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85

  • 贝特瑞新型硅负极优势凸显 已获头部动力客户认可

    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产业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硅基负极材料作为新一代高性能负极材料的代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贝特瑞作为行业率先实现硅基负极批量出货的企业,凭借其在硅碳、硅氧和新型气相硅三条路线的技术积累,正引领着市场的新一轮变革。据相关数据显示,贝特瑞硅基负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贝特瑞在新型硅碳产品领域已获得全球多家主流动力客户的认可,并视市场情况计划于2025年实现批量供应。通过技术创新,贝特瑞成功开发出兼具高压实、低膨胀特性的快充型新硅碳负极,已顺利通过头部3C电池厂商测试。此外,贝特瑞针对不同市场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了产品的定制化开发,并在电动工具、家用消费、eVOLT、固态电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硅碳负极的小批量应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贝特瑞的硅基负极产品已于2024年成功导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实现了在国内外“46”系列大圆柱项目中的全面突破。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贝特瑞正在积极扩大硅基负极材料的产能。目前,其硅基负极材料的有效产能已达5000吨/年,产能与出货量均位居行业之首。在新型硅碳负极的量产能力上,贝特瑞更是拥有行业领先的优势,其最新量产设备不仅产能大,而且批次稳定性优异。 贝特瑞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ES、SK on、三星SDI等全球主流电池企业保持着深度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其硅基负极材料已经研发至第六代产品,自2006年起,贝特瑞便开始致力于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解决了硅基负极材料界面不稳定、首次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关键技术难题。2013年,贝特瑞率先实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2024年底,贝特瑞联合攻关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更是荣获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进一步彰显了其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 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出售电池回收合资公司Hydrovolt的股份

    据彭博社报道,破产的电池制造商Northvolt 公司同意将其在回收企业Hydrovolt中的剩余股份出售给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 ASA)。目前,Northvolt在继续缩减业务规模。 根据1月13日的一份声明,Northvolt此次出售股份的交易价值为7,800万挪威克朗(约合680万美元),海德鲁公司在该项目的股权也随之从72%增加到100%。在获得相关批准后,该交易预计将在本季度末完成。 Hydrovolt成立于2020年,是海德鲁公司和Northvolt各占50%股权的合资企业。海德鲁公司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其一直独立为Hydrovolt的运营提供资金,现在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该业务的长期融资和增长”。 去年11月,Northvolt以58.4亿美元的债务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是2024年最大的破产案之一。这家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希望能够获得新资金,以在破产保护下进行重组的同时继续在Skelleftea生产电池。上周,该计划得到了公司股东的批准。 Northvolt的主要客户之一、大众集团旗下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Scania CV AB)表示,该公司仍在接受Skelleftea工厂交付的电池。1月13日,斯堪尼亚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Levin向瑞典商业日报Dagens Industri表示:“事实上,每周的交付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我不想猜测Northvolt能否生存下去。我们正在与该公司一起努力工作,以确保他们能继续存活下去。” 去年11月,海德鲁宣布将停止投资电池业务。1月13日,该公司向路透社表示,其并不认为增加对Hydrovolt的投资与这一战略相矛盾。海德鲁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我们认为Hydrovolt与我们的其他电池业务有点不同……Hydrovolt关注回收业务,更接近海德鲁的其他业务。我们与汽车行业客户讨论了电池回收的问题,我们向他们提供铝,所以会有相当多的协同效应。” 该发言人还指出,海德鲁不认为自己将一直是Hydrovolt的唯一股东,未来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有一个合作伙伴可以帮助发展Hydrovolt和进一步推动电池回收业务的发展。”

  • 558GWh!三峡能源2024年独立储能发电量同比增长4.7倍

    三峡能源2024年第四季度及累计发电量 近日,三峡能源(600905)发布公告,2024年发电量完成情况显示,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总发电量为193.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62%。其中,风电发电量为129.37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7.83%;太阳能发电量为5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4%;水电发电量为1.9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35%;独立储能发电量为2.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0%。 2024年,三峡能源累计总发电量为719.5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30.4%。具体来看,风电发电量为45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6%;太阳能发电量为254.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44%;水电发电量为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6%;独立储能发电量为5.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9.39%。 资料显示,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战略实施主体,近年来,三峡能源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大力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探索开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氢能、光热等业务。同时,公司投资与新能源业务关联度高、具有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的相关产业,基本形成了风电、太阳能、储能、战略投资等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 【1.14锂电快讯】2024年汽车产销数据出炉|电动汽车出口量首破200万辆

    【中汽协:2024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新车总销量的40.9% 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中汽协发布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较去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中汽协: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江特电机:2024年预计亏损2.36亿元-2.85亿元 同比亏幅收窄】 江特电机公告,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36亿元-2.8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9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适时开展了碳酸锂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减少了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不利影响。 【深圳新星:2024年预亏3.3亿元至2.5亿元】 深圳新星公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3亿元到-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增加1.09亿元到1.89亿元。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1)主要系受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及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等影响,导致公司经营性亏损约1.2亿元。2)本期计提六氟磷酸锂等相关生产设备、在建工程、存货等减值约1.36亿元。3)受六氟磷酸锂下游客户回款及销售规模扩大,公司连续亏损等影响,本期增加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2300万元,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约1000万元。 【海关总署:去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国新办1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绿色能源领域,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在绿色交通领域,我国铁道电力机车出口量连续5年保持增加;电动摩托车和自行车热销海外市场,出口值首次突破4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2024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 同比增长42.4%】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39.5GWh,累计同比增长42.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3GWh,占总销量76.1%,累计同比增长28.4%;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248.2GWh,占总销量23.9%,累计同比增长118.8%。 【乘联分会崔东树: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台增23% 进口70万台降12%】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13日在个人微信公号发文称,2024年汽车出口641万台增23%、进口70万台降12%。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117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额的3.3%。2024年中国汽车进口392亿美元,占中国整体进口额的1.5%。近几年来,中国进口车的贸易占比从2.0%下降到1.5%,中国汽车出口的出口额占比从1.7%上升到3.3%,中国自主汽车出口表现极其优秀。 相关阅读: 2024年磷酸铁锂产量再破新高!一文速览全年行业解析【SMM分析】 电解钴报价下跌4000元/吨 年关临近物流运输将停 下周市场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4氢氧化锂:既往不念 继续向前 【SMM分析】调整 变革 2024年负极材料行情回顾 【SMM数据】2024年12月电解液开工率下滑 【SMM数据】2024年12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下行 【SMM分析】12月储能电芯库存小幅提升 海外景气度延续 【SMM分析】年终大盘点之“屡创新低”硫酸钴 【SMM分析】中国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展史 【SMM分析】“储能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上市相关时间点和信息汇总 【SMM分析】暂时持稳! 一文回顾本周碳酸锂现货价格走势 磷酸铁锂能否出海?最新解读之《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SMM分析】 【SMM分析】01.03-01.09,储能直流侧电池舱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一文回顾近期梯次价格走势(2024.1.6-2025.1.9)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1.6-2025.1.9) 【SMM分析】2025年首周三元材料价格行情速览 【SMM分析】1月3日至1月9日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SMM分析】年初储能市场热度有所回落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多持稳运行 【SMM分析】本周钴酸锂价格小幅下行,年末需求减弱排产下行

  • 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这一百亿级新材料项目开工

    据“汉水襄阳”发布消息,1月10日,襄阳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举行,其中包括新塬(襄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塬科技)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及设备制造生产项目。 据了解,新塬科技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及设备制造生产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1,000亩,规划建设1,200条高纯纳米粉体材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纳米镍粉、纳米铜粉等生产线、高纯纳米粉体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及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分为三期建设,预计2015年6月份建成一期厂房,8月份实现投产,当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资料显示,新塬科技是江苏镭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苏镭纳)子公司。江苏镭纳是一家专注于金属微纳米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高精尖产品在新能源、电子浆料、医疗健康、氢能源催化剂等领域广泛应用。

  • 交割移库社库累增 后续铅库存则需关注消费端【SMM分析】

            SMM1月13日讯:据SMM了解,截至1月13日,SMM铅锭五地社会库存总量至4.76万吨,较1月6日减少600吨;较1月9日增加0.17万吨。         本周沪铅2501合约即将进入交割,交割品牌移库交仓,带来了一定的库存增量。而相较于上月交仓,本次铅锭交割量较12月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12月下旬以来,沪铅大幅下跌,彼时现货市场供应处于偏紧状态,现货普遍以升水出货,对沪铅2501合约或2502合约升水50-200元/吨出厂,持货商普遍倾向于出现货。同时,1月底为中国农历春节,考虑到物流停运与下游放假因素,持货商多提前在12月下旬出售1月货源,并在进入1月后加快出货节奏。故本轮铅锭交割量相对较少,且因交割带来的铅锭社库累增有限。此外,我们需注意春运启动,部分下游企业即将放假,消费转淡后铅锭累库风险上升,在物流停运后,铅锭库存将主要体现在冶炼企业厂库。

  • 【1.13锂电快讯】乘联分会称多因素叠加共同促进今年12月购车需求较强释放

    【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与Blue Oval签署供应协议】 龙蟠科技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Blue Oval签署了《供应协议》,协议约定由锂源(亚太)自2026年至2030年向Blue Oval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体单价由双方根据协议条款逐月确定。该合同为日常经营相关的销售合同,有助于公司与下游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若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点击查看详情 【乘联分会:多因素叠加共同促进今年12月购车需求较强释放】 乘联分会发布2024年1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12月车市开局表现强劲,随着年末临近,各企业发力冲击年度目标,汽车市场不断升温,在12月底截止的“两新”补贴(以旧换新、报废更新)对政策到期的车市带来一波强力拉动。由于2025年春节时间在1月底,一部分春节前购车需求也会在2024年12月提前释放,但仍有小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额用尽,暂时停滞带来下半月零售走势放缓。以上各因素叠加,共同促进今年12月购车需求较强释放。 【国机汽车:小米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 国机汽车在互动平台表示,小米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汽车工程业务方面,由公司参与建设的小米汽车北京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产;汽车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中标小米汽车物流运输项目。 【广汽集团: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减少73%到82%】 广汽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实现净利润8亿元到12亿元,同比减少72.91%到81.94%。主要原因是受汽车行业价格内卷、竞争格局剧变等因素影响,汽车销量减少,同时为应对市场竞争,公司及投资企业追加销售补贴等商务政策的投入约180亿元,综合导致本报告期净利润同比下降。小财注:Q3净亏损13.96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润6.8亿元-10.8亿元。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下降3% 至198万辆】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销量增长1%,达到52万辆;2024年全年销量下降3%,至198万辆。其中,2024年中国销量下降7%,欧洲销量下降3%,美国销量增长9%。2024年电池电动汽车销量下降23%,为18.5万辆。 【汉维科技:取得发明专利证书】 汉维科技公告,公司于近期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一项《发明专利证书》,发明名称为一种安全的废旧动力电池免放电连续破碎设备,专利号为ZL 2021 1 1414243.6,专利申请日为2021年11月25日,专利权人为东莞市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公告日为2025年1月7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13953047 B。该专利的取得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公司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 电解钴报价下跌4000元/吨 年关临近物流运输将停 下周市场如何【周度观察】 【SMM分析】2024氢氧化锂:既往不念 继续向前 【SMM分析】调整 变革 2024年负极材料行情回顾 【SMM数据】2024年12月电解液开工率下滑 【SMM数据】2024年12月六氟磷酸锂开工率下行 【SMM分析】12月储能电芯库存小幅提升 海外景气度延续 【SMM分析】年终大盘点之“屡创新低”硫酸钴 【SMM分析】中国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展史 【SMM分析】“储能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上市相关时间点和信息汇总 【SMM分析】暂时持稳! 一文回顾本周碳酸锂现货价格走势 磷酸铁锂能否出海?最新解读之《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SMM分析】 【SMM分析】01.03-01.09,储能直流侧电池舱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一文回顾近期梯次价格走势(2024.1.6-2025.1.9)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1.6-2025.1.9) 【SMM分析】2025年首周三元材料价格行情速览 【SMM分析】1月3日至1月9日电解液价格变化分析 【SMM分析】年初储能市场热度有所回落 本周储能电芯价格多持稳运行 【SMM分析】本周钴酸锂价格小幅下行,年末需求减弱排产下行 【SMM分析】本周电芯价格维持稳定,年初车销预期降低 【SMM分析】市场供需情况良好 本周负极价格仍持稳运行 【SMM分析】隔膜材料产销情况良好 本周隔膜价格持稳运行 【SMM分析】磷酸铁市场成交活跃 下游客户可接受价格上调 【SMM分析】磷酸铁锂周度价格走向 【SMM分析】2025年第一个锂矿周度行情 【SMM分析】2025年第一个氢氧化锂周度行情 【SMM分析】碳酸锂“年终述职”——回顾碳酸锂“过山车”般的2024年 【SMM分析】2024年磷酸铁市场年终回顾盘点-穿越困境与挑战 展望未来希望之光 【SMM分析】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年度盘点 2024年碳酸锂期现价双双跌超20% 矿企“苦不堪言” 2025能否窥见曙光? 【SMM分析】12月低硫石油焦价格持续上行 针状焦价格小幅下降

  • TOPCon:是现在更是未来

    2024年以来,TOPCon、BC为主导的两大技术阵营对垒不断升级。 在近期接连举行的多场光伏会议上,TOPCon、BC两大阵营纷纷亮出了各自的观点。TOPCon众多企业一致认为:“TOPCon仍然是未来五年内的主流技术。”而BC相关企业也提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内,BC技术将占据光伏领域的半壁江山。” 针锋相对的观点,预示着一场围绕谁是未来主流技术的争议,博弈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各个阵营、各家企业都围绕用户关心的电池、组件的功率、温度系数、衰减、场景等指标,力图寻找新的突破点。 TOPCon再进阶,主流地位无可撼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TOPCon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性能、高效能以及成本优势,市场占有率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2023年的23%迅猛攀升至2024年的60%乃至70%,成功奠定了其作为主流技术路线的不可撼动地位。 与此同时,BC技术亦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从昔日的“小众”路线,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双面BC”技术的发展,更是将两者之间的竞争领域从分布式市场拓展至全场景应用,使得TOPCon与BC之间的技术较量愈发白热化。 面对BC技术的步步紧逼,TOPCon阵营的领军企业如天合光能、晶科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也按照已有的研发步骤,进一步技术迭代,不断刷新行业新高度。 2024年10月,晶科宣布推出第三代N型TOPConTiger Neo3.0光伏组件产品,转换效率达到了24.8%;11月天合光能发布i-TOPConUltra技术电池,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推升到26.5%以上;12月,天合光能发布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的全新升级的全场景至尊N型大中小版型组件。 “尽管各家企业对于新技术的命名和具体实现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双面全钝化、抑制光学寄生吸收及超细栅线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这标志着光伏行业已然迈入了TOPCon 2.0时代。”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介绍道。 新一代TOPCon相比此前产品有众多革新性变化。以天合光能最新发布i-TOPCon Ultra为例,其电池正面、背面金属接触区均采用钝化接触技术,全面提升了钝化水平;同时运用了抑制光学寄生吸收,采用特殊结构和工艺,降低钝化接触层的寄生吸收;超细栅线技术,金属栅线缩窄到15μm以下,这些技术的革新,不仅一举将电池转换效率从25.5%提升到26.58%,而且再次印证TOPCon巨大的提效空间和可持续性。 同时在应用层面,应用i-TOPCon Ultra技术后,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效率达到24.8%,大中小版型组件均提升了30-40W,且在双面率、低辐照、温度系数、可靠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和卓越表现。 特别是在双面率方面,在PERC时代,双面率大概60%左右,而TOPCon将双面率提升至70-80%;TOPCon 2.0时代,双面率进一步提高5%,最高可达90%。站在光伏系统成本角度考虑,双面组件销售向来以正面功率算价格,背面功率算“赠送”,这无疑让TOPCon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同时,TOPCon 2.0开路电压达到了744.6mV,这让组件的温度系数也降低了0.01%,从而实现了温度系数的显著降低,使得组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高效的发电能力,为光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为关键的是,天合光能i-TOPCon Ultra从电池到组件效率的连续突破,再次证明TOPCon是未来最具成长潜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技术选择,为当下整个光伏行业N型技术升级指明了未来方向。 直面大考,TOPCon 2.0强力破局 在大规模产业化两年左右时间中,TOPCon技术无论从产能产量、制造成本、效率提升都远超行业预期,但快速大规模的产能扩充,也让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同质化的TOPCon产品。 然而,随着TOPCon 2.0相关产品的推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TOPCon2.0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全新突破,还为解决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张映斌表示,TOPCon 2.0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带来了显著的客户价值,能够支持TOPCon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其次,头部企业的率先实践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避免了非头部企业因盲目跟风而过度扩张新产能的风险。最后,如果整个行业能够顺利过渡到TOPCon 2.0,那么这将极大地优化现有TOPCon产能的利用率。 “5分钱的溢价,我们至少能为客户创造超过1毛钱的价值。”张映斌强调,目前经过升级TOPCon 2.0至尊N型组件能够为客户带来0.04-0.27元/W的价值提升,并且经济性及适用场景的表现上,均优于BC同类型产品。 具体来看,相较于上代产品,基于德国、福建、青海等多个实际场景测试,TOPCon 2.0的至尊N型小板型组件,能够为客户带来0.15-0.27元/W的价值提升,同时降低3.02%~3.35%的LCOE;针对地面电站的大版型组件可以提升0.04-0.11元/W的客户价值,可降低1.14%~1.44%的LCOE;中版型能够为客户带来0.11-0.18元/W的价值提升,同时降低2.22%~2.34%的LCOE。 与BC产品相比,在相同尺寸(2382×1134mm)、相同功率段(650—660W)的测试条件下,青海和西班牙的大型地面电站场景测算数据显示:TOPCon 2.0在客户价值上具有0.13元/W的显著优势,度电成本最高可降低1.72%;在福建和德国的分布式场景下,客户价值优势更是高达0.18元/W,度电成本最高可降低1.60%。 而且TOPCon 2.0的至尊组件双面率比BC高出10%~15%,这一优势将在未来20~30年的生命周期内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i-TOPCon Ultra采用低电压设计,使得每串可以多接两块组件,组串功率提升20%以上,节省了成本。同时,得益于其优化的电池结构和较低的漏电流,确保了即使在低辐照条件下也能保持高效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BC技术凭借其美观度、电池效率、组件功率等优势,在部分细分市场,尤其是国内别墅与海外光伏场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经过全面升级的TOPCon 2.0天合光能的至尊小金刚组件产品同样瞄准了这一市场,产品不仅采用了1.6+1.6mm的双玻设计,更在美学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成膜技术、创新的美学胶膜以及至臻的纯黑包装,在国内别墅与海外光伏场景中,同样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而在大型地面电站这一传统优势市场,TOPCon 2.0高达760W的功率,使其拥有了极具竞争力的度电成本,同时,TOPCon 2.0组件的温度系数均降低了0.01%,在可靠性方面,拥有卓越的抗UV衰减能力,首年衰减率不超过1%,逐年衰减0.4%。这一设计使得i-TOPCon Ultra系列在沙漠等强烈阳光照射下仍能保持稳定且高效的性能,非常适合西北大基地、非洲、中亚和中东等市场的气候条件。 TOPCon,是现在更是未来 随着行业对TOPCon技术优势认知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TOPCon技术不止引领未来五年,但不容忽视的是,BC技术的崛起也为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张映斌强调“要想成为主流,市占率需要达到50%以上。若未来市场规模达到800GW至900GW,BC电池组件若要占据半壁江山,出货量至少要达到400GW,产能则需攀升至500GW。如此规模的新建产能,无疑需要庞大资金支持。” 但在如今资本收紧,新技术的产业化环境不同于过去几年,资本支出成为重要考量依据。建设1GW的BC产能至少需要投入2.5亿-3亿元的资金,而TOPCon 2.0则能够通过基于存量产能的改造升级,仅3000万-4000万元的便可实现快速改造。 这一优势使得那些已经拥有大量TOPCon产能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改造升级而非新建产能,这不仅能够大幅节省成本,还能更加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张映斌预计,2025年的TOPCon 2.0改造量将达到60-70GW,其中包括天合光能全年规划的10GW产能。 而且TOPCon 2.0并非终点。张映斌表示:“我可以肯定,TOPCon 2.0之后一定会有TOPCon 3.0,基于天合光能团队研究分析,27%的产业化很清晰,28%还需要努力。考虑到TOPCon技术当前庞大的产能基础,以及行业内各企业在边缘钝化、金属化、陷光结构等领域的不断优化等,未来TOPCon技术每年至少还有0.3%到0.4%的提效潜力,在2.0的基础上整体至少还有1个点以上空间。” 至于TOPCon之后的技术路线,张映斌认为,“长期来看,晶硅与钙钛矿叠层电池是最优型态,而TOPCon更适合作为叠层电池的底电池。目前,在天合光能实验室内,TOPCon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35%,且所有的i-TOPCon产能均可以升级为叠层电池产能。” TOPCon的正负极两侧结构对称,极大地方便了与上方钙钛矿叠层的连接,而BC电池因电极集中于一侧,与钙钛矿叠层的连接则显得复杂且需要引入第三个端子,不仅工程实现难度大,成本也相对较高。同时,在钙钛矿叠层技术中,底层电池(无论TOPCon还是BC)的效率贡献仅占整个叠层的三分之一,若叠层总效率为30%,则底层电池效率仅为10%,此时BC与TOPCon之间的差异已变得微乎其微。 因此,在叠层技术主导的未来市场,价格优势、产量规模以及投资效率将成为决定性因素。TOPCon凭借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及现有的产业基础,在叠层时代到来时,将更易于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与推广。 坐拥庞大的市场基础,叠加其他多重技术的加持,TOPCon技术未来的发展之路仍然有着无数的可能性,而在TOPCon领域不遗余力深耕,并率先进入TOPCon 2.0时代的天合光能无疑将在光伏行业继续保持着强大技术优势,持续引领行业高速、健康发展。

  • 电解钴报价下跌4000元/吨 年关临近物流运输将停 下周市场如何【周度观察】

    SMM 1月10日讯:相比于前几周钴系产品持续下跌的情况,本周除了电解钴以外,其余钴系产品价格表现较为稳定,钴盐价格终是暂时持稳,但后续依旧“难言乐观”……SMM整理了本周钴系产品相关价格的波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解钴 现货报价在周初连跌两个交易日,截至1月10日,电解钴现货报价维持在15.5~17.7万元/吨,均价报16.6万元/吨,较1月3日下跌4000元/吨,跌幅达2.35%。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调研,从供给端来看,目前电解钴市场现货充足;从需求端来看,年末整体市场较为冷清,现货采购意愿较弱。从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年末处于行业需求淡季,因此整体电解钴市场交投气氛维持冷清。 预计下周,物流运输即将停止,现货市场交投气氛或维持冷清,电解钴价格或波动不大。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暂时持稳,较1月3日的报价维持不变,截至1月10日,硫酸钴现货报价在26300~27000元/吨,均价报26650元/吨。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氯化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氯化钴 也在连续多周下跌后暂时持稳运行,截至1月10日,氯化钴现货报价暂时持稳于32500~33000元/吨,均价报32750元/吨,较1月3日持稳。 基本面来看,据SMM调研显示,供应端,因当前钴盐冶炼厂普遍开工率较低,钴盐产量有所下降;需求方面,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市场对于提前备货的意愿不强,导致钴盐需求依然疲软。然而,由于原料成本的支撑,钴盐厂商也减少了低价抛售的意图,市场价格因此暂时保持稳定。 预计下周,市场的供需状况难以有实质性改变,钴盐现货价格依旧面临小幅下跌的风险。 而原料钴中间品方面,据SMM调研显示,截至1月10日, 钴中间品(CIF中国) 现货报价在5.85~5.95美元/磅左右,均价报5.9美元/磅。从其供需面来看,目前钴中间品市场也同样处于供过于求局面,供应端供给充足而下游需求端成交有限,因此,钴中间品价格也在承压小幅下行,本周下跌0.03美元/磅。 按照当前钴中间品体系硫酸钴企业即期成本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硫酸钴月度成本在27357.74元/吨,同期硫酸钴现货均价报26700元/吨,现货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线,在钴盐价格维持低位的当下,硫酸钴企业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在短期市场供需结构难以改变的情况下,SMM预计,考虑到2025年1月由于国内春节假期,硫酸钴整体产量表现或为减量。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同样呈现暂稳运行,截至1月10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稳于11~11.4万元/吨,均价报11.2万元/吨,较1月3日暂时持稳。 据SMM调研显示,从供应方面来看,四氧化三钴冶炼厂的供应量略有减少。在需求方面,钴酸锂市场需求相对平稳,主要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库存补充为主,市场成交量不大。 预计下周,由于下游钴酸锂库存较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刚性备货需求,随着询单数量的增加,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有小幅上涨的潜力。 消息面上, 洛阳钼业此前发布2024年主要产品的产量情况,公告显示,公司2024年铜金属产量为65万吨,同比增长55%; 钴金属产量为11万吨,同比增长106% ;钼金属产量为2万吨,同比下降2%;钨金属产量为8288吨,同比增长4%;铌金属产量为1万吨,同比增长5%;磷肥产量为118万吨,同比增长1%。 据悉,此前,公司制定的2024年铜金属产量指引为52万吨-57万吨,钴金属产量指引为6万吨-7万吨;结合本次公告数据,按产量指引上限计算,铜、钴金属产量的完成率分别为114%、163%。

  • 宁德时代在厦门举行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发布最新换电解决方案

    SMM1月10日讯: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近日在其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所在地厦门举行了盛大的巧克力换电生态大会。在大会上,宁德时代发布了最新一代的“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并推出了20号和25号标准换电块,这或许标志着换电行业正式迈入标准化新时代。 自2021年宁德时代在厦门设立时代电服并进军换电赛道以来,该公司在换电领域的布局和动作愈发频繁。此次发布的“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更是凭借其跨品牌、跨车型的通用性,引领了换电生态的全新发展方向。 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在大会上表示:“基于市场的需求,我们预计到2030年,换电、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未来宁德时代所有电池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这一表态无疑为换电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 此次发布的“巧克力换电块”采用标准化设计,通过设立20号和25号两种标准规格,实现了不同车型、不同换电服务商之间的技术规格统一。这一创新举措有望大幅降低换电车型的开发成本,并缩短新车开发周期。 除了换电块,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还包括高效能的换电站和智能云平台。据时代电服CEO杨峻介绍,宁德时代的标准换电站换电时长最快仅需78秒,且具备储充换一体功能,能有效缓解用电高峰压力,并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多重作用。 对于换电网络的建设,宁德时代已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公司计划于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并进军香港、澳门市场。在中长期规划中,宁德时代将与合作伙伴共建更多换电站,最终形成规模庞大的换电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时代电服所在地,厦门在宁德时代的新一代巧克力换电站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时代电服的新技术、新产品将首先在厦门落地、推广。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厦门建设了15座乘用车换电站,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在厦门的换电网络覆盖。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