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51

  • 沪硅产业2024年预亏至高10亿元 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建设中

    1月17日晚间,沪硅产业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 根据业绩预告,沪硅产业2024年实现净利润预计为-10亿元至-8.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2.8亿元至-10.7亿元。 对于业绩变化,沪硅产业表示,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显著增长19%至超过6200亿美元,但市场复苏从下游向上游传导尚需一定周期,加之行业高库存水平,导致半导体硅片市场复苏不及预期,特别是200mm硅片出货面积下降12.1%,整体硅片市场规模缩减5.6%。 沪硅产业进一步解释 ,公司300mm硅片销量随产能提升和市场复苏有较大提升,但单价受市场竞争影响有所下滑 ,且扩产项目前期高投入和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带来的短期成本压力,共同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表现。 “报告期内,公司200mm硅片销量基本持平但单价受市场影响下降较大,加之子公司Okmetic OY和上海新傲科技受市场冲击出现商誉减值,初步预估商誉减值金额约3亿元。” 从行业情况来看,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同比小幅下跌2.5%,其中,300mm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与上年同期相比小幅微涨1.4%,但200mm半导体硅片出货面积同比继续下跌12.1%。同时,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含SOI硅片)市场规模预计为133亿美元,同比下跌约5.6%‌ 但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将带动半导体硅片的需求增加。 据SEMI预测,全球半导体芯片制造产能预计将在2024年增长6%,并在2025年实现7%的增长,达到每月芯片制造产能3370万片的历史新高(折合200mm)。 沪硅产业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及其他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下游客户库存调整、硅片价格下降等背景下,公司选择扩大硅片产能。 报告期内,沪硅产业持续推进多个产品升级及扩产项目,包括上海新昇二期30万片/月300mm硅片产能建设项目、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项目以及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三期)等。 重点项目推进方面,据公司方面介绍, 沪硅产业位于太原和上海两地的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产能升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公司300mm硅片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60万片/月,达到120万片/月。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132亿元,其中太原项目总投资约91亿元,拟建设拉晶产能60万片/月(含重掺)、切磨抛产能20万片/月(含重掺);上海项目总投资41亿元,拟建设切磨抛产能40万片/月。 沪硅产业表示,本次产能升级是响应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公司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抢抓半导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公司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的生产规模,提升公司全球硅片市场占有率与竞争优势。

  • 年产20GW!通威一光伏单晶硅片项目节能报告获批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一则光伏制造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了中威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报送的光伏单晶硅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一期)的节能报告。 文件显示,中威新能源光伏单晶硅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西航港大道南延线,项目总投资7亿元,将新建光伏单晶硅片生产线,年产20吉瓦单晶硅片(182毫米×210毫米)。项目租用原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已建的生产车间,将原A1电池车间改造为A1切片车间;新建C1食堂1座,租用改造和新建总建筑面积67065.14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2570.76平方米,租用改造建筑面积64494.38平方米);购置安装开槽机、自动粘棒线、切片机、脱胶机、插片清洗一体机等工艺设备。项目建设工期为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 公开资料显示,中威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注册资本为80000万人民币,法人代表为郭宽新,经营范围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等。该公司由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100%控股。

  • 有研硅:今年8英寸硅片产能将实现25万片/月 未来瞄准12英寸硅片新产能建设

    ▍本期企业 有研硅 ▍企业简介 有研硅主要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半导体硅抛光片、刻蚀设备用硅材料、半导体区熔硅单晶等,用于分立器件、功率器件、集成电路、刻蚀设备用硅部件等的制造,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企业亮点 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6英寸、8英寸硅片的产业化,率先实现12英寸工艺的技术研发,有力支持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盈利模式 公司通过向下游芯片制造企业销售半导体硅片、向下游刻蚀设备部件制造企业,销售刻蚀设备用硅单晶等产品,实现收入和利润。 《科创板日报》1月6日讯(记者 吴旭光) 近日,有研硅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在该公司北京总部召开。 本次股东会采取现场投票、网络投票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向参股公司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备案登记的议案》等。 根据会议议案,公司拟与关联方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研”)向参股公司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有研艾斯”)以每一元注册资本1.02元的价格增资合计7.6亿元。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山东有研艾斯增资3.8亿元,其中3.71亿元计入注册资本,909.92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山东有研艾斯28.11%的股权。 有研硅作为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稳定量产8英寸半导体硅抛光片并生产区熔硅单晶的企业, 有研硅此番对外投资12英寸半导体抛光片,亦为加码主业。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制程和工艺的发展,硅片趋向大尺寸化,12英寸大硅片已成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主流产品。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12英寸半导体抛光片布局方面,除了有研硅之外,还包括沪硅产业、中环股份、西安奕斯伟等少数企业,通过自建产线的方式,实现了12英寸半导体硅片的批量化生产能力。 但 与后几者不同,有研硅此番选择对外投资参股的方式,加码公司在12英寸半导体抛光片产线产能建设。 谈及12英寸硅片的投资规划时,公司相关负责人士表示,12英寸硅片项目投资大、技术难度大、市场验证周期长,实现良好的经济回报周期长。 通过参股山东有研艾斯,布局12英寸硅片产业,不仅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加快发展速度、追赶国内外同行,还可以为12英寸项目争取更多时间,做好技术、产品开发等,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业绩表现方面,2023年-2024年9月,山东有研艾斯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和-6144.52万元,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有研硅表示,主要原因是12英寸硅片产线投资强度较大,仅次于晶圆厂,目前山东有研艾斯已有10万片/月产能达产,固定资产折旧较高;公司产品仍处于验证阶段,产品推广和产能提升仍需要一段时间。 “12英寸硅片下游客户认证壁垒较高,作为12英寸硅片产品的市场重要参与者,认证需要经历供应商准入、测试片认证、正片认证等多个阶段,才能取得量产订单,认证周期一般要持续两年左右。”有研硅方面进一步补充说道。 公司董秘办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参股子公司山东有研艾斯产能的不断释放,公司也不排除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收购前者的可能。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山东有研艾斯建设正按计划推进,之后会根据市场拓展情况不断进行产能扩充,最终实现30万片/月的产能目标。 有研硅在布局12英寸抛光片新产能建设同时,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充8英寸硅片产能、完善产品结构。 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 目前公司8英寸抛光片稼动率比较好,市场需求仍在持续释放。 该董秘办人士进一步表示,公司在8英寸抛光片产品收入方面,营业收入来自于国内。目前看,国内市场随着车规级、电子消费品等市场需求稳定,公司2024年全年出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此外, 在8英寸硅片募投项目进展方面,公司用于集成电路用8英寸硅片扩产项目按计划进行,在2024年年底完成投产基础上,2025年陆续进行产能释放,预计2025年全年8英寸硅片产能将实现25万片/月左右的突破。 具体在产异化产品布局方面,现阶段,公司快速研发了8英寸MCZ、低微缺陷、重掺超低阻、超低氧等特色硅片产品,并完成8英寸区熔硅材料的研发,将为公司2025年的业绩释放,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展望未来,根据SEMI预测,2025年全球8英寸硅片需求将达到700万片/月,12英寸硅片需求达到920万片/月。 对于公司在8英寸硅片与12英寸硅片产能规划侧重点时,前述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虽然说,过去几年全球12英寸硅片保持了很高的出货量,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但我们注意到在12英寸硅片出货量增长的同时,8英寸硅片出货量也保持了相当的增速,市场刚需仍在。短时间内, 不存在12英寸硅片取代8英寸硅片的情况 。

  • 突发!通威&TCL中环达成全球和解

    紫藤知识产权官微消息,近日,Maxeon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就叠瓦技术专利争议达成全球和解。 此次和解不仅体现了两家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分歧时展现出的高度专业精神和合作态度,也向整个光伏产业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即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端是可行且有益的方式。 据悉,2023年6月15日,TCL中环发布公告称,其收到Maxeon通知,因通威股份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 GmbH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Maxeon在欧洲专利号No.EP3522045B1(“叠瓦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此专利是 Maxeon 用于制造 Performance 组件所使用的专有基础性叠瓦电池组件技术。 对此,Maxeon的子公司Maxeon Solar Pte. Ltd.已经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并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Tongwei Solar GmbH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主张权利。 当年6月20日,通威股份对此事做出回应,暂无证据表明公司存在侵犯Maxeon方有关专利的情形,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本次诉讼事项进展,并已聘请德国当地的律师积极应诉,依法主张自身合法权益。

  • 上海合晶:预计硅外延片明年二季度后需求逐步恢复 推进12英寸55纳米CIS外延量

    “面对竞争加剧以及半导体市场周期变化,整体向上回暖, 2025年硅外延片,尤其12英寸,国内市场预计自2025年第二季度后需求逐步稳健恢复。 ”在2024年半年度暨第三季度业绩会说明会上,上海合晶总经理陈建刚如是说。 今年以来,上海合晶业绩表现不佳。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8.45亿元,同比下降21.31%;毛利率降至28.75%;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3.13%至7887.4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2.28%至6935.53万元‌。 业绩会上,陈建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整体半导体市场景气度下行的持续影响,销货数量及单价的降低导致营业收入下滑,以及产能利用率不佳造成的成本上升。但从环比来看,公司第二季度起产销量及获利情况均有所回升, 到三季度末,呈现逐季回暖上升趋势。 对于毛利率的下降,陈建刚表示,其原因主要受到半导体市场景气持续下行,公司的 产品销售数量和单价有所降低,以及产能利用率不佳造成的成本上升 ,公司经营层采取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上海合晶的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常年在80%左右。 对此,陈建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国际客户是公司的基本盘,公司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通讯、办公等领域,公司为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的7家公司、全球前十大功率器件IDM厂中的6家公司供货。” 截至目前,上海合晶主要客户包括华虹宏力、中芯集成、华润微、台积电、力积电、威世半导体、达尔、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 关于未来发展方向, 陈建刚表示,公司8英寸要成为标杆,将12英寸技术导入到8英寸,加大差异化竞争。同时,12英寸要尽快做强做大,并且走进国内市场,加大高端国产化替代。公司将继续全面落实推进本土化发展为主的COST DOWN,降本增效,争取更多订单。 在技术创新方面, 加速推进12英寸N型一体化外延新客户与新产品开发,以及12英寸P型一体化外延示范线建设,全力推进12英寸55纳米CIS外延量产及28纳米P/P-外延研发。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就公司分红事项表示关注。对此,上海合晶董事会秘书、代理财务总监庄子祊表示,公司在2024年中,共计派发2023年现金红利约1.98亿元,利润分配现金分红金额占2023年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0.46%。 “公司2024年全年经营绩效,在获利情况下,董事会一如既往将把获利成果,结合公司经营情况,采取现金分红政策。”庄子祊如是说。

  • 35GW大尺寸N型单晶硅片项目投产!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高邮经济开发区官微获悉,12月20日上午,扬州新鹏能源35GW大尺寸N型太阳能硅片项目竣工投产仪式举行。 据悉,扬州新鹏能源35GW大尺寸N型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是双良集团与新霖飞集团投资合建的新成果。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0亿元,占地约270亩,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大尺寸N型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开票销售80亿元。

  • 2025年1月1日生效!美对华多晶硅、硅片关税提高至50%

    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将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出口的某些钨产品、晶圆以及多晶硅征收高额关税。 其中,太阳能硅片和多晶硅的税率将提高至50%,某些钨产品的税率将提高至25%,关税上调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 另据商务部官网9月14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提高部分中国商品的301关税。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发言人谈到,中方已多次向美方就301关税问题提出严正交涉。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不但不纠正,反而进一步提高对华加征关税,这是错上加错。美方301关税措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不仅严重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也没有解决自身的贸易逆差和产业竞争力问题,还推高了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成本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中方最新发布的《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指出美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乱者”,再次对美方滥用“301条款”表达严重关注。

  • 这家企业美国5GW硅片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

    挪威单晶硅片制造商 NorSun 已正式与美国工程设计和建筑公司 Clayco 签署 EPC(设计采购施工)合同,将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 Tulsa 建设一座年产能达 5GW 的单晶硅片工厂。该项目预计于 2025 年破土动工,计划在 2026 年中期开始商业运营。 NorSun 此前受欧洲的组件库存积压导致的欧洲本土需求不足而关闭了其挪威工厂,随后于今年6月宣布在美国新建硅片工厂,并与塔尔萨市及塔尔萨机场改善信托(TAIT)达成了长期土地租赁协议。此外,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IRA)对使用本土光伏组件的激励政策,NorSun 已获得 Heliene 的多年采购合同,为其在美国生产的硅片奠定了需求保障。 该工厂的建设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近期,美国政府决定将太阳能硅碇和硅片生产纳入《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下的 Section 48D 条款,使其符合投资税收抵免资格,从而进一步推动了 NorSun 的美国扩张计划。

  • TCL中环:硅片实际成交价比行业公告最低价已有2—3分/W抬升

    近日,TCL中环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活动中,TCL中环介绍,2024年,光伏行业竞争环境加速恶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虽然9月初之后价格企稳并形成回升趋势,但第三季度仍处于价格与成本倒挂水平,受此影响,TCL中环新能源业务经营业绩均大幅下滑,给经营带来压力。 不过,TCL中环表示,全球新能源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本轮光伏制造产业的优胜弱汰有助于行业长期格局优化和盈利修复,有信心在产业周期底部建立起公司的长远竞争优势。 在被问到硅片行业未来是否会有反内卷的政策动向时,TCL中环回应称,光伏本轮周期复杂性比之前更高。一方面来源于市场预期,今年和明年是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第二,不同区域市场有不同特点,包括中国区、美国区以及欧洲区;最后,最核心的是产能体量也较大。 因此,尤其是在最近一个月,包括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各个层面对于反内卷问题组织过很多会议,已经针对行业发出了一些呼吁,TCL中环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据TCL中环判断,整体来看,行业积极因素在增加。 具体而言,一方面,此前行业找不到方向,但通过交流发现,传统产业里有很多产业是产能供需结构失衡的,大家都能够通过自律的方法,通过企业自我约束来实现即使在供需结构失衡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经营和健康发展,有很多传统产业走过的路可以借鉴。另一方面,过去2—3年,行业参与者通过资本扩张获取企业发展。目前,大家发现通过价格竞争、产能扩张,没有办法让企业在短期或中长期内获取可持续的竞争力。通过行业自律和有效的约定是更有效的方法。 此外,TCL中环指出,硅片环节在协会等层面有过多次沟通,也有很多工具和方法论的沟通和策划。大家在产能限制和价格约束以及其他自律方面都在积极讨论。目前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和方向。行业会更加的理性,并且更加地凸显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竞争力。TCL中环认为,在硅片环节会慢慢的有结果显现。 从整体上来看,TCL中环在8月份的策略也做了改变,包括价格、稼动率与产业协同方面。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在运营角度来说压力尽管还是比较大,但行业协同的方向会在这个节点上更好的体现。 针对硅片价格趋势,TCL中环判断,如果没有行业的协同,价格可能会下降到更低水平,因此,第一步的期望是止稳,第二步是回升。 TCL中环进一步解释,在9、10月份,硅片价格下降的比现在多,目前处于企稳状态,这个月已经回升了一部分,我们先把第一个目标达成,第一步走好,后边会走得越来越顺利。同时参与协同的几家厂商这段时间信心会更足,目前看,已经达到比较好的预期。如果行业不采取上述措施,硅片价格还会继续降低。现在硅片行业的公告价格在1.1—1.15元,硅片实际成交价比最低价已有2—3分/W的抬升。 关于电池组件业务在公司的定位,TCL中环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司的方向不变,还是要把硅片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并适当做一部分组件。同时,组件业务的目的非常清晰。第一,公司有非常好的资源,海外的Maxeon公司带来了欧、美非常好的渠道。第二,尤其是在欧、美,专利是最好的通道和方式,这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适当保持一部分的组件,是公司的匹配性战略。 据介绍,近期,TCL中环在做Maxeon的梳理和供应链的打通,明显能感觉到产能是不够的。因此,目前在整体的路线上,是把国内部分的产能做进一步的升级。从产品技术路线上,公司还会坚持和优化叠瓦产品,保持特殊的通道和路线。同时,公司也会在某些区域和区域客户上,匹配其他的组件产品包括半片、TOPCon。 关于电池,TCL中环认为,公司的优势是BC的技术专利,也会把BC的生态做好。但是,投电池厂可能不是当前最好的选择,更希望跟行业做好协同。 沙特20GW光伏晶体晶片工厂进展也是投资者关注的话题,TCL中环介绍,7月之后,该项目进入密集的实施期。最近的主要工作是与当地政府、股东的协同,和政府做厂房、土地等相关政策的交流,以及抓紧做厂房和工程的设计。整体来看,项目符合进度预期,公司希望在明年一二季度有开工的计划。

  • 融资9亿美元!全球TOP500企业要跨界在美国建硅片工厂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有消息称,康宁公司计划在美国建设太阳能硅片制造工厂。据报道,该厂位于密歇根州中部,预计融资9亿美元,并将获得拜登政府的税收减免。 公开资料显示,康宁公司是材料科学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者之一,1851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州的康宁市,是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领导厂商。康宁官网介绍,其产品涉及光通信、移动消费电子、显示科技、汽车应用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康宁行业领先的产品包括用于移动设备的耐损盖板玻璃;用于先进显示器的精密玻璃;用于现代化通讯网络的光纤、无线通讯技术及连接器解决方案;受信赖的促进药物开发及运输的产品;以及用于汽车及卡车的空气净化科技。

微信二维码今日有色
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

下载app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
public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