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56

  • 在旅游业推动下 日本零售额连续9个月上升

    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1月份零售额连续第9个月增长,原因是新冠疫情边境管制的取消以及日本政府的国内旅游补贴提振了消费需求。 11月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6%,但低于3.7%的预期中值。作为私人消费晴雨表的年销售额增长速度较10月份的4.4%和9月份的4.8%有所放缓。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11月份零售额环比下滑1.1%,为五个月来首次下滑。 但从上月来看,日本销售较10月份有所下降,日用品价格上涨给日本家庭带来压力,日本核心消费者通胀率触及40年新高,表明通胀上涨正在扩大。 占日本经济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费的复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出人意料地出现萎缩。 上周的数据显示,11月赴日游客人数跃升至近100万,这是日本取消新冠限制措施后的第一个完整月,这些限制措施实际上使日本旅游业停滞了两年多。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业,政府于10月中旬启动了一项国内旅游补贴活动,也鼓励人们在旅游和旅游商品上消费。 另有数据显示,日本11月份的失业率降至2.5%,符合调查的预测,低于10月份的2.6%。 衡量就业机会的关键指标——职位与求职者的比率为1.35,与10月份持平,保持在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一表示,希望劳动力短缺加剧将促使企业提高工资,同时他对近期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屑一顾。 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也可能促使企业转向增加工资。日本媒体周一报道称,佳能公司计划20年来首次提高基本工资。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亚洲经济步履蹒跚、日元疲软以及进口成本上升损害了消费和企业,日本第三季度经济意外萎缩。 日本政府上周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上调至1.5%,此前7月份的预测为增长1.1%。

  • 中国11月铝进口量下降35.7% 因国内供应量上升

    中国11月的铝进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35.7%,因国内供应增加,同时需求继续受到抑制。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上个月进口了255,744吨未锻轧铝及铝材,包括原铝和未锻轧铝合金。 随着今年对工业用户的电力限制放宽,中国的冶炼厂加大了生产力度。11月产量增至341万吨,为连续第九个月增长。 今年前11个月,中国产量为3,677万吨,比2021年同期增长3.9%。 对运输、建筑和包装行业铝用量的需求疲软也对进口造成压力。 11月的进口量比10月的196,460吨增长了30.2%。 前11个月的总进口量为21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8.2%。 11月铝土矿进口量为1,179万吨,较10月的898万吨增长31.3%,较去年同期的770万吨增长了53.6%。

  • 国家统计局解读:11月份工业生产总体稳定 新动能成长彰显韧性

    》拓展阅读: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 11月份,受疫情短期冲击加大影响,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从累计看,保持总体平稳。同时,工业结构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民生产品供应得到保障,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工业生产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累计增长总体稳定。受疫情反弹,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10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但从累计看,工业平稳增长态势未变。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3.3%,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回落0.7个百分点。 二是新能源、新动能产品高速增长,彰显工业经济韧性。11月份,新能源产品生产保持高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60.5%,充电桩、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9.0%、68.6%、50.7%;新材料产品生产高位加快,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0.3%、103.4%、77.4%,较10月份加快30.3、7.2、17.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较快增长,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民用飞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1.2%、30.8%、24.3%。 三是生活必需品生产保持增长,能源保供成效继续显现。各方面聚焦民生需求,加大相关产品生产,保障居民生活需要。11月份,涉及居民衣、食等方面的生活必需品保持增长。其中,化纤长丝机织物、蚕丝被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0%、1.8%;方便面、乳制品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9%、4.5%;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豆制品制造、毛织造加工等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1%、6.1%、1.8%,为经济社会有序运转提供有力支撑。能源保供政策持续显效,为保障生产和居民生活用能发挥重要作用。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较10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增长5.5%、7.2%,加快2.5、0.5个百分点。 11月份疫情波及面广,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工业平稳增长格局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措施显效,工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下阶段,面对复杂严峻国内外形势,要按照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最新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3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7%;私营企业增长1.6%。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7.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0.7%,纺织业下降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汽车制造业增长4.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 分产品看,11月份,617种产品中有22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0919万吨,同比增长7.1%;水泥19172万吨,下降4.7%;十种有色金属588万吨,增长8.8%;乙烯251万吨,增长4.6%;汽车242.3万辆,下降9.9%,其中新能源汽车75.6万辆,增长60.5%;发电量6667亿千瓦时,增长0.1%;原油加工量5961万吨,增长0.3%。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069亿元,同比名义下降6.6%。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和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2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 国家统计局:11月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

    11月份,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能源先进产能平稳有序释放,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生产同比保持增长。与10月份相比,原煤、原油增速加快,天然气、电力增速放缓。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加快,进口由升转降。为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原煤生产企业持续加大增产增供力度。11月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4万吨。进口煤炭3231万吨,同比下降7.8%,上月为增长9.0%。 1—11月份,生产原煤40.9亿吨,同比增长9.7%。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下降10.1%。 原油生产稳定增长,进口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5.9万吨。进口原油4674万吨,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放缓2.3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原油18777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6026万吨,同比下降1.4%。 原油加工增速略有放缓。11月份,加工原油5961万吨,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月放缓0.5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8.7万吨。1—11月份,加工原油61599万吨,同比下降3.9%。 天然气生产增速回落,进口降幅明显收窄。11月份,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回落3.7个百分点,日均产量6.3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1032万吨,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收窄14.5个百分点。 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进口天然气9901万吨,同比下降9.7%。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1月份,发电66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比上月放缓1.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22.2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7.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收窄,核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月放缓1.8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7%,增速比上月回落13.5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同比持平,增速比上月回落24.7个百分点;水电下降14.2%,降幅比上月收窄3.5个百分点;核电增长11.1%,增速比上月加快3.7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2022年11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

  • 美联储“嘴替”最新发声:CPI数据公布后 美联储官员们更纠结了

    新鲜出炉的美国11月CPI进一步展现通胀超预期降温的进程后,被誉为“新美联储通讯社”的知名宏观记者尼克·蒂米劳斯在社交媒体和最新文章中表示, 美联储内部的“鹰鸽大战”将因此变得更加激烈。 作为这篇报道的背景,蒂米劳斯在周一的文章中也表示,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放缓节奏的阶段,货币政策委员会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分歧变得更加明显。鸽派阵营倾向于更缓和的加息节奏,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鹰派阵营则偏好更为激进的手段,避免通胀长期滞留在难以接受的高位。 除了名义上的数据外,美国核心CPI在过去3个月里的季调年率已经跌至4.3%,也是2021年10月以后的新低,过去6个月的年化增长率也降至年内新低的5.4%。 蒂米劳斯表示,对于明天(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的美联储决议来说,今天的CPI不太可能动摇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 但是物价压力连续两个月放缓,可能令美联储审议明年加息幅度,以及维持高利率周期的考量更加复杂 。迄今为止,美联储的官员们在政策方向上大致保持同步,这份共识也将在本周面临挑战。 如果明天美联储按预期加息,那么4.25-4.50%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也将是近15年来的新高。 杰富瑞首席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解读称, 虽然最新的CPI不会改变美联储周三的决议,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鸽派阵营将会更有力地推动加息幅度尽快降到25个基点的水平。 令市场预期更难揣测的是,明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还将公布最新的经济预期和点阵图。根据美联储官方推出的问答合集,委员们需要在FOMC会议前的周五提交最初版本的经济预期,然后可以在FOMC会议第一天晚间前的任何时候做出修改,但美联储并不会对外公布如此细致的细节。 换句话说,在中国投资者周三吃午饭的时候,那张即将引发金融市场巨震的点阵图已经定格,静静等待一鸣惊人的时刻。

  • 崔东树:1-10月中国汽车出口262万台 同比增长52% 上汽集团出口数据最为亮眼

    12月3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2年10月中国汽车出口35.3万台,同比增长58%,表现超强,相对于国内汽车销量10月平淡,出口市场的表现仍是较强的。2022年1-10月的出口市场销量262万台,同比增长52%,主要是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近两年国际疫情下的中国出口增长较大。 从月度走势看,近几年的出口仍呈现季节性特征,呈现夏季走高过山车的见顶回落走势特征,但2021年改变为持续上升走势。2020年初出口处于历年的低位水平,2021年爆发增长,2022年车市出口开局较强,但受到疫情影响的3-5月,呈现出口量逐月环比下降的一路下行的趋势,6-10月出现逆转走势。 在疫情下,由于海外供应链的问题,中国汽车出口强势崛起,2022年出口继续保持强势,体现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竞争力大幅提升。10月出口突破35万台,保持历史新高,走势很强。 从海外70个国家月度的当地销量统计数据来看,10月份中国车出口在当地市场销售达到8.7万台的水平,同比增长17%的表现相对较强,1-10月份达到79万台,同比增长36%,呈现强势良好增长的态势。 从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零售数据看,月度走势相对平稳,但是在近期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尤其10月份达到8.7万台的历史次新高水平,相对呈现较强增长的态势。目前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零售数据也呈现3月份、6月份和9月份的季度末的强势增长的特征。 中国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从海关数据来看增长极其迅猛;而从海外当地市场的数据统计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也呈现更加强势良好增长局面,最主要原因是在于过去我们的汽车出口很多处于不发达国家,或者是难以统计的市场,因此海外数据体现的并不是很充分。而现在我们出口体现在海外的一些高端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所以总体可以看到海外数据的中国汽车出口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尤其2021年和2022年,整个中国汽车出口呈现一轮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欧洲市场呈现连续两年较强增长,在墨西哥等北美地区暴增,海外零售统计份额表现极其优秀。 中国车企的海外出口数据表现同样的亮眼,尤其是看到主力车企的海外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目前来看,主力车企的上汽(600104.SH)、奇瑞、长城(02333)、吉利(00175)以及长安汽车(000625.SZ)等表现是极强的走势,这里尤其是上汽集团的出口在近期表现极其强势良好的态势。 2021年上汽集团出口在海外能够看到的数据是27万台的规模,2022年1-10月又达到26.7万台的规模,整体表现是极其良好的特征,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表现也同样的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表现。

  • 楼市持续盘整 11月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降11%

    楼市仍处于盘整过程中。 据中指院数据,2022年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9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6%,跌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591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21%,跌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同比下跌0.64%。 “相关部门近期出台了不少楼市利好政策,但成交量未能企稳,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不少项目为加快资金回笼,加大了以价换量的力度,使得11月新房成交价格有所回落。”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对记者表示。 据中指院初步统计,今年11月全国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延续了10月下行态势,重点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近11%,同比下降近三成。 其中,11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环比下降20.5%;二线代表城市环比下降15.2%;三四线代表城市环比下降4.1%。 在供应端,据中指院数据,重点50城今年1-11月商品住宅月均供应规模17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四成,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二手房方面,今年11月,百城二手住宅环比下跌的城市有75个,与上月持平。累计来看,今年1-1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由涨转跌,由去年同期累计上涨3.36%,转为下跌0.55%。 在中指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孟新增看来,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需求端尚未改变下行态势。 “进入11月,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房地产市场销售恢复不及预期。而今年1-11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规模,同比下降近四成,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其中,一线城市因韧性强,累计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最小;多个体量较大的二线城市,因去年成交基数较高降幅明显。”孟新增说。 对于2022年全年数据,孟新增表示,预计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在22%左右,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接近4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或在8%左右。 就楼市成交持续维持在低位,易居企业集团执行总裁张燕认为,新建商品房连续5年达到17亿平方米成交规模之后,2022年行业规模大概率将回落至14亿平方米以下,行业规模将迎来真正的拐点。 “楼市各类纾困政策可谓应出尽出,但对销售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市场下行的态势还未真正得到扭转。”张燕补充道。 对于后市,林波告诉记者,多重利好政策之下,预计12月成交量会有所上升。 “房企为冲刺年度业绩,将增加供应量,项目也会加大促销力度。楼盘售价的回落,叠加政策利好因素,年末成交活跃度将提升明显。”林波说。 孟新增认为,乐观预期下,接下来市场销售规模将小幅增长。 “从近期政策来看,部分企业资金压力有望得到缓解,行业关注点转向销售面,房企将加快去库存步伐,商品房销售规模有望保持小幅增长。”孟新增表示。

  • 美国小幅上修三季度GDP增速 但企业利润两年来环比首跌

    周三(11月30日)美股盘前,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商务部小幅上修美国三季度GDP,将2.6%的年化环比增幅调整至2.9%。 报告称,本次数据主要反映了美国消费者支出和非住宅固定投资的向上修正,虽然私人库存投资方面有所拖累,但还是令修正值比初值高出了0.3个百分点。 美国经济活动中的最大部分——个人消费以1.7%的速度攀升,虽较前一季度有所放缓,但比初值报告的1.4%有所上调。服务支出增加,而商品支出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将实际GDP年化季率作为最通用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因认为其更能反映出经济的趋势。若使用传统的同比增幅,三季度GDP的增速则为1.9%,较初值报告上调了0.1个百分点。 其他数据还显示,美国三季度国内总收入(GDI)环比上升0.3%,使GDP和GDI的平均环比增幅为1.6%。GDP和GDI一样重要,GDP是测量经济生产了什么,GDI是获得了什么,主要的差别在于GDI将税收纳入计算。 其中,调整后的企业利润环比下降了1.1%,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劳动力和材料方面的成本上升。一些公司高管最近透露,为了保证产品的销量,公司在提价方面保持谨慎,进而侵蚀了利润。 目前美国正面临着高通胀的困扰,这个略低于长期趋势的经济增速是美联储乐见的,它可以有助于减缓通胀,同时又没弱到发出衰退信号的水平。此前,一季度、二季的GDP陷入环比负增长,一度点燃了市场对美国进入衰退的预期。 而通胀指标方面,三季度PCE物价指数年化环比上升4.3%,同比上升6.3%;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环比上升4.6%,同比上升4.9%,均强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发稿前不久,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10月职位空缺数下滑至1033.4万个,显著低于9月的1071.7万个,显示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周期开始对火热的劳动力市场产生抑制作用。 (美国劳工流动调查报告(JOLTS)职位空缺) 北京时间凌晨02: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就美国经济前景和就业市场发表讲话。而在鲍威尔讲话之后,本周余下时间的一些重磅数据也不容投资者忽视。11月非农就业报告也将在周五晚间出炉。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