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2024年3月六氟磷酸锂产量环增57.2% 4月增速放缓预期增幅8.6%。 3 月,中国六氟磷酸锂产量为 13195 吨,环比上涨 57.2% ,同比上涨 95.5% 。终端需求回暖,六氟厂开工率上行,部分头部六氟企业接近满产。需求端,电解液厂虽因价格对六氟的采买更多为刚需采购的态度,但由于电解液订单量上涨,因此六氟需求量环比 2 月大幅上涨。供应端,下游开工率上行,因此六氟厂开工率回升,伴随着新厂家的加入以及下游需求大涨,六氟磷酸锂的产量随之上升。 4 月,随着终端需求的稳步上行,下游电解液厂对六氟的需求持续增加,六氟厂开工率依旧有上行空间。预计 4 月六氟磷酸锂产量为 14330 吨,环增约 8.6% ,同比上升约 195.5% 。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发言。《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受邀参加座谈会,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光伏行业发展作汇报发言。 作为唯一受邀的光伏企业代表,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发言中表示,随着国内光伏累计装机规模正式超越水电,光伏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直接推动了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在为全球各国提供源源不断绿色动能的同时,也助力我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 晶科能源方面表示,随着技术加速迭代,光伏发电已成为最具经济性和竞争力的能源,光伏+储能新的发电模式将被广泛应用,并逐步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主要形式。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行业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推进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光伏,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已成为我们构建智能、高效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 李仙德建议国家加快新型储能系统建设,建立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模式,加快建设智能电网,保障光伏发电高效消纳。
4月8日,上汽集团超级智能轿车智己L6正式亮相,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1.0”。今日多家上市公司因涉及固态电池业务而股价大涨,对此,有专家表示,车企通过投资固态电池技术,旨在抢占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制高点。 利好催化不断 固态电池概念股大涨 今日固态电池概念拉升,截至发稿,德福科技、翔丰华20%涨停,三祥新材、丰元股份、利民股份等涨停,殷图网联、利元亨等大涨。 消息上,4月8日晚, 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在上海正式发布智己L6智能轿车。智己汽车方面介绍,该车型为全球首次搭载量产“超快充固态电池”的车型,智己L6将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固态电池时代”。 4月4日,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块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固态锂金属电池。 此外,2024年广汽科技日将于4月12日举行,本届广汽科技日将以“科技视界”为主题,发布和展示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将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大车企均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例如,大众汽车与QuantumScape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量产;蔚来发布了150kWh的固态电池包,采用固液混动电解质,属于半固态电池。该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达到360Wh,使得搭载该电池包的ES6车型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达到了930公里。 本次引爆行业的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共同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能够实现“系统级零热失控”,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68Wh,相比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100%以上。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里程可增加400公里。上汽集团计划在2024年推出搭载800V超级快充固态电池的新车型,并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将在上汽集团的多款量产车型上应用,全年销量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 各大车企积极发展固态电池,是因为固态电池有望解决电动车目前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如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等。这些优势使得固态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关键,有助于车企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推动电动化转型。因此,车企通过投资固态电池技术,旨在抢占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制高点。 2024年将是固态电池的重要节点 这些上市公司有布局 固态电池产业链是一个涵盖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应用的复杂系统。上游主要包括锂、钴、镍等关键矿产的开采与加工,以及生产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的制造。中游环节集中于电池的制造和集成,涉及电芯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和隔膜。其中,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其研发进展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等,这些领域对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高安全性有着迫切需求。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智己L6搭载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智己L6率先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1.0”,采用超高离子电导率复合固态电解质,和干法固态电解质一体成型工艺技术,突破1000公里超长续航。当前固态电池发展一步一阶,先半固态后全固态,通过逐渐提升循环性能、安全性等性能后,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东方证券认为,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全面优化,产业链存在较多潜在机会。电解质为固态电池关键创新点;正负极材料向高性能方向迭代,打开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乃至锂金属负极的应用空间;封装多采用软包路线,铝塑膜需求有望提升。 近期固态电池催化连连,持续看好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阶段性机会。 截至目前,我国多家上市公司及行业领军企业布局固态电池,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赣锋锂业作为锂材料的重要供应商,不仅为固态电池提供关键原材料,还积极投入研发,以确保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能满足未来电池的需求。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则在电池制造和技术研发方面占据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推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容百科技获得了3万吨固态电池高镍正极订单,这表明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认可度。 当升科技的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已经实现装车,显示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产品已经得到应用。 金龙羽在2021年8月宣布跨界进入固态电池领域。 上海洗霸在互动问答中表示,在固态电解质等先进材料领域获得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项相关核心专利。 翔丰华已与清陶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合作固态/半固态电池高比容负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供应。 天赐材料申请的一种固态电池制备方法专利,旨在有效提升电池的本征特性和电化学性能,提高固态电解质离子传导率。 厦钨新能主要专注于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已经实现了固态电解质的吨级生产。 多氟多在新能源材料业务方面实现营收,并在六氟磷酸锂、LiFSI和六氟磷酸钠等新型锂盐方面有所布局,这些材料与固态电池的发展息息相关。
SMM4月9日讯: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2023年8月铅锭国标(GB/T 469-2013)(以下简称“老国标”)进行修订,变更为铅锭国标(GB/T 469-2023)(以下简称“新国标”),并从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关于新国标的主要技术变化: 1 、更改了适用范围,将“本标准适用于电解法或火法精炼生产的铅锭”更改为“本文件适用于电解精炼生产的铅锭”; 2 、增加了 Pb99.996 牌号,删除了 Pb99.990 、 Pb99.985 、 Pb99.970 、 Pb99.940 四个铅锭牌号,即新国标铅锭牌号仅 Pb99.996 和 Pb99.994 ; 3 、更改了牌号 Pb99.994 中杂质元素 Ag 、 Cu 、 Bi 的含量要求,分别由 0.0008% 、 0.001% 、 0.004% ,修改为 0.0007% 、 0.0008% 、 0.0025% 。具体变化如下: 2023 年铅锭国标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与此相关的铅期货交割标准,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 “ 上期所 ” )铅锭交割标准公告,用于铅期货合约实物交割的铅锭,必须符合国标 GB/T 469-2013 Pb99.994 规定,其中铅含量不小于 99.994% 。故目前铅期货交割标准暂时延用铅锭老国标。 据悉,上期所于 2011 年上市铅期货合约,最初是参考铅锭国标( GB/T 469-2005 )制订交割品级。 2013 年,铅锭国标( GB/T 469-2005 )修订为铅锭国标( GB/T 469-2013 ),并于 2014 年 9 月 1 日正式实施。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上期所铅期货交割标准继续使用铅锭国标( GB/T 469-2005 )。直至上期所铅注册商品生产企业大多已完成从 2005 版国标向 2013 版国标的质量标准升级,在 2017 年才对铅期货的交割品级标准进行修订和优化。因而,此次铅锭新国标( 2023 版)更换,铅期货交割标准变更也将经历一段时间的过渡期。 而对于铅终端消费企业而言,铅锭标准变更后,作为使用方 — 铅蓄电池企业关注哪些问题呢?为此 SMM 团队特地走访了最大铅锭使用单位:天能集团、超威集团。在交流过程中,企业提到: 1 、铅锭标准升级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024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铅锭新国标符合《方案》中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的要求。 2 、成本问题。短期看铅锭技术要求提高,铅冶炼成本上升,成本定价原则上利于铅价上涨,从而使铅蓄电池生产成本同步抬升,与其他同类如锂电、钠电等产品的竞争加剧。而从长期看,铅锭技术要求提高,尤其是降低铋元素的含量,利于铅蓄电池循环寿命延长。同时,对于使用铅锭企业标准的企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于采购高标准铅锭的二次检测成本。 》免费申请试用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3 、再生铅占据半壁江山,但不参与期货交割。近年来,再生铅使用比例逐年上升,据 SMM 调研, 2023 年再生精铅产量占全国精铅产量的 52.2% ,部分大型铅蓄电池企业使用占比亦是超过 50% ,但目前参与铅期货交割的企业中尚无再生铅。根据铅锭新国标对铋含量和冶炼工艺的要求,再生铅达到铅锭新国标的难度加大,参与铅期货交割的可能性也一并降低。 4 、资源定价权问题。据悉,我国人均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只占世界平均水平 53% ,如铝、铜等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常年维持高位,铅精矿使用进口占比在 30-40% ,对于铅锭的定价起到重要影响。而再生铅生产主要使用废料即废旧铅蓄电池,属于国内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我国为《巴塞尔公约》签约国,禁止废铅酸蓄电池进出口,因此再生铅的原料全部来自国内。 5 、再生铅国标已不适用于当前市场,团标升级行标或国标的可能性。根据《再生铅及铅合金锭( GB/T 21181-2017 )》对于再生铅 99.994 牌号中铋的要求为 0.004% 。当前参与市场交易的再生精铅中的铋含量主要为 0.006% 、 0.008% 、 0.01% 和 0.012% 等,且多数在 0.008% 含量以上。 2017 年再生铅及铅合金锭国标 而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出, SMM 与再生铅上下游企业共同起草并制定了再生铅团体标准《铅酸蓄电池用再生铅及再生铅合金锭( T/CACE 071 — 2023 )》。该团体标准较为符合当前再生铅企业生产与交易的实际情况,后续可作为再生铅国标修订的参考指标。 2023 年铅酸蓄电池用再生铅及再生铅合金锭团标 此外,近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张铭发言时表示:上期所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拓宽期货价格的使用场景。聚焦绿色发展和优势矿产,加快品种供给。上期所将推动绿电铝、再生铅纳入交割体系,有序推进电池金属和相关材料的期货品种研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铅锭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再生铅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终端市场,若后续纳入交割体系,将有助于完善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序列,与铅期货、铅期权形成协同效应,更好满足企业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助力企业稳健经营,更能提高我国再生铅产业竞争力和价格影响力。 2024 SMM(第十九届)铅锌大会暨铅锌技术创新论坛 (wcd.im)
【锂云母厂成供给大变量 锂盐行业或迎产能出清】 近一个月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维持在每吨11万元左右。相对稳定的价格背后,是各路资金和厂商的观望、博弈与较量。业内人士认为,若锂价持续下行,触及部分锂云母厂的成本线,行业或迎来产能出清。同时,锂渣处置等环保问题已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若锂价继续下行,可能率先触及锂云母厂的成本线。若锂云母企业亏损关厂,国内锂资源供应收紧,锂价或将有所上涨。 【智利3月出口锂产品21228吨】 据智利海关数据,智利3月出口锂产品21228吨,较2月21589吨出口量环比减少1.7%,较23年3月出口量23546吨同比减少9.8%,1-3月出口总量为吨60438吨,累计同比增加9.8%;其中出口至中国16095吨,较2月16059吨环比增加0.2%,较23年3月出口至中国13436吨同比增加19.8%,1-3月出口至中国总量为41973吨累计同比增加30.6%。 【智己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发布 CLTC续航超1000km】 智己汽车正式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并首搭智己全新轿车智己L6。该固态电池可实现高温不可燃、减少穿刺短路的同时,峰值充电功率达400kW,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400km。据悉,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采用纳米尺度固态电解质包裹超高镍正极和新一代高比能硅碳负极,CLTC续航将超过1000km。 【东方锆业:目前仍处于提供样品供一些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的阶段】 东方锆业公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期固态电池概念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公司目前仍处于提供样品供一些固态电池材料厂家研发的阶段。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小组,加大对应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的氧化锆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投入。 【长阳科技:拟1.45亿元投建年产6.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 长阳科技公告,拟投资建设“年产6.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项目总投资1.45亿元。 【SNE Research:LG新能源超越比亚迪成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商】 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最新报告称,LG新能源2月共销售了12.7吉瓦时的电动汽车电池,占全球市场的13.7%。中国的宁德时代以38.4%的市场份额依然排名第一,比亚迪下滑至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3.1%。SNE表示,全球电动汽车电池销量同比增长27%,至92.4吉瓦时。 相关阅读: 【SMM数据】3月电解液产量环增62.2% 次月或将突破10万吨大关? 【SMM分析】2024年3月三元正极产量环增33% 4月增速放缓预期增幅10% 2024年3月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环比增幅27% 预期4月继续增量但增幅有限【SMM数据】 【SMM分析】需求向好 带动锰酸锂排产增加 【SMM分析】终端起量下游回暖 3月负极产量大增 【SMM分析】3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环增55% 次月或将突破3万吨大关? 累库叠加下游对高价接受度有限 钴盐价格再迎下跌 电解钴供应仍偏紧!【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是什么?怎么用?一文吃透! 【SMM分析】开发商Elements Green已获得德国400MW电池储能系统(BESS)项目的初步规划批准 【SMM分析】成本持续走高 负极材料价格要涨? 【SMM分析】巴西锂矿山继续二期生产扩建 【SMM分析】储能市场近期回顾 电芯价格仍有下探趋势 【SMM分析】智己L6首代固态电池定名“光年” 电池技术革新浪潮即将到来 【SMM分析】三元正极市场:短期价格小幅上探 增收难增利 【SMM分析】需求恢复缓慢 硫酸钴价格承压下行 【SMM分析】电池技术迭代焕新--磷酸锰铁锂的未来还有多远?
据路透社报道,4月8日,法拉利首席执行官Benedetto Vigna表示,鉴于电池在向电动汽车转型中的重要性,法拉利希望提高其在电池方面的专业技术,但目前还没有自行生产电池的计划。 法拉利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销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承诺将于明年年底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法拉利去年仅售出了近14,000辆汽车,目前可能不具备自行生产电池并从中获利的规模。 Vigna在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 University)和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合作成立的电池研究中心开幕式上表示:“我们希望打开电池,了解里面有什么。” Vigna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研究中心获得电池技术诀窍,并始终通过外部制造商进行电池生产。” 法拉利E-Cells实验室专注于电化学研究,旨在提高法拉利在电池方面的长期专业知识。法拉利目前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电池。 “我们将使用越来越多的电池,因此……需要了解电池的化学成分,”Vigna说道。 法拉利E-Cells实验室最初将专注于以锂为基础的液态电池,但随时准备转向新的化学物质和技术,不过Vigna指出,他暂时不认为固态电池是一个实际的选择。
2024年3月电解液产量环增62.2% 4月增速放缓预期增幅11.6%。 3月中国电解液产量为95780吨,环比上升62.2%,同比上升32.1%。终端需求市场逐渐回暖,电解液厂开工率上涨。需求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行,电解液企业目前维持以销定产的趋势,但电芯企业对电解液的需求逐步提升,因此电解液需求量环比2月大幅上行。供应端,电芯厂开工率上涨,电解液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开工率,相对应的产量持续上涨。 4月,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电解液的核心原料六氟磷酸锂价格目前维持7万以上的高位,但由于价格从六氟传导到电解液端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上下游正处于谈价僵持中,目前电解液价格暂稳。 4月,终端需求上涨,下游对电解液的需求稳步上升,预期4月中国电解液产量为106870吨。环增约11.6%,同比增长约38.8%。 说明:对本文中提及细节有任何补充或修正随时联系沟通,联系方式如下 : 电话021-20707842(或加微信如下)任晓萱,谢谢!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张玲颖 021-51666775 于小丹 021-20707870 马睿 021-51595780 徐颖 021-51666707 冯棣生 021-51666714 柳育君 021-20707895 吕彦霖 021-20707875 孙贤珏 021-51666757 袁野 021-51595792 林辰思 021-51666836 周致丞021-51666711
韩国车企正在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上押下重注。 周一(4月8日),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与印度电池公司Exide Energy Solution公司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作为其电动汽车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声明,这两家韩国汽车公司与Exide Industries公司的子公司Exide Energy合作,旨在将其电动汽车的电池实现印度本地化生产。合作尤其是专注于磷酸铁锂(LFP)电池。 现代汽车表示,计划从2023年开始的10年内投资约3.25万亿韩元(合24亿美元),其中包括在2028年之前推出六款电动汽车车型和充电站。 起亚汽车则计划,从2025年开始为印度市场推出经过本地优化的小型电动汽车。 截至韩国股市周一收盘,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的股价分别上涨3.10%和3.33%,基准的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上涨0.4%。 印度市场 Exide Industries公司是印度领先的铅酸电池供应商,拥有超过75年的铅酸电池经验和市场领导地位。2022年,该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Exide Energy,后者涉足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制造业务。 此次现代起亚与Exide Energy的战略合作,标志着现代、起亚在印度市场扩大电池独家开发、生产、供应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开端。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电动汽车供应链所需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及更便宜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吸引汽车制造商们驻足,并考虑在该国生产电动汽车。 韩国证券公司Kiwoom Securities分析师Shin Yoon-Chul指出,“据估计,印度制造业的平均劳动力成本低廉,此外,印度庞大的锂矿将帮助有意在该国生产电动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更好地获取必要的电池材料。” 现代和起亚都是印度的”老朋友“了。去年1月,起亚高管在印度表示,未来四年将在印度投资200亿卢比,用于电动汽车的制造和基础设施开发。此前2017年,该车其宣布投资11亿美元左右在印度修建首座工厂。 去年5月,现代汽车就已宣布,未来十年将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投资2000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以支持该国的电动汽车生产。今年1月,现代汽车印度公司称,将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投资600亿卢比。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有消息流出,美国电动汽车巨头 特斯拉本月将在印度探索建设电动汽车工厂的地点 ,投资或高达30亿美元,这意味着特斯拉与印度的潜在合作正在被提上日程。
智己汽车正式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并首搭智己全新轿车智己L6。该固态电池可实现高温不可燃、减少穿刺短路的同时,峰值充电功率达400kW,充电12分钟续航增加400km。 此外,2024年广汽科技日将于4月12日举行,本届广汽科技日将以“科技视界”为主题,发布和展示一系列科技成果,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将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技术。 展望未来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充电效率上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或许能成为主流电池技术线路。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固态电池技术有望迎来产业化初期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里程碑,技术先发优势明显且应用端领先落地的企业有望获得估值上的提升,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细分电池材料领域的同步迭代升级亦有望催生新的机遇。固态电池技术或将进入降本提速通道,广泛应用于现阶段电动化难以渗透的应用领域,拓展应用边界,打开行业成长天花板。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上海洗霸 在互动问答中表示,在固态电解质等先进材料领域获得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项相关核心专利。 翔丰华 已与清陶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合作固态/半固态电池高比容负极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供应。
在经历2022年罕见的业绩大幅下滑后,珠海冠宇年度业绩迎来好转。4月8日晚间,珠海冠宇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收114.46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278.45%;扣非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1170.55%。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珠海冠宇称, 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等综合因素所致。 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也推进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收入构成来看,2023年该公司笔电类(含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品总收入66.11亿元,同比增长1.04%。手机类产品最终实现总营业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12.44%。 其中,珠海冠宇的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为35.44%,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该公司表示其拓展市场业务诸如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 珠海冠宇主营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的子公司浙江冠宇总营业收入为6.60亿,同比增长43.30%。 动力类电池业务方面,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珠海冠宇调整规划,该公司称将汽车低压锂电池定位为自身优势项目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业务。 就在4月7日,珠海冠宇公告称,于近日收到Stellantis定点通知,将为其开发和供应12V汽车低压锂电池,根据其需求计划,该项目将于2026年量产,具体产品供应时间、价格以及供应量以最终签订的供应协议及销售。 年报显示,珠海冠宇在汽车低压锂电池方面陆续获得上汽、智己、捷豹路虎等国内外车企认可,并获得多个车型项目定点函。“ 公司的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于2023年开始批量出货,预期2024年将迎来大规模的市场放量,并有望成为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 ” 储能类电池业务方面 ,户储来看,珠海冠宇为海外家储品牌Sonnen等客户供货;大储方面,2024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也是我国一次性建成最大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佛山宝塘储能站投入运行,珠海冠宇参与50MW逆变升压一体舱项目。珠海冠宇表示,未来将继续把握海外户储品牌、国内外工商业储能项目以及源网测大型储能系统等领域的业务机会。 不过,2023年,珠海冠宇动力及储能类产品毛利率仍为-15.05%。该公司坦言,其目前动力及储能类电池产品整体生产规模较小,短期较难产生规模效应,在浙江尚有4GWh动力及储能项目处于建设中。 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珠海冠宇浙江年产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重庆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及德阳一期25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的建设进度均有所延缓。该公司对此表示,在行业竞争加剧和产能宽裕的背景下,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避免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其及时调整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的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产能释放节奏。 产销量来看,2023年,珠海冠宇消费类产品产量为3.46亿只、销量为3.29亿只,分别同比增长13.52%、3.14%;动力及储能类产品产量为362万只、销量为307万只,分别同比增长30.69%、43.46%。 研发方面,报告期内,该公司研发投入11.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05%,同比增加46.95%。2023年末,其研发人员数量为3504人,同比增长59.42%,致全年研发人员薪酬费用较上年增长70.05%。 具体来看,珠海冠宇称,该公司对高电压快充体系新材料开发、第五代闪充平台开发、 第四代高安全平台技术研发、第三代汽车低压电池系统(PACK+BMS)等新项目研发投入较大,因此研发需求产生了较多的领料。 近期,低空经济成为市场热点。在今年3月机构调研活动中,珠海冠宇表示,载人飞行器对电池性能要求主要包括高安全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以及长时高倍率充放电等,该公司的产品已用于消费无人机、农业无人机以及工业无人机,在相关领域已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公司的技术能够满足载人飞行器对电池的性能需求,公司也在这一新的领域积极探索,目前正在跟客户对接并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 海外市场方面,2023年,珠海冠宇外销业务收入为71.4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4.81%。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