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010

  • 华为拟25亿转让问界商标!重申不造车路线

    昨日晚间,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汽车”)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以下简称“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对此,华为回应《科创板日报》称: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 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智慧出行体验。 据了解,华为与赛力斯当前合作模式不会受到影响,双方还签订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在原合作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赛力斯与华为聚焦AITO问界品牌,双方联合设计、联合营销,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根据最新数据,AITO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突破4万,达到42780辆,创历史新高。其中,AITO问界M9 6月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 此外,AITO问界新M7 6月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SUV问界新M5上市累计交付破1万辆,6月交付7046辆。 目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采用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智选车模式三种模式与车企合作。其中,采用解决方案模式合作的车企是长安汽车,采用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 2023年底鸿蒙智行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华为智选车业务升级成鸿蒙智行。目前,鸿蒙智行拥有问界、智界、享界等品牌。其中,已上市车型包括问界新M5、问界新M7、问界M9、智界S7等。享界S9预计8月上市,智界R7预计9月上市。后续,华为鸿蒙智行还将迎来第四名成员——华为联合江淮打造的傲界,首款车计划在2025年上市。 据“鸿蒙智行”公开的消息,鸿蒙智行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94207辆,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6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46141辆。 除了问界之外, 今年5月,华为已将其注册“享界”商标转让给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该商标系华为于去年5月申请,去年11月完成注册。 分析人士称, 商标转让后,华为鸿蒙智行/智选模式边界更清晰 ,华为进一步表明不造车,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鸿蒙智行一直是华为在定义、设计、研发、销售等都深度参与的合作模式,与其他智选伙伴的合作也不会受到影响。

  • 新能源车企“中考”:谁在遥遥领先?谁在上调目标?

    7月1日,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6月及上半年交付成绩。2024年“赛程”过半,新能源车企成绩如何? 从具体表现来看,6月,新能源车企大部分均延续5月份整体向好的势头,销量/交付量再创新高,同时新能源品牌第二梯队正跑步跨进“两万交付俱乐部”。 造车新势力方面, 理想汽车重回4万交付,蔚来和零跑交付创新高,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万辆。不过,目前造车新势力销量分化比较明显,差距越拉越大。 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方面, 问界/智界销量持续走高,极氪单月首破两万,智己/岚图/阿维塔稳定增长,埃安增长颓势明显。 老牌车企方面, 新能源销量大幅提高,新能源占比持续增长;比亚迪继续领跑,5家车企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破20万辆...... 理想交付重回4万辆 零跑/蔚来交付创新高 6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7,774辆,同比增长46.7%;第二季度共交付108,581辆,同比增长25.5%。经测算,上半年理想汽车共交付车辆188,981辆。“6月理想L系列的销售势能继续提升,理想L6月交付量成功突破两万辆,全系产品月交付量超过四万辆。”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二季度以来,在新车型理想L6上市和门店效率提升的双重作用下,理想汽车重回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 6月,蔚来交付新车21,209辆,同比增长98%,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二季度,蔚来交付新车57,373辆,超交付指引,同比增长143.9%。2024年上半年,蔚来共交付新车87,426辆,同比增长60.2%。截至目前,蔚来已累计交付新车537,020辆。 6月,零跑汽车交付20,116辆,首次单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同比增长52.3%,环比增长10.7%。据悉,零跑超舒适智能6座SUV C16上市即热销,上市48小时大定5208辆。据测算,零跑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为86,696辆。 6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0,668辆,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5%。其中,小鹏X9“九冠王”交付1687辆,上市半年累计交付13,143辆。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52,028辆,同比增长26%。 6月,哪吒汽车全系交付10,206辆。据悉,哪吒L纯电版已上市,售价13.99万元起,将于7月开始交付。据测算,哪吒汽车上半年累计交付量为53,770辆。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若合众新能源成功上市,哪吒将成为第五家港股上市的新势力车企。 6月,小米汽车官方宣布6月交付超万辆,未透露具体数量,同时称7月交付也将在万辆以上。据悉,2024年小米汽车预计将交付超过10万辆,冲刺12万辆。 鸿蒙智行“遥遥领先”极氪单月首破2万 6月,鸿蒙智行交付46,141辆,其中智界为2995辆,问界为43,146辆。截至6月底,鸿蒙智行全系累计交付194,207辆。 6月,广汽埃安全球销量35,027辆。首个海外工厂—泰国智能生态工厂即将竣工投产,第二代AION V霸王龙即将全球同步下线及上市。 6月,极氪交付20,106辆,同比大增89%,环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据悉,这也是极氪品牌首次单月交付破2万。上半年,极氪共交付87,870辆,同比增长106%。截至6月底,极氪累计交付超28万辆。 6月,深蓝汽车交付16,659辆;上半年,深蓝汽车共交付83,858辆。 6月,智己汽车零售6015辆,同比增长200%。 6月,岚图汽车交付5507辆,同比增长83%。上半年,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30,376辆,同比增长102%。 6月,阿维塔交付4682辆,同比增长176%;上半年,阿维塔共交付29,007辆。 车企新能源集体飙涨 比亚迪销量破160万辆 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341,658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45,179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195,032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447辆。此外,6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6,995辆,同比增长156.2%。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1,612,983辆,同比增长28.46%。至此,比亚迪新能源累销超790万辆。 6月,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9.3万辆,上半年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超过46万辆,同比增长24%。 6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达65,959辆,环比增长超12%,同比增长超88%。上半年,公司新能源累计销量320,185辆,同比大增117%。据悉,吉利汽车将原定全年销量目标上调约5%,从1,900,000辆增至2,000,000辆。 6月,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达6.4万辆,同比增长超61%;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销量达29.9万辆,同比增长超69%。 6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126辆;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为41,457辆,同比增长631.42%。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00,949辆,同比增长348.55%。 6月,长城汽车新能源车销售26,107辆;上半年累计销售132,374辆。 6月,北汽新能源实现销量9574辆,去年同期为11,224辆;上半年累计销量28,011辆,同比下降20.40%。 总结: 近日,乘联会预计,6月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86万辆,环比5月增长6.9%,新能源渗透率或将再创新高,可达49.1%。 从上半年车市来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格局正在逐渐改变,车企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品牌,而是从产品力、技术、配置、服务等多方面综合竞争,因此不管是造车新势力亦或是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都还在不停竞争寻找出路。 部分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品质更为看重,尤其是在驾驶体验、智能化配置以及电池/充电方面。 业内人士认为,7月是车市传统淡季,整体销量表现或与6月接近,但随着下半年新车型的快速迭代,车企也有着更多元化的探索空间。同时,随着全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步释放,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将持续提升。

  • 赛力斯25亿元收购AITO问界商标 正筹划参与引望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7月2日晚间,赛力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合计25亿元。 “本次交易不影响双方联合业务的开展,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赛力斯在公告中表示,基于产品与品牌市场认知的一致性,本次交易相关标的资产将专用于双方联合业务。 对于转让AITO问界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华为方面作出回应表示,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华为将继续与车企为用户打造卓越的智能汽车产品,提供极致的智慧出行体验。 “此项商品和品牌资产转让不影响双方现有的合作业务,并且进一步保障了AITO问界的长远发展,也体现了双方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做好联合业务和AITO问界产品的初心。”上述公告发布后,赛力斯方面再次重申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一份由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于7月1日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受赛力斯委托,此次资产评估的评估对象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部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范围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九百一十九项商标权及四十四项外观专利。其中七百四十项商标权已获授权,剩余商标权正在申请中,尚未获得商标注册证书;外观专利正在申请中,尚未获得专利证书。经评估,在前述评估目的下,在不改变用途、资产按现有使用方式持续使用等假设条件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部分无形资产于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为1,023,304.56 万元。 评估报告显示,正在申请中的外观专利的产品包括代号F3的问界M8、F1的问界M7等。最新数据显示,AITO问界全系6月单月交付突破4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AITO问界M9 6月交付17,241辆,累计大定超10万辆;AITO问界新M7 6月交付18,493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 “赛力斯此次以巨资收购AITO问界商标等相关知识产权,短期内或将令公司业绩承压。但长期看,倘若问界系列持续保持热销,将有望增加赛力斯的商誉,并提升估值。”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根据公告,本次交易价款将于2024年12月30日前付清。 财报显示,2023年赛力斯实现营收358.42亿元,同比增长5.09%,主要系单台售价较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净亏损24.5亿元,同比减亏。2022年,赛力斯营收为341亿元,净亏损38.32亿元。 为继续强化与华为的合作,记者获悉,赛力斯与华为于近日签署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联合业务优势,将AITO问界打造为世界级新豪华汽车领先品牌。在此之前的2023年2月,双方曾签署深化联合业务协议。根据协议,赛力斯联合业务的目标是2026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100万辆。同时,赛力斯和华为双方还将进一步推进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 此外,赛力斯于上述公告同日还首次对外释放了将与华为车BU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的信息。赛力斯方面表示,为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全面合作,赛力斯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引望(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今年1月16日,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等。经华为方面证实,新公司即为此前宣布成立的华为车BU新公司。 2023年11月26日,长安汽车公告,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按照华为的计划,新公司成立后,除长安汽车外,还将引入更多伙伴,其中便包括赛力斯。据长安汽车5月7日公告,预计不晚于2024年8月31日与华为签订最终交易文件。

  • 超预期!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录得44.4万辆 股价一度涨超两位数

    周二(7月2日)美股盘前,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的汽车生产量和交付量报告。 具体数据显示,特斯拉Q2共交付了443,956辆汽车,高于华尔街先前预期的43.9万辆。受这一消息影响,特斯拉早盘明显拉升一度涨超10%,最高报231.14美元,为1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同比来看,44.4万辆这个数字还是较去年同期的46.6万辆下降了约4.8%。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Q1交付量同比下降了超8.5%,公司上一次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还是在2012年。 报告显示,当季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为422,405辆,占总交付量的95%以上,包含Model X、Model S和Cybertruck、在内的“其他车型”交付量为21,551辆。数据还显示,公司Q2共生产了410,831辆汽车。 有报道称,特斯拉6月份的两次召回表明公司已向客户交付了11,000多辆电动皮卡。在上个月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透露,这款车“在最近一周内的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辆”。 分析认为,特斯拉交付量的下降趋势与行业不景气、公司车型老化、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另有调查归咎于马斯克的争议形象,称其本人可能影响了特斯拉的声誉,导致潜在买家数量正在减少。 为了提振交付量,特斯拉在过去一年半内多次降低汽车售价,但这些措施可能仍不足以维持增长势头。富国银行预计,鉴于车价可能进一步下调、销量也可能继续下降,特斯拉汽车部门的毛利率也将进一步走低。 不过,好消息是,特斯拉在报告中写道,“我们在第二季度部署了9.4GWh的储能产品,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的季度部署量。”在电动车的“至暗时刻”下,Powerwall和Megapacks的表现为特斯拉带来了一线希望。 今年4月,马斯克在一封公司邮件中宣布,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公司需要削减超过10%的员工。这是自2017年以来特斯拉经历的第五次大规模裁员,有报道补充称,本次裁员的实际目标比例可能达到20%。

  • 比亚迪上半年卖超161万辆新能源车 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近73GWh

    7月1日,比亚迪(002594)披露6月份产销数据。 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341,658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45,179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195,032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1447辆。此外,6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26,995辆,同比增长156.2%。 分品牌来看 ,6月,比亚迪王朝丨海洋销售324,838辆,同比增长35.0%;腾势汽车销售12,275辆,同比增长11.0%;仰望汽车销售418辆,方程豹汽车销售2680辆。 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1,612,983辆,同比增长28.46%。至此,比亚迪新能源累销超790万辆。 电池网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方面,比亚迪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也是好消息频出: 国内方面 ,据“深圳发布”消息,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整车项目于日前已实现达产,每天产量达到750辆。今年3月,工信部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迁址扩建。此次实现达产,标志着比亚迪迁址扩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悉,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可提供5.4万多个工作岗位。 其中,一期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于2021年8月开启建设,投资50亿元;2022年10月投产,在去年12月16栋厂房全面投产。 二期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于2022年1月签约,投资200亿元,将成为比亚迪在华南释放产能的重点区域。 海外方面 ,6月27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参访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并与驻乌兹别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于骏、比亚迪(002594)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及执行副总裁李柯等嘉宾,共同见证了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的首批量产新能源汽车——宋PLUS DM-i冠军版正式下线。此外,比亚迪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签订了绿色交通合作倡议,旨在共同推广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比亚迪乌兹别克斯坦工厂设在吉扎克州,该工厂的落成是继2022年12月比亚迪与Uzavtosanoat JSC(UzAuto)宣布合资建设工厂后的重要里程碑。第一阶段计划生产两款热销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分别是宋PLUS DM-i冠军版和驱逐舰05冠军版。第一阶段年产能预计达5万台,以满足中亚市场的销售需求。 电池方面 ,6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6.101GWh,上半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72.555GWh。 此外,据北部湾港集团消息,6月21日,在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2号泊位,一批锂电池储能柜正吊装到荷兰籍“尊宝美景”轮上,随后这批货物将出口到英国,这是北部湾港首次实现大批量锂电池储能柜整船出口业务。 据了解,此次出口的货物为92个锂电池储能柜,来自比亚迪旗下的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 北汽、华为“享界”最新进展:S9已量产、五年预期销量48万辆 后续车型计划曝光

    最新的一份环评报告,披露了北汽新工厂以及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的“享界”品牌的最新进展。 财联社记者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称“北汽项目环评公告”)”中获悉,六年前启动的北京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现已更名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该工厂项目量产的首款车型为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合作的“C71KB-F01”,该车型由北汽新能源作为企业准入与产品准入的主体,通过智选车模式进入华为全渠道销售。根据鸿蒙智行的产品规划,“C71KB-F01”即为将于8月上市的享界S9。 根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资料,享界S9已于2024年6月量产。生命周期(5年)内,销量预计合计48万辆,即2024年至2028年间,年销量分别为6万辆、12万辆、12万辆、9.6万辆及8.4万辆。“北汽项目环评公告”中提到,该项目规划年产新能源乘用车12万辆,设计生产节拍为30JPH,工作时长为4000小时。 除享界S9外,“北汽项目环评公告”还披露了后续车型的部分信息——第二款车WAGAN定位C+级别纯电动豪华旅行车(Wagon),最大化沿用C71KB-F01车型,长宽高/轴距等基本保持一致;第三款产品定位B+级SUV。 7月2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公布了享界S9的诸多内饰设计、配置信息——享界S9将采用全新的寰宇座舱,首发星河画卷,搭配璀璨水晶设计。“在乘坐体验上,我们也带来了更多突破性的创新成果,首发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配备总裁级扶手屏。”余承东透露。此前,余承东在为微博CEO王高飞介绍享界S9时表示,享界S9将做到上市即上量。 根据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鸿蒙智行6月交付46,141辆,环比增长50.90%,上半年累计交付194,207辆。今年8月开始,鸿蒙智行将囊括问界、智界、享界三个品牌,享界S9也将成为鸿蒙智行旗下价格最高的轿车产品。“享界S9将会在8月中上旬举办上市发布会,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店里就会有展车。”一位鸿蒙智行门店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据悉,享界S9预售价在45万-55万元之间, “第三界”即将上市的同时,华为也在同步调整智驾系统的价格体系。6月30日,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推出限时优惠价格,ADS高阶功能包一次性购买标准价格为3.6万元,调整后价格为3万元,相比原价降低了6000元,有效期为2024年7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高阶智驾包订阅(包月、包年)价格保持不变,包月价格依旧为720元/月,包年价格为7200元/年。

  • 新势力上月销量提振汽车股走势 理想汽车涨超7%

    得益于新势力品牌6月及上半年销量数据的积极影响,港股汽车股多数上涨。截至发稿,理想汽车-W(02015.HK)、小鹏汽车-W(09868.HK)、蔚来-SW(09866.HK)、零跑汽车(09863.HK)分别上涨7.47%、4.23%、3.52%、0.93%。 注:汽车股的表现 消息方面,造车新势力公布了6月及上半年交付成绩。具体来看,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均延续了5月份整体向好的势头。 以理想汽车为例,该公司在6月交付新车4.78万辆,同比增长46.7%;二季度交付10.86万辆,同比增长25.5%。 注:理想汽车的公告 以蔚来为例,该公司在6月交付2.1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98.1%。二季度交付5.7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43.9%。 注:蔚来的公告 以零跑汽车为例,该公司在6月交付20116台,刷新了历史记录,并首次达到“两万俱乐部”的门槛。 注:零跑汽车的6月销量 以小鹏汽车为例,该公司在6月交付1.06万台,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5%;2024年上半年交付5.2台,同比增长26%。 注:小鹏汽车的6月销量 机构称2024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将同比增长20% 尽管近期国内新兴电动车品牌近期受海外市场影响,东吴证券在其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乐观预测,认为2024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将同比增长20%,锂电池需求预计将同比增长25-30%。报告强调,中国市场仍然是最可预测的增长点,预计到2025年海外市场需求将显著加快。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市场的强劲本土需求,预计将得益于新车型的交付,2024年国内销量(包括出口)预计同比增长25%,达到1180万辆,较年初的预测略有上调。到2025年,预计销量将保持近20%的增长,达到1400万辆。 在欧洲市场,2024年受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预计销量将同比小幅增长5%,达到300万辆。然而,随着新车型的推出和更严格的碳排放考核政策,预计到2025年销量同比增速将回升至15%,达到近350万辆。 至于美国市场,短期内由于高利率和本土汽车企业新车型推出的延迟,预计2024年的增速将下调至25%,销量为175万辆。但报告认为,随着中国供应链的引入,美国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望加快。

  • 零首付之后又来零利息购车 够不够刺激?特斯拉推出“五年0息”金融方案 多家银行均可支持

    都说汽车“零首付”已经足够震碎三观,但更大胆的还有特斯拉推出的零利息购车政策。 7月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了最新购车优惠政策,本月内,用户下单购买指定版本车型,可以享受五年零利息政策。值得注意的,本次特斯拉的汽车信贷政策相比此前进一步升级——不再附加旧车置换等条件。 特斯拉零首付优惠政策焕新 7月1日,特斯拉发布了最新限时购车优惠的政策。其具体方案为:7月1日(含)至7月31日(含)期间下单指定版本的Model Y、Model 3车型,可申请优惠金融方案。比如,以Model Y后轮驱动版总车价24.99万元、选择五年期限时0息贷款方案为例,若首付为7.99万元,年化利率为0.00%,则月供约2833元。 再比如,以Model 3后轮驱动版总车价23.19万元、选择五年期限时0息贷款方案为例,若首付为7.99万元,年化利率为0.00%,则月供约2533元。 另外,针对未上牌的车辆,用户还可申请首付4.59万元起,享受1—5年低息方案,年费率低至0.5%起(折合年化利率0.92%起)的福利。 依据特斯拉官网信息,本次有多家银行加入了购车优惠的信贷支持阵营中。据悉,此次参与金融特惠方案适用金融机构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微众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初,特斯拉曾经发布过类似政策。彼时,特斯拉联合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金融机构宣布提供“0利息”分期购车方案,但当时的免息方案需要参与官方置换购车才可享受,这一次的最新政策则不再需要旧车置换等附加条件,堪称一步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一次购车优惠发布后的销量来看,应当效果不俗。相关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在今年5月的批发销量尤为突出,达到72573辆,其国内销量超过5.5万辆,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30%。 购车零利息到底靠不靠谱? 从表面来看,尽管购买制定版本的特斯拉需要支付数以万计的首付款,但未来多年内还贷时不用支付利息,消费者还是享受了一定的福利。不过,这样一来,参与信贷支持的银行岂不是“赚了个空气”? 对此,湖南某汽车4S店销售人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严格来说,传统车企此前也在线下发布过零利息购车的优惠政策,消费者也的确可以在指定银行申请贷款后每月只还固定月供。但实际上,银行并未没有得到利息,只不过往往是由汽车4S店代为支付而已。一般来说,汽车4S店会通过服务费等其他方式从车主方收取额外的一笔费用,可以“弥补”支付的银行利息。同时,每提供一个贷款购车用户,4S店方面还能从银行获得相应返点。 另外,有汽车销售从业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类似零利息的政策,也可看作降价促销的策略。汽车总价不变但提供零利息,这种方式看似车企、汽车销售吃亏,但实则为了冲刺销量,车企本来就会采取官方下调售价的政策。银行贷款肯定是有利息的,只不过可能支付的是车企或者经销商而已。 多家银行发力汽车消费金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传统行业信贷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将汽车消费金融作为发力的重点。 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全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368.03亿元,同比增长47.8%。平安银行还表示,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将着力做大中低风险客群,加大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等投放力度,加快信用类产品重塑。 兴业银行也在2023年年报中指出,极布局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 从具体产品来看,各大银行也在发力推销汽车消费贷。比如,农业银行官网的信用卡 “乐分易”业务,就发布了针对汽车分期的优惠政策。该行官网介绍,“低年化利率,低分期利息,更优惠的购车体验”、“最长五年分期付款,提前享受汽车生活。”而“乐分易”是农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消费信贷需求提供的一款信用卡分期付款产品,最高额度100万元。乐分易系列产品包括乐分易(随享版)和消费e分期。 此外,招商银行的个人车贷则提供了高达200万元的贷款额度,最短贷款年限为5年,最低首付为20%。中国银行的个人消费汽车贷款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划分,普通客户首付40%,最高可达3年;优质客户享受30%首付的优惠,最长贷款期限为5年。 一些区域性银行也加入了汽车消费贷的战场。今年4月,广州农商银行信用卡官微发布活动公告称,将推出信用卡汽车分期优惠,额度高达50万,限时优惠年化利率低至3.3%,分期期限长至5年,至高可贷裸车价85%,新能源燃油车都可申请。

  • “新汽车”半年考:华为、小米6月交付皆创新高 埃安连续五月环比下滑

    告别上半年后,2024年国内车市迎来“下半场”,备受关注的“新品牌”成员间激烈竞争亦接踵而至。 7月1日,鸿蒙智行发布6月交付成绩。单月交付46,141辆,环比增长50.90%,上半年累计交付194,207辆。具体到单一车型,6月问界M9、问界新M7、问界新M5、智界S7分别交付17,241辆、18,493辆,7,046辆及2,995辆。其中,问界M9上市6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0万辆。根据计划,预售价45-55万元的享界S9将于8月正式上市。 同日,小米汽车交出了小米SU7开启交付后最重要的一份成绩单,即单月销量首次破万。“2024年6月,交付第三个月,交付量破万,7月交付目标将依然超1万台。”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 已跻身第一梯队的极氪表示,6月交付20,106辆,同比增加89.32%,环比增长8.00%;1-6月共交付87,870辆,同比增长106.11%。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透露,今年下半年极氪会持续完善产品矩阵,中大型纯电SUV和极氪MIX将于四季度上市。 深蓝汽车6月数据显示,单月交付16,659辆,同比增长107.18%,环比增长15.92%。根据规划,深蓝S07、深蓝L07、深蓝S05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上市,明年计划发布一款六座SUV。其中深蓝S05定位于紧凑级SUV,将承担深蓝汽车旗下“爆款”的重任。借助产品线的扩充,深蓝汽车提出了新的销量目标。“深蓝汽车目标四季度单月销量完成3万辆,并成为国企中首个实现规模、盈利双突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 相较鸿蒙智行、小米汽车等“全面飘红”,广汽埃安上月却表现不佳。6月广汽埃安完成销量35,027辆,同比下降22.18%,环比下降12.59%。2024年累计销量177,366辆,同比下降15.27%。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广汽埃安连续5个月单月同比负增长。 岚图、智己、阿维塔亦分别公布6月交付数据。岚图6月交付5,507辆,同比增长83.14%,环比增长21.81%;智己交付6,015辆,同比增长199.70%,环比增长41.50%;阿维塔6月交付4,682辆,同比增长167.08,环比微增2.47%。 “6月,多地进入农忙季节,天气炎热、南方多雨等季节因素对经销商集客、成交有不利影响。综合预计,6月乘用车终端销量与上月相比小幅上涨,在175万辆左右。”展望7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7月是车市传统淡季,经销商认为市场整体表现与6月持平。随着价格战调整,多家车企优惠力度收缩,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下降,观望情绪加重。

  • 车市半年考|欧美逆全球化难掩中国车企加速出海 行业预测:2030年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000万辆

    顺应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出海驶入“深水区”。 7月1日,广汽埃安宣布泰国智能生态工厂将于7月中旬正式竣工,同时第二代AION V也将全球同步下线。 “今年底,广汽埃安将登陆欧洲,工厂建设的相关考察工作也在推进。”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透露道。 就在广汽埃安宣布泰国工厂动态并透露将在欧洲设厂的同日,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亦发布了欧洲市场相关信息。按照计划,深蓝S07将加快出海步伐,进入欧洲、独联体、中东非、中南美等市场,预计覆盖70余个国家。 在包括欧盟及北美等部分市场高举“关税大棒”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广汽埃安和深蓝汽车相继释放的信息,成为中国品牌加速“走出去”的缩影。 临近年中的6月12日,在经过了8个多月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后,欧盟委员会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其中,比亚迪、吉利、上汽这三家被抽样调查的企业将分别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其他包括一汽、长安、华晨宝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在内的13家公司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关税。欧盟的加税行动将从7月4日开启。 非欧盟成员国的土耳其也在6月8日宣布,自7月7日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且每辆车额外关税最低为7000美元,且早在2023年3月,土耳其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额外征收40%的附加关税,关税提高至50%。此外,一个多月前的5月14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100%,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升至25%,电池零部件关税从7.5%提升至25%。 对于相关方滥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及相关车企在表达强烈不满的同时,也在积极采取行动。6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双方工作团队保持密切沟通,抓紧推进磋商工作。希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尽快推动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以避免贸易摩擦升级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相关流程,7月18日之前,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可在10天内提出更广泛的意见,并要求听取。最后,欧盟委员会将在11月2日之前的4个月内(7月-11月)得出最终结论和措施,最终措施的时效为五年。 “大多中国车企对电池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有预期。”在交银国际分析师陈庆看来,从出口布局来看,基本所有车企首站出口建厂都在东盟国家,充分考虑了地缘和关税风险。欧盟关税落地后,车企会考虑自身发展战略,决定是否在欧洲当地建厂。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国车企已着手探索东南亚、中东、俄罗斯、非洲、欧洲、北美及中南美洲等海外市场。以欧洲为例,Stellantis中国方面透露,目前,零跑 T03 车型的首批试生产车辆已在Stellantis集团位于波兰Tychy 的工厂成功组装。“如果经济效益上可行,零跑汽车的产品可在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全球任何一家工厂进行生产,其部分车型将于欧洲生产,但具体是哪些工厂将生产零跑汽车还尚待披露。”Stellantis中国表示。 “公司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在最近收购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这是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基地。”奇瑞汽车副总裁兼欧洲业务总裁张建介绍,虽然欧洲临时反补贴关税会对公司出口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在欧洲本土生产的奇瑞汽车将有助减轻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压力。“巴塞罗那生产基地的产能并不能完全支撑奇瑞在欧洲的中长期计划,我们正在考虑欧洲第二个工厂的选址,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位列欧盟加征关税名单的上汽、比亚迪等亦已有所动作。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上汽计划在欧洲建立两家工厂,法国、土耳其各一家。早在此前,比亚迪已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土地预购协议,成为首个在欧盟地区建设乘用车工厂的中国汽车企业。 “车企在区域性中心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有助于减少出口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国际矛盾,让国际资源和国际利益得到平衡。尤其像欧洲、东南亚以及一些南美地区,都有本地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所以海外本地化生产是必然趋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品牌遭遇包括欧盟等在内的地区市场“围堵”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电动化转型下构建起的研发、生产制造及产业链等的全方位比较优势。 “上半年出口带动汽车销量实现平稳增长。”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报称,自主品牌寻求多元化出海模式,包括产能出海和“新合资”模式,产能出海方面2024-2025年进入海外产能达产高峰,“新合资”模式加速推进智能化技术反向输出,“产品出海转向产能出海,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可达1000万辆。” 6月28日,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最新报告预计,中国品牌汽车制造商将继续在海外快速扩张,到2030年时,中国品牌汽车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量将从今年的300万辆增长至900万辆,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市场份额将从3%增长到13%。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