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价格及基本面分析 【SMM周度观察:春节假期临近 钴盐市场供需双弱 2023年12月电解钴出口刷年内新高】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原本需求就呈现弱势运行的钴市场,市场交投已经开始转为平淡,价格一改此前涨涨跌跌的态势,转而进入僵持阶段,而钴市场12月份进出口数据也于本周出炉……..SMM整理了本周钴市场产品相关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市场价格延续上一周的持稳运行,截至1月26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20.5~23.5万元/吨,均价报22万元/吨,与1月19日报价持平。回顾本周的电解钴市场,据SMM调研显示,本周电解钴供给端产量维持稳定;至于需求端,随着下游节前补库已经基本完成,本周下游需求表现平淡,市场整体交投气氛较弱。综合来看,由于临近假期,本周电解钴市场表现较为冷清......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历史价格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本周焦点 【SMM分析:锂电产业总观察】 锂电池技术在21世纪的能源领域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持久的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以及低自放电特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锂电池的运用可以概括为3C数码产品(如电脑和通讯设备等)、动力电池及储能三大类。得益于国家围绕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价格战持续发酵?新能源汽车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Model3和ModelY的大幅降价,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奠定了2023年 价格战 的主旋律。随后广汽埃安迅速反映, 以价换量,低价促销 。之后, 燃油车 的降价热潮将这场无声的战役 推到了高潮 。 东风雪铁龙 首先开启了燃油车的巨幅限时降价,刺激传统燃油车企业也加入了这场战争。毕竟车销市场的蛋糕只有这么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储能电池2023年度盘点回顾】 在经历2022年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后,“尝到甜头”的储能企业对于2023年的发展仍保持乐观预期,导致短期需求体量较小但保持快速增长的储能市场仍吸引无数资本进入。但2023年初的终端需求“熄火”给予了市场“重重一击”,供给端企业在多方压力下,不得不参与到竞争愈发恶劣的储能市场中,由此“内卷”则成为2023年储能市场的关键词之一。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产量约183GWh,同比2022年增长81%。2023年需求量更多来自表前储能,表前储能电池产量占比已达到80%以上。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 | 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伴随全球碳减排及碳中和行动持续推进,由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体系转型成为明确趋势,储能发展进入快速通道。同时,据SMM了解,2030年前,中、美、欧减排指标均超过50%,是全球范围内的核心减碳区。因此美国与欧洲地区依旧是海外储能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点击查看详情 【SMM专题 | 2023年储能市场:“卷”出新高度!中标价跌入“尘埃” 部分企业黯然出局!】 随着新能源浪潮席卷而来,行业的火爆也催生了行业的内卷。2023年,不论是对于光伏、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市场,都可谓“卷”出新高度!“价格战”成为了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抢夺市场份额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储能市场中标价格跌入“尘埃”,据媒体数据显示,一些集采标的,甚至出现了低于0.5元/Wh的投标报价…….而日趋白热化的价格竞争下,不少跨界企业因“卷不动”黯然退场.......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年度盘点回顾】 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激烈,电池价格已然高位腰斩。千帆已过,洗尽铅华,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击查看详情 【SMM专题:12月锂电产业链进出口数据出炉 国内进口碳酸锂总量远超此前预期】 近期,2023年12月以及全年锂电产业链相关锂产品进出口数据集中出炉,其中锂辉石精矿进口量同环比继续增加,环比增加的部分来自锂矿生产国澳大利亚。而进口碳酸锂总量远超此前预期,叠加12月国内产量约为4.4万吨,12月国内碳酸锂供应总量约为6.4万吨,达到近三年国内供应量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12月国内碳酸锂供应量级依然较多的事实.......SMM整合了锂电产业链主要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并分别针对其数据作出解析,具体如下:.....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磷酸铁价格是否仍在下行?】 2023年中国磷酸铁产量116万吨,产能增速远超需求增速152%,产能由2022年底的148万吨到2023年底的373万吨。2022-2023大量企业涌入磷酸铁赛道,如磷资源企业云天化、贵州磷化、云图、云翔、胜威、兴发、川发龙蟒,有硫酸亚铁资源的钛白粉企业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其他关联新能源企业如中伟。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磷酸铁及铁锂春节放假情况预测—两极分化】 磷酸铁和磷酸铁锂企业春节假期安排不尽相同,呈现如下几大特点:两极分化,有订单假期不停,无订单提前放假;两区分化,西部企业的开工情况明显优于中东部;奔跑不停,假期改造不断,产品迭代升级......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一纸分析导致失去7.6亿贷款!新能源产业行情真的如此不堪?】 在本周一,海外咨询机构对新能源行业锂市场的分析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包括联邦银行,西太平洋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在内的贷款财团因该咨询机构对后续5年内锂价格将维持低位的分析,撤回了10月份向澳大利亚锂矿商Liontown提供的7.6亿澳元贷款。一纸分析也使得Liontown的股价暴跌22%,并迫使该矿商改变其项目范围并审查其融资方案。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废旧LFP回收提锂后磷铁渣回收市场现状研究及分析--磷酸铁回收是否有未来?】 随着新能源锂电回收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市场上对于三元、铁锂电池回收料中的高价金属,比如镍钴锂的回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了,回收企业当下尽可能的提高锂的收率来做到“物尽其用”,增加利润增长点,来覆盖回收原料的高成本。但回收市场对于磷酸铁锂废料中磷铁渣的回收相对来说比较陌生,查阅网上相关资料也甚少,那么为什么绝大部分铁锂回收企业并不关注磷铁渣的回收?磷酸铁回收有哪些痛点呢? 》点击查看详情 【SMM分析:2023年SMM中国回收市场年度盘点第一章——凛冬之后何日是春朝?】 2023年,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整体供需格局仍旧供应偏紧,主要的再生废料供应仍旧来自于电芯生产的产间废料,而社会退役提供的再生废料供应量仍旧具备高增长的潜在空间。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储能市场的逐步发力,2023年中国锂电池需求为573GWh,较2022年环增40%。受锂电池市场需求的增量而带来的电池产间废料随之明显增长,成为了2023年中国锂电回收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分不同市场的锂电池消费情况来看:....... 》点击查看详情 官方消息 【商务部:将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国新办就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举行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会上表示,将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这是今年促消费的重点。统计显示,我国的汽车和家电市场已经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存的时代。2023年,我们的汽车保有量是3.4亿辆,而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的家电保有量超过了30亿台,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 【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 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工信部警示:新能源汽车业面临多重挑战 无序竞争与重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1月19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副部长辛国斌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尽管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外部和内部的多重不利因素。辛国斌首先提到,外部消费需求的疲软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保护主义行为,正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压力。 》点击查看详情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不公平”】 据美国彭博社24日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强调,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公平”,可能破坏双边关系。傅聪在采访中表示,欧盟对许多自己的企业提供补贴,如果中国采取与欧盟相同的做法,有很多事情可能都要受到调查。他还说,中国正在配合欧盟的调查,“因为我们确实希望避免双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贸易措施的情况”。 【广东省工信厅: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 加快建设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其中提出,要培育做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安全应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规模、上层次,迅速释放新动能。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围绕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推动更多企业项目落户广东,加快建设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争取尽快投产达产。加强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海水制氢、液流电池等新兴技术研发。要抓硅能源产业大发展。发挥粤东粤西等地区光伏、海上风电等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与太阳能光伏头部企业对接,抓住企业核心需求制定更有力的引进措施,加快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设。 【青海2023年GDP增长5.3%】 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24日在西宁召开,青海省省长吴晓军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青海盐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吴晓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卤水提锂技术国际领先,成功攻克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性难题。 【安徽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86万辆光伏制造业营收逾2900亿元】 安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1月23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合肥开幕,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清宪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报告。安徽过去一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其中汽车产量达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 》点击查看详情 【郑州市将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 最高补贴3000元】 1月23日消息,据郑州新闻广播公众号显示,郑州市将开展2024年“腾龙焕新”双节汽车促消费活动,在郑州市范围内统一发放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最高可抢领3000元电子消费券。具体来看,本次活动的补贴对象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在郑州市各开发区、区县(市)...... 》点击查看详情 【浙江嘉兴:鼓励智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行动】 1月22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质提效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对新能源替代利用和节能改造项目年替代利用量(节能量)达到200吨(含,下同)标准煤(等价值)以上或二氧化碳年减排量达到400吨以上、节水改造项目年节水量达到10万吨以上...... 》点击查看详情 上游矿端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ore Lithium第二财季锂辉石精矿产量大体符合公司最初目标】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ore Lithium第二财季锂辉石精矿产量2.8837万吨,发货量3.0718万吨;产量“大体上”符合公司最初的目标;预计2024财年锂辉石精矿销量8.0万吨-9.0万吨,之前预估9.0万吨-10.0万吨;下调资本开支指引。 【韩国等亚洲国家公司计划与智利加强锂产业合作】 智利外国投资促进局(InvestChile)发布消息称,近期该机构与多家韩国公司举行会议,研究在智利投资建设电池厂相关事宜。韩国企业计划将智利充足的锂资源转换为锂电池需要的磷酸铁锂等材料,然后向美国出口。韩国公司的锂电池产品可能享受美国的优惠政策,使其清洁能源供应链多元化。此外,智利经济部曾于2023年10月表示,日本公司也在研究在智利投资锂行业的可行性。 【韩国企业正考虑在智利建立锂工厂 旨在向美国出口正极材料】 韩国多家企业表示有兴趣在智利建立锂工厂,智利吸引外资机构Invest智利与韩国公司代表进行了会谈。Invest智利相关负责人表示,韩国企业对将智利的半成品锂制造成充电材料后供应美国市场非常感兴趣。韩国可能通过这些项目向美国出口锂正极材料。浦项制铁、SK on、LG化学等都对工厂设立感兴趣。 【蓝晓科技: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59%】 蓝晓科技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6.69亿元-8.55亿元,同比增长24.5%-59.13%。报告期内,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产销量持续增长,盈利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受益于生命科学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的增加,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盐湖提锂领域项目有序推进,蓝晓科技以高质量的履约能力奠定自身行业领先地位。 【倍杰特:拟合作投资和田地区盐湖提锂及锂资源开发相关项目】 倍杰特公告,公司与和田地区行政公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旨在对和田地区含锂盐湖/卤水(空白区地下卤水)、矿山及下游正极材料等产业进行投资开发。项目投资由倍杰特牵头,联合和田地区当地国企、民企共同参与。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20亿元,其中包含盐湖/卤水(空白区地下卤水)综合利用研发基地项目、万吨盐湖提锂综合利用项目、15万吨锂辉石开采、选矿及冶炼、正极材料生产等项目。 》点击查看详情 【永兴材料:目前公司碳酸锂冶炼产能为3万吨/年】 永兴材料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碳酸锂业务已建成涵盖采矿、选矿、碳酸锂加工三大业务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以自有矿山的锂瓷石为主要原料,经采、选、冶一体化流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目前公司碳酸锂冶炼产能为3万吨/年,采矿产能、选矿产能均与碳酸锂冶炼产能相匹配。 【广期所碳酸锂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 广期所碳酸锂期货首个合约LC2401顺利完成交割,交割量共计11351手(11351吨),交割金额11.12亿元。其中,滚动交割10776手,占比94.93%;一次性交割575手,占比5.07%。首次交割的顺利开展,意味着碳酸锂期货经历了完整的运行周期,运行平稳,功能得到初步发挥。从质检情况来看,质检合格率约为95.96%。首次交割业务的顺利开展说明碳酸锂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设计符合现货主流标准,符合目前大多数企业生产和采购的实际情况,可以充分保障碳酸锂期货市场发挥套期保值功能。 》点击查看详情 【官宣不到一个月 这一上市公司终止海外锂矿并购事项】 距离官宣不到一个月,华体科技海外锂矿并购事项宣告终止! 2023年12月26日晚间,华体科技公告,公司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华体国际能源以300万美元认购莫桑比克KYUSHURESOURCES,SA(一家根据莫桑比克共和国法律注册设立的公司,简称“九州资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570,000MT(莫桑比克梅蒂卡尔,莫桑比克法定货币),增资完成后,九州资源公司的注册资本变更为670,000MT,其中华体国际能源的持股比例为85%。 》点击查看详情 中游电池企业 锂离子电池: 【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超3000万千瓦 锂电池储能占比97.4%】 1月25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国际清洁能源日设立背景及我国对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2023年,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双碳”目标,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 》点击查看详情 【观业绩知冷暖!20家电池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抢先看 】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887.4GWh,同比增长34.3%,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3.8%,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 》点击查看详情 【2023年世界十大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取代LG 孚能科技/远景动力增速超70%】 1月20日,美国新能源技术权威媒体Clean Technica发布2023年度世界十大电池生产商报告,指出去年轻型汽车行业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从2022年的507GWh增加到712GWh,增幅约40%。Clean Technica认为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正推动主要电池生产厂商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排名发生变化,并将持续影响到2024年。 》点击查看详情 【新型锂电池5分钟内完成充电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锂电池,可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速度快于市场上其他同类电池,且历经数千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性能稳定,有望缓解电动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焦耳》杂志。 【南都电源:中标中国铁塔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招标项目】 南都电源公告,公司中标中国铁塔2023—2024年备电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招标项目,中标金额约4.03亿元,占2022年公司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43%。 【天能股份: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天能帅福得40%股权】 天能股份公告,公司拟以2.1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收购Saft Groupe SAS(简称“帅福得”)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能帅福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能帅福得”)40%的股份。收购后,公司合计持有天能帅福得100%股份。基于锂电市场行情变化,天能股份战略选择储能业务作为公司锂电发展方向,并正式成立储能事业部,承接公司储能系统生态的发展战略。此次与帅福得合作方式变更,双方就未来2-3GWh的年采购意向达成初步共识,这将对公司储能业务产生正面积极影响。 【容百科技:2023年净利润5.93亿元 同比下降56.17%】 容百科技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营业收入为228.73亿元,同比下滑24.07%;归母净利润5.93亿元,同比下滑56.17%;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受锂盐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且公司加大在新材料及前沿技术领域开发投入,公司利润短暂下滑。 》点击查看详情 【火红开局 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全球第八】 近日,电动汽车行业全球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EV-volumes公布了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数据显示,有6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TOP10,其中,孚能科技凭借16.5GWh装机量排名第八。另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孚能科技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5.94GWh,排名第九。 》点击查看详情 【美国将禁止国防部从6家中国公司采购电池】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国会议员已经禁止国防部购买中国最大电池制造商生产的电池,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国将供应链与中国“脱钩”。 作为去年12月22日通过的最新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简称NDAA)的一部分,这项规定将从2027年10月起开始禁止美国国防部从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BYD)和其他四家中国公司采购电池。 》点击查看详情 其他: 【丰山集团:丰山全诺电解液处于初期销售阶段 占营收比不足0.5%】 丰山集团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丰山全诺主要从事的电解液(锂盐、钠盐等)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目前电解液生产销售处于初期销售阶段,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足0.5%,对目前公司财务状况尚不构成重大影响。此外,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子公司的运营能力情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长远锂科:预计2023年净利润亏损1.1亿元-1.5亿元】 长远锂科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亏损1.1亿元—亏损1.5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4.89亿元。2023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下游企业去库存的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同时,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售价同比下降。 【天赐材料:拟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天赐材料公告,公司于2024年1月24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议案》,同意公司向广州期货交易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向广期所提交申请材料,并具体办理相关事宜。 》点击查看详情 下游新能源车企 国内: 【崔东树: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表现超强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自2021年以来,随着世界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表现超强增长。2021年的出口市场销量219万台,同比增长102%。2022年的汽车出口市场销量340万台,同比增长55%。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45.9万台,出口增速32%的持续强增长。 【崔东树:12月SUV零售增30%表现较强 轿车表现低于SUV】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12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71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创历史新高达2553万辆,同比增长10%。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场拉动的促进,12月厂商销量创出当月历史新高。由于企业年度目标任务和排放升级因素影响,市场价格促销力度大,消费购买热情高........ 》点击查看详情 【乘联会:2023年12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8万台 同比增长11%】 根据乘联会皮卡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12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8万台,同比2022年12月增11%,环比11月增5%,处于近5年的中高位水平。由于去年12月疫情下皮卡产销受阻,基数低的促进大。今年房地产低迷,皮卡群体购买力不强,但促消费政策下的总体皮卡需求形势改善,导致2023年1-12月的总体皮卡销量51.3万,同比下降0.1%,走势较平稳。 【 海外动态不断!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2024开年“大吉”】 当前,电池新能源赛道国内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下游需求市场增速放缓下,正加速电动化转型的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必争之地。 然而,近日,有外媒曝美国国会禁止五角大楼从6家中企采购电池的消息持续发酵,虽最终确认是旧有消息的再传播,实质内容也对中国电池企业没有任何影响,但也是让中国电池新能源企业的海外发展再次成为行业焦点。 》点击查看详情 【小鹏汽车何小鹏:与大众的合作非常高效 今年小鹏有非常高的目标】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与大众中国间的合作非常高效。通过合作,小鹏将在本地化、智能化方面给大众带来改变;而小鹏则将从大众学到汽车工程技术、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供应链降本的经验,共同联合在华开发软硬结合的产品。何小鹏同时透露,“今年小鹏会有一个非常高的目标”。 【新能源汽车行业大量缺人】 据央视财经消息,数据显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103万人;2023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招聘需求也持续走高。招聘平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制造业招聘量增幅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机电设备生产等领域的招聘量更是在今年节前领跑其他行业。 【雷军再提小米汽车全球前五目标】 1月22日上午,雷军转发央视财经采访视频微博并称:“小米汽车的目标,就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新能源汽车大省名不虚传!全国每4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 1月2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是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省,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一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点击查看详情 【2024年车市 谁会带来惊喜?】 2024年车市,谁是公认的最强大最具挑战的对手。答案显而易见——比亚迪。曾几何时,比亚迪还只是个跟随者。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壮大,比亚迪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燃油车主导时代,比亚迪年销量未曾进入过百万俱乐部。而新能源时代,在果断全面禁售燃油车后,仅用时一年,比亚迪年销量就从70万辆翻番至186万辆。2023年,比亚迪销量再度跃升至300万辆....... 》点击查看详情 【车企“下海”!电池“登船”!谁在抢占这一绿色转型行业】 从2024年开年市场表现来看,内河船舶零碳航运提速、船舶厂电池容量提升、整车厂“下海”,电池厂“登船”进展也在提速,一众玩家正积极抢占船舶绿色转型赛道。 》点击查看详情 海外: 【报告:预估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超1800万台】 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最新报告指出,相较于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出现复苏,全球电动车销量成长更为显著,年增率为39%,销售量达1422万台。展望2024年,预估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超越1800万台,但预期增速将趋缓。 【美国宣布出资3.25亿美元维修电动汽车充电桩】 美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交通运输部和能源部将在三个项目中投资3.25亿美元,用于推进电动汽车技术、维修充电桩和降低电池成本。这笔资金是总价值50亿美元的全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NEVI)计划的一部分,而该计划的资金则来源于在2021年通过的总价为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 【马斯克:如果没有贸易壁垒 中国车企能干掉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车企】 1月25日,特斯拉举行2023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电话会。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中国的车企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也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这取决于采用了什么样的关税政策和是否有贸易壁垒。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能干掉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车企。 》点击查看详情 【SNE Research:到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达4227万辆】 SNE Research分析师预测,世界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从2025年的56万辆增加到2040年的4227万辆。SNE Research预计,全球废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将在2030年增长到70万亿韩元、2040年将增长到230万亿韩元、2050 年将增长到600万亿韩元。 【美国4700多家汽车经销商联合施压 要求拜登政府放松汽车排放标准】 ①成千上万的汽车经销商表示,他们将无法达到EPA严格的目标; ②汽车经销商们要求拜登彻底放弃所谓的“史上最严排放标准”,并列举了几个他们认为正在放缓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 》点击查看详情 【依维柯与巴斯夫就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达成合作】 据路透社报道,1月23日,意大利卡车和客车制造商依维柯集团(Iveco Group)宣布与德国化工集团巴斯夫合作,以回收旗下电动汽车搭载的锂离子电池。根据与依维柯的协议,巴斯夫将为依维柯旗下纯电动货车、公共汽车和卡车搭载的锂离子电池管理整个回收流程,包括从欧洲各国收集、包装、运输和回收。 》点击查看详情 【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有负众望”:下一代汽车研发料显著打击2024年销量】 ①特斯拉公布第四季度收入增长3%,低于预期; ②汽车收入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 ③该公司警告称,2024年的汽车销量增长“可能明显低于”去年的增长率。 》点击查看详情 【特斯拉新车型要来了吗?据称计划在2025年年中生产新款电动车】 ①知情人士称,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年中开始生产一款代号为“Redwood”的新型大众市场电动汽车; ②据悉,特斯拉预计该款新车将于2025年6月开始生产,每周产量将达到1万辆; ③有评价称,特斯拉曾多次未能达到计划目标,该公司对新产品的发布过于乐观。 》点击查看详情 【韩国SK On警告欧洲正过度依赖中国电动汽车电池】 据《金融时报》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的首席商务官Min-suk Sung表示,欧洲正面临过度依赖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危险,因为欧洲在推动国内电池生产的战略方面难以达成一致。 》点击查看详情 【纯电动车市占率30%封顶了?丰田董事长给出这一看法】 ①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指出,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最多将达到30%; ②剩下的份额将由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油汽车占据; ③丰田章男认为,消费者应该能够选择任何符合他们需求的动力系统。 》点击查看详情 【唐唯实:不顾成本降低电动车售价会引发行业“血战”】 据路透社和CNBC报道,1月19日,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表示,该公司必须避免卷入价格战,并且不会像其他汽车制造商那样亏本销售电动汽车(如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他认为,价格战会破坏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的收购目标。 》点击查看详情 【2023年欧洲车市:全年销量增长14% 但年末结束16月连涨趋势】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2023年欧洲新车销量约为1,285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1月至11月,欧洲新车市场月度销量均保持了同比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当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热情减弱,欧洲12月新车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下滑3.8%,结束了长达16个月的连续增长趋势。 》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 【SMM科普】PVDF在锂电池行业的应用 【SMM分析】磷酸铁及铁锂春节放假情况预测—两极分化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储能电池2023年度盘点回顾 12月锂电产业链进出口数据出炉 国内进口碳酸锂总量远超此前预期【SMM专题】 【SMM分析】一纸分析导致失去7.6亿贷款!新能源产业行情真的如此不堪? 【SMM分析】2023年三元正极出口同比减少15% 进口同比减少9% 【SMM分析】锂电正极片修复工艺技术发展路线及相关市场调研解析 【SMM分析】2023年SMM中国回收市场年度盘点第一章——凛冬之后何日是春朝? 【SMM分析】同是电池回收 锂铅差异在何处? 【SMM分析】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锂电产业总观察 【SMM分析】“卷”出新低 中国储能市场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12月中国钴中间品进口量维持增量 进口均价再度下滑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年度盘点回顾 【SMM科普】六氟磷酸锂 助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电池材料 【SMM分析】12月油系针状焦出口量仍处高位 针状焦进口量均有上涨 【SMM分析】12月电钴出口量全年峰值 市场仍以净出口为主 2023年储能市场:“卷”出新高度!中标价跌入“尘埃” 部分企业黯然出局!【SMM专题】
SMM 1月26日讯: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原本需求就呈现弱势运行的钴市场,市场交投已经开始转为平淡,价格一改此前涨涨跌跌的态势,转而进入僵持阶段,而钴市场12月份进出口数据也于本周出炉……..SMM整理了本周钴市场产品相关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市场价格延续上一周的持稳运行,截至1月26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20.5~23.5万元/吨,均价报22万元/吨,与1月19日报价持平。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回顾本周的电解钴市场,据SMM调研显示,本周电解钴供给端产量维持稳定;至于需求端,随着下游节前补库已经基本完成,本周下游需求表现平淡,市场整体交投气氛较弱。综合来看,由于临近假期,本周电解钴市场表现较为冷清,电解钴现货价格维持僵持。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 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同样维持稳定,截至1月26日,硫酸钴现货报价在3.15~3.2万元/吨,均价报3.175万元/吨,较1月19日持平。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氯化钴 方面,据SMM报价显示,本周 氯化钴 现货报价较1月19日持稳,截至1月26日,氯化钴现货报价在12.8~13.2万元/吨,均价报13万元/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周钴盐供给端,在春节假期以及市场需求转弱的影响下,冶炼厂有一定的减产行为,供给量有所下滑;但即便如此,下游需求端的表现依旧无甚亮点,前期市场补库行为基本完成,本周周内市场询盘较为冷清,成交寥寥。 因此,钴盐供给端呈现供需双弱的局面,但因春节假期将至,市场成交转淡,因此周内钴盐市场维持稳定运行。 预计后市,随着市场交投气氛或进一步转弱,钴盐现货价格或持稳运行。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四氧化三钴 价格同样维持平稳,截至1月26日, 四氧化三钴 现货报价维持在13~13.3万元/吨,均价报13.15万元/吨。 具体来看基本面,从供给端来看,前期因四氧化三钴订单较多,冶炼厂开工维持高位,四氧化三钴供给较为充足;下游需求端,则由于前期钴酸锂企业低位补库较多,四氧化三钴订单基本完成,周内新增订单较少。 因此,综合市场情况来看,四氧化三钴企业在市场交投气氛转弱的指引下,调价意愿较弱,带动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维持稳定运行。 预计下周,考虑到春节假期将至,市场波动或较小,四氧化三钴价格或维仍将持稳运行。 消息面上 ,本周,海关总署最新进出口数据出炉。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量约为259金属吨,环比增加195%,同比增加210%。 2023年1-12月累计进口量约为3737金属吨,累计同比增加37%。 据SMM分析,随着国内产能的扩张,目前电解钴进出口情况仍然表现为净出口。由于国内需求不及预期,终端采买较少,海外优势明显。因此电解钴企业出口情绪仍强,带动 2023年12月创全年出口量单月最高。 钴中间品方面,据海关数据显示, 2023年12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约为1.81万金属吨(按35%品位折算),环比增加15%,同比增加36%。 2023年1-12月累计进口量约为11.7万金属吨,累计同比增加10%。 分国别来看,12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仍为主要的进口国,进口量约为1.77万金属吨(按35%品位折算),进口均价为15483美元/金属吨,进口占比约为98%。 而刚果民主共和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供应国,据路透社方面消息,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还于1月19日表示公司正在寻求从刚果民主共和国采购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电池化学品的钴。而该公司已经从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采购钴。 此外,国内方面,盛屯矿业也于1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盛屯新材料有限公司拟与联合世纪签署《股权转让协议》,通过现金方式收购联合世纪持有的盛屯环球资源投资有限公司14%的股权,本次交易的对价为1.8亿元。 收购完成后,盛屯矿业全资子公司盛屯新材料将持有盛屯环球资源100%股权。盛屯环球资源担负公司赴刚果(金)投资开拓者的重任,打下了公司刚果(金)铜钴资源业务坚实的基础,为公司业绩持续创造重要贡献。 近日,发布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的中伟股份还提到,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现有电池材料体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产品合计销售量超27万吨。 而因2023年主要原材料钴酸锂等主材大幅降价,在下游客户压价的背景下,维科科技因前期高位买入主材且有部分库存备货,导致原有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最终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 钴酸锂方面,据SMM历史价格显示, 钴酸锂(Co≥60%,4.4V) 现货报价在2023年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截至2023年年底, 钴酸锂(Co≥60%,4.4V) 跌至17.4万元/吨,较2022年年底的42.5万元/吨跌幅达59.06%。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月25日讯: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2月中国六氟磷酸锂出口总量1,400吨,环比上涨23.2%,同比下降0.9%。出口总金额18,756,034美元,环比上涨19.1%,同比下降37%。 中国为六氟磷酸锂的主要出口国,并且因近几月终端需求表现疲软,四季度全球六氟磷酸锂产量及出口量下滑明显,四季度六氟磷酸锂出口量同比下滑约8%。但因海外仍有一定的电解液产能布局规划且六氟产能规划较少,预计未来六氟磷酸锂出口量将进一步上升。 同时,从价格方面来看,2023年12月,六氟磷酸锂的海外出口均价为13,389美元/吨,环比下跌3.3%,同比下跌36.4%。2023年六氟磷酸锂的出口价随着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跌而下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林子雅 021-51666902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202.6GWh,同比增长25.6%,增幅相对于2022年已经呈现大幅度下滑。 从出货结构来看,2023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EV LIB)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储能电池(ESS LIB)出货量224.2GWh,同比增长40.7%;小型电池(SMALL LIB)出货量113.2GWh,同比下滑0.9%。 由于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类电池等终端市场的增速放缓,叠加产能过剩导致原材料价格崩盘,2023年以来各大电池材料价格均在持续走低,产业链企业利润承压。 于产业链企业而言,规模化产能已成市场筹码,但考虑到全球经济、金融与市场环境存在剧烈波动风险,自2023年开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诸多项目开始频繁出现转产、暂停扩产甚至终止投资的情况。 电池网注意到,1月19日,华体科技公告,公司决定终止认购莫桑比克九州资源公司(KYUSHU RESOURCES,SA)85%股权并涉及锂矿矿权投资。而这一公告距离决议认购非洲锂矿公告发布仅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宣告终止。 华体科技表示,根据对当前国际环境的判断,锂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及低位运行时间无法确定,公司预计可能会对矿山开发带来较大影响。 终止投资,断尾求生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已有多家企业相继宣布暂缓、终止部分项目投资。 原材料方面, 2023年12月,云天化筹划了一年的定增项目正式流产。2022年11月,云天化宣布发起一项磷酸铁锂定增项目,计划募资不超过50亿元,但一年时间行业发生巨大变化,云天化方面表示,基于行业和市场变化,决定终止该项定增。 同月,寒锐钴业连续公告终止两个锂电项目,包括“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以及“26000吨/年三元前驱体项目”,继而转为建设“年产2万吨镍金属量富氧连续吹炼高冰镍项目”。 针对三元前驱体项目,寒锐钴业表示,随着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三元前驱体产能快速扩张,供需关系已呈结构性过剩态势,考虑到市场环境变化,预计建设三元前驱体项目已不具有经济性。而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寒锐钴业则指出镍领域新工艺更具优势。 2023年7月,百合花公告,取消使用发行募集资金实施募投项目之“年产40000吨电池级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2023年6月,协鑫能科公告拟对发行可转债方案进行调整,本次方案调整主要为删减募投项目中的“电池级碳酸锂工厂建设项目”,并将募资金额由不超过45亿元调整为26.49亿元。 另外,除了华体科技终止收购锂矿项目以外,天齐锂业、中矿资源、协鑫能科等企业也相继公告收购锂矿项目终止。据悉,天齐锂业终止收购澳大利亚矿企Essential MetalsLimited;中矿资源终止取得蒙古国URT锂矿项目51%权益的计划;协鑫能科与Zim-Thai Tantalum津巴布解除锂矿资源开发合作协议...... 负极材料方面, 2023年8月,中元股份公告拟终止向洛阳正浩定增募资不超7.72亿元。该定增原计划将用于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34.43亿元。 电解液方面, 产业链头部企业也相继宣布终止部分项目建设。2023年11月,新宙邦公告终止建设总投资约12亿元的珠海新宙邦电子化学品项目;2023年8月,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终止捷克天赐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并注销其子公司,同时计划在摩洛哥进行产能建设,为更好地服务及开拓欧洲市场做准备。 此外,2023年6月,多氟多公告称,原计划募资44亿元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缩减至仅募资15亿元。 不仅如此,面对行业去库存, 电池企业 同样也开始暂停产能扩张步伐。2023年6月,珠海冠宇发布公告拟终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 谈及终止原因,珠海冠宇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变化和客户配套业务需求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公司动态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和产能规划布局...... 整体来看,投资终止的项目大多为电池材料端,所影响的企业也主要为材料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与投资扩产项目接连终止同步发生的是,部分企业由于电池新能源业务经营不善逐渐放弃相关业务,“断尾求生”;同时,借势跨界入局的部分企业,也由于供给风向的转变继而停止跨界步伐。 2023年9月,厚能股份公告,因锂电池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锂电池生产;2023年5月,松下蓄电池(沈阳)工厂全面停止生产,进入解散清算程序;2023年2月,珈伟新能公告,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公司后续不再将锂电池生产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公司相关的锂电池制造已经停产。 此外,明冠新材彻底剥离锂电正极材料业务,短期内不会再通过其他方式布局锂电正极材料;松发股份公告终止购买安徽利维能股权;万里股份宣布终止收购特瑞电池48.15%股权;日播时尚、*ST园城也公告宣布终止跨界锂电的计划。 仅仅一年时间,争相入局的电池新能源项目却成了“烫手山芋”,即便是海外市场同样如此。据了解,锂业巨头雅保宣布将出售其在Liontown Resources的股份,并放弃在西澳大利亚某地区建造第四条锂加工生产线的计划;澳大利亚北领地唯一的锂矿商Core Lithium宣布暂停其芬尼斯锂矿的采矿作业; “不投了,不是不想扩大规模,而是不敢。”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如今产业链企业一方面要经受业绩方面的压力,还要考虑已经规划的产能要不要投建,花上大成本建设的产线利用不起来,反而拖累自己。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整个电池产业链共有403个投资扩产项目,其中328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14,219.12亿元。当下这个市场环境,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此时继续跑马圈地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 “从2023年初到2023年第三季度,整个电池行业去库存的力度还是不够大,库存降低比例相对较少。库存要降到合理的水平,可能要到2024年下半年才会有比较好的库存水平。”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分析称,引起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是预期过高引起投资过热,下游需求跟预期差距较大。 内卷升级,淘汰加剧 “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擅自扩张,那只能是自sha。”华为任正非曾在《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一文中表示。 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也曾直言,竞争已经到了深水区,很多公司都在生死边缘,很多冲进来的公司最后一定是灰头土脸地出去,对电池的复杂性要有敬畏。 吴辉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是当前的火爆行业,但企业要想入场,还应基于对行业供需关系的认真分析和研究,不能看到行业价格暴涨就贸然进入。 2022年,原材料价格一路暴涨,继而使得整个材料价格全面上扬,产业链材料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甚至有些企业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比前几年加起来的净利润都高。而进入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的高点一路下行至9万元/吨的区间,受此影响,产业链企业业绩压力愈发加大,通过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也可以看出,预期净利润几乎全部同比下跌。 维科技术预计2023年度净利润亏损约1.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主要原因为原材料钴酸锂等材料大幅降价,导致下游客户要求降低产品价格,但公司前期高位买入主材且有部分库存备货,导致进一步压缩原有利润空间。 长远锂科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将亏损1.1亿元到1.5亿元,同比将由盈转亏,相比2022年14.8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长远锂科预计的2023年业绩可谓惨淡,主要原因包括受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下游企业去库存的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下降;公司投产项目的增加,相应折旧费用导致单位成本上涨;叠加存货跌价影响,利润下降。 当升科技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20亿元,同比下降11.45%~18.09%,主要原因为,受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公司业绩相应出现下降。 近期,有市场消息表示,宁德时代正在梳理产线资源,推动降本。该公司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VDA规格磷酸铁锂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走大单品路线,且电芯价格不超过0.4元/Wh。 与此同时,近日弗迪电池也在内部通知,当前,采购降本空间依旧巨大,2024年将继续加强非生产性物料的管理和控制,降本增效。 可以预见,随着两大电池龙头企业进一步降低电芯价格,行业内其余电池厂也会继续跟进,届时电池制造成本也将会进一步压缩。在当前的产能过剩环境下,电芯价格的持续下降预示着上游材料市场正逐渐转变为存量竞争,多个项目的终止进一步凸显出产业链的优胜劣汰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亿纬锂能副总裁陈翔曾提到,整个储能行业不是即将进行洗牌,而是正在洗牌的过程中。储能行业对于低价的追求,会逐渐从一次性购买低价,转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低价。 结语: 2024年,电池新能源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各领域分化也将更加激烈,对于产业链企业来说,这也将是决定其生存的关键一年,在面对行业发展、市场波动、全球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产能布局时需要量力而行。 目前整个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在需求增长不达预期及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降本增效应成为公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 “其实,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投资界,落后产能、重复建设产能、盲目高估值等项目VC、LP们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在海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下,企业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出海的积极性大增。
SMM1月26日讯: 随着新能源锂电回收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市场上对于三元、铁锂电池回收料中的高价金属,比如镍钴锂的回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了,回收企业当下尽可能的提高锂的收率来做到“物尽其用”,增加利润增长点,来覆盖回收原料的高成本。但回收市场对于磷酸铁锂废料中磷铁渣的回收相对来说比较陌生,查阅网上相关资料也甚少, 那么为什么绝大部分铁锂回收企业并不关注磷铁渣的回收?磷酸铁回收有哪些痛点呢? 据SMM调研,总结为以下几点: 目前磷酸铁回收明确存在技术壁垒,关键技术尚未全部打通。 回收磷酸铁锂废料进行破碎处理时,杂质会比较高,相对应的处理成本高。 在电池或者极片破碎时,会有铝粉未能完全从黑粉中剔除,回收磷酸铁除铝的步骤中同时也会将铁除掉,这样会降低磷酸铁收率。但如果未进一步除铝,又会影响磷酸铁的品质,最终会对电池的质量产生影响。并且回收时伴随废水产生,根据环保要求处理废水再次增加处理成本。 磷酸铁的价格较低,回收性价比不高。 2024年1月25日SMM磷酸铁价格为9800-10700元/吨,均价10250元/吨。相较于SMM电池级碳酸锂当下9.3-10万元/吨的价格,回收磷酸铁可获得的利润“天花板”受限,且随着磷酸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价格也在逐步逼近或者已跌破磷酸铁成本线,但磷酸铁价格还会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回收后得到的磷酸铁品质不稳定,主要用于储能领域, 且回收磷酸铁对于下游电芯厂与车企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验证成功到量产使用仍需要时间。 国内的磷矿,铁矿资源并不匮乏 , 具有丰富的磷铁资源,并且这两种资源在锂电领域应用只占所有应用中一小部分,回收磷酸铁渣好像并不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那现阶段铁锂回收企业对于磷酸铁渣的处理方式大概有哪些呢? 直接堆积在仓库中; 对于磷铁渣不具备处理能力,但因为环保要求不可以未处理丢弃,放在仓库中等待可以处理磷酸铁渣的量产技术问世,然后作为资源将其出售。 寻找可以处理磷铁渣相关企业,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处理后的磷铁渣可以到水泥厂或者砖厂; 积极研发处理磷铁渣的工艺 ,目前仍在小试、中试实验中,并为之后量产做准备; 已具备磷铁渣处理工艺,并完成较稳定的量产,积极推进回收磷酸铁到下游应用中,已在对接下游正极厂、电芯厂。 上面分析了一些磷酸铁回收的痛点,那么磷酸铁回收是否真的不值得一试呢?它有没有原生矿料无法取代的优势呢? SMM目前总结回收磷酸铁有以下几个优势: 回收磷酸铁成功后,并对处理成本有较好的控制的前提下,相较于仅回收锂的回收企业,可有更多的利润。当下回收市场越来越卷,可能这将会是扭亏为盈的“制胜法宝“; 国内电芯厂、车企正在加快出海的步伐,伴随《欧洲电池法案》的颁布实施,会对其中回收料比例由明确要求,使用回收磷酸铁和碳酸锂原料有助于企业出海,开拓国际化的商业版图; 回收磷酸铁较原生磷酸铁有原料成本优势,回收磷酸铁可以做到价格更低。若之后质量达标,在目前价格内卷的磷酸铁市场,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据SMM调研,目前国内已有铁锂回收企业可以将回收磷酸铁量产,代表企业有 光华科技、邦普循环、湖北碧拓 等,也有回收企业在积极研发磷酸铁回收的工艺流程,进行产线升级。SMM认为,为了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环保和企业更加长久的发展的角度来讲,回收磷酸铁仍是一个值得深思与讨论的话题。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1月26日,韩国电池公司LG能源解决方案(LGES,也称作LG新能源)公布了最新的季度报告,第四季利润增幅超四成。 这家电池供应商的主要客户是特斯拉、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等汽车制造商。 在最新报告中,LGES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间的营业利润为3380亿韩元(合2.52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2370亿韩元。得益于其与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合资工厂的产量增加,该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利润实现了43%的增长。 不过,由于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已展现出疲态,该公司第四季度利润环比下降了一半以上。此外,营收同比下降6.3%至8万亿韩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8.35万亿韩元。 市场放缓警告 LG新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整车企业对库存的控制趋保守、以及金属价格的持续下跌,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增长将暂时放缓。” 该公司还补充道,今年将存在多重风险因素: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转型计划的步伐变化、欧洲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包括美国总统大选在内的政治不确定性。 LG新能源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将增长20%左右,其中北美市场增长预计将保持在30%水平左右。 在LG新能源对今年电池市场的前景做出预测之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发出了类似警告,称电动汽车行业也出现疲软。 特斯拉周三(1月24日)称,今年的销售增速将大幅放缓; 现代汽车周四(1月25日)则表示,电动汽车销售出现放缓,市场的热度正在下降。 在公布季度业绩后,LG新能源的股价截止发稿上涨了3.53%,于每股381,000韩元。 此外,LG新能源指出,今年的资本支出将与去年的水平相似,大约在10.9万亿韩元左右。消息面上,LG新能源公司周四宣布,将向美国初创公司Sion Power股权投资,以开发下一代电池。 这笔投资将用于开发锂金属电池的技术合作,这种电池将使用锂金属阳极而不是石墨或硅阳极,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目前LG新能源没有透露这笔投资的具体金额和其他细节。
SMM1月26日讯, 【泰和新材芳纶产线最快于第三季度投产】1月25日的一次调研活动中,泰和新材公司宣布,他们的首个芳纶涂覆车间计划于今年的三月或四月开始施工。公司预计首批生产线将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分阶段投入使用。此外,根据泰和新材的分析,芳纶涂覆技术在电池应用方面最有可能首先在高端车型市场实现突破。 【恩捷股份半固态电解质复合膜再迎突破!】恩捷股份方面传来消息,该公司已开发了一种新型隔膜产品——半固态电解质复合膜,专门为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品和储能系统中的电池单元设计。该产品经过缜密测试,表现出在低温环境下杰出的放电能力,特别是在极度寒冷的-30℃条件下,可使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比传统隔膜提升超过10%。除此之外,其在电池针刺安全测试方面的通过率亦高于普通隔膜,显著增强了电池的安全性。 【长阳科技:公司干法产品已获主流客户认可】1月25日,中国锂电隔膜新势力企业之一的长阳科技宣布,公司的隔膜干法产品已经通过了主流电池用户的认证,并且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和出货。此外,长阳科技表示,公司的已具备全球领先的高分子功能膜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在产品制造、精密涂布等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未来的发展,长阳科技计划进一步扩展产能,并加强市场拓展的努力。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2 月 6 日讯: 据 SMM 统计, 2023 年储能市场整体增速虽不如预期,但整体市场增速依旧较快, 2023 年全球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量 190GWh ,相比 22 年同比增长 48% ;全球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出货量达 195GWh ,相比 22 年同比增长 49% 。 总体来看, 2023 年储能市场入局不少新玩家,但头部玩家市场竞争格局并未发生较大变化,从市占率来看, CR5 市占率高达 75% ,市场集中度仍不断提高。 其中宁德时代稳居龙头,总计出货超 65GWh ,获得断层式第一,比亚迪和亿纬均出货 20GWh 以上保持市场份额优势。 瑞浦兰钧及海辰储能荣获第四及第五名,瑞浦兰钧仍在储能领域维持高市占率,海辰储能则在 2023 年突飞猛进,挤入前五行列。 就细分市场而言,大储市场出货超 155gwh ,整体来看未来市场依旧向头部集中,但在 280Ah 向 314Ah 切换的过程中或许将迎来新一波的洗牌。 户储市场可谓一波三折,年初的高增速预期导致高库存,市场热度迅速下降,然而年末的红海时间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隐患有再度爆发的趋势,预计 2024 年户储市场或将有所改善。 后续 SMM 将陆续推出 2023 年大储市场、户储市场等相关排名,敬请期待! SMM除储能市场总电池产量及出货量外,也有分不同应用领域(电力储能、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便携式储能等)及不同国家的数据,有需要的客户请联系马一丹18709293759。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业链数据库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1月25日晚间,道通科技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32.51亿元,同比增加44%;实现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加79%;预计扣非净利润为3.68亿元,同比增加263%。 需要注意的是, 与年度营收、净利双增不同的是,道通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8360万元,同比下降约42278%,环比下降约207.86%。这意味着,道通科技已连续两年出现第四季度净亏损情况。 道通科技主要从事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是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智能诊断和检测、TPMS(胎压监测系统)、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和相关软件云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 道通科技表示,2023年公司相继推出本土直流快充桩、家用商用交流桩等多款全场景充电设备, 实现传统诊断业务与新能源充电桩业务的双增长。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道通科技在充电业务方面动作频繁, 近期又推出直流超充桩MaxiCharger DC HiPower。 据披露,该产品最高充电功率可达640kW,充电10分钟可补能400公里(250英里)。2023年12月底,道通科技与丹麦充电运营商PowerGo的合作落地,六台MaxiCharger DC HiPower超充桩投入使用。据介绍,该公司还将进一步在北美、欧洲、亚太等地区扩张超充网络。 道通科技欲构建 “光、检、充、储”一体化服务生态系统。据该公司2023年半年报显示,道通科技在研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维修解决方案、超级充电桩研发项目、V2G(即Vehicle to Grid,指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的技术)和EMS系列及网关。 其中,道通科技预计总投资1.25亿元研发V2G项目,相关产品预计从2023年开始逐步起量,在2024-2025年放量,年需求量将超过20万台,2023年需求将超过180万台。 不过,在业务进展的同时, 道通科技却存在多个募投项目延期或终止情况。 其中,2023年11月,道通科技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决定终止对该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据披露,道通科技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将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项目、美国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原材料方面, 道通科技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主要为IC芯片、电阻电容、PCB电路板、二极管、三极管、液晶显示屏等。“2019年以来公司增加了部分关键芯片的备货,整体备货规模有所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末,该公司存货净额为14.0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超37%。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道通科技负债呈逐年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0.22%、31.95%和42.15%。截至2023年三季度,该公司货币资金11.77亿元,负债总额23.5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9.11亿元,占比超38%。
SMM1月26日讯: 【磷酸铁】本周磷酸铁价格持稳,2月谈单开启,成交重心或将下移。 本周,磷酸铁价格持稳。节前,磷酸铁原料价格稳定,生产成本持稳。供应端,磷酸铁以销定产,各企业的订单差异较大,整体开工率较低。需求方面,有自产磷酸铁的铁锂企业降低自产磷酸铁比例,改为外采。月度谈单,部分企业挺价万元大关,博弈仍激烈。预计,下周磷酸铁价格或将下行。 本周五SMM磷酸铁价格为9800-10700万元/吨,均价10250万元/吨,较上周五持平。 【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价格基本稳定,大厂报价坚挺。 本周,磷酸铁锂价格趋稳,企业根据订单情况安排假期生产计划,部分企业假期较长。成本端,主原料碳酸锂价格稳定,磷酸铁价格亦稳,铁锂材料生产成本稳定。原料端,磷酸铁锂企业以销定产,部分企业订单有所增加,假期仍将安排生产。需求端,整体仍低于预期,动力端需求恢复略好于储能;电芯成品库存仍较高,电芯企业持续缓慢去库,对铁锂材料的需求仍有限。预估后市,磷酸铁锂价格弱稳。 本周五SMM磷酸铁锂(动力型)价格为4.20-4.45万元/吨,均价4.33万元/吨,较上周五持平。 若对磷酸铁锂有任何问题,欢迎致电021-20707860(微信13585549799)杨朝兴,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周致丞021-5166671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