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

  • 据SMM最新不完全数据统计,约50家电池企业二月份电池总排产约为41.53GW,P型电池占比37.09%,N型电池占比62.91%,因受春节假期影响,二月排产环比一月大幅走跌,减产约17%以上。 具体来看,二月P型电池排产量15.41GW,环比一月走跌28%以上,二月N型电池排产量26.13GW,环比一月走跌18%以上, P型电池减产量主要来自于一体化组件厂,而一线专业电池厂P型电池排产量有增有减。经SMM调研,春节假期期间,头部电池企业以及一体化组件企业的N型电池产线维持满开状态,产线不放假,而二三线电池厂家及新晋Topcon电池厂基地放假在8-15天不等,也有因为产线升级改造而全月停产的基地,约十家左右。 市场较为担心假期过后是否存在电池产线开工提升不及需求提升速度而造成电池阶段性短缺而涨价现象,据SMM了解, N型电池订单集中度较高,市场分化较大是当前主要影响因素,年前随着组件N型排产比例提升较为迅速,部分电池厂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大部分新厂却是订单不足、开线率较低的状态。此类现象一部分因为2023年下半年各大电池厂投产时间不一致,客户导入期限长短不一,下游组件厂的电池供应商结构在逐步进行优化,此外,还因电池厂家导入新工艺设备的提效节奏不一,对于组件客户大量的高效需求量满足程度不一致。 经SMM调研,二月份组件减产面较广,电池供应仍然是充足的,而随着三~四月终端需求提升,高效电池的紧缺预计会引发N型电池价格阶段性上行。

  •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储能电池2023年度盘点回顾

    》查看SMM钴锂产品报价、数据、行情分析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SMM1月25日讯: 在经历2022年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后,“尝到甜头”的储能企业对于2023年的发展仍保持乐观预期,导致短期需求体量较小但保持快速增长的储能市场仍吸引无数资本进入。但2023年初的终端需求“熄火”给予了市场“重重一击”,供给端企业在多方压力下,不得不参与到竞争愈发恶劣的储能市场中,由此“内卷”则成为2023年储能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终端需求“遇冷”为短期不可避免的问题,长期来看储能仍具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底,我国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到了34.5GW/74.5GWh,功率和容量同比增速均超过150%。其中2023年年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1.5GW/46.36GWh,相当于2022年的三倍。从23年储能市场中标情况来看,中国储能市场热度不减。2023年我国储能项目中标量再创新高。据SMM统计,全年共计中标容量超过90GWh,累计中标规模为34.87GW/90.9GWh。与2022年相比,中标规模将近翻倍。由此,也为2024年的储能装机,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中国储能需求回顾展望详见 【SMM分析】“卷”出新低,中国储能市场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海外市场 从2023年来看,以装机量占比较大的意大利及美国市场为例,据SMM追踪数据显示:2023年两个国家新增装机量仍呈增长趋势。意大利2023年H1新增装机为1,468MWh,同比增长384%,虽同比增长,但仍不及2023年初市场对于海外需求的预期,SMM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2023年初以来,欧洲能源价格大幅回落,大部分地区电价已恢复至2021年水平,政府补贴政策开始收紧,例如2023年意大利将光伏储能总投资的补贴幅度由110%下降至90%,而后2024、2025年还会降至70%、65%,补贴幅度大幅退坡。由此欧洲对于储能的“刚需性”出现下滑。 2、2022年在能源危机背景下,欧洲市场囤积较高库存,据SMM调研,2023年欧洲市场也并未完全消化掉前期库存,去库或将持续至2024年。 美国市场2023年1-11月新增装机量共计4,989 MWh,同比仅增长28%,虽有增长但对于储能第二大市场的美国来说远不及预期,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在装机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推迟的情况。对于短期的需求不及预期,SMM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年中开始由于IRA发布,细则不明,无法计算收益导致了第一波储能项目延期。 2、供应链紧张问题,关键零部件的短缺拉长了美国储能装机周期。 海外细分市场分析及展望可见 【SMM分析】蓄势待发,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需求增速不及预期下,储能电池进入阶段性去库 据SMM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产量约183GWh,同比2022年增长81%。2023年需求量更多来自表前储能,表前储能电池产量占比已达到80%以上。拆分来看: 2023年Q1,国内电站处于项目规划期且惯例的1230并网节点已过,叠加海外市场年初开始的需求不及预期,储能电池产量随需求下行,处于去库状态。一季度末随国内春节假期结束以及为完成去年遗留项目和当年小部分新项目,储能电池产量逐上行。 2023年Q2,季度初因国内锂电主材及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行,下游采购及装机需求不急预期,储能电池产量下滑市场进入短暂去库阶段;季度末,因年中并网节点将至,储能电池企业开工率提升,重新进入小幅累库阶段。 2023年Q3,并网结束后储能市场未有好转。国内大储市场库存较多,出货量减量明显,小储市场持续疲软。同时储能电池仍然处于跌价过程中,不断下探的电池价格使得下游客户提货观望情绪延续。非必要并网项目不提货,储能电池行业在本季度处于减产去库过程中,头部企业订单波动性较小,尾部企业减量明显。 2023年Q4,储能电池行业仍处于减产去库过程中。虽12月国内集成商为系统集中交付期,但由于前期市场储能电池库存高位,因此四季度国内出货情况无明显好转。同时,海外欧洲继续去库,美国装机延期,其余新兴市场难以贡献有效增量,海外整体储能需求仍较低迷。四季度储能电池企业持续减产去库。 全球储能市场在2023年下半年,增速有所放缓。从2023年储能电池下游市场分布地区占比来看,中国储能市场在下半年仍然延续了较高的装机增速,占比约52%;海外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两大市场,需求增速陷入停滞,美国占比约26%,欧洲占比约12%,亚太占比约5%,其他地区占比5%。SMM认为目前影响美国储能装机的影响因素,在明年上半年仍会继续影响。欧洲较高的库存,恐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预期“去库”周期将延续至明年上半年。SMM预计2024年全球储能需求为234GWh,环比增速为35%。 储能电芯迭代的又一个“十字路口”—电芯高容量化 目前,市场上储能系统产品普遍采用280Ah容量电芯。为减少PACK电芯数量,附带减少储能系统连接件,从而降低储能成本,提升电芯一致性,合理扩大储能电芯容量已成为行业共识。2023年,300Ah+储能大电芯正式拉开规模化应用“序幕”,成为各家电池厂商押注的产品路线。作为280Ah电芯的升级产品,314Ah电芯在尺寸不变的提前下,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被行业认为寄予厚望,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标配”。预计将在2024年量产310+Ah电芯厂家:宁德时代、正力新能、中创新航、鹏辉储能、天能电池、楚能新能源等。 目前多款搭载新一代大容量电芯的储能系统发布并陆续下线,将系统容量提升至5MWh。市场对310+Ah需求先入为主,认为310+Ah为当前大容量电芯及5MWh系统的最优选择。310+Ah电芯规模量产交付也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有待市场和时间验证。 但我们更希望行业能从不理性的“价格战”中尽早脱身,转向以产品质量与技术为方向的“价值战”中,共同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孙贤珏 021-51666757

  • 又一锂电正极企业现单季度亏损 容百科技2023年净利润预减近六成

    1月24日晚间,容百科技发布公告称,预计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228.73亿元,同比减少24.07%;实现归母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减少59.51%。基本每股收益从2022年的3元降至1.29元。 需要注意的是,按此计算,容百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285万元,同比下降约105.25%,环比下降约109.66%。这意味着,容百科技未延续2023年Q3业绩逆袭之势,同时也与该公司对第四季度维持高增长的预期相差甚远。 中银证券曾点评,2023年第四季度,随着容百科技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磷酸锰铁锂继续放量以及钠电正极材料开始量产,预计该公司第四季度环比仍将持续增长,销量及利润将保持稳步提升态势,综合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容百科技表示, 主要是因为锂盐价格的大幅下降影响,且该公司加大在新材料及前沿技术领域开发投入。 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容百科技表示,其所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为镍盐、钴盐、锂盐,由于相关原材料的价格较高,原材料成本占三元正极材料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较高。 据SMM和德邦研究所数据显示,随着2023年上游原材料持续下跌,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从2023年年初的16万元/吨下跌到年底6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超50万元/吨下跌至年底不足10万元/吨。 出货量来看, 容百科技预告称,2023年,该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近万吨。该公司2023年四季度向欧美客户单月出货逾千吨。 研发投入上, 容百科技加大在锰铁锂、钠电及前躯体的投入,2023年新增投入逾一亿元。其中,该公司开发了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与三元掺混的M6P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并在车规动力电池上完成中试;钠电正极层状材料稳定量产,聚阴离子钠电正极已经获得不同细分市场核心客户订单;前驱体销量同比增长近30%。 产能方面, 2023年7月,该公司在韩国新万金获批250亩地,计划建设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同时,该公司韩国全资子公司JS株式会社一期项目于2023年正式投产,韩国基地正式启动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的开工仪式。 2023年以来,受锂电上游原材料下跌影响,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整体业绩承压。据目前已披露业绩预告来看,厦钨新能、长远锂科均出现业绩下滑。 其中,长远锂科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到-1.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2.2亿元至-1.8亿元。厦钨新能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72.3亿元,同比下滑40.1%;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减少52.6%。 需要注意的是, 上述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均有所下滑。 其中,除容百科技外,长远锂科去年四季度亦出现净亏损,为1.8亿元至2.2亿元,这也是其自2021年8月11日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 德邦证券彭广春团队预计,正极材料行业2024年供过于求的局面仍未改变,碳酸锂和正极材料仍有一定下降空间,但有望趋于稳定。

  • 【1.25锂电快讯】天赐材料拟申请广期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不公平”

    【马斯克:如果没有贸易壁垒 中国车企能干掉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车企】 1月25日,特斯拉举行2023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电话会。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中国的车企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也会取得非凡的成就。这取决于采用了什么样的关税政策和是否有贸易壁垒。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能干掉其他世界上大部分车企。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不公平”】 据美国彭博社24日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强调,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公平”,可能破坏双边关系。傅聪在采访中表示,欧盟对许多自己的企业提供补贴,如果中国采取与欧盟相同的做法,有很多事情可能都要受到调查。他还说,中国正在配合欧盟的调查,“因为我们确实希望避免双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贸易措施的情况”。 【广东省工信厅: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 加快建设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其中提出,要培育做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安全应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规模、上层次,迅速释放新动能。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围绕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推动更多企业项目落户广东,加快建设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争取尽快投产达产。加强钠离子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海水制氢、液流电池等新兴技术研发。要抓硅能源产业大发展。发挥粤东粤西等地区光伏、海上风电等资源配置优势,加强与太阳能光伏头部企业对接,抓住企业核心需求制定更有力的引进措施,加快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设。 【青海2023年GDP增长5.3%】 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24日在西宁召开,青海省省长吴晓军作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城镇调查失业率5.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青海盐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吴晓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卤水提锂技术国际领先,成功攻克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性难题。 【天赐材料:拟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 天赐材料公告,公司于2024年1月24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申请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议案》,同意公司向广州期货交易所申请碳酸锂指定交割厂库的资质,授权公司经营管理层向广期所提交申请材料,并具体办理相关事宜。 【容百科技:2023年净利润5.93亿元 同比下降56.17%】 容百科技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营业收入为228.73亿元,同比下滑24.07%;归母净利润5.93亿元,同比下滑56.17%;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受锂盐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且公司加大在新材料及前沿技术领域开发投入,公司利润短暂下滑。 相关阅读: 12月锂电产业链进出口数据出炉 国内进口碳酸锂总量远超此前预期【SMM专题】 【SMM分析】一纸分析导致失去7.6亿贷款!新能源产业行情真的如此不堪? 【SMM分析】2023年三元正极出口同比减少15% 进口同比减少9% 【SMM分析】锂电正极片修复工艺技术发展路线及相关市场调研解析 【SMM分析】2023年SMM中国回收市场年度盘点第一章——凛冬之后何日是春朝? 【SMM分析】同是电池回收 锂铅差异在何处? 【SMM分析】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锂电产业总观察 【SMM分析】“卷”出新低 中国储能市场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12月中国钴中间品进口量维持增量 进口均价再度下滑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年度盘点回顾 【SMM科普】六氟磷酸锂 助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电池材料 【SMM分析】12月油系针状焦出口量仍处高位 针状焦进口量均有上涨 【SMM分析】12月电钴出口量全年峰值 市场仍以净出口为主 2023年储能市场:“卷”出新高度!中标价跌入“尘埃” 部分企业黯然出局!【SMM专题】 【SMM分析】12月国内远超预期进口约2万吨碳酸锂 预估后续国内碳酸锂供应量级将趋势回落 【SMM分析】12月锂辉石精矿进口量再度波动 后续进口价格或将随行就市 【SMM分析】价格战持续发酵?新能源汽车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三元前驱2023年出口数据盘点:2023年同比增幅26% 2024年曲折中前进(附流向图) 【SMM分析】美国国会采取新措施禁购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 【SMM分析】2023年12月氢氧化锂出口环降19% 日韩需求皆下行 【SMM分析】出口管制正式生效 12月鳞片及球化石墨出口量大减 【SMM分析】12月人造石墨进口量回升 出口价格数量均有下降

  • 【SMM分析】锂电正极片修复工艺技术发展路线及相关市场调研解析

    SMM1月24日讯: 随着新能源锂电产业的飞速发展,锂电回收成为风口浪尖上热议的话题,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中最常见的工艺路线是对废电池进行拆解、破碎打粉,通过湿法或者火法工艺提取镍钴锂等有价金属,制成硫酸镍、硫酸钴、碳酸锂,重新回到锂电生产供应链中。但是再生利用不仅仅只有冶炼这一种,还有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修复法回收。 对活性物质进行补锂及结构修复是实现失活正极材料直接修复的关键所在。2004 年首次通过补锂的方式成功修复钴酸锂材料。随后,国内外多个团队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直接修复研究。比较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固相烧结法、水热法、电化学法等。 固相烧结法: 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获得再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策略,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的正极颗粒开始熔化,内部通常会产生气体通道,补充的锂原子可以在高温驱动下有效地扩散到废旧正极材料的锂空位中,以修复晶体结构,并恢复电化学活性。待修复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惰性气氛下通过高温焙烧并补充相应的元素及添加剂可恢复 LiFePO4 结构与性能。 电化学法: 电化学修复法是指针对晶体结构稳定的废旧 LiFePO4 正极材料,通过补加导电剂等组分并制成半电池或全电池,经过充放电过程将锂嵌入废旧 LiFePO4 正极材料中,从而达到修复目的的方法。相比于固相烧结法,电化学法大幅降低了修复所需能耗。但因必须在特定的三电极装置中进行,增加了操作难度,并不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水热法: 通过水热方式补充废旧 LFP 损失的锂,从而修复材料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而恢复其电化学性能。将同样方法得到的废旧 LiFePO4 在 LiOH、Na2SO3 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将制成的浆料装入高压釜低温加热补锂,进行退火后获得再生材料。通过对其晶体结构和形态表征及电化学测试,发现与固相煅烧相比,水热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废铁 LiFePO4 的容量, 还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有效地控制颗粒的形态和锂分布的均匀性,而退火处理则可提高水热反应后回收材料的结晶度。可溶性 Li+分布均匀,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由扩散。因此,再生时所需 Li+可以直接与 FePO4 接触,并且使用的 Li+过量,多余的部分也不会发生反应,可通过过滤从产品中分离出来。 SMM调研:正极修复市场现状 在前五批白名单中,有赛德美、瑞科美,鑫茂等修复企业已经拿到再生白名单,国内仍有其他修复企业仍在积极布局,比如山东华劲、湖南宏杉、贵州唯特高等。 据SMM调研,现在的修复工艺更多的是针对电芯厂的磷酸铁锂正极片、卷芯等边角料进行修复,并且卷芯优于极片,因为卷芯的绝缘更好,不易在空气中氧化。但对于注液后的电芯修复起来仍有技术难度,但也有修复企业表示正在着手于注液电芯的研发工艺。并且修复企业以修复铁锂正极为主,三元正极的修复因为涉及的金属较多,修复技术较为复杂且成本高,目前仍主要在优化技术路线研发阶段,并未实现量产。 修复后的磷酸铁锂正极主要用于的领域是储能或者小动力,价格是在原生磷酸铁锂正极(储能型)价格基础上打折,折扣范围大概在75-85%。使用修复法较冶炼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大缩短回收利用的工艺路径,节省时间成本,减少碳排。但现阶段劣势也是比较明显,比如说原料比较单一(只能用铁锂未注液极片或者卷芯),下游应用领域受限(集中于储能),与原生料相比价格更低,企业的利润受限。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修复企业入局,技术更新迭代也会加快,企业将着手于研发出更广泛,更环保,更简便的修复方法并投入规模化生产。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 康涅狄格州大幅提高家庭储能补贴上限

    康涅狄格州公用事业监管局 (PURA) 宣布更新能源存储补贴方案,该计划旨在激励家庭电池储能系统的普及。原有方案最早于 2022 年初通过 康涅狄格州两家主要投资者拥有的公用事业公司 (IOU) 开放申请,即 Eversource 和 United Illuminating (UI) ,由 PURA 监管。IOU 的住宅和商业客户都有资格参与该计划,并由康涅狄格州一级财政提供资金。更新后的具体规则如下: 激励金增加 :康涅狄格州公用事业监管局(PURA)宣布,个人用户购买住宅电池的预付款奖励最高可达16,000美元,相较于之前的7,500美元有显著提升。 低收入家庭和服务欠缺社区的激励提高 :对低收入客户的激励从每千瓦时40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服务欠缺社区的居民现在可获450美元/千瓦时的激励,高于之前的300美元/千瓦时。 多户经济适用房的资格变更 :现在,多户经济适用房的客户也有资格享受低收入激励,即允许房东安装电池并享受补贴。 绿色银行的参与 :PURA要求康涅狄格州的绿色银行 (CT Green Bank) 组建工作组,以研究和解决电池及太阳能光伏报废和回收问题。 另外,先前针对工商业客户的补贴申请踊跃,鉴于这种情况,PURA决定在2024年6月15日或全部100MW额度被认购后(以先到者为准)暂停对工商业客户的审批。

  • 千吨级钠电正极材料订单!钠科能源与盘古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

    钠科能源最新消息显示,近日,钠科能源与无锡盘古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盘古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并为未来3年不低于3000吨的供销计划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引。双方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将持续赋能新能源行业,助力中国钠电产业发展全面起势、加速突破。 资料显示,钠科能源由江苏省双创人才与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于2022年在无锡组建成立,致力于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钠科能源以自主研发为核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协作,针对现阶段钠电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瓶颈,解决了层氧高温产气及长循环难题、层氧高电压下长循环难题、层氧低电压下低容量难题、硫酸铁钠低温固相合成不充分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钠科能源响应不同客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产品的需求,开发了多款具有优异性能且解决下游客户痛点的差异化层氧和聚阴离子材料。 盘古新能源是国内最早从事钠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国家工信部钠离子电池评测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极致成本五维一体,解决里程焦虑、能源调度和能量存储等问题,实现未来应用场景全覆盖。2023年6月,盘古新能源签约落户无锡市锡山区,聚势打造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项目,为巩固和发展无锡新能源产业积蓄了新的动力。 钠科能源表示,公司与盘古新能源早在2023年上半年就开始密切的合作交流。通过本次协议的签署,双方进一步增强了战略互信与协作,技术合作更加紧密、市场反应决策更加迅速、产品开发方向更加明确,共同助力钠离子电池的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 【SMM分析】2023年SMM中国回收市场年度盘点第一章——凛冬之后何日是春朝?

    SMM1月24日讯: 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年度供应现状 2023 年,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整体供需格局仍旧供应偏紧,主要的再生废料供应仍旧来自于电芯生产的产间废料,而社会退役提供的再生废料供应量仍旧具备高增长的潜在空间。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及储能市场的逐步发力,2023年中国锂电池需求为573GWh,较2022年环增40%。受锂电池市场需求的增量而带来的电池产间废料随之明显增长,成为了2023年中国锂电回收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分不同市场的锂电池消费情况来看: 动力市场: 2023 年政策支持力度下滑,且因国补退坡部分消费已前置于2022年,使得整体终端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同时,燃油车因国六B政策出台,降价清库力度大增,对新能源汽车需求产生直接冲击。此外,车企产品矩阵完善,PHEV占比提升而拉低平均带电量。综合作用下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放缓,占比较22年小幅下滑。但因基数庞大,且未来仍具提升空间,远期动力电池需求仍有望以23%增长率稳步提升,在锂电池总需求中维持主导地位。 储能市场: 受益于政策强制配储下,发电侧储能在2023年持续快速发展。用户侧储能方面,各省市分时电价差距拉大后,峰谷套利投资意义增强。同时,因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储能经济性效益提升明显。多因素作用下,远期维持4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 消费市场: 需求表现维稳,后市年复合增速将稳定在11%。   另一方面,尽管社会面大规模退役潮尚未来临,但持续增长的装机规模为未来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将提供持续性的长期助力。 从2023年中国新增产能布局规划来看,可以清晰看出,尽管当前发展较完善的区域仍旧集中于湖南省和湖北省以及江西省和广东省一带地区,但从整体的回收布局有全国化发展的趋势。北方地区以山东省枣庄市为首正在全力打造北方锂电池之都。而广西省出于距离东南亚较近,且有知名电芯厂布局规划等因素影响,跨国企业合作正在成为区域性回收的发展趋势之一。 数据名称:中国再生回收新增产能规划示意图 数据来源:SMM 据SMM调研,2023年中国锂电回收料供应量总计(转黑粉口径)为400290吨,其中电池黑粉总量为155938吨,极片黑粉总量为244352吨。具体来看,12月中国锂电回收料供应量总计(转黑粉口径)为25637吨,较11月环比下降22.39%。其中,电池黑粉总回收量为7679吨,较11月环比下降29.95%;极片黑粉总回收量为17958吨,较11月换比下降18.35%。 数据来源:SMM   2023年,中国锂电回收市场整体回收量整体稳中有增,但是受盐端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回收企业生产加工利润空间严重受限,叠加生产成本高位难降及下游需求提振有限,2023年回收企业的生存压力远高于预期,行业开工率降幅明显。伴随着新进回收赛道的玩家入场,回收市场的产能逐渐呈现短时间内的集中性释放,无疑加重了回收市场行情复苏的压力与负担。如此行业现状下,新朝的愿景又需经历怎样的等待?又有多少玩家可以在这样的砥砺前行中,最终实现厚积薄发的“浴火重生”?同时,伴随回收端产能的高速扩张,对应回收金属盐的产出情况又是如何?敬请期待SMM中国回收市场2023年年度盘点第二章,宝剑锋从磨砺出——从产出看回收市场。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 【SMM分析】同是电池回收 锂铅差异在何处?

    一、回收目的不同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2022年中国现有锂、钴、镍的储量(金属吨)分别为200万吨、14万吨、210万吨,分别占全球总储量的7.70%、1.68%、2.06%;中国原生矿产量(金属吨)分别为1.90万吨、0.22万吨、11万吨,分别占全球原生矿产量的14.62%、1.16%、3.33%。中国作为新能源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对锂、钴、镍三种金属的消费量已占到全球的60%以上。国内产能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现状,使得中国新能源领域高度依赖进口资源,以填补供需之间的缺口。对锂电池的回收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关键新能源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降低对外依存度,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与之相比,根据USGS数据,2022年中国现有铅的储量(金属吨)为1.2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4.12%;中国铅原生矿产量(金属吨)0.2万吨,占全球原生矿产量的44.44%。中国的铅金属基本可以实现自产自销,对外依存度较低。中国发展再生铅的行业更多是出于减少原生铅矿资源的消耗,保护了矿产储量,延长铅矿开采期限的目的。 二、回收电池特点不同 铅酸蓄电池是工业化最早的二次电池,自 1859 年发明至今已经有 150 多年的历史。铅酸蓄电池与锂电池相比,具有技术与配套设施成熟,安全性高,电池成本低等优势;以及能量密度低,循环寿命短等劣势。铅酸电池成本低,使用寿命短的特点使得其在退役后一般不会再次使用,而是通过火法或是湿法工艺提炼铅金属元素后进行再生利用,生产再生铅。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SMM整理 与之相比,锂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其在某一领域退役后,仍具有一定比例的电池容量未得到利用,此时如果直接淘汰电池,将形成极大的浪费。因此为提高锂电池利用效率,回收企业会将退役电池“降级”应用于其他场景,直到性能不再符合要求。此外回收厂商也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提炼出镍、钴、锂等具有循环再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后进行再生利用。 三、回收工艺不同 1.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铅 铅酸蓄电池回收一般只有冶炼成再生铅这一条回收路线。当前再生铅最为常见的是传统火法熔炼、富氧侧吹炉、传统湿法和全湿法这四种工艺,并以火法回收工艺为主。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SMM整理 上述这些工艺中,回收成本由高到低为全湿法>湿法+火法>全火法,铅元素收率由高到低同样为全湿法>湿法+火法>全火法。由于铅金属具有再生性强的特点,采用全火法的工艺便可以实现98%以上的回收率,厂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70%的厂商以上采用全火法工艺,约25%的厂商采用湿法+火法相结合的工艺,只有不到5%的厂商采用全湿法流程。 2.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 与铅酸电池回收一样,锂电池回收同样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提炼出镍、钴、锂等具有循环再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并进行再生利用。当前锂电池再生利用最为常见的是火法回收、湿法回收和物理修复这三种工艺。由于国内政策对于材料回收率的要求较高,下游电芯厂对产品纯度要求较高,国内的再生利用以湿法回收为主。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SMM整理 从回收工艺的本质上看,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火法、湿法回收是相似的,锂电池与铅酸电池回收工艺的一大差异,是多了物理修复这一工艺。锂电池因其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即使在废弃后,其电池容量仍有大量剩余,如果直接回收金属元素将形成极大的浪费,因此部分锂电回收企业为保证电池利用效用最大化,采取了对电池材料进行修复,使其重新具有活性的物理修复工艺。 3.锂电池回收——梯次利用 锂电回收与铅酸电池回收工艺的另一大差异,是多了梯次利用这种回收路线。锂电池梯次利用是指通过对废旧的动力锂电池包进行拆解、检测、筛选并重新组成健康电池包,从而实现再利用的回收处理方法。以新能源乘用车电池为例,该类电池的容量下降到80%以下时便达到设计的退役期,此时如果直接淘汰电池,将使得电池70-80%的容量未得到利用,形成极大的浪费。因此为提高锂电池利用效率,许多锂电池回收厂商,将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降级”应用于其他场景,直到性能不再符合要求。 四、回收政策不同 1.铅酸电池回收 中国作为全球再生铅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再生铅行业的法规政策及配套措施,旨在完善废铅蓄电池回收体系,强化再生铅行业规范可持续性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SMM整理 总结来看,国家再生铅行业的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节能环保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控制污染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二是从行业规范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实行铅蓄电池回收目标责任制,提高铅蓄电池回收率。 2.锂电池回收 新能源汽车业是中国锂电池最大的需求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将逐渐进入退役期,产生大量的废弃电池。因此中国的锂电回收政策主要是侧重于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立动力电池溯源管理体系。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SMM整理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韩欣桐 021-51666908 肖文豪 021-51666887  

  • 【1.24锂电快讯】澳大利亚Core Lithium第二财季锂辉石精矿产量基本符合目标 | 新型锂电池5分钟内完成充电

    【蓝晓科技: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59%】 蓝晓科技公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6.69亿元-8.55亿元,同比增长24.5%-59.13%。报告期内,公司吸附分离材料产销量持续增长,盈利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受益于生命科学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的增加,综合毛利率进一步提升;盐湖提锂领域项目有序推进,蓝晓科技以高质量的履约能力奠定自身行业领先地位。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ore Lithium第二财季锂辉石精矿产量大体符合公司最初目标】 澳大利亚矿业公司Core Lithium第二财季锂辉石精矿产量2.8837万吨,发货量3.0718万吨;产量“大体上”符合公司最初的目标;预计2024财年锂辉石精矿销量8.0万吨-9.0万吨,之前预估9.0万吨-10.0万吨;下调资本开支指引。 【意大利商用车制造商依维柯与巴斯夫就电动汽车电池回收达成合作】 意大利商用车制造商依维柯与巴斯夫1月23日宣布达成合作,利用后者的技术回收其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根据声明,该协议是依维柯循环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减少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巴斯夫日前在德国施瓦茨海德建立在欧洲的首个电池材料生产和电池回收中心,将负责组织和管理依维柯电动货车、公交车和卡车所用锂离子电池的整个回收过程。 【丰山集团:丰山全诺电解液处于初期销售阶段 占营收比不足0.5%】 丰山集团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丰山全诺主要从事的电解液(锂盐、钠盐等)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目前电解液生产销售处于初期销售阶段,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足0.5%,对目前公司财务状况尚不构成重大影响。此外,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子公司的运营能力情况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新型锂电池5分钟内完成充电 】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锂电池,可在5分钟内完成充电,速度快于市场上其他同类电池,且历经数千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性能稳定,有望缓解电动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焦耳》杂志。 【美国宣布出资3.25亿美元维修电动汽车充电桩】 美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交通运输部和能源部将在三个项目中投资3.25亿美元,用于推进电动汽车技术、维修充电桩和降低电池成本。这笔资金是总价值50亿美元的全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NEVI)计划的一部分,而该计划的资金则来源于在2021年通过的总价为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法。 相关阅读: 【SMM分析】锂电产业总观察 【SMM分析】“卷”出新低 中国储能市场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海外储能市场2023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12月中国钴中间品进口量维持增量 进口均价再度下滑 【SMM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2023年动力电池市场年度盘点回顾 【SMM科普】六氟磷酸锂 助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电池材料 【SMM分析】12月油系针状焦出口量仍处高位 针状焦进口量均有上涨 【SMM分析】12月电钴出口量全年峰值 市场仍以净出口为主 2023年储能市场:“卷”出新高度!中标价跌入“尘埃” 部分企业黯然出局!【SMM专题】 【SMM分析】12月国内远超预期进口约2万吨碳酸锂 预估后续国内碳酸锂供应量级将趋势回落 【SMM分析】12月锂辉石精矿进口量再度波动 后续进口价格或将随行就市 【SMM分析】价格战持续发酵?新能源汽车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三元前驱2023年出口数据盘点:2023年同比增幅26% 2024年曲折中前进(附流向图) 【SMM分析】美国国会采取新措施禁购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 【SMM分析】2023年12月氢氧化锂出口环降19% 日韩需求皆下行 【SMM分析】出口管制正式生效 12月鳞片及球化石墨出口量大减 【SMM分析】12月人造石墨进口量回升 出口价格数量均有下降 【SMM分析】2023年磷酸铁产量和竞争格局:经历多重挑战 本周锂价小幅“回温” | 2023年碳酸锂市场盘点 | 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上游挺价VS下游接受度有限 四钴报价僵持 年末将至钴盐价格或平稳运行?【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Strata开始建造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1GWhBESS储能项目 【SMM分析】浅谈三元废料的循环处理及回收利用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