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1个
进入2024年,新能源车企内卷依旧未停,即便处于假期,“按月交卷”的习俗仍没被打破,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纷纷公布2023年度销量成绩单。在这其中,有车企早早公布销量/交付数据,迫不及待想要将亮眼的数据以及增速告诉消费者;而有的车企数据遮遮掩掩,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不过从已公布的车企12月销量/交付数据来看,大部分车企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少部分车企有所下滑。同时,随着12月成绩出炉,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年度成绩单也得以揭晓,传统车企互卷、造车新势力发力、部分车企超额完成销量目标、销量/交付量排位发生巨大变化、部分车企开始掉队...... 在当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中,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各方本身所持有的优势差距也已越来越小,传统车企智能化布局愈发亮眼,新势力车企资金、渠道、品牌力也已慢慢跟上。 那么,谁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掌控力会更强? 理想夺新势力销冠 哪吒交付不及去年 要说当下新势力队列当中,交付量最为亮眼的莫过于理想汽车,要说以前是“蔚小理”,现在得是“理蔚小”。 2023年12月,理想汽车成功突破5万交付量目标,实际交付新车50,353辆。据了解,理想从2023年中下旬开始交付量逐月递增,从6月首破3万,10月便突破4万,而在12月也正式突破5万,相较于11月增长近9,000辆,增速十分亮眼。 从全年来看,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76,030辆,相比于2022年全年交付量133,246辆,同比增长182.2%,这个成绩放在一众新能源车企当中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据理想汽车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六十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不过,近日理想汽车L7广东车祸一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关于车身安全问题以及理想私自公开用户数据一事也是持续发酵,从这起事故来看,似乎目前舆论争议仍在,理想的销量会不会受到影响短时间内难以判断。 蔚来方面,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老大哥”,2023年12月共交付新车18,012辆,仍没有回到两万交付关口。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辆,相比于2022年新增37,552辆,同比增长30.7%。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49,594辆。 一直以来,换电模式带来的高运营成本是蔚来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2023年12月,蔚来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签订新一轮股份认购协议,CYVN将通过其附属公司以现金形式向蔚来进行总计约2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新一笔资金的到位,也可以帮助未来更好的支撑未来几年的支出。此外,蔚来也正在与其它车企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通过换电联盟来分担布局换电站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虽然目前蔚来的销量不及理想,但蔚来在新能源汽车豪华市场确实有很大优势。此外,2024年声称要上市走量的阿尔卑斯品牌车型,价格将下探到大众市场,但在这个阶段竞争压力比豪华车市场更大,能否做到冲量,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在2023年全年的数据表现则比较接近。2023年12月,小鹏汽车交付新车20,115辆,四季度月均交付达2万辆以上;而零跑汽车12月交付量达18,618辆,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 2023年,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41,601辆,同比增长17%;零跑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144,155辆,同比增长超29%。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400,311辆,突破40万交付里程碑;零跑汽车成立至今则累计交付已超30万辆。 从交付量来看,小鹏从低谷反弹的时刻应该是在2023年二季度后,也就是G6进入市场获得认可之后,叠加大众注资7亿美元救小鹏于危难之中,随着小鹏全新MPV车型X9的内卷面世,后续销量可期。另外,主打性价比的零跑汽车交付量也稳定上升,产品不断升级,且已经将C系列作为市场主导,逐渐去低端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哪吒汽车并未像此前一样正常公布交付量,而是只公布了2023年全年交付新车127,496辆,并未公布月度销量,像这种迷之一般的操作,往往代表了销量数据不够可观。据电池网逐月计算,12月哪吒汽车约交付5,135辆。回首哪吒汽车2023年销量走势,连续多月维持在1万辆以上,但2023年12月的大幅下滑,具体原因还未可知。据悉,2022年,哪吒汽车全年交付152,073辆,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唯一一家2023年全年交付不及去年的车企。 自主新能源品牌崛起 问界/岚图/智己发力 从销量/交付量来看,埃安依然是传统车企自主新能源品牌当中销量担当。埃安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一方面得益于恰当的网约车策略,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汽车制造以及三电技术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护城河。 2023年12月,广汽埃安销量达45,947辆;2023年全年销量480,003辆,同比增长77%,大幅跑赢行业。与此同时,广汽埃安还在12月28日达成累计产销百万,不仅成为全球最快破百万的纯电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同时也是全球最快破百万的汽车品牌。不过,埃安并未完成年初所定的销售目标——“力争达到50万辆,并朝着60万辆冲刺”,月销增速放缓,瓶颈日益明显。 除了埃安,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表现也十分亮眼。2023年12月极氪共交付13,476辆,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118,685辆,同比增长65%。据极氪表示,极氪交付累计19万辆零自燃。 近日,极氪正式发布007车型,预售40天订单突破5万辆。据悉,该车型全系采用800V高压架构,标配8295智能座舱芯片,四驱性能版零百加速时间2.84s,市售价20.99-29.99万元,该配置也被网友笑称,极氪007以“掀桌子”的价格将小米汽车发布会硬生生改成了不谈价格的技术发布会。 此外,2023年最亮眼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无疑是赛力斯旗下依托华为诞生的AITO问界品牌。其实在上半年,问界销量表现并不出色,甚至是节节败退。转折节点则是华为mate60的诞生让消费者重新审视华为的研发能力,同时新款问界M7于9月份上市,强大的智控能力以及出色的性价比,让问界销量逐月暴涨。 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环比增长29.96%,2023全年累计交付94,380辆。其中,问界新M7在12月交付新车20,611辆,累计交付已达48,552辆。有消息表示,现在限制问界交付量的并不是市场,而是产能。据悉,问界新M7累计大定已突破12万辆;问界M9上市七天累计大定已突破30,000辆,因此,于它而言,交付成绩只能反映产能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岚图和智己月销也均实现首次破万,对于后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岚图早在上半年交付量还在两三千辆徘徊,通过对梦想家、FREE等车型的改款上市继而逐渐上量。数据显示,高端MVP车型梦想家的销量是助力岚图业绩创高峰的关键,车主中64%来自于豪华车增换购。2023年12月,岚图成功突破万辆交付,全年累计交付量突破5万辆,同比增长160%,成为为数不多完成全年目标的车企之一。 而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也于2023年12月正式跃过“月销破万”大关,达10,412辆。智己销量的突破点在于新车型LS6的发布上市,价格低于同级别竞品,且配置方面非常出色,而L7、LS7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全年看,智己汽车累计销售38,253辆,同比大增665%。 此外,深蓝汽车2023年12月交付达成18,338辆,2023年累计交付136,912辆。截止到目前,深蓝SL03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深蓝S7累计交付量突破5万辆。2023年12月,阿维塔交付6106辆新车,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年,阿维塔交付2.77万辆新车。 比亚迪一骑绝尘 传统车企竞争白热化 进入2023年12月后,各家车企都开启最后的决战,降价、折扣、优惠层出不穷,就已公布的车企销量数据来看,部分车企确实也达到完美收官了。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担当,比亚迪在2023年几乎一骑绝尘,销量与其它车企车距拉开不止一点半点,旗下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集体发力,12月销售341,043辆,同比增长45%,全年销售3,024,417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夺得新能源汽车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双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仰望汽车12月份销量达到了1,593辆,环比增长290.4%,作为售价百万以上的高端品牌,仰望如此高的销量一方面体现自主品牌的技术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体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当然,比亚迪不仅国内销量保持稳定,海外销量也在逐月提升。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12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3.61万辆,连续三个月海外销量位于3万辆以上。2023年共出口242,765辆,同比增长334.2%,新能源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 继比亚迪之后,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创历史新高。2023年12月集团销量达到21.9万辆,实现同环比大幅增长;2023年全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车112.3万辆。随着新能源三年行动计划的逐渐落地,上汽新能源汽车业务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不过,就目前而言,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大部分来源还是上汽通用五菱。 吉利汽车、长安汽车2023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表现则相对接近。据悉,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新能源销量(含领克、极氪、睿蓝、银河、几何等)累计487,461辆,连续11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时,吉利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90万辆,新能源销量增长超66%;长安汽车2023年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含长安、深蓝、启源、阿维塔)超47万辆,未来随着众多优质新能源车型上市,公司新能源转型将加速。 长城汽车新能源板块2023年12月销量为29,816辆,全年累计销量为261,546辆,同比增长98.39%,整体数据非常亮眼,不过相比于其它自主车企而言,新能源销量数据似乎低了一个梯队。据了解,长城汽车前几年部分新能源产品投放周期有些偏差,哈弗逐渐失去了在SUV市场的地位,没能赶上插混爆发的首波红利,进入2023年以来,长城汽车开始密集布局新能源汽车品牌,旗下5品牌均进行新能源深度调整,叠加技术赋能,后续增速有望继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蓝谷2023年12月销量暴增至20,815辆让人意想不到,相比11月销量增长1.1万辆。2023年全年公司销量达9.22万辆,同比增长83.69%。 结语: 2023年,最能体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词语就是“内卷”,也正是如此,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业内人士此前表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将会相对稳定,在这场激烈的竞争赛中,部分车企不可避免会折戟沉沙。 因此,进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压力也一定会继续加大,“掀桌子”、“内卷混战”的局面或许会愈演愈烈。 当然,内卷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现象也倒逼着车企去做出更多技术升级、体验升级。根据各大车企高管的预判,2024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元年。未来谁又能在智能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一众造车新势力?是传统自主品牌?还是背靠传统车企或科技公司赋能的新能源品牌?亦或是转型下车造车的科技公司?
周二(1月2日)美股盘中,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季度交付量不及市场预期,公司股价跌超10%。 具体行情显示,Rivian现跌9.3%,势将录得2023年10月6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股价现报21.27美元,为去年12月1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Rivian在官网的新闻稿中写道,公司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季度中生产了17,541辆汽车,同期交付了13,972辆,低于市场先前预期的14,430辆,较上一季度15,564辆的交付量下降超过10%。 全年来看,Rivian在2023年共生产了57,232辆汽车,超过了公司54,000辆的产量指导目标,并交付了50,122辆。与之相比,Rivian在2022年共生产了24,337辆,交付了20,332辆,都增加了一倍有余。 但这些涨幅远跟不上电动汽车行业的巨头,几年前市场常将Rivian和Lucid两家称为“特斯拉杀手”,看好两家公司能从特斯拉垄断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中争取到一些份额,但他们明显未能达成这一目标。 发稿前不久,特斯拉在官网宣布,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汽车交付量为484,507辆,强于市场先前预计的483,173辆。全年车辆交付同比增长38%,达到1,808,581辆,同时产量同比增长35%,达到1,845,985辆。 先前,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曾表示,特斯拉可能会在2024年进一步降价,以支持更高的销量。如果真这样做,势必会给Rivian等车企带来更大的压力,另外特斯拉最新公布的Cybertruck与Rivian的R1T之间竞争也将更加直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Rivian计划再发行15亿美元可转债,以支撑其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当时点燃了市场对其资金状况的担忧,导致股价隔日暴跌了22%。 虽然Rivian多次表示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到2025年,但一些分析师认为,产量的增加和持续的资本支出可能表明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现金,因此需要额外的资金。
近日,多家车企发布了2023年12月和2023全年的销量成绩单。其中,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同比增长141.23%,环比增长29.96%;2023年1-12月,AITO问界累计交付94,380辆。 目前华为与车企主要存在1)零部件供应、2)华为智选、3)Huaweiinside(HI)三种模式,其中智选模式华为参与了从产品研发、设计到销售、售后、零部件供应等环节,参与度最高。平安证券王德安预计华为生态圈车型(主要包括问界、智界以及阿维塔)在2024年销量有望达到67万台左右,这意味着华为生态圈在2024年的国内零售销量将超过特斯拉,成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此外华为在高端新能源车领域存在感渐强将带动整个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车加速替代传统合资燃油高端车。头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行业价格战虽然大概率会延续,预计平价智能驾驶方案赋能将成车企打破主流价格带汽车价格战的有力抓手。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上海沿浦 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2022年投资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座椅骨架新项目在2023年陆续量产后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重庆沿浦间接供货给赛力斯公司的新款问界M7车型订单持续增加,为公司第4季度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贡献。 三联锻造 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主要定点开发的新能源项目及进展情况表显示,问界M7拉杆零部件正在OTS样件。
1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12月交付数据。 2023年12月,蔚来交付新车18012台,同比增长13.9%。2023年四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50045台,同比增长25.0%;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 蔚来方面还公布了历史交付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49594台,持续引领高端纯电市场。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公布交付数据的同时,蔚来还公布了销售网络数据以及充换电建设情况。截至目前,蔚来在全球新建蔚来中心47家、蔚来空间123家,服务中心84家、交付中心22家;已累计建成蔚来中心145家、蔚来空间335家,服务中心310家、交付中心62家。 此外,蔚来在全球新建换电站1035座,累计建成2350座,其中高速公路换电站747座,在中国完成“7纵6横11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布局;累计为用户提供超3500万次换电服务。 截至目前,蔚来累计布局充电站3608座、充电桩21091根;累计接入1460000+根第三方充电桩;累计打通71条Power Journeys路线。蔚来方面还表示,蔚来目前是中国市场布局充电桩和换电站最多的汽车品牌。 在换电合作方面,2023年蔚来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宣布开展换电合作,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蔚来总结了2023年体系能力建设情况。2023年,蔚来全系产品完成代际切换,全年先后交付全新车型EC7、全新ES6、ET5T、全新ES8和全新EC6。 此外,蔚来也是全球首个完成技术平台垂直切换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Aspen、Alder和Banyan三大智能系统持续迭代,共发布26个版本,带来439项体验新增和优化;全域领航辅助NOP+开启先锋领航,累计开通城区里程近32万公里,分布在208个城市。 在技术能力建设方面,蔚来在NIO 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发布智能电动汽车12项全栈技术布局,并正式发布了车企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蔚来首款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以及NIO Link蔚来全景互联,公布了已经量产的跨域融合超算集群ADAM CCC,蔚来首款旗舰手机NIO Phone上市。之后,蔚来还在2023蔚来日上正式发布自研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自研全域900V高压架构、SkyRide·天行智能底盘系统、旗舰级安全标准四大核心技术。 蔚来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则是蔚来全栈技术布局和全球领先科技的结晶之作,包含17项全球首发技术、52项同级领先技术,已申请专利达到525项。 当然,蔚来在全球市场拓展方面也卓有成效。2023年,蔚来持续在挪威、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推进由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启了EL7(中国市场ES7)、ET5、ET5 Touring(中国市场ET5T)和EL6(中国市场全新ES6)的交付。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扩量,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实施产业链“5567”提升工程(做大5家乘用车龙头企业、5家商用车龙头企业,做强6项核心部件,做优7个配套产品领域), 力争到2025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整车生产实现跨越式提升。 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100万辆左右,排名跻身全国前五位。在乘用车领域培育年产30万辆以上企业1家、10万辆以上企业4家;在商用车领域培育5家细分车型销量全国前十的企业;着力打造30个左右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整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 核心部件实现突破性进展。 聚焦汽车电力电子、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氢能与燃料电池等6个关键领域,布局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 配套部件实现全国领先。 紧盯关键生产装备、高性能轮胎、高端轴承、轻量化铝材、制动产品、充电桩、电池材料等7个领域,做大做强特色配套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 应用推广实现扩面增量。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左右,保有量达到240万辆左右。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8万台和90万台以上;农村地区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万台和15万台。 产业双碳实现规模效应。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循环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回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拆解。到2025年,培育相关企业15家,打造4个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 配套服务实现全链覆盖。 构建覆盖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系统研发检测、汽车物流、汽车金融、维修保养、充电运营、汽车文旅、赛事文化等配套服务生态,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左右。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查看SMM铅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铅产品现货历史价格 2023年12月电池行业PMI指数终值为49.94%,位于荣枯线之下。 镍氢电池方面,从市场反馈来看,12月订单情况相较11月有小幅增长。主因临近年末,镍氢终端企业存在节前备货需求。同时个别企业存在经营变更,开拓了更多的市场,带动12月镍氢电池产量的提升。然而在原料备货方面,当前由于镍价处于下行趋势,因此镍氢电池企业在原料备货方面均是按需采购。三元电池企业方面,越临近年末,各家企业均以去库存为主,因此排产较为谨慎,综合来看,12月整体电池行业实现生产指数为49.72%。 据SMM调研,进入2024年1月,各镍氢企业对于1月的市场态度较为乐观,排产或有小幅增加,主因海内外的民用订单会在1月份存在一个节前备库的采购节奏。三元电池方面,从市场反馈来看,部分电池企业存在节前备库的排产策略,但考虑当前市场较为低迷,多数企业还是对未来排产较为悲观。 综合来看,2024年1月电池行业PMI综合指数初值为49.86%,位于荣枯线之下。
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28%和38%。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乘用车企业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其数量的0.2倍计算。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核算中,对标准配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高效空调等循环外技术/装置且具有循环外节能效果的车型,其燃料消耗量可相应减免一定额度(可累加)。企业可按附件规定进行申报。 具体原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乘用车企业: 为适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4号)、《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53号)等规定,现就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28%和38%。 二、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 三、乘用车企业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低油耗乘用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按照其数量的0.2倍计算。 四、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核算中,对标准配置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高效空调等循环外技术/装置且具有循环外节能效果的车型,其燃料消耗量可相应减免一定额度(可累加)。企业可按附件规定进行申报。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循环外技术/装置纳入积分核算的相关规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12月27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24—2025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上调,意味着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的缩减,进而加重了汽车电机以及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围绕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无疑是给了所有企业一个提醒,汽车电机上下游企业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增进理解,从产业链角度优化资源,化解风险。 上海有色网从2013年8月开始线下运作有色金属上下游产业链撮合项目,历经近10年时间,得到行业上下游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为扩大国内汽车电机行业上下游互动性,提供更加真实供应信息,进一步拓展行业供需,实现线下同线上的紧密结合。因此SMM整合行业资源,重新组织梳理新能源汽车电机供应商信息,制作 《(2024版)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供应商指南》 ,内容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机原料企业、电机系统及自动化设备企等,我们也将在后续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完善地图内容,力求为行业客户呈现更客观、更全面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供应商情况。 铜陵有色股份铜冠电工有限公司 将携手SMM共同打造供应商指南,共同推进产业协同进步,明晰产业未来发展新思路! 铜陵有色股份铜冠电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500强,股票代码:000630)下属全资子公司,公司座落在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皖江经济区腹地安徽省铜陵市,是一家技术先进、产品多元、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大型铜加工企业。 公司下设有铜陵有色股份铜冠铜材公司、铜陵有色股份线材有限公司、芜湖铜冠电工有限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和漆包线分厂,注册资本43000万元。公司长期致力于漆包线、铜杆(线)、阳极磷铜材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全面、专业的高端铜产品和服务,现铜加工材年产规模近30万吨,各类产品广泛用于家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PCB、航空航天、电子通讯、海底电缆、高铁、核电等行业和领域。 公司已获A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铜导线优质供应商二十强”“安徽省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安徽省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第八届铜陵市市长质量奖正奖”等荣誉,连续多年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TU2¢12.5电工用铜线坯”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系列漆包线产品已取得美国UL安全认证,多种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点击链接立即领取“2024版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供应商指南”《《 联系我们立即领取
12月26日,工信部发布《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公告,其中,两款纯电动轿车小米 SU7在列,生产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以下是具体原文: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8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节能 新能源车船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4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享受车船税优惠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2年第2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2017年第1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1年第13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2022年第27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1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2023年第32号)等有关规定,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8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和《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予以公告。 附件: 1.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8批).doc 2.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doc 3.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doc 4.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doc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3年12月26日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8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七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
SMM 12月25日讯:12月25日汽车零部件板块尾盘拉升,指数收盘涨1.67%。个股方面,泰德股份收盘大涨24.15%,易实精密涨21.38%,开特股份、舜宇精工涨超10%,文灿股份、旭升集团、雪龙集团等三股涨停,圣龙集团、立中集团等多股纷纷跟涨。 而汽车整车和新能源车板块虽涨幅不及汽车零部件板块,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新能源车板块个股掀起“涨停潮”,包括丰元股份、雪龙集团、丰元股份等在内的8股一同涨停,表现十分惹眼。 消息面上,在12月21日工信部工作会议上,还强调要提振深化原材料、消费品“三品”行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此外,还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点击查看详情 此外,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与上月相比,汽车商品进出口金额均微增;与上年同期相比,汽车商品进口金额微增、出口金额较快增长。2023年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13.5%。其中进口金额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2.1%;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8.6%。2023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4.7%。其中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4.3%;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1.1%。 此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94万台,同比增长75%。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未来几个月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仍较高增长。 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临近年末,在车企年末冲量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新一轮促汽车消费政策,以期进一步拉动市场需求。除了上述提及的国家层面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开始通过发放消费券、加大消费补贴等方式来推动当地消费者购车热情。据不完全统计,进入12月以来,已经有包括江西、济南、南昌、武汉、东莞、青岛、合肥等在内的多地开展促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动,单车补贴金额1000~6000元不等。 针对即将结束的12月汽车市场,乘联会方面预计,1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可达94万辆,同比增长46.6%,市场渗透率约41.4%;而中汽协此前则预计伴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车展及促销活动持续发力,加之企业最后一月收尾冲刺,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再现年底“翘尾”现象。 针对全年的汽车市场情况,中汽协预计,汽车产销2023年有望创造历史新高,超预期完成全年预测目标。针对2024年汽车市场的情况,此前乘联会预测,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长预计相对乐观,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2023年即将接近尾声,在岁末来临之际,SMM后续将整理专题,回顾2023年整个汽车市场的相关热点以及行业发展情况,敬请关注!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