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7个
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库存水平总体合理:销量方面,12月实现销量255.6万辆,环比+9.7%,同比-8.4%;2022全年实现销量2686.4万辆,同比+2.1%,同比增速-1.7%。库存方面,12月随着企业控制生产,叠加终端市场消费回暖,终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12月厂商库存104.5万辆,环比-13%,同比+23.7%。2022年终端库存有所回升,但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新能源车:年销量同比增速维持高位:据中汽协,12月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81.4万辆,同比+5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8%。从全年情况来看,2022年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688.7万辆,同比+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较上年+12.1%。分车型来看,全年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150%。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中汽协,12月乘用车实现销量226.5万辆,环比+9%,同比-6.7%。12月自主品牌销量128.7万辆,同比+12.7%,市场份额为56.8%,上升9.8个百分点。2022全年乘用车实现销量2356.3万辆,同比+9.5%。2022全年自主品牌销量1176.6万辆,同比+22.8%,市场份额为49.9%,上升5.4个百分点。 商用车:销量处于底部区间,行业复苏展望不改:据中汽协,12月商用车实现销量29.1万辆,同比-20.2%,环比+15.2%。2022年商用车实现销量330万辆,同比-31.2%。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疫情影响下生产生活受限,包括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整体需求放缓,但行业复苏展望不改。尽管商用车市场低位徘徊,但海外市场表现亮眼,累计出口58.2万辆,同比+44.9%,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7万辆,同比+130%。 汽车出口:销量同比高增长:据中汽协,12月汽车企业出口32.4万辆,环比-1.9%,同比+45.4%。其中,乘用车出口27.5万辆,环比-0.6%,同比+47.2%;商用车出口4.9万辆,环比-8.6%,同比+35.7%。新能源汽车出口8.2万辆,环比-14.2%,同比+360%。2022年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54.4%。其中,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56.7%;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49.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120%。自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跨越式突破。 2023年汽车销量预计呈3%左右平稳增长:根据中汽协,2023年预计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部分自主车企披露了销量目标,根据长城汽车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层面绩效指标2023年销量达160万辆,同比+49.9%,根据吉利汽车公告,公司2023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同比+15%。 风险提示: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疫情对产业链冲击;原材料维持高位运行
核心要点: 新能源汽车板块估值降至近一年最低水平 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股票的刻板印象是估值高,其实,随着股价回调、业绩高增长兑现,估值已经大幅下降至30倍左右,目前估值处在近一年最低水平。建议积极关注。 国产特斯拉再次大幅降价车企竞争压力大 1/6特斯拉再次降价,Model3起售价降低3.6万元至22.99万元,ModelY起售价降低2.9万元至25.99万元,本次降价后特斯拉车价创历史新低。肇因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扩产完成,供给释放,特斯拉在2022/10/24,2023/1/6接连两次降价,降价幅度大。特斯拉作为行业标杆,其产品定价也会影响其它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存空间,特斯拉降价促销势必加剧竞争。另方面,因应2023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完全退出(影响金额4800-12600元),部分车企宣布涨价,其中比亚迪作为表率涨价2000-6000元,但是可以看出涨价幅度较为克制。更是有部分车企宣布暂不涨价,即补贴差额完全由车企承担,例如小鹏明确表态不涨价。目前来看,补贴退出后尚未形成大规模涨价潮,印证我们早先判断:“我们判断,现阶段中国市场上车企竞争压力大,竞争激烈下车企对于涨价持谨慎态度,预计车企会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补贴退出影响。是故,我们认为2023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涨价基调是温和的,是以呵护消费者购车热情。”消费者受惠于车企让利,购车热情不减,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爆有望延续。 蜂巢能源发布龙鳞甲电池 龙鳞甲电池亮点是电芯采用底出防爆阀设计,在电池系统层面实现“热-电分离”。底出防爆阀设计使电芯热失控时高温高压喷发物从电池系统底部定向排出,热失控泄压区与电气连接区相分离。把热失控泄压区转移至电池系统底部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本在电池系统底部预留的防撞空间,提高体积利用率。龙鳞甲电池减少了20%的结构件,为电池包减重10-20公斤,实现减耗减重,节约物料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能量密度。 投资建议 随着业绩高增长兑现,新能源汽车板块高估值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建议保持关注。各细分板块中,锂行业受益于供需矛盾下锂价飞涨,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弹性非常大;我国锂电材料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至关重要、难以替代,可以享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长,且随着行情纵深演绎,市场对其挖掘日渐深入;传统车企是价值洼地,多年来市场几乎无视传统燃油车企积极转型新能源汽车,存在价值重估机会。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反复;新能源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景气波动剧烈。
亿纬锂能(300014) 22年归母净利同增10-2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22年归母净利32.0-36.3亿元,同增10-25%;扣非净利25.5-28.0亿元,同增0-10%,其中四季度归母净利5.3-9.7亿元,同比-23~+40%,环比-26~-59%;扣非净利3.7-6.3亿元,同比-11%~+50%,环比-36%~-62%,剔除四季度股权激励6.8亿元及奖金约2.5亿元的影响,实际业绩中值16亿+,环比增20%+,符合市场预期。 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动储出货环增30%,储能需求旺盛预期再上修,23年预期翻番以上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2年四季度动储电池出货10GWh+,环增30%,其中三元2.5GWh,铁锂7.5GWh+,其中储能占比60%,四季度电池价格基本稳定,我们预计收入90亿+;我们预计22年全年动储收入近270亿,电池出货30GWh,其中三元10GWh,铁锂20GWh(储能上修至11GWh)。随着新增产能释放,我们预计23年公司动储电池出货70GWh,其中三元18GWh(软包10GWh,三元方形5GWh,大圆柱3-4GWh),铁锂52GWh(动力12-15GWh+,新增配套广汽、哪吒等客户;储能出货35-40GWh,其中大储近30GWh,户储10GWh)。储能需求旺盛,公司不断加速布局,其中280Ah10GWh已投产,23年H1再投产40GWh,我们预计23Q2底具备50GWh产能,560Ah预计24Q2量产。 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电池盈利小幅提升,23年盈利水平可维持。盈利方面,四季度原材料价格略有下降,但价格传导略有迟滞,我们预计动储毛利率略微提升1pct至18%,净利率略微提升至6%(不考虑奖金及激励费用),贡献6亿利润,全年预计贡献11-12亿利润。23年电池价格将小幅下行,但公司依靠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一体化布局产能进一步释放(自给率升至20%+),我们预计净利率维持5%+,全年收入预期近600亿,贡献近30亿元净利润,其中储能方面,早期低价招标产品基本交付完毕,新交付产品调价时间相对较长,原材料下行时,更充分享受传导迟滞,预计盈利水平亮眼。 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消费电池环比微降,思摩尔等投资收益环比持平,政府补助减少。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圆柱电池出货量环比下降20%,全年出货量下修至6-7亿支,环比+30%;我们预计小3C电池22年四季度微增,合计消费类锂电22年四季度贡献1亿+利润,22年全年贡献4亿+;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锂原电池环比微增,贡献1.5亿利润,22年全年贡献5.5亿利润。投资收益方面,我们预计思摩尔22年四季度贡献投资收益2亿+,环比持平左右,全年贡献近9亿利润,预计23年增长20-30%;预计22年四季度公司非思摩尔部分投资收益约3亿,环比持平。我们预计22年四季度公司其他收益2-3亿,较22Q3的4.3亿明显下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22年末费用计提,我们下修公司22年归母净利预测至34.4亿元(原预测38.5亿元),同增18%;维持23-24年归母净利预测70/100亿元,同增104%/43%,对应2023年1月12日估值49/24/17x。考虑到公司储能业务持续扩张,一体化布局加速,盈利水平向好发展,我们给予公司23年38倍PE,目标价13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000625)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2年12月长安汽车实现合计产批量为246978/255794辆,分别同比+21.76%/+43.69%,环比+29.95%/+38.42%;其中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重庆长安+合肥长安,下同)产批量分别为160641/157518辆,分别同比+76.47%/+106.53%,分别环比+49.28%/+51.18%;长安福特产批量分别为16691/19084辆,分别同比-55.07%/-48.25%,分别环比+3.44%/+1.23%。 12月疫情影响消退长安汽车整体产批同环比改善,新能源结构转型持续提升。2022年12月疫情影响消退,公司产销回归常态增长。2022年全年长安汽车集团累计实现批发销量234.62万辆,其中长安自主乘用车129.09万辆,同比+9.71%;长安福特累计批发销量25.10万辆,同比-17.61%,下滑主要系车型矩阵战略调整。新能源结构转型不断提速,12月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45225辆,同环比分别为+202.21%/+36.51%,占集团整体批发比例为17.68%,环比-0.25pct,相比6月同口径占比数据为8.81%,长安奔奔EV、糯玉米LUMIN、深蓝SL03等新能源车型上市后销量快速提升,LUMIN销量破万,深蓝SL03月销有望破万,助推长安自主乘用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展望未来,随2023年UNI系列以及CS系列插混车型和深蓝品牌第二款车型C673上市,长安电气化转型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行业来看,1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22.2万辆,同比去年下降6.1%,较上月环比增长9.4%,公司销量同环比跑赢行业。 海外市场方面:12月长安汽车出口9855辆,环比+154.26%,占长安汽车集团整体销量比例为3.85%,环比+1.76pct。 12月长安汽车企业库存小幅减少:2022年12月长安汽车企业库存整体减少8816辆(相比11月,下同),其中,重庆长安增加4229辆,合肥长安减少1106辆,长安福特减少2393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81/56/89亿元,分别同比+129%/-31%/+60%,对应EPS分别为0.82/0.56/0.90元,对应PE估值16/24/15倍。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弹程度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低于预期。
长城汽车(601633)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2年12月长城汽车实现产批量分别为88832/77442辆,同比分别为-45.49%/-52.30%,环比分别+1.33%/-11.56%。分品牌来看,哈弗品牌产批量分别56862/44326辆,同比分别-40.41%/-53.04%,环比分别+6.05%/-17.80%;魏牌产批量分别1736/1380辆,同比分别-83.26%/-86.29%,环比分别-25.01%/-34.60%;皮卡产批量分别12547/13787辆,同比分别-48.67%/-44.92%,环比分别-6.77%/-0.33%;欧拉品牌产批量分别7772/6927辆,同比分别-63.56%/-66.90%,环比分别+3.85%/+2.23%;坦克品牌产批量分别为9915/11022辆,同比分别-13.03%/-7.83%,环比分别-8.13%/+0.94%。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发力新能源、智能化。2022年全年长城累计批发销量106.75万辆,同比-16.66%;其中12月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101辆,占比14.33%,同环比+0.57/+0.63pct;2022年全年累计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13.18万辆,同比-3.77%;2022年全年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5.27%,同比提升5pct;品类创新加速融入智能化赛道,全年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86.17%。2022年全年海外出口销量超17万辆,同比增长21.28%,其中12月当月海外出口销量2.03万辆,同比+28.72%,创历史新高。2022年根据乘联会月度市场分析,12月乘用车厂商产批量209.5/222.2万辆,同比分别为-15.0%/-6.1%,环比分别-0.8%/+9.4%,长城汽车表现弱于行业。 新车方面:2022年12月,魏牌首款旗舰大六座智能SUV蓝山DHTPHEV全球首发亮相广州车展,定位家用SUV,车身尺寸分别为长5156mm、宽1980mm、高1805mm,轴距达到3050mm,极具竞争力的车身尺寸,2+2+2的座椅布局,带来超越同级的空间体验;搭载智能DHT新能源技术,最大扭矩933N·m,0-100km/h加速仅4.9s。 12月长城汽车企业库存小幅增加:2022年12月长城汽车企业库存整体增加11390辆(相比11月,下同),其中,哈弗/WEY/皮卡/欧拉/坦克分别+12536/+356/-1240/+845/-1107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城汽车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02/70/13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7/0.81/1.56元,对应PE估值26/37/19倍。我们维持长城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弹程度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低于预期。
兴瑞科技(002937) 事件:1月9日,兴瑞科技公布2022年业绩快报,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0亿~2.21亿元,同比增长85%~95%;预计扣非净利润为2.10亿~2.20亿,同比增长105%~115%。 整体来看公司业绩略超市场预期:2022年公司收入增长带动利润同步增长,主要系公司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及智能终端相关业务的研发和拓展,深耕长期合作的国际大客户及国内头部客户的开拓,汽车电子通过技术和研发创新,获得更多平台项目。同时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工艺、精益管理、产能布局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的优势,实现公司业绩持续快速提升。 兴瑞科技专注于各类精密零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两大领域。(1)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凭借核心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设计与生产能力,自主研发设计的BDU模组件、鱼眼端子连接器等已获得行业头部商户认可并拿下多项新项目。另外公司嵌塑件产品已经率先在汽车电子电池和电控系统中得到应用,并通过松下体系快速切入奔驰、宝马、通用及日产尼桑等知名车企的新能源车型中。(2)在智能终端领域,公司横向拓宽产品矩阵,布局海外产能持续释放。随着5G商业化逐步渗透、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公司紧握智能网联、网通客户产业链中的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家庭智能终端精密零组件上的产研优势,不断拓宽产品矩阵,从智能机顶盒、智能网关扩展至智能音箱、智能穿戴、智能路由器等领域。另外公司积极在越南、印尼布局产线,展望未来家居智能收入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增长,扩展智能终端产品布局。我们预计公司22/23/24年营收为17.30/23.80/30.8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4/2.82/3.70亿元,EPS为0.7/0.9/1.2元,对应PE倍数为35.5/26.9/20.5,给予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达预期风险、主要原材料出口国(地区)和主要产品进口国(地区)政策调整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风险。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SW汽车板块上涨3.9%,沪深300上涨2.8%。估值上,截止1月6日收盘,汽车行业PE(TTM)为28倍,较前一周上涨3.9%。 投资建议:在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末端效应助力下,12月最后一周乘用车零售同环比都增长明显,12月26-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74.8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上周增长37%,较上月同期增长21%,但23年初在疫情扰动叠加22年政策透支效应以及众多新能源品牌涨价的影响下,预计1月终端需求偏弱。但此外,与主流主机厂不同的是,上周特斯拉官宣降价2-4.8万元,特斯拉降价的底气在于其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我们认为此次大幅度的降价有望带动特斯拉的销量,相关供应商有望受益,但同时特斯拉降价会对相关价格带的车型产生较大的冲击,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竞争对手的销量和利润。1月进入年报业绩预告披露期,建议关注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以及在北美及周边布局从而有望享受明年美国电车高增长红利的优质汽车零部件标的,此外,建议关注复苏预期较强的重卡板块优质标的。 乘用车:乘联会初步数据显示,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242.5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47%;12月乘用车批发227.3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12%;2022年,乘用车市场零售2070万辆,同比2021年2015万辆,增量55万辆,同比增长1.8%;2022年,预计狭义乘用车批发2320万辆,同比2021年2110万辆,增量210万辆,增长10%。主要标的:广汽集团(601238)、爱柯迪(600933)、精锻科技(300258)、福耀玻璃(600660)、豪能股份(603809)、科博达(603786)、星宇股份(601799)、津荣天宇(300988)、伯特利(603596)。 新能源汽车:根据乘联会预计,12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73万辆,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约45%;全年预估新能源批发约649万辆,同比增96%。主要标的:比亚迪(002594)、拓普集团(601689)、旭升股份(603305)、三花智控(002050)、宁德时代(300750)、华域汽车(600741)、文灿股份(603348)。 智能汽车: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会展出了可覆盖整个挡风玻璃的HUD、全彩E-Ink技术、高性能激光雷达等众多智能驾驶产品或技术,有望带动智能汽车行业热度升温。继续建议关注:1)华为汽车产业链机会,如长安汽车(000625)、广汽集团(601238);2)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需求持续增加,智能车灯/智能座舱/空气悬架/线控制动与转向等部件渗透率持续提升,主要标的:星宇股份(601799)、伯特利(603596)、科博达(603786)、阿尔特(300825)、德赛西威(002920)、华阳集团(002906)。 重卡:根据第一商用车网初步数据,22年12月我国重卡市场大约销售5.4万辆,环比上升16%,同比下降6%,同比降幅已明显收窄。未来在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以及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出台的背景下,预计重卡销量稳步复苏的确定性强。主要标的:中国重汽(3808.HK/000951)、潍柴动力(2338.HK/000338)。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疫情风险;芯片短缺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车企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智能网联汽车推广不及预期等的风险。
1. 行业消息 1.1 沪铝库存增逾两成 刷新逾一个月新高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十月末伦铝库存再次开启下行之路,上周库存继续下滑,目前最新库存水平为428,525吨,刷新两个半月新低。 上期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沪铝库存大增,目前已连增四周,1月6日当周,周度库存增加23.54%至118,449吨,增至逾一个月新高,但目前库存水平仍位于六年来相对低位。 1.2 青海省投电解铝板块“绿色”发展“全年红” 1月7日,记者从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是青海省投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完毕、大踏步迈入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截至12月底,全年完成电解铝产品产量139.91万吨,产品销量138.71万吨。 作为西北地区大绿色低碳铝供应商,青海省投绿电比例已达67%。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鉴于电解铝布局由“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化的势头,青海省投积极探索“铝业+光伏”新模式,大力实施光伏发电直接接入电解槽直流系统科技攻关。 2. 品种分析 2.1 核心逻辑 宏观情绪偏弱,供需双弱,成本下行,铝价预计震荡偏弱。 2.2 盘面情况 上周铝价持续下跌并触底。 市场对非农就业数据的良好表现具有较强信心,情绪回暖带动铜价反弹。但我们认为不宜过于乐观,短期减缓加息节奏并不能解决市场的根本性压力,高通胀的现实仍然存在,市场则会长期处于承压状态。 且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最终 的利率水平仍然取决于通胀数据,这也与联储此前的纪要内容相符,抗击通胀是欧美的主旋律, 宏观压力长期持续,不宜过分悲观。 同时,电解铝端率先进入库存累库周期,下游企业多数备货完成,且陆续进入提前放假模式,消费淡季效应凸显。 美国铝业位于西澳的 Kwinana 氧化铝精炼厂将减产约 30%,主要是受到天然气价格的影响。但考虑到国内氧化铝产能占比高,且处于过剩状态,影响相对不明显。 考虑到春节临近,加之疫情因素扰动,冶炼厂可能也会提前进入放假模式,另外,贵州等地持续减产,供应可能转紧。 交易所库存大幅累库至 11.84 万吨,社会库存累库至 62.2 万吨。 主要原因是进入季节性淡季,受疫情、临近春节等影响,下游一些消费企业提前放假,出现减产现象,周度开工率下滑,消费淡季更淡,进入春运后,预计库存或将持续累库。 成本端,预焙阳极价格高位回落,氧化铝相对高位震荡;海外天然气消耗量减少,天然气价格自高位回落,支撑减弱。 但英国政府宣布下调对企业的能源补贴计划,此举会增加企业端的成本压力,铝厂面临更加严峻的减产危机 3. 操作建议 空单止盈后,择机再入场。可关注欧洲冬季天然气供应、房产消费、云南水电等情况。 【信达期货研究所】 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观点仅供参考。 铝关联股票:工业金属(881168)、和胜股份(002824)、鑫铂股份(003038)、闽发铝业(002578)、华峰铝业(601702)、东阳光(600673)、宏创控股(002379)、宁波富邦(600768)、永茂泰(605208)、万顺新材(300057)、天山铝业(002532)、银邦股份(300337)、中国铝业(601600)、常铝股份(002160)、南山铝业(600219)、华锋股份(002806)、新疆众和(600888)、怡球资源(601388)、云铝股份(000807)、焦作万方(000612)、海星股份(603115)、中孚实业(600595)、明泰铝业(601677)、宁波富邦(600768)、天奇股份(002009)、盛屯矿业(600711)
特斯拉降价超预期,有望刺激全球订单上行。2023年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 3与Model Y全系降价。据2022年数据,特斯拉全年在全球共交付1,313,851台,较2021年增长40.3%,新一轮的价格调整有望促进Model 3与Model Y两款热销车型的销量在2023年延续增长态势。特斯拉工厂扩建与颠覆传统的生产模式推进特斯拉产能扩张,提升交付速度。随着2022年德国柏林工厂与美国德州工厂正式开启投产,特斯拉已在全球拥有四大超级工厂,结合“一体化压铸+CTC”生产模式,有望在2023年创下225万台电动汽车产能。“Master Plan”三步走战略覆盖各类型市场,Roadster定位高端化,Model S/X切入中高端市场,Model 3/Y抢占中低端份额,多管齐下拓展市场份额。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头部企业已构建完整的供应链,形成覆盖动力系统、热管理系统、内外饰、智能网联、车身底盘、电子电器六大板块零部件供应商格局。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感应电机供应自福田机电;热管理系统中,热泵空调供应自奥特佳,电池冷却系统密封类产品供应自中鼎股份。此外,特斯拉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与拓普集团、旭升股份、银轮股份、三花智控、新泉股份等公司合作紧密。特斯拉凭借其领先技术带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变革,产业链核心标的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民生汽车投资时钟数据系统判断当下汽车板块已进入左侧配置时区,2023年3月板块有望再次迎来超配。2022年5月确认进入新一轮周期复苏,2022年8月开始行业月度销量同比弱化,触发每轮复苏期内板块的正常调整,我们预计2023年3月行业同比增速再次加速上行,板块再次进入贝塔配置阶段。行业政策落地+补库需求助推汽车行业于2022年走向复苏。参考日韩可比历史区间,我们预计未来总量需求增速中枢或将长期维持在2-3%”新常态“水平,后续行业增速中枢放缓、周期波动减弱、时间跨度或显著变长。投资标的:1)基于行业复苏确认带来板块估值修复为主要特征的配置机会,推荐江淮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和长城汽车,以及【传统内外饰智能化升级】的天成自控、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和继峰股份。2)智能化有望接力电动化成为行业资本开支的主要方向,【座舱电子】赛道推荐域控制器龙头公司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和华阳集团,推荐【座舱人机多模交互】的华安鑫创、上声电子和科博达。3)L3级智驾驶渗透趋势提速,线控底盘有望复刻过去5年电动车渗透率曲线快速放量,率先收益。推荐【线控底盘】龙头公司中鼎股份、亚太股份和拓普集团,建议关注产业链相关公司保隆科技和伯特利。4)关注华为智选车及安徽产业链相关标的光洋股份、瑞鹄模具、飞龙股份、沪光股份和华依科技。 风险提示:疫情导致的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上游原材料成本涨价超预期风险;芯片供应缓解不及预期的风险。
1. 本周大盘分析 1.1 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上周风险偏好显著回归 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近期社会面的出行半径正在加速扩大,叠加2022年底以来政策暖风不断,上周投资者风险偏好已显著回归。 未来我们对消费长期触底回升的趋势维持乐观态度,短期需关注春节前后返乡潮可能带来的感染面积再扩大。 流动性方面,美国公布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高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意外下降至3.5%,较前值3.6%与市场预期的3.7%均有所回落,投资者押住通胀降温趋势持续。 对于国内而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降温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再加速。 结合2022年货币市场的核心矛盾,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宽松的大环境有望在稳经济目标下继续维持,全年货币政策节奏将以“中性回归”为主,其中政策着力点逐渐由“宽货币”向“宽信用”过渡。 1.2 市场交易经济回升“强预期”,短期技术面压力偏强 短期来看,周末消息面对今日盘面影响中性偏多,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降温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再升值的预期,但上周连续反弹之后,周度视角需要关注技术面进入重压区后可能存在的波动。 资金面上,上周两市成交金额较前一周有所放大,短期市场做多意愿有所回归,但整体仍处于相对低位,大多数投资者驻足观望的特征尚未退潮,尤其是春节假期效应临近,资金面的可持续表现仍需重点关注。 中期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触底回升的确定性较高,预计政策端的“强预期”仍是投资者接下去交易的重心。 2. 上周消息分析 2.1 上周央行实现公开市场净回笼16010亿元 其中展开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570亿元,累计逆回购到期金额16580亿元,主要受元旦节前央行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到期影响,上周货币市场净回笼资金创下历史新高,但这一现象并未改变货币政策宽松托底的大基调。 从利率表现来看,上周各市场利率保持低位运行,其中Shibor隔夜下降141.8bp,Shibor一周下降64.3bp,Shibor两周下降164.9bp,R001下降169.6bp,R007下降87.94bp,R014下降101.84bp。 2.2 美国通胀预期再降温,中国疫情打击经济继续承压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显示,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2.3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20万人;失业率意外下降至3.5%,较前值3.6%与市场预期的3.7%均有所回落。 除此之外,美国12月劳动参与率有所上升,劳动力供需缺口的缓和催化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4%,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再次点燃交易者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希望。 国内方面,上周中国 12 月官方制造业 PMI 上周公布报 47%,较前一月延续回落,其中包括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在内的分项指标显著下滑,暗示 12 月疫情扩散背景下经济基本面供需双弱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对于这一弱现实的预期交易已较为充分,该数据的公布并未对上周盘面产生明显干扰。 2.3 综合来看 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近期社会面的出行半径正在加速扩大,叠加2022年底以来政策暖风不断,上周投资者风险偏好已显著回归,短期需关注春节前后返乡潮可能带来的感染面积再扩大。 3. 上周股指运行梳理 3.1 全球股市反弹,A股成长风格领涨 在经历了前一周的快速下跌后,上周A股大盘止跌反弹。 其中受国内疫情政策调整以及社会面出行人数激增的驱动,市场情绪连续高涨,赛道类个股补涨带领创业50、双创50等成长类指数跑赢大盘,上证指数收复3150点失地并来到前期密集成交形成的重压区。 四大指数中,上证50收涨2.97%,沪深300收涨2.82%,中证500收涨2.53%,中证1000收涨3.48%。海外方面,美股三大股指周线相继收红,其中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收涨0.98%,投资者押住通胀降温趋势持续,部分抄底资金入场消化前期跌幅。 3.2 行业板块多数反弹,计算机涨幅靠前 从申万2021最新行业分类的表现来看,上周有25个行业上涨收红,少数行业下跌。 具体来看,上周涨幅较大的板块有计算机(5.15%)、建筑材料(5.08%)和通信(5.05%);少数下跌的板块有社会服务(-0.96%)和农林牧渔(-1.22%)。 资金面上,上周半数行业主力资金流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等资金流入额度靠前。从风格表现来看,上周中信风格指数普遍收涨,成长、周期风格涨幅靠前,高价股+高PE表现较好。 3.3 综合来看 周末消息面对今日盘面影响中性偏多,尤其是美联储加息降温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再升值的预期,但上周连续反弹之后,周度视角需要关注技术面进入重压区(3150-3300)后可能存在的波动。 资金面上,上周两市成交金额较前一周有所放大,短期市场做多意愿有所回归,但整体仍处于相对低位,大多数投资者驻足观望的特征尚未退潮,尤其是春节假期效应临近,资金的可持续表现仍需重点关注。 中期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触底回升的确定性较高,预计政策端的“强预期”仍是投资者接下去交易的重心。 品种选择上,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A股将率先迎来估值修复行情,预计上证 50、沪深300等稳定性较高的传统蓝筹指数在此轮行情中占优,投资者上半年可率先考虑单边做多策略。 4. 观点及操作建议 操作上,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A股将率先迎来估值修复行情,预计上证 50、沪深300等稳定性较高的传统蓝筹指数在此轮行情中占优,投资者上半年可率先考虑单边做多策略。 周度视角需要关注技术面压力临近,短期投资者可适当降低仓位。 【信达期货研究所】 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观点仅供参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