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9

  • 巴克莱银行:特斯拉四季度交付量预期为51.5万辆

    据外媒报道,巴克莱银行分析师预测,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将达51.5万辆,高于去年第四季度484,507辆的销量。尽管如此,但巴克莱银行对特斯拉2024全年销量的预期为181万辆,与去年持平。而特斯拉今年的销量目标是超越去年的销量。 然而,巴克莱银行也强调:“投资者普遍认为,特斯拉今年第四季度销量的重要性相对低于正常水平,且对该公司的影响有限。”巴克莱银行补充道,特斯拉近几个月销量的强劲势头,更多地是由其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上的发展所推动。 同时,巴克莱银行表示,近期特斯拉销量的小幅下滑不太可能会抑制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或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推出无人监管版全自动驾驶(FSD)系统的情况下。 巴克莱还指出,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低成本车型(“Model 2.5”),这也将成为推动该公司销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特斯拉曾在其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今年该公司的汽车交付量将略有增长。当时,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明年的汽车销量或将同比增长20%至30%。巴克莱银行认为,这将缓解特斯拉第四季度销量数据所带来的担忧。“特斯拉对明年交付量增长的坚定信心,或将消除其第四季度交付量发布后所出现的任何适度担忧。” 另外,FactSet的数据显示,分析师目前普遍预测,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交付量将为49.8万辆,且特斯拉今年的销量将达179万辆。今年前三个季度,特斯拉已交付1,293,656辆汽车。 据悉,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预计将于2025年1月2日左右公布。

  • 2025年重卡行业或重回增长 新能源市场成各家争夺焦点|年终盘点

    虽然经历了2024年的高开低走,但重卡行业对明年的中国商用车市场仍旧保持了相对乐观的判断。 中国重汽(000951.SZ)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冷链绿通、快递电商、跨境运输等需求的释放,加之明年国四车辆的大规模淘汰更新,明年的商用车市场有望获得恢复性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各个厂商也开始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新能源商用车的争夺之上。“随着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新能源车型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机遇,不管新能源轻卡还是重卡都是明年公司要重点布局的业务。”前述负责人称。 2024高开低走 明年有望复苏 今年年初,在国内经济和消费环境同比有所好转的形势下,重卡市场自2023年以来的温和复苏态势得以延续。彼时,业内人士普遍还对今年的重卡市场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行业龙头潍柴动力(000338.SZ)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就曾公开表示过,2024全年全行业销量或超百万辆的预期。 但随着下半年开始,重卡市场销量开始出现滑坡。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重卡市场销售各类车型约81.8万辆,同比降幅4.8%。6-11月期间连续5个月销量同比下滑。 对于行业未达预期的原因,有重卡经销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今年各地财政资金紧张,导致新基建开工不及预期,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没有起到对重卡(特别是自卸车、搅拌车及其他工程车辆)需求拉动作用。同时,由于运价持续低迷、市场运力过剩的影响仍在,综合导致了今年重卡行业未及预期。 从头部企业的数据也可体现出重卡行业2024年的处境。数据显示,1-11月,重卡市场市占率第一的中国重汽累计销量225859辆,同比微增0.73%;东风、福田等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虽然今年的重卡行业未达预期,但业内人士对于明年的市场依旧保持了乐观的看法。 中国重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国四车辆的大规模淘汰更新、重点项目开工及产业西移带来的区域性增量不可忽视,同时冷链绿通、快递电商、跨境运输等需求的释放,都有望让明年的商用车市场获得恢复性增长。 企业抢滩新能源市场 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重卡市场向新能源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新能源重卡细分市场和产品也不约而同成为各企业2025年的发力点。 事实上,从今年各重卡企业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便可窥见这一行业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各重卡企业新能源重卡销量全线飘红,1-11月,一汽解放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337%,重汽新能源重卡增310%,陕汽增174%,东风增107%,福田增256%;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重卡销量接近6.7万辆,同比增长138%,市场渗透率达到12%。 “我们看到的数据其实还是保守了,有些地区在年底这段时间的政策补贴下,新能源重卡车型的渗透率甚至可以达到40%以上,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一位重卡经销商表示。 在行业机遇面前,各重卡企业也都跃跃欲试。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不止一家车企表态将在2025年发力新能源重卡产品。 在日前举行的2025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坚对新能源市场就有明确表示,新能源市场必须去抢,必须多抢。 潍坊动力也在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一口气发布了多款动力电池产品,覆盖新能源重卡、新能源轻卡等商用车型。潍柴动力相关人士透露,2025年潍柴新能源动力的营销目标是40亿元。

  • 2024年终盘点|固态、纳电、氢能相继上车 新能源“新质驱动力”百花齐放

    如果说锂电是新能源汽车起步、成长的关键驱动力,以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能应用为代表的“新质驱动力”,则承载着产业成熟、技术多元的重要使命。 12月24日,孚能科技表示,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硫化物体系固态电池进入实测阶段,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完成相关验证测试,准备小批量量产,第三代产品能量密度400Wh/kg,当前正进行车规级认证及产业化开发。更早些时,厦钨新能与欣旺达动力宣布联合开发固态电池用系列新能源电池材料;国轩高科表示,2024年上半年研发的3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通过200摄氏度热箱测试,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动力电池企业对于固态电池深度布局的同时,主机厂的垂直整合策略也纷纷触及到了这一领域。12月27日,有市场消息称,现代汽车即将开始生产全固态电池,目标2030年前开始量产。 在国内市场,车企对于固态电池的研发热情更是愈发高涨。继智己之后,上汽集团旗下另一品牌——名爵方面近日透露,名爵首款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将于2025年上市。“(车型)价格还不贵,电池行业进步很猛,买磷酸铁锂或者三元锂电池车的朋友们可以等等。”上汽集团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表示。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国内企业先后公布了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的研发或上车进展,主机厂除上汽集团外,还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等,以及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电池供应商企业。 在迅速蹿红的“低空经济”产业,固态电池同样是重要的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之一。广汽集团近日发布了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及广汽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GOVY AirJet。目前GOVY AirJet可达成200公里航程目标,同时支持30分钟快速补能,未来将搭载广汽自研全固态电池后有望实现400公里航程目标。 在市场热度、上车进度等方面不及固态电池的钠离子电池,亦为未来动力电池产业不容忽视的新质驱动力之一。 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华为、比亚迪、孚能科技、中科海钠等企业相继披露了各自在钠电领域的阶段性进展。最近的一次出现在今年11月,彼时宁德时代宣布第二代钠离子电池研发完成,能够在零下40度的严寒环境中正常放电,意味着电池可以大规模在极严寒地区应用。根据计划,该电池或于2025年推向市场。 有机构预计,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出货量超4.5GWh,2030年出货量有望超30GWh。按1GWh钠离子电池消耗1500吨负极材料计算,到2030年,我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求超4.5万吨。 相较锂电、钠电及固态电池等化学体系动力电池,氢能被视为更为前瞻的新能源类型。 站在产业发展角度,氢能产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先示范、再商业”、“先商用、后乘用”的节奏长线布局,但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利益同样重要。 进入2024年后,多家企业的氢内燃机陆续“点火”,后者被视为可与氢燃料电池方向并行的氢能汽车技术路线。本月初,作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的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CA6HV3氢气发动机发布。官方称,该机型的热效率可以实现“国内第一”。此前,“热效率”较低一直被看作是氢内燃机的最大技术难点之一。 作为氢能短期内最容易实现的落地场景之一,氢内燃机虽尚存有短板,但在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其已和发展较早的氢燃料电池开始共同进入到更多产业链研发项目的“候选名单”。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和氢能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行业普遍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两种技术路线的并行发展,都有利于这一规划目标的实现。 财政端对氢能推广应用的鼓励思路也在改变。今年2月,山东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对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自2024年3月1日起,对行驶山东省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由此开启了“氢能高速”的新模式。其后,包括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省、吉林省等省市相继发文,对氢能汽车予以免费同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已超1.5万辆,产业规模创下新高。 “无论是何种新能源形式,本质都是为了规避锂电自身短板特性、技术迭代瓶颈等问题,并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目标。”有长期关注动力电池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从中长期看,多种动力形式共存,或将成为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 【SMM分析】美国能源部(DOE)发布能源储存战略和路线图 旨在推动下一代能源储存技术

    美国能源部(DOE)近日发布了其能源储存战略和路线图,旨在推动下一代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商业化和利用。DOE的贷款项目办公室(LPO)已宣布超过700亿美元的条件性承诺和已关闭贷款,用于支持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供应链技术项目,以及现有能源基础设施的再投资。 尽管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DOE当前的能源储存大挑战(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路线图旨在加速下一代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商业化和利用。有消息称,能源储存将继续得到政治支持,特别是在电池制造领域的许多投资都位于传统的共和党州。 本月早些时候,DOE的LPO完成了560.2亿美元的条件性承诺和已关闭贷款。此后,又宣布了对一家热能初创公司以及加州、威斯康星州和波多黎各的公用事业公司的条件性承诺,总额超过730亿美元。 DOE的2024年战略路线图(SRM)基于2020年的能源储存大挑战路线图,概述了战略性、有益且及时的储存部署行动。SRM强调投资能源储存的动机是确保“美国人民在需要时拥有所需的资源”。 DOE将通过三个战略目标来指导其储存活动: 1. 促进能源储存技术的安全可靠部署,并加速开发满足当前和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新技术。 2. 通过提供无偏见和基于事实的信息和分析,增强决策者在能源储存相关的投资、政策和目标方面的决策能力。 3. 利用DOE在全球能源储存社区的领导地位,通过有效和持久的创新生态系统参与,加速从创新到商业化的路径,使所有美国人受益。 SRM还提出了八项策略来支持这些目标: 1. 对基础和负责任的能源储存技术研究进行长期投资。 2. 针对能源储存技术的高影响力用例进行战略定位。 3. 改进能源储存实施成本评估。 4. 通过开发估值评估和补偿机制来明确价值主张。 5. 提高能源储存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提高能源储存技术的公平获取,以满足现有和新兴的社区需求。 7. 加强和实现可靠、弹性、经济、多样化、可持续和安全的国内能源储存供应链,包括关键矿产和材料以及循环经济,这有助于扩大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 8. 在DOE项目、任务领域以及DOE外部进行合作。 这些策略是DOE所称的“能源储存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的图表展示了这个“生态系统”。 尽管DOE的LPO的未来仍不确定,但SRM显示,该部门正大力关注能源储存研究和创新,并提供有关技术的事实,这可能会影响其在未来能源市场的未来。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4.12.23-2024.12.27)

    SMM12月27日讯:本周再生废料市场价格基本持稳。从材料端看,本周碳酸锂价格呈现区间震荡,对废料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弱。在铁锂端口,随着时间来至十二月底,储能端需求略有下降,但由于部分企业年前有囤货需求,虽锂盐价格生产与成本依然倒挂,铁锂极片粉锂点价格重心依旧在2800-2900元左右震荡。在三元端口,本周硫酸镍价格延续上周走势小幅上涨,而硫酸钴价格有小幅下跌,加之碳酸锂价格呈现区间震荡,本周三元极片系数依旧基本持稳。从供需端来看,电池端未破碎料价格挺价情绪较强,而收成本倒挂及一季度情势不明朗等因素影响,多数企业对高价黑粉接受意愿较低,虽临近年底也并不愿过多囤货,仍维持刚需采买进行加工生产,预计短期内废料价格均会呈现在稳定区间内虽原材料价格震荡。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 进口车市场持续低迷 雷克萨斯如何实现逆势上扬?

    近年来,中国进口车市场销量持续低迷。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崔东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11月进口汽车进口量6万辆,同比下降27%;1-11月汽车进口64万辆,同比下降11%。 从进口车豪华车品牌销量来看,今年前11月,排名前三的进口品牌分别为雷克萨斯、宝马、奔驰,销量分别为16.4万辆、15.3万辆、13.6万辆,其中雷克萨斯同比增长4%,为榜单前三名中唯一实现增长的车企,后两者分别同比下滑9%和15%。 业内认为,在国产车崛起、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等因素影响下,进口豪华车市场面临一定挑战,但凭借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等优势仍具有一定增长空间,部分进口车成为消费者高端豪华个性化的需求。 进口车豪华车仍承压,雷克萨斯一枝独秀 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制造及合资品牌车型偏好增强,中国汽车进口市场承压,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不过,从月度走势看,近几年的进口仍呈现恢复增长特征。2024年呈现正常季节走势,1-4月进口较2023年同期偏弱,5月进口走势回暖,6-8月恢复较好,9-11月有所下滑。 从进口豪华车市场表现来看,路虎、宝马、奥迪和奔驰进口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保时捷下滑严重,今年以来其销量同比下降34%。在排名前三的进口品牌中雷克萨斯是唯一实现增长的车企。 不仅如此,从进口量趋势情况来看,今年进口豪华车的销量也分化明显。以崔东树统计的数据为例,雷克萨斯、宝马和奔驰以月均进口销量超1万辆,前11个月进口销量超11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一梯队;而保时捷、路虎等品牌月均进口销量维持在数千辆,MINI等品牌的月均进口销量在千余辆左右。 而在第一梯队中,雷克萨斯的表现更为突出。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雷克萨斯销量163956辆,同比增长4%,领先宝马、奔驰等一众豪华车品牌位列第一;在增速方面,雷克萨斯的增速也在一众豪华品牌中处于领先,拉动了进口豪华车市场整体大盘的回暖。 增长背后:产品矩阵丰富、电气化与智能化双线并进 在进口车市场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不禁要问,雷克萨斯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 在瞬息万变的汽车市场中,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与需求,创新与坚守同样重要。业内认为,雷克萨斯实现逆势上扬是其一方面坚守品牌DNA,打造高品质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的价值。从保值率来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雷克萨斯保值率达到了65.43%,在日系品牌中三年保值率排名第一。雷克萨斯ES、LM车型的保值率更是在进口大中型车、MPV总榜中均排名第一。 稳定的保值率一方面意味着雷克萨斯在终端市场的价格平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根据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公布的2024美国汽车可靠性研究报告,雷克萨斯排名第一;同时,雷克萨斯NX车型在细分市场质量排名中更是居于首位。 其二,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积极拥抱变化,倾听中国市场的声音,洞察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满足中国用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业内认为,多个进口豪华车品牌进口销量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新能源汽车挤压市场份额。除了提供传统燃油车型外,雷克萨斯凭借深厚的电气化技术积淀,为消费者提供了从混合动力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再到纯电动的多种动力形式的车型,是同级别中唯一拥有最多元动力选项的豪华车品牌。 在今年广州车展上,雷克萨斯推出了LX系列的首款混动车型LX 700h,而这也意味着雷克萨斯旗下产品阵容全面达成电气化。在今年北京车展上,雷克萨斯展示了两款纯电概念车型LF-ZL和LF-ZC,其中LF-ZC计划于2026年量产。 对于豪华车市场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趋势,雷克萨斯也敏锐捕捉到他们的需求。通过“OVERTRAIL”系列车型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雷克萨斯OVERTRAIL系列车型兼顾越野性能与舒适豪华,给消费者提供更个性化的驾乘体验。据悉,目前OVERTRAIL阵列有GX、NX和LX,未来将涵盖SUV全家族。 再者,面对中国市场对智能化的高需求,雷克萨斯也在追赶中国用户需求进行改进。以新ES为例,新车针对消费者的智能交互需求进行了全面升级。例如语音控制方面,凭借自然语言理解模型,可以识别前排多人连续指令、复杂语义等并精准响应。 在雷克萨斯身上,不仅看到其对高质量的一贯追求,更能看到其不惧变化与变革的精神,更有“在中国 为中国”的执着,坚持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正是这样的精神与理念,在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进口车市场普遍承压的环境下,雷克萨斯实现了逆势上扬;而其逆势上扬的表现不仅表明雷克萨斯品牌依旧备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体现其品牌战略之成功,更成为进口豪华车市场销量大盘的支撑,激发了进口车市场的活力,也为一众进口豪华车品牌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方向。

  • 铅市环保、假期等话题频出 后续交易仍将落脚于消费【SMM铅市周度预测】

                    SMM12月27日讯:下周国内外市场将迎来元旦假期,12月31日晚上伦交所计划提前于20:30休市,上期所计划不进行夜盘交易,1月1日内外市场均休市,1月2日恢复正常交易。宏观经济数据不多,主要是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终值、美国12月ISM制造业PMI等数据。         伦铅方面,由于圣诞节,伦铅盘面交易相对清淡。本身由于LME铅库存呈下降趋势,与美元走强的压制因素中和,伦铅呈盘整态势。期间,LME0-3贴水收窄,截至12月24日报价-21.28美元/吨,或为铅价下跌提供一定支撑条件,预计下周铅价或探低回升,预计伦铅运行于1935-2015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下周国内市场供需预期双增。环保对供应端的影响消退,元旦后供应或有阶段性小增预期;消费端,由于年末关账、盘库等因素解除,下游企业恢复常规采购和春节前惯例备库的消费预期。若消费如期兑现,铅价则可探低回升,预计下周沪铅主力合约将运行16650-171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6700-17150元/吨。元旦假期后,下游企业将恢复常规采购,对于铅锭的接货积极性将较12月底上升。同时,原生铅与再生铅市场环保因素弱化,关注1月初炼厂复产的进况,其中原生铅高升水情况或有缓和,再生铅则需关注废电瓶供应与价格水平,对于再生铅利润的影响,再生精铅或维持平水附近交易。         根据SMM模型预测SMM1#铅锭平均价的价格运行区间为[16975,17475],极端价格区间为[16760,17730],正常价格区间为[16900,17560],保守价格区间为[17050,17390]。支撑区间为[16900,17050],压力区间为[17390,17560]。         模型预计LME_电子盘_铅_收盘价本周五至下周四的价格运行区间为[1945,2045],极端价格区间为[1910,2090],正常价格区间为[1930,2060],保守价格区间为[1960,2030]。下支撑区间为[1930,1960],压力区间为[2030,2060]。         模型预计铅_主力合约_收盘价本周五至下周四的价格运行区间为[17035,17600],极端价格区间为[16810,17870],正常价格区间为[16960,17690],保守价格区间为[17110,17510]。支撑区间为[16960,17110],压力区间为[17510,17690]。

  • 铅锭供需双降 原生铅企业厂库维持低位【SMM原生铅库存周评】

            SMM12月27日讯: 据 SMM 调研,截至 12 月 27 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 0.62 万吨,较 12 月 20 日减少约 200 吨。         据调研,本周由于检修、环保等因素,湖南等地区原生铅冶炼企业处于减产状态,铅锭供应收紧。同时安徽地区再生铅炼厂环保限产再度来袭,导致整体铅市场供应呈现偏紧的状态。此外,年末下游企业关账盘库,对于铅锭采购量亦是明显缩减,故原生铅企业厂库库存维持低位 。

  • 铅蓄电池市场处于年末时段 生产企业订单青黄不接【SMM铅蓄电池市场周评】

            SMM12月27日讯:时至2024年12月底,铅蓄电池市场终端消费差异不大,更多的是因经销商前期备库以及新年销售额度尚未谈定,生产企业成品订单青黄不接。同时因年末关账、盘库,税票等因素,下游企业对于铅锭采购较上一周减少。而在周五铅价下跌后,部分下游的接货积极性明显好转,多有意逢低接货。

  • 电车销量超油车!海外机构感慨:中国正遥遥领先于西方

    预计到明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全年销量将首次超过燃油车。这在一些海外机构看来即将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节点:表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电气化转型方面,正遥遥领先西方竞争对手数年之久。 根据四家投资银行和研究机构——瑞银、汇丰、晨星和伍德麦肯兹提供给媒体的预估显示,包括纯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在2025年进一步同比增长约20%,达到逾1200万辆 ,这一数字有望超出业内此前预期,同时也将是2022年590万辆销量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这些机构的预估还显示,传统燃油车的销量预计将在明年同比下降逾10%,跌至不到1100万辆。与2022年1480万辆的销量相比,降幅更是将达到近三成。 事实上,从月度和季度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已经在7月和三季度首次超过了燃油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统计显示,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其中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新能源车零售87.8万辆,国内新能源车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 此外,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占零售销量的比重首次破半,达到了52.8%。 伍德麦肯兹亚太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总监Robert Liew表示,中国电车销量超越油车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国内技术开发和确保电动汽车及其电池所需关键资源的全球供应链方面取得了成功。 该行业的规模意味着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消费者购买价格的下降。 “他们希望电气化一切, 没有其他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Liew感慨称。 西方车企转型迟缓 而中国汽车行业在电气化转型方面的突出成果,也令这些海外机构愈发感慨惋惜于西方车企的动作迟缓。 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均有所放缓,并已折射出西方传统汽车行业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缓慢、政府补贴的不确定性以及针对中国进口汽车的保护主义抬头等现象。 这些机构表示,上述预测表明,未来十年,在中国建立的生产数千万辆传统燃油车的工厂将几乎将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立足。他们还强调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可能给海外车企带来的挑战。 根据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在2024年实现了近40%的同比增长,外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4%急剧下降至37%,创下历史新低。 晨星负责中国汽车行业的股票分析师Vincent Sun指出,包括德国大众在内的几家跨国汽车制造商预计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才会在中国推出主要的新型电动汽车车型。 这与中国车企推陈出新的速度显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汇丰银行此前估计,中国汽车制造商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约90款新车型,大约每天一款,其中近90%是电动汽车。 当然,这些机构也提到,随着电动车赛道的博弈加剧,中国汽车制造商之间接下来也将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内部竞争。 汇丰银行驻北京资深分析师Yuqian Ding表示,尽管电动汽车现在是中国新兴高科技经济中“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一部分,但随着行业整合,激烈的竞争预计将“挤出”更多参与者。 “虽然中国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显然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增长放缓的问题:基数很高——车型供应过剩、竞争激烈和价格战,”不过她同时也表示, “长期发展方向很明确——中国电动汽车巨头将势不可挡。”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