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73

  • 近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在2025年底前投入运营2000辆4.5吨和100辆49吨燃料电池冷藏车,全面推进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为2024年6月至2025年12月,为期18个月。 国务院在5月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部署了重点任务,包括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包含氢能)提升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同时在支撑保障方面明确了6项措施。申万宏源证券王璐认为,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2024年国家级奖励资金的下发以及多项中央叠加地方政策的出台,政策体系愈加完善,氢能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攀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锡南科技已落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非压壳类新产品相关项目,包括与博世合作氢燃料电池零部件项目、与盖瑞特合作氢燃料电池电机壳体项目等。 华锋股份持有清极能源5.88%的股权,清极能源是佛山市南海区一家落地并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持续研发新技术、高功率电堆系统的能力和经验。

  • 广东推氢能高速示范项目

    6月26日电,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广东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打造零碳物流的示范标杆。 根据《方案》,项目实施期限为2024年6月至2025年12月,为期18个月。项目覆盖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依托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等交通大网络,构建氢能冷链物流网络,促进氢气就地消纳,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 广东推氢能高速示范项目

    6月26日电,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广东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打造零碳物流的示范标杆。 根据《方案》,项目实施期限为2024年6月至2025年12月,为期18个月。项目覆盖广州、佛山、东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地,依托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等交通大网络,构建氢能冷链物流网络,促进氢气就地消纳,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 华能彭州制氢示范站成功售出第一车氢气,标志着华能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该项目位于四川成都,氢气产品纯度达99.999%,设计年产1860吨,相比天然气制氢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万吨,可满足500辆氢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 项目装配2台碱性电解槽,单槽1300标方/小时,最高可达1500标方/小时。项目电能转换系统整流电源效率达到99%,其效率和可靠性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华能积极布局绿氢产业依托四川省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水电解制氢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和应用示范。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商业化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项目填补了四川省商用绿氢规模化制取空白,促进了四川省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对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华能绿氢,发车!》

  • 5月8日电,四川金顶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在股吧有公司下属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从事氢能源相关业务的讨论以及将公司归类为氢能源概念。 截至目前,公司的氢能源产品尚未形成收入。

  • 近期,重塑能源联合徐工集团开发的一批49T氢能重卡在西北地区投入运营并稳定运行近2个月,车辆搭载重塑能源自主研发的镜星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服务于当地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的煤炭等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场景,助力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实现全线贯通。 依托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以及大宗工业产品运输需求,西北多地具有可观的氢能重卡倒短应用场景及市场,可为氢能交通场景提供巨大运力支撑。与此同时,西北地区地貌特征比较复杂,不同区域海拔和气温差异大,冬夏季温差范围可达80℃左右,对氢能重卡的可靠性、在极端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批49T氢能重卡在大载重、日均8~10小时的高负荷运营状态中,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截至目前已运输煤炭超过5万吨,为当地煤化工产业链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重塑能源不仅在五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取得了显著成绩,更积极探索具备低成本氢气资源、大规模减碳需求和运输需求的市场,陆续在山西、陕西等多地实现燃料电池重卡的批量交付并实现纯商业化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样本。 未来,重塑能源将持续精进产品与服务,协同产业伙伴,推动氢能交通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助力具备产业优势资源的地区打造完整氢能产业链,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延展阅读 氢能作为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正在日益广泛的地区和产业中,拓展多元化的应用场景。目前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市场,除了五大示范应用城市群市场,还包括以西北、华北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山东等为代表的市场,往往具备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能源资源,并且形成了规模化的焦化、钢铁、煤化工等产业基础。在氢能供给侧,具备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绿氢的资源条件;在氢能需求侧,这些地区往往存在碳排放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关产业的碳减排和绿色运输需求都十分可观。 综合以上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这些地区有望构建从上游氢能制取到下游氢能应用的产业闭环,并同步打造“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用氢”于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通过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逐步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氢能作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4年,继2022年国家层面颁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之后,我国各省市纷纷出台氢能产业扶持政策,标志着氢能发展政策从中央层面深入到了地方层面,形成了全国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热潮。   各省市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其中,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和海南省等省份,针对“十四五”期间的氢能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规划内容覆盖了氢气制备、储运、应用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领军企业,并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元的目标。   在具体扶持措施上,各省市不仅针对氢能全产业链企业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补贴,还针对制氢企业、氢气制造设备企业、加氢站以及燃料电池企业等关键领域给予了重点支持。以四川省为例,其《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明确了对高端氢能装备、设备推广使用的奖励政策,按照设备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单个市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上海市在《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中,对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车用氢气)的加氢站,根据氢气零售价格和实际销售量给予运营主体补助,补助标准逐年递减。此外,江西九江、辽宁大连、山东潍坊、四川成都以及佛山南海等城市也针对加氢站建设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   在氢能应用领域,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推广氢燃料车的发展。四川省预计将在成都、内江等6个省市共推行超过400辆氢燃料电池车,为氢能产业的应用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一系列地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我国对于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态度,也展示了地方政府在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坚实的政策保障。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贡献力量。

  • 4月25日讯:4月2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吉明表示,四川已经成为全国最适宜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 氢源保障方面,四川省已构建了初期以工业副产氢为主、绿氢加速发展的氢源供应体系,综合保障能力全国第四。 示范应用方面,已在成都、德阳、攀枝花等10个市(州)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19辆,建成加氢站17座,示范规模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四川省还牵头联合重庆打造了“成渝氢走廊”,并同步拓展氢能在分布式能源、飞行器、氢氨醇一体化等多领域示范应用,是全国氢能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 氢作为一种产品,有能源和资源二重属性,用途广泛。氢主要通过化石能源制取,在全球能源变革、氢相关技术不断突破、减碳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氢产业正在进行彻底的重构。新兴的氢产业在形成初期,一切才刚刚开始。氢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吗? 1.氢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它将如何被需求?它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未来新的能源架构中,氢的价值显著。这幅美好图景是: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部分电力被直接使用,无法直接使用的另一部分变为氢储存起来,这部分储存起来的氢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变为电,或者作为氢直接被使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电力供应和需求都不可能完全匹配,发电量、电网输电量、终端的电力需求都会波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电力难于稳定,电力的供需矛盾会加剧,此时,氢作为一种储能的形式存在,可以缓和供需矛盾。 电能和化学能的协同配合,可以保障能源的有效供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就是化学能的存在方式,未来氢可以起到与化石能源类似的作用。 2.氢作为一种元素的特征,氢相关技术组合为产品后的独特性能,可以更适合某些场景的需求。 制氢、储氢和用氢都是依据氢产品特性的前提存在的。例如,氢可以通过电化学装置电解水制取,在化石能源稀缺或使用受限的地方,如果存在有水,利用电解水制氢可以解决化学能形态的能源供给,水的分布范围决定了可获得性更高。例如,氢通过金属固态储氢的方式,可以实现长时储能。锂电和液流电池的储能时长理论值在10小时之下,10小时之上的储能可以由氢储能解决一部分。再如,锂电在连续的短时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会存在掉电现象,如果配合氢燃料电池作为增程,会同时获得短时大功率输出和长续航的两种功能。 从技术原理讲,氢有自己的优势,它可以与化石能源、锂电等共存,甚至可以说,氢的存在使得这种共存更加稳固。 3.碳中和加速了氢产业的发展。 全球范围减排二氧化碳的行动促进了氢产业的发展。能源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力军,需要进行能源变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氢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态,于是氢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氢的需求紧迫性大幅增长。减碳压力下,绿氢的需求最大。但即使是某些化石能源制氢也会有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整条增长的氢产业链上下游需要有氢可用,需要成本可接受的氢。 全球减碳的趋势下,能源之外的诸多行业均有减碳压力,于是,氢作为一种工业过程的必需品,需求也在增长。这意味着,之前很多不用氢的工业环节,会开始用氢,之前用量有限的工业环节,会增加用量。例如,钢铁行业利用氢作为还原剂,替代一氧化碳,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综合看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行业,拥有氢产业如此多的内在需求,如此强劲的发展动力。 氢产业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 氢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一种可行的绿色替代品,甚至作为商业融合的潜在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关注,通常被称为清洁能源的圣杯。然而,尽管它引起了很多轰动,但并不是所有种类的氢都是真正的绿色选择。 十年前,国内光伏产业开始萌芽,随后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在各个地区。十年后,氢能产业以星星之火点燃全球,特别是在中国,在相关政策和社会资本的引导下,已然呈现出一片燎原之势。 而今,这两个新能源代表产业的结合—光伏制氢,已被视为未来新能源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1、何为光伏制氢? 光伏制氢其实也是太阳能制氢,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先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然后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制氢储能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当太阳能充足但无法上网、需要弃光时,利用光电将水电解制成氢气(和氧气),将氢气储存起来;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氢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 2、光伏制氢技术路线 光伏发电制氢主要利用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直流电直接供应制氢站制氢用电。光伏直流发电系统相比传统电站减少了逆变和升压的过程,主要设备设施包括光伏组件、汇流箱、支架、基础、接地装置等,光伏组件可根据制氢站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进行串、并连配置,从而提高系统效率。电解水制氢目前技术成熟、设备简单,运行和管理较为方便,制取氢气纯度较高,无污染,主前主流有碱性电解槽制氢、PEM电解槽制氢2种技术路线。 3、光伏制氢优势 光伏制氢最大的优势就是储能,而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能量载体,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氢气能以极高的转换效率(50%-90%)转化为电能或者其他燃料;氢气可以作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的补偿;氢气能以气态、液态甚至固态形式存储;氢气可以长距离通过管道或气罐进行运输;氢气是一种高能量重量比的燃料(142MJ/kg),远高于化石燃料;氢气燃烧的最终产物只有水,使用中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它的优势。 4、光伏制氢,是弃电还是提高效率? 国家能源局表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光伏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报告显示,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70GW-90GW。 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使得消纳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制约光伏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的转型,氢能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光伏+制氢”模式,将有效解决消纳问题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瓶颈。还可有效解决制氢成本高和绿色生产的问题。 “光伏+氢能”模式,并不是简单地放弃电力,制造氢能,而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生产清洁能源一举两得的好事。 5、光伏制氢,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疫情过后,绿色复苏与重视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发展共识。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发展氢能产业,对我国减少油气对外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英国石油公司BP最新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指出,到2050年,氢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或将增长16%,其中电解水制氢将成供氢主体,中国的电解水制氢率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占氢气供应结构的70%。 我国光伏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的电力成本大幅降低,光伏制氢的竞争力也将逐渐增强,市场空间也将全面展现。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