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290个
随着以色列和伊朗爆发冲突,外界对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命脉的安全再度产生担忧。 在以色列袭击伊朗之后,伊朗官员已暗示可能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这一言论一度引发国际原油价格飙升。 为什么霍尔木兹海峡对全球能源市场至关重要?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 (卫星图) 这条狭窄的水道在最窄处仅有29海里宽,却承载了近三分之一的全球海运原油运输量以及五分之一的全球液化天然气(LNG)运输量。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将其称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23年每天约有2000万桶原油及成品油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占全球石油贸易总量的近30%。其中约70%的运输量流向亚洲市场,最大买家包括印度和日本等国。 尽管存在替代的管道运输方案,但能力有限。IEA估计,目前通过陆路改道的石油运输能力仅为420万桶/日,例如沙特的“东西管道”(通往红海),以及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原油管道”(通往富查伊拉)。这些替代路线的运输能力仅占海峡正常运输量的约四分之一。 LNG市场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甚至更高。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国卡塔尔以及阿联酋的所有出口都必须通过该海峡。 IEA表示,2023年前10个月,通过海峡运输的LNG总量为900亿立方米,占全球LNG贸易的20%。 由于卡塔尔和阿联酋的LNG出口几乎没有可行的替代航线,任何航运中断都将严重收紧全球供应。约80%的LNG出口前往亚洲,欧洲则接收约20%,这意味着在紧张市场中,这种中断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竞争。 如果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油价会涨到多高? 虽然伊朗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仍被视为低概率事件,但分析师普遍认为,仅仅是这一威胁的存在,就足以为能源市场带来强烈波动。 高盛警告称,在极端风险情境下,如果霍尔木兹海峡遭遇长期封锁,国际油价可能大幅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 该银行估计,伊朗目前原油日产量约为360万桶,冷凝油日产量约为80万桶,今年以来海运出口平均为210万桶/日。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宗商品策略主管Warren Patterson表示,考虑到最新局势,市场已开始计入更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 Patterson指出,即使只是伊朗石油出口受扰,也足以颠覆市场此前预期的原油供应过剩,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因此升至每桶80美元。 他警告称,更严重的情景——如霍尔木兹海峡航运受阻——其影响可能要深远得多。 “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通过这一咽喉要道,”Patterson表示。“若这些运输出现重大中断,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20美元,尤其是因为欧佩克大多数备用产能位于波斯湾地区,在该情境下将难以动用。” 他补充说:“局势升级也将影响欧洲天然气市场。”
在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曾提出了一种原油市场在以伊冲突下的“最坏情况”:在此情形下“油价反应降呈指数级而非线性上涨,且对供应的影响可能超出伊朗原油出口减少210万桶/日的范围” 。 而在周末发布的一份更新报告中,小摩将出现这一“最坏情况”的概率从7%上调至了17%。 在该报告中,摩根大通大宗商品分析师Natasha Kanvea写道,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已将最坏情况——即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油价呈指数级飙升发生的几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达到17%。 如Kanvea在其最新报告中解释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飙升到比小摩模型推导出的油价公允价值66美元高出10美元的水平,表明发生最坏情况的概率为17%。 据国内权威媒体援引伊朗媒体14日报道,伊朗南部布什尔省两家炼油厂上周六遭到以色列空袭,部分设施爆炸起火。按照以色列《国土报》的说法,这是以色列首次袭击伊朗能源基础设施,而且是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首次有伊朗境内炼油厂遇袭。 对此,Kanvea表示,在“最初的袭击中,以色列避免了能源目标” 但在以色列袭击了伊朗两座处理南帕尔斯巨型气田产品的天然气炼油厂后, 这种情况已不再成立,这显然是局势升级的信号,表明以色列现在正有针对性地打击伊朗的能源基础设施。 在最新的报告中,Kanvea写道,她认为油价的舒适区仍在60-65美元范围内,因为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可能会对通胀产生可怕的影响,扭转美国数月来CPI冷却的趋势。” 因此,这位摩根大通策略师认为,“任何可能推高石油价格和通胀的地缘政治政策,都可能屈服于特朗普的首要目标,即维持低能源价格,这是特朗普‘迅速击败通胀、快速降低物价并重振爆炸性经济增长’的竞选承诺。” 然而,鉴于局势的动态发展及此次袭击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家美国最大银行目前暂不愿做出任何基准结论。 Kanvea仅提供了如下的现状更新: 伊朗的产量与出口: 伊朗目前的日均原油产量为320万桶,日均出口180万桶原油和35万桶石油产品:伊朗的产量已从2021年的低点170万桶/日稳步恢复至目前约320万桶/日的水平,但仍低于2017-2018年接近400万桶/日的峰值。就原油出口量而言,已增至180万桶/日,仍比2018年5月的峰值低100万桶/日,但几乎是2022年初水平的两倍。与此同时,目前石油产品出口量为35万桶/日,比2024年5月的峰值减少了31万桶/日。 受制裁油轮: 目前,约有148艘载有伊朗原油液体的船舶受到美国制裁,涉及103万桶/日,占伊朗2024年原油出口量的65%。其中,51艘船舶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所有,该公司去年运输了70万桶/日的原油,而剩余的97艘受制裁油轮则由非伊朗实体所有。 伊朗的炼油与出口能力: 伊朗拥有庞大的炼油设施,处理能力为220万桶/日,以及大规模的石油出口基础设施。其主要石油出口终端位于波斯湾的哈尔克岛。然而,打击该设施不太可能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因为后者会警惕破坏石油市场。 流经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存在风险,但海峡封闭的可能性低: 目前,全球30%的海运石油贸易——包括2100万桶/日的原油和石油产品——以及全球20%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流经霍尔木兹海峡。尽管石油价格对伊朗遭受攻击的反应存在非线性特征,凸显了在考虑霍尔木兹海峡战略重要性时需评估伊朗报复行动的必要性,但 小摩评估认为该海峡被封锁的风险依然极低,主要原因在于此类事件从未发生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电力生产平稳增长。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增速加快。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0亿吨,同比增长4.2%,增速比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01万吨。 1—5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9.9亿吨,同比增长6.0%。 原油生产平稳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1847万吨,同比增长1.8%,增速比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9.6万吨。 1—5月份,规上工业原油产量9028万吨,同比增长1.3%。 原油加工降幅扩大。5月份,规上工业加工原油5911万吨,同比下降1.8%,降幅比4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日均加工190.7万吨。 1—5月份,规上工业加工原油29937万吨,同比增长0.3%。 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22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增速比4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日均产量7.1亿立方米。 1—5月份,规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0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 二、电力生产情况 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平稳增长。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增速比4月份放缓0.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38.0亿千瓦时。1—5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37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扣除天数原因,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1.0%。 分品种看,5月份,规上工业火电由降转增,水电降幅扩大,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2%,4月份为下降2.3%;规上工业水电下降14.3%,降幅比4月份扩大7.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6.7%,增速比4月份放缓5.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11.0%,增速比4月份放缓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7.3%,增速比4月份放缓9.4个百分点。
自去年10月起,焦煤开启了一波非常流畅的单边下跌行情。焦煤期货价格自去年10月的高点已下跌52.4%,今年以来的跌幅达36%。 “焦煤期货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今年1—4月的原煤产量同比增加6.6%,但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4.1%,动力煤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焦煤1—4月的产量同比增加6.1%,国内钢材需求则延续疲弱表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1%,铁路投资同比仅增加1.6%,上游库存持续累积,库存压力非常明显。”中辉期货黑色板块负责人陈为昌说。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钢厂三轮提降之后,焦化厂利润持续走低,焦炭产量有所下降。库存方面,虽然港口及钢厂焦炭库存降低,但独立焦企库存仍然偏高。在焦煤期货价格跌破部分煤矿的生产成本后,产量已有所下降。523家样本矿山精煤周度产量自高点的81.7万吨降至74.1万吨,但矿山库存仍创新高,目前已升至486万吨。 价格持续下跌后,煤炭供需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对此,东海期货黑色金属首席研究员刘慧峰认为,当前焦煤市场的供需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2025年前4个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6.6%,炼焦精煤产量同比增长6.12%,而生铁产量同比仅增长0.8%。在市场相对悲观的需求预期下,炼焦煤库存压力继续向上游传导,截至上周末,全国523家煤矿炼焦煤库存回升至486.04万吨,处于近5年同期高位,连续9周回升。 “当前铁水日产量仍在241万吨以上,钢厂的原料需求尚可,但控制采购速度,仍然维持低库存策略。目前煤焦供需总体上仍显宽松,上游出货压力较大。”陈为昌说。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焦煤价格已经跌破部分高成本煤矿的生产成本线,有部分煤矿开始减产。截至上周末,全国523家煤矿炼焦精煤日产量为74.06万吨,同比下降7.63万吨。同时,受进口煤价倒挂影响,前4个月炼焦煤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24万吨。 “煤矿减产不足以扭转焦煤市场当下供需失衡的格局。”刘慧峰说。 据陈为昌介绍,受安监和环保政策趋严影响,近期主产区焦煤产量连续下降,目前已低于去年同期。不过,目前并未出现大范围的限产和减产政策,产量下降的持续性仍需要观察。焦炭存在第四轮提降的预期,现货市场采购偏谨慎。 展望后市,陈为昌认为,近期焦煤价格出现一波反弹,从交割因素来看,目前仓单成本在830元/吨左右,由于独立焦企库存及焦煤矿山库存难以快速去化,煤焦供需偏宽松的状态难以改变,预计期货价格反弹高度有限,中期仍须警惕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焦煤盘面主力合约价格下跌至700元/吨附近之后,出现了阶段性反弹。主要是因为当时盘面贴水幅度过大。短期来看,中东冲突加剧,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从历史走势看,原油和煤炭价格有比较好的正相关性,所以近期焦煤的阶段性反弹行情可能会延续,但供需失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因此反弹行情随时可能结束。”刘慧峰说。
当地时间周五(6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如果原油市场在以色列袭击伊朗后出现短缺,该机构将准备释放紧急石油储备。 这一表态引发了其“对手”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批评,欧佩克称这种言论只会在市场上制造恐慌情绪。 IEA主要代表部分石油消费国,欧佩克则代表部分主要产油国。近年来,两者在全球石油需求走势、能源转型步伐等问题上持续存在分歧。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当前市场供应充足,但该机构已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他补充称,IEA的石油安全系统中有12亿桶战略与应急石油储备。 对此,欧佩克秘书长海赛姆·盖斯(Haitham Al Ghais)批评道,IEA多次强调释放紧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这一不必要的行为制造了错误警报,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盖斯强调,当前无论是原油供应,还是市场动态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无需采取不必要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友曾与IEA协调释放紧急石油储备,当时这一举动也遭到了欧佩克的强烈反对。 回顾本次事件,据央视新闻报道,以色列周五(6月13日)凌晨对伊朗境内的核设施和军事目标实施“先发制人打击”。 受该消息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主连价格一度涨7%至每桶78.53美元,为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发稿前不久,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称,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当天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并表示伊朗将采取正当且有力回应。 这些表态导致市场参与者担心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可能波及伊朗及其邻国的能源基础设施,甚至导致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 日内早些时候,摩根大通在报告写道,一旦中东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导致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那么原油市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供应混乱。 小摩认为,在极端地缘政治情况下,国际油价可能接近翻番,涨到120至130美元之间的水平。 RBC资本市场分析师Helima Croft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油价已大幅飙升……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是否重演2019年的剧本,袭击油轮、管道及关键能源设施。” 2019年9月,也门胡塞武装曾对沙特阿美在阿布盖克的石油加工设施发动无人机袭击,导致沙特570万桶/日的产能中断,引发油市剧烈震荡。有人担忧,类似“阿布盖克事件”可能重演。
特朗普政府在能源政策上雄心勃勃。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介绍过自己的“3-3-3计划”,即将实际GDP增长率提高至3%,年度预算赤字从GDP的7%降至3%,并将美国国内石油日产量提高300万桶。 然而,经济学家和能源专家们警告,贝森特的目标几乎没有什么现实依据。尽管特朗普政府实行了对化石燃料有利的政策,但美国石油产量可能将持平或出现下降,因为低油价使石油公司无利可图。 渣打银行的大宗商品专家预测,美国原油供应量可能在2025年下降15.8万桶/日,到2026年下降18.3万桶/日,这将终结拜登政府执政四年来的增长势头。 此前,美国达拉斯储备银行曾在一份调查中指出,美国页岩油产区的盈利线为WTI原油价格达到每桶65美元。而过去一个月中,WTI价格大多数时候都低于该盈利线,部分原因在于欧佩克+联盟的增产决定。 数据透露了什么? 渣打银行从四个数据维度分析四个不看好美国石油产量增长的理由。首先,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修订后的月度数据,3月份美国原油产量创下1348.8万桶/日的历史新高,但这三个月的平均日增幅仅为3万桶,相比之下, 2024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了27万桶/日。 通常被认为对增产乐观的EIA还预测,美国原油产量将从2024年的1320万桶/日小幅增长至2027年的1400万桶/日,而这一增幅仅达到贝森特承诺四分之一左右。 其次,据能源公司贝克休斯的数据,美国石油钻井数量今年以来已经减少了41座,同比减少了50座。减少的部分原因在于钻井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但渣打提醒,这波下降趋势已经持续了30个月。 此外,压裂作业区数量也暴跌至186处,较新冠疫情高峰时期的300处大幅下降。最后,已钻探但未完的油井数量也较2020年6月疫情时期的高峰下降了一半,在今年2月降至4494处这一低点水平,随后趋于稳定。 压裂作业区数量可以作为衡量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产量的一个补充指标,已钻探但未完井指标则可能是完井行为发生任何转变前的先行指标,未完井数量下降意味着钻探活动正趋于疲软。 从数据上看,美国能源公司显然已经放慢了对钻探的投入,以保留利润对股东负责。这一决定带来的直接影响可能是美国能源产量将出现持平或者下降的情况,从而对石油价格形成上涨压力。
美国银行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Francisco Blanch周一表示,欧佩克+的石油增产计划是沙特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将使沙特开启一场漫长但温和的价格战,旨在夺回市场份额。 5月31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7月份的石油供应增加41.1万桶/日,这也是该联盟连续第三次大幅增产,这些增产行动正在扭转多年来旨在维持更高油价的供应限制。 对此, Blanc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不是一场短促而剧烈的价格战;相反,这将是一场漫长而温和的价格战。 他指出,这反映了沙特希望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的意图,这些生产商目前状况相对较好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 Blanch还表示,沙特也在努力从其他欧佩克+成员国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他们(沙特)独自进行这种价格支持措施已经超过三年了,这使得竞争对手的产量得以提升。现在他们不再这么做了,”Blanch表示。 Blanch指出,这一战略转变已开始产生效果。根据贝克休斯公司提供的最新美国石油钻探数据显示,美国活跃石油和天然气钻井数量已降至了约四年来的最低点。 无独有偶,摩根士丹利的Martijn Rats等分析师在6月2日的报告中指出,OPEC+有可能在未来三个月持续增产,此举将推动油价下行。这意味着到今年10月,欧佩克+在2023年决定自愿减产的220万桶/日将全部回弹,彻底消除当时的减产措施。
永贵电器公告,控股子公司重庆永贵近日收到中车物流的两份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合计4573.57万元(含税)。中标项目为浦镇2025年—2026年城轨贯通道深度集采和唐山2025年—2026年城轨贯通道深度集采。若公司能够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将对公司2025年及未来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竞争优势。
积成电子公告,公司近日中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十六批采购(数字化项目第一次设备招标采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十一批采购(营销项目第一次计量设备招标采购)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采购项目,共中8个包,中标金额合计约为1.13亿元。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十六批采购项目中标3个包,金额共计3021.37万元;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十一批采购项目中标3个包,金额共计7241.33万元;在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采购项目中标2个包,金额共计1067.72万元。项目中标后,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占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的4.36%。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其中提出,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有关前沿方向,依托典型项目开展单一方向试点,依托典型城市开展多方向综合试点,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坚持重点突破,先期围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等七个方向开展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选择适宜的方向安排试点项目,合理确定试点规模和范围。坚持创新引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支持试点项目应用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成果,同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 其中提出,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新疆、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在科学整合源荷储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地区存量及增量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条件,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通过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算力负荷柔性控制、智能化调度等技术,提升源荷协同水平,降低负荷高峰时段电网保障容量需求。加强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联合运行,提升稳定供应水平。 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能发电力〔2025〕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发改能源〔2024〕1128号)有关要求,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开展试点探索,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有关前沿方向,依托典型项目开展单一方向试点,依托典型城市开展多方向综合试点,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坚持重点突破,先期围绕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等七个方向开展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选择适宜的方向安排试点项目,合理确定试点规模和范围。坚持创新引领,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支持试点项目应用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成果,同步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全程管理,做好试点项目的申报优选、组织实施、效果评估、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管理,保障实施效果,发挥带动作用。 二、试点方向 (一)构网型技术。重点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弱电网地区、“沙戈荒”基地大规模新能源外送地区,应用新能源/新型储能构网型控制技术,有效解决短路容量下降、惯量降低、宽频振荡等问题,提升新能源接网与送出能力。在电网结构薄弱地区、孤岛运行系统,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提高系统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提升电力供应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水平。 (二)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重点在保供偏紧或消纳压力较大地区,新建或改造一批新能源电站,通过长尺度高精度功率预测、风光储智慧联合调控运行等,提升系统友好性能,电站在高峰时段(不低于2小时)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电站与调度机构签订协同调度协议,明确协同调度运行方式及纳入电力平衡的可靠容量、支撑时长。电站日前申报协同运行的功率预测结果及发电计划建议,调度机构完善调度运行规则,基于电站上报数据将电站统筹纳入日内电力平衡。优先建设或改造新能源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的项目。 (三)智能微电网。选择典型应用场景,结合新能源资源条件,建设一批智能微电网项目,依托负荷侧资源灵活调控、源网荷储组网与协同运行控制等技术,提高智能微电网自调峰、自平衡能力,提升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缓解大电网消纳压力。智能微电网在并网协议中明确与大电网的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界面,以及调度控制、交互运行、调节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四)算力与电力协同。重点在国家枢纽节点和青海、新疆、黑龙江等能源资源条件好的非枢纽节点地区,在科学整合源荷储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地区存量及增量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和新能源资源条件,协同规划布局算力与电力项目。通过探索新能源就近供电、聚合交易、就地消纳的“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通过算力负荷与新能源功率联合预测、算力负荷柔性控制、智能化调度等技术,提升源荷协同水平,降低负荷高峰时段电网保障容量需求。加强数据中心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探索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联合运行,提升稳定供应水平。 (五)虚拟电厂。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负荷侧各类分散资源并协同优化控制,充分发挥灵活调节能力。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获取相应收益。 (六)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重点聚焦西北地区“沙戈荒”基地、西南地区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需求,结合国家明确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通过合理配置送端配套电源类型规模,优化接入电力系统方案,采用电源一体化协同控制、柔性直流、多源自适应换相直流(SLCC)、低频输电、构网型等先进技术,合理部署无功补偿和耗能装置,提高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和灵活控制水平,提升输电通道输送绿电占比并探索纯新能源外送方式,促进更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消纳。 (七)新一代煤电。对照《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中新一代煤电试点指标要求,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现役机组和新建机组针对清洁降碳、高效调节两类指标分别开展试点,鼓励开展同时满足上述两类指标的新一代煤电试点。在清洁降碳方面,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通过采用零碳低碳燃料掺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降碳措施,显著降低煤电碳排放。在高效调节能力提升方面,需满足高效调节所有技术指标要求,开展主辅机装备技术创新应用和系统集成优化,重点在电网快速调节需求大和调峰有缺额的地区提高煤电机组快速变负荷、深度调峰和宽负荷高效调节能力,机组应具备安全可靠启停调峰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试点申报。申报单一方向试点的,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总部组织报送(新一代煤电试点除外)。新一代煤电试点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一报送,需取得所属企业总部的项目支持函。申报综合试点的,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各地级市能源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情况,以地级市为单元,因地制宜选择多个试点方向形成综合试点方案,向国家能源局申报。其中,中央企业牵头实施的综合试点,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以地级市为单元联合申报。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中央企业总部广泛征集试点项目,根据申报要求并结合项目可行性、技术经济性等,做好同类项目评审,在此基础上向国家能源局申报试点。申报项目的建设或改造开工时间须在2024年8月之后,如需履行相关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申报时应取得相关手续(新一代煤电试点除外)。新一代煤电试点须落实项目要素保障条件。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组织填写申报表(详见附件),于2025年6月30日前将盖章纸质材料报送至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子材料同步发送至邮箱sunhe@nea.gov.cn。 (二)试点评审。国家能源局制定试点评审工作方案,细化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委托具备相关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评审工作方案开展评审工作。经评审,优选确定一批项目及城市列入第一批试点范围并发文公布,视情况开展后续试点申报和评审。新规划建设的新一代煤电申报项目,在纳入试点范围后,进一步落实项目核准(备案)等文件。对评审确定的试点有关材料,同步转国家能源局相关派出机构。 (三)项目实施。试点确定后,当地能源主管部门、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试点申报时提出的方案开展建设或改造工作,方案如发生重大变更需经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或中央企业总部向国家能源局提出申请。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要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过程中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报送阶段性进展。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结合职责,加强对试点的跟踪监管和服务,推动落实试点方案。 (四)支持政策。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中央企业要根据试点探索创新需要,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改革,解决政策堵点,形成有利于试点项目实施的政策环境。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渠道,对符合支持方向和政策要求的试点项目予以支持。试点成果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评价体系,作为评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新一代煤电试点项目所需煤电规模由国家能源局在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煤电规划建设规模内优先安排。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机组与新能源实施联营,鼓励联营的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 (五)评估推广。国家能源局适时组织开展试点综合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技术、成熟模式和配套政策机制,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对推进不力的试点,取消试点称号。 国家能源局 2025年5月23日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