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8996

  • 当汽车“卷”向天空:小鹏汇天、峰飞、广汽等携eVTOL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近日开幕的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eVTOL成为新亮点。“航空器在车展亮相受到非常多的关注,公众对我们的eVTOL产品都很感兴趣,也是公众一次近距离感受低空立体出行成果的契机。”峰飞航空品牌公关总监钟瑞花告诉财联社记者。 财联社记者在车展现场看到,除了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外,还有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等。记者获悉,这几家主机厂商的eVTOL/飞行汽车为首次参展上海车展。 当前的低空经济市场,多数eVTOL厂商的产品仍在取证中,待各家产品取证基本完成时,将迎来eVTOL的规模化商业运营。目前,亿航智能旗下运营公司于上月完成了其OC(运营合格证)取证,意味着公司低空载人服务及未来城市空中交通业务正式开启商业化进程。 参展的eVTOL中,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预计工厂将于今年三季度竣工,四季度取得中国民航的型号合格证(TC),2026年将实现量产交付。 与此同时,小鹏汇天正在研发全倾转旋翼飞行汽车。今年3月,孚能科技(688567.SH)、亿纬锂能(300014.SZ)皆公告称,收到小鹏汇天定点开发通知书。小鹏汇天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介绍,目前新一代飞行汽车尚未选用最终的电池生产商,向这些公司采购的电池主要用于样机测试。 与小鹏汇天主要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场景不同,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计划应用于低空游览与城市短途接驳、通勤等交通场景。 据上海车展广汽展台的工作人员透露,GOVY-Aircar申请的是无人驾驶TC证,于今年初申请,预计今年底取证,取证版座位数与现场展示的产品有所不同,为两座,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后续公司还将推出复合翼机型GOVY AirJet,座位数将增加至3-4座,目前已在试飞阶段,研发成本预计高于GOVY-Aircar。 除此之外,电池厂商宁德时代(300750.SZ)、欣旺达(300207.SZ)展台,还分别展示了峰飞航空2吨级载人版eVTOL、航天时代飞鹏FP-981C射手座垂起复合翼eVTOL。 钟瑞花表示,峰飞航空2吨级eVTOL货运版航空器已完成TC取证和PC取证,将于今年陆续交付,载人版机型正在进行适航认证工作,争取在2026年完成取证后投入试运营。 “目前,峰飞航空2吨级载人版eVTOL所采用的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其他信息尚未完全公开,所采用的是航空级动力电池。同时该电池设计会根据主机厂商对电量、能量密度、初始功率等的需求来设计。但最新推出的钠电池,并不适用于航空飞行器。”宁德时代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钠电池能量密度低,而这一短板正是航空飞行器非常需要的,因而航空电池仍主要采用高镍三元锂电池。 至于当前中美关税现状是否影响eVTOL的生产制造,多家主机厂商表示,基本没有影响。 前述广汽现场人士透露,GOVY-Aircar的零部件等生产制造均由广汽自研生产。 小鹏汇天相关负责人也称,其产品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产品‘出海’,也会优先考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家能更好地实现适航证的双边互认。”

  • 2万美元的电动皮卡!贝索斯押注的初创车企连音响都给砍了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支持的初创公司Slate Auto计划推出一款主打“极简主义”的小型电动皮卡,售价有望低于2万美元。 外观上,Slate Auto计划推出的电动皮卡要明显小于雪佛兰Silverado EV和福特Maverick,略大于1985年丰田SR5皮卡。基础款只有两个座位,充电一次能行驶150英里,只有灰色可选。 官网称,在不加配音响的情况下,如果司机想要在开车时听音乐,唯一方式就是带上自己的手机和蓝牙音箱。这种设计使皮卡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还能够打造一个高度注重个性化的全新汽车类别。 这将使得Slate皮卡的生产成本非常的低,进而可以帮助公司压低售价。Slate在官网上称,在获得联邦税收抵免后,这辆电动皮卡的预期价格将低于2万美元(约合14.5万元人民币)。 与之相比,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x Automotive的数据,美国3月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为59,205美元(约合43万元人民币),比当地燃油汽车高出约25%。 Slate Auto表示,该车型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工厂组装,首批车辆最早将于2026年底交付。改装套件将单独出售,可将皮卡改装成SUV。 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 Barman在周四(4月24日)晚间的一次活动上表示: “‘平价’的定义已经被打破了。我们正在打造一款我们一直承诺但从未实现的平价汽车。” Slate发言人Jeff Jablansky周五(4月25日)补充道,这家初创公司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区特洛伊,目前拥有约400名员工,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是其主要投资者之一。 科技媒体报道称,Slate由与贝索斯有关联的公司Re:Build Manufacturing孵化,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低调运营,期间雇佣了许多来自福特、通用、Stellantis和哈雷戴维森的员工。 据称,亚马逊的几位前资深高管,包括曾担任贝索斯高级副总裁兼技术顾问的Wei Gao,都在Re:Build Manufacturing任职。 另外,Slate的数字、电商和汽车体验主管都是亚马逊的前员工。 多年来,贝索斯通过其家族理财室投资了30多家公司,涉足人工智能、机器人、国防、出行等领域。除了亚马逊与Rivian的合作关系外,Slate是贝索斯在电动汽车领域最直接的投资之一。 媒体分析称,在特朗普叫停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后,Slate低廉的标价将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优势。 Slate Auto的发言人表示,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这款卡车仍将具有竞争力且价格实惠,但他没有透露这辆皮卡在没有激励措施情况下的价格。

  • 多家上市公司比拼汽车智能座舱新品 AI大模型上车争议不断

    智能化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正在全面重塑整个汽车产业。在本周举行的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智能座舱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厂商比拼的焦点。 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头部供应商展台了解到,智能座舱产品整体迭代方向都是功能集成,只是由于智能座舱的架构覆盖域控制器、感知与交互设备、显示系统、通信模块及云端服务等多个领域,各家厂商因切入点不同,实际研发出的产品差异较大。 此外,业内对AI大模型融入智能座舱这一发展趋势也存在一定争议,“技术不成熟”、“未经充分安全验证”等是行业人士频繁提到的问题。 功能集成是趋势,厂商路径分化 财联社记者发现,在智能座舱研发方向选择上,伟世通、中科创达(300496.SZ)、德赛西威(002920.SZ)等厂商都选择聚焦座舱域控制器,依托高通芯片来进行技术迭代,发展方向聚焦于功能集成和CPU能力提升。 “功能集成对整车厂来说意味着成本下降,原本需要采购几个产品,现在只需要采购一个,但对于我们供应商来说,集成难度更大,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国际汽配厂商伟世通的一位工作人员受访表示,他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推出的配置了最新款高通8775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这个产品把更多的能力都集中进来了,是我们最先进的座舱域控制器,我们下一代产品搭载(高通)8397芯片,整个产品架构将更简单,但CPU的能力会变得更强。” 据悉,伴随汽车智能化加速,座舱域控制器的需求量激增。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交付量达到673.19万辆,同比增长超70%,渗透率从2023年的17.56%提升至29.37%。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芯片市场规模达360亿元,需求量达1.8亿颗。市占率方面,德赛西威等本土厂商受益智能座舱技术下沉,整体市占率领先,伟世通等海外厂商在中高端市场仍享有显著优势。 与上述厂商聚焦域控制器不同,均胜电子(600699.SH)选择发挥自身产品多样化的优势,研发出了一整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本次车展上,公司首度推出的沉浸式智能座舱产品融合了AI大模型、可折叠方向盘、电动安全带、DMS、光场屏等十几个产品或技术。 据悉,作为头部汽车供应商,均胜电子业务横跨汽车安全和汽车电子两大领域。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均胜电子在座舱域、车身域、智驾域、网联域、动力域等环节都有技术积累,使得其具备跨域融合的能力,有能力推出整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大模型上车成看点,业内争议声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AI大模型等技术横空出世,软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也给软件开发商创造了更多机会。代表厂商如科大讯飞(002230.SZ)就选择绕开域控制器等硬件,直接从软件入手布局智能座舱业务,主要产品为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 科大讯飞相关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介绍,AI大模型技术是当前智能座舱软件环节的主要看点,业内期待AI大模型的融入能大幅提升座舱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大模型的深度搜索是软件厂商比拼的重点。” “去年我们做的是让AI大模型开始上车,让用户初步体验大模型的能力,今年我们推出的新一代平台是个智能体的概念,能够实际满足用户需求,允许用户去定制具体的能力,然后实现上车。”车展现场,科大讯飞工作人员展示了星火平台的跨APP搜索能力,比如可同时在多个影视APP中搜索片源等。据悉,华为的全新一代鸿蒙座舱也主打类似跨平台搜索功能,主要应用在车载影音娱乐环节。 虽然AI大模型上车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此举在业内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AI大模型并不是成熟的技术,让这种需要快速迭代的技术上车,隐患是很大的。”、“汽车最核心的是安全,没有进行充分安全论证的新技术都需要打个问号。”、“现阶段大模型上车还处于概念阶段,很多实际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展会上,多位从业者向财联社记者表达了对AI大模型上车的焦虑。 据悉,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加速带来不少软件更新问题,厂商被指可能利用软件更新(OTA)来掩盖产品本身存在缺陷逃避召回责任。对此,近期工信部官网发文明确要求,“降低频繁OTA,做好版本的风险管理,验证充分再上车。”此举被解读为可应对AI大模型等新技术盲目上车带来的潜在风险。

  •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4.21-2025.4.27)

    SMM4月27日讯: 湿法回收本周情况: 供应端:本周锂盐、镍盐、钴盐等盐类产品均以阴跌为主。本周三元、钴酸锂黑粉系数基本持稳,以三元黑粉为例:现阶段三元极片黑粉现阶段系数为75-78%,三元电池黑粉系数为72-75%。而供应端,打粉厂及贸易商心理卖价随盐价下跌有所下降,但仍有部分打粉厂因现阶段打粉端利润仍处于盈余线之下,因此选择捂货不出,等待行情,市场成交环比3月表现更清淡。需求端,多数湿法厂在镍钴锂盐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仅对黑粉进行刚需采买,且由于市场对后续锂盐价格仍呈悲观态度,因此仅备1个月左右安全原料库存。成本端,目前除头部一体化的湿法厂外,多数湿法端利润仍位于盈余线之下,而打粉端利润略优于湿法,但哟由于前段时间电解铜价格的下跌,导致打粉端利润也持续倒挂。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于小丹021-20707870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贺021-20707850

  • 特朗普或将对华关税降低50% 并考虑对华关税分级方案

    据外媒报道,为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总统特朗普正考虑大幅降低对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其中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的降幅可能超过一半。 消息人士表示,虽然特朗普总统尚未做出最终决定,但目前已有多项方案在讨论之中。其中一项美国政府的提议涉及关税分级方案:对非战略性中国商品征收较低税率(约35%),而对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中国商品则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另一项方案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或将降至“50%到65%”之间。据悉,当前美国对华关税最高可达145%。 一位美国白宫官员表示,目前特朗普政府不会单方面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任何调整都必须通过与中国政府的谈判达成。美国白宫发言人Kush Desai称:“特朗普总统已明确表态: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关于关税的任何决定都将由特朗普总统直接宣布,其他说法纯属猜测。” 4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重申,美中双方都认为目前的关税水平“不可持续”。Scott Bessent称:“正如我昨天所说,这相当于禁运,而两国贸易中断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4月22日,Scott Bessent还指出,他预计美中紧张局势将有所缓和。 特朗普曾于4月22日表示:“美国对华关税将大幅降低,但不会降至零。”特朗普这一较为温和的表态与4月初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他曾宣布计划于4月2日对中国商品大幅加征关税。中国政策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的言论“被视为让步的信号”。这一政策转向源于市场剧烈波动和企业界的强烈批评。 4月23日,中国做出回应,表示愿意与美国重启谈判,但警告称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将不会进行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分析人士警告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可能导致电子产品、玩具和服装等在中国大规模生产的商品价格飙升,并扰乱多个行业的复杂供应链。

  • 炼厂复产叠加消费转淡 原生铅厂库累增【SMM原生铅库存周评】

            据了解,截至4月25日,原生铅主要交割品牌厂库库存为1.33万吨,较4月18日增加0.53万吨。         本周河南地区大型原生铅冶炼企业检修结束,铅供应阶段性增量,又因时值月末,新月(5月)的铅锭长单即将开始,部分下游企业等待新长单,对于散单接货量减少。本周铅价呈偏强震荡,各地区价差不大,尤其是主要产区河南与江浙消费地的铅价差异不大(河南地区厂提现货报价对沪铅2505合约贴水180-120元/吨出厂,江浙沪仓库货源报价对沪铅2505合约平水报价,运费因素除去后,产地价格甚至高于消费),下游企业更倾向于接收就近社会仓库的货源。另下周下游企业将进入五一节放假状态,铅消费再度转弱,不利于冶炼企业库存去化,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期现价差,如价差扩大,持货商将出现移库交仓的可能性,或缓和冶炼企业厂库压力。  

  • 淡季态势不改 铅蓄电池企业及经销商普遍谨慎采购【SMM铅蓄电池市场周评】

            本周,电动自行车、汽车等铅蓄电池市场淡季态势不改,经销商多以刚需采购,更多的经销商以消化库存为主,主要是汽车蓄电池经销商库存偏高,电池库存水平在2-3月。生产企业表示新电池销售压力较大,电池市场维持促销氛围。另原料采购方面,铅价呈震荡上行态势,下游企业采购谨慎,刚需仅采购大贴水货源,本周现货铅贴水交易(对SMM1#铅均价)的数量增多。

  • 美国加征风险降低 铅价运行将偏向基本面【SMM铅市周度预测】

             下周,中国市场适逢五一假期,4月30日上期所不进行夜盘交易,5月1-2日休市。而宏观数据密集,主要是中国4月官方制造业PMI、美国4月ADP就业人数(万人)、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美国4月失业率和美国4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万人)等。本周美国对关税加征态度软化,同时美联储当红理事沃勒表态:就业市场若严重下滑,可能令美联储更多、更快降息,市场担忧情绪缓和。          伦铅方面,本周最大风险因素—美国加征关税紧张形势缓和,有色金属普遍震荡回升。周中秘鲁Antamina铜锌矿发生事故停产,作为伴生矿铅也受到了提振,同时LME铅库存扭势转降,成为支持铅价上涨的因素之一。下周在中国五一假期时段,我们需更关注海外市场动态,尤其是美国公布的就业数据对美元降息的指引。预计铅价运行于1920-1990美元/吨。          国内沪铅方面,由于五一假期,沪铅仅3个交易日。近期由于铅蓄电池市场处于传统淡季,废电瓶发生量减少,废料供应缺口扩大,再生铅企业普遍亏损,减产数量进一步上升,成为支持铅价回升的主要因素。又因五一假期临近,下游铅蓄电池企业多计划放假,假期带来的消费阶段性缺失,或使铅价上涨空间有限。预计沪铅主力合约运行于16800-17150元/吨。          现货价格预测:16750-17000元/吨。原生铅冶炼企业生产增减并存,供应变化不大,同时铅期现价差扩大,使得持货商交仓意向上升,关注下周铅锭社会库存变化,现货预计维持偏贴水交易。再生铅方面则因亏损、减产等因素,再生精铅价格贴水逐步收窄,甚至出现与原生铅倒挂的现象,预计在盈亏情况改善前,再生铅企业或以挺价出货。消费端,下游企业计划于五一期间放假,又因终端消费偏淡,生产企业节前备库量较少,现货交易难有大幅好转预期。  

  • 中国车企一季度在欧洲的汽车销量增长78%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销量继续保持着迅猛增长态势,但电动汽车的销量却因欧盟新出台的关税政策而受到阻碍。 据市场分析机构Dataforce提供的初步数据,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78%,达到148,096辆,市场份额从2024年同期的2.5%上升至4.5%。不过,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仅增长29%,与整体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速相当,市场份额为7.9%,与上年持平;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品牌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9%,低于2024年的41%。 此外,中国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增长368%(基数较低),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三倍,达到14%;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和汽油车型的销量增长100%,市场份额从2024 年的44%提升至47%。 欧盟提议让汽车制造商在三年而非一年的时间内达成2025年的排放目标,并采用“储蓄和借用”的机制,意味着汽车制造商若在三年中的某一年未能达成目标,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年赶上。然而,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仍意味着汽车制造商必须销售20%至25%的电动汽车。 《欧洲汽车新闻》的报道指出,如果上汽集团旗下MG汽车和奇瑞汽车在今年剩余时间里的销售结构不变,那么这两家公司恐难达成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Dataforce的初步数据显示,MG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占比为13%,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超过目标值(95.7克)15克以上。 奇瑞旗下两个欧洲品牌Omoda和Jaecoo分别占据纯电动汽车市场6%的份额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20%的份额,二氧化碳排放量比94克/公里的目标高出47克/公里。 MG最近表示,其可能会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并排放数据或者减少汽油车型(一季度此类占比为38%)的份额来避免罚款。 总体而言,在第一季度,MG仍是欧洲销量最高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其销量增长了三分之一,达到76,583辆。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增长近四倍,达到27,365辆,位居第二,领先于奇瑞(销量从去年第一季度的413辆增长至15,663辆)。

  • 给特斯拉开个后门?美国交通部宣布放宽部分自动驾驶安全规定

    特斯拉及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或迎来政策利好。美国交通部周四表示,为了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计划免除自动驾驶汽车的部分安全要求,并放宽事故报告的规则。 美国交通部长Sean Duffy表示,政府意识到自动驾驶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创新竞赛,新的政策框架将大幅削减繁琐的手续,并将行业置于统一的国家标准之下。 此前,美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规定依照各州的监管规定,各自为政。 美国政府之前已豁免了外国进口汽车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安全规则,因为考虑到来源国的法规可能与美国标准不同。但交通部新的规则将对美国汽车制造商也开放豁免,前提是申请车辆仅用于研究、演示和其他非商业用途。 此前一天,马斯克在特斯拉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将在6月于得克萨斯州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该公司在自动驾驶上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但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失败的话可能将动摇该公司在电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 褒贬不一 马斯克此前曾批评美国交通部的规则,原因是自动驾驶事故报告规则过于繁琐且不公平。在该框架下,特斯拉报告了相当多事故,但部分原因在于它是美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销售商。 美国交通部周四表示,将删除事故报告中不必要且重复性的要求,但制造商的事故报告义务仍将得到保留,维持其对配备特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和自动驾驶系统 (ADS) 车辆的碰撞报告常规通用规定。 此外,修订后的规则将允许一些不符合美国联邦安全标准的行为,例如未安装后视镜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道路上行驶。新规则还允许汽车制造商每月集中报告轻微事故,并对涉及自动驾驶汽车的轻微事故提高了财产损失报告门槛。 代表几乎所有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行业组织ASA对美国交通部表示了赞赏。其声明称,该领域长期因为政府的不作为而受到阻碍,但现在的改变证明了政府也感受到了紧迫感,美国也不会将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地位让给其他国家。 然而,这一改变也招致了批评。美国公共组织ADAS表示,对美国交通部选择削弱自动驾驶法规而不是加强监管的决定感到失望。该机构还认为,豁免范围的扩大将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