逐步解除自愿减产措施的时间点。新闻稿称,明年4月开始,这每日220万桶自愿减产的部分将逐步取消,直至2026年9月底全部取消。 来源:欧佩克官网 这意味着,八个成员国不仅延后了启动“增产”的时间表,增产的步伐也比先前计划的要更慢。与先前一样,欧佩克声明提到,根据届时的市场情况,计划中的增产可能会被暂停或撤销。 另外,八国还决定将2023年4月宣布的每日165万桶的额外自愿减产延长至2026年12月底。除此以外,阿联酋预定每天增产30万桶的计划也被延后到了明年4月份才开始逐步实施。 媒体分析称,欧佩克+此举是为了争取一些时间来评估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影响。特朗普曾表示,他将会在12个月内将美国的能源价格减半。另外,美国对成员国伊朗的潜在行动也需要观察。 Onyx Commodities Ltd.石油研究和分析主管Harry Tchilingurian表示,“欧佩克为自己争取了一些时间,但如果需求前景进一步恶化,那么减产带来的支撑将逐渐减弱,油价可能会跌至60美元左右。” 布伦特原油价格月线图 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价格报每桶72.54美元,自7月初来累跌约18%。上月,欧佩克在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下调了对2024年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这是欧佩克连续第四次下调今明两年的需求预期。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说法,即便欧佩克保持现有的产油政策,全球油市仍会在2025年面临过剩。花旗和摩根大通也曾预测,即使欧佩克继续限制产量,明年油价也将继续滑向60美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