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744

  • 7月电解铜进出口量均超市场预期 【SMM分析】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铜产业链数据库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电解铜进口总量为29.69万吨,环比小幅下降1.20%,但同比增长7.56%。与此同时,出口量大幅攀升至11.84万吨,环比增长49.86%,同比暴增69.13%,进出口量均超市场预期 进口:刚果(金)占比近半,荷兰、秘鲁增量明显 分国别来看,刚果(金)依然是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7月进口13.96万吨,占比47.01%,环比增长26.75%。俄罗斯以2.75万吨居次,占比9.27%,但环比下降38.80%。荷兰进口量1.68万吨,环比激增210.20%,据悉自荷兰进口量多为LME此前注销的俄铜仓单;秘鲁自SPCC-ILO检修结束后产量有所恢复,进口量增加至0.60万吨。智利进口量仅1.60万吨,同比下降43.86%。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口14.50万吨,占比48.83%,依旧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11.14万吨,占比37.54%。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合计占比约10%,显示加工属性进口仍维持稳定。 出口:台湾、美国、韩国占比超七成,美国需求骤升 出口方面,中国电解铜出口量7月达到11.84万吨,环比增加49.86%,同比大增69.13%。主要流向集中在台湾、美国与韩国三地,从流向上来看分为因出口窗口打开交仓和合计出口量占比超过七成:台湾地区3.72万吨,占比31.43%,环比暴增267.84%;美国2.63万吨,占比22.19%;韩国2.59万吨,占比21.87%,环比增长54.83%。东南亚市场同样表现活跃,泰国、越南分别进口6895吨与6319吨,均录得双位数及以上同比增长。此外新加坡与荷兰亦有部分增幅, 符合此前市场关于国产铜出口至欧洲换货的传言 。从出口贸易方式看,进料加工贸易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为主,分别占比53.07%和46.93%,一般贸易几乎可以忽略。 展望后市:展望8月,美国政府8月1日起对半成品铜材加征50%关税消息发布后LME与COMEX本轮套利彻底结束,但全球贸易流8月难以恢复正常,至中国进口量仍然偏低。LME持续垒库下比价逐渐修复,随着8月中下旬到港货源增多,进口窗口有打开趋势。市场活跃度亦明显增加,洋山铜溢价见底后有望向上。保税区库存或重新开始去库;此外,赴美转口提单溢价回落至正常区间,品牌间价差将收敛,现货贸易将回归SHFE/LME比价驱动的逻辑。预计LME库存将有部分开始回流,进口量将逐渐恢复至30万吨/月的水平。

  • 检修复产拉动短期开工 消费疲软压制后续动能【SMM精铜制杆周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精铜杆: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8月15日-8月21日)开工率上升至71.80%,环比上升1.20个百分点,高于预期0.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75个百分点。本周有前期检修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令开工率增加。若剔除该因素,行业整体开工率则呈现下降态势。本周下游整体消费表现平淡。电线电缆领域,整体市场对铜价观望情绪浓厚,采购主要以刚需为主。废铜杆开工率下降后,线缆企业对精铜杆采购量有所增加,但是受限于线缆企业整体需求偏弱,所以实际拉动效果有限。漆包线市场目前也仍受淡季影响,对铜杆消费的支撑作用较弱。库存方面,由于本周部分精铜杆企业检修减产,原料库存环比下降2.31个百分点,录得33800吨。成品库存方面,本周多数精铜杆企业为避免成品库存累积调整生产计划,叠加周初铜价小幅下跌后下游订单稍有好转,成品库存下降5.44个百分点,录得66100吨。展望下周,由于下游消费需求整体并无起色,叠加铜价重心仍处于高位,精铜杆企业担忧情绪严重,预计下周(8月22日-8月28日)开工率会下降至68.06%,环比下降3.7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1.20个百分点。

  • 精铜杆企业开工率小幅增长 受淡季需求拖累成品库存上升【SMM精铜制杆周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精铜杆: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8月8日-8月14日)开工率上升至70.61%,环比上升1.75个百分点,低于预期0.1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0.31个百分点。本周开工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部分企业在上周通过减停产去库后逐渐恢复生产;二是企业为达成本月产量目标而维持生产;三是受废铜杆企业开工率下降以及精废价差收窄影响,下游对精铜杆的采购有所增加,但是对整体带动效果有限。库存方面,由于本周部分精铜杆企业相继恢复生产,原料库存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录得34600吨。从成品库存来看,虽然企业开工率有所增长,但是当前仍处消费淡季,下游需求较为平淡,导致企业成品库存累积,环比上升1.45个百分点,录得69900吨。展望下周,国网订单支撑下游线缆终端消费,叠加精铜杆对废铜杆的替代作用增强,部分减停产企业继续恢复全面生产。另外临近下旬企业为完成产量任务预计将维持连续生产。预计下周(8月15日-8月21日)开工率会增加至71.79%,环比增加个1.18百分点,同比下降8.76个百分点。

  • 成品库存累积 精铜杆企业开工率高于预期【SMM精铜制杆周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精铜杆: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8月1日-8月7日)开工率下降至68.86%,环比下降2.87个百分点,低于预期3.9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03个百分点。开工率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本周消费表现平淡,下游企业提货节奏不及预期,样本中2-3家企业为控制成品库存水平出现超预期减停产。剔除此因素后,由于本周铜价相对处于低位震荡,其余多数企业开工率整体表现增长。但是由于当前仍处于淡季,下游需求平淡,所以增幅有限。库存方面,由于本周部分精铜杆企业进行减停产,整体原料库存环比下降6.67个百分点,录得35000吨。成品库存方面,本周企业控制生产节奏,降低库存水平,成品库存环比下降5.62个百分点,录得68900吨。展望下周,伴随部分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叠加月度上旬节点下游企业资金会相对充足,新增订单预期相对向好,预计下周(8月8日-8月14日)开工率会增加至70.79%,环比增加个1.92百分点,同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

  • 铜价重心下跌 精铜杆企业开工率高于预期【SMM精铜制杆周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精铜杆: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周度(7月25日-7月31日)开工率增加至71.73%,环比增加2.37个百分点,高出预期2.4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24个百分点。本周,铜价重心回落,尤其在大幅下跌后精铜杆企业订单量有所增加,导致精铜杆企业的开工率增长。库存方面,部分企业对后期订单量增长存在预期,有备库动作,原料库存环比增长个1.08百分点,录得37500吨。成品库存方面,月末由于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导致提货量并无明显增加,本周成品库存环比增加3.25个百分点,录得73000吨。展望后市,铜价下跌对需求有所提振,但是受淡季影响预计消费增幅有限,预计下周(8月1日-8月7日)开工率会增加至72.8%,环比增加个1.07百分点,同比下降2.09个百分点。

  • 深度分析美国7月30日铜关税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SMM分析】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铜产业链数据库         2025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半成品铜材征收50%的进口关税,但对铜精矿、粗铜、精炼铜等上游原料产品给予豁免。这一决定令市场大为震惊,瞬间改写了此前基于全面征税预期所建立的交易逻辑。当日,美国铜期货在COMEX市场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暴跌超18%。此前,基于“全面征税”的预期,COMEX铜主力合约较LME 3M铜价差一度超过28%,引发大量市场套利行为,自2025年2月至7月期间,全球贸易巨头将铜源源不断的电解铜运往美国抢占窗口。这一政策转向不仅令市场剧烈波动,也对未来铜贸易流向、区域间价差、生产布局以及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埋下了诸多变数。         从短期来看,此次政策调整对LME与COMEX价差造成了直接冲击。此前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所有进口精炼铜都将被加征关税,COMEX铜持续拉涨。然而,关税豁免的公布导致套利逻辑崩塌,价差急剧收敛。考虑到美国当前可支配的显性库存约25万吨,据SMM了解包含非注册仓单、埋没库存等另有35万吨的隐性库存,合计约60万吨左右,基本能够覆盖短期内本土电解铜消费需求。不排除在短期内COMEX-LME铜价差有转为负值的可能性。但即便价差倒挂,是否形成可持续的反向套利空间仍值得观察,概率偏低。         随着套利驱动的终结,从亚洲地区“搬铜”至美国的操作将戛然而止。此前在途运输中的电解铜,由于失去关税套利空间,可能重新评估去向。从成本和现实操作角度出发,考虑转口费用与现货贴水等因素,大多数货源仍极有可能最终流入美国市场交至COMEX或LME在美国的仓库。同时,受套利逻辑驱动而非真实需求导致的短期流入已结束,意味着后续电解铜的流向将重新回归价格驱动与供需基本面逻辑。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保税区电解铜市场将率先感受到影响。在美国吸收亚洲电解铜能力消退后,中国离岸市场上的电解铜溢价水平也将逐步回归,摆脱此前异常升水的状态,重新回到以LME/SHFE比价、进口窗口和国内供需为基础的定价逻辑上。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电解铜显性库存较低的阶段,SHFE近月合约一度呈现BACK结构。如果LME市场继续维持甚至加深Contango结构,则存在近月进口窗口再度打开的可能性,带动离岸电解铜溢价上涨。但该趋势是否出现,仍需观察国内冶炼厂在低TC下的电解铜产量表现,若后者维持高位,则进口窗口将难以真正打开。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此轮对半成品铜材加征高额关税,显然意在扶持本土制造业与下游加工环节的投资与扩张。墨西哥和加拿大作为美国铜材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将首当其冲,其铜加工业利润空间面临被压缩甚至转移的风险。与此同时,为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有望在本土加速构建从精炼铜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供应链,这一进程将显著抬升对精炼铜原料的进口需求。当前美国年均电解铜消费量约为170至180万吨,其中年进口量约为90万吨,铜材进口1年约60-70万吨。根据市场测算,若制造业产能扩张持续推进,该数字将在未来数年内提升至230至250万吨水平,增量可达约60万吨。         面对如此增长的原料缺口,美国势必加强与南美、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的铜资源合作。其中,智利和秘鲁作为全球主要精炼铜出口国,其对美出口比例有望持续提升;非洲部分产能以及印尼的新建项目也可能部分转向美国市场。这一贸易重构过程中,美国本土电解铜升水将随着当前库存去化持续抬升,加工材加工费也有望同步上涨,并最终向终端市场传导,推升用铜企业成本。在当前美国处于能源转型与电气化升级的关键期之际,这一成本传导过程无疑将对部分用铜需求形成抑制。不过,随着美国冶炼厂投资落地并释放产能,电解铜价格结构及供应压力有望逐步回归平衡。届时,铜价升水、加工费与终端价格之间的关系也将趋于理性,形成新一轮的价格发现体系。         此轮关税闹剧背后,是全球铜贸易格局的重新划分趋势。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铜资源供应圈”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消费与转口中心”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成型,全球市场由以往的单向流通转向区域化、内循环特征加强的格局。在此背景下,非洲与印尼等地的铜资源争夺将愈演愈烈,成为资源博弈的新焦点。同时,也不排除在美国电解铜产能建设完成之后,出于保护内需或抑制进口竞争的目的,美国再次对精炼铜进口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令全球市场长期存在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总体来看,7月30日的政策转折并非一个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制造业回流”战略下的阶段性布局。其带来的短期价差剧烈波动、套利机会迅速终结和全球流向调整,是对市场预期机制与全球资源配置的一次校准。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未来数年对铜产业链布局、区域竞争格局及政策博弈所埋下的深远影响。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