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0

  • 欧盟对华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年5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the Coalition Against Unfair Tyre Imports于2025年4月7日提出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New Pneumatic Tyres, of rubber, of a kind used onmotor cars, buses or lorries with a load index not exceeding 121)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用于载重指数不超过121的机动车(包括旅行车和赛车)、公共汽车或卡车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涉案产品的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4011 10 00和4011 20 10。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初裁预计将于7个月内作出,最长不超过8个月。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 (潘晓君编译) (赵广霞校对) 原文: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OJ:C_202502778

  • 赛轮轮胎:当前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预计印尼与墨西哥项目上半年投产

    在中美贸易摩擦阴霾与内需疲软压力下的轮胎企业而言,2025年迎来的是相对艰难的开局。行业头部企业赛轮轮胎(601058.SH)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韧性。 在公司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赛轮轮胎董事长刘燕华坦承,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壁垒等。她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布局全球化生产,加大研发投入并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中美贸易摩擦,赛轮轮胎董秘李吉庆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通过越南和柬埔寨工厂对美出口轮胎产品,根据现有的关税政策来看,公司的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适用于汽车零部件232条款中25%的税率;其他轮胎产品适用对等关税,在延缓90天内适用10%的税率。目前公司生产与发货均正常。 他进一步说明,关税政策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国际政治与贸易格局变化,尽量减少因关税问题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力争墨西哥、印尼生产基地尽快投产,后续通过灵活调整全球各基地生产安排、加快推进海外布局和开拓新兴市场等举措,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全球市场份额。 对于海外新建产能,李吉庆表示,目前公司印尼工厂、墨西哥工厂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上半年首胎下线,产能将逐步释放。 刘燕华补充说明,截至目前,公司越南工厂(不含ACTR合资公司)年化产能为全钢胎260万条、半钢胎1600万条、非公路轮胎10万吨;ACTR合资公司年化产能为全钢胎265万条;柬埔寨工厂年化产能:全钢胎165万条、半钢胎1900万条。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柬埔寨全钢胎扩建、印尼工厂及墨西哥工厂等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年内均可实现投产。 公司产能利用率方面,李吉庆表示,公司目前各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位于较高水平。 天然橡胶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对今年橡胶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趋势,刘燕华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钢丝帘线四项主要原材料的综合采购价格环比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7.94%。进入4月份以来,轮胎行业原材料价格总体呈现回落态势。公司未来将持续布局全球化生产,这可以进一步缩短原材料供货周期。

  • 欧盟拟启动对华轮胎调查 中橡协预警!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官网日前曾发布信息,欧盟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启动针对中国轮胎的贸易保护调查。 欧洲消息人士称,此次主要针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将启动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该调查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因未立案,具体措施尚不明确。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仅40111000项下的乘用车轮胎一项,我国出口欧盟的条数占该类轮胎出口总量的比重超过20%。因此,如果一旦调查启动,将对我国轮胎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表示,如果欧盟立案,中橡协将立刻组织涉案企业进行行业应诉和抗辩。 下表为法律机构向《中国橡胶》杂志提供的欧盟对华轮胎反倾销调查预估时间表。 据熟悉欧盟反倾销的法律人士介绍,按惯例,立案后7天内是注册利害关系方、提交抽样答卷、对抽样结果提出评论的截止期。请相关企业提前做好自身出口欧盟的情况排查,并准备应诉材料。具体情况请咨询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公共关系部,联系方式见文末。 律师提醒,在目前的形势下,出口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在国内外市场应避免低价销售,更不能在案件窗口期突击对欧盟出口。一旦立案后初裁前有大量出口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欧委会终裁时改变计算方法,使得损害幅度升高。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呼吁,在重大事件面前,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整个行业要团结一致,保持战略定力。中橡协正与商务部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为广大企业保驾护航。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公共关系部咨询电话:010-84913995,邮箱:pr@cria.org.cn。

  • 成功出海只是“小升初” 跻身高端市场才是“上大学”?国内头部胎企高端化进程仍漫长

    完成了海外产能的第一轮布局之后,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开始发力冲刺高端市场。 近日,备受关注的小米SU7 Ultra正式上市,其轮胎配置了由小米汽车与赛轮轮胎(601058.SH)合作开发的两款售价在3000元/条左右的PT01赛道高性能轮胎,这两款产品是中国头部胎企在高端轮胎赛道的又一次努力。 几乎同一时期,玲珑轮胎(601966.SH)3A级产品——SPORT MASTER e量产成功,引发业内关注。森麒麟(002984.SZ)也开始向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批量供应途观车型冬季轮胎产品,公司高端产品在配套领域再下一城。 多家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中资轮胎企业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方面,距离海外高端品牌仍有较大差距,高端产品当前仍处于破局阶段,销售占比较小,仍需要持续发力。“公司产品终端售价与国际一线品牌相当的液体黄金轮胎销量增速很高,但占总销量的比例仍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赛轮轮胎相关负责人表示。 有行业资深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不同于低端轮胎市场,中高端轮胎市场目前依然处于蓝海。“在高端市场占据较高份额的米其林一家的利润等于中国所有轮胎企业的利润。近几年来,国内头部胎企推动出海,完成全球化布局,这只是完成了‘小升初’,真正的对决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上,成功与否,将决定国内轮胎企业在行业二次分化中的走向。” 高端产品进入高增长期 在全球轮胎市场中,高端产品是一个企业在技术、品质与品牌是否达到高峰的象征。近年来,中国轮胎制造业在智能制造等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海外知名品牌,并且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而拥有自身的高端运动轮胎产品系列,是外资头部轮胎品牌的标志性动作。比如倍耐力的P Zero系列、米其林的Pilot Sport系列等,这些高端运动系列往往应用了品牌的核心技术,且溢价显著。 小米和赛轮合作为SU7 Ultra开发的“PT01”就是半热熔轮胎,在赛道竞速中使用,标志着赛轮正式进入高端性能车领域的核心赛道;对于玲珑轮胎3A级产品——SPORT MASTER e的成功量产,业内人士表示,玲珑轮胎将借此进一步拓展、巩固高端轮胎细分市场;而森麒麟向德国大众集团总部批量供应途观车型冬季轮胎产品,也表明公司高端化发展取得一定突破。 产品力提升是中资头部轮胎企业抢滩高端市场的底气所在。其中,玲珑轮胎打造的“大师”系列,中策橡胶的朝阳1号,赛轮轮胎的液体黄金轮胎等,在海内外的多次横向测评中表现出色。中资头部轮胎企业倾注全力,借此向国际品牌发起挑战,提升自身的护城河。 “胎企做高端产品,最重要的是先有好的产品力。”赛轮轮胎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用户买了轮胎要实际使用,不会在轮胎尚正常使用时频繁更换,因此若产品体验不佳,可能会对复购和传播带来影响。“公司经过多年的基础研发,在产品力上已经不逊于海外高端品牌。” 此外,国产车高端车型不断推出,刺激了国内对高端轮胎的需求。“现在70-100万元价格带的国产车占比越来越高,好马配好鞍,高端轮胎的需求水涨船高,国内轮胎企业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山东某轮胎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森麒麟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17寸及以上、18寸及以上的大尺寸高性能乘用车、轻卡轮胎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保持在65%、40%以上,带动公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推动产品溢价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方面的优势增强了公司在全球中高端市场的客户黏性。 带动行业“二次分化” 根据业内的观点,高端轮胎产品售价通常高出普通产品至少50%,在原材料成本增加无几的情况下,溢价空间大幅增加,抵抗原材料波动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中国生产了全球42.2%的轮胎,海外基地方面,中资轮胎企业2025年-2026年将增加8000万条半钢胎产能,全球行业都有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由“量”到“质”的转化和蜕化,对头部胎企来说,迫在眉睫。 因此,未来中国轮胎行业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高端化转型上。“推出利润占比高的产品,并提升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这是轮胎企业由大到强的必然过程,也预示着行业壁垒的提高和潜在回报的增加。”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以赛轮轮胎为例,受液体黄金轮胎种类增加,以及品牌认可度提升、毛利率较高产品收入增幅扩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8.77%,较上年同期增长4.79个百分点。森麒麟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正是中高端市场客户的良好产品消化能力推动公司盈利水平持续保持在较高位置。 前路仍多艰 虽然在产品力方面已经颇有建树,但在品牌认知度、消费者观念、渠道等方面,中国轮胎企业距离外资品牌仍有明显差距。高端化之战,仍前路漫漫。 多位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半钢胎具有较强的消费品属性,品牌对价格的影响依然很大。全钢胎、非公路轮胎有较强的生产资料属性,品牌对价格的影响相对半钢要小很多,主要看性价比,这也是外资品牌在国内全钢及部分非公路轮胎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一个原因,甚至部分国外一线品牌已官宣退出中国全钢市场。 “高端不是自己定义的,需要市场长时间的验证。”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讲,品牌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打造,投入了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标,但不投入(特别是不持续投入)大概率是打造不出品牌力的。“未来中国轮胎品牌要想在高端市场上取得突破,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加强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打入豪华车配套体系、加大赛事赞助力度增加品牌知名度等。”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赛轮、玲珑、中策等众多轮胎企业,近年来,都加大了赛事赞助力度,玲珑甚至达成了与皇马足球俱乐部的战略合作,提升品牌宣传效果。 “在打造品牌力方面,我们的投入这两年预计会持续增加。”赛轮轮胎上述负责人表示。 森麒麟方面则表示,公司从创建伊始就引入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化,经过十余年深耕,已经在国际市场建立起了高端化品牌形象。

  • 西北橡胶: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近日,陕西延长石油西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召开2025年工作会。 会上透露,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总体保持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4年,该公司生产经营持续向好,通过领导班子包抓走访市场、调整营销组织机构、组建市场拓展“小分队”,多方协调保障市场供应,产品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民品市场化运营模式初见成效,民品新开发用户91家,收入同比增长13.86%。 特别是所属延长橡胶公司强化“市场先行、产销协同”机制,全力保障市场需求,成立运行价格、品牌宣传、营销顾问三大委员会,发行首趟中欧班列“延长产品专列”,逐步扩大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轮胎产销再创佳绩,同比分别增长20.82%、17.87%。 据了解,该公司持续在科技创新方面突出核心地位,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召开首届科技创新与数智化大会,完善两个层级的创新组织体系,理顺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超前谋划产学研融合新模式,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80余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全员“五小”创新200余项,建成3个大师工作室,评选出西橡“十大工匠”和“十大创新团队”,为企业长远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2025年,该公司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和专项领导小组作用,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逐步扩大市场规模,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力争在市场拓展、科技创新、内部改革、转型升级等方面全力突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收官“十四五”,谋划布局“十五五”。

  • “轮胎一哥”中策橡胶过会 “巨星系”资本版图加速

    “巨星系”上市公司即将再多一员。今日晚间,巨星科技(002444.SZ)与杭叉集团(603298.SH)公告,参股公司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策橡胶”)首发过会。巨星科技与杭叉集团分别间接持有中策橡胶11.44%的股份。 中策橡胶的实控人为巨星控股董事长仇建平,其已是巨星科技、杭叉集团、新柴股份(301032.SZ)三家A股上市公司的实控人。若这次中策橡胶成功上市,仇建平将收获第四家上市公司。 中策橡胶被誉为“轮胎一哥”,在美国《轮胎商业》杂志《2024全球年度轮胎报告》评选的全球轮胎制造企业前十强中位列第九,中国第一。公司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杭州海潮橡胶厂,1992年,公司与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合资成立杭州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年,巨星科技、杭叉集团等“巨星系”企业通过中策海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了中策橡胶46.95%的股权,价格为57.98亿元,成为控股股东。中策海潮背后的实控人为巨星控股董事长仇建平和女儿仇菲。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策橡胶的营收分别为306.01亿元、318.89亿元、352.52亿元和185.1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75亿元、12.25亿元、26.38亿元和25.4亿元。公司毛利率受到原材料(天然橡胶)的影响较大,2019年至2022年毛利率从19.28%降至15.21%,2023年、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反弹至19.35%、22.32%。 此外,招股书显示,中策橡胶计划募资48.5亿元,主要用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线项目等五大产能升级项目,其中,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预计投入17亿元。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2023年公司的招股书中原计划募资70亿元,到最新计划缩水了21.5亿元。募资项目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年产6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更改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删除了原投入1.5亿元的“研发项目升级及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和28.5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增加了“在泰国增资建设高性能子午胎项目”,该项目拟投入募资金额8.5亿元。 中策橡胶主要为一汽解放、比亚迪、吉利等国内头部车企提供配套产品,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近50%,产品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 目前,A股已经上市的轮胎企业共九家,包括玲珑轮胎(601966.SH)、森麒麟(002984.SZ)、赛轮轮胎(601058.SH)、三角轮胎(601163.SH)、通用股份(601500.SH)等。以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来看,中策橡胶均超过了这九家。

  • 百亿轮胎项目加紧建设 即将投产!

    近日,库比森轮胎(江苏)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其表示,公司计划2月份开始生产,预计5~6月份达到量产条件,10月份整个车间具备满产条件。一号PCR满产之后的产能是日产25000条轮胎,产值预计20亿元。 在库比森轮胎项目现场,场地主体建设已全部完工。工厂车间内部的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进场并处于调试阶段。生产人员、设备维修人员以及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正加快安装调试工作的节奏。与此同时,企业还在进行办公区域的搬迁工作。为满足正式投产后的人力需求,库比森轮胎的招聘工作也在火热进行中。 据了解,库比森轮胎项目是淮安市淮安区的百亿级重大投资项目,自2024年4月开工以来,进展迅速。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00亿元,分阶段实施。一期工程规划年产能为1500万条半钢胎,二期工程则计划年产1500万条半钢胎及350万条全钢胎。

  • ETRMA:2024年欧洲轮胎替换胎增长显著 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日前,欧洲轮胎橡胶制造商协会(ETRMA)发布了2024年欧洲轮胎替换胎市场销售数据,各细分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显示出市场复苏的强劲信号。 在乘用车轮胎领域,2024年销量增长5%达2.23亿条。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全季轮胎需求的大幅攀升,增幅高达16%。与之相比,夏季轮胎销量下降2%,冬季轮胎增长7%。全季轮胎的崛起,反映了消费者对全年适用、性能均衡轮胎的青睐,也表明轮胎市场在产品结构上的悄然变化。 卡客车轮胎市场则呈现出不同的景象,2024年销量微降1%至1129.5万条。尽管第四季度表现强劲,但全年销量仍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农用轮胎和两轮车轮胎市场则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农用轮胎销量增长5%达71.6万条,这与农业生产的稳定需求和技术升级相关;两轮车轮胎销量增长4%达902.6 万条,反映出欧洲两轮车市场的持续活跃。 ETRMA秘书长Adam McCarthy指出,与2023年第四季度的疲软表现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所有产品线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乘用车轮胎和卡客车轮胎在第四季度的显著增长,为全年市场注入了活力。然而,尽管市场有所复苏,乘用车轮胎和卡客车轮胎替换胎销量仍然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与2019年相比,乘用车轮胎销量下降3.5%,而卡客车轮胎销量则下降10.3%,这表明市场仍有较大的恢复空间。

  • 加征关税!或将重塑中国轮胎海外布局

    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2月1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全面加征10%的关税,并且10%关税将是在已对中国产品征收的进口税之上加征的。 虽然10%的关税增幅,相比之前特朗普竞选时提出的“60%关税”相对温和,但仍在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遭到广泛反对。 对此,中方多次表明了立场,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轮胎出口承压 美国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轮胎出口、国内轮胎企业以及中美轮胎贸易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中国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提高,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中国企业需要承担这部分关税成本,或者通过提高售价来转嫁成本,这将进一步削弱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曾是中国轮胎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轮胎7605.24万条,占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24.35%。 然而自2009年 “轮胎特保案”后,中国轮胎对美出货量锐降。 此后,为缓解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轮胎出口造成的影响,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轮胎企业逐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对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及中东地区的轮胎出口量。 或将重塑中国轮胎海外布局 近几年,为规避贸易摩擦,降低关税影响,中国橡胶企业纷纷加速海外多元化布局。 随着美国对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发起贸易壁垒,中国轮胎海外建厂选址也逐渐从东南亚转向墨西哥等欧美腹地。 此次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的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将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 其中,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邻国,其汽车及轮胎产业与美国市场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墨西哥是美国进口乘用车轮胎的第二大来源国,也是向美国出口轻型卡车轮胎的第五大来源国。 2023年,美国自墨西哥进口2280万条乘用车轮胎和179万条轻型卡车轮胎,价值超过20亿美元。 加征25%的关税,将直接推高墨西哥轮胎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削弱其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轮胎企业已经或计划在墨西哥建厂,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美国市场。 本次加征关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中国轮胎企业“曲线”进入美国市场的节奏。 面对美国市场的关税壁垒,中国轮胎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关注国内需求恢复,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注重全球化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实现市场多元化,增强抗风险能力。

  • 玲珑轮胎:产品结构调整毛利改善 北美收入占比约18%

    产品结构改善,叠加海外第二基地实现盈利,玲珑轮胎(601966.SH)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和毛利均实现不错的增长。在今天举行的2024年Q3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总裁王锋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美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18%左右,未来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 加速海外第三基地选址,充分应对可能变化的关税影响 。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4.35%,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其中,Q3毛利率27.39%,同比和环比分别增加4.46和5.33个百分点。 对此,公司财务总监吕晓燕表示,2024年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升级,在国内外零售和配套市场持续开展产品结构调整。同时,海外第二基地塞尔维亚生产基地陆续释放产能,2024年前三季度产品销量同比增长约11%,其中,毛利较高的乘用车胎销量增长幅度较大。加之公司于第三季度收到反倾销退税款,增加了公司收益。此外,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公司塞尔维亚基地正处于产能爬坡过程中,今年Q3单月已经实现了盈利,明年产量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展望第四季度,轮胎行业毛利有望触底反弹。产品价格方面,玲珑轮胎10月份后先后两次提价。原材料端,截至2024年11月1日,轮胎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19.85,较2024年Q3平均值下降7.53%,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有望缓解。此外,2024年Q3大幅上涨的海运价格回落明显。 有投资者在会上表示,美总统选举后,公司产品销往北美可能面临关税调整压力,公司如何应对? 对此,王锋表示,目前,公司拥有海外(泰国+塞尔维亚)双基地,塞尔维亚基地作为中国企业首个欧洲轮胎生产基地,有一定先发优势,公司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加速海外第三基地选址。产能方面,公司此前提出了“7+5”战略。在“7+5”远期规划中,国内剩余两个基地根据产能利用率情况决定开工时间,海外第三基地目前正在调研考察中。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