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429

  • 10月进口锌精矿量超预期下滑 11月环比恢复?【SMM分析】

    SMM11月20日讯:       根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进口锌精矿34.09万吨(实物吨),10月环比9月降低32.56%(16.45万实物吨),同比增加2.97%,1-10月累计锌精矿进口量为434.89万吨(实物吨),累计同比增加36.59%。         分国别来看,2025年10月,进口来源国前三的国家是:秘鲁10月9.57万实物吨,占比28.1%;澳大利亚10月4.98万实物吨,占比14.6%;俄罗斯10月3.24万实物吨,占比9.5%。从环比数据来看,10月澳大利亚、厄立特里亚、玻利维亚等国家减量明显,而秘鲁、智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流入国内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SMM认为10月进口锌精矿量较9月超预期下滑,原因如下: 受周期性到货影响,澳大利亚锌精矿10月到货量出现显著减少,贡献主要减量; 内外比价继续走差,进入9月中国进口锌精矿亏损扩大至超2000元/金属吨,国产锌精矿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冶炼厂积极采购国产锌精矿,对进口锌精矿采购意愿较低。       进入11月,一方面,部分前期受周期性发运影响的锌精矿或于11月出现一定集中到货,预计进口锌精矿量随之恢复;另一方面,自10月以来,虽然内外比较依旧较差,但冶炼厂冬储需求旺盛,国产锌精矿加工费出现快速下滑,部分冶炼厂为保证原料,开始接货采购进口锌精矿,预计11月进口锌精矿量较10月环比恢复。 (以上信息基于市场采集及上海有色网研究小组综合评估后得出,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周内铝价回撤至月均价附近 库存速降带动加工费显著上涨【SMM铝棒周评】

    SMM 11月20日讯: 据SMM统计,11月20日国内主流消费地铝棒库存13.75万吨,较周一库存下跌0.85万吨,较上周四库存下跌0.15万吨。据SMM统计,11.10-11.16期间国内铝棒出库量共计4.76万吨,较前一周增加0.41万吨。库存周中快速下降,核心因铝价重心大幅回撤后,下游需求集中释放,铝棒累库压力得到缓解。展望下周,铝棒开工率保持稳定,供应端无明显变化,需求端虽受短期降价刺激出现刚需补库,但季节性走弱趋势未改,需求持续性存疑,预计库存将进入区间整理态势,累库风险依然存在。 本周铝价重心大幅回撤,对铝棒加工费的压制因素稍有减轻,加工费较上周显著上涨。分地区来看,佛山地区加工费报 320/370 元 / 吨,较上周上涨 120元 / 吨;无锡地区 300/380 元 / 吨,上涨 170/210 元 / 吨;南昌地区 270/320 元 / 吨,上涨 120元 / 吨,部分地区加工费重回 300 元 / 吨上方。此次加工费上涨,主因铝价回调至月均价附近,下游接货情绪回暖,持货商保持挺价趋势,且地域价差、型号需求分化下 6063 铝棒表现坚挺。展望下周,尽管当前加工费有所回升,但受生产成本约束、需求弱化预期,预计铝棒加工费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点击查看SMM铝产业链数据库  

  • 锌锭出口窗口延续开启 预计11月出口量级继续增加【SMM分析】

    SMM11月20日讯: 根据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精炼锌进口量1.88万吨,环比下降0.38万吨或环比下降16.94%,同比下降67.39%,1-10月精炼锌累计进口27.7万吨,累计同比下降26.63%。10月精炼锌出口0.85万吨,即10月精炼锌净进口1.03万吨。 从分国别数据来看,10月精炼锌进口前三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1.61万吨(85.62%),伊朗0.1万吨(5.31%),澳大利亚0.08万吨(4.28%),整体进口量均有下降;10月精炼锌出口增加,出口前三的国家是新加坡0.32万吨(37.57%),中国香港0.16万吨(19.3%),印度尼西亚0.11万吨(13,17%),整体来看出口主要为东南亚地区,另外从贸易方式上来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流出明显,随着出口现货窗口开启,精炼锌出口量增加明显。 进入11月,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市场计价后续数据公布及实际经济风险,美联储谨慎释放鹰派信号,打压降息预期;国内多数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宏观情绪有所降温。基本面虽然国内出口锌锭在高雄、香港仓库逐步兑现,海外非注册仓单交割库库存已有增加2万吨至2.3万吨左右,但海外LME0-3 Back结构维持100美元/吨左右的高位,结构性风险仍存;国内国产矿和进口矿共振下行,虽然硫酸和小金属价格维持高位,但冶炼厂利润空间压缩,生产压力加大,11月检修增多,产量下降至61万吨左右,消费上暂无超预期表现,因出口兑现,库存有所下降,内外结构有所修复,但比价仍在低位。整体来看,11月内外比值低位,出口窗口延续开启,预计出口量级2万吨左右,锌锭进口维持长单量。 数据来源声明: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市场交流、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SMM进行加工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铅精矿市场周度简评(2025年11月10日-2025年11月14日)【SMM铅精矿周评】

    进口矿市场部分招投标报价陆续报出,部分冶炼厂锁定了2026年的长单协议,但相关加工费已跌至-160~-200美元/干吨,冶炼厂普遍谨慎观望。国内矿贸易市场上,河南、内蒙古等地冶炼厂持续按需采购,低银铅矿加工费维持300-400元/金属吨加工费报价,个别冶炼厂提前付款并锁定2-3个月后的铅精矿货源后暂停市场报价。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南方地区冶炼厂因铅精矿供应短缺出现生产开工下滑的情况并未缓和,云南地区某冶炼厂提及尽管低银铅精矿加工费并未下调,但其中含银起步计价下调至50g/实物吨,相当于变相调低加工费的情况出现。本周银价大幅上涨使冶炼厂副产品收益可观,短期冶炼厂或仍以追求副产品综合效益为主,仍有意向为含银及其他小金属的铅精矿支付更低的铅加工费。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周内企业逢低采购 广东升贴水小幅走高【SMM广东现货周评】

           本周广东地区现货升贴水较上周上涨约20元/吨。截至周五,主流0#锌对市场报价贴水80~40元/吨,沪粤价差有所收窄。周初锌价偏高抑制下游采购意愿,市场成交清淡,升贴水承压运行;临近周末锌价回落,下游逢低点价需求增加,带动现货贴水小幅收窄。尽管部分贸易商存在挺价情绪,但受制于整体消费表现平平,预计升贴水上行空间有限。下周广东升贴水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高价压制订单需求 压铸锌合金开工下行【SMM压铸锌合金周评】

    SMM11月14日讯:       本周压铸锌合金开工率录得50.3%,环比下降0.65个百分点。原料库存方面,因部分企业减少零单采购、以消化月初长单为主,整体原料库存有所下降;成品库存方面,尽管部分企业出货节奏放缓,但由于生产同步收缩,成品库存整体与上周基本持平。本周开工率继续下滑,主要由于部分企业订单走弱导致生产减量。从终端需求看,部分大厂排产及出货仍较稳定,但亦有企业反映受锌价上涨影响,订单需求有所放缓,整体市场表现不及前期。展望下周,合金市场整体消费未见明显亮点,加之当前小五金类订单对价格敏感度高,预计压铸锌合金开工率将围绕50.64%附近窄幅波动。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部分企业受困于环保限产 本周氧化锌开工继续走低【SMM氧化锌周评】

    SMM11月7日讯:        本周氧化锌开工率录得56.31%,环比下降1.32个百分点。原料方面,锌价维持震荡,企业多按刚需采购,除部分企业近期原料有所到货外,大部分企业原料库存表现整体平稳;但受近期高价传导影响,下游观望情绪较浓,加之市场需求表现一般,导致企业成品库存有所增加。本周开工率下滑,主要由于北方部分企业受环保因素制约,生产出现小幅减量。从终端订单看,橡胶级氧化锌对应的轮胎厂采购需求相对稳定,相关订单仍可维持正常生产,但企业对于后续轮胎出口潜在风险态度谨慎;其他板块订单本周未见明显波动,不过随着天气转冷、北方环保限产情况增多及需求趋弱,预计下周氧化锌行业开工率将维持在56.01%左右。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宏观与基本面展开博弈 内外盘价格均有下跌【SMM市场回顾-价格周评】

           伦锌:周初,受美国政府有望结束停摆的乐观情绪提振,伦锌重心上移;随后,海外锌库存小幅增加,缓解供应紧张预期,锌价承压回落;然而美国政府正式恢复运转后,市场焦点预计转向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及其对美联储政策的影响,美元指数波动加剧,伦锌随之陷入震荡;接着政府重启再度提振市场情绪,带动伦锌有所走高;但海外库存不断累积削弱了价格底部支撑,伦锌小幅下行。截至周五15:00,伦锌录得3027美元/吨,周内下跌39.5美元/吨,跌幅1.29%。        沪锌:周初,沪锌在外盘带动下尝试上行;然而,截至周一国内SMM七地锌锭库存微增0.09万吨至15.96万吨,叠加消费表现平淡,锌价缺乏持续上行动力,转而走低;随后,尽管国内现货消费偏弱,但锌锭出口窗口的持续开启及预计走低的冶炼厂产量共同对锌价构成支撑,沪锌转入震荡;接着,在外盘走弱拖累下,沪锌再度下行;虽沪锌在周四库存下降驱动下小幅反弹;但受外盘及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影响,上行乏力转而下跌。截至周五15:00,沪锌录得22425元/吨,周内下跌295元/吨,跌幅1.30%。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 下游需求呈现回暖态势 周内精铜杆开工率显著回升【SMM精铜制杆周评】

      》查看SMM铜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国内主要精铜杆企业本周(11月7日-11月13日)开工率为66.88%,环比上涨4.9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5.92个百分点。推动本周开工率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上周铜价回调至85000元/吨附近,下游采购情绪显著提升,新增订单集中释放。具体消费来看,线缆和漆包线企业受铜价下调利好,新增订单稳步增长,补库意愿同步提升。库存方面,铜价回调叠加开工率回升,企业原料库存补库,环比增加2.35%,录得44250吨;企业成品库存实现去化,环比下降1.63个百分点,录得64300吨。展望下周,精铜杆企业维持在手订单排产,带动开工率继续回升。但铜价维持高位震荡,下游观望情绪浓厚,因此 SMM预计下周(11月14日-11月20日)精铜杆企业开工率将环比微增1.66个百分点至68.54%,同比下降16.51个百分点。

  • 2025伦敦金属交易所周掠影

    10月中旬,被誉为全球金属行业“风向标”的2025伦敦金属交易所周(LME Week)在英国伦敦举行。本次会议传递出的明确信号是传统定价与交易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全球金属贸易格局加速重构,区域化特征日益凸显,原有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一、传统铜精矿加工费定价机制发生动摇 自2024年12月以来,铜精矿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2025年年度基准加工费确定为粗炼费21.25美元/吨,精炼费2.125美分/磅,这一价格较2024年的基准加工费大幅下降了73%,创下历史新低。更严峻的是,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曾经一度跌破零值,部分招标中甚至出现了低于-100美元/吨和-10美分/磅的极端报价。加工费跌入负值表明冶炼厂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颠覆。依据传统,矿山企业需要向冶炼企业支付加工费。而当加工费为负值时,情况发生了逆转,这意味着冶炼企业不仅无法获得收入,还需向矿商支付费用。这种极端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冶炼产能持续扩张以及贸易商强劲的采购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 面对这一颠覆性的市场环境,作为全球主流铜矿企业之一的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Freeport McMoRan)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塔尔盖塔在此次伦敦金属交易所周期间作出了明确表态。他坦言,过去35年里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基于此,他宣布,若2026年基准加工费进一步跌入负值,其公司将很可能选择不再遵循该基准体系。公司的计划是脱离支撑全球铜精矿销售长达数十年的基准定价体系,转而通过与冶炼厂客户单独签订供应协议的方式,来更好地保障冶炼厂的利润空间。这一表态之所以引发行业巨大震动,是因为过去三十多年间,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与冶炼厂签订的大型供应协议为全球铜精矿加工费基准提供了定价依据。 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的“脱锚”决定,预示着全球铜贸易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长期主导行业的年度基准价格谈判机制面临挑战,其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这一动向可能加速定价模式的区域化和多元化发展。更多的双边协议和个体化谈判可能会取代单一的全球基准,成为主流的交易方式。此举也标志着铜产业链定价权进一步向上游资源端集中。在原料持续短缺的背景下,拥有稳定矿山供应的生产商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对于下游冶炼厂而言,生存策略将转向如何锁定原料来源、降低成本,以及提升运营效率。 此次由加工费极端下跌引发的行业反思与策略调整,清晰地表明旧的平衡已被打破。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的抉择并非孤例,而是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必然结果。未来的铜市场或将告别一个统一的“锚点”,进入一个更灵活、也更复杂的新阶段,其中掌握稀缺资源的一方将占据更主动的位置。 二、铜再度成为最被看好的金属 在此次伦敦金属交易所周研讨会上,参会人士对基本金属前景进行投票,结果显示铜以47.8%的得票率成为最被看好的做多金属,远超铝(15.9%)和锡(11.5%)等其他金属。这一结果反映了全球金属行业对铜市场前景的强烈共识。供应端的大规模中断是推动看多情绪的主要因素。2025年以来,全球多个主要铜矿接连出现生产问题:印尼Grasberg铜矿因泥石流灾害停产近一个月、智利和刚果(金)的矿山也出现运营中断情况。这些事件导致LME铜价在10月9日触及11,000美元/吨的16个月来高点,今年迄今为止涨幅已达21%。花旗集团预测未来三个月内铜价将突破12,000美元/吨,而美国银行分析师Michael Widmer甚至预测2026年市场缺口将达35万吨,并将2027年价格预期上调至13,500美元/吨。 然而,市场并非没有分歧。麦格理分析师Alice Fox指出,市场可能忽略了美国为规避关税而提前囤积的铜库存的影响。估计约有60万吨铜流入美国,其中约三分之一进入纽约商品交易所注册仓库,这可能导致短期供应过剩。来自咨询公司Traubenbach的分析师Ken Hoffman预计,2025年铜市场将出现约6万吨缺口,但到2026年将转为约12.6万吨的供应过剩。 从长期结构性因素看,绿色转型带来的需求增长是支撑铜价的核心动力。 尽管存在短期分歧,但传递出的整体信息是明确的:铜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工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稳固。随着绿色溢价机制的引入和结构性短缺时代的临近,铜的市场前景正在重新定义。 三、地缘政治驱动下的区域化重构 地缘政治因素已成为影响金属市场的重要变量,并在2025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周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全球金属行业正面临供应链区域化重构的重大转折,这一趋势在此次盛会的多场讨论中成为焦点。在2025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周期间举行的讨论显示,地缘政治担忧正推动市场参与者重新评估其供应链依赖。这种再评估不仅涉及传统的大宗商品,还延伸至整个金属生态系统。在讨论中,区域化重构的表现之一是不同的区域市场正在形成各自的价格基准和交易模式。伦敦金属交易所在亚洲的区域化战略,特别是香港仓库的设立,正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中国香港作为新交割地点的设立,有助于形成更贴近区域基本面的价格发现机制,使亚洲市场参与者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价格风险。金属供应链区域化重构的另一个表现是“友岸外包”趋势的加速。在的相关讨论中,许多市场参与者表示,更倾向于与具有相似政治价值观或贸易关系的国家开展业务。这种趋势可能导致金属贸易流向发生显著变化,形成更具区域特征的供应链网络。然而,供应链区域化也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地区的生产成本、环境标准和监管要求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导致区域价格差长期存在。同时,新兴的供应链网络需要相应的时间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来建立足够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随着2025伦敦金属交易所周的落幕,全球金属市场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起点。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拟退出基准定价以及供应链依赖的再评估等事件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可以预见,金属市场或许不再有全球统一的“剧本”,而是正在编写多个区域版本的“合集”。对于敏锐的市场参与者而言,这些变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竞争格局的历史性机遇。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