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1

  • 华民股份获一道新能13.6亿片硅片订单

    8月23日,华民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鸿新新能源于2023年8月22日与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道新能源”)签署了《单晶硅片购销框架合同》,合同约定自2023年9月起至2026年8月止,一道新能源及其关联方计划向鸿新新能源采购单晶硅片合计约13.6亿片。实际销售价格双方采取月度议价方式确定。 根据当前单晶硅片市场价格及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测算,预计合同总金额44亿元。

  • 不到4万元/吨!通威股份“极限”压缩多晶硅生产成本 再投建硅片产能做大一体化

    因硅料价格在上半年大幅下跌,硅料厂商中报业绩普遍遇冷,围绕成本的比拼在下半年将更加激烈。据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的中报披露,其多晶硅生产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以内。 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头部厂商硅料单吨成本约4-6万,而二三线企业成本相对更高。在典型状况下,多晶硅生产综合成本为6.6-7.5万元/吨(不含税)。由于多晶硅盈利空间大幅压缩,行业扩产持续,新一轮产能出清在即。 业绩方面,因多晶硅价格影响,通威股份利润增速上半年出现放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8.56%,扣非后净利润126.20亿元,同比仅微增1.02%。 多晶硅业务是通威股份业绩“压舱石”,2022年占总营收比重超过四成,且在其价格持续高位下,该业务毛利率达到75%。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实现高纯晶硅销量17.77万吨,同比增长64%,国内市占率达到30%左右。 不过,多晶硅量增尚未能弥补价跌的影响。上半年,多晶硅从年初以来最高24.01万元/吨降至最低6.57万元/吨,跌至成本线附近才趋稳。受该影响,通威股份在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46.69亿元,环比下降45.72%。 同业公司亦有此压力。大全能源(688303.SH)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93.24亿元,同比下滑42.93%,净利润为44.26亿元,同比下滑53.53%;新特能源(01799.HK)实现营业收入175.87亿元,同比增长19.51%;归属股东净利润47.59亿元,同比下降15.28%。 通威股份在财报中提到,由于多晶硅产品价格大幅调整,迫使部分落后产能因成本压力停产检修甚至关停,部分在建产能也延期观望。 中报同时披露了电池和组件业务进展。上半年,公司电池实现销量35.87GW(含自用),同比增长65%。效率上,目前TN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25.7%(未叠加SE技术),良率超过98%,产能规模达到25GW。加上双流25GW TNC项目和眉山16GW TNC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TNC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66GW。 组件方面,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组件销量8.96GW。据中报披露,盐城25GW和金堂16GW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面投产,公司组件年产能提升至55GW。 值得一提的是,通威股份终于要对硅片“下手”了。在披露半年报同时,公司宣布了两份投资规划,公司宣布拟在乐山市峨眉山市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项目预计投资金额约100亿元;拟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建设16GW拉棒、切片、电池片项目,项目预计投资金额约100亿元。 两份投资合计达到200亿元。根据计划,两个项目均分期实施,力争2024年底建成投产,2025年底达产。通威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继续强化围绕高纯晶硅、拉棒及切片、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太阳能组件等核心环节为一体的优势产能结构。

  • 隆基、通威等6家光伏企业对72版型矩形硅片尺寸标准化达成共识

    据隆基绿能微信公众号,阿特斯、东方日升、隆基、通威、一道、正泰新能6家光伏企业代表经过全面充分地沟通评估,对72版型采用的矩形硅片191.Xmm标准化尺寸达成了共识:矩形硅片边距:182.2mm*191.6mm,矩形硅片直径:262.5mm。6家光伏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矩形硅片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 以下是具体原文: 关于72版型矩形硅片尺寸标准化的倡议 在光伏行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的中版型组件尺寸(2382x1134mm)进行统一之后,为了进一步解决因矩形硅片尺寸差异导致的产业链硅片供应困难,材料成本增加等困扰,推进矩形硅片尺寸的标准化至关重要。 阿特斯、东方日升、隆基、通威、一道、正泰新能6家光伏企业代表经过全面充分地沟通评估, 对72版型采用的矩形硅片191.Xmm标准化尺寸达成了如下共识: 6家光伏企业共同倡导和推动上述标准化矩形硅片尺寸方案为行业内更多的企业所接受。 联合倡议企业名单 : (排名不分先后,按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原文: 关于72版型矩形硅片尺寸标准化的倡议

  • 龙头涨价见底回弹 多晶硅已连升四周 TCL中环上调硅片价格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开始见底回升,多晶硅价格在连续微涨四周后,硅片企业亦调价积极。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三季度以来多晶硅市场总体呈现产量环比减少,但需求有所增加的情况,预计短期内硅料价格有小幅上涨空间。 近期,光伏产业链上游两大环节均呈现价格回升趋势。在多晶硅环节,其价格在探底至成本线后连续小幅上涨,目前致密料成交均价已来到7万元/吨附近。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多晶硅价格已经连续四周价格呈现微涨,且N/P价差进一步扩大。据硅业分会价格公示,本周国内N型料成交均价为8.32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3.48%;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7.04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28%。 在硅片环节,TCL中环(002129.SZ)近日更新硅片报价,其中P型218.2、210、182的价格分别为4.35元、4.2元、3.15元。N型210、182的价格分别为4.32元、3.26元,各规格较前次(7月29日)报价的上涨幅度在0.2-0.27元之间。 一位产业链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多晶硅价格回暖,首先来自下游需求提振,主要硅片厂开工率均接近满产。今年6月,由于专业化厂商在价格剧烈波动下被动减产,开工率下降,造成产量有所减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掌握的企业样本数据统计,今年6月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环比下降3.3%,同比增长27.2%;硅片产量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41.3%。此外,电池片和组件也出现产量环比下降。 不过,在多晶硅价格趋于稳定后,硅片厂在低成本驱动下开工率迅速提升。据硅业分会消息,本月两家一线企业开工率维持在90%和95%。一体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80%-100%之间,其余企业开工率维持在95%-100%之间。 此外,多晶硅7月供应环比减少,也是造成价格回暖的重要原因。据硅业分会统计,当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1.56万吨,环比净减量为5907吨,降幅为4.86%。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晶硅价格略有回升,但考虑到全年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改变,业内预计,近期价格只是底部波动。根据进一步预测,8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调低预期至11.8万-11.9万吨,环比增幅在3%以内,而同期需求预计将在53-55GW左右,故预计8月份多晶硅仍将维持去库存状态,价格延续目前走势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吕锦标预计,今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会有一些回调,但幅度不会很大,整体将保持供应充足的局面,价格将稳定在合理低位。 据了解,下半年仍然有多个多晶硅新增项目投产。根据统计,今年主要有6家主要企业、4家小企业和8家新进入企业。按季度分,全年投产节奏为一季度15万吨,二季度15万吨,三季度65万吨,四季度75万吨。 业内分析认为,由于各环节价格均已在低位区间,对下半年,主要是四季度装机有较大刺激作用,而终端需求被看好也会对目前产业链价格提供支撑。 在电池片环节,根据集邦新能源网统计,从供给端来看,电池片环节依旧维持满产运行;从需求端来看,下游组件企业排产大幅提升,对电池片的采购需求旺盛;M10、G12尺寸电池片供应略显紧张,价格小幅上涨,TOPCon电池片价格暂时维持稳定。随着三季度装机旺季到来,电池片价格有望延续缓增趋势。

  • TCL中环公示最新单晶硅片价格。其中P型218.2、210、182的价格分别为4.35元、4.2元、3.15元。N型210、182的价格分别为4.32元、3.26元。 与最近一次调价(7月29日)相比,P型150微米182硅片价格每片涨0.2元;150微米210硅片价格每片涨0.25元;150微米218.2硅片价格每片涨价0.27元。

  • 高测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7% 光伏切割设备订单翻番

    昨日(8月7日)晚间,高测股份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得益于光伏设备产品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5.21亿元,同比增长88.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4亿元,同比增长201.27%;基本每股收益为2.23元/股,同比增长197.33%。 ▍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增速较快 高测股份主要从事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和切割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硅片制造环节。报告期内,该公司已实现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全覆盖。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高测股份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增速较快。 据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高测股份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共实现收入8.40亿元,同比增长170.67%;而在2022年,该项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778.15%。 产能建设方面, 高测股份正扩大光伏大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报告期内,该公司新拓展了“宜宾(一期)25GW光伏大硅片项目”,同时“建湖(二期)12GW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于2023年三季度投产。 2023年1月-6月,该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达26GW,预计2023年末产能规模将达38GW。 客户方面, 截至目前,高测股份已与通威股份、美科股份、京运通、双良节能、润阳光伏、英发睿能、亿晶光电、华耀光电等光伏企业建立长期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合作关系。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高测股份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44.23%。截至今年6月30日,其该类产品在手订单合计金额为27.70亿元,同比增长135.54%。 不过,该公司表示,由于光伏切割设备类产品订单存在一定执行周期,受客户自身、行业变化等因素影响,或存在部分订单被取消情形。 ▍今年金刚线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 报告期内,高测股份光伏切割耗材实现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111.69%。据了解,该公司切割耗材产品主要为金刚线。 今年7月,高测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今年7月21日,该公司2023年金刚线出货突破3300万公里,已超2022年全年出货量。 毛利率方面,高测股份表示,2023年一季度该公司金刚线毛利率达52.20%,相比2022年金刚线毛利率43.10%,提升9.1个百分点。 目前,该公司金刚线的出货结构仍以36μm、34μm及以下线型为主。其中,34μm及以下线型出货占比70%以上,30μm线型金刚线已在客户端推广验证。 高测股份表示,“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下金刚线的价格处于下行趋势,但基于细线化迭代能力、产品一致性等技术壁垒带来金刚线差异化竞争,金刚线行业毛利率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产能方面,半年报显示, 高测股份“壶关(一期)年产4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预计2023年四季度释放产能;预计2023年年末,该公司金刚线产能规模可达9000万千米以上。 今年上半年,高测股份定增由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张顼全额现金认购,募集资金总额为9.16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发行完成后,张顼持有该公司股权比例由25.34%上升至29.35%。

  • 新突破!TCL中环210硅片出货量突破100GW

    7月20日,在210硅片诞生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TCL中环210硅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TCL中环用4年的时间,描绘了光伏行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光伏行业的创新引领者,TCL中环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初心,关注终端客户需求,立足光伏产业,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助力光伏产业降本增效。 2019年8月,TCL中环首发210大尺寸硅片,率先提出600W 及700W+高功率高效率组件,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造方式创新,推动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引领光伏行业加速进入6.0、7.0及N型高效时代。目前,TCL中环210硅片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先进产能加速提升,至23年末TCL中环硅片产能将达180GW,实现产量、销量的双突破。 210大尺寸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目前600W+生态联盟厂商已近百家。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N型产品市场占比将超20%,2025年将超50%,光伏N型产业链正进一步完善。大尺寸、薄片化、N型已成为光伏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TCL中环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和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倡导并协同合作伙伴加速薄片及超薄片研发与应用,实现N型T-110μmG12硅片量产,为客户提供光伏硅片Total Solution。同时,基于成熟的技术积淀和Know-how积累,依托工业4.0生产体系支撑,在标准化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定式,开发“Deep Blue”+AI模型,提升柔性制造能力,实现大规模的工艺配方自由切换,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与良率,“210+N”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推动硅片环节降本的同时,助力产业链成本的持续降低,加速光伏产业进入N时代。 “协众力、共创新、图破立”,100GW是里程碑,更是新的起点。TCL中环将继续秉承“集约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联合创新”理念,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打造210生态圈,持续推进光伏行业降本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劲动力,为全球减碳注入光伏力量。 Tips: 100GW硅片加工成光伏组件,预计每年可以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50亿度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454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2.9亿棵,约等于21个大兴安岭。

  • 时创能源拟斥资15亿投建年产4GW硅片和4GW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

    7月13日晚,时创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4GW硅片(切片)和4GW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项目。 时创能源拟租赁江苏苏控光伏开发有限公司的溧阳高新区光伏产业园,项目地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高新区焦尾琴大道以东史侯大道以北。项目总投资金额150278.24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07777.34万元,包括设备购置支出104783.52万元,预备费2993.81万元;项目铺底流动资金42500.90万元。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8个月。 时创能源表示,本次投资项目的实施尚需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项目备案、环评等前置审批手续。

  • TCL中环、隆基接连下调硅片报价 多家企业拟大幅提产 价格触底之路仍未休?【SMM热点】

    SMM 7月11日讯:7月9日,TCL中环发布月度最新单晶硅片价格,其中218.2、210、182尺寸的150m厚度P型硅片价格分别为4.07元/片,3.77元/片,2.85元/片,较6月1日的价格下跌明显,分别下跌29.58%,29.53%以及25%;210、182尺寸的130m厚度N型硅片价格分别为3.84元/片、2.9元/片,较6月1日分别下跌29.54%以及24.48%;210、182尺寸的110m厚度N型硅片价格分别为3.69元/片和2.79元/片,较6月1日分别下跌29.45%以及25%。 6月30日,隆基绿能也曾发布其6月底的单晶硅片报价,其“单晶硅片P型M10 150μm厚度”价格由5月29日的4.36元人民币下调至2.93元,降幅达32.8%。 两大光伏硅片龙头企业陆续下调硅片价格,甚至如今的报价相较5月报价已经接近“腰斩”的程度,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自然与市场供过于求有直接关系。据SMM此前调研显示,硅片价格“崩塌”主要是前期硅片企业在利润充足背景下,硅片企业开足马力生产,致使硅片库存持续累增至高位导致。5月硅片库存顶峰时期一度高达18-19亿片,同时由于硅片剥夺行业较大利润导致电池片成本压力颇大,在下游企业压价以及库存压力下,硅片企业开始降价抛售,部分二三线企业甚至率先主动降价,硅片市场价格随即“崩塌”。 不过之后,随着成本端硅料价格跌至部分生产企业成本线,加之硅片库存有所好转,硅片价格自6月20日之后逐渐趋稳,据SMM现货报价显示,7月初 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 报价甚至一度小幅反弹,上涨0.07元/片,随后走势整体维稳,截止7月10日, 单晶硅片M10-182mm(150μm) 报2.7~2.93元/片,均价报2.82元/片。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订购查看SMM现货历史价格 而其原料端多晶硅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多晶硅致密料 如今的跌幅也较此前明显收窄,截止7月10日, 多晶硅致密料 现货报价暂稳于58~67元/千克,均价报62.5元/千克。 由此可见,此前“跌跌不休”的硅料和硅片市场近期均出现了“止跌”的迹象,具体来看,据SMM分析,硅片市场因前期硅片价格的崩塌亦导致硅片利润的急剧减少,行业利润降至0.1元/片附近。随着市场情绪转淡,硅片企业对硅料压价心态亦减弱。拉晶企业甚至期望通过硅料价格的“止跌”来换得硅片市场的信心。 而硅料市场,因其此前价格的不断下跌,导致多晶硅价格逼近企业成本线附近,以近期最低58元/千克计算,已经越过部分二三线企业的完全成本线,成本的“岌岌可危”对硅料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此外,考虑到上游各级市场对上游价格有自身的认知,随着硅料价格逐渐降至市场心理价位,下游各级采购动作开始加大,结合部分上游企业的检修、减产等情况,硅料、硅片库存开始下滑,库存压力的减少也给予生产企业一定信心。因此,在上述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硅料、硅片价格逐步企稳。 对于硅片后市走势的预期, SMM认为,考虑到7月多个一线企业有显著提产计划,行业供应增幅将达到20%左右,硅片重新面临库存累计风险,届时价格有继续走跌的可能。对于8-9月份,SMM认为硅片企业将在成本线附近震荡运行,9月份随着大批topcon电池片爬产的完成,将对硅片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在随后四季度的年底提前采购中,硅片价格或将随硅料价格出现小幅反弹,至年末后进行走跌。

  • 硅料降价利润向下游让渡 协鑫集成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最高增三倍

    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利润进入重新分配阶段。协鑫集成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同比最高增长三倍。财联社记者从公司人士获悉,芜湖TOPCon电池片基地一期10GW预计本月投产,优先供给合肥组件大基地,弥补电池环节产能缺口。 协鑫集成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3亿元至58.7亿元,同比增长89.35%至109.7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160.57%-219.89%,扣非后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达到277.17%-305.14%。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充分把握市场爆发机遇,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连续中标入围国央企组件采购项目,订单充足,公司组件销售量和营业收入同步大幅提升。 协鑫集成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组件环节,截至去年末,合肥组件基地 15GW 全面达产。公司产能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预计今年底组件自主产能超过30GW。公司日前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今年二季度光伏组件生产销售情况持续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目前订单储备充裕。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价格大幅波动,至6月底,其最低点触及6万元/吨,逼近不少硅料企业的成本线,较年初20元/吨以上降幅超过70%,硅片环节价格同样大幅下挫。业内分析认为,在生产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后,电池和组件环节毛利率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今年2月,协鑫集成20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片制造(一期10GW)开工,发力N型一体化布局。财联社记者从公司人士获悉,芜湖20GW TOPCon高效电池片基地一期10GW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紧张的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预计于今年7月底实现投产。根据规划,芜湖电池项目投产后优先供给合肥组件大基地,弥补电池环节产能缺口,增厚公司整体经营利润。 此外,阜宁12GW高效组件项目预计于2023年10月底前竣工投产。今年5月,公司称已完成210单双玻TOPCon全部认证及测试并已完成182TOPCon SMBB单双玻全部认证。2023年,公司将适时全面导入TOPCon组件产品。 协鑫集成不仅向上游延伸,在光储一体化的趋势下,公司在今年5月发布多款储能新品,明确光伏+储能布局。根据最新披露调整后的定增计划,公司拟募资总额为不超57.99亿元,用于芜湖协鑫20GW(二期10GW)高效电池片项目、晟颢新能源发展(徐州)有限公司年产10GWh智慧储能系统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