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4个
SMM9月10日讯: 要点: 里马克科技Rimac Technology联合辉能、三菱化学发布量产就绪的固态电池系统,突破能量密度与安全边界,同时推出刷新性能纪录的电驱桥及域控平台,以顶尖技术创新与规模化产能,推动高性能电动技术向主流市场普及。 2025年09月08日,里马克科技Rimac Technology官网信息。Rimac Technology在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 2025)上推出新一代固态电池。 全球领先的一级电动汽车技术供应商里马克科技(Rimac Technology)在2025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上,正式发布了其新一代固态电池系统与高性能电驱桥技术组合,包括与辉能科技、三菱化学联合开发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及多项已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升级技术。这一系列技术成果进一步巩固了里马克科技在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次发布的技术涵盖电池、电驱系统及电子控制平台三大领域,展现了里马克从材料创新到系统集成全链条的技术实力: 突破性电池系统:三大平台覆盖多元需求 里马克科技此次展示了三条清晰的电池技术路径: 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 :与辉能科技(ProLogium Technology)和三菱化学集团(Mitsubishi Chemical Group)合作开发,采用固态电芯技术与创新壳体方案,实现了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辉能科技的固态电芯结合三菱化学的材料专长,打造出更轻量、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平台。 进化版高性能电池平台 :基于46XX第二代NMC电芯,采用与考特斯泰克斯特龙(Kautex Textron)共同开发的新一代热塑性复合电池壳体(代号“五重奏”),融合成熟电芯化学与创新封装及热管理方案,代表高性能电池系统的近期发展方向。 混合技术平台 :基于成熟技术演进,提供基于46XX规格电芯的高能量混合电池包和基于2170规格电芯的高功率混合电池包,支持尺寸可扩展与可互换电芯配置,集成CTP(Cell-to-Pack)架构,具备先进安全与热管理特性。 电驱系统:重新定义性能密度标准 里马克推出了SINTEG 300与550系列超紧凑全集成单电机电驱桥,其功率密度超过8KW/kg,扭矩密度超90Nm/kg,为量产应用树立新标杆。采用专利超轻转子技术,转速可达25,000转/分钟,结合创新磁体设计,在登机箱尺寸内实现前所未有的扭矩与功率输出。 同时展示的EDU 550双电机电驱桥量产版本,峰值系统效率超95%,输出超11,000Nm轴端扭矩,将于2026年为某全球制造商投入量产。 电子与控制平台: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石 里马克科技展示了采用恩智浦S32E2实时处理器的最新域控与区域控制器组合,通过将多个传统ECU整合为单一高性能域控制器,提供集中式架构,显著简化系统复杂性,降低成本与重量。这些新一代ECU管理关键功能,包括扭矩矢量控制、高压电池系统、车身及配电控制,并确保无妥协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实时性能与OTA更新能力。 量产能力保障技术交付 里马克首席运营官努尔丁·皮塔雷维奇(Nordin Pitaric)表示:“我们在IAA展示的成果标志着突破性创新与量产就绪的融合。这些不仅是概念技术,更是为量产准备的解决方案,未来数年将为数十万辆汽车提供动力。” 所有这些技术都将在里马克克罗地亚的先进生产基地生产,两处生产基地总面积超9.5万平方米。以旗舰里马克园区为核心(投资超2亿欧元用于先进制造能力),这些设施具备同时支持多个大批量项目的规模与精密体系。 过去12个月内,里马克科技相继宣布与宝马集团、CEER汽车和保时捷等全球汽车制造商达成重要合作,并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规模化生产,月产能已达数万辆级别。 IAA观众可在A1馆C-22展位亲身体验里马克科技完整技术组合,现场团队将提供技术细节与合作机遇咨询。 关于里马克科技 里马克科技是汽车产业一级技术供应商,隶属里马克集团全资子公司,专精电气化技术,包括电池系统、电驱桥及电子系统。覆盖从概念设计、原型开发到量产的全流程。总部位于克罗地亚,在英国设有办事处,现有员工超1,000名,与多家全球知名制造商开展项目合作。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关注固态电池的发展时,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60(或加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王子涵021-51666914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朝兴021-20707860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星源卓镁(股票代码:002078)今日强势涨停,股价于9时36分触及56.87元,涨幅高达20%。同日,2025年9月10日,宝武镁业(sz002182)也触及涨停,涨停价报15.86元,涨幅达9.97%,总市值升至154.22亿元,流通市值达134.59亿元。这两支镁业股票同步涨停的背后,市场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汽车用镁的广阔前景。 一、镁合金凭借轻量化优势驱动汽车产业变革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进步,能源安全与节能减排已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汽车轻量化作为提升整车性能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关键路径,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包括:1、结构优化,例如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2、应用先进材料,如铝合金与镁合金;3、引入先进制造工艺,例如摩擦焊与激光焊接技术;4、整合新技术,比如锂电池启动系统。 材料是实现轻量化的基础 ,通过选用低密度、高静强度、高弹性模量以及优异疲劳强度的材料,可在不同层面推动轻量化进程。因此, 镁合金作为一种先进的轻质材料,正逐渐成为汽车轻量化中的重要选择 。 二、汽车行业用镁现状 1、技术发展趋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提出,我国将大力推动镁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并设定了明确的单车用镁量目标:2020年达到15kg,2025年达到25kg,2030年提升至45kg。 然而,尽管镁合金技术持续发展,其实际应用规模和效果仍低于预期。 截至目前,国内单车镁合金平均用量最高约为19kg ,由赛里斯汽车实现。当前,宝武镁业已与赛力斯达成合作,共同推进镁合金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双方将依托博奥镁铝的研发能力,加速镁合金部件在量产车型中的推广应用,助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升级。 与此同时,商用车领域也在逐步推进镁合金试点应用。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汽集团联合研发的第二批镁合金轻量化挂车,在三个多月的试运行中累计行驶超过三万公里,凭借出色的性能与稳定的运行表现,充分验证了镁合金材料的应用潜力。该批挂车采用箱体与铝合金车架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期开发中成功实现减重800kg,单车消纳镁合金达800kg 。 总体来看,镁合金技术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应用仍需更多试验验证与多方面因素的协同推动。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 交通运输领域已占镁合金消费的60% ,未来将成为镁合金最重要的增长方向。 2、用量现状与未来展望 在平均用量方面,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通常在10万元级别以上的车型才会考虑采用大型镁合金铸件。例如,蔚来、小鹏汽车几乎全系车型均使用了镁合金CCB(跨汽车横梁),用量约为5公斤;比亚迪仅部分高端车型有所应用,而奇瑞汽车则正处于研发和初步推广阶段。 综合行业分析, 预计2025年,20万元以下新能源乘用车的平均单车用镁量将达到4.4公斤,20万元以上车型则有望达到12.35公斤 。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平均单车用镁量较低,约为1.46公斤。整体汽车用镁渗透率预计在30%左右,并保持快速提升态势。基于当前发展速度, 到2030年,汽车用镁渗透率有望达到85%,实现倍数级增长 ; 汽车用镁合金量将达到57.37万吨,相较于2020年的消费水平,其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高达89% 。 3、主要应用部件与技术特点 当前,镁合金零部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范围正不断扩大,主要可分为内饰、车身、底盘和传动四大类。内饰件典型应用包括座椅骨架、仪表盘骨架、中控支架和液晶显示器背板等;动力系统方面涵盖电驱壳体、发动机罩、变速器壳体与油底壳;底盘系统则包括车轮、方向盘和副车架等部件。 以下为主要产品应用及其技术特点: CCB仪表盘支架 已在全球多家OEM厂商中广泛应用,根据不同性能和集成需求存在多种设计策略。该部件采用轻量化一体结构,替代传统钢制焊接件,在显著降低重量的同时满足多功能安装需求。其重量通常在3.6-4.8kg之间,相比传统CCB可实现约3kg的减重效果。 座椅骨架 镁合金座椅骨架具有良好的NVH性能和轻量化优势,集成度高、刚强度出色,能够满足常规使用和极限碰撞工况要求。目前前排、第二排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与座盆骨架均已实现成熟应用。其中,靠背骨架重量约1.4-1.8kg,座盆骨架约1.3-2.8kg,后排座椅支架约3.5-5kg。整体可实现约20kg的减重。 内门板 升降门和摆动门已在北美实现大批量生产,并应用于全球多个主流OEM车型。镁合金一体化尾门内板采用大型压铸技术,主体集成铰链加强板、内板加强板、锁体加强板及撑杆加强板等多个部件。Meridian在国内首次引入先进热平衡技术,使用4200吨压铸单元开发出高1.4米、宽1.7米、纵深0.26米的全球最大汽车镁合金尾门内板。该产品通过变厚度一体化结构设计,省去原有加强板与金属嵌件,集成零件数量达54个,相比塑料尾门实现减重21.3%,重量约为5-7kg。 电驱壳体 分动箱壳体作为成熟产品,其声学与振动性能优于铝制部件,平均重量因车型定制,整体可实现约8kg的减重。今年以来,已有近十个镁合金电驱壳体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单车用量可达15-30kg。 三、镁合金的应用优势 1、价格优势显著 全球原镁价格长期与铝价保持在合理波动区间。粗略估算显示,镁代铝可实现单件直接降本约12元/公斤。此外,镁合金模具寿命长、成本低,流动性好、压铸效率高,易切削、CNC加工效率优越,综合 成本较铝合金可降低约15%。 2023年1-8月数据显示,镁合金平均价格低于铝合金2230元/吨,镁铝比(镁锭/铝锭)平均维持在0.83的水平 。 2、中国镁矿资源占据战略优势 镁是地壳中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比约2.77%。我国镁矿资源储量占全球70%以上,其中含镁白云石资源超40亿吨,西部盐湖卤水中的镁盐资源储量达60.03亿吨。 镁合金是中国唯一能够100%自给的金属材料 ,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优势资源。 3、性能与工艺双重优势 镁合金密度为1.8g/cm³,比铝轻30%;比强度达191σb/ρ,高于铝材;比刚度接近铝合金。它还具备优异的降噪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在工艺方面,镁合金流动性好,适用于薄壁复杂结构件;切削阻力小、加工性能好,可显著节省刀具损耗。随着材料技术持续进步,镁合金在耐腐蚀和抗高温蠕变等性能方面不断突破,相比铝合金、钢铁和塑料,展现出更全面的综合优势,在汽车轻量化应用方面潜力巨大。 4、压铸工艺持续升级 半固态注射成型等先进工艺在镁合金压铸中逐步推广 。该工艺通过强烈搅拌剪切初生枝晶,形成球状颗粒组织,显著降低浆料粘度并提高流动性,具备精度高、品质好、缺陷少、能耗低等优势,为镁合金压铸件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四、镁合金发展的局限与挑战 1、生产中存在易燃易爆风险,需额外防护 镁合金在熔炼和加工过程中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对生产安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必须开发更稳定的铸造工艺和高抗燃镁合金,以提升本质安全性。 2、化学性质活泼,耐腐蚀性能较差 镁合金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对使用环境和表面处理有较高依赖。目前可通过低成本防护手段(如采用铝制紧固件)缓解局部腐蚀,但仍需开发更经济高效的耐蚀技术。 3、回收成本高,低碳生产仍面临挑战 镁合金回收再利用过程复杂、能耗较大,实现真正低碳生产仍存在困难。当前主要通过厂内回收、压铸机边回收等方式提高循环效率。行业企业如瑞格金属已在推进低碳镁生产实践,但规模化低碳路径仍需进一步突破。 4、开发周期长,前期技术投入大 镁合金零部件开发不是简单的材料替代,需基于其特性进行结构重新设计和工艺适配,导致研发周期长、初期成本高。随着材料数据库完善、原型开发与仿真能力提升,镁合金应用效率有望显著提高,进而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五、本文小结 随着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电动化不断迈进,镁合金凭借其显著的轻质特性、资源优势和持续优化的成本效益,正逐渐成为关键材料之一。当前,尽管在耐腐蚀性、生产工艺和回收利用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但随着半固态压铸等先进工艺的推广、材料数据库的完善以及企业联合研发的深入推进,镁合金应用技术正在不断突破。未来,在政策支持与行业协同的双重驱动下,镁合金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车型乃至商用车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汽车产业节能减排与结构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据淄博高新消息,日前,卫蓝海博(淄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卫蓝海博”)已实现SHS180-314Ah规格半固态储能锂电池的量产,可满足电网侧、工商业等大型储能需求。 据介绍,卫蓝海博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5月建成投产,今年预估年产能达3.6GWh,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 企查查显示,卫蓝海博成立于2021年12月15日,注册资本2亿元,致力于开展固态锂电池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公司由卫蓝新能源、淄博景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海博思创共同持有,分别持股51%、34%、15%。 卫蓝新能源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产学研孵化企业,在全球固态电池领域实现多个“首次”突破,公司产品已进入三峡集团、国电投、蔚来汽车、小米汽车、广汽集团等多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 海博思创为上市企业,系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已完成/正在参与多个大型储能项目。 据悉,卫蓝新能源的淄博项目规划产能100GWh,被纳入山东省春季重大项目清单,享受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一期投资102亿元,年产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20GWh,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从目前的项目进度来看,卫蓝海博年产3.4GWh的自动化产线实现满负荷生产,订单排到年底,并同步在筹建新产线,预计建成后年产能将突破10GWh。 技术方面,据介绍,与传统液态电解质锂电池相比,卫蓝海博通过结合自主开发的固态电解质、原位固态化、多层涂覆、热复合等技术,使半固态锂电池极限耐高温性能提升50%以上,极限耐过充电压提高8至9倍,使用寿命增长50%以上,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产品涵盖工商业储能、独立储能、风光配储、电厂调频与黑启动、铁塔基站、数据中心等多样化场景应用。 卫蓝海博产品设计经理周豪表示,目前,卫蓝海博已占据国内固态储能电池市场超90%,出口量连年攀升,今年产量预计比去年增长近一倍。
【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国务院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据介绍,2020-202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7.9%、8.7%,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4.6%、16.3%。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财联社)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与SQM接近达成锂矿联合开采最终协议】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与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智利矿业化工公司(SQM)即将敲定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在阿塔卡马盐沼开采锂矿。支持者认为,这一合作项目将使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的收入来源多元化。目前,该公司正因铜矿产量下降,以及扩建项目超预算导致债务激增而面临资金压力。(财联社) 【河南: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到,要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引导多方主体联合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统筹用好各类奖补资金,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财联社) 【天际股份:六氟磷酸锂基本满负荷生产 目前价格仍在低位运行】 天际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没有半导体产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为3.7万吨/年,基本上满负荷生产。目前六氟磷酸锂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会对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做到支撑,但受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价格难以预测。 【恩捷股份: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小批量出货】 恩捷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经建成,具备供货能力,已小批量出货。公司目前硫化锂的百吨级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目前硫化锂以自供为主,同时也在送样下游客户,小批量出货。公司会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动态,稳步推进公司全固态电池材料的拓展。 【会通股份:锂电池湿法隔离膜项目部分产线已投产并实现供应】 会通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续推动锂电池湿法隔离膜项目建设进度,加速品质稳定、性能优异的湿法隔膜产品生产进程,目前,部分产线已投产并实现供应。(财联社) 相关阅读: 【SMM分析】欧洲最大锂矿项目融资关键阶段 萨凡纳资源加速布局电池金属供应链 【SMM分析】锂业巨头强强联手 智利国有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SMM分析】8月石墨化外协市场陷入 “过剩压力与成本支撑” 的博弈平衡 【SMM分析】化工龙头生产基地因安全事故停产整顿 硫酸亚铁供应短期承压 QuantumScape固态电池首秀杜卡迪电动摩托车 开启电动出行新纪元【SMM分析】 【SMM分析】8月油系针状焦生焦市场呈 “供需博弈下小幅上行” 态势 【SMM分析】8月低硫石油焦市场呈现“量价齐升”小幅向好态势 巴斯夫杉杉固态电池布局 聚焦正极多管齐下【SMM分析】 政策利好突发!电池、能源金属及光伏设备板块爆发 多晶硅期货刷新记录【SMM热点】 钴系产品报价集体上涨 下游大规模补库拉涨钴盐价格 旺季终于要来了? 【周度观察】
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汽车咨询公司DesRosiers Automotive Consultants(DAC)与加拿大汽车经销商协会(CADA)表示,受持续贸易战及整体经济放缓影响,加拿大汽车市场已显现压力迹象。 DAC估算,加拿大8月汽车销量约为16万辆,同比微降2.9%——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加拿大汽车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需说明的是,月度销量数据为估算值,因为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加拿大仅按季度公布销量,而福特汽车加拿大公司仅每年公布一次。 在8月之前,尽管面临美国关税及加拿大反制关税的双重压力,加拿大汽车市场表现仍相对稳健。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9%。 CADA首席执行官Tim Reuss表示:“今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车市场出乎意料地保持了韧性。基本上,汽车经销商都在与汽车制造商紧密合作,共同寻找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案。”不过,Tim Reuss预测,随着汽车价格看涨,今年第四季度加拿大汽车市场走势可能不会如此平稳。 Tim Reuss称:“关税对定价的影响如今才刚开始显现,因此我们对下半年加拿大汽车市场的预测会更为谨慎。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加拿大汽车销量增长将放缓,不一定会出现下滑,但增速必然会降低。” AutoForcast Solutions在最新月度报告中预测,2025年加拿大新车销量将达到181万辆(2024年销量为185万辆)。而CADA的预测则略为乐观,Tim Reuss表示,该协会预计加拿大2025全年新车销量将介于“190万辆至192万辆”之间。但DAC指出,今年8月份,加拿大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汽车年化销售速率(SAAR)仅为176万辆。 DAC管理合伙人Andrew King在一份声明中表示:“8月各车企在加拿大的销量表现明显分化——部分企业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而另一些企业则出现两位数下滑。但总体而言,加拿大汽车市场走势显然偏弱。” 加拿大全球汽车制造商协会代表海外车企在加拿大的利益,该协会首席执行官David Adams称,关税已逐渐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我认为,随着关税实施前的库存耗尽,车企已无法完全消化关税带来的全部冲击,关税的传导影响正开始在美加两国显现。这种迹象也反映在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
当地时间周二,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表示,公司将在2030年前向人工智能(AI)领域投入高达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的资金,并将这项技术全面融入业务各个环节,以期撬动数十亿欧元的成本节约。 这一消息发布于慕尼黑国际车展首日,作为欧洲最大车展,今年欧洲车企正积极推出电动车型和技术升级,以应对来自外国车企的激烈竞争。 大众表示,相关投资将用于人工智能支持的汽车研发、工业应用,以及高性能IT基础设施的扩建。大众汽车预计,到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将为其创造高达40亿欧元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效益。 大众集团首席信息官Hauke Stars直言:“对我们而言,人工智能是提升速度、质量和竞争力的关键——贯穿整个价值链,从研发到生产。” 就在上周日,大众提前“剧透”全新入门级纯电SUV概念车ID. CROSS,定位为买得起的电动车,被视为其在中国与德国两大核心市场发展的关键布局。目前,大众正在中德两地同步推进车型矩阵重塑与成本削减,德国本土工厂已开启深度瘦身计划。 大众指出,人工智能将显著加快新车型和新技术的开发进程。这一举措凸显了大众试图借助新兴技术,不仅推动电动化战略,还要在全球市场格局转变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稳固其行业地位。 此前一天,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表示:“大众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努力改进软件、优化电池方案。新发布车型将率先引入我们自研的Unified Cell电池技术。” 他补充道:“我们具备竞争力,目前在欧洲电动出行市场,我们的市占率已达28%,稳居第一。这一系列新车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Blume透露,ID. Cross的起售价大约为2.5万欧元,直接杀入中欧系品牌最薄利的“红海区间”。 在谈及中国电动车的强劲竞争时,Blume表示欢迎挑战。“竞争对我来说是积极的,就像体育比赛:对手越强,自己就必须更好。这正是我们过去几年所做的努力——不断提升自我。” 当前,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生产成本攀升、美国加征关税,以及供应链中断与监管压力。 Blume对近期美欧达成的贸易突破表示欢迎,双方协议预计将把美国对欧洲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7.5%降至15%。不过,Blume认为,即便新关税水平依然是企业的负担。他强调,大众仍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大规模投资。
京东养车与途虎之争再起波澜。有消息称,京东养车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途虎养车不正当竞争,目前法院已经受理。 京东养车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确实有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京东养车造成了影响,因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我们不仅是为了京东养车,更是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科创板日报》了解到,2024年1月,途虎曾对京东养车发起诉讼,认为京东养车推出的震虎价活动影响商誉,要求赔偿500万元,起诉案由为不正当竞争。 途虎养车方面认为,京东养车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京东养车App对途虎养车的养车服务价格进行虚假性的描述,带有明显的贬损意味,且传播范围甚广,属于商业诋毁行为。 京东汽车8月4日发布声明:“针对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起诉北京汽广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认定三被告在涉及到‘震虎价’宣传活动中的相关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现特此声明,以消除影响。” 之后,京东养车宣布改名并全网征名,还推出了50亿养车补贴活动。最终,京东养车宣布补贴活动新名称为“震骨价”。 这场你来我往的诉讼纠纷背后,是万亿级汽车后市场的厮杀。 在传统互联网养车领域, “虎、猫、狗”(即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三大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途虎靠全国7000家门店领跑,京东两年内线下门店翻倍突破2000家,还联手超过4万家第三方门店。而天猫养车门店也超过了2500家,遍布300多个城市,付费会员超200万。 2024年起,字节、滴滴等也纷纷切入汽车后市场。 其中,抖音旗下的懂车帝推出“懂懂养车”,货拉拉推出“LaLa养车”,滴滴旗下的小桔养车也正式开放加盟。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互联网养车市场发展报告》认为,汽车后市场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已成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互联网养车平台有望重塑汽车后市场发展格局。
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上周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薪酬方案,若其CEO埃隆·马斯克带领公司实现8.5万亿美元的估值,他将获得1万亿美元的天价薪酬。 特斯拉目前市值为1.12万亿美元(截至周一收盘),当前的市盈率(以EBITDA计算)约为75倍,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绝非易事。 分析人士指出,在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放缓的背景下,特斯拉的发力空间集中在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Robotaxi)这两大领域。 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估计,Robotaxi和自动驾驶软件各自可贡献1万亿美元市值,汽车业务则再贡献0.5万亿美元。 他说:“最终,这一切能否实现,都要看Optimus。它听上去像童话,但可能真的会发生。” 事实上,马斯克此前就曾表示,对特斯拉而言,从长远来看,最重要的是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他还称,Robotaxi将使公司市值增加数万亿美元 马斯克在今年5月表示,到明年特斯拉将拥有1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他早在2019年就许下的承诺。 特斯拉目前在得州奥斯汀部分地区运营着一支小型无人出租车车队——大约30多辆车。 马斯克近期称机器人才是未来,他甚至表示,Optimus最终可能占特斯拉价值的80%。 如果特斯拉的未来真取决于Optimus,它将需要卖出大量机器人。 若特斯拉业务只靠机器人,那么要达到马斯克薪酬方案设定的4000亿美元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利润目标,每年大概要卖出1亿台Optimus。 该机器人预计定价约2.5万美元,而特斯拉当前的EBITDA利润率约为15%。如果利润率翻倍,特斯拉只需售出一半数量的机器人即可达成目标。 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的EBITDA预计为130亿美元,因此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上周日表示,4000亿美元EBITDA的目标远超该行对特斯拉汽车、能源及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预测。这意味着Optimus及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市场必须做出巨大贡献,而这些尚未纳入他们的预测。
编者按: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从8月份的单月数据来看,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5%。其中,出口2.3万亿元,增长4.8%;进口1.57万亿元,增长1.7%,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展现出我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前8个月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表现亮眼。据统计,机电产品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出口总值的60.2%,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细分品类看,集成电路出口金额9051.8亿元,同比增长23.3%;船舶出口金额2417.6亿元,同比增长19.5%;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6052.3亿元,同比增长11.9%。集成电路、船舶、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的显著增长,不仅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成效,也为外贸持续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前8个月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9.2% 进口机电产品增长5.2% 》点击查看SMM电机专区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3.5%。其中,出口17.61万亿元,增长6.9%;进口11.96万亿元,下降1.2%,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8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5%。其中,出口2.3万亿元,增长4.8%;进口1.57万亿元,增长1.7%,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 前8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8.89万亿元,增长2.2%,占我外贸总值的63.9%;加工贸易进出口5.34万亿元,增长6.1%,占18.1%;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23万亿元,增长5.6%。 二、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 前8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93万亿元,增长9.7%,占我外贸总值的16.7%。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88万亿元,增长4.3%,占我外贸总值的13.1%。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73万亿元,下降13.5%,占我外贸总值的9.2%。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3万亿元,增长5.4%。 三、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 前8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增长7.4%,占我外贸总值的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59万亿元,增长2.3%,占我外贸总值的29.1%;国有企业进出口4.02万亿元,下降8.1%,占我外贸总值的13.6%。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超6成,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明显 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6万亿元,增长9.2%,占我出口总值的60.2%。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9465.9亿元,增长0.6%;集成电路9051.8亿元,增长23.3%;汽车6052.3亿元,增长11.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75万亿元,下降1.5%,占我出口总值的15.6%。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7380亿元,下降0.7%;纺织品6787.5亿元,增长2.6%;塑料制品5004亿元,增长0.6%。出口农产品4725.5亿元,增长2%。 五、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 前8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8.02亿吨,减少1.6%,进口均价下跌14.1%;原油3.76亿吨,增加2.5%,均价下跌12.9%;煤3亿吨,减少12.2%,均价下跌25%;天然气8191.3万吨,减少5.9%,均价下跌7.1%;大豆7331.2万吨,增加4%,均价下跌11.9%;成品油2673.3万吨,减少17.8%,均价下跌3.9%。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791.8万吨,减少6.8%,均价下跌0.4%;未锻轧铜及铜材353.6万吨,减少2.1%,均价上涨5%。 同期,进口机电产品4.72万亿元,增长5.2%。 集成电路、船舶、汽车出口增长亮眼 据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 从机电产品出口的细分品类来看,今年前8个月, 集成电路、船舶、汽车 的出口金额同比增幅明显,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9,051.8 亿元,增长23.3%;船舶出口金额为2,417.6亿 元,增长19.5%; 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金额为6,052.3亿元,增长11.9%。 而从机电产品的进口数据来看:前8个月,我国 进口机电产品4.72万亿元,增长5.2%。 各方声音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8月当月出口、进口均增长,已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活力不断释放。(央视新闻) 东方金诚的研报显示:主要受“转出口”效应推动,8月我国对欧盟、日本、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加快。其中,在上年同期基数抬高背景下,当月我国对欧盟、日本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4%、6.7%,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2和4.3个百分点。8月我国对头号出口目的地东盟的出口增速为22.5%,较上月加快5.9个百分点,除上年同期出口基数下沉外,当月出口动能也在加强。最后,1-8月我国对占整体出口金额一半以上的“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0.7%,增速较前值加快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对美出口大幅下滑的同时,近期贸易转移效应强化,显示当前我国贸易多元化正在对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形成重要缓冲。这是8月出口能够保持同比正增长的主要原因。展望9月,在出口增速延续下行的预期下,外部环境波动对进口的影响还会显现。贸易战之外,未来影响进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我们判断,四季度初国内稳增长政策会显著发力,将对进口增速有一定支撑作用。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8月12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国对我国24%“对等”关税继续暂停90日,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边际减弱。同时,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企业也在寻求开拓非美市场,如东盟、欧盟等,因此出口增速或将有所支撑,且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出口增速或有边际回升。另外,随着国内制造业进入“金九银十”,进口增速或将有所支撑。集成电路、船舶等出口有韧性。8月单月,肥料、稀土、集成电路和船舶出口同比增速超过30%,汽车也延续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态势。船舶、稀土出口增速边际回升较多,分别走高36.5和52.2个百分点至35%和34.6%,稀土出口增速在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后转为正增长,或与出口管制边际放松有关,此外,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手机等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也呈回升态势。从出口数量来看,8月出口同比增速较高的包括肥料、稀土、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出口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船舶和集成电路出口增速边际走高较多,分别回升37.7和9个百分点至30.2%和25.5%。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8月进出口同比再次减速,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几何?尽管基数影响下8月出口回落至年内低位,但结构上仍有亮点,欧盟以及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新动能对出口拉动持续上行,而产品结构也呈现明显的提质升级特征,对出口构成支撑。产品上,出口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汽车、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强劲,出口结构持续提质升级。8月我国具有竞争力和制造优势的船舶(34.9%)、集成电路(32.8%)、汽车(17.3%)、液晶平板显示模组(13.8%)等出口同比增速均靠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录得7.6%和8.9%的高速增长。 在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表示,海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640万辆,按照10%的增速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规模有望达到700万辆。若汽车出口量保持10%以上的增速,到2030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财联社) 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8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们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等新业态监管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外贸新动能加速提升,产供链更加安全稳定。出口“含新量”更足,2024年“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进口来源更广,“十四五”期间,新增准入81个国家的271种农食产品,大宗商品、先进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多元化;区域结构更优,东部地区稳量提质,中西部地区发力起势,进出口年均增长7.9%。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1—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我国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7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成绩实属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在于有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也离不开各地各部门聚力攻坚,离不开广大外贸企业、外贸从业者的应变求新。但也要看到,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推荐阅读: 》海关总署: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3.5%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海关总署:前8个月铜材进口降2.1%稀土出口增14.5%铝材出口降8.2%
据路透社报道,9月8日,土耳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Togg推出一款全新轿车,并宣布该公司将进军欧洲市场,首站为德国。Togg试图通过进军欧洲这一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Togg宣布其T10X纯电动SUV将在欧洲上市,同时发布了T10F纯电动五门轿车。这两款车型将于9月底在德国开启预订,目前定价细节尚未公布。 Togg首席执行官Mehmet Gurcan Karakas在慕尼黑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Togg是时候进军欧洲下一个市场了,因为土耳其本土市场规模不足已是既定事实。”本周,欧洲规模最大的汽车展会——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正在慕尼黑举行。 Mehmet Gurcan Karakas称,在进入德国市场后,Togg将考虑开拓法国和意大利市场。谈及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布局时,他表示:“我们已为这场竞争做好准备。”他指出,作为欧洲汽车制造商,Togg在监管层面具备优势。 去年是Togg交付车辆的首个完整年度,其T10X纯电动SUV在土耳其的销量约为3万辆;今年前8个月,该款车型的销量同比大涨42%,达到约2.1万辆。 行业专家估算,Togg若要实现盈利,每年需售出约20万辆汽车。这一数据凸显出Togg必须向土耳其本土市场以外的地区扩张。对于Togg预计何时能实现收支平衡,Mehmet Gurcan Karakas拒绝透露具体时间。 此前,Fisker、Lordstown和Arrival等多家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在其他地区均以失败告终,不过,投资者仍在为部分亏损运营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VinFast的创始人向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并以15.2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研发部门,力求到2026年底前实现收支平衡。 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已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获得约80亿美元资金;而大众汽车集团对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的58亿美元投资,也已成为Rivian的“救命索”。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