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1

  • 特斯拉股价单季跌近30% 投行下修交付量预期、FSD尚难挑大梁

    周四(3月28日),特斯拉股价收跌2.16%,报每股175.93美元。 虽然先前已连涨三天,但该股本月仍累跌超12%,年初至今累跌逾2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股市基准——标普500指数本月累涨3.1%,今年第一季度已经涨超10%。 截至发稿,特斯拉市值约为5600亿美元,在美股中排名第12,落后于摩根大通和Visa,并且特斯拉与七巨头其他成员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是排名第六的Meta,市值也比特斯拉高出了一倍之多。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将于下周初公布其第一季度的交付数据。近期投行频繁下调预测的数字,发稿前不久,摩根士丹利将特斯拉Q1交付量的预测值从46.94万辆下调至42.5万辆,全年数字199.8万辆降至195.4万辆。 由于电动汽车的疲软需求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投资者似乎还看不到押注特斯拉反弹的足够理由。DataTrek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icholas Colas称,交付预期被大幅下调,这确实打击了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心。 特斯拉股价表现惨淡的原因有很多,Colas补充道,即使特斯拉Q1财报中的数据超预期,也很难带动情绪,“因为估值往往与公司最薄弱的环节挂钩,对目前的特斯拉而言,这个环节就是汽车业务。” 当前,笼罩在特斯拉头上的最大阴云就是电动汽车需求的放缓,同时这家电动汽车龙头又面临着来自同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对特斯拉的热情已大幅消退,他们担心短期内股价想要上涨缺乏新的催化剂。 SPEAR Invest首席投资官Ivana Delevska说道,特斯拉的走势已经反映出相当多的悲观情绪,“如果公司不能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进展,那就只能继续在降温的电动车市场里挣扎。” 另外,特斯拉先前声称“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的说法也开始站不住脚,外界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专家和分析师都预计,它不会很快成为一项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 商务部:中方起诉是正当之举 美方严重扰乱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

    商务部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中国向WTO起诉美国阻碍电动汽车制造商从中国采购电池材料的规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美方以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环境为名,出台《通胀消减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制订出台歧视性的补贴政策,这扭曲了公平竞争,严重扰乱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违反了相关世贸规则,中方起诉既是维护中方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益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正当之举,也是为了坚定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维护新能源汽车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 仰望U8之后吉利、智己也“横行”?数字底盘+AI赋能智能化进入“深水区”

    面对智能化下半场,整车厂在底盘领域纷纷拿出“杀手锏”。 3月27日,记者从吉利汽车方面获悉,基于自研的AI数字底盘,该公司已经于近日完成全球首次汽车无人驾驶漂移,具备该漂移技术后,可实现整车“蟹行”、“坦克掉头”等基本能力。 “我们将加速把AI数字底盘等高端新能源科技应用到主流产品上,最晚于明年在吉利银河、领克等产品上量产上车。”吉利汽车方面透露,汽车无人驾驶漂移是吉利AI数字底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了公司在AI大模型、数字底盘、智能驾驶等多领域技术的跨域融合能力。“AI大模型第一次上车,不局限在座舱语音交互这些,而是跟整体操控结合,和底盘域打通。” 此前一周,智己汽车宣布,即将在5月上市的智己L6将率先搭载行业首创技术“VMC智慧数字底盘”。据悉,这套以智能算法赋能整车中枢控制的系统,使L6成为第一款由智能仿真“小脑”协调控制整车运动姿态的智能电动汽车。 让一辆汽车像螃蟹一样横着走,需要汽车搭载一个“小脑”,以协调控制整车运动姿态。根据智己汽车介绍,智己L6搭载的第一代VMC(Vehicle Motion Control)智慧数字底盘技术,将后轮转向、智能电控减震器、空气悬挂、电驱等高级底盘硬件统筹联控,这样车辆的加速、制动、转向、减震不再各行其是,而且实现了整车X、Y、Z三向六自由度(前后、左右、上下)的车身姿态协调控制,从而让用户获得更敏捷更安全更舒适的驾控体验。 “伴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产业变革,汽车底盘系统也在朝着多方向、智能化进化。”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底盘系统价值链的重塑以及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由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作为整车的“小脑”成为可能,而由传统Tier 1把持的分布式黑盒系统将逐步打开。毫无疑问,这将给整车厂带来更大的自由度。“智慧数字底盘这项技术最大的革命性在于,将彻底打破以往底盘技术迭代受制于供应商的局面,帮助车企真正实现从底层全栈自研。” 去年4 月,比亚迪推出“云辇”智能车身控制技术,在原有横纵向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补齐垂向控制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了对车身X、Y、Z六个自由度的完整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融合高阶智驾感知传感器的能力,实现了道路预瞄功能。同年11月,在智界S7发布会前后,华为推出了“途灵底盘”,同样通过多模态融合感知和多域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对驱动、制动、悬架和转向的多维控制。此外,蔚来汽车Banyan·榕2.4.0智能系统中的“AI 智能底盘”,除了利用车端的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扫描前方路面,蔚来汽车还通过群体智能的方式生成了4D路况图层,进一步增强了对路面的云端感知能力。 在行业、市场、资本等多方作用下,中国智能底盘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生态正逐步生成。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和2018年共有8家智能底盘企业扎堆成立,与国家开始集中部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时间基本吻合。 “智能底盘的热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前述业内人士认为,电控系统和驾驶员机械接口解耦,底盘系统调节方式更加灵活,可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底盘域控制器实现软硬件解耦,有利于支持OTA升级,及核心算法的优化迭代。“随着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进一步发展,智能底盘自主率也有望水涨船高。”

  • 雷军:小米SU7续航700公里起步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发布微博称,续航是电动车的最关键的用户体验之一。在立项之初,我就要求研发团队:全系长续航。小米SU7标准版起步就是 700公里。同为19英寸轮毂的情况下,小米SU7标准版续航直接超越Model 3长续航版本!小米SU7 Max更是达到800公里,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实现2秒级加速和800公里续航的电车。 微博全文如下: 续航是电动车的最关键的用户体验之一。在立项之初,我就要求研发团队:全系长续航! 小米SU7 标准版起步就是 700公里!同为19英寸轮毂的情况下,小米SU7 标准版续航直接超越 Model 3 长续航版本! 小米SU7 Max 更是达到800公里,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实现2秒级加速和800公里续航的电车。 行业使用续航里程,都采用了CLTC工况。CLTC是非常专业的标准化测试,是一个普适的续航能力评价标准。但实际上,每个用户的驾驶习惯和行车环境都千差万别,导致大家的实际行驶里程,跟车辆标称CLTC里程数都有些出入。 小米SU7,不仅CLTC工况续航强,实际续航也很强!我们实测了一个对电动车续航极具挑战性的持续高速场景。在广东最高限速120km/h的高速,满电开始连续行驶,平均车速97.7km/h的情况下,小米SU7标准版实现了495公里的续航成绩!平均电耗只有15kWh/100km,足以看到小米SU7 功力。 最后,为了让大家开起来更省心,我们还为SU7 带来了贴心的小米工况,可以更精准预测续航里程。小米工况在CLTC工况的基础上,加入了“高低温环境和实际驾驶行为的影响”,融合成更贴近实际使用的工况,续航拟合度提高了18%,真实的表显里程让你更安心驾驶。 我们下了巨大的功夫,让小米SU7全系都具备了非常优秀的长续航表现。3月28日,跟大家详细介绍。

  • 2.78秒零百加速!雷军:要做50万以内速度最快的量产车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今日表示,小米SU7做到了2.78秒的极致零百能力。并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就是,在“加速、转向、刹车”每一个环节中,拥有出色的车身瞬态响应,为驾驶者带来无与伦比的驾控体验。 雷军在其微博发布消息表示,智能电动汽车,首先还得是一辆好开的车。研发之初,就设立了目标: 要做50万以内速度最快的量产车 ,要有50万以内最好的主驾体验。 经过不懈努力, 小米SU7不仅做到了2.78秒的极致零百能力 ,在底盘的开发调教方面,也做到了让我们的工程师们感到骄傲的水准。在全国媒体试驾中,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加速、转向、刹车”每一个环节中,拥有出色的车身瞬态响应,为驾驶者带来无与伦比的驾控体验,真正感受到车随心动,人车合一。 小米SU7是一台令驾驶者感到愉悦的车。建议大家试驾一下,立刻就可以感受到非常出色的驾驶质感。

  • 小米汽车“箭上弦”:SU7进店预约看车 排到晚上8点 门店销售明确四款对标车型

    3月25日,在上市倒计时3天时,小米SU7展车正式进店。“单日预约看车人数超400人”“看车消费者已排到晚上8点”……雷军悬着的心也放下一半,“大家今天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另一半心能否放下,三天后看价格。 深圳某小米之家门店汽车销售证实:“最终所有用户都需要在28日发布会之后,在小程序或者App上进行预定。从支付定金到最终排产,顾客有5天的犹豫期,期间可以退款。意向金预计是5000元左右,中心会根据订单的先后顺序交付订单。” 重庆九龙坡万象城小米之家门店的汽车销售表示,小米SU7主要对标车型有:极氪001、007,华为智界S7,以及特斯拉model3。

  • 比亚迪在巴西单日订单963台:33万的宋PLUS占比超25%

    3月26日消息,据快科技报道,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不仅在国内畅销,在海外市场同样非常受欢迎。2024年3月23日,比亚迪在巴西举行的“电气日”活动中收获963台订单,创历史新高,当日最大亮点不是海鸥,而是售价高达33万元人民币的宋PLUS DM-i 51公里版本,卖了248台,占比超四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一天,比亚迪在巴西上线了“BYD Recharge(比亚迪充电)”APP ,通过自研自产的“光储充(太阳能+储能+充电桩)”一体化解决方案,联手Shell及其他合作伙伴,完善巴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比亚迪在巴西售卖的宋PLUS DM-i为国内入门版,纯电续航里程仅51公里,售价却高达33万元人民币,属于妥妥的“豪车”,但即便如此,依旧畅销。由于产品畅销,比亚迪去年就宣布,将与巴西伊亚州政府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

  • 同比亏损收窄 全年毛利与现金流首次转正 零跑自我造血“拐点”浮现

    3月25日,零跑汽车披露2023年财报,全年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达到42.16亿元,但是同比亏损有所收窄;而继去年三季度提前达成毛利率转正的目标之后,零跑2023年全年也首次实现毛利与现金流转正。 持续转好的财报表现预示着零跑迎来自我造血的拐点。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剧,一方面是“电比油低”新一轮价格激战打响,降本增效压力进一步放大;另一方面,来自小鹏、蔚来等品牌今年对10万元-20万元主流价格带发起的冲击,零跑的突围之路,仍充满了挑战与变数。 零跑迎接“自我造血”拐点 根据零跑最新财报数据,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67.5亿元,同比增长35.2%;净亏损为42.16亿元,较2022年51.09亿元的净亏损同比有所收窄。 毛利率方面,零跑2023年毛利率为0.5%,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要知道,2022年全年零跑的毛利率还在-15.4%的水平。而若按照新势力同口径,需加回给经销商渠道的返利,调整后零跑全年毛利已达11.6%。 零跑表示,毛利的转好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技术降本能力,产品结构的持续改善及持续的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零跑的经营现金流也首次全年转正,达到10.8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零跑汽车在手资金资源达到193.9亿元,资产负债结构维持健康水平。 一系列数据显示零跑2023年经营表现在逐渐转好。在资本市场上,零跑股价也迎来增长,3月26日,零跑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1%,截至今日(26日)收盘,零跑股价来到25.2港元/股,总市值达到336.92亿港元。 不过,当前来看,在四家在港上市的新势力中,零跑的营收是最低的。根据最新财报,理想、蔚来、小鹏、零跑2023年营收分别为1238.5亿元、556.18亿元、306.8亿元、167.5亿元。 在亏损层面,零跑的表现则相对要好一些。作为对比,2023年小鹏汽车净亏损达94.4亿元,全年毛利率由正转负,从2022年的9.4%下滑到了-1.6%;蔚来汽车全年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07.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3.5%,毛利率为5.5%;理想自然不必多说,2023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118.1亿元的净利润划到日均收入则超3000万元,单车毛利率更是达到了21.5%。 业内人士表示,一家新能源车企要想留在牌桌上,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头部车企则要达到上万亿元。而在达到千亿级别的收入规模后,15%-25%的产品毛利率才是一家车企健康存货的基准要求。显然,零跑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路。事实上除了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的理想,其他新势力企业要做的努力都还很多。 “虽然距离成功的路还很长,但2023年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在2023年度业绩公告中谈到。 “自研”标签加深、再加深 2023年,零跑虽未完成年销20万辆的目标,但是对零跑来说,凭借全年144155万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近三成,跻身新势力车企销量第三,无疑是不错的成绩。并且产品结构上,零跑C系列占比超73%,相对2022年的44.3%,产品结构在持续改善。 2023年2月,零跑正式开启纯电+增程双动力产品布局,成为首家拥有纯电+增程车型的新势力车企。同年3月,首款增程车型零跑C11增程也正式发布。伴随着9月下旬,零跑C01超级增程以及零跑C11超级增程版新车型同步上市,双车协同加速“纯电+增程”双动力战略落地。 今年3月初,零跑C10及24款全新产品的正式发布,不仅在定价策略上持续迎接行业的价格战挑战,在技术方面,也进一步显示了零跑高配置+全域自研的决心。 以零跑C10为例,作为LEAP 3.0技术架构下的首款全球化战略车型,搭载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支持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四域合一”,同时搭载高通SA8295P旗舰智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X+激光雷达硬件的高阶驾驶辅助系统。 C10拥有高配,起售价却下压到12.88万起步,进一步开卷。据悉,该车计划于2024年三季度末登陆欧洲及全球主要市场。 主攻10万元-30万元主流价格带的零跑,自成立以来一直强调“品价比”,底气在于“全域自研”。 零跑指出,从占整车BOM成本约60%的三电系统,涵盖电池、电驱、电控、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都实现了自主研发及自主制造,由此形成了零跑最佳的产品力和成本优势。 据官方介绍,经过八年的技术积累,目前,零跑在电池、电驱、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整车架等六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从LEAP1.0到LEAP3.0技术架构的升级迭代,包括实现行业首个四域合一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用一颗8295芯片实现舱驾行泊融合技术、无需开城的NAC城市全场景通行技术、无感式OTA升级技术、新能源黄金动总(CTC电池+油冷电驱),以及行业最高88%整车架构通用化率。 当前,零跑C10、全新C11、全新C01已经全面搭载LEAP3.0。此外,2023年,零跑共计完成6次OTA,持续向用户提供最新研发成果。 过去5年,零跑研发总投入约47亿元,实现了三电核心零部件及8款整车的自研、自制及量产。2023年,因研发活动投资增加以及研发人员人数增加,零跑研发支出达到19.2亿元,同比增长36.1%。 需指出的是,在一众新势力车企中,尤其是相较蔚小理,零跑的研发投入并不算多。此前朱江明也公开承认过,零跑在研发投入上是新势力中最少的,崭露头角的研发技术人才也不多,不过他也强调,零跑的效率是最高的。在他看来,零跑低投入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其研发团队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且骨干团队自2015年起保持稳定。 零跑在财报中也进一步补充,技术牵头人朱江明懂技术,“在研发上,就会转化为投入产出比的高效率。资金使用效率高了,用相对较少的钱,一样可以产出丰硕的成果。” 本土竞争激烈,出海乃下一步重点 2024年车市竞争的残酷程度毋庸置疑。比亚迪率先挥出的“电比油低”官降大刀更是直指10万元与20万元的车市基本盘,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该价格带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甚至直言,车企价格战或持续几年时间,直到新的格局形成。 2023年,仅有少数几家车企完成全年交付目标,而作为超额完成的代表企业,理想日前也已下调一季度约24%的交付目标,足以反映出当前整个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 而在零跑主攻的价格带市场,小鹏和蔚来纷纷开始下沉,今年都将推出新品牌。俗话说,盘子就这么大,新玩家入局,势必将进一步挤压原有玩家的市场空间。 几乎是在前后脚时间,3月中旬,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透露,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将会在5月中上旬发布,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交付。据悉,该品牌主攻主流家庭细分市场,价格或在15万元至25万元区间。 紧接着,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宣布,小鹏汽车正式进军10-15万元A级车全球市场,并将很快推出全新品牌。全新品牌第一款车型将在三季度开始上市和交付。 也因此,为了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并持续冲击新势力第一阵营,零跑的下一个战略重心,放到了尚处于蓝海阶段的海外市场。 零跑表示,在中国市场,公司利用全域自研获得的成本优势,坚持极致品价比路线,在10万-30万的主流市场,持续推出“好而不贵”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在海外市场,则将以轻资产模式,与Stellantis集团开展合作,计划以最快速度推进全球化。通过借助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的渠道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等商业资源,加速并扩张零跑相关产品在全球的销售。 去年10月,零跑汽车和Stellanis集团达成合作。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用于向全球其他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之后不到一个月,双方便完成了股权交割。 据透露,2024年,零跑将在全球几大洲推出零跑品牌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将会在当地老牌汽车强国市场首先推出。 不仅如此,基于三电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制,零跑正在与其他主机厂洽谈进入对方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或将加快零跑实现净利润转正的路径。 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出海,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今年的战略核心,并已经出现了中国汽车集体出海大潮。就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成功超越日本的43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一边是来自本土竞争对手同步在海外开卷,另一边则是难免的出海逆风、水土不服等等困境,零跑未来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小觑的。

  • 北美特斯拉员工全员上阵卖货!马斯克最新要求必须推销FSD系统

    特斯拉北美的员工周一“喜”获加班通知。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要求员工在完成车辆交付之前,必须安装并向客户展示如何使用该公司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FSD。 根据特斯拉用户手册,FSD系统并非全自动驾驶工具,驾驶员在使用FSD或FSD Beta系统时,仍需保持对道路的注意力,准备随时转向或制动。而Beta系统为车主提供了在公共道路上测试和调试更新的辅助功能。 马斯克在一封邮件中写道,北美地区必须安装并激活FSD V12.3.1,并在完成向客户交付车辆之前,让客户进行短暂试驾,因为现在几乎没有客户真正知道FSD的价值。这样做会减慢交付速度,但这是一个硬性要求。 目前的特斯拉新款车辆都安装了Autopilot的标准驾驶员辅助系统,但收费的FSD仍需要客户进行主动订购,该系统每个月的费用为199美元。 不过好消息是,马斯克最新宣布,将为购买新车的用户提供为期一个月的FSD免费试用。 此前,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压力下,特斯拉自愿召回车辆以提高其Autopilot、FSD和FSD Beta系统的安全性。 要让上帝们感到高兴 马斯克在电邮中化身“传销大使”,强调上下一心,致力于让客户们在收到特斯拉车辆时感到高兴。特斯拉需要每一个员工的支持,来向客户运送、调试和提供试驾车辆的服务。 然而,根据备忘录提示,领日薪的特斯拉员工如果轮班送货,将不会收到额外的报酬。但计时工将收到额外补偿,因为推销FSD系统将显著延长员工们销售和送货的时间。 目前来看,马斯克显然对已经改进过的FSD寄予厚望,该系统也曾被不少人视为未来汽车概念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马斯克推出这些政策的背景是,特斯拉第一季度同比交付量面临着同比下滑的压力。据一名独立研究人员估计,特斯拉本季度的交付量仅为40.7万辆,同比减少了1.6万辆。

  • 新能源汽车板块有望持续反弹?吉利与理想汽车带动汽车股上扬

    港股汽车股在连续几日调整过后,今日出现小幅反弹。截至发稿,零跑汽车(09863.HK)、华晨中国(01114.HK)、吉利汽车(00175.HK)、理想汽车-W(02015.HK)分别上涨10.90%、4.06%、3.38%、3.11%。 注:汽车股的表现 从以上来看,部分汽车股上涨,或许与市场对于三月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的需求回暖有关。 正如山西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三月需求回暖,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有望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碳酸锂价格上涨带动锂电产业链价格上涨,建议关注盈利能力稳定的电池环节、盈利率先见底的正极材料和六氟磷酸锂。 同时零跑汽车在昨日公布去年业绩,该公司收入167.4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35.22%。2023年零跑汽车首度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为0.5%。同时经营现金流也首次全年转正,达到10.8亿元。 业绩报告披露了2023年,集团实现了全年交付14.42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9.7%。自2019年公司首款新能源汽车上市至报告期末,交付量复合年增长率为243.4%。 理想汽车遭机构下调目标价 理想汽车在经历此前的调整过后,股价出现小幅回暖,目前仍涨超3%。 今日理想汽车的股价上涨可能与超跌反弹有关。然而,投资者应关注该公司旗下车型的销售情况是否出现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今日下调了理想汽车的目标价。根据该券商的报告,他们预计理想汽车2024年的销量将下调15%,原因是L系列车型改款导致需求回升低于预期;还将2025年销量预测下调14%。尽管如此,他们维持理想汽车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下调14%至233港元。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