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用时16个月 理想L7累计交付突破20万辆

    7月8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L7用时16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0万辆。 据悉,理想L7于去年2月8日上市发布;同年3月11日开启交付,随后在11月7日,累计交付突破10万辆;今年3月,2024款理想L7发布;如今,仅用时16个月,理想L7就完成了累计交付突破20万辆的里程碑。 据了解,理想L7是理想L系第三款车,定位于中大型SUV,也是理想首款五座SUV,理想CEO李想曾表示其拥有50万以内最舒适第二排。 具体来看,该车提供Pro、Max、Ultra三款配置车型,除了Pro外其余两款均配备禾赛科技提供的激光雷达,拥有理想ADMax智驾能力。 外观方面,理想L7基本延续了理想L系列的设计风格,比如说前脸依旧采用贯穿式等待,两侧分体式大灯组嵌入前包围,整个前脸设计极具辨识度。 内饰方面,该车第二排坐垫长度有520mm,长度超宝马X5L和7系Li,而且标配了二排电动腰托;支持第二排向前折叠放倒,一键自动铺床,大五座秒变1.5米宽、2.4米长的大床。 动力方面,理想L7配备1.5T四缸发动机作为增程系统,拥有前后双电机作为主动力源,发动机最大功率113千瓦(154马力),电动机总功率330千瓦(449马力),0-100km/h加速5.3秒。同时,该车配备42.8kWh、52.3kWh两种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225公里和286公里,综合续航里程最高1421公里。

  • 享界S9上市时间定档、北汽蓝谷股价“狂飙” 余承东:首批展车将进驻12家门店

    由华为与北汽联合打造的智选车模式下“第三界”首款车型——享界S9,终于进入到上市倒计时阶段。 7月8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直播中表示,预计售价45万-55万元的享界S9现已开启预订,即日起开放配置选择,将分为享界S9 Ultra、享界S9 Max两个版本,计划于8月6日举行上市发布会,首批展车即日起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武汉、成都八城12家门店。“现在下订,即享5000订金翻倍至10000元等丰厚的限时权益,已下订用户可在车型版本、外观、内饰、轮毂,及多项科技舒享项中按需选择。” 同时,余承东在直播中介绍了享界S9的诸多产品亮点。据悉,享界S9拥有全球量产豪华轿车极低风阻,是鸿蒙智行旗下首款搭载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车型。配置方面,享界S9将首发舒云亲肤座椅、全车标配Nappa真皮、全球天然实木、轿车车规级激光投影巨幕、后排总裁级扶手屏以及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等。智能化方面,享界S9搭载全新HarmonyOS 4,并首发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享界S9的定位会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L。”余承东表示。 受不断释放的相关信息影响,享界S9“实控人”的北汽蓝谷股价持续攀升。至7月5日收盘,北汽蓝谷股价一个月内涨幅超30%,其中14个交易日以阳线收盘。7月8日开盘后继续高开,盘中涨幅一度超6%,至9.73元,股价创近两年新高;至当日午间收盘,报收9.55元,涨超4.5%。 关于享界S9的销量预期、享界品牌后续产品规划等信息也于不久前被曝光。财联社记者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获悉,享界S9已于6月量产,五年生命周期内销量预计合计48万辆。享界S9上市后,享界品牌第二款车将定位C+级纯电动豪华旅行车,第三款产品则定位B+级SUV。 关于商标问题,不同于折价75%、以25亿元转让至赛力斯的问界,华为与北汽双方已完成“享界”相关商标的提前转让。去年底,华为向北汽新能源转让多枚“STELATO”商标;今年5月,华为再将其注册的运输工具类“享界”商标转让给北汽新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华为将“享界”商标转让给北汽新能源目的是给享界S9使用。

  • 4.4亿辆5.32亿人!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最新数据发布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其中汽车3.45亿辆,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机动车驾驶人5.3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96亿人。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397万人。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新注册登记汽车1242万辆。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其中,汽车新注册登记1242万辆,同比增长5.70%。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上半年新注册登记439.7万辆。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39.7万辆,同比增长39.41%,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41.42%。 9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截至6月底,全国有9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加8个城市,43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上海、苏州、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汽车转让登记数量持续增长,二手车交易市场活跃。 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机动车转让登记业务1752万笔。其中,办理汽车转让登记业务1626万笔,同比增长53.79%。全国异地办理交易登记二手小客车业务270.6万笔,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改革措施在便利群众企业办事、促进二手车流通方面效果明显。 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5.32亿人。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5.3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96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3.17%。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1397万人,同比增长17.36%。 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业务5307万笔。 2024年上半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推行补换领牌证等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补换领驾驶证和行驶证、发放临时号牌等业务5307万笔。

  • 马斯克不得乐疯?特斯拉上半年跌出的“窟窿” 下半年一周就填上了

    7月7日讯:在结束了2024年下半年首周的交易后, 特斯拉的多头们无疑可以称得上收获满满——这家全球电动汽车巨头的股价不仅已连续八个交易日走高,而且今年的回报率也首度“转正”…… 行情数据显示,特斯拉股价在本周累计暴涨了27.11%——这使其在进入下半年后仅仅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就轻松抹平了上半年的所有跌幅。特斯拉周五收于251.55美元。去年年底,该股收于248.48美元,今年4月份则曾一度跌至138.80美元的低点。 而若从上周二(6月25日)以来的“八连阳”算起,特斯拉股价在此期间已累计上涨了38%,市值猛增了2200亿美元。 这直接帮助马斯克重返并坐稳了全球首富的宝座。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的统计,马斯克的身家在本周五收盘后已达到2560亿美元,较排名第二的贝佐斯已高出了约350亿美元。 诸多利好袭来 对于特斯拉近期猛烈反弹的原因,不少业内人士第一时间无疑都会想到其二季度优于预期的交付数据。 特斯拉周二公布的第二季度汽车交付量数据明显优于第一季度,且与最悲观的预测形成鲜明反差。尽管此前市场对特斯拉的预期不断下调,但该公司的实际交付数据仅以相对温和的速度下滑——达到了443956辆,而此前业内的预期为43.6万辆,这显然安抚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特斯拉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相信电动汽车的需求故事,开始回归到这个颠覆性的科技巨头身上,”Wedbush Securities科技分析师Dan Ives在本周周三写道。 Ives目前已将特斯拉目标价从275美元上调至300美元,并重申了“优于大市”评级。值得一提的是,Ives此前曾将特斯拉一季度交付描述为“噩梦”和“彻底的灾难”,但在二季度交付超过华尔街预期之后,Ives开始相信,特斯拉已经重新赢得了市场对其增长叙事的信心。 事实上,近来特斯拉收获的利好,还不仅仅局限于交付数据上。7月5日,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官微透露,临港新片区的数家国有企业,包括城投兴港集团和临港投控集团,已采购Model Y作为企业功能用车。 近几个月来,特斯拉在中国纯电动车的市占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6月交付量达到71007辆,国内销量环比持续增长至59261辆,较上月增长7%。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国内销量环比上升10.2%。 而除了传统的电动汽车业务外,特斯拉的太阳能和储能业务在二季度也迎来了新的突破。特斯拉旗下的能源子公司Tesla Energy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4年二季度部署了9.4GWh的电池储能产品,创下最高季度纪录,季度环比增长129%,年度同比增长157%,增速惊人。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在最新报告中表示,更高的储能销售是一个“抢风头”式的更新,因为这表明特斯拉可以从人工智能热潮带来的能源需求上升趋势中受益。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刺激能源需求、发电和数据中心投资的增长,相信投资者将开始更多地关注特斯拉能源公司。 仍有质疑声音 当然,尽管特斯拉股价在过去几个交易日已经出现了火箭般的蹿升,但其今年的表现仍要远远落后于美股大盘。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24年已上涨了22%,标普500指数也上涨了17%。相比之下,特斯拉目前在填补完上半年的“窟窿”后,仅上涨了1.2%。 从技术面来看,自5月初以来,特斯拉股价一直在一个相当狭窄的区间内交易,如今终于有所突破——该股已经升破了200日移动均线,这是交易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长期趋势指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一项技术指标表明,回调风险可能也在眼前——最近几天,特斯拉股价的反弹推动其相对强弱指数(RSI)升至了80以上,深入了传统意义上的超买区域。 在华尔街,一些业内人士对于特斯拉前景的质疑声也依然存在。Guggenheim分析师Ronald Jewsikow本周就坚持他的看跌立场,即使在特斯拉公布乐观的交付量数据之后也是如此。 Jewsikow表示,这家电动汽车公司第二季度交付了约444000辆汽车,交付量高于437000辆的市场平均预期,构成“重大惊喜”。尽管如此,他仍认为有理由保持谨慎,因为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表现可能意味着接下来的形势会更加棘手。 Jewsikow指出,“很显然,Model Y和Model 3的促销活动推动了可观的销量增长,但正如我们在其他大幅降价和折扣活动中所看到的那样,需求被提前拉动了,新需求必须在(第三季度)及之后创造出来,而过去18个月里的情况证明了这是有难度的。” 展望接下来,特斯拉将于7月23日收盘后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届时其汽车的毛利润数据可能会成为外界的一大关注点。 除了即将发布的财报外,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在本周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他们预计下个月初特拉斯的大型活动“Robotaxi Day”,也将成为特斯拉股价能否获得新上升引擎的关键。 马斯克今年4月曾在X平台上声称,特斯拉将在8月8日公布相关“全自动驾驶载具”产品——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表示,“虽然我们预计该细分市场不会在2027年之前推出,但我们确实预计从长远来看,它将是该公司一个有意义的业务领域。”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期待在Robotaxi Day到来时,他们能得以一窥堂奥——了解特斯拉收费方式,以及特斯拉距离“真正自动驾驶”还有多远。Ives在周五报告中就指出,“特斯拉股票前景的关键是,华尔街能否意识到‘特斯拉是最被低估的AI公司’这一点。马斯克和特斯拉公司8月8日将迎来历史性的Robotaxi Day,这将为FSD和自动驾驶的未来铺路。”

  • 优化营商环境内外资一视同仁 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采购特斯拉车辆

    据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消息,优化营商环境内外资一视同仁。近日,包括城投兴港集团、临港投控集团等多家国企已率先采购了一批特斯拉Model Y车辆作为企业功能用车。这也是临港新片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积极响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7月1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外资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特斯拉方面表示,从5月单月,6月17日-6月23日这一周,Model Y销量均位列国内乘用车畅销榜榜首。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也交出亮眼成绩单。7月2日特斯拉发布的第二季度生产及交付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季度产量为41.1万辆,交付量44.4万辆,交付量环比增长15%,高于市场预期,其中Model 3/Y共交付42.24万辆。特斯拉方面还表示,公司在第二季度部署了9.4GWh的储能产品,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的季度安装量。 5年前,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的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这一工厂不仅将马斯克和特斯拉从“产能魔咒”中解救出来,也成为了上海和临港新片区优良营商环境最有说服力的名片之一。 5年后,特斯拉再次选择临港。2024年5月23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临港速度”再次增速!而这一年也恰恰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在中国开始首批交付,马斯克彼时专程从美国飞来,亲手将钥匙交给第一批 Model S 车主手中。 10年时间,两次结缘临港,对于临港和特斯拉而言是一场双向奔赴。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早前在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仪式上曾这样表示:回顾历史,今天我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与大家共享,特斯拉在临港5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与临港相互选择、相互成就的历史。 在吴晓华看来,促成特斯拉再次在临港投资建厂的因素是多元的,毫无疑问,过去5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的“体验”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过去5年来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深度合作结下的深厚友谊,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响应速度。” 此外,临港有“临空港、临海港”的交通优势,助力特斯拉储能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临港背靠长三角的储能产业链集群优势,帮助特斯拉最快时间、最大力度降低成本;临港在保税加工、数据跨境、资金进出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优势,为特斯拉产品全球化提供便利条件…….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进一步提到,对特斯拉而言,其选择在临港做第二个重要的战略级项目,“主要也是基于临港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产业生态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储能产业链之间的重合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特斯拉通过上海超级工厂曾经成功从“产能魔咒”中跳出来,而如今在储能超级工程快速落地后想继续快速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近年来在当地培养形成的成熟产业链体系是临港的一大优势。 当然,在临港现今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特斯拉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功不可没。早间就有媒体报道指出,“特斯拉效应”不仅对中国电动车市场而言是一条“鲶鱼”,对新增设的临港新片区而言也是意义重大。 临港新片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排上海第一,总量排上海第二,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发动机”。而在过去的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奇迹。 在这背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和上汽集团临港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在两大龙头的拉动下,临港新片区已构建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生态。智能汽车产业也已成为新片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 在去年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上海市经信委方面也介绍道,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企业,为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带动了上游360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及7000亿元累计订单,并帮助60家中国供应商成功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技术提升、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其实,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家整合了电动车、可持续能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科技企业。5年之内,特斯拉两次选择临港,现今临港多家国企纷纷采购特斯拉车辆,可以想见,特斯拉与临港的未来充满想象!

  • 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将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面积是目前的8倍

    迪拜副总统兼总理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近日宣布,授权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开发迪拜汽车市场,目标是将现有市场扩大七倍,打造一个占地20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2787市亩)的汽车市场。 谢赫·穆罕默德预计,该市场的库容和运力提升,将促使其销售额从68亿迪拉姆(约折18.4亿美元)翻一番,成为吸引汽车爱好者和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 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将利用其全球物流网络和丰富的物流专业知识,确保迪拜汽车市场的成功运营。该集团在全球86个国家拥有430多个业务部门,将提供包括先进系统、全面物流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贸易融资和资产开发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据悉,迪拜汽车市场今后将在新场址举办大型汽车活动和会议,成为汽车行业的专业会展。新市场还将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在全球管理的77个港口相连,提高其全球运力和贸易效率。 该项目的实施是迪拜经济议程D33的重要一环,这一战略计划旨在到2033年将迪拜的经济规模翻一番,并将其转变为世界三大城市经济体之一。通过这一战略举措,迪拜将继续开发新的开发项目,为实现其成为全球最大经济和商业中心的愿景而努力。

  • 车市半年考|“以旧换新”促消费、价格技术双内卷 国内车市在“淘汰赛”中平稳向好

    当“内卷”成为首要关键词后,国内车市竞争环境的变化便随之而来。 据乘联分会最新初步统计,6月1-3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82.8万辆,同比增长3%。6月1-3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3.0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4%;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171.4万辆,同比增长6%。 政策叠加市场双向驱动下,上半年国内车市平稳向好,“内卷”的作用力亦开始加速显现。 “以旧换新”提振市场 上半年车市稳中求进 今年3月,财联社记者独家报道了“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细则或上半年出台”的消息。一个月后,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方案公布,这也是该方案15年来首次得到更新。方案提出“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 随后的30天内,超过30省市区跟进出台相应政策,其中江西省、云南省、河南省、北京市、上海市、宁夏等地的“以旧换新”或“报废换新”单车补贴力度最高至1万元,内蒙古个人消费者报废置换新能源乘用车最高达到每辆1.2万元。同时,多数车企在终端叠加推出了不同程度的置换补贴政策。 今年一季度消费者对于“以旧换新”的观望情绪逐渐消退后,国内车市从“跌宕起伏”开始向“平稳上升”过渡。乘联分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随后的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环比涨至171.0万辆。根据乘联分会初步统计,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 “此次‘以旧换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国家对当前“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通盘考虑和细节把握日趋清晰和精准,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个月的车市逐步走强。 “以旧换新”给国内车市平稳向好带来了关键助推,但“内卷”范围不断扩大且持续加剧亦是不争事实。 “价格、智驾”双内卷时代已至 相较9.98万元秦L DM-i、“雷凌价”凯美瑞、12万元ID.4 X、18万元宝马i3等终端的价格“打骨折”,“智驾技术”才是上半年显现出来的最主要“内卷”趋势。 作为国内智驾领域的头部企业,华为、小鹏汽车重磅动作不断:华为乾崑ADS 3.0将会在阿维塔上首次搭载,其采用GOD(通用障碍物识别)/PDP(预测决策规控)全新端到端架构,可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领航NCA功能。今年5月,小鹏汽车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根据计划,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将实现全国每条路都能开,全面实现无图,2025年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华为ADS、小鹏XNGP、理想NOA等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区NOA开始加速涌现。同时,AI智驾时代已经到来,端到端大模型开始上车。”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行业在智驾方面的“内卷”正在持续加剧,且或比“价格战”更为激烈。 相较终端简单粗暴的“以价换量”,前述针对智驾的“内卷”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与资源,“卖一辆亏一辆”的现象短期内绝非偶然。 智己L6上市之际,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曾直言,智己L6在亏钱卖车。“除了背靠上汽集团的供应链优势外,我们也在寻求降本,且智己有自己的降本策略。”据刘涛介绍,由于智己的智驾水平已达到可不依赖感知硬件大量堆叠的水平,故智己L6减少了激光雷达的使用数量,“通过技术能力降本,是未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车企“卷技术”、终端“卷价格”,这样的“内卷”或将在下半年愈演愈烈。此背景下,大批经销商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显示,2024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1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 车市半年考|特斯拉FSD“鲇鱼效应”显现 端到端大模型2025年或成批量上车节点

    一度自诩为国内智驾最强的小鹏汽车,在2024上半年行将结束之际,对特斯拉提出了“忠告”。 “与电单车等非机动车的切磋博弈确实是特斯拉FSD入华要面临头疼难点之一。”6月27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在社交媒体上的这一表态,可以看作是对此前一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特斯拉FSD试驾报告的补充。 在结束赴美考察后,何小鹏于6月26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其在美体验特斯拉FSD的视频体验报告及观点时称,特斯拉FSD全程表现“很丝滑”,但“中国的道路比美国复杂程度更高,FSD很难搞定国内三亿‘小电驴’”。 特斯拉FSD V12版本在北美已经上线测试,其最大的卖点便是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的上车。及至今年上半年,特斯拉FSD将入华的传闻甚嚣尘上,这无疑在不断刺激国内智驾企业神经的同时,加速国内自动驾驶端到端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 小鹏汽车是国内首个发布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的整车企业。这一大模型包括了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李力耘表示,小鹏XNGP有丰富的应对经验,不仅经历了南宁、广州、昆明、南昌等城市非机动车大军的验证与考验,在取得和电单车的博弈和对电单车的保护的“平衡点”上也有深入的思考以及成熟的解决方案。 “下一个版本会有更多应用端到端大模型的场景落地,鹏友们在7月OTA的版本里就能体验到。”李力耘何透露。按照规划,小鹏汽车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 除小鹏汽车,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也在进行端到端模型技术的研发部署。据了解,理想汽车2024智能驾驶发布会将于7月5日举行,届时将介绍理想无图NOA能力提升情况、理想智能驾驶产品新进展及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方案等。 “理想汽车已经完成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验证工作,并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向所有用户推送全国无图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在6月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透露,公司还将向测试用户推送基于300万clips训练出的端到端+VLM自动驾驶体系。“预计最早在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年初,理想汽车将推出通过超过1000万clips训练出的更完善的自动驾驶体系,为用户提供监督型L3级自动驾驶体验。” 另据市场消息,自2023 年下半年开始,蔚来已投入几十人团队研发端到端自动驾驶。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认为,自动驾驶的大模型需要拆解成若干个层级,第一步是模型化,行业基本已经完成了感知的模型化,但规控的模型化方面头部公司并未完全做好;第二步是端到端,去掉不同模块间人为定义的接口;第三步则是大模型。 不仅是蔚小理等新势力,智驾企业及传统车企亦已涉足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元戎启行对外展示了即将量产的高阶智驾平台 DeepRoute IO以及基于DeepRoute IO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据悉,长城汽车计划今年在三款车型上应用到这套解决方案。 同样在北京车展上,华为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乾崑,及ADS 3.0。阿维塔用户确定可率先体验华为乾崑的ADS 3.0,正是在ADS 2.0基础上实现了决策规划的模型化,为端到端架构的持续演进奠定了基础。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特斯拉带来了包括Model Y、人形机器人以及备受关注的FSD等最新成果。其中,FSD何时进入中国成为现场被询问的焦点。据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自动驾驶相关的人工智能训练计算能力已提升130%,拥有数百万车辆的数据和海量AI训练集群,为实现大规模的自动驾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辰韬资本联合多家单位发布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国内自动驾驶公司的模块化端到端方案上车量产时间可能会在2025年,这一预测也与多家企业的规划相契合。

  • 欧盟最大立法团体希望修订2035年“禁燃令”

    据外媒报道,一份文件草案显示,欧洲议会中最大的立法者团体欧洲人民党(European People's Party,EPP)将寻求削弱欧盟在2035年逐步淘汰二氧化碳排放汽车的计划。 在上个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EPP赢得了所有议员团体中最多的席位,在总共720名议员中,该党赢得了188个席位,巩固了其在欧盟议会中的影响力。 在本周于葡萄牙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该团体的立法者们正在讨论欧盟议会下一个五年任期中的政策重点。外媒看到的草案包括以下目标:“修订新车和厢式车二氧化碳减排规则,允许在2035年之后使用零排放替代燃料。” 欧盟在去年通过了一项政策,将在2035年禁止销售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汽车,实际上是停止销售使用汽油和柴油的内燃机新车。 不过,在德国提出豁免要求后,欧盟委员会已承诺开辟一条新的合法途径,使只使用“合成燃料”(可在内燃机汽车中代替汽油的燃料)的新车可以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 如此一来,汽车制造商将可以开发并继续销售新型内燃机汽车,这种汽车只能使用经认证的二氧化碳中和燃料,并配备一项车辆在加入汽油或柴油后无法启动的新技术。 EPP没有具体说明它希望以何种方式改变“汽车禁燃”政策。该文件补充说,该党希望“修改内燃机禁令,并开发最先进的内燃机技术”。

  • 若中国对欧盟关税采取反制措施 谁最受伤?

    7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如果中国对此采取反制措施,可能会给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麻烦。 欧洲汽车行业高管们表示要警惕这些关税,担心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可能会影响欧洲汽车在中国的竞争力,尤其在当前的中国电动车市场,他们已经面临日益增多的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其中,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容易受到中国潜在反制措施的影响。贸易数据显示,德国车企2023年的销量中几乎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另外据报道,中国的反制关税或将适用于发动机排量2.5升或以上的汽车。据Stifel Research的数据,出口到中国的这类汽车约占大众汽车总销量的1%,宝马为2%,梅赛德斯为4%,而保时捷则高达17%。 不过,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数据,2023年,大众、保时捷、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向中国客户交付的480万辆汽车中,只有不到5%是欧洲出口的。 尽管当前在中国销售的大多数德国汽车都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但有许多高端车型仍然是从德国进口。大众集团旗下的豪华品牌保时捷便是如此,该公司在中国没有生产工厂,所有在中国销售的汽车都是进口的,占据其全球销量的25%。 考虑到德国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往往是高端车型,拥有可观的利润率,Stifel估计,这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营业利润(EBIT)将带来4%至10%的负面影响。 保时捷 保时捷受到中国反制关税的影响将最大,因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其全球销量的25%,但其汽车几乎全部在德国生产。不过,汇丰控股(HSBC)的分析师在本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保时捷的豪华品牌定位使其在遭遇反制关税时,能比平价市场中的汽车制造商更大幅度地提高价格。 去年,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15%,至79,283辆,而2024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又进一步下降了24%,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当前,保时捷正在上海建设一个研发基地,并在北京车展上首次推出了为中国市场定制的Taycan车型。 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受到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将最小,其年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只有2.5%是在德国生产的。2023年,大众集团(包括保时捷及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共售出超过320万辆汽车,其中306万辆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大众汽车旗下高端品牌奥迪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进口车的比例稍微有点高,略高于8%。 不过,考虑到该公司在面临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下,目标仍然是维持甚至提高其14.5%至15%的市场份额,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大众汽车将遭受重大损失。 梅赛德斯-奔驰 中国是梅赛德斯-奔驰新车销售的最大市场,约占其全球销量的36%,2023年其在华销量略超过737,000辆,其中超过80%是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其余为进口车。 根据招银国际的数据,梅赛德斯-奔驰的GLE SUV、S级轿车和保时捷Cayenne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三款进口车。梅赛德斯-奔驰从欧洲和美国向中国出口高端车型,如S级、GLC、G级和迈巴赫车型,而在中国,该公司更倾向于生产小型车,如A级、E级和C级车型。 宝马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接近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略高于826,000辆,其中约13%是进口车型。宝马财报显示,该公司在中国销售的从德国进口的车型包括i4、7系和5系。宝马备受期待的新车型Neue Klasse系列将从2026年开始在中国本土生产。 宝马当前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是由其与中国的华晨汽车等合资企业生产的,宝马在其中持有75%的股份,该公司还与长城汽车建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这两家合资企业还生产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包括iX3和一款电动Mini,这些汽车将受到欧盟的关税影响。 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 汇丰控股的分析师表示,由中国吉利控股集团控股的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有四分之一的汽车销量来自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约占其总利润的10%。沃尔沃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进口车型约占4%,其余为中国本地生产。 Stellantis在中国市场的风险敞口较小,但在最近投资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将负责在欧洲销售零跑汽车,并计划到年底前从中国出口两款零跑电动汽车,欧盟的关税无疑也将对Stellantis的计划产生影响。 与其他豪华汽车制造商一样,法拉利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汽车都是进口的,这些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9%。不过,法拉利可以利用其定价能力让客户为关税买单。 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在中国市场的风险敞口较小,在中国通过与江铃汽车、华晨汽车和日产汽车的合资企业进行运营。不过,雷诺的Dacia Spring电动汽车由中国本地合作伙伴东风汽车生产,并出口到欧洲,该款车也将受到欧盟关税的影响。5月,雷诺还与中国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内燃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