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1

  • 高测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投产

    9月26日,位于江苏盐城的高测股份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正式投产。作为该公司的四大切片基地之一,这一项目的全面投产将使其产能提升至38GW。 在大多数行业人士眼中,高测股份主要是一家硅片切割设备及耗材的生产商,然而,令人瞩目的事实是,高测股份在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已经高达8.4亿,成为高测股份营收增速最快以及营收最高的业务板块。 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增长为何会如此迅猛呢?当然,这并非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业“天时”已至 近年来,在我国“双碳”目标和全球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驱动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已进入大规模、市场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的容量达到了78.42GW,同比增长高达154%,新增装机容量的迅速扩张催生着硅片产能的新建需求。 但在当前光伏技术快速更迭的背景下,硅片厂大规模投资设备后很可能会面临技术产能落后的风险。因此,许多光伏上游的拉晶环节与下游电池企业开始倾向于选择硅片切割加工的服务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行,还有助于降低技术迭代的风险,同时能借助专业分工实现持续降本。 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提供切割设备、切割耗材与切割工艺的龙头,高测股份精准地察觉到了市场上这一需求,因此决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下游市场。 2021年,高测股份正式启动了在光伏大硅片切割加工方面的产业化布局,实现了从产品供应向服务提供的纵向拓展,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在行业内的分工优势。 凭借技术领先等优势,布局当年,高测股份硅片切割加工服务板块便实现业务收入超1亿元,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急剧增长到9.29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增长了惊人的778.15%。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就已经实现了8.4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达170.67%,成为高测股份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产能方面,高测股份在乐山、盐城、安阳、宜宾投资建设了多个光伏大硅片项目,硅片切割加工服务规划总产能达102GW。 受益于光伏行业需求旺盛,高测股份目前在手订单已经饱和,此次投产的“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将有效缓解市场现有优势切片产能不足问题,从而满足更多客户新增硅片切割加工服务需求,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高测股份的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将达到38GW,这使其在行业中处于产能领先地位。 竞争力构筑的“地利” 地利,不仅是指地理特点和地缘战略因素,而且可以拓展理解为对一切客观条件的掌握和运用。 当前,硅片领域的风口无需赘述,但进入这一竞争区间,如何建立独家优势,成了考验一众参与企业的难题。如果企业竞争力较为薄弱,可能杀进市场后便“泯然众人矣”。 对业内众多参与者而言,硅片切割环节的技术壁垒,一个方面源自硅片的大尺寸和薄片化发展,给设备、材料和工艺都带来了更高的标准。 在降本和提效的双重因素驱动下,主流硅片尺寸从166硅片升级到以210/182为主的大尺寸硅片,硅片厚度也从180μm、150μm向130μm、120μm及110μm迭代,这种创新迭代导致硅片良率难以控制,需要企业对切片设备、切割耗材和工艺有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来自n型硅片、半片前置和矩形硅片等新兴硅片技术也对硅片切割设备或切割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这些挑战对高测股份而言,恰恰是其占据的“地利”因素,作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提供切割设备、切割耗材与切割工艺的龙头供应商,高测股份在硅材料切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拓展硅片切割加工业务,能够利用“切割设备、切割工具和切割工艺”的联合研发能力,在切片环节技术实现闭环,保证后续硅片产品的高品质以及稳定性。 据悉,在大尺寸薄片化上,高测股份一直积极进行研发技术创新,积累切片环节Know-how。不断推动182mm、210mm大尺寸硅片厚度从170μm向150μm及130μm迭代并实现良率的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已具备210mm规格110μm硅片半片的量产能力,并在研发端突破了60μm薄片化的技术壁垒。 在制造环节,高测股份全产线配备的都是行业先进的切片设备,所有产能均支持大尺寸、薄片化及N型等新兴技术,在生产设备、生产稳定性、产品良率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有助于用户快速适应新的技术迭代,并匹配更薄厚度、更多新兴硅片技术的硅片。 可以肯定的是,高测股份的硅片切割服务由于其卓越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已经站在了行业的前沿。而这种成功还可以归功于其精准把握了进军硅片切割加工环节的“地利”因素。 产业链与“人和” 在天时和地利之后,再来谈高测股份的“人和”。“人和”在企业生产中的具象,其实就是产业链协同的能力,而这方面更是高测股份优势所在。 硅片的切割环节是一项难度较高的精密加工过程,需高精密的切割设备与高质量的金刚线及优良的切割工艺,才能保证硅片切割生产的高质、高效、低成本。特别是薄片化叠加大尺寸导致硅片良率难以控制,需要企业对切片设备、切割耗材和工艺有深刻的理解。 在这方面,高测股份本身就是行业领先的光伏硅片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制造商,可以发挥“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技术闭环叠加大尺寸、薄片化、细线化、智能化等专业化切割技术优势,实现从装备端到各流程工艺全面掌控,减少碎片、大尺寸薄片可能产生的弯曲与翘曲等问题,提升切片质量。 具体来看,从2016年开始推出切片设备以来,高测股份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已超过50%,并且在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下,高测股份已建立了包括3项核心支撑技术及16项核心应用技术在内的完整的技术体系,能够保障在设备高速运转状态下,实现产品的“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的高精度切割,有效提升原料利用率,推动行业持续降本。 而且高测股份还通过持续的细线化迭代,不断提升切片出片率。自从2016年推出80μm线径以来,其每年都成功研发出更细线径的金刚线并投入量产。目前,高测股份已经向市场批量提供34μm和33μm及以下规格的金刚线,公司30μm金刚线正在客户端验证试用,同时积极开展更细线型及钨丝金刚线的研发测试。 在切割工艺方面,高测股份针对薄片化的需求领先行业创新性推出“半棒半片”切割技术路线,针对半棒加工环节已推出四种不同的半棒加工模式,分别为“截断-开方-中剖-磨倒”模式,“截断-开方+中剖-磨倒”模式,“截断-开方-磨倒-中剖-磨倒”模式,“前序-开方1-开方2-截断”模式,四种模式技术度均已达到成熟水平,可根据不同客户的切割应用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通过持续推进切割装备、切割工具、切割工艺协同研发,高测股份实现各环节大数据共享,进而具备了快速迭代现有产品和前瞻性布局新产品的研发技术能力。这种研发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差异化、定制化产品需求,而且对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品质以及切片良率的进一步提升将起到助推作用。 技术与规模优势加持之下,高测股份切片服务获得了诸多知名客户青睐。据了解,高测股份自2021年拓展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以来,已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双良节能等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切片合作关系,且得益于光伏行业需求旺盛,订单获取能力强劲,截至2023年上半年,在手订单充足,各切片基地均保持满产满销状态。 未来,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高测股份,将继续发挥创新优势,持续不断地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的切片产品,不断助力行业降本增效,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推荐相关产业链会议: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 三轮涨价后 TCL中环下调硅片报价 厂商采购锐减库存大增【SMM热点】

    SMM 9月26日讯:在自7月9日以来三度上调硅片报价之后,9月26日,TCL中环硅片价格终是再度进入下行通道,据其公布的最新单晶硅片价格来看,其中218.2、210、182尺寸的150m厚度P型硅片价格分别为4.41元/片,4.08元/片,3.08元/片,较8月21日分别下调6.17%,6.21%,7.46%;210、182尺寸的130m厚度N型硅片价格分别为4.2元/片,3.2元/片,分别较8月21日下跌6.04%,7.78%;210、182尺寸的110m厚度N型硅片价格分别为4.03元/片和3.08元/片,较8月21日分别下调6.06%及7.78%。 9月25日,隆基绿能也发布了最新9月单晶硅片报价,其“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由8月25日的3.38元下调至3.1元,降幅达8.28%。 两大光伏硅片龙头陆续下调硅片价格,也彰显了当前市场的窘境。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 报价为例,自9月21日以来,现货报价便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止9月26日, 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 现货报价已经跌至3.08~3.1元/片,均价报3.09元/片,相较此前3.35元/片的价格跌幅达7.76%。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对于硅片价格下跌的原因, SMM认为主要是因近期电池片厂商对硅片采购订单数量锐减导致,且当前电池厂原料库存充足,相比于采购硅片,企业更倾向于优先消化库存。在下游需求减少的背景下,硅片价格随之走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中上旬,因彼时硅片保持着可观的利润——182nm硅片利润高达30%,在高利润的诱惑下,硅片厂家多保持着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当时硅片库存处于低位,硅片厂商排产大幅增加。但是随着后续组件厂逐步向电池片厂商施压,电池片累库趋势明显,价格频频走低,市场情绪逐渐转空,多家电池片厂商开始减少对硅片订单数量,但当时硅片厂商仍保持高开工的态势,供增需减叠加市场看空情绪蔓延,硅片价格终是在9月21日迎来下跌。 在电池厂采购锐减的背景下,硅片库存也在9月22日当周迎来大增,据SMM数据显示,截止9月22日, 硅片周度库存 增至11.7GW。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 2023 SMM (第十二届) 硅业峰会 碳中和正从全球共识向全球行动推进,在全国能源转能过程中,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硅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光伏、新能源、特高压等行业发展也为有机硅行业提供了可观的前景;传统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铝合金材料的技术升级和创新也扰动着市场神经。 工业硅作为上述三大行业的最上游环节,在光伏企业对工业硅做产业配套、有机硅短期供需错配、工业硅期货加速行业内卷…等相关背景下,面对行业定价模式转变,贸易摩擦和竞争加剧,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上海有色网(SMM)将于11月9日-10日召开“SMM第十二届硅业峰会”,开展以“ 稳供需,促前行”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诚邀硅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汇聚一堂,剖析行业发展痛点和难点、于行业发展中寻求新的定位与机会,进行深度的思维碰撞。SMM相信,与会各位定会收获满满,共同见证工业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了解会议详情并在线报名参会 如何把握机遇,国内相关产业链现状及技术工艺发展趋势如何?如何拓展国际市场,需要注意哪些政策法规..... 欢迎参与SMM举办的 2023欧洲锂电池大会 ,百闻不如一见!亲自走一趟欧洲,真实了解当地市场和政策,面对面拓展下海外客户,一举多得! 此外, 2023年 SMM新能源产业年会 、 2023(第三届)SMM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年会 、 2024 SMM 零碳之路- 氢能峰会 、 2024 SMM 零碳之路- 光伏与储能峰会 、 2024 SMM零碳之路 - 风能峰会 ,都将汇聚产业专家、大咖,为大家全面把脉新能源产业机遇! 时代之风已经扑面而来,准备好扶摇而上! 》查看SMM更多产业链峰会

  • 华民股份:联合华晟新能源等投建的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11月底或可点火投产

    SMM 9月25日讯:华民股份发布投资者机构调研,其中提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从事光伏新能源、耐磨新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光伏领域主要从事高效 N 型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可以满足包括 TOPCon、HJT 和 IBC 等 N 型高端太阳能电池的需求,产品主要包括单晶硅片和单晶硅棒。 目前公司在云南大理投资了高效N型 20GW的拉棒、14GW的切片项目。一期4GW拉棒已全面投产,4GW切片已完成调试,二期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并陆续开展相关设备招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有望投产。另外,公司联合华晟新能源、宇晶股份在安徽宣城设立鸿晖新能源,投建的10GW异质结电池专用单晶硅片项目厂房已经封顶,预计今年11月底可点火投产。 未来,华民股份也将继续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打通上下游形成硅片、电池、组件及智慧电站为核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此外,华民股份还表示,公司聚焦于高效 N 型单晶硅棒、硅片,目前公司已先后在云南和安徽投建了两大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可以满足包括TOPCon、HJT 和 IBC 等 N 型高端太阳能电池的需求,下游客户不仅有正泰新能、一道新能源、通威股份、亿晶光电等 TOPCon路线电池厂商,也包括了华晟新能源、国晟新能源、金刚光伏等HJT 路线电池厂商。 而众所周知,自进入2023年以来,在我国光伏装机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硅片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作为作为硅片生产辅料之一的石英坩埚价格也频频上涨。且在今年一季度,一方面因我国高纯石英砂大多依赖进口,而近年进口高纯石英砂产能释放速度较为缓慢,新增产能扩张有所延后,加之进入2月份以来,国内高纯石英砂龙头企业中内层砂受到检修停产的原因导致石英砂出货量高速下降,市场供应状况表现为阶段性供应紧缺。石英砂价格迎来阶段性上涨。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高纯石英砂(石英坩埚内层用) 现货报价一度从2月24日的7.5万元/吨上涨至如今的41.5万元/吨,涨幅高达453.3%。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而针对此问题,也有投资者询问华民股份关于公司是否有因石英矿紧缺而导致坩埚紧张的情况,对此,华民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从未因石英坩埚供应紧张而停产,主要是鸿新新能源一期规模为 4GW,坩埚使用量较小。同时,公司也与坩埚供应商河北硕日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目前公司坩埚供应商主要是曲靖佑鑫、红河邦德、欧晶科技以及河北硕日这四家。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 上,SMM新能源咨询总监颜宇翀曾经预测,受光伏装机量迅速提升的影响,硅片需求量也迅速提升。5月份我国硅片产量达到48.1GW,同比大增85.00%,而至2023年底预计我国硅片产能将达到878GW,产能同比增速为27.06%,高速扩张的硅片产出也将持续带动石英砂的需求量。SMM预计,2023年石英砂供应缺口或在0.27万吨左右。 》点击查看详情 提及未来公司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华民股份表示,一方面,将增强硅料价格的市场预判能力,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整体降低硅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单产、提高良率、提高人工效率、严格控制期间费用等措施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目前已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并落实了责任人、考核指标和激励方案,通过上述方案的落地,公司降本措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鸿新新能源项目二期还规划了 220KV 电站和氩气回收站,随着二期项目投产,生产用电成本与氩气成本也将明显降低。 硅料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止9月26日,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报价暂时稳于75~87元/千克,均价报81元/千克。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从市场情况来看,据SMM调研显示,目前多晶硅市场签单无显著进展,硅片价格开始迅速走跌,市场情绪进一步转淡,临近国庆假期,头部企业备货基本完成,预计短期多晶硅价格或以稳为主。

  • SMM:光伏玻璃供大于求 产能规划延后 组件产能及排产或给需求提供支撑【SMM光伏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SMM光伏玻璃分析师郑天鸿对光伏玻璃市场供需现状下的风险点展开分析,他表示,因国内光伏玻璃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光伏玻璃产能规划明显延后,预计2023年产能规划与实际落地产能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增大。需求方面,SMM预计今年国内终端装机量将达到170GW左右,对光伏玻璃需求支撑较强,玻璃行业供需格局或将得到很大改善。 光伏玻璃价格走势分析 光伏玻璃四阶段价格走势分析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第一阶段:2022年9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年底国内终端抢装增多,光伏玻璃需求向好,推动光伏玻璃价格走高; 第二阶段:2022年12月之后到2023年3月,此阶段抢装结束后国内消费重新冷清,同时国内新增产线增多,前期点火窑炉爬产完成、产量释放,市场表现为供大于求,光伏玻璃价格有所下行; 第三阶段:2023年4月到2023年7月,成本需求双向平稳,玻璃点火意愿降低,整体市场向稳运行,玻璃价格维持稳定。 第三阶段:自2023年7月至今,组件排产升至50GW以上,同时玻璃原材料纯碱价格不断上涨,为玻璃价格上涨提供双向支撑。 供应情况分析 供应:光伏玻璃规划产能增速飞快 2022、2023年为我国光伏玻璃产能高速扩张的两年,新增光伏玻璃产能及规划分别为 35900吨/天、63840吨/天 。 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明确光伏压延玻璃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但仍需召开听证会。自此《办法》提出,光伏玻璃正式进入高速扩张时期。一些光伏玻璃新玩家纷纷布局,据SMM统计未来三年,“新玩家”新增产能规划可占总产能规划的 40.63% 。 光伏玻璃产量日益增多, 据SMM统计2023年8月光伏玻璃月度产量为223.30万吨,同比增长57.48% 供应:国内供大于求格局表现明显 产能新增规划延后 受2022年下半年光伏玻璃行情转弱的影响下,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跌,厂内新增产能释放情绪转差,新增产能普遍向后推延或取消。2023年1-8月国内光伏玻璃新增产能为11600吨/天,同比减少45.28%。 2023年上半年与2022年实际落地产能与新增产能规划差距均较为明显。预计2023年产能规划与实际落地产能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增大。 供应:龙头企业持续加码 双寡头格局明显 据SMM调研显示,当前国内双寡头格局明显,截至2022年底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占全国总产能50%,成本利润均为国内第一梯队。 截至2023年上半年国内格局基本维持不变,随着些许新玩家进场,寡头占比稍有所减少。 2023年龙头企业继续加码玻璃产线,甚至在原有1200t/d窑炉产线上再次提高至1500t/d窑炉产线规划,而单条窑炉产线产能越大,对原材料消耗越小,成本越低。 供应:围绕原材料布局 产业集群化表现较强 据SMM调研显示,2023年,安徽依然为我国最大光伏玻璃产业集群地,主要由于国内安徽滁州其超白石英砂质量最好、矿源最多,“占砂为王”也是目前建厂选址的核心。 除安徽外,近年国内再次在广西、江苏、云南等地发现优质石英砂矿源,而龙头企业布局较快,现已在新矿源附近建厂。 供应:双反+210、301政策影响下 海外光伏玻璃产能增速加快 2012年,针对中国及台湾晶体硅光伏电池,不论是否单独、部分或完全组装成为其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晶硅电池,组件,层压板,面板和建筑一体化材料等,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税。受双反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厂商为应对制裁转移至台湾地区生产电池以及组装组件 2015年,美国针对中国以及台湾电池和组件进行第二次双反,加收台湾地区的反倾销税。 201条款:对于光伏电池及组件来说,征收范围为全球国家(少数发展中国家豁免),就比较关注的东南亚来看,越南、泰国均在201征收范围内,柬埔寨豁免 301条款:对中国2000亿贸易额产品加征关税,对光伏的影响包括组件、逆变器、接线盒、背板等全产业链产品。 需求情况分析 需求:组件产能以及排产情况给玻璃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2年底,国内组件产能约为582GW,同比去年增幅为62.11%。SMM预计,截至2026年底组件总产能将达到1000GW左右。 组件产量的明显增长主要仍来自于下游需求的好转,据SMM统计2022国内组件定标量达到124GW,而反观2021年全年招标仅47GW左右,预计今年国内终端装机量将达到170GW左右,需求支撑较强。 预计后续组件排产将保持较高水平对玻璃需求量提供有效支撑,月度排产量约为50GW左右,供需格局得到很大改善。 以当前单双玻占比推算,1GW组件需约4.5万吨光伏玻璃。 需求:得力于东南亚国家光伏政策推动 海外需求表现较强 从出口情况来看,2022年受东南亚地区光伏政策推动,例如越南、印度等国家大力推行学校、工厂屋顶安装光伏,对我国光伏玻璃需求持续增强。2023年光伏玻璃月度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2023年7月,光伏玻璃出口量为34.3万吨,同比增加53.13%。 2023年出口贸易国TOP5发生改变,TOP5里四国都属于东南亚国家,美国需求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减少。 需求:终端建设对于双玻组件需求增多 双玻占比预计首超单玻占比 自2022年以来,BIPV、轻量化电站等项目发展迅速,对2.0mm及以下厚度玻璃需求较高, 双面组件市场需求得到迅速提高 ,增大对玻璃的需求量。 近期终端 受利润以及抗压 等性能等考虑,对单玻组件接受度意愿降低,同时双玻组件 重量较单玻组件有所减轻 ,对组件企业来说成本亦有所降低。 光伏玻璃现状风险分析 光伏玻璃行业重点政策一览 光伏玻璃建设前流程 听证会制度是我国光伏玻璃产能风险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政策要求,目前在建、拟建及2020年1月3日之后投产的光伏玻璃项目需在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听证会程序,会后组织单位将形成听证意见、听证报告递交各省委托方,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听证意见、专 家论证出具项目风险等级提示,各地政府部门据此决定是否公示、公告光伏玻璃项目。

  • SMM:未来光伏电池扩产将放缓  HJT电池降本空间巨大 组件溢价会被压缩【SMM光伏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异质结、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论坛 上,SMM光伏分析师毛婷婷围绕“Topcon& HJT电池扩产、成本及溢价” 展开了分析。她表示,当前全产业链过剩风险较大,24.4%转换效率以下(对应580W以下组件产品)的Topcon电池/组件已无溢价优势;后续市场分层明显,更高功率N型组件产品(电池转换效率达25-26%%以上)在与终端价格博弈中能有溢价优势,但伴随高效率、高功率的组件产品快速投放市场,溢价也会快速被抹平,终端受益最大化。 Topcon、HJT电池扩产进度 2023年光伏电池产能将扩产至1000GW左右 N型市占率预计或突破30% 2023年为光伏电池技术切换期,资本涌入助推高速扩产,而需求增长周期相对更长,未来三年电池扩产放缓。 SMM预计2023年光伏电池产能或将扩产至1000GW左右。不同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方面,预计后续在当前还占据主流的P-PERC电池占比将持续被压缩,2023年N-Topcon以及N-HJT电池市占率将突破30%。 Topcon国内企业布局跟踪 全国148+基地,规划产能达1400GW左右 据SMM调研了解到,当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超148家Topcon基地,规划产能高达1400GW左右,赛道不可谓不火热。 Topcon今年年底可落地有效产能近400GW Q4过剩明显 据SMM调研,Topcon电池批量投放市场集中在9-11月份,预计今年可落地的有效产能近400GW。 2023年下半年电池片产量增长引擎为Topcon,第四季度开始产能利用率下降,市场过剩情况明显。 2023年9月Topcon基地 据SMM了解,当前已购置Topcon电池生产设备的企业达45家以上,涉及项目基地达55个以上,产能达300GW以上; 9月量产Topcon电池的企业仅有25家。限制投产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厂房建设工程节点滞后,拖慢了规划进度; ②电池厂投资资金未按时到位,设备购置缺乏资金,设备提货进度放缓; ③7-9月为电池设备集中交付期,设备厂商交付节奏不一致,部分设备出现延期交付; ④部分配件如石英器材等产能紧张,无法满足按期交付需求,影响电池厂的设备调试及量产进度;⑤Topcon电池生产调试难度较大,良率控制、效率提升都极具挑战性,电池厂在厂设备开线率较低等等。 今年HJT电池规划产能较年初增长163% 国内规划布局HJT电池生产线的公司有46家左右,项目基地达59个以上。 国内HJT电池规划产能达到308GW以上,相较年初规划规模增长了163%。 产能规划最大的公司为华晟,其次东方日升。未来预计多家龙头公司将进入HJT电池扩产大军。 规划HJT电池10GW以上的有12家。单独上电池的少,一般电池/组件一体化。 购买整线设备成为趋势,规划产能一般3年左右落地,第一期大部分从600MW开始整线试验。 HJT电池设备进场进度跟踪——2023年底有望突破66GW 据SMM调研,当前HJT名义产能41.75GW,此数据包含已进场调试中的、试验线等。当前,今年设备待进场的产线产能约有25.90GW。 截止到2023年底,国内HJT名义产能预计可达到60GW左右。 限制HJT量产加速的主要方面: 国内可量产HJT核心设备及整线设备的企业仅4家公司,而今年HJT设备订单提升明显,HJT设备产能较为紧张,当前整线交付期大约6月左右。 行业扩产过猛,对工艺要求、成本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部分设备及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尚未得到时间的验证,在设备调试中需要磨合的时间较长。 国内核心技术人员非常紧缺。 电池成本拆解 Topcon成本结构拆分 当前topcon182单瓦成本0.687元/W 据SMM分析,Topcon电池生产成本项中硅片占比接近67%,当前量产硅片厚度为130μm,后续Topcon用硅片预期降至120μm以下,进一步压缩硅成本; Topcon用银浆当前正银耗量50-55mg/片,背银耗量55-60mg/片,单片银浆耗量120mg,部分厂家已低于110mg/片; 后续0BB导入后单片银耗降量继续下降,且在金属化技术下,银浆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HJT电池降本路线清晰 降本空间巨大 在HJT 电池成本构成中,硅片成本占比在53%左右,浆料在成本中占比在25%左右。 N型电池成本上高于P型,主要源于纯度更高的硅料、银浆用量、设备折旧;银浆和设备可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等国产化降本;硅料成本由于N型更薄,所以单瓦耗硅可以弥补高纯硅料价差。 Tocpon电池溢价分析 N型电池组件功率高 摊薄LCOE 光伏电站的成本 据CPIA数据,2022 年,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成本为4.13 元/W 左右,其中组件约占投资成本的47.09%,预计2023 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效率稳步提升,整体系统造价将显著降低,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可下降至3.79 元/W。 【据SMM调研,今年项目实证案例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仍在4元/W以上,随着高功率组件批量应用于市场,初始投资成本将加速下降】 N型技术溢价利润向终端转移 电池组件享受的溢价会快速被压缩 P/N价差缩小 终端充分受益 据SMM调研显示,进入2023年以来,P/N电池价差逐步缩小,预计终端将充分受益。 当前市场主流效率Topcon电池暂无溢价空间 后续效率提升溢价凸显 总结:Tocpon电池当前无溢价优势,但高转换效率的电池快速投放市场会有短期阶段性的溢价空间 。 1. 当前全产业链过剩风险较大,24.4%转换效率以下(对应580W以下组件产品)的Topcon电池/组件已无溢价优势; 2. 后续市场分层明显,更高功率N型组件产品(电池转换效率达25-26%%以上)在与终端价格博弈中能有溢价优势,但伴随高效率、高功率的组件产品快速投放市场,溢价也会快速被抹平,终端受益最大化。

  • 基于三代半导体的塑封定制开发及模块解决方案【SMM光伏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高端电源产品线产品经理蔡超峰表分享了基于三代半塑封定制开发的相关内容。他分别从塑封路线以及储能实践两方面展开阐述。 塑封路线 塑封路线——封装类型及BOM 汽车应用需求趋势:低成本 -》 高通流 -》高温封装 光、储、充应用需求趋势:、过载能力、高可靠、低成本-》 高通流 -》高温封装 塑封路线——优势及潜力 成熟的高温封装方案(175~200℃);高耐压、高可靠、 高温塑封料较低的CTE能更好的控制模块的warpage;塑封大模块成为可能 更长的PC寿命 更长的TS寿命 (IEC 60749-25:2003) 按光伏逆变器10年使用寿命计,环境温度TC等效次数为:4481 (ΔT=80℃);等效可靠性要求:-40~125℃,250 cycles。 塑封模块TS寿命:with & w/o Cu base:>1000cycles。 储能实践 储能实践——1000V Full SiC定制塑封模块解决方案 定制化全碳化硅模块方案 储能实践——1000V BUS储能方案_损耗与成本 (以120KW 16KHz为例) 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TNPC SiC效率最高,相对成本最为昂贵;HB SiC与ANPC SiC版本损耗接近,芯片利用率更高,节约尺寸。 储能实践——Previously on 100kW Full SiC DIP TNPC 储能实践——125kW TNPC Solution: 750V+1200V SiC Technology for Best Efficiency 储能实践——125kW TNPC Solution: Load Curve @Inverter mode 750VBUS 40%轻载损耗控制在0.4%以下;100kW版本实测半载效率超过99%. 储能实践——125kW TNPC Solution: Loss breakdown_125kW Inverter 220VAC/190A TNPC损耗相对更低,满载损耗占比约0.8% 相比APNC IGBT版本损耗,大约降低0.7%↓,预期效率98.5%@125kW SiC R SP 继续进步 25% ,最终满足接近 1% 的效率提升 储能方案的未来:碳化硅时代

  • SMM:未来硅料将迎价格战 2024-2025年淘汰产能【SMM光伏大会】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Topcon高效电池与晶硅应用论坛 上,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表示,2023年多晶硅市场或维持过剩状态,硅片产量预计在今年10月达到峰值。预计硅料后期将迎来价格战,2023年开始,2024-2025年产能开始淘汰,后期产量增速大大放缓,2027年供应量约为20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900-1000GW上下的范围。 硅料价格面临“降价”风险 据SMM调研显示,多晶硅致密料价格自2月下旬以来一路下行,在6月下旬一度跌至行业成本线附近,进入7月下旬,随着多晶硅致密料价格逐步回暖,多晶硅企业利润再次“显现”。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供需平衡方面,据SMM整理的多晶硅供需平衡图来看,自7月开始,下游硅片消费量开始小幅反超多晶硅产量,多晶硅市场开始出现供应缺口。 不过 从近期的市场情况来看,SMM认为,随着下游市场的降温,9月签单进度缓慢,后市硅料市场或有降价风险。 虽然后期硅料产-消存在缺口,但前期拉晶厂囤积大量硅料库,目前在7-8万吨左右。一旦主材环节开始出现降价,拉晶厂将优先消耗原料库存,届时多晶硅有累库风险,进而降价。 硅料下半年远期行情预测 据SMM对下半年的市场调研情况来看,按照当前各企业投产规划,9月、10月将有多个代表性项目集中释放补足前期缺口,其中宝丰、上机、合盛、协鑫、通威等企业皆有新基地投产。 预计随着多晶硅企业持续扩产,在今年10月份左右硅料产量将超越硅片消费速度。SMM预计2024年多晶硅保守估计产能或将达到300万吨左右,届时将满足1400GW左右的装机量,将继续维持过剩状态。 预计多晶硅后续将维持成本线(58元/千克)窄幅震荡,此轮价格一旦开跌将迅速跌破成本线。 多晶硅价格预测概览 基本面总结: 供应:考虑进出口国内多晶硅总供应约为13.97万吨; 需求:9月国内硅片排产预计63GW,对多晶硅消费约为14.18万吨,其增量主要来自于硅片利润可观带来的开工率从提升以及新产能的释放; 库存:库存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但随着硅片采购情绪减弱,库存有望提升。 宏观面总结: 成本:目前行业平均全成本约为51元/千克,考虑税收总成本约为57.6元/千克,最高成本68元/千克,目前利润可观,导致新产能持续进场。 政策:欧美地区“强迫劳动法案”政策导致一部分需求转化为中国硅片企业进口瓦克、hemlock等海外高价原料。 情绪面总结: 上游:头部企业有意推行优质N型料,拉高市场价格及头部控市能力。 下游:拉晶厂在9月签单有所减弱,贸易商亦陆续出货。 硅片近期市场情况 据SMM调研显示,近期来自多晶硅方面的价格支撑以及组件的大幅扩产,支撑硅片价格上行。 而硅片利润快速增长将引发硅片大幅扩产,当前硅片库存虽然处于持续下降阶段,但据SMM调研显示,电池片厂原料库存已经达到10天左右。若下游优先消化库存,硅片库存将迅速累积。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SMM预计后期硅片市场预计将“产、利”双降的状态。 硅片P、N发展概况 近期硅片市场行情解读: 前期硅片N型扩产步伐略低于电池片,电池片下半年N型大幅投产,硅片略有不及且硅片某头部企业仍坚持以P为主影响产量占比。 二三季度N型硅片一度紧缺叠加N型硅料的上涨,N、P价差扩大,延申至组件端,单瓦售价差逼近0.1元/w。 需求决定方向,随着硅片扩产增加,SMM预计后续N型硅片占比将逐渐跟上下游步伐。 硅片2023年后市预测 据SMM调研显示,自2023年三级季度初始,由于组件的大幅扩产,市场整体情绪被带动,各方采购力度加大,利润修复,硅片扩产也开始显著增加。后续排产受利润以及头部企业策略影响,将继续大幅扩张,硅片产量预计将在10月达到年度峰值—65GW。11-12月,随着硅片利润修正以及年底采购结束,硅片产量或将出现下行。 电池片方面,9月由于组件大幅减少对上游采买,排产出现小幅减少,硅片有累库风险,预计电池片排产或将于10月达到年内峰值,11、12月电池片排产或将有所回落。 多晶硅、硅片价格底部震荡 多晶硅: 2023年多晶硅产能、产量分别为270万吨以及150万吨左右,维持供应过剩的态势 截至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为121万吨,多晶硅产量约为90万吨; 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70万吨左右,预计产量在150万吨上下,以2.4g/w的单瓦硅耗计算(技术进步),考虑1.2的光伏装机容配比,对应光伏装机量为530GW左右,2023年全球预计光伏装机量达380GW左右,多晶硅供应将严重过剩。 价格: 多晶硅价格崩塌后短暂上行 二季度在多晶硅供需基本面过剩背景下,硅料价格出现崩塌,目前致密料最低价格降至不足60元/千克。后续随着头部拉晶厂大批扫货以及多个项目投产延期,价格再度出现上行。 硅片: 硅片产能已严重过剩 但产能释放受制于石英砂 硅片当前供应在整个环节中最为过剩,但由于石英砂的缺乏将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产能得释放,按照2023年500GW需求测算,石英砂市场2023年或将维持紧平衡。 硅片正形成双龙头格局,2023年隆基及中环对其控市力明显增加。 硅片价格: 三季度硅片价格再度“反弹” 硅片价格受石英砂热度影响,二季度价格得到一定支撑。后期在组件大幅提产、硅料价格上涨的支撑下,硅片价格再度出现上行。 上游市场远期发展预测 远期市场行情解读: 对于远期终端需求 ,SMM预计远期全球需求保持可观增长,至2025年新增装机达到约00GW左右,2027年将提升至700GW上下。中国方面2027年新增装机量预计将接近300GW。 多晶硅价格方面, SMM预计硅料后期将迎来价格战,2023年开始,2024-2025年产能开始淘汰,后期产量增速大大放缓,2027年供应量约为200万吨左右,可满足硅片需求900-1000GW上下的范围。 2027年,SMM预计硅片产量或将达到900GW左右,其中N型占比将逐步增加,或将从2023年的30%左右增加至2026年~2027年的90%左右。

  • 专家解析:《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标准【SMM光伏大会】

    在SMM主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组件市场分析与应用场景论坛 上,中认南信(江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部长仲政祥针对《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展开解析,他表示,海上光伏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资源,提高发电效率,节约土地成本;在政策支持及持续的技术发展下,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背景 海上光伏可以更好地利用阳光资源,提高发电效率,节约土地成本;在政策支持及持续的技术发展下,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海上光伏发展的基础: 空间广阔: 海域宽广,避免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日照充足无遮挡,发展空间大;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光伏理论可安装量超100GW;距电力消费市场近。 政策支持: 2023年,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山东省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 技术储备: 光伏+水面为海上光伏提供了一定技术基础;行业企业已开始针对性进行技术与产品储备。 相比陆上光伏电站,光伏设备将在更严酷的海洋环境中使用,对光伏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标准化方面现有标准对光伏组件的通用要要求以及在相关陆地气候地区(如湿热带地区)有相关的标准,但针对海上光伏项目的特殊要求并未涉及。 组件浮桶一体 优势:浮桶承担了较多应力,安装便捷,潮汐浮动; 劣势:不便于运维。 组件浮桶分离 优势:有运维通道,组件易更换,潮汐浮动; 劣势:组件有应力,抗大风大浪能力弱。 海上光伏的优劣势如下:优势:抗风浪能力强;劣势:所建海域海床较浅,规避潮汐时需离海面较高。 优势:有运维通道,组件易更换,潮汐浮动;劣势:组件有应力,抗大风大浪能力弱。 标准内容简介 海洋腐蚀: 包括盐雾腐蚀、海洋生物附着、电化学腐蚀; 机械应力: 海浪冲击、回旋、海水浸没压力; 海洋环境: 低温、高湿、PID。 主要测试序列 核心差异化检测项目简介 设计目的: 符合实际应用场景 材料低温下塑型可能变差 7.14 低温动态机械载荷试验 *对设备要求极高 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动态机械载荷测试 A类:-40℃ B类:0℃ 1500pa,其他同IEC62782。 7.15 海浪旋转冲刷试验 考察光伏组件受到海上不同方向的波浪冲刷的耐腐蚀能力 以3±0.5m/s的速度对组件进行海水旋转冲刷,组件至少有1/2被海水浸没,持续240小时。 7.16 多因素耦合腐蚀试验 考察组件承受海水拍击、潮汐耦合、雨水冲淋等综合腐蚀环境的能力;正玄波拍击、潮汐耦合、雨水冲淋综合作用200个循环。 部分IEC测试要求加严检测 7.10至7.14 动态机械载荷试验(1500pa,其他同IEC62782)后进行环境老化,老化后再次考察低温动态机械载荷承受能力, 7.12湿热试验 加严测试条件为 条件变更为90℃、90RH% 1000h 7.13湿冻试验循环次数加严至20次(-40℃-85℃) 7.7电位诱发衰减试验,测试时间加严至192h 7.9紫外试验,总辐照量加严至120kWh/m2 标准内容简介 a)在标准条件下,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在每个单项试验后不超过5%,在每组试验后的不超过8% b)在试验过程中无组件呈现断路现象; c)无下述定义中的严重外观缺陷; d)试验后满足绝缘试验要求; e)每组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满足湿漏电流试验的要求; f)满足单个试验的特殊要求。 衰减单项:5%,序列:8%阈值根据实际验证结果可能进行调整 创新性及意义 《海上光伏电站用光伏组件性能评价技术规范》 多个新研发试验项目、填补标准化空白、产品选型指导、推动海上光伏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本标准结合海上光伏电站的特点,对盐雾腐蚀、动态机械载荷、低温动态机械载荷、电势诱导衰减、湿热、热循环、湿冻、紫外、海浪旋转冲刷、多因素耦合腐蚀等诸多方面制定了专项测试要求,填补了海上光伏标准化领域相应空白,为海上光伏电站设备选型提供指导,推动海上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唯一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业的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央企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旗下专业认证服务平台及综合性NQI服务平台。 CQC是由中国政府批准设立、认证机构批准书编号为001号的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被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增进国际互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业务门类全、服务网络广、技术力量强,国内规模最大、引领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机构,并以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跻身世界知名认证品牌行列。 CQC海上光伏 一站式质量服务

  • N型TOPCon电池、轻质封装技术及产品应用【SMM光伏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件研发中心总监介雷介绍了N型TOPCon技术、轻质封装技术以及产品应用。 N型技术 TOPCon电池技术 TOPCon3.0 plus核心工艺 TOPCon3.0 plus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一:i-SE • 高能量激光选择性发射极工业化技术(industry-selected emitter); • 有效的降低前表面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提升短波长光谱的利用率。 关键技术二:ut-polySi • 超薄多晶硅与微掺杂技术(Ultrathin Poly Si); • 能有效的降低背面多晶硅层对长波长光谱的寄生吸收,大幅提升长波长光谱的利 用率。 TOPCon3.0 Plus成绩 TOPCon3.0电池效率突破26.24%,开路电压创造世界纪录;TOPCon4.0大面积333.4cm²电池效率突破26.33%,再创造世界纪录。 轻质封装技术 轻质封装结构 1、正面透明含氟复合材料:10年材料质保,25年功率质保; 2、各层间采用定制胶膜封装,水汽透过率:<5g/(m²·24h); 3、背面金属复合材料,水汽透过率:0 g/(m²·24h)。 轻质封装胶膜技术 EVA胶膜 EVA: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存在光降解反应、氧化黄变;EVA与H2O反应生成醋酸,影响性能。 POE胶膜 主链为聚乙烯链,支链提供了弹性体。 ·没有氧,没有不饱和键,结构更稳定; ·特殊分子结构使得POE同时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力学性能,水汽透过率为EVA材料的十分之一。 一道新能使用的胶膜为采用定制配方进行交联,并修补相关官能团的薄弱点。 产品应用 轻质产品应用

  • 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高性能粘接解决方案【SMM光伏大会】

    在SMM举办的 2023SMM国际光伏产业峰会-先进组件封装材料与组件技术论坛 上,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小乐介绍了光伏市场以及光伏组件、BIPV&BAPV、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解决方案。 光伏市场信息 光伏发电将是当前和今后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 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蓬勃发展。制造端,2023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 应用端,2023年1-7月光伏发电装机97.16GW,同比增长158%。 据CPIA预测,2023年HJT市占率有望或达3%,对应装机有望超过10GW。 目前全行业已公布HJT电池产能超过200GW,已投产约8GW,在建约53GW。预计2023/2025年底国内HJT产能有望实现68GW/97GW。 中国光伏协会对HJT发展前景更乐观,预测2025年/2030年其市场份额约18%/32%。 ✓N型大幕开启,TOPCon率先规模化量产;但从电池、尤其组件产品看,HJT效率明显领先于TOPCon,且双面率高、温度衰减更弱,因此具备反超TOPCon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的潜力。 ✓钙钛矿组件具备理论效率高、材料成本低等优势,且钙钛矿晶硅能利用成熟晶硅电池产业,技术变革完美衔接。这也将为以叠层为基础的多结电池蓄力,冲击40%+乃至更高的转换效率极限。 缺点:异质结(HJTHJT)电池和钙钛矿电池都对水汽比较敏感,尤其是钙钛矿,极易受环境影响。 因此,对组件的封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光伏组件解决方案 丁基封边剂性能参数表 ZJ-302PV是一款单组份热熔型丁基胶,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性能和绝缘性能。主要用于薄膜、钙钛矿、异质结等水汽敏感性电池组件的边缘防护,可大幅提高组件边缘的密封性及绝缘防护。 ➢极低的水汽和气体透过率 ➢与玻璃优异的粘接性能 ➢优异的耐UV性能 ➢优异的耐温和耐老化性能 ➢高体积电阻率 ➢可自动化施胶,提高生产效率 相同条件下,丁基胶的水汽透过率只有其他胶的1/100。 为了提高钙钛矿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使用寿命,常需要在组件(含双玻)四周使用密封胶,防止水汽进入。 光电建筑一体化 什么是BIPV? BIPV也就是建筑一体化型光伏技术(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种。BIPV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建筑外部围护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与建筑物形成统一体、不可分割。 BIPV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的结合,建筑物作为光伏方阵的载体,起支撑作用;另一种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物的集成,光伏方阵作为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现如光电幕墙、光电屋顶等。 什么是BAPV? “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称为安装型太阳能光伏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与建筑物功能不发生冲突,不破坏或削弱原有建筑物的功能。 储能 趋势和市场概况 储能是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快速提升,也推动了储能行业的发展。 随着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显,新型储能发展被确立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点,目前储能新品覆盖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等领域。 储能领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二氧化碳储能项目、电化学储能项目、熔盐储能项目、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液流电池储能项目等。 储能行业解决方案 光伏风电储能(逆变器 储能电池)解决方案 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的转换装备,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核心器件,具有高效率、长寿命、高可靠性等特点,能稳定运行于高温、高湿、盐雾等各类自然环境,而有机硅胶粘剂凭借其卓越的耐候性、导热、阻燃性能,已成为光伏逆变器组成中的主要材料。 储能电站(光伏 风电/BMS PCS等):储能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可缺少存储能电能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能,并在日照量不足,夜间以及应急状态下为负载供电。 充电设施解决方案(充电桩、充电枪等)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