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1

  • 美国:将太阳能硅锭和硅片制造纳入税收抵免范围

    美国扩大了《芯片与科学法案》下半导体晶圆生产的定义,太阳能硅锭和硅片制造也将纳入48D条款的税收抵免范围。 美国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先进制造投资税收抵免》(CHIPSITC)最终规则中,将太阳能硅锭和硅片制造纳入税收抵免范围,为美国光伏制造业的垂直整合带来了重大推动。该规则将于2024年12月23日生效,2022年12月31日之后投产的设施将有资格申请。 根据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SEMA),《芯片与科学法案》为国内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提供25%的投资税收抵免(ITC)。SEMA执行董事MikeCarr表示,这项新规将帮助太阳能制造商重塑整个太阳能供应链,并对国内铸锭和硅片生产提供关键支持。 《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7亿美元用于美国半导体研发、制造和劳动力发展。半导体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等。半导体的主要材料硅也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地生产半导体,可以确保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关键部件的持续供应,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白宫声明,该法案将在加强美国供应链、应对中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2022年8月法案通过以来,已动员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 根据ROTHMKM的PhilipShen,该税收抵免与45X条款叠加适用,并且适用于2027年前开工建设的设施。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主席AbigailRossHopper对这一进展表示欢迎,认为该联邦激励措施填补了太阳能供应链中的关键缺口。 截至目前,根据SEIA的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太阳能组件供应链产能为:42GW多晶硅、13.3GW铸锭、24.3GW硅片、42GW电池和82.4GW组件。

  • TCL中环下调开工率后:有员工称9月只上了三天班 疑似引发“离职潮”

    因大幅下调开工率,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疑似遭遇员工“离职潮”。近日,财联社记者从多个社交平台注意到,其子公司天津环智和天津环欧出现员工集体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赔偿。 对此,财联社记者向多名公司员工求证获悉,今年8月以来中环多个生产基地开始排休。由于在岗排班时间大幅减少,导致员工10月到手工资远低于正常水平。根据员工提供的现场照片,至少有数百位员工要求公司管理层给出赔偿方案。 对于近期开工负荷,以及与员工协商离职赔偿进展等事项,财联社记者向公司公开邮箱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据多位TCL中环天津员工反馈称,目前协商还在进行中,公司承诺称将在下周一(10月21日)给出解决方案。 有员工称9月只上了三天班 一位现场员工通过社交媒体对财联社记者称,公司目前没有主动裁员,但是存在不合理降薪的情况。据她介绍,目前厂区大部分同事都被要求排休,实际工作时间大幅减少,导致到手工资非常低。 另一位本月刚刚办理离职手续的前中环员工也对财联社记者称,8月份之后开始了四班倒和安排人员调休,他9月份只上了三天班。在感觉到苗头不对后,已经迅速和公司协商了离职和赔偿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虽然(赔偿)少点,但是留在这里成本也很大。” 据悉,天津环智和环欧等生产基地发放薪资的时间是15号。由于大批员工被排休,导致其到手工资远远低于此前正常水平。根据多位员工提供的现场视频,17号下午,环智厂区门口出现员工聚集情形,要求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N+1赔偿金额。 TCL中环是光伏硅片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公司光伏单晶产能提升至190GW,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62GW,同比增长18.3%,硅片综合市占率23.5%,居于行业第一。 今年以来,因供需出现阶段性失衡,光伏产业逐渐进入周期底部。从硅片厂披露的中报来看,由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主产业链产品价格承压,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越卖越亏”情形,开工普遍降到低负荷。 不过,在今年8月之前,TCL中环仍维持较高开工率,根据硅业分会报告,连续多周出现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维持在55%和95%的情形。其中较高开工率的是TCL中环。 这一情况也得到公司员工的证实。据他们对财联社记者透露,从今年二月份开始到沈总(沈浩平)离职的这段时间,厂里一直都是接近满产状态。在他们看来,虽然光伏行情有变化,但新任管理层的改革已经直接影响到不能保障他们的正常收入。 上海杉达学院知识产权法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贾斯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如果TCL中环安排员工长时间排休,导致员工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被视为未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员工有权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据法律规定要求经济补偿。 他认为,由于公司长期下调生产开工率,导致员工工作时间大幅减少,工资收入对应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为员工提供正常的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员工要求经济补偿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员工也需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公司行为确实影响了其工作条件和工资收入。 新CEO待解周期下行困局 TCL中环的转折发生在今年8月。8月2日,TCL中环宣布,因工作需要和个人精力考虑,沈浩平先生申请辞去公司CEO职务。到今年9月30日,公司披露公告,接替其CEO职务的,是同样在TCL中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80后”总裁王彦军。 简历显示,王彦军任中环领先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曾任公司SVP(高级副总裁)等职务。另有公开资料显示,王彦军于2006年就加入了TCL中环旗下的天津环欧公司,是沈浩平一手带出的“徒弟”。 但从经营策略来看,王彦军在上任后,一改沈浩平从前经营策略,首先措施就是下调开工率。根据硅业分会上周发布统计,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维持在55%和50%。据产业链人士透露,在今年8月下旬,中环的开工率还保持在70%左右。 事实上,调整开工率,已经成为TCL中环等光伏厂当下应对产业周期不得已的选择。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近期参加央视《对话》栏目中也坦言称,“TCL中环的业绩是进入光伏产业以来最差的一年,即使在上一轮周期,中环也没有出现过半年度亏损。” 他认为,之所以目前行业卖的越多亏的越多,是因为市场体系发生了扭曲甚至是崩溃,大家都在亏钱,这是一个非正常的市场现象,不可持续。 作为TCL董事长,他回顾面板行业的调整经历时谈到,“一方面是兼并重组,让部分企业战略性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行业自律,企业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来规避非理性的竞争,最终让产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稳定下来。” 但这也导致,在TCL中环,即使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也能感受到变更CEO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营策略下,被安排调休的一线员工首当其冲。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开工不足导致薪资过低,员工福利被取消,最终引发了这场员工集中要求N+1赔偿后离职的局面。 业内预计硅片环节还将继续降低开工率 作为硅片龙头,TCL中环的经营压力也在显现。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TCL中环实现营业总收入162.13亿元,同比下降53.54%;归母净利润亏损30.64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5.36亿元。 其中,硅片业务实现营收104.32亿元,同比降幅超过六成,在总营收的比重为64.34%。该业务毛利率大幅下滑34.13个百分点,仅为-9.25%。 对于当前产业链出现非理性低价,硅片是较早进行“抱团自救”的环节。今年8月27日,TCL中环和另一家硅片龙头隆基绿能同日宣布调价,隆基硅片产品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与此同时,其余二三线硅片厂商也跟进调价。 据产业链人士反馈,由于终端需求有限,硅片与下游电池组件对价格涨跌进行激烈博弈,在供需关系尚未显著改善的情况下,调价面临较大挑战。 与此同时,硅片的排产情况出现较大分歧。根据硅业分会在10月10日披露的企业排产统计,10月国内硅片产量预计在46-48GW,随着四季度需求旺季的来临,硅片生产企业有明显生产复苏的迹象。 但最新报告显示,在库存压力下,硅片上调开工率缺少支撑。根据SMM于10月18日发布的消息,目前硅片库存仍在47亿片左右,而节前库存高点时更是超过50亿片库存;infolink也认为,当前库存水平约落在50亿片附近,在市场需求低迷下,企业持续面临艰难的出货状况。 有产业链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硅片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减产压力。当前硅片价格在清库压力下,虽然企业不愿意继续下调开工,但如果价格持续松动下降,那么只能通过进一步降低开工率来实现维稳。

  • 沪硅产业: 硅片下游客户仍在去库存

    今年上半年,受行业周期下行等因素影响,沪硅产业营业、净利润均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沪硅产业毛利率为-10.91%,同比下降31.6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9.32%,较上年同期下降40.61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毛利率是否有所改善?”在今日(9月27日)下午举办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人向沪硅产业提问。 对此,沪硅产业财务负责人黄燕表示,该公司近来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ASP下降,后续随着下游客户的持续去库存以及半导体市场的持续回暖,价格应该会逐步回暖,毛利率也会随之得到改善。 对于提高毛利率具体举措,黄燕进一步表示, 最重要的是要持续提高ASP,相信后续随着产业景气度的恢复,价格也会得到调整。同时,其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新工艺。 就硅片市场需求情况,沪硅产业董事、总裁邱慈云表示, 该公司现状与全球趋势整体一致,12寸随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及公司产能的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比较高,出货量同比也有所增加。 “不过,中小尺寸产品还未完全复苏,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恢复还需等待。” 沪硅产业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及其他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中,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信越化学、SUMCO、环球晶圆、Siltronic和SK Siltron这前五大硅片厂商合计占有90%的市场份额。 谈及大硅片技术与上述五大硅片厂商的差距时,邱慈云表示,沪硅产业目前已经能满足客户的大部分产品需求,与前述厂商的差距主要在于生产经验和客户资源上的积累。 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有所改善,但复苏慢于预期,全球硅片整体出货量也仍然呈现同比下降态势。其中,全球300mm硅片出货量自第二季度起开始出现回升,但200mm及以下尺寸硅片需求仍然低迷。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向沪硅产业提问:“目前贵公司的下游客户消化库存是否已经结束?” 邱慈云对此表示,目前客户端与公司自身的库存消化都在持续进行中。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下游客户库存调整、硅片价格下降等背景下,公司选择逆势扩产硅片产能。 今年6月12日,沪硅产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启动建设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项目建成后,公司300mm硅片产能预计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60万片/月,达到120万片/月。

  • 三安光电衬底厂已点亮通线!碳化硅产业链加速进击8英寸 多家厂商透露新进展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持续向大尺寸化方向演进,8英寸碳化硅产业链也是利好频传。日前,三安光电(600703.SH)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重庆三安项目(系8英寸碳化硅衬底配套工厂)已实现衬底厂的点亮通线;碳化硅衬底厂商天岳先进(688234.SH)证券部人士也表示,8英寸导电型已经形成规模化并进入量产阶段,产品在持续交付。 天岳先进董事长宗艳民在今日举行的业绩会上回答财联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晶圆越大,带来的成本优化能有效控制碳化硅器件成本。未来几年内,随着技术进步,8英寸碳化硅将逐步起量。” 市场分析认为,基于降本和长期视角,8英寸晶圆将有助于碳化硅器件在更多应用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动碳化硅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8英寸热度不减 多家厂商披露新进展 因成本优势和应用需求前景被看好,8英寸碳化硅布局热度不减。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家厂商正在投资建设8英寸SiC晶圆厂。近期,英飞凌、晶升股份(688478.SH)等产业链公司亦纷纷披露碳化硅项目最新进展。 在近期举办的elexcon2024 深圳国际电子展上,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刘伟透露,“我们有两个8英寸碳化硅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奥地利菲拉赫和马来西亚居林。菲拉赫的晶圆良率达到甚至超过150mm(6英寸),计划在质量验证通过后的三年内全面过渡到200mm(8英寸)产能;居林工厂最快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推出基于200mm的产品。” 衬底方面,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三安光电证券部获悉,湖南三安的全资子公司重庆三安是匹配生产8英寸碳化硅衬底供应给安意法。其工作人员表示,重庆三安项目已经通线,设备开始运转了,但该厂的体量要等对应的芯片和外延厂也通线才会放大量。 谈及后续扩产,三安光电前述工作人员透露,“湖南那边我们6英寸已经不再扩产,后续都扩8英寸。” 此外,天岳先进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宗艳民表示,公司将计划进一步扩展临港工厂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公司在8英寸产品上的产销会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天岳先进H1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12亿元、1.02亿元,同比增长108%、241%。问及8英寸相关产品量产的业绩贡献,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这个是有一部分原因在的,包括我们上海临港工厂整个的产能规划也是在稳步提升。” 在今日举行的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天岳先进方面提到,业绩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是终端应用领域对高品质车规级碳化硅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半年报显示,公司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能力持续增加。 设备方面,晶升股份首批8英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已于今年7月在重庆完成交付;宇晶股份(002943.SZ)目前应用于8英寸碳化硅衬底切割与抛光设备已经在市场销售。 降本效应显著 市场份额望快速增长 宗艳民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市场主要还以6英寸晶圆为主。碳化硅晶圆向8英寸发展,这个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规律。” TrendForce集邦咨询此前数据显示,8英寸的产品市占率不到2%,并预测2026年市场份额将成长到15%左右。 从4、6英寸到8英寸,一位业内人士在谈及产品优势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成本上会有所下降。而良率和技术提升、规模化效应等将推动碳化硅衬底成本的下降。 据SiC衬底制造商天科合达测算,从4英寸升级到6英寸预计可将单位成本降低50%;从6英寸到8英寸成本预计还能再降低35%。 “碳化硅需求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碳化硅功率器件将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通信基站、光伏逆变器、高频通讯系统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CINNO Research 资深分析师王菁则表示。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风光储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已显著推动了碳化硅需求的增长,业内厂商受益。今年上半年,三安光电、晶升股份等企业的碳化硅相关业务板块为业绩提供了重要增量。 不过,目前碳化硅产品进阶之路尚存阻力。刘伟表示,从行业报告和实际市场需求来看,碳化硅发展势头迅猛。但在这背后,因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差异,碳化硅产品在设计层面面临成本、可靠性、鲁棒性等方面挑战,比如短路耐受能力、工作结温高温耐受力、恶劣环境及动态负载工况下鲁棒性。 王菁也提到,从6英寸到8英寸,成本优化的路径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设备优化、工艺改善来实现。 目前,国内碳化硅衬底和外延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8英寸SiC衬底与国际企业相比,良率和成本控制仍有待提高。同时,国内碳化硅产能释放较大,存在供过于求的风险,王菁分析称。

  • 沙特ACWA Power签署25.8亿美元融资协议 推进三大光伏项目开发

    沙特公用事业开发商ACWA Power宣布与多家银行组成的财团签署了总价值97亿里亚尔(约合25.8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用于开发三个大型太阳能项目。 这些项目分别位于麦加省和卡西姆省的Haden、Muwyah和Al-Khushaybi地区,预计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500兆瓦(5.5吉瓦),其中包括两个2000兆瓦的项目和一个1500兆瓦的项目。 此次融资协议的融资方包括Buraiq Renewable Energy Co.、Moya Renewable Energy Co.和Nabah Renewable Energy Co.,这些公司由ACWA Power、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子公司Badeel以及沙特阿美电力公司共同持有。ACWA Power和Badeel在每个项目公司中分别持有35.1%和34.9%的股份。 沙特政府计划在本十年末实现130吉瓦的绿色能源产能目标,正大力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履行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目标是在2030年前至少5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参与此次融资的银行包括沙特弗兰西银行(Banque Saudi Fransi)、阿联酋国民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汇丰银行、瑞穗银行、利雅得银行、沙特国民银行和渣打银行等。融资期限为27.3年,ACWA Power的担保仅限于股权过桥贷款和备用股权。 ACWA Power作为沙特证交所主要上市公司,是推动沙特绿色能源计划的关键力量,并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瞄准高增长经济体。该公司计划筹集71.2亿美元资金,以支持其2023年批准的新增长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业务规模的三倍增长。 今年8月,ACWA Power公布的上半年净利润为9.2679亿里亚尔,同比增长35.46%,公司将其归因于收入增长、股权投资收益增加以及财务收入提高。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 隆基绿能:预计硅片价格已见底 未来只会上涨不会下降

    受产业链价格大幅走低影响,隆基绿能(601012.SH)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在今日举行的隆基绿能中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考虑到目前行业普遍处于现金成本亏损的情况,未来硅片的价格只会上涨,不会降价。 隆基绿能上半年硅片出货量44.44GW,对外销售21.96GW。根据此前消息,公司已于8月29日正式调整硅片价格,各规格产品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同一时间,TCL中环(002129.SZ)等硅片企业跟进上调硅片价格。 光伏降价潮已经历时近一年,在硅片环节,产品价格降幅已经超过60%。作为硅片龙头,隆基绿能上半年开工率一直在相对较低水平。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对投资者表示,硅片生产的基本原则是不能亏现金。上半年,上游硅料和硅片的价格都在持续下降,等到采购硅料生产成硅片时,会产生不少亏损,因此减产是最合适的策略。 对于下半年行情,隆基绿能在业绩会上释放多重积极信号。钟宝申表示,目前公司已经稳定了产能,自供方面实现100%,委外加工的电池也是硅片自供,同时还能进行外售,下半年生产情况会有显著提升。 此轮硅片上调价格,下游市场反应不一,而涨价是否具有持续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钟宝申认为,未来的价格只会向上,不会向下。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充分竞争,目前上游原料价格企稳,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继续跌价的空间基本没有。 有投资者继续追问,之后是否会出现可以明确预测价格走势的拐点。对此,钟宝申表示难以判断,并表示这与行业供需、企业对竞争环境判断,以及行业政策调整有关。他认为,各环节目前都面临持续经营压力,价格预计会上涨,但继续调整的时点仍然不清晰。 需要注意的是,从硅片产能整体规模看,目前仍然未看到明显出清迹象。有投资者担心,硅片价格上涨后,盈利能力改善,原先下调的开工率转而恢复生产,供给端又会进入新一轮竞争博弈中。 就现阶段而言,钟宝申表示,各个企业目前的生产规模不会因为提价而增加,停产的企业也没有提高开工的动力,小幅的上涨不足以支撑其开工赚取利润。“此次硅片提价前,硅片企业不愿意生产,生产越多亏损越多。” 光伏行业加快产能出清已经是共识,但从产业链价格表现看,供需错配压力仍然持续,业内寄望于头部企业加快重组整合,以此实现产能调整。今年8月,通威股份(600438.SH)宣布拟控股另一家电池片头部企业润阳股份。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问及隆基绿能是否有收购计划。钟宝申表示,公司目前没有清晰计划,与合作伙伴更多的是在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一起提升竞争力。 在组件环节,公司上半年实现出货量31.34GW,根据各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公司组件出货量居行业第四。对于HPBC2.0产能建设进展,钟宝申表示,目前已有1.5GW的年产能,明年一季度将达到20GW。从市场售价来看,HPBC2.0的毛利率有机会比TOPCon产品高出10%左右。 隆基绿能目前在手HPBC2.0产品订单(Hi-MO9组件)已经有1.6GW,预计将在明年交付。公司管理层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截至8月底,Hi-MO9组件订单较7月初的数据有所增加,而且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取得了明显进展,除了欧洲市场,公司已经新增中国、亚太、中东非、拉美市场的BC组件订单。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 供给端竞争加剧 “硅片新秀”双良节能上半年亏损超10亿元

    短暂享受到布局光伏硅片制造带来的红利后,双良节能(600481.SH)又迅速面临产业下行周期的考验。 据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超过12亿元,其中二季度亏损9.63亿元,创下近五年最大单季亏损。 双良节能于2021年开始布局硅片业务,硅片产能持续扩大。2023年,公司40GW单晶硅项目产能逐步放量,三期产能进入产能爬坡后,产能规模居于行业前列。 但扩大的产能,面对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下行,反而开始拖累业绩。中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9.79亿元,同比减少42.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7亿元。去年同期实现盈利6.18亿元。 对于出现亏损的原因,公司解释称,光伏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光伏全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使得单晶硅业务毛利大幅下降及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导致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转为负值。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受供给端竞争压力加剧和库存压力,硅片价格在二季度加快下跌,上半年整体降幅超过40%。公司H1资产减值损失6.75亿元,主要系光伏存货计提跌价所致。 财务数据方面,截至6月底,公司总资产为303.60亿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0亿元。公司在中报中提到,上半年光伏全产业链亏损,企业现金流压力提升加之融资环境变化,行业调整空间正逐渐显现。 同样是受光伏业务拓展的影响,公司资产负债率在行业内偏高。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负债合计247.46亿元,同比增加50.79%,资产负债率达到81.5%。公司在风险提示中称,若未来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负债水平不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公司将可能出现偿债风险。 不过,在硅片环节,价格在经历前期超跌后已经出现修复迹象,当前正处于激烈的博弈中。据硅业分会本周消息,8月29日隆基正式发货涨价后,刺激本周硅片出货量放大,中环、高景、双良紧随其后,二三线企业目前均已上调报价。 但成交情况并不乐观。根据infolink调研信息,硅片涨价预期引发电池企业的强烈抵触。 硅业分会则在评析中指出,部分电池刚需企业接受了新的价格,硅片企业按照新的订单合约价执行,不接受涨价也不再发货,本周硅片开始少量成交。 本月开始,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开始下调开工率,本周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调整至60%和65%。硅业分会认为,中长期来看,硅片供需格局转好趋势明显,将对本轮涨价产生一定支撑。 双良节能在中报提到,上半年光伏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明显下降,项目终止/中止/延期情况频现。随着老旧产能的加速出清、中小产能的并购以及新产能投产的延期,行业供给侧格局正逐步优化。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 光伏“反内卷”再进一步?硅片龙头携手涨价 但产能返工或限制后续涨势

    两大硅片龙头同一天传出涨价消息。 据悉,隆基绿能对外调整硅片报价,其中N-G10L报价为1.15元/片,N-G12R报价为1.3元/片, 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 8月27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隆基绿能证券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前硅片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为了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因此公司调整了硅片报价。” 同日,TCL中环也宣布硅片涨价,调整后G10N报价为1.15元/片,G12RN报价为1.3元/片,G12N报价为1.5元/片。 TCL中环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情况属实。公司认为价格调整有利于整体行业发展,希望光伏行业走出目前的低价竞争困境。” 截至发稿,上述双方的价格调整情况尚未在官方渠道进行公示。隆基绿能官网硅片报价仍停留在2023年12月26日,TCL中环停留在2023年9月26日。 对于调价消息,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硅片价格往合理价值回归, 此前价格跌落现金成本后,龙头企业通过调低负荷减少供应,从而止住价格下滑。“TCL中环向来跟随隆基绿能,不过这次低价之下维持高负荷,TCL中环比隆基绿能亏得更厉害。” 产业链各环节厂商动向如何 继两大龙头调整硅片价格后,其他厂商是否会跟进?硅料、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厂商的盈利能力能否得到修复? 今日(8月27日),硅料环节厂商大全能源相关工作人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价格主要还得看公司情况和排产情况,(硅片涨价)直接影响暂时没看到,之后还得再分析。” 通威股份表明, 产能出清正在进行中,光伏行业正在好转。 “目前全行业产品报价都在成本价以下。下调负荷理论上价格会反弹,但取决于下调程度和需求的具体情况,目前供需情况仍未有明显改善。” 而对于是否调涨公司产品价格,通威股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公司随行入市,隆基绿能的报价不一定能够反映当前情况。 金刚光伏方面则对《科创板日报》表示:“ 公司硅片主要从TCL中环采购,如果未来硅片价格上行,公司电池片价格也会相应上调。 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处于低位,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均处于低位。” “价格低于成本也需要维持生产,如果减产或停产,设备基础建设、人力成本等花费更高,亏损更大。”就价格走势,该工作人员补充道,“未来价格走势不好评判,无法仅从一次调价中判断,光伏行业发展变化速度太快。” 或存在产能返工现象 硅料、组件企稳止跌 从光伏行业整体趋势来看,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未来所有企业应该同比例下调负荷, 特别是龙头企业应起到调节作用,竞相压价损失大的是高负荷的龙头企业。在各环节优质产能过剩情况下,龙头企业低价竞争可以逼停同行,但很难实现产能出清。” 但吕锦标也进一步表示, 通过下调负荷、减少供应促使价格回弹后,会存在产能返工现象,限制价格进一步回升。 自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光伏厂商业绩普遍下滑。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8亿元到55亿元;TCL中环上半年亏损超30亿元,毛利率为-9.25%,同比下降34.13个百分点。 目前,除了硅片端看见“曙光”后,吕锦标还透露, 硅料端也出现调整迹象。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2024年8月21日的报价,单晶复投料价格为34元/KG,单晶致密料最新价格为32元/KG,N型料价格为38元/KG, 与前一周价格相比,已企稳止跌。 其他环节方面,M10 单晶PERC电池片、G12 单晶PERC电池片、G12 单晶TOPCon电池片报价均止跌,M10 单晶TOPCon电池片报价下滑3.51%,G12R 单晶TOPCon电池片下滑3.45%; 组件、光伏玻璃均全面止跌。 中信建投分析师朱玥认为,当前,光伏板块处于基本面底和盈利底,但近期积极的边际变化正在发生。一方面8月国内项目陆续启动交付,预计9-11月组件排产将持续上升,行业需求端出现边际好转;另一方面,产业链盈利底部愈发明朗,行业供给端改善提速。 从需求端来看,国盛证券分析师杨润思表示,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光伏发电、解决消纳问题。外加集采招标火热,2024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公开定标规模超172GW,较去年同期增长40%。预计下半年招标情况或再创新高,风光大基地带来的装机潜力有望开启新一轮光伏需求周期。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 ,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 硅片龙头打响涨价第一枪!行业此前已开启减产 “内卷”告一段落?

    据报道,日前隆基绿能硅片正式对外报价,其中N-G10L报价为1.15元/片,N-G12R报价为1.3元/片, 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 。 其表示,硅片行业回调价格,旨在通过价格调整推动行业走出低价竞争泥潭,回归健康竞争环境。 至于隆基绿能官网的硅片价格页面,最新报价仍停留在2023年12月26日,至今暂未更新。 官网报价暂停更新的同时,去年至今光伏硅片的价格“厮杀”却没有停下。随着行业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整个硅片环节都陷入了非理性的价格竞争状态,“越卖越亏”甚至成为产业常态。 不可避免地,一线硅片厂商们的半年报都颇为“惨烈”。 例如隆基绿能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8亿元到55亿元;TCL中环上半年亏损超30亿元,毛利率-9.25%,同比下降34.13个百分点。 不过,如今这些硅片龙头企业似乎已开启了减产。 上周硅业分会罕见没有披露两家硅片龙头的开工率。有市场分析认为, 这或与TCL中环开工率大幅下调有关 。而8月15日数据显示,两家一线硅片企业开工率分别维持在55%和95%。 据悉, 目前TCL中环开工率约在75%左右。之前M10L型号的开工生产比较多,终端需求有限,下调开工率是比较正常的行为,预计会在70%左右。 针对光伏硅片环节,集邦咨询指出,从供给侧看, 当前库存消耗困难,头部专业化大厂现阶段的排产策略调整至关重要 。从需求侧看,电池片环节正处于停滞重整出清的阶段,整体采购力度不容乐观,一体化厂商的电池排产缩量明显,原有的硅片外采、代工需求略显疲惫。 值得一提的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在产业发展方面,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 硅片龙头TCL中环上半年亏损 硅片开工率下调

    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昨日晚间披露近年来首份亏损半年报,超30亿元净利润亏损额外界虽有预期,但作为曾经光伏上升周期中典型的“绩优生”,价格低谷时坚持高开工率、追随一体化扩张等风险被验证。 就在本月,有TCL中环“灵魂人物”之称、任职CEO职位17年之久的沈浩平卸任该职务。随后不久,此前长期坚持高开工率的TCL中环开始下调开工率。业内分析认为,一线企业降负荷为行业树立信心,价格在经历短期的抛售阵痛期后,中长期来看市场供需将处于持续向好的趋势,价格也有望逐步止跌。 上半年亏损超过30亿元 最新披露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13亿元,同比下降53.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4亿元。分季度看,公司Q1亏损8.80亿元,Q2亏损21.84亿元,亏损加剧。去年Q4公司亏损27.72亿元。 在影响业绩的原因中,公司坦然提到“新能源电池组件业务板块相对竞争力不足,整体表现落后于同业领先企业,在产业市场价格下行周期,进一步拖累经营业绩。”早前两年,TCL中环加入光伏一体化浪潮中,布局了下游电池和组件业务,但也导致“船大掉头难”的情形,下游产能反而拖累业绩。 今年以来,光伏晶硅全产业链出现供需失衡,价格出现“非理性”下跌,表现在硅片环节,即“越卖越亏”。但与之相悖的是,TCL中环在上半年一直保持较高开工率。根据硅业分会多周披露,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在50%和80%以上。经业内人士确认,高开工率的企业是TCL中环。 高开工率带来的局面是,公司上半年实现了产销两旺。中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光伏单晶产能提升至 190GW,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约 62GW,同比增长 18.3%,硅片综合市占率 23.5%,居于行业第一。 但逆市增产的代价亦已显现。在影响业绩的原因中公司提到,虽仍保持单瓦成本行业领先,但降本不及市场价格下跌速度,上半年材料产品出货62GW,亏损总额加大。 而存货减值也是造成TCL中环亏损的重要原因。在同期披露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存货跌价准备13.66亿元。今年1-6月,公司存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总额-11.09亿元,合同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总额-470.68万元。 另一项造成业绩亏损的重要因素,则是公司参股公司 Maxeon 。2019年,中环出资成为Maxeon第二大股东,并在去年进一步增持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今年5月,中环再计划以总出资金额最高1.975亿美元,将持股比例将由22.39%上升到至少50.1%,以此将Maxeon并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成为TCL中环控股子公司。 一方面,Maxeon可作为TCL中环深度参与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拥有IBC电池-组件系列专利、Topcon电池工艺系列专利、叠瓦组件系列专利。TCL中环认为,本次重组投资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经营发展需要。 但从业绩表现看,收购Maxeon代价较大。仅在2023年,Maxeon 因出现业绩及股价的大幅下跌,公司对与其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确认较大金额减值,对公司 2023 年业绩带来合计 16.9 亿元的负面影响。 今年上半年,Maxeon经营转型较慢,报告期内业绩及股价均大幅下跌,导致公司亏损加剧。 高管变动后首个大动作:下调开工率 值得注意的是,TCL中环刚刚经历人事变动。今年8月2日,TCL中环宣布,因工作需要和个人精力考虑,沈浩平先生申请辞去公司CEO职务。辞职后,沈浩平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各项相关职务。与此同时,公司将由董事长李东生暂代CEO职责,并将依照相关规定完成新任CEO聘任相关流程。 公开资料显示,沈浩平在TCL中环工作40余年,担任CEO已有17年之久,业内将其称为TCL中环“灵魂人物”。对于沈浩平卸任CEO的原因,业内多有猜测,但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中环过去的经营策略已经不适应当下产业周期的变化,内部亟需作出调整。 在沈浩平辞职后,TCL中环的首个“大动作”就是下调硅片开工率。在硅业分会本周发布的单晶硅片周评中,未再披露两家硅片龙头的开工率情况。有市场分析认为,这或与中环开工率大幅下调有关。更上一周(8月15日),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分别维持在55%和95%。 对此,财联社记者向TCL中环方面求证,公司人士未透露实际开工率,但表示目前工厂还是正常生产的状态,在行业里处于较高的开工率。 一位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TCL中环目前的开工率大约在75%左右。之前M10L型号的开工生产比较多,终端需求有限,下调开工率是比较正常的行为,预计会在70%左右。 该人士认为,下调开工率,通过减库存伺机提价也是有可能的。硅业分会也认为,龙头企业率先减产对于稳定中长期产业链各环节仍是积极利好的。目前硅片行业超半数库存集中在一两家企业中,短期内这几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方向。中长期,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快清出,市场价格也有望回归到合理水平。 光储行业目前已经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全球均坚持低碳目标的当下,各国也将光储行业的发展作为其低碳路程上的重中之重,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把握时代机遇?全球光伏行业未来又将是繁花似锦还是荆棘遍地? 在SMM即将于2024.10.09 - 2024.10.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THE EGG召开的 2024 NET ZERO EUROPE 欧洲零碳之路—光伏&储能峰会 中,您将找到答案!在此次大会上,您不仅可以与不同公司的专家和领导讨论光伏的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可以与政府人员共同讨论光伏的发展政策! 点击下图可了解会议详情~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