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2

  • 全球电池产能已达3TWh 未来5年还将增加两倍?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最新报告指出,随着需求的急剧上升以及价格持续的下降,全球电池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 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25%至1700万辆,电池年需求量首次突破1TWh;全球电池产能达3TWh,如果目前官宣项目全部建成,未来5年,电池产能有望再增加两倍。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电池平均价格已经降至100美元/kWh以下,突破这一门槛意味着电动汽车在成本方面可以与传统燃油车进行竞争。 IEA分析称,除了电动汽车旺盛需求之外,关键电池材料价格下跌也是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锂的价格与2022年峰值相比下降了85%以上。此外,技术的进步也助推了电池价格的下行。 IEA表示,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技术不断创新,推动全球电池行业迈入新发展阶段,从区域化市场加速向全球化市场前进。展望未来,规模经济、供应链合作、制造效率、技术创新等因素将加速推动电池行业进入更大规模整合。同时,由各国政府推动的本土化制造也在重塑电池供应链。 中国市场电池价格降幅放缓 2024年,中国生产的电池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三以上,不仅如此,中国电池均价降速最快,降幅近30%,比欧洲和北美生产的电池分别便宜超过30%和20%。中国生产的一些电动汽车售价已经低于燃油车。 IEA认为,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可以归结为四个主要因素:规模效应下的技术创新优势、供应链的高度整合、磷酸铁锂市场份额的增长以及内卷竞争的加剧。 具体来看,在全球累计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中,70%以上来自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集中行业资源并推动创新,这些公司比竞争对手更快、更高效地扩产,并且实现了更高的良品率。 同时,从矿产金属开采和精炼到电池制造设备、前体和其他组件生产,以及电池和电动汽车最终生产,中国电池生态系统涵盖供应链所有步骤,带来更快速、更大程度的制造成本下降。 此外,中国电池企业在价格更低的磷酸铁锂(LFP)电池生产方面占据明显优势,这类电池已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近半份额,其价格与目前市场主流的镍钴锰酸锂(NMC)电池低约30%。 IEA还提到,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下,部分公司一直在压缩利润空间,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电池,以巩固及扩大市场份额。但未来中国市场电池价格下跌趋势预计会放缓。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下,一些电池生产商将被淘汰,某些生产商将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定价权。即便如此,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国仍将保持全球最大电池生产国地位。 中国以外市场加速扩产电池 IEA指出,尽管中国目前在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市场的电池生产也在快速推进。 日韩企业是全球电池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这两个国家的电池制造商和供应商主要生产NMC电池,虽然产能有限,但都是拥有大量海外投资的传统电池制造商。韩国海外电池年产能接近400GWh,远远超过日本(60GWh)和中国(30GWh)。韩系电池的主要挑战来自其在磷酸铁锂领域转型的滞后,近年来已开始加大相关布局。 美国自2022年实施电池生产税收抵免以来,电池产能翻倍增长,2024年达到200GWh以上,另有近700GWh的在建产能。其中,大约40%的现有产能由成熟电池制造商与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运营或开发。不过,美国电池制造进展较慢,正负极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在过去两年中,储能系统对电池的需求规模虽然较小,但年需求增速超60%,成为电动汽车以外的主要需求增长点。 此外,东南亚多国和摩洛哥正在成为电池及其组件的潜在生产中心。其中,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一半的镍矿,2024年首批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和石墨阳极工厂开始生产。摩洛哥则拥有最大磷酸盐储量,这是磷酸铁锂电池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 关于欧洲市场,IEA提到,“欧洲的电池生产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欧洲地区电池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约50%,且电池供应链生态系统相对薄弱,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目前,欧洲大批电池生产商因盈利前景不确定性而推迟或取消电池生产线扩张计划。 IEA举例说,欧洲最大电池生产商瑞典Northvolt已申请破产保护,凸显了欧洲企业在电池制造方面与亚洲存在规模、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IEA还提到,尽管面临当前的挑战,欧洲仍有可能诞生一家更具竞争力的电池产业。此外,一些韩国公司已经开始在欧洲投资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以更好地与中国生产商竞争。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可能会继续扩大在欧洲的业务版图。 最后,IEA提醒说,尽管电池价格迅速下降,创新不断,但近年来,电池供应链的集中度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安全担忧。 IEA认为,在新兴市场,电动汽车是唯一能支撑大规模生产强劲驱动力,但本土需求不一定可以支撑。此外,通过合资或技术授权引入成熟电池企业,可以缩短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建设周期。同时,也需加强国际合作。一些国家的市场规模在电池领域难以获得足够投资,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电动汽车及电池领域的深度的合作,以及与南美和非洲、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新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才能进一步地实现电池产业本土化生产目标。

  • 钴系产品报价涨跌不一 四氧化三钴上涨1万元 多数冶炼厂仍暂停报价【周度观察】

    SMM 3月21日讯:在刚果(金)对钴的出口禁令持续发酵近一个月之后,市场正在逐步消该消息的冲击,而钴系产品价格此前的高位也令下游畏高慎采,各环节现货报价开始松动……SMM整理了本周钴系相关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电解钴现货报价在经历前期的快速上涨后,近期价格开始小幅回落,截至3月21日,电解钴现货报价跌至23.3~25.4万元/吨,均价报24.35元/吨,较3月14日下跌4000元/吨,跌幅达1.62%。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给端来看,电解钴供给相对充足,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偏高影响,冶炼厂利润回落,出货意愿下降。从需求端来看,下游询盘略淡,海外交易情绪变差,电解钴出口价格回落。 SMM预计下周电解钴现货价格或将持续走弱。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硫酸钴现货报价也在前期大幅上涨之后,于本周迎小幅回落,截至3月21日,硫酸钴现货报价跌至48500~50800元/吨,均价报49650元/吨,较3月14日下跌350元/吨,跌幅达0.7%。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给端来看,上游盐厂报价较上周有所下降,部分贸易商开始抛售陈年库存,对市场情绪造成一定扰动。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浓厚,补库积极性有所下降,市场流动性略差。预计下周,下游企业会陆续开启刚需补库,硫酸钴现货价格或将由弱转强。 氯化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氯化钴 现货报价虽然在最后两个交易日迎来下跌,但前期的涨幅依旧可以抵消其下跌的幅度,截至3月21日,氯化钴现货报价维持在58000~61000元/吨,均价报59500元/吨,较3月14日上涨500元/吨,涨幅达0.85%。 对于氯化钴近日价格下跌的原因,据SMM了解,从供给方面来看,市场情绪已经逐渐缓和,氯化钴厂商不愿出货的态度开始松动,出货意愿显著增强,氯化钴报价因此有所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采购方四氧化三钴厂家担心采购后原料价格下跌导致损失,主动延迟采购,观望态度明显。预计下周,随着恐慌情绪逐渐消退,市场将趋于理性,成交冷清可能促使部分厂商继续降价以换取流动性,这或将导致氯化钴价格进一步下滑。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维持上涨态势,截至3月21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涨至19700~22800元/吨,均价报212500元/吨,较3月14日的202500元/吨上涨1万元/吨,涨幅达4.94%。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给端来看,多数四氧化三钴冶炼厂仍在暂停报价,期望等待更高的利润窗口。少数企业虽然提供报价,但价格较高,部分刚需订单不得不接受高价,从而推动现货市场交易价格走高;从需求端来看,下游钴酸锂厂的采购意愿低于预期,对四氧化三钴高价的接受度有限。同时,原料端的钴盐价格出现下行,市场观望情绪加重。 展望后市,SMM预计,短期内,四氧化三钴价格会维持偏强运行,但供应端的坚挺价格意愿与需求端的抵触情绪形成拉锯,限制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空间。如果钴酸锂库存消耗不及预期,四氧化三钴价格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回调。 消息面上,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风险情报企业维枫公司(Verisk Maplecroft)最新分析报告显示,关税和市场动荡迫使钴、铜、金和锂等关键矿产丰富的国家对资源的控制超出以往。 而据财联社3月20日最新消息,刚果(金)正考虑采取措施加强对钴出口的临时禁令,包括与全球第二大钴供应国印尼合作。 在今年2月底,刚果(金)政府宣布暂停钴出口4个月,令原本供应过剩而导致价格持续走低的钴价接连上涨,刚果(金)方面表示,将在三个月后审查禁令,依据结果可能会进行修改或终止。而如今,其政府又在考虑制定长期政策,以提高钴资源的提取和加工附加值,并防止禁令解除后,库存钴大量涌入市场,冲击价格。 据3月14日的一份内阁会议纪要显示,由刚果(金)总理Judith Suminwa Tuluka领导的经济形势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有效管理”出口禁令。其中包括“争取印尼的合作”,以“更好地控制”全球市场上的钴供应和价格。 公开资料显示,刚果(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钴生产国,占全球钴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不过当前印尼的钴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印尼的钴供应量已经占全球钴供应过量的11%,因此,若是双方达成合作,其对钴市场的把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不仅如此,会议纪要还显示,刚果(金)经济形势委员会建议实施出口配额制度,以增加本土加工能力,但未提供具体细节。事实上,近一年多以来,刚果(金)政府一直在考虑对钴的生产或出口实施限制。

  • 以旧换新活动推进 铅蓄电池终端市场促销风起【SMM铅蓄电池市场周评】

            SMM3月21日讯:本周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暂无较大变化。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汽车等蓄电池市场传统淡季将近,经销商采购谨慎,生产企业亦多是以销定产状态,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汽车市场积极开展“以旧换新”活动,部分整车与配套电池销售有所改善,使得生产企业对于淡季的担忧缓和。另电池批发市场,近期铅价呈偏强震荡,蓄电池成本抬升,如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批发市场出现涨价传言,但实际售价并无较大变化。反之,汽车蓄电池批发市场促销氛围较浓,部分型号电池已出现降价情况,如6-QW-60Ah报至165-210元/只。

  • 进口铅打破国内平衡 下周铅价关注成本支撑【SMM铅市周度预测】

             SMM3月21日讯:下周,宏观重要经济数据主要是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初值、美国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中国至3月2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等。另美俄官员就俄乌问题将进行会谈,博鳌亚洲论坛即将举行,同时关注美国加征关税的动向。          伦铅方面,本周LME铅库存一改下降趋势,扭势大增2.7万吨,拖累伦铅冲高回落。而在伦铅回落后,LME铅0-3贴水扩大至-23.06美元/吨,后续需关注2000美元整数关口支撑的有效性。预计下周伦铅将运行于2000-2070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沪铅2503合约交割完成后,铅锭移库交仓动作或放缓,对于铅价的影响减弱。而进口铅陆续到港,并进入现货流通市场,为铅市场注入新的供应来源。在国内铅价冲高回落后,废电瓶市场供应矛盾加剧,冶炼端利润大幅缩水,甚至扭盈为亏,或为铅价提供一定成本支撑。预计下周沪铅主力合约运行于17100-176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7150-17400元/吨。供应端,原生铅与再生铅生产转降,尤其是交割品牌企业检修,主流产区铅锭供应减量,炼厂出货将保持挺价状态。再生铅市场则可能出现劈叉情况,一方面由于废电瓶价格居高不下,成本因素导致炼厂挺价出货,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接收进口粗铅,该类再生铅可继续以大贴水出货。消费端,铅蓄电池企业生产相对平稳,铅价下跌后,部分企业或有逢低采购的动作出现。

  • 铅蓄电池企业以销定产 其中出口订单欠佳【SMM铅蓄电池周度开工评述】

            SMM3月21日讯:据了解,2025年3月15日—3月21日SMM五省铅蓄电池企业周度综合开工率为74.08%,较上周环比微降0.26个百分点。         3-4月电动自行车、汽车蓄电池更换市场将进入传统淡季,各大生产企业普遍维持以销定产状态。近期,铅价持续走高,蓄电池企业生产成本抬升,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单耗成本,在产时段工厂生产线保持在满产的状态,同时月内出现1-2次的放假,从而平衡成品库存水平。另当前沪伦比值扩大,不利于铅蓄电池出口,如广东、浙江等地区出口型企业反映订单欠佳,该类企业生产线开工率多60-70%,且少数有意于月末停产放假。        

  • 减产、长单交付等因素交织 原生铅厂库维持低位【SMM原生铅库存周评】

            SMM3月21日讯:据了解,截至3月21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0.52万吨,较3月14日减少约500吨。         本周河南地区原生铅冶炼企业进入检修,湖南地区原生铅企业因原料不足产生减量,供应阶段性收紧。周初,沪铅2503合约完成交割,交割前大量铅锭货源由厂库转移至交割仓库,已大幅降低了厂库的库存水平。又因临近3月下旬,铅冶炼企业积极交付当月长单,下游企业因铅价高企,在采购上也乐意接收长单,故本周厂库库存维持低位。  

  • 【SMM数据】2025年1-2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数据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为2430吨,环比上升约13.5%,2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为1486吨,环比下降约38.8%。其中,1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0.002吨,2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8.134吨。                             总体而言,国外锂电池1月对原材料采购量有一定增加,海外对锂电池需求增速略有上涨。2月国外锂电池产品需求收到国内春节假期影响,需求有所下降。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58  胡雪洁,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磷酸铁成本驱动提涨预期 供需博弈下市场暂稳僵持

    SMM3月21日讯: 本周国内磷酸铁市场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主流成交价格维持在10350-11240元/吨区间。尽管月末新单谈判尚未全面启动,但受工业一铵等原料成本持续攀升影响,部分主流厂家已释放出100-200元/吨的调涨信号,成本驱动型价格上浮预期较之前有所增强。 从供需结构来看,3月市场呈现"供应有序、需求克制"的平衡状态。供应端主流企业维持正常生产节奏,头部企业开工率较高,随着前期订单持续交付,当前多数磷酸铁企业库存水位已回落至合理区间。需求侧则显现出典型刚需特征,磷酸铁锂企业延续按需采购策略,叠加当前市场可流通现货充裕,下游对价格调涨接受度仍显谨慎。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市场正经历多重博弈:一方面,原料端农肥旺季,磷化工产业链受春耕备肥需求提振,工业一铵供应紧张带动市场看涨情绪,硫酸区域性供应偏紧态势延续,成本压力正逐步向磷酸铁环节传导;另一方面,下游铁锂企业受终端动力电池去库周期偏长影响,3月整体排产增速有所放缓,且头部电池厂仍存压价诉求,买卖双方价格博弈进入关键窗口期。 现阶段磷酸铁锂企业普遍采取"价比三家"策略,增加供应商品牌队伍,客户对产品一致性、杂质含量等关键指标提出更严苛要求,具备规模优势和品质口碑的企业议价能力相对突出。月末新单谈判或将呈现差异化定价特征,具备原料自供能力的厂商成本相对可控,而依赖外采磷源的磷酸铁企业的采购压力相对较大。 短期市场或维持稳中偏强走势,原料成本传导效应与下游需求承接能力的动态平衡将主导价格走向。若工业一铵供应持续紧张,叠加二季度市场预期回暖,4月磷酸铁价格仍存在100-200元/吨的上移空间。月末磷酸铁企业与磷酸铁锂的订单会陆续展开,双方价格博弈仍将持续。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 锂源科技:一次烧结工艺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全球首发!

    一次烧结工艺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全球首发 —锂源科技驱动产业升级 3月21日,2025年龙蟠科技全球新技术发布会(LOPAL DAY)盛大启幕,多项前沿技术全球首发。作为龙蟠科技旗下正极材料业务核心运营主体,锂源科技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推出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S526,以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动力电池性能边界,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这款凝聚锂源核心研发成果的重磅产品,凭借突破性的生产工艺、超高性能及量产稳定性,成为推动行业向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化升级的关键里程碑。 技术突破:刷新行业性能天花板 S526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其粉体压实密度高达2.62g/cm³,这一数据意味着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为终端产品提供了更持久的续航保障,满足了市场对于高性能锂电材料的迫切需求。 一次烧结工艺 开启量产新纪元 相较于二次烧结工艺的四代高压实产品S501,S526通过创新改进制备工艺,实现工艺成本直降。其突破性的"一次烧结"工艺技术,将传统多段式烧结流程简化为单次精准控温成型,在确保产品颗粒级配效果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与生产周期。 量产护航:技术落地加速产业升级 目前,S526已在锂源高压实正极材料产线完成多轮量产验证,实测数据与实验室指标高度吻合。这标志着该产品不仅在实验室阶段表现出色,更在大规模生产中具备了一致性和稳定性。锂源科技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与先进的生产设备,确保了每一批次产品的高品质输出,为全球动力与储能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S526的诞生不仅是技术攻关的胜利,更是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成果。"锂源科技研发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正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以材料创新为支点,撬动锂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三角平衡,让高性能新能源技术普惠全球。" 随着全球锂电池产能向TWh时代迈进,锂源科技正以多元化、高质量的正极材料解决方案,推动着新能源产业从技术迭代向价值重构的跨越。在碳中和目标的全球叙事中,锂源将持续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 2024-2025年铅沪伦比值劈叉 铅蓄电池出口格局扭转【SMM分析】

            SMM3月21日讯: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2月铅蓄电池进口量为51.08万只,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57.06%;2025年1-2月铅蓄电池累计进口量为90.53万只,同比上升9.45%。2025年2月铅蓄电池出口量为1279.63万只,环比下滑41.98%,同比下滑17.38%;2025年1-2月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为3485.27万只,同比下滑10.18%。         据了解,1-2月铅价走势内强外弱,沪伦比值逐步扩大,铅相关产品进口窗口打开,尤其是2月比值优于1月,铅蓄电池进口量较上月递增,反观铅蓄电池出口量则较上月进一步下滑。除去国内外铅价差异因素,中国传统春节假期贯穿1月底至2月初,期间铅蓄电池企业普遍进入放假状态,物流运输暂停,也是1-2月铅蓄电池企业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查看更多SMM铅产业链数据库         另相较于2024年同期,2025年1-2月铅蓄电池出口累计量较去年走势劈叉,主要的原因是铅内外比值的变化。2024年同期铅沪伦比值收窄,利于铅相关产品出口,1-2月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同比上升27.1%。据了解,今年由于国内铅价多高于海外市场,铅蓄电池出口面临的海外市场竞争压力上升,其中东南亚及周边国家依靠价格相对低廉的铅蓄电池产品,对我国的铅蓄电池出口竞争影响尤为突出。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