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41

  • 楚江新材:铜材营业规模持续增长 军工碳材料保持增长 预计2023年净利同比增274%-311%

    楚江新材1月23日晚间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5亿元-5.5亿元,同比增长274.06%-311.47%。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楚江新材的公告显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公司始终立足于自身发展,持续聚焦主业,稳中求进。 1、铜基材料板块,依托规模和成本优势,客户认可度和市占率不断提升,营业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市场逐步回暖,产品加工费有所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2、军工碳材料板块:始终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子公司湖南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着碳化钽项目的建成投产,营业规模和业绩快速提升;子公司江苏天鸟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订单充足,业绩稳定。 一起来看一下,楚江新材近来的业绩情况。 楚江新材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338.74亿元,同比增加13.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45亿元,同比增加244.96%;基本每股收益0.26元,同比增加225%。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23.03亿元,同比上升33.0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上升173.09%。 前三季度244.96%的净利润同比增幅,使得楚江新材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在诸多上市公司中的净利润增幅中算是十分亮眼。毕竟楚江新材发布的2023年的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15.71亿元,同比增加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13亿元,同比减少24.02%;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同比减少23.81%。可见其第三季度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为其前三季度业绩增幅显著做出了卓越贡献。 楚江新材2022年的年报显示:2022年,楚江新材实现营收405.96亿元,同比增长8.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下降76.43%; 基本每股收益为0.10元。 楚江新材在2022年的年报中介绍:2022年公司先进铜基材料板块实现营收395.02亿元,同比增长8.44%,其中:铜板带产品产销超30万吨,稳居国内第一;高端铜导体产品产销34.5万吨,同比增长14.23%,募投项目“年产12万吨高端铜导体材料项目”全面投产,“年产30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导铜基材料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产能进一步提升,细分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铜合金线材产品处于细分行业龙头位置。业绩驱动因素: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太阳能发电、电子信息等产业需求带动铜材加工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铜加工材产量保持增长,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通过多年摸索和沉淀,公司铜基材料板块的各类研发攻关项目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模式相对成熟,为新增利润点赋能,公司通过技改升级和新项目投建,挖掘潜在产能,突破产能瓶颈,实现“质”“量”提升,推进产品结构高端化换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在行业内的地位。 楚江新材曾在2022年的业绩预报中,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1.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79%-78.84%。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楚江新材表示,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在下半年,公司基础材料板块下游市场消费疲软。面对复杂的竞争市场,公司采取“规模不减、市场不丢”的价格竞争策略,产品加工费有较大下降,销售毛利率下降。公司军工碳材料业务板块仍保持较好的经营增长态势。 楚江新材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50亿元,同比增长62.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7亿元, 同比增长106.7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70.1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2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4.1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先进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板块均表现优异,铜基材料贡献营收主体,军工新材料释放潜力 。 截至2021年底,公司有效专利683件,其中发明专利206件, 开展首台套、新产品等成果认定共29项,主持及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47项。报告期内,公司先后参与雪车用高性能纤维织物研制、高端LED用大卷重高精度黄铜带材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3D打印川西涡轮等省部级及以上横向课题8项,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绿色工厂、江苏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安徽省节水型企业、质量信用等级AAA级企业等荣誉。 楚江新材202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9.74亿元,同比增长34.76%,实现净利润2.74亿元, 同比下降40.5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7%,基本每股收益0.2100元。 楚江新材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0.48亿元,同比增长30.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1亿元 ,同比增长12.83% ;每股收益为0.365元。楚江新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先进基础材料和军工新材料两大板块业绩均取得稳步增长,企业内生和外延协调发展。 楚江新材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8%;净利润4.09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3.30% 。2018年,公司精密铜带规模再创新高,品质结构持续优化;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天鸟高新并购重组;布局导体材料产业链,战略入股鑫海高导。 楚江新材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47%,利润总额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66%,净利润3.6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92.44%。 2017年,公司各类产品规模较上年度持续增长,年度实现金属材料产品总销量44.61万吨,较上年增长6.75%。其中:高精度铜合金板带产品销量16.72万吨,增长9.87%;精密铜合金线材产品销量3.61万吨,增长5.32%;铜导体材料产品销量7.80万吨,增长11.37%;特种钢材产品销量16..48万吨,增加2.12%。 从楚江新材2017年-2022年的年度业绩情况可以看出,过去的6年中,楚江新材的净利润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1年这4年均出现了增长,其中2017年和2021年的增幅还十分可观。而2020年和2022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 从楚江新材以往的业绩报中不难看出,先进铜基材料和军工碳材料板当年的表现影响着楚江新材的业绩变化。楚江新材2023年10月26日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江苏天鸟目前订单充足,业绩稳定,募投项目一期、二期已经达产,三期今年也会投产。芜湖天鸟一期项目于去年年底建成投产,前三季度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从目前生产和交付的情况来看,热场复合材料今年全年产销量预计在600吨以上;碳陶刹车盘已交付样品,公司会作为重点加紧推进,计划今年内出产品。可见前三季度碳材料板块依然有不错的表现。

  • 同享科技:预计2023年净利同比翻倍 下游光伏组件出货量增加

    同享科技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全年归属净利润盈利1.05亿元至1.15亿元,同比上年增109.17%至129.09%。 报告期内,公司下游光伏组件出货量增加,同时逐步向前期开拓的客户进行批量供货,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此外,报告期内电池片技术从P型向N型转换,SMBB焊带出货占比增加,SMBB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由此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 同享科技主要客户为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通威太阳能、晶澳股份、天合光能等国内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在90%以上。 同享科技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回应:“目前公司0BB焊带根据订单进行生产,0BB焊带的出货规模较小,均已实现销售。公司下游客户均为行业内龙头企业,具有最先进的行业技术水平。经过多年合作,公司与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在下游电池技术更新的过程中深入参与,对焊带技术进行同步更新,率先掌握最先进的焊带生产技术。” 针对焊带行业的技术要求如何,同享科技表示:“焊带行业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产品稳定性和电阻率方面。平均每卷焊带对应的电池片用量大约为10万片,电池片的尺寸极薄,焊带品质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高温焊接过程中由于材料热胀冷缩导致的电池片产生裂缝和破碎的概率。在发电过程中,破碎的电池片局部电阻高于正常电池片,导致局部温度升高,进而影响整个组件的效率。其次,焊带属于金属合金材料,保持每一卷焊带电阻的稳定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生产技术,电阻不稳定性会造成电池片失效。” 针对近年来光伏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光伏发电价格持续下降,是否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同享科技回复:“近期市场竞争主要是由于电池片技术从P型向N型转变造成的。近几年,大型组件厂新增产能大多以发电效率较高的N型电池为主,发电效率的增加降低了光伏发电的固定成本,成本降低将带动下游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再带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在电池片技术转换的过程中,焊带只需对产品的部分属性进行调整就能完成产品的技术更新,因此不会对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

  • 宝武镁业盘中涨超4% 2023年四季度生产经营正常 产线订单饱和

    SMM1月23日讯:宝武镁业1月23日盘中迎来了久违的大涨,截至23日下午14:25,宝武镁业报16.2元/股,涨4.25%。 消息面上:对于投资者关心的“公司23年四季度经营情况正常吗,什么时候发23年度业绩预告?”等问题,宝武镁业1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 公司2023年四季度生产经营正常,产线订单饱和。 是否发业绩预告根据深交所信息披露规则的要求。 此外,对于“公司的镁基固态储氢技术与其它公司同样储氢技术相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宝武镁业1月19日回应: 公司的镁基储氢技术优势主要是镁合金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及多年的生产经验,将镁合金锭加工成镁基固态储氢设备所需的镁丸。镁合金的成份也是特殊成份,不同于一般镁合金。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镁合金一体化压铸进展如何?”问题,宝武镁业1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 镁合金一体化压铸与国内几家汽车公司在商谈中,目前还处于技术交流阶段。 宝武镁业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63亿元,同比减少21.74%;归属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减少64.17%。从三季度单季度来看,公司净利润有所改善。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30亿元,同比下降5.27%,环比增长10.42%;归属净利润8611.62万元,同比增长12.77%,环比增长21.78%。

  • 鑫科材料发布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3年公司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0万元到-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5,771.27万元到16,571.2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200万元到-7,4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0,700.36万元到11,500.36万元。 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 (一)主营业务影响 (以下净利润数据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公司孙公司广西鑫科铜业有限公司2022年年末投产,2023年处于项目产能爬升期,产量约达到项目设计产能的50%,导致单位产品固定成本较高,报告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000万元。 2、公司子公司安徽鑫科铜业有限公司高精密度铜带厂部分设备技改,同时受市场竞争影响2023年销售规模、销售价格皆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报告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000万元。 3、公司子公司鑫谷和金属(无锡)有限公司搬迁项目2023年前三季度处于安装调试阶段,四季度正式投产,报告期产品销售规模较小,报告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400万元。 (二)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2022年公司子公司鑫谷和金属(无锡)有限公司取得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征收补偿收入,对2022年业绩影响金额为7,158万元,本报告期内无此项收入。

  • 再生铅:再生精铅普遍预售 下游企业仅询价部分刚需采购【SMM铅午评】

    SMM 1 月23讯: 今日SMM1#铅均价16400元/吨,SMM再生精铅价格较昨日再涨100元/吨。再生铅炼厂多没有现货订单,普遍预售;下游企业仅询价,部分刚需采购。 安徽、河南地区精铅对SMM1#铅均价平水出厂;四川地区精铅出厂报价16250元/吨,对SMM1#铅均价贴水150元/吨。江西地区不含税精铅到厂价格在15660-15700元/吨。广东地区不含税精铅到厂价格在15750元/吨。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

  • 郑州煤电:动力煤平均售价下降 所属部分煤矿停产 2023年净利同比预减51%-60%

    郑州煤电1月19日晚间发布2023年业绩预减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00万元到3,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4,102万元到3,502万元,同比减少60%到51%。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00万元到1,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687万元到5,087万元,同比减少83%到74%。2022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0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87万元。 对于本期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郑州煤电公告称:(一)主营业务影响。一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动力煤平均售价同比下降约11%,销售收入同比相应减少;二是报告期内受矿井防治水治理和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公司所属芦沟煤矿和新郑煤电出现停产(详见公司临2023-031、036、037、039号公告),利润总额较正常生产减少约23000万元。(二)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1500万元,主要为收到政府补助、资产处置,支付安全罚款等。 郑州煤电同日还公告了2023年第四季度主要生产经营数据: 2023年,郑州煤电的煤炭产量为661.03万吨,同比增加了10.3%;煤炭销量为663.16万吨,同比增加了6.84%。毛利为124794.82万元,同比下降18.48%。 此外,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郑州煤电精煤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马金录,注册资本4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煤制品制造;矿物洗选加工;矿山机械销售;机械设备租赁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郑州煤电100%控股。近日,郑州曙光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文朴,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科曙光旗下曙光云计算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电、河南赛之安智能科技合伙企业共同持股。 据悉,郑州煤电主营煤炭生产及销售,兼营煤炭相关物资和设备的采购与销售等贸易业务。公司拥有生产矿井6对,年煤炭生产能力近千万吨。主导产品为中灰、低硫、高发热量、可磨性好的贫煤、贫瘦煤和无烟煤,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煤。除主营业务外,还投资成立有物资供销、铁路运输等领域的控股公司。

  • 台基股份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0万元~3500万元,同比增长36.83%-77.38%。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 1、报告期公司计提的应收款项的信用减值金额减少。 2、报告期理财产品收益增加。 3、公司预计2023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80万元。 台基股份主营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车规级lGBT是公司重点研发方向和发展规划之一。 公司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和工业电源设备。公司大功率功率半导体器件晶圆尺寸介于2英寸-8英寸之间,芯片采用130纳米制程技术。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开展SiC材料和功率器件关键技术的研究。

  • 海联金汇表示,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500万元–5,800万元,同比降43.52%-56.18%。 业绩变动原因 1、报告期内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对各类存货、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对各类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回收的可能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与商誉形成有关的资产组的可变现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分析,并依据管理层对市场情况及交易近况的研讨判断,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比增加减值准备。 2、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约4,1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变动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理财收益等项目变动以及公司全资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涉及资金退还事项计入的营业外支出。

  • 加速推进石英坩埚等业务产能提升 晶盛机电2023年净利润预增50%–70%

    近日,晶盛机电发布2023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85~49.7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50%–70%。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原因,晶盛机电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先进材料、先进装备”的双引擎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深化“装备+材料”的协同产业布局,搭建梯度合理的立体化业务与产品体系,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发展。 公司加强研发创新,积极推出光伏创新设备,延伸半导体产业链高端装备产品布局;加速推进石英坩埚、金刚线、碳化硅等先进材料业务产能提升;强化供应链管理,打造数字化精益制造工厂;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公司实现经营业绩同比快速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半导体装备、光伏装备及智能化、材料业务和精密零部件。 在接受投资者活动调研时,晶盛机电被问及2023年营收预期,公司表示,2023年度公司继续强化装备领域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新材料业务快速发展,希望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能够实现全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0%以上。 半导体设备相关业务方面, 晶盛机电已经基本实现 8-12 英寸大硅片设备的全覆盖并批量销售,6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批量销售且订单量快速增长,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8 英寸单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长设备,实现了成熟稳定的 8 英寸碳化硅外延工艺。同时公司基于产业链延伸,开发出了应用于 8-12 英寸晶圆及封装端的减薄设备、外延设备、LPCVD 设备、ALD 设备等。 碳化硅业务方面 ,公司自 2017 年开始碳化硅产业布局,聚焦碳化硅衬底片和碳化硅外延设备两大业务。公司已掌握行业领先的 8 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工艺,量产晶片的核心位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3 年 11 月公司正式启动了“年产 25 万片 6 英寸、5 万片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项目。此外,公司于 2023 年推出了 6 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8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外延的厚度均匀性、掺杂均匀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提及碳化硅外延设备的最新进展与设备优势 ,晶盛机电表示,公司相继推出了 6 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8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其中 6 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在外延产能、运营成本等方面已取得国际领先优势,与单片设备相比,双片设备单台产能增加 70%,单片运营成本降幅可达 30%以上,助力客户创造极大价值。8 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可兼容 6、8 寸碳化硅外延生产,解决了腔体设计中的温场均匀性、流场均匀性等控制难题,外延的厚度均匀性 1.5%以内、掺杂均匀性 4%以内,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碳化硅衬底片领域的优势与竞争力方面, 公司表示,碳化硅材料因其技术含量高而呈现制作难度大、良率低等特点,高品质碳化硅衬底片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竞争力。公司 6 英寸和 8 英寸量产晶片的核心位错可以稳定实现 TSD<100 个/cm²,BPD<400 个/cm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自主可控是碳化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的设备、热场和工艺技术,不断延伸产品系列,相继成功开发 6 英寸、8 英寸碳化硅晶体和衬底片,并成功解决了 8 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场不均、晶体开裂、气相原料分布等难点问题。目前公司已掌握行业领先的 8 英寸碳化硅衬底技术和工艺,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在 8 英寸布局上基本实现同步。 公司碳化硅衬底量产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如何方面 ,公司表示,2023 年 11 月 4 日,公司举行了“年产 25 万片 6 英寸、5万片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旨在加快半导体材料端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化替代,这一举措标志着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金刚线业务进展方面, 公司金刚线一期量产项目投产并实现批量销售,同时推动二期扩产项目建设。公司采用自研的核心设备匹配先进生产工艺,将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材料选择,为客户降本赋能,创造价值。钨丝线具有抗拉强度高、韧性佳、破断力高、耐疲劳、耐腐蚀的特点,更适合“大尺寸+薄片化”硅片切割,已突破碳钢线极限并具有持续细线化的可行性。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相关产能扩建,加快钨丝金刚线进程。 此外,公司还被问及, 是否有布局切片机的情况 ,晶盛机电表示,公司掌握行业领先的切片机技术。公司持续推进金刚线切片机设备技术研发和制造,研发出了光伏硅、半导体硅、蓝宝石三大领域的晶体切片设备,满足4至 12英寸多规格的高质量切片需求。 2024 年 1 月 8 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公布 2023年度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方向和推进机构名单,公司作为“光伏硅片切片工艺与装备”应用示范方向的推进机构入选该名单。公司积极推进项目进度与产能提升,目前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片已实现批量销售,量产晶片的核心位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 【1.23锂电快讯】崔东树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超强增长 | 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大量缺人?

    【倍杰特:拟合作投资和田地区盐湖提锂及锂资源开发相关项目】 倍杰特公告,公司与和田地区行政公署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旨在对和田地区含锂盐湖/卤水(空白区地下卤水)、矿山及下游正极材料等产业进行投资开发。项目投资由倍杰特牵头,联合和田地区当地国企、民企共同参与。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20亿元,其中包含盐湖/卤水(空白区地下卤水)综合利用研发基地项目、万吨盐湖提锂综合利用项目、15万吨锂辉石开采、选矿及冶炼、正极材料生产等项目。 【SNE Research:到2040年全球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达4227万辆】 SNE Research分析师预测,世界电动汽车报废数量将从2025年的56万辆增加到2040年的4227万辆。SNE Research预计,全球废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将在2030年增长到70万亿韩元、2040年将增长到230万亿韩元、2050 年将增长到600万亿韩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大量缺人】 据央视财经消息,数据显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103万人;2023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招聘需求也持续走高。招聘平台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制造业招聘量增幅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机电设备生产等领域的招聘量更是在今年节前领跑其他行业。 【报告:预估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超1800万台】 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最新报告指出,相较于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出现复苏,全球电动车销量成长更为显著,年增率为39%,销售量达1422万台。展望2024年,预估全球电动车销量将超越1800万台,但预期增速将趋缓。 【雷军再提小米汽车全球前五目标】 1月22日上午,雷军转发央视财经采访视频微博并称:“小米汽车的目标,就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崔东树: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表现超强增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自2021年以来,随着世界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较强的优势充分体现,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三年表现超强增长。2021年的出口市场销量219万台,同比增长102%。2022年的汽车出口市场销量340万台,同比增长55%。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45.9万台,出口增速32%的持续强增长。 相关阅读: 2023年储能市场:“卷”出新高度!中标价跌入“尘埃” 部分企业黯然出局!【SMM专题】 【SMM分析】12月国内远超预期进口约2万吨碳酸锂 预估后续国内碳酸锂供应量级将趋势回落 【SMM分析】12月锂辉石精矿进口量再度波动 后续进口价格或将随行就市 【SMM分析】价格战持续发酵?新能源汽车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三元前驱2023年出口数据盘点:2023年同比增幅26% 2024年曲折中前进(附流向图) 【SMM分析】美国国会采取新措施禁购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 【SMM分析】2023年12月氢氧化锂出口环降19% 日韩需求皆下行 【SMM分析】出口管制正式生效 12月鳞片及球化石墨出口量大减 【SMM分析】12月人造石墨进口量回升 出口价格数量均有下降 【SMM分析】2023年磷酸铁产量和竞争格局:经历多重挑战 本周锂价小幅“回温” | 2023年碳酸锂市场盘点 | 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新能源产业一周要闻】 上游挺价VS下游接受度有限 四钴报价僵持 年末将至钴盐价格或平稳运行?【SMM周度观察】 【SMM分析】Strata开始建造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1GWhBESS储能项目 【SMM分析】浅谈三元废料的循环处理及回收利用 【SMM分析】节前刚需补库提振四钴心态 挺价情绪能否延续? 【SMM分析】高镍之梦路在何方?氢氧化锂2023年年度盘点回顾 【SMM分析】节前钴盐市场阴跌不断? 【SMM分析】1月锂电隔膜价格依旧承压 后续或仍有下行空间? 【SMM分析】2023年国内废旧锂电回收破50万吨 行业生存保卫战已打响 【SMM分析】价格下行产能过剩 负极材料2023全回顾 【SMM分析】2023年三元材料年终盘点 【SMM分析:年度盘点】2023年中国碳酸锂产量增31%至46万吨 现货价格跌去81%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