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6

  • 【SMM动力电芯市场周评6.12】边际降本空间不足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动力电芯价格相对稳定。三元电芯在部分车型排产调整背景下,出货节奏放缓,市场报价出现下降预期,市场博弈明显加剧。铁锂电芯表现相对平稳,部分主流车型维持基础采购,整体订单释放节奏平缓,价格在低位震荡中略显企稳。成本端来看,碳酸锂、正极材料等核心原料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带动电芯生产成本维持在偏低水平,但边际降本空间已明显收窄。当前电芯价格波动更多来自需求端节奏调整与库存压力传导,而非材料端变化带动。供需方面,终端整车市场仍处于库存消化阶段,车企采购策略偏谨慎,电芯订单释放较为分散。与此同时,头部电芯厂维持工况稳定,对核心客户保障仍为主线。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

  • 【江苏全盛】邀您共聚2025年SMM东南亚(泰国)汽车供应链大会

    6月16-17日,泰国·曼谷 素万那普机场凯悦酒店 近年来,东南亚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供需商机。作为区域领头羊,泰国吸引了众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关注。自2012年起,上汽集团便与正大集团合作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随后长城汽车、比亚迪、哪吒汽车等中国车企陆续进入该市场。同时,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以及精诚工科等零部件企业也在泰国设立了工厂,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5 SMM第二届东南亚汽车供应链大会将在曼谷召开,我们诚邀行业精英共同探讨这些挑战与机遇,携手推动东南亚及全球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值此重要时刻, 江苏全盛座舱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展商将盛装出席本次大会 , 诚挚邀请行业内的新老同仁,参加 2025年SMM东南亚(泰国)汽车供应链大会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共同推动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Transen Group was founded in China in 2000, with its headquarters located in Jiangsu, China. There is one plant in Rayong, Thailand and has 13 production bases near customer bases in China. The total 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group is about 2400, and the auto- parts revenue is expected to reach approximately 27.6 million US dollars (9.3 billion Thai baht) in 2024. Our business scope covers auto seat frame assemblies, mechanism parts, motor and fine blanking parts,which mainly in door lock systems, turbocharging systems, wiper systems, and civil aviation seat frames. Our products are compatible with mainstream domestic fuel vehicle brands as well as mainstream new energy vehicle brands and major models. The top 10 global seat manufacturers are all our customers, and 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seat customers worldwide. 会议联系人 吴超俊 wuchaojun@smm.cn

  • 16家车企联手承诺 但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汽车行业的反内卷将从供应链的账期开始? 6月,中国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账期革命”。广汽、一汽、比亚迪、奇瑞、长城、小鹏等16家主流车企集体官宣,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 这一举措恰逢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要求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时,付款期限不得超过货物交付后60日。 然而,当反内卷的战火从价格战蔓延至供应链管理,车企大佬们从台面下的博弈转向公开承诺,这场账期变革既承载着优化行业生态的期待,也暴露出深层矛盾亟待破解。 车企集体表态 在6月10日至11日间,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承诺接力赛。广汽集团率先在6月10日晚间发布声明,成为首个响应新规的主机厂。 广汽集团表明:“供应链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保障产品高安全、高品质的基础。为此,广汽集团将一如既往,坚持以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紧随其后,形成国央企与民企同频共振的格局。 其中中国一汽明确付款期限和支付方式,将“60天付款”作为所属单位付款期限要求,加强资金监督和过程管理。同时,加强采购、财务等部门内部协同,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确保付款流程畅通无阻。 次日凌晨,比亚迪发文称,为落实国家及相关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比亚迪汽车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奇瑞汽车的声明颇具代表性:“即日起,所有新签采购合同将明确60天付款条款,现有合同将通过补充协议逐步规范。” 长城汽车则更进一步,宣布建立供应商热线和专项审计组,“欢迎各界监督,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新势力车企中,小鹏汽车提出“三阶保障机制”:财务系统自动预警超期款项,供应链部门每月公示账期达标率,法务部介入处理争议案件。 零跑汽车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60天付款”原则,以零拖欠为标准,精简审批流程,持续加强部门协同,确保付款流程高效和畅通。 截止发稿,目前已有16家车企承诺账期统一交付60天内。包括广汽、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长城、北汽、小鹏、小米、零跑、理想、上汽、蔚来共16家主流车企。 这场集体行动的背后,是新修订《条例》的刚性约束。条例第15条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不得以第三方付款为前置条件,不得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变相延长付款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表态车企覆盖了行业半数以上的采购规模,其示范效应正在向未表态企业传导压力。 行业苦账期顽疾久已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的数据,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汽车产业链生态的畸形现状。 根据媒体数据,2024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82天,是国际车企的2.3倍。 2024年,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东风股份的账期分别高达129.67天、142.88天、163.75天和221.27天。 更广泛的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国内16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达到182天。这意味着,上游供应商在辛苦交付后,需要煎熬平均半年之久才能收回血汗钱。 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车企的账期管理差距犹如天堑:大众汽车41.18天、现代汽车53.78天、丰田汽车54.84天、通用汽车64.10天。即便是账期较长的斯特兰蒂斯(82.76天),也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这182天与约60天的巨大落差,不仅是对供应商资金的残酷占用,更是整个产业生态效率与健康度的直接反映。 为何国际巨头的账期时间就短的多?据了解,大众汽车41天、丰田54天的账期,是建立在成熟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和长期合作信任基础上,此外还有德国法律严格限制付款延迟、日本JIT生产模式强调与供应商的共生关系等原因。 特斯拉的案例颇具启示意义。2024年其供应链付款周期缩短至90天,通过优化现金流管理提升供应链韧性。这种反向操作不仅没有削弱竞争力,反而通过稳定供应商关系保障了零部件质量。而国内车企在价格战中陷入“内卷”,账期成为转移成本压力的工具,最终导致“双输”局面。 这种悬殊差异背后,折射出行业生态的畸形发展,同时也变成了层层压榨的根源。部分在华国际一级供应商(Tier 1)同样未能幸免于“压账期”的诱惑。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某些巨头将压力层层转嫁,通过“票后N+3再延长至N+4”等潜规则盘剥上游中小供应商,却因不留书面痕迹而难以追责。这种隐形的压榨,加剧了整个供应链的资金紧张与经营风险。 道阻且长的执行迷局 尽管16家车企的集体承诺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行业内外对政策落地的疑虑如潮水般涌来。这些疑问直指执行细则的模糊地带和潜在的操作空间。 “60天是指开发票后吗?”这触及新政落地的关键命门。若仅限定开票后的付款时限,而放任开票前流程的拖延,则承诺可能沦为“画饼”。 供应商完成交付后,需历经项目材料验收、业务项目总结、结算合同签订、业务执行落地等多道复杂关卡,方能进入开票环节。若车企在这些前置环节蓄意拖延(如迟迟不验收、不确认总结、不签结算合同),60天的承诺将形同虚设。 更有甚者,某新势力车企被曝通过“技术性拖延”延长账期:先以质量瑕疵为由暂缓验收,再要求重新签订补充协议,最终将实际账期拖延至180天以上。 某零部件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主机厂验收标准模糊,一份检测报告能拖两个月;结算合同盖章要过8个部门,每道程序卡一周是常态。” 一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单纯指开票后60天没有意义……说法上可操作得太多了。” 商票滥用更成为变相延长账期的工具。行业普遍担忧,车企可能以“月结60天然后给你一张90天商承(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通过票据期限的延长,轻松绕过60天现金支付的承诺。这种“明面合规,暗度陈仓”的操作,在行业内并非孤例。 例如,某电池厂商曾收到车企“60天现金+90天商票”组合支付方案,表面看符合政策要求,实则通过贴现率差异转移成本。按当前市场利率测算,90天商票贴现需承担一定的年化成本,远超正常融资费用。当供应商提出异议时,车企采购人员直言“不接受可以终止合作”,这种准金融绑架行为正将中小供应商推向破产边缘。 对此,业界强烈要求配套政策必须明确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长账期商业票据作为支付工具,推动以现金或短期票据(如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支付方式,确保资金真正及时到位。 破局之路 为确保60天账期承诺有效落地,必须构建覆盖全流程、多层次的监督执行体系。 核心在于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操作规范。验收环节的创新实践是重要突破口,如部分车企试点的“交付即验收”机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货物状态数据,实现签收与验收确认的同步化,大幅压缩传统验收时间。 结算环节的效率提升同样关键,吉利汽车推行的“无纸化对账”系统即是典范,其通过数字化流程重构,将合同签订周期从45天显著压缩至7天,为及时付款奠定基础。 然而,单靠企业自律与局部创新远不足够,亟需建立刚性的外部监督框架。 首要措施是将合同履约的关键节点,尤其是验收确认、对账完成、付款发起等环节,纳入工信部统一的供应链备案系统进行在线监管,并为每个节点设置明确的最长处理时限,实现过程透明化与时限可控化。 其次,应强制要求整车企业定期公开披露详细的应付账款账龄结构表,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应付账款中连续三个月出现账期超过90天款项的企业,需自动触发由监管部门主导的专项审计,深查根源并问责。 再者,需充分保障供应商权益,建立高效的申诉绿色通道,由汽车行业协会联合独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机构)对存在争议的逾期款项进行快速核查与仲裁,确保纠纷得到公正、专业解决。 针对商票问题,长安汽车已明确禁止商业承兑汇票使用,要求全部采用电汇或信用证支付。比亚迪则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优质供应商提前支付30%预付款。 北汽对所有符合付款条件的合作伙伴,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不合理结算方式,缓解中小供应商现金流压力。上汽同样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这些创新举措正在改写行业规则,但更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生态重构。 行业专家建议建立“供应链健康指数”,将账期达标率纳入车企ESG评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在酝酿《汽车供应链金融规范》,拟对违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在司法层面,最高法已将“恶意拖欠货款”纳入破产清算加速情形,某车企因长期拖欠3.2亿元货款,其重整申请被法院直接驳回。 这场账期革命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部分供应商开始要求“前置定价权”,在合同签订时就锁定成本波动补偿机制。更有企业探索“供应链金融+区块链”模式,实现货款实时清算。这些创新虽处萌芽阶段,却昭示着行业生态的重构方向。 结语: 16家车企的60天账期承诺,无疑是中国汽车业反“内卷”、构建健康供应链生态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政策力量开始撼动积弊,主流企业至少在明面上正视了供应链伙伴的生存权。然而,承诺的纸张能否承载现实的重量,取决于后续行动是否足够坚实。 根治账期顽疾,远非一纸承诺或单一政策可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车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打破“压榨上游”的路径依赖;需要监管部门以“零容忍”的态度,堵塞政策漏洞、严惩阳奉阴违;需要全行业形成透明、公正的监督文化,让每一次拖延付款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当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学会以诚信与效率滋养供应链,而非以账期绳索绞杀伙伴生存空间时,方能在全球角逐中锻造出不可撼动的竞争力。60天账期,应成为这场重塑远征的起点,而非一句飘散在风中的口号。唯有如此,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基,才能在互信共赢的土壤中,扎得更深、立得更稳。

  • 交割前铅锭如期累库 后续关注再生铅企业生产动向【SMM铅锭社会库存】

            SMM6月12日讯:据SMM了解,截至6月12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5.47万吨,较6月5日增加约800吨;较6月9日增加0.13万吨。         本周原生铅冶炼企业生产稳中有升,而再生铅企业因环保、亏损、废料供应不足等因素普遍处于减停产状态,铅锭供应地域性收紧,导致铅消费流向原生铅市场,又因铅消费市场尚处于淡季,铅现货市场交易地域性好转,其中南方市场成交好于上周。同时铅价震荡走强,原生铅冶炼企业积极出货,主流产地铅期现价差在180-220元/吨,加之沪铅2506合约交割临近,部分持货商转移库存至交割仓库,铅锭社会库存如期增量,但增幅不大。下周,沪铅当月合约进入交割,交割前持货商移库交仓预期,或使铅锭社库仍有上升空间。此外,我们需继续关注环保检查、废电瓶供应等因素对再生铅企业生产的影响。

  • 热情太高?近十地汽车置换补贴按下“暂停键” 工作人员:下半年或重新开放

    2025年行至年中,多地有关“暂停汽车置换补贴业务受理”的公告相继发布。这一突发情况,引发了众多持币待购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6月11日,沈阳市商务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公告》,其中提到,从6月30日24时起,家电以旧换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家装厨卫“焕新”(市商务局负责的家居、家装产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汽车置换更新等5项活动暂停,活动恢复时间另行公告。 沈阳市通知汽车置换补贴暂停同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发布公告称,2025年自治区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即将使用完毕。“经研究决定,自治区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家装厨卫‘焕新’补贴政策自6月15日24:00起暂停实施。” 此前一日,《关于暂停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郑州市家电产品补贴资格券申领的公告》出现在郑州市商务局网站。公告中提到,郑州市本轮家电产品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按照“先到先得、资金用完为止”原则,自6月11日12:00起,暂停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补贴资格券申领。6月11日已领取家电产品补贴资格券的消费者,当日可正常参加家电产品补贴活动。后续根据我省相关政策调整和资金安排,适时启动并另行发布;同日,洛阳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暂停受理2025年洛阳市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的公告》。 “此前发布的政策中已经写明了‘先到先得、资金用完为止’原则,资金没用完的情况下政策才会生效到年底。”一位郑州市商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后续如何发展暂不确定,在相关部门推出新政策、资金补充到位的情况下,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有可能继续施行。“其实去年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关于下一步工作,该工作人员建议咨询郑州市商务局业务处,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拨通相关业务部门电话。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十地暂停汽车置换补贴申请,除前述多地外,还包括重庆、许昌、惠州、酒泉市肃州区等,原因包括资金使用完毕、系统升级、新一轮补贴待开放等。 重庆市商务委在官网答复市民相关疑问时表示,正在起草第二阶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广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广东不会提前结束以旧换新政策,其同时表示,个别地市暂停派券,是由于系统升级,以及在进行阶段性的盘点。 “从多地情况可以看出,置换补贴政策对于汽车市场的刺激效果显著,消费者参与积极度非常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向新向好,内需空间不断扩展,外需市场更加多元。”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持续显效,叠加车企新品投放、多地车展促销等利好因素,助力汽车市场消费活力加速释放。“5月,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产销较去年同期实现10%以上的增长,且内需和出口均有较好的表现。”

  • 工信部: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承诺

    据工信微报消息,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汽车企业日前发表声明,就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如何看待汽车企业承诺?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问题。 这位负责人说,汽车企业主动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位负责人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筋骨血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环节传导,出现了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整车企业切实践行有关承诺,继续引导整车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这位负责人说,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广大企业以身作则,加强行业自律。也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发展环境。

  • 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邀您参加2025SMM(第四届)电驱动系统大会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各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新能源汽车企业涉足eVTOL领域,正成为当下交通领域的一大趋势,凸显了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当电动汽车遇上了低空经济,未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本次围绕新能源汽车&eVTOL电驱动系统全产业链,聚焦“动力系统、电驱动、电机电控、低空飞行器、创新原材料”等领域,设立高质量开幕式、高层晚宴、颁奖典礼、采供商贸对接、新能源产业游学,“1+2+3”场特色论坛等形式。 在此,由SMM主办, 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盛装出席的 “2025SMM(第四届)电驱动系统大会” 将于 2025年6月20-21日在湖南娄底 举办。本次大会主题“新质驱动 低空启航”。特向各大低空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发出邀请,与行业大咖一起,共同把2025SMM(第四届)电驱动系统大会打造成为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 点击 报名表单 立即登记参会,我们期待在会议上与您相遇。 展位号:B8 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原为国营许昌绝缘材料总厂),创建于1958年,是绝缘材料行业重点企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绝缘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绝缘材料、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于一体 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 。公司建有河南省绝缘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及检测中心,先后被评为: “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 “河南省单项冠军企业”、“国家质量标杆企业” 。 公司质量管理卓越、标准先进、计量基础扎实,通过了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和UL认证(认证号:E-318071)。 公司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与多所院校建立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公司拥有有效期内授权专利52件,其中发明专利9件,参与编写国家标准4项。承接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研究所“超导低温绝缘材料在电力行业应用及产业化”等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牵头实施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耐热高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省级重点研发课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始终专注于特种绝缘材料领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军民融合之路,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形成了以电工绝缘材料、电子绝缘材料、非金属材料、新能源领域为代表的四大产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电力、电子、火电、核电、输配电和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火箭发射、无人机、雷达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点此立即参加2025SMM(第四届)电驱动系统大会 SMM会议联系人 范翠 13816522387 fancui@smm.cn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