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5个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苏州市压铸技术协会主办,立中集团大会冠名、广东鸿劲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晚宴冠名,东风汽车、岚图汽车、蔚来汽车特邀支持,广东齐力澳美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商用车技术跃迁与全球化新机遇论坛 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 传动系统总工程师 方伟荣围绕“商用车电驱桥技术及核心零部件开发”的话题展开分享。 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过去几年的新能源发展情况 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放异彩,提前实现了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关于2025年新能源达到汽车销量20%的目标, 2023年汽车销量首破3千万辆,新能源汽车950万,渗透率31.6%。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双超1285万辆其中内销占比约为89%,出口占比约为11%,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45% 全球: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15万辆,同比上涨20%; 从市场驱动力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驱动力正逐渐由 “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和“用户主导”,新能源车市场需求开始大量释放。 未来新能源汽车预测 中汽协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乘用车销量2890万辆,同比增长4.9%;商用车销量400万辆,同比增长3.3%。新能源汽车销量1600万辆,出口62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型 二 商用车电驱市场趋势 商用车市场总览 国内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疫情影响,2022年商用车销量330万辆,同比下降31% ; 2023年中国商用车销售403.1万辆,同比增长22.1% 2023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34万辆,渗透率达到11%。分车型看,客车保持较高的新能源渗透率,卡车的新能源增长速度较快。 2024年,商用车销售387.3万辆,其中出口90.4万辆。新能源商用车超59.8万辆,国内渗透率上升至20.3%。据罗兰贝格预测,未来商用车需求将缓慢恢复,总量将维持在420-450万辆,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3%。 商用车电驱技术路线 电驱系统根据电机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技术路线,分别为中央直驱、电驱桥、分布式驱动。 各类型电驱系统结构因其技术复杂性、空间占用、成本、效率、结构适配性、工况需求等方面的不同,会匹配不同的适用场景。 重型电驱桥市场趋势 2024年国内重卡总量60.2万辆,其中新能源8.2万辆,渗透率14%。 未来几年行业预测重卡总体规模在80-100万辆,行业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达30%。 当前新能源重卡仍以低开发难度的中央驱动为主,随着整车从油改电向专用架构进化,电驱桥将凭借空间优势和 高效率逐步渗透,但是受续航里程和电池成本的制约,长途牵引的电动化尚未大规模爆发,电驱桥应用场景主要 集中在煤炭砂石短倒运输、港口牵引等有限场景,预测到2030年15%的新能源重卡将采用电驱桥驱动型式,重 卡电驱桥行业规模将在6万台。 重型电驱桥技术趋势 中型电驱桥市场趋势 18-23T环卫车新能源渗透率到2030年将达90%; 18-23T物流预计新能源渗透率到2030年在15%左右; 2030年集成式电驱桥在新能源公路客车的占比约为50%。 中型电驱桥技术趋势 轻型电驱桥市场趋势 8-12t专用车总容量2.5万辆左右,其中主要是环卫车,预测到2035年专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90%; 8-12t物流车总容量1万辆左右,渗透场景由短途的城市物流逐步向城际物流突破,预测到2035年物流车新能源渗透率将达80% 。 轻型电驱桥技术趋势 三 商用车电驱技术特点 商用车重卡电驱桥集成化 1代电驱桥: 早期电驱桥多为一体式桥,外在表现形式为保留传统桥壳,外挂电机和变速箱-开发门槛低,最大程度保留传统桥存量资源,因重卡车型需大扭矩,受桥壳空间限制,常带轮边减速机构; 1.5代电驱桥: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重量,国内部分厂商开发一代升级版电驱桥,开发专用大桥包桥壳,电机与变速器共壳设计,常见双电机结构,增加动力源输出扭矩,取消轮边减速; 2代电驱桥: 新一代电驱桥为第二代产品,将电机、变速箱、车桥集成于一体,常见外在表现形式为分段式桥壳,具备结构紧凑、质心分布均匀、重量轻、体积小、传递效率高等优势。 轻商车型集成化 轻商车型:前驱六合一,后驱二合一电驱动桥为主。 高速化:当前16000-18000rpm是主流,未来22000rpm是趋势 800V SiC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效率提升、功率提升; 高效: SQ380 合理布局,三挡效率优先 主动润滑系统 流量动态控制 高速扁线油冷电机/热管理/多挡位/SiC 控制器应用 800V SiC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效率提升;功率提升。 多电机: 起步、加速、爬坡使用全部电机,巡航是用部分电机,轻载时可以减少电机使用。电机间接力,避免动力中断。 模块化 电机、控制器、电子油泵、桥管、热管理、换挡系统。 SQ520双电机和SQ380单电机两款电驱桥产品,SQ380和SQ520采用相同的电机及电子油泵; SQ280和SQ200两款电驱桥产品,两款产品采用不同功率的电机,其余模块通用。 五 电驱桥关键技术与零部件 电驱桥关键技术 ➢ 电驱产品布置 ➢电机选型 ➢效率提升 ➢系统润滑与热管理 ➢NVH ➢预防轴电流 ➢振动对零部件强度的影响 电驱动产品布置 成本 效率 重量 质心 电机选型 最大持续功率:坡度,持续最高车速; 峰值扭矩:最大爬坡/最大坡起 /0-50加速时间; 效率匹配:常用车速、载重。 效率提升 布局优化;全主动润滑;特制的低粘度油;精细的流量分配;电子泵的优化;电机效率优化、电机转子的润滑;SiC控制器;系统热管理控制;能量分配....... 轴承 电腐蚀 系统润滑与热管理 共油式方案设计:为了降低重量及成本,电机采用共壳式设计,电机与变速箱共油,冷却油道与桥润滑共用油路。由于既涉及电机冷却,又设计齿轴润滑,润滑油的选择及保养为重点关注事项。 润滑原理:冷却油路采用完全对称布置方案,油道均集成至壳体系统内,且尽可能减少油道长度。(电机及传动系统可各自冷却润滑或对称冷却润滑,选择对称布置考虑因素主要为空间布置,油管、油路选择,架构方案等); 强制润滑:考虑效率因素,所有齿轴、轴承均采用强制润滑方式,系统效率(电控+电机+传动系统)92.4%。 电机冷却:转子甩油方案 方案1:通过电机转子减重孔甩油,仿真及实测数据较理想,但是由于试验过程中超过12000rpm时振动过大,未采用; 方案2:常规甩油方案,通过动平衡板甩油至绕组内侧,仿真分析可降温20~35°C左右。 电驱桥关键零部件 电机/旋变、齿轴、行星排/差速器、轴承、壳体、换挡机构、电子油泵。 此外,他还介绍了径向电机与轴向磁通电机、电机与旋变、齿轴、行星排与差速器、轴承、换挡系统以及电子油泵等的相关功能与实验介绍。 小结 市场需求多元的,要用户导向; 商用车电驱桥的技术要和乘用车有效协同,目前电机电控、电子油泵、换挡机构都有“乘用车化“的趋势; 电机将向高速化、高功率方向发展; 多电机、多档化在商用车尤其是重卡方面将得到发展; 分布式驱动、智能化对提高商用车的性能有重要作用; 创新是降低成本和和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 》点击查看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 专题报道
中国海关总署今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长6.9%。 从月度数据来看,8月份出口2.3万亿元,同比增长4.8%;进口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重点商品出口方面,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6万亿元,增长9.2%,占我出口总值的60.2%。机电产品作为出口“主力军”,对出口增长支撑显著。 财联社整理今年8月重点商品出口金额变化情况发现: 以美元计价,8月机电产品出口细分品类表现仍呈明显分化态势,整体同比增长7.58%,不同领域表现“冷热不均”。细分品类里,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成为出口金额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手机、灯具等商品同比下滑幅度较大。 集成电路出口强势格局持续, 8月出口金额同比大幅提升32.78%,尽管环比略有下降0.92%,但整体延续着此前的良好增长态势, 连续5个月维持20%以上的同比增幅。 汽车出口势头依旧迅猛, 8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7.31%,环比增长8.26%, 连续3个月维持10%以上的同比增幅, 出口动能持续释放。 船舶出口迎来显著改善, 8月出口金额实现同环比“由负转正”,同比大幅增长34.95%,环比更是激增46.80%。 其余商品出口方面,肥料8月表现出色,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7.98%,不过环比下降9.66%。 稀土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4.66%,环比更是猛涨51.04%, 增长势头强劲。继6月环比“逆转”后,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幅突破五成。
SMM9月8日讯:据SMM了解,截至9月8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6.77万吨,较9月1日增加约600吨;较9月4日增加0.15万吨。 本周华北、华中地区物流限制因素完全解除,一方面现货市场流通货源增多,现货贴水扩大,尤其是华南地区厂提货源贴水扩大,一度报至对沪铅2510合约贴水200-180元/吨出厂;另一方面,铅消费表现偏弱,下游企业刚需采购分散,部分电解铅厂库货源流向社会仓库,故铅锭社会仓库库存转为累增趋势。此外,本周为沪铅2509合约交割的前一周,后续持货商交仓动向,或使得社会仓库延续增势。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苏州市压铸技术协会主办,立中集团大会冠名、广东鸿劲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晚宴冠名,东风汽车、岚图汽车、蔚来汽车特邀支持,广东齐力澳美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商用车技术跃迁与全球化新机遇论坛 上,全国新能源商用车生态联席会(商联会) 秘书长 卢华平围绕“商用车市场分析及展望”的话题展开分享。 商用车分类方式 从三个维度对商用车进行分类:按燃料分、按车辆类型分以及按用途分,通过燃料、车身结构以及用途对商用车进行细分 在每个维度进行三个层级的类型细分:第①层(类型)、第②层(种类)、第③层(品种)、第④层(品类) 商用车分类标准—车辆类型分类及分类标准(商联会 车型分类标准 2.3版) 一、商用车整体市场分析 一、商用车市场:总体走势 2022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出现较大下降,从近500万量级,跌入300万量级,最近三年市场呈稳定态势; 今年前7月国内商用车销量为196万辆,同比增长9.8%。 商用车市场:分车型增速情况 微卡、重卡和轻卡三类卡系是商用车销量的主力车辆类型,其中重卡增长最快,微卡出现小幅下降; 大中客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其中大客下降幅度超19%。 商用车市场:品牌排名 TOP20重商车企中,前7月徐工、欧曼、华神和DeepWay的增速较快,同比增速在100%以上; TOP20轻商车企中,前7月远程、跃进和飞碟增速较快,金杯、依维柯、瑞驰出现下滑,且幅度较大。 商用车市场:分省市销量情况 二、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总体走势 新能源商用车从2022年起,开始进入30万辆台阶;2024年开始爬上60万辆台阶;今年前7月新能源商用车上险49.1万辆,累计增长68.6%;预计爬上80万辆台阶。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分车型 前7月,微客、重卡、皮卡和重卡快速增长;其中微客和重卡增速分别超250%和接近180%。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走势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自2024年以来正在快速提升,今年前7月,渗透率已达到25%(四中有一)。 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分车型渗透率 新能源在客车中的渗透率较高,其中轻客新能源渗透率接近60%。 ①商用车渗透率提升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补贴政策 2025年1-7月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累计监测到314个;其中推广类254个; 2025年8月第二周共监测到8个汽车行业相关政策,6个推广类政策,2个环保类政策。 3月12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补贴额度与 2024 年一致,补贴范围扩大至国三、国四排放标准车辆,并取消燃料类型限制。 商用车渗透率提升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二是价格下降 成本下降、补贴、竞争定价,三重因素叠加,导致NEV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新能源商用车与油车的价差大幅缩小,购买经济性大幅提升。 商用车渗透率提升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三是电车经济效益要好于油车 在目前新能源商用车价格下,在电动车适合的场景里,电动车比油车的综合效益要好。 三、商用车出口市场:总体走势 7月汽车出口57.5万辆,增22.6%;商用车出口7.8万辆,增4.9%,新能源商用车出口5000辆,同比增长79.5%; 前7月汽车出口累计368.0万辆,累计增12.8%,其中商用车出口,60.2万辆,同比增长9.3%;新能源商用车5.5万辆,累计增197.7%。 三、商用车出口市场:总体走势 前7月商用车总体出口60万辆,同比增长9.2%。 三、商用车出口市场:分车辆类型 货车整车是商用车出口主力车辆类型,前7月出口37.7万辆,同比增15.8%; 半挂牵引车出口7.5万辆,同比将9.9%;交叉型乘用车出口2.5万辆,同比降8.3%。 商用车出口市场:品牌排名 福田、重汽和江淮依然是商用车出口的前三强;比亚迪和唐骏(远程)极速增长。 三、商用车出口市场: 皮卡成为商用车出口主力:占商用车出口32.1% 2024年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增长17.5%。其中皮卡25万辆,增长35.8%。 2025年1-5商用车出口41.1万,增长10.5%。其中皮卡13.2万辆,占商用车32.1% 比亚迪依靠皮卡出口,实现快速提升。 BYD SHARK是比亚迪推出的首款新能源皮卡,基于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打造。该车型于2024年5月14日在墨西哥首发,起售价折合人民币约38.65万元。 四、商用车市场展望 对未来市场的两点判断: 1、电车TCO优势的凸显,将加速商用车的电动化; 2、在经济性优势、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物流车无人化将迎来爆发期。 》点击查看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 专题报道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苏州市压铸技术协会主办,立中集团大会冠名、广东鸿劲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晚宴冠名,东风汽车、岚图汽车、蔚来汽车特邀支持,广东齐力澳美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汽车三电生态链论坛 上,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陆国栋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高效热管理技术与成本优化”的话题展开分享。 热管理技术现状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1+4+N 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 三电系统: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技术 其成本超过整车的70% 电池:10~40%; 电机:15~20%; 电控: 20%+。 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 — 电池 电池形状:方形、刀片型、圆柱形等等; 液冷方式:液冷板 + 导热硅脂(接触式传热); 进出口防冻液温差:5℃; 对液冷板平面度有要求; 防冻液被泵到前端模块进行散热(集中式热管理) 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 — 电机 IGBT约占电机驱动系统成本的一半,也就是说IGBT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 IGBT 除电驱动系统外,整车包括高压充电机、空调系统等多个电气组件均需使用到IGBT。 IGBT的作用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同时IGBT还承担电压的高低转换的功能; 充电时的交流电,需要通过IGBT转变成直流电然后给电池,同时要把220V电压转换成适当的电压以上才能给电池组充电; 电池放电的时候,把通过IGBT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机使用的交流电,同时起到对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当然变压是必不可少的; IGBT是功率半导体器件,可以说是电动车的的核心技术之一,IGBT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动车功率的释放速度,决定了整车的能源效率和电控系统的水平档次。 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 — 电机 特斯拉Model X使用132个IGBT,其中后电机为96个,前电机为36个; Model S(单电机版本)全车共有 96个IGBT,其中有 84个IGBT 位于逆变器中,为其三相感应电机供电; 直流充电桩30%的原材料成本是IGBT; 自第六代以后,IGBT自身的潜力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大家都把精力转移到IGBT的封装上,也就是散热; 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同时IGBT的下一代SiC技术已经在日本全面普及; SiC能将新能源车的效率再提高10%,这是新能源车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技术。 电控域: IGBT 宏图大展, SiC 锋芒初露 IGBT :汽车电力系统中的“ CPU ”,属于功率器件门槛最高的赛道之一。 根据集邦咨询数据, IGBT 在汽车中主要用于三个领域,分别是电机驱动的主逆变器、充电相关的车载充电器( OBC )与直流电压转换器( DC/DC )、完成辅助应用的模块。 1 )主逆变器:主逆变器是电动车上最大的 IGBT 应用场景,其功能是将电池输出的大功率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从而驱动电机的运行。除 IGBT 外, SiC MOSFET 也能完成主逆变器中的转换需求。 2 )车载充电器( OBC )与直流电压转换器( DC /DC ):车载充电器搭配外界的充电桩,共同完成车辆电池的充电工作,因此 OBC 内的功率器件需要完成交 - 直流转换和高低压变换工作。 DC/DC 转换器则是将电池输出的高压电( 400-500V )转换成多媒体、空调、车灯能够使用的低压电( 12-48V ),常用到的功率半导体为 IGBT 与 MOSFET 。 3 )辅助模块:汽车配备大量的辅助模块(如:车载空调、天窗驱动、车窗升降、油泵等),其同样需要功率半导体完成小功率的直流 / 交流逆变。这些模块工作电压不高,单价也相对较低,主要用到的功率半导体为 IGBT 与 IPM 。 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 — 电控 芯片及电池发展趋势 高端芯片 单GPU晶体管数量超2000亿(B200),GB200(CPU+GPU组合)达4000亿+; 制程:台积电3nm制程; 纳米级制程导致热流密度超过200W/cm 2 。 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的核心挑战 功率密度越来越高 温度敏感性: 最佳工作区间:锂电池理想工作温度为20~40℃(充放电时需控制在15~45℃)。 高温风险:>60℃易引发热失控(如SEI膜分解、隔膜熔融);低温(<0℃)导致锂析出、容量骤降 快充发热:高倍率充电(如4C以上)时,内阻产热急剧增加(Q=I²R) 电芯一致性:温度分布不均会加速电池组性能衰减(“木桶效应”)。 现有冷却技术路线分析 热管理技术现状 — 传热链 热管理技术现状 — 热端接触热阻 功率元件发热密度越来越高,全方位散发热量; 不同功率元件温度窗口不同; 当前主流冷却技术路线为接触式换热,接触面采用导热硅脂填充(导热系数<20W/m·K) 单相液冷:利用其显热传导热量,进出口存在温差,不同区域功率模块冷却温度起点不同,有较大差异; 难以满足大散热、高均温要求。 与高功率密度元件散热相适应的冷却技术应具备如下特点: 1、超强散热能力 2、超强均温能力 3 、确保功率元件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窗口 真空状态下浸没式相变换热技术具备的能力 消除封装热阻及接触热阻的解决方案 真空状态 / 浸没 / 相变换热 技术降本 高效相变散热技术快速带走热量,极大降低热失控几率,三包成本降低; 效率提升、环节减少、体积减小、重量降低,因此制造、使用成本下降; 均温效果提升,寿命延长,使用成本降低。 》点击查看 ASCC 2025年SMM(第七届)汽车供应链大会暨新材料应用高峰论坛 专题报道
【天际股份:固态电池概念受到市场关注度较高 子公司已获得硫化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授权】 天际股份(002759.SZ)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到市场关注度较高。截至目前,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泰瑞联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一种硫化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授权,硫化锂是生产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的原材料,目前公司正在推进该专利的产业化,相关研发和试验工作在有序进行中。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项目亦存在产业化、商用化不及预期的风险。(财联社) 【杭可科技:公司产能与下游客户的扩产计划密切相关 若未来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可能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杭可科技(688006.SH)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称,公司专注于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后处理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及数码产品等领域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公司产能与下游客户的扩产计划密切相关。若未来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或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客户产能扩张步伐延缓或投资缩减,从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带来不确定性风险。(科创板日报) 【珠海冠宇:公司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 珠海冠宇(688772.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并陆续获得更多客户认可。与此同时,公司正积极与客户对接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以推动其未来量产与商业化应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多个项目和方案的技术对接,并且已陆续给多家头部厂商送样,部分厂商在汽车低压锂电池方面和公司已有深度合作。软包电池凭借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获得多家厂商的认可,是机器人用锂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财联社) 【宁德时代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 宁德时代9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No Propogation 3.0)技术平台,并正式发布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宁德时代方面称,该技术可实现热失控时不产生明火和烟雾,避免因视线遮挡引发的二次事故。(财联社) 【韩称已与美协商释放约300被抓韩国人】 据CCTV国际时讯,韩国总统办公室9月7日通报说,已与美方就释放在佐治亚州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被抓捕的韩国工作人员事宜协商完毕,在相关行政程序结束后,韩国政府将包机前往美国。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9月6日公布的执法视频显示,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等执法机构对位于佐治亚州的现代汽车—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展开大规模突击搜查,开展打击非法移民行动,总逮捕人数达475人,其中约300人为韩国人。(财联社) 【长安汽车朱华荣:中国汽车出海最佳窗口期或仅剩两三年】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在发言中谈到,汽车产业加速拥抱AI,数智新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的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预计到2030年,国内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将成为标配,L3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覆盖率将超过10%。他还提到,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600万辆,渗透率超过50%,到2030年,中国市场80%将是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2030年达到40%,未来拥有燃油车、新能源双动力布局全球的汽车企业集团将有明显优势。此外,朱华荣认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海外的最佳窗口期可能仅剩两到三年时间,他建议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合规经营,以AI等科技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科创板日报) 相关阅读: 政策利好突发!电池、能源金属及光伏设备板块爆发 多晶硅期货刷新记录【SMM热点】 钴系产品报价集体上涨 下游大规模补库拉涨钴盐价格 旺季终于要来了? 【周度观察】 【SMM分析】湿法回收市场8月回收盐类产量基本环比上升 拉涨逾5%!储能海外需求爆发&固态电池订单激增 电池板块大幅上扬【SMM热点】 【SMM分析】8月负极材料产量出现环增 9月需求与成本支撑下预计延续上行 内蒙古集结产学界力量 攻关固态电池储能应用【SMM分析】 荷兰科学家突破固态电池瓶颈 发现卤化物电解质特性【SMM分析】 瞄准小动力与低空经济 安徽伏特时代10GWh固态电池项目正式启动【SMM分析】 【SMM分析】8月中国磷酸铁锂材料产量环比增长8.8% 能源金属、电池、固态电池板块一同拉涨!固态电池个股掀涨停潮 国轩高科两连板 【SMM分析】8月正极材料环比齐增 “金九银十”旺季已开启预热 东风联姻华科大 固态电池布局步入产学研深度融合新阶段【SMM分析】 半固态电池击穿10万级市场 上汽MG4以9.98万开启新时代【SMM分析】 原料紧缺&成本倒挂 电解钴冶炼厂积极挺价 钴盐市场涨势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5年8月SMM国内碳酸锂总产量再创新高 同比大幅增加39% 【SMM分析】氢氧化锂8月产量环比下滑13% 9月存回升预期 【SMM分析】Manono锂矿纷争全纪录 【SMM分析】锂电回收市场8月采购量环比上涨 【SMM分析】近期回收事件新进展:8.12-8.16
据外媒报道,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近日在接受Politico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计划在2035年逐步淘汰燃油汽车是一个“重大错误”,他主张应采用涵盖车辆全供应链的排放核算体系来替代现行政策。 齐普策在采访中指出,为汽车行业转型设定一个固定日期,有可能会忽略汽车价值链各环节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包括电池制造过程和能源获取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他敦促欧盟监管机构在2035年之后允许使用环保燃料,并称燃料生产商也必须承担责任。齐普策在采访中表示:“设定一个强制的最终期限要求所有产业必须按时完成转型,对我们自己没有好处。当前规则的荒谬之处在于,壳牌、英国石油等燃料生产商竟无需承担任何减排目标。” 在谈及公司销量目标时,齐普策表示,尽管欧洲汽车行业面临着美国更高的关税、市场需求疲软和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等挑战,但宝马仍有望在2025年销售超过250万辆汽车。他称,“截至今年8月份,我们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并指出欧洲市场的增长尤为明显。 无独有偶,8月初,宝马的竞争对手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首席执行官Ola Kaelleniu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批评了欧盟的燃油车禁令的计划。Kaellenius表示,“我们需要正视现实。否则,我们将会走向绝境。”他还称若该禁令实施,欧洲汽车市场可能会“崩盘”。 Kaellenius称,“当然,我们必须实现脱碳,但这必须以技术中立的方式进行,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 欧洲2035年燃油车禁令将在2025年下半年面临关键审查,支持者称其对欧洲实现绿色转型目标至关重要,而反对者则表示,这将使本已面临需求萎缩、中国车企竞争和电动车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等挑战的欧洲汽车业雪上加霜。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处在建电动车电池工厂,在过去24小时里突然成为集非法移民、关税谈判、产业投资等热点议题于一体的舆论中心。 作为事件的开头,据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亚特兰大分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称,该局与ICE(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FBI等执法机构一起, 对佐治亚州的现代汽车大型电池工厂进行了“重大移民执法行动”,当场逮捕了约450人 。 (来源:X) 据悉,现代汽车从去年10月开始在当地制造电动汽车。涉事电池厂为现代汽车与LG能源解决方案合资的电池电芯配套工厂,原本预期今年底投入运营。最新消息称,遭遇执法突袭后,电池工厂的施工已被暂停。 算上组装厂和电池工厂,现代汽车佐治亚州项目的投资达到126亿美元,也被称为“该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开发项目”。 美国当局强调,这次行动抓捕的是“非法移民”。但据韩国方面的消息称,大约有560名员工被拘留, 其中有数百名韩国人,包括现代工程的工程师、LG能源解决方案的员工,以及分包商等 。 面对大量韩国工人在美国被捕的事态,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李在雄在周五的记者会上表示,对美国执法机构向当地韩国工厂派人开展非法移民打击行动一事表示遗憾,并称韩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得受到不当侵害。 李在雄未具体说明具体有多少韩国人被拘留,但称具体的数字很大。 要投资 却不给签证? 这一次的执法突袭,也发生在相当微妙的时间节点上。 上周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美国期间,包括现代汽车集团在内的大型韩国企业掌门一同随行,并宣布将在美国投资1500亿美元。其中, 现代汽车集团将3月时承诺的210亿美元投资,提高至未来4年投资260亿美元,聚焦汽车、机器人、钢铁领域。 而根据此前两国达成的贸易协议,韩国承诺向美国战略产业投资3500亿美元,以换取将美国关税上限设定为15%。 然而,现代汽车工厂的大规模抓捕行动,却暴露出“要人才、要技术、要投资”,却不给签证配额的矛盾。 知情人士称, 被拘留的韩国员工被指在没有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在当地工作 。他们持有电子旅行授权(ESTA)或短期B1商务签证进入美国。为了准备电池厂的投产,LG及其合作伙伴派出数百名工程师进行短期轮换,其中有许多人使用的是停留时间最长90天的ESTA入境许可。 了解韩国赴美投资情况的行业高管透露, 许多大型项目都依靠韩国工程师短期轮岗来支持 。目前三星电子、SK海力士正在美国大力投资芯片厂,三星SDI和SK On则分别与通用和福特合作建设电池工厂。 这名高管表示:“此举把韩国的工人陷入险境,华盛顿要求快速将先进制造设施迁入本土,却拒绝向韩国专家提供必要的签证配额。”
在首度完成混改二年后,中国一汽旗下一汽奔腾再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超85亿元。 9月6日,财联社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获悉,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于9月5日完成。其中,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旗下投资平台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0亿元、5亿元和1亿元;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股份)同步增资52.4亿元。 以此计算,此次一汽奔腾合计募资金额达85.5亿元。增资完成后,中国一汽通过一汽股份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共持有一汽奔腾股份79.0394%,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江苏悦达持股约10%,为第二大股东。 一汽方面表示,此次增资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 今年4月30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显示,一汽奔腾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彼时有消息称,新增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26.5%,原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73.5%。而在更早前的2023年,一汽奔腾迈出“混改”第一步。是年9月,悦达汽车集团对一汽奔腾增资1.6632亿元,获得后者1.9741%的股权,成为一汽奔腾的首个外部投资者。随后,一汽奔腾完成了由“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向“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并于2024年3月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 “此番悦达汽车集团再度向一汽奔腾增资早有征兆。”有业内人士表示,在2023年9月完成入股一汽奔腾后,是年12月,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成立;次2月,一汽在盐城建设年产7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审查通过,该新能源基地总投资超过50亿元;2024年5月,一汽奔腾旗下奔腾小马车型在该工厂下线。“悦达作为盐城地方国资代表,深耕汽车产业多年,一直有着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意愿。” 及至今年8月,江苏悦达集团与一汽奔腾在吉林长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股权投资、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研发技术及销售服务等多维度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 除地方国资外,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电信及地平线等战略股东的引入,同样值得关注。其中,中国电信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具优势资源,地平线则智驾驾芯片与智驾解决方案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优势。 在一汽奔腾完成此次引战之前,同为央企的东风汽车集团,则已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计划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岚图汽车登陆港股。8月22日晚间,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今年7月,东风集团股份及东风资产管理对岚图汽车进行增资,东风资产管理出资10亿元,认购约9497万元注册资本。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汽车产业智能电动化转型的深入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国有汽车集团正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所有制和资本运作方式,以激活企业市场活力,参与市场竞争。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一汽奔腾整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47.5%;新能源销量10.1万辆,同比增长233.9%,渗透率突破85%。
上汽通用五菱、华为“新合作”的升级,背后是华为“多部件合作模式”的首次曝光,以及华为乾崑品牌技术的持续下探。 9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华为签署“三智”深化合作协议,全面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智”方面深化合作,联合开发搭载华为先进智能技术的全新车型。 “这次双方在车型方面的合作不是‘HI模式’,而是基于‘多部件模式’的合作。”有了解内情的行业人士透露,基于这一模式,上汽通用五菱将完整主导产品定义、工程开发、生产制造及全渠道服务,华为将提供包括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云等在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将与上汽通用五菱自研的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灵犀动力、神炼电池四大技术体系深度融合。” 今年8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曾详解了华为车BU目前的对外合作模式,包括部件、单智、双智、全栈及深度全栈等。“华为乾崑提供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变成了智能化的公共平台。”靳玉志表示,这一智能化公共平台包含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以及乾崑车载光。 据悉,基于“多部件合作”模式打造的首款车型为宝骏汽车全新旗舰大六座SUV——宝骏华境S,新车将全系标配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与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并首批搭载华为舱内激光视觉方案。 8月14日,财联社记者曾独家获悉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升级,并落地宝骏品牌。业内普遍认为,宝骏华境S的推出,对于合作双方有重要意义——宝骏非常需要一款15万元以上的走量车型以提升品牌形象,而华为也需要通过宝骏进一步加大20万元以下市场的乾崑智驾、乾崑座舱等渗透率。 除产品侧,上汽通用五菱此次与华为的合作还包括生产侧的“智造”领域,即,以上汽通用五菱I²MS智能岛制造体系为核心,以华为大数据、AI为技术手段,构建“数据-信息-价值”的数据赋能与增值,将生产运营指标和风险的总体态势进行展现,实现动态感知、辅助决策和智能预警。 2023年10月,上汽通用五菱I²MS智能岛制造体系落成。有别于传统的“流水线”串联式生产模式,“装配岛”模式解构重组了制造工序,使装配更为柔性化。据了解,上汽通用五菱的智能岛式工厂能够兼容从A0级小车到大六座SUV,再到MPV 20个以上车型的生产需求。按照华为企业业务官网的介绍,自“装配岛”投产以来,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实现单台汽车制造成本下降31%,底盘一致性达98%,错装率低至0,AGV等运输单元的智能调度0差错,有效地避免了停产带来的经济损失。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用户需求升级、生态版图重构的深刻变革,产业内核已全面重塑。”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面对这一变局,华为在ICT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疑将有助于其加速向汽车全产业链渗透。。 包括宝骏“三智”项目在内,华为近期在汽车业务版图的广度与深度上动作频频。9月4日,广汽、华为合作项目“华望汽车”最新进展出现在广东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网站。信息显示,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F03&F05车型焊装工装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包含F03&F05车型地板分总成线焊装工装设备等五项子包,据此前消息,华望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面世。稍早前,记者获悉,一汽红旗计划于明年推出采用华为全栈解决方案的车型,功能包括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乾崑车云服务等,该合作将会率先围绕‘红旗9系’车型展开。 “无论是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还是主机厂与华为车BU的多种合作模式,在一系列新车即将问世、比拼产品‘含华量’愈发激烈的当下,各大合作主机厂均将迎来非常大的挑战,包括生产、交付、售后以及服务等多个维度。”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