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6997个
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中国锡矿进口量为1.02万吨(折合约4335金属吨)环比-13.71%,同比-31.79%,较上月小幅下滑。1-7月累计进口量为7.24万吨,累计同比-32.32%。较上月小幅下滑。非洲(刚果金、尼日利亚)进口锡精矿量级有所下滑,主因运输周期延长及刚果金电力协议谈判僵局等地缘扰动。缅甸进口持续低迷,尽管采矿证审批通过,但雨季阻碍复产,叠加泰国陆路禁止借道运输,短期供应难改善。澳大利亚资源品位下滑制约出口潜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中国锡锭进口量为2167吨,环比21.33%,同比157.98%,1-7月累计进口量为13461吨,累计同比62.34%。 进口量上升主因秘鲁抛售,占进口总量58%(1251吨),因Minsur公司抛售库存。锁价订单到港:另一方面,5-6月套利窗口短暂开启时锁定的订单于7月集中到港。 7月中国锡锭出口量1673吨,环比降15.2%,同比降3.7%。区域分化明显:对印度、荷兰及中国台湾出口减少;对日本、越南及阿联酋新增出口,反映东南亚电子产业链转移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上周五晚鲍威尔鸽派言论发布后,美元指数大跌,贵金属价格受此提振反弹上行。日内沪期银2510合约-TD基差扩大至30元/千克以上,持货商对TD升水较上周五暂未调整。据SMM了解,上海地区现款现货的国标银锭仓单对TD升水3-5元/千克报价成交,大厂银锭对TD升水5-7元/千克刚需成交。少量上海地区国标银锭现货(非仓单)对TD平水报价,另有部分对沪期银2510合约报价的持货商贴水25元/千克报价但成交偏淡,此外,江西地区冶炼厂厂提现货对TD升水1元/千克报价成交。银价走强后,持货商出货积极性有所回暖,下游终端维持刚需采购,现货市场成交情况较上周五有所好转。 》查看SMM贵金属现货报价
盘面:上周五晚伦铜开于9739美元/吨,盘初走低并摸低于9708美元/吨,而后一路震荡上行,临近盘尾摸高于9813.5美元/吨,盘尾小幅回落后回升至高位,最终收于9809美元/吨,涨幅0.77%,成交量至1.7万手,持仓量至26.8万手。上周五晚沪铜主力合约2509开于并摸低于78710元/吨,盘中直线冲高并摸高于79320元/吨,盘尾回落最终收于79110元/吨,涨幅达0.51%,成交量2.1万手,持仓量11.8万手。 【SMM铜晨会纪要】消息方面:(1)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公布的月度报告中称,2025年1—6月全球铜市为供应过剩25.1万吨,上年同期为供应过剩39.5万吨。2025年1—6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421.20万吨,上年同期为1371.60万吨。2025年1—6月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为1396.00万吨,上年同期为1332.10万吨。 现货:(1)上海:8月22日SMM 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2509合约报升水80-升水220元/吨,均价报价升水1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降10元/吨;SMM1#电解铜价格78730~78930元/吨。早盘沪期铜2509合约从78780元/吨逐步回落,短暂下调至78650元/吨后开始走高至78700元/吨一线,上午收于78700元/吨。隔月BACK 月差仍在小幅波动,上午交易时段于BACK10-BACK30元/吨。沪铜当月进口盈亏继续扩大近300元/吨。进口预计持续到货,但国产补充相应减少,且目前铜价窄幅波动,预计下游仍以刚需采购为主,沪铜现货成交将僵持于小升水态势。 (2)广东:8月22日广东1#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30元/吨-升水90元/吨,均价升水60元/吨持平上一交易日;湿法铜报贴水40元/吨-贴水20元/吨,均价贴水30元/吨持平上一交易日。广东1#电解铜均价7873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40元/吨,湿法铜均价为7864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40元。总体来看,适逢周末需求增加但出货也增加,现货升水持平昨日,整体交投好于昨日。 (3)进口铜:8月22日仓单价格45到57美元/吨,QP8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提单价格50到68美元/吨,QP9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EQ铜(CIF提单)24美元/吨到34美元/吨,QP9月,均价较前一交易日持平,报价参考8月下旬及9月中上旬到港货源。总体来看市场对9月溢价预期乐观,持货商多开始进入观望阶段。 (4)再生铜:8月22日再生铜原料价格环比保持不变,广东光亮铜价格73-00-732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保持不变,精废价差1084元/吨,环比上升50元/吨。精废杆价差680元/吨。据SMM调研了解,再生铜原料进口量7月超出预期增长,有贸易商表示虽然国内再生铜杆行业经营惨淡, 但铜矿供应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冶炼端对再生铜原料需求越来越大,所以7月再生铜原料进口量不降反升。 (5)库存:8月21日LME电解铜库存减少375吨至155975吨;8月22日上期所仓单库存减少1009吨至24148吨。 价格:宏观方面,上周五鲍威尔在杰克森霍尔央行研讨会上的发言强化了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但讲话非常谨慎,既承认就业市场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又警告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并未承诺降息。发言后,美指创8月初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利多铜价。基本面方面,供应端来看,本周进口铜到货量预计较上周增加、国产铜到货量与上周持平,整体供应稳中有升;消费端受淡季影响且铜价高位窄幅震荡,下游延续刚需采购模式,主动补库意愿不足。供需格局下,预计本周铜库存将有所上升。价格方面,当前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仍在博弈,预计铜价维持窄幅震荡为主。 【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本文并不构成投资研究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应当谨慎决策,勿以此代替自主独立判断,客户所作出的任何决策与上海有色网无关】
到港情况,据SMM跟踪,上周煤炭到港总量776.16万吨,环比+81.56万吨。分品种来看,焦煤到港116.38万吨,环比-46.36万吨;焦炭到港0.00万吨,环比-0.00万吨。 出港情况,据SMM跟踪,上周煤炭出港总量2884.7万吨,环比+166.76万吨。分品种来看,焦煤出港1252.25万吨,环比+97.46万吨;焦炭出港16.9万吨,环比+6.45万吨。 1 、报告涉及数据欢迎登录SMM数据库 ( https://data-pro.smm.cn/) 查看 2 、SMM钢材航运数据详情、钢铁产业资讯、分析报告、数据库等更多内容欢迎咨询SMM钢铁事业部 侯磊 021-51595960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SMM8月22日讯: 7月份精铜杆出口总量如上月预期出现回升,但升幅较小总量持稳,同比增幅扩大,具体数据表现如下: 由海关数据统计可得,从精铜杆线出口总量来看,7月份精铜杆线出口总量环比增加2.54%,同比增长47.56%,环比和同比均实现增长。 在7月份精炼铜杆(>6mm)出口量继续保持增加,东南亚市场稳定发力。7月中,最大横截面>6mm的精炼铜杆出口总量为9858.26吨,环比增长0.31%,同比增长88.26%。从具体出口贸易方式看,2025年7月最大横截面>6mm的精炼铜杆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为6862.65吨,环比下降4.46%,同比增长28.98倍,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量为2900.42吨,环比增加9.69%,去年同期出口量为0,一般贸易量95.02吨,环比明显增加。 2025年7月份精炼铜丝(≤6mm)出口量增幅大于精炼铜杆,出口总量为7195.35吨,环比增加5.76%,同比增长13.84%。从具体出口贸易方式看,2025年6月精炼铜丝(≤6mm)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为4680.82吨,环比增加0.14%,同比增长16倍,精炼铜丝(≤6mm)来料加工贸易出口量为345.90吨,环比减少42.67%,同比增长8.5倍,6月份精炼铜丝(≤6mm)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量1639.94吨,环比增加54.97%,同比增长84.11倍,一般贸易出口量为527.30吨,环比增加16.92%,同比减少91.12%。 综上,7月内东南亚市场需求稳定,国内深加工结转需求仍存,出口总量有所增加。贸易商加剧市场竞争,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东南亚市场,预计8月份东南亚市场需求会有所下降,导致精铜杆线出口总量下降。
1-7 月中国累计进口板材同比下降17%,涂层板(带)降幅明显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中国累计进口板材285.37万吨,同比下降17%。分品种来看,涂层板(带)累计进口同比下降40%,镀层板(带)累计进口同比下降23%,热轧板卷累计进口同比下降22%,中厚板累计进口同比下降16%;此外,带钢、冷轧、电工钢板(带)累计进口同比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 1-7 月中国累计出口板材同比增2%,冷热轧出口下降而其他品种出口增加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7月中国累计出口板材4244.98万吨,同比增加2%。分品种来看,热轧板卷累计出口同比下降16%,冷轧板卷累计出口同比下降4%;而除了冷热轧板卷之外的其他品种,如带钢、中厚板、涂/镀层板(带)、电工钢板(带)等累计出口同比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涂层板(带)、镀层板(带)等累计出口同比增幅较明显。 1-7 月,中国冷、热轧出口占比同比下降,涂、镀板出口同比增19% 从 板材品种出口结构 来看,2025年1-7月, 镀层板(带)出口占比由去年同期 26% 提升至 29% ,中厚板出口占比由 13% 提升至 14% , 涂层板(带)出口占比 由 10% 提升至 13% ; 而热轧板卷出口占比由 37% 下降至 31% ,冷轧板卷出口占比同比去年上半年持平,带钢出口占比由 2% 下降至 2% ; 1-7 月,中国涂镀板出口同比增加19%,菲律宾以9%出口流向占比稳居榜首 2025 年1-7月,中国涂镀层板累计进口同比下降25%,涂镀层板累计出口同比增加19%。 从出口流向来看,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1-7月,中国前10大涂镀板流向国家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比例为46%,按出口量排序依次为菲律宾、泰国、韩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涉及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区域。 随着反倾销对于我国钢材出口的“围堵”持续增多,我国热轧、冷轧板卷出口量受到冲击,呈现出同比下降走势,而东南亚、“一带一路”等市场对于涂镀板需求的增长,以及我国钢价的竞争优势等刺激下,涂镀板卷出口量仍有望进一步增加;然而,新一轮反倾销“补漏”正在路上,涂镀板是否也会走上走冷、热轧板卷的老路? 下一篇,我们来详细看看涂镀板卷出口,路在何方…
锂产业链遍布全球,紧密关联从矿山开采到终端应用的各个环节,已成为能源转型和电动化发展的核心支撑。全球锂资源供应主要来自锂辉石、盐湖卤水和锂云母三大类型。 锂辉石作为最主要的锂原料,约占全球锂供应的一半。原矿需经过破碎、浮选等一系列工艺提炼成精矿。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生产国,产出约占全球60%;非洲地区(包括津巴布韦、尼日利亚、马里和刚果金)贡献20%至30%的产量;中国(以四川、新疆为主)及巴西等地也拥有一定资源储量,合计供应约10%。锂辉石精矿因氧化锂品位高,通常达到5.5%至6%,成为生产锂盐的理想原料。 盐湖提锂作为全球第二大锂来源,凭借资源储量大和开采成本低的特点备受关注。南美“锂三角”地区尤为突出,智利供应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盐湖锂产品;中国青海、西藏盐湖资源也逐渐规模化开发,占全球三分之一;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其他地区潜力较大但开发程度仍较低。由于盐湖卤水提锂常与钾、硼等元素综合提取,锂产品以工业级碳酸锂为主,纯度相对不高,需进一步加工用于电池材料或深锂化合物(如丁基锂、金属锂等)的制备。目前海外盐湖锂产品主要以碳酸锂成品的形式出口至中国。 锂云母资源集中在中国江西宜春地区,其中宜春钽铌矿为最大单体矿床,占比近一半。与锂辉石相比,锂云母的提锂工艺更为复杂,因其杂质含量高、锂云母精矿品位普遍仅1.5%至2.5%,冶炼过程中能耗和环保要求也较高。因此,受到成本高、污染较大的限制,锂云母端碳酸锂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锂盐产品主要包括氢氧化锂和碳酸锂,是连接资源与电池材料的关键中间体。氢氧化锂可分为电池级与工业级,电池级产品纯度要求高(约56.5%),主要用于三元正极材料中的中高镍,以满足长续航电动车对能量密度的需求;工业级氢氧化锂则主要用于润滑脂、催化剂等传统工业领域,约占锂终端总需求的4%。碳酸锂按纯度差异分为工业级、准电池级和电池级三种规格,其原料来源更为多元,包括锂辉石、锂云母、盐湖及回收锂等。工业级与电池级碳酸锂之间可通过转化工艺实现互转:氢氧化锂经碳化反应可得到碳酸锂,碳酸锂也可通过苛化工艺制成氢氧化锂。不同品级之间还可借助提纯实现等量转化,提高了锂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锂化合物最终用于制造多种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用途。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高,主要用于中高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动力电芯正极材料中占比约30%;磷酸铁锂凭借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好等优势,市场占比持续扩大,已达70%左右,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和储能领域。此外,钴酸锂主要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如无人机、笔记本电脑,锰酸锂常见于两轮车及小型动力电池,而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的核心原料,也随着电池需求增长迎来快速发展。 从终端应用看,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是锂需求的核心领域,合计占锂消费总量的大头。其中动力电池占比约70%,储能系统占比约30%。其他传统领域包括3C数码产品、玻璃陶瓷、润滑脂、医药等,虽占比较小,但仍保持稳定需求。 就市场结构而言,氢氧化锂市场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头部企业从资源到材料一体化布局,技术壁垒较高;而碳酸锂市场因期货产品上市和应用领域多样,参与主体多样,市场氛围更为活跃,价格波动也更为频繁。 整体来看,锂产业链从资源分布、提炼加工、材料制造到终端应用,已形成一条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且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体系。其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能源结构转型,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电动车及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格局。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