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2月1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全面加征10%的关税,并且10%关税将是在已对中国产品征收的进口税之上加征的。
虽然10%的关税增幅,相比之前特朗普竞选时提出的“60%关税”相对温和,但仍在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遭到广泛反对。
对此,中方多次表明了立场,始终认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中方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轮胎出口承压
美国此次加征关税,对中国轮胎出口、国内轮胎企业以及中美轮胎贸易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中国轮胎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价格提高,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中国企业需要承担这部分关税成本,或者通过提高售价来转嫁成本,这将进一步削弱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曾是中国轮胎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轮胎7605.24万条,占我国轮胎出口总量的24.35%。
然而自2009年 “轮胎特保案”后,中国轮胎对美出货量锐降。
此后,为缓解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轮胎出口造成的影响,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轮胎企业逐步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对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及中东地区的轮胎出口量。
或将重塑中国轮胎海外布局
近几年,为规避贸易摩擦,降低关税影响,中国橡胶企业纷纷加速海外多元化布局。
随着美国对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发起贸易壁垒,中国轮胎海外建厂选址也逐渐从东南亚转向墨西哥等欧美腹地。
此次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的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将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
其中,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邻国,其汽车及轮胎产业与美国市场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墨西哥是美国进口乘用车轮胎的第二大来源国,也是向美国出口轻型卡车轮胎的第五大来源国。
2023年,美国自墨西哥进口2280万条乘用车轮胎和179万条轻型卡车轮胎,价值超过20亿美元。
加征25%的关税,将直接推高墨西哥轮胎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削弱其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轮胎企业已经或计划在墨西哥建厂,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美国市场。
本次加征关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中国轮胎企业“曲线”进入美国市场的节奏。
面对美国市场的关税壁垒,中国轮胎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关注国内需求恢复,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注重全球化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实现市场多元化,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