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比亚迪在年底前掀起的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将主因归结于“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恰巧此时,钠离子电池计划量产上车的消息频频出现。这一成本更低的动力电池方案,再次迅速成为年末车市的“新风口”。 2023年将成“量产元年” 2023年即将到来,钠离子动力电池也不再要遥遥无期,产业链已进入量产前夕。 12月22日,蜂巢能源透露了钠离子电池最新进展——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原型样件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达到了110Wh/kg;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正在开发中,预计2023年一季度完成设计定型,能量密度为135Wh/kg;2023年第四季度计划完成160Wh/kg 的钠离子电池开发,预计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 就在上述进展曝光前一天,孚能科技宣布收到江铃集团新能源“同意就EV3车型开展钠离子电池前期适配性预研工作”的通知,该应用钠离子产品车型将在2023年上市销售。江铃集团新能源EV3车型即目前市场在售纯电动车易至EV3——小雷达,CLTC续航里程301km。 当月更早些时候,亿纬锂能发布了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硬碳,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 两大动力电池巨头也在未雨绸缪,上个月业内盛传“比亚迪钠电开始进入电池工况测试阶段”等消息,但随后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经向公司确认后,均为不实信息”;宁德时代则已于2021年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定档2023年量产。 2022年7月14日,我国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和《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计划正式下达。该批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中国电子技术标注化研究院归口并组织起草,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2023年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关键之年。”有长期关注动力电池领域的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一些企业都宣布会在明年完成量产上车,但钠离子电池产业距离完善成熟的产业链、市场化、规模化还有很大距离,产业化进程仍需努力推进。 优势与短板同样明显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非常相似,上述人士分析称,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锂资源在全球分布不均且稀少,但钠资源全球广泛分布,成本也就有了优势。“使用安全性高、环保、资源来源广泛、成本低,这些是它的优势。” “在碳酸锂价格为60万元/吨的情况下,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电芯的瓦时成本为0.7-0.75元,而钠电芯的瓦时成本为0.6元,相较磷酸铁锂电芯成本节约20%。”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涂健表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研究所所长刘瑞博士亦认为,与锂电高度相似的产业链以及成本优势,使得钠电池产业从2021年以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 钠离子电池有先天优势,亦有明显短板。 上述人士称,钠离子电池充放电倍率性能出色,可满足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储能、A00级电动车的能量密度要求;但反之,对于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高的产品还无法大规模满足需求。为此,宁德时代已对下一代钠离子提出目标,即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 从孚能科技与江铃集团新能源合作开发的钠电池系统方案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即首款搭载钠离子电池的车型CLTC续航里程仅为301km,这似乎也是现阶段钠离子电池的“最佳表现”。业内普遍认为,钠离子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很像,但后期成本会更有优势,且低温放电性能优于后者。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表示,当下锂资源瓶颈凸显,一定程度制约了锂电发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重新提上议程。而随着硬碳、层状氧化物等钠电的正负极关键技术逐步得到突破,中金认为其应用场景和规模也有望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传统电池厂以及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等均在积极布局钠电池,如振华新材、贝特瑞、元力股份等材料企业也推进研发量产。“我们预期2023年有望成为钠离子产业化的元年,出货量有望达GWh级别,2025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有望超90GWh。”中金研报称。
SMM12月24日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周六已暂停了上海工厂的生产计划,提前执行了之前市场中流传的的计划,即在 12 月的最后一周暂停工厂的大部分工作。文章中显示,特斯拉取消了早班,并告诉其生产力最高的制造中心的所有工人他们可以开始休息了,该公司并没有给出理由。 据了解,该文中所提到的上海超级工厂,在今年7月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之后,当前上海工厂新能源汽车的年生产能力已提升至75万辆,远高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65万辆,为当前特斯拉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 实际上,早在12月中上旬时,市场便有传闻称由于当前新增订单量大幅下滑,特斯拉此前制定了一个减产30%的计划,计划包括特斯拉上海工厂将于12月25日至1月1日期间暂停生产Model Y电动汽车,降低库存水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需求寒冬。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特斯拉较为罕见的推出了多项产品降价让利促销活动,此前10月时,特斯拉先是宣布包括Model 3与Model Y在内的多款车型大幅降价,降价幅度在1.8万元-3.7万元不等,随后又推出4000元保险优惠、免费赠送2万积分、免费90天自动辅助驾驶服务赠送等多种组合福利。考虑到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末停产并非传统惯例,去年12月该工厂一直保持着正常产销运营。也因此,该停产传闻一经披露,结合近期特斯拉在产品定价中较为频繁的或直接或变相的大幅降价促销,一度引发市场对特斯拉后市需求的担忧与猜测。 不过之前的传闻,曾有特斯拉内部工作人员站出来辟谣,称上述消息不属实,当前公司也并不存在类似的停产计划。 关于本次停产进展,SMM也将会持续进行关注。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12月25日讯: 电解液由于轻资产属性,部分企业在新扩建产能时,会选择离客户较近的地点进行建设,并辐射周边300-500公里的客户圈,不过这并非绝对,1000公里以上的远途运输并不少见。距离客户近距离建厂除了能够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电解液运费也是其中一个考量因素。据SMM调研,电解液除了配方繁多,不同距离不同配方的运输方案及运费差别也较大。 使用的容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对空气和水分敏感且保质期短,其含有的溶剂具有易燃特性。故运输需要保持密封,电解液运输时使用不锈钢桶、坦克罐。不锈钢桶规格很多,25公斤、100公斤、100升、200升、1吨等都比较常见。材质上为SUS316L或SUS304。一个坦克罐则能装20多吨不到30吨的电解液。此外也存在槽罐车的使用,在海运中较多。 需要的资质: 电解液属于危化品,需要危化运输资质。 运输条件: 电解液有部分可以在常温下运输,但有部分电解液配方使用的物质对热较为敏感,则需要全程在低温下保存运输,即冷链运输,其保持低温的方式有箱式冷链车,或者使用有夹套的不锈钢桶使用循环水冷却。如果使用冷链运输,则运输成本会高一点。 成本差异: 电解液的运输成本最相关的就是运输点到点所处位置、距离以及是否使用冷链。东部地区物流线路及车辆数量较西部地区更佳一点。故运输单位成本在不同的运输情况下相差非常大。以“元/吨/公里”为单位来衡量,部分成本可以是1.5-2.0元/吨/公里,有些上了冷链的长距离运输运费甚至可以高达1000元/吨/公里。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据媒体报道,近日,东风岚图旗下首款轿车——追光问世,不仅标志着东风岚图产品体系的初步成熟,也成为半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开端。官方资料显示, 东风岚图追光搭载了“行业内首个8系三元电芯”并“通过针刺试验”的半固态电池 ,在超长续航里程和超高补能效率的基础上,具备不冒烟、不漏液、不起火的安全保障。 具体看, 追光搭载的82kW·h动力电池系统是行业首个量产装车的半固态电池,搭配超跑级别的0.22风阻系数和百公里能耗仅15.6kW·h的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实现580km的续航里程 ,满足消费者城市通勤和城际交通的使用需求。与此同时,追光的峰值充电功率达到230kW,最快可以实现10分钟补能230km的续航。 作为东风岚图的重要合作伙伴, 专注于三元软包技术路线的孚能科技为追光的半固态电池提供了电芯和模组,率先量产迭代产品,捕获良机 。早在今年初,孚能科技就曾表示,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30Wh/kg)送样整车厂客户获得了良好反馈。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虽然半固态电池相对于固态电池是过渡性技术,但是半固态电解质中的电解液含量已经大幅减少,活性减弱,所以可以适配性能更强的材料体系。 随着市场的聚焦,半固态电池装车量产愈来愈近,相关领域有布局公司望迎来机遇 。 在技术研发角度来讲, 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采用逐步颠覆策略,液态电解质含量逐步下降,全固态电池是最终形态 。依据电解质分类,锂电池可分为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四大类,其中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三种统称为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不仅研制难度低于全固态,而且能量指标也可以达到400 Wh/kg甚至500Wh/kg。有半固态电池加持的新能源车在能量密度、续航里程等技术指标上明显提升,续航达到1000公里将成为普遍水平。 作为过渡路线,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也曾指出,现有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理论极限。 在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大预期下,为抢占下代新能源市场,全球头部车企、电池企业已先后投入巨资,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开发 。 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中,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孚能科技等已公开表明在半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布局 。在1000km续驶里程的竞赛中,除了蔚来汽车,上汽智己、广汽埃安、高合等也都在积极与固态电池生产商合作,共同推进半固态电池的上车进程。比如,国轩高科的半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配套车型的电池包电量达160kWh,续驶里程超过1000km, 预计年底实现装车,明年批量交付 。 值得留意的是,在清陶、卫蓝、辉能等数十家企业相继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固态电池,且计划在2022年至2023年投入量产的背后,亦离不开材料端的大力支持。 其中, 瑞泰新材今年9月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的研发投入与积累 ,部分产品已作为固态电解质或添加剂进入固态电池客户供应链;7月, 当升科技披露,清陶能源承诺2022年-2025年期间向其采购总量不低于3万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 ;4月, 高镍龙头容百科技公告称,2022-2025年,卫蓝新能源将向公司采购固态锂电正极材料产品不低于3万吨 。 此外, 恩捷股份表示,在半固态电池方面,已与北京卫蓝、溧阳天目先导成立合资公司江苏三合,进行半固态电池隔膜的研发和生产 。“半固态电池需要在隔膜工艺和涂层方面进行调整,隔膜附加值更高,公司的中期目标是2025年占全球隔膜市场份额的50%。”恩捷股份称。
SMM12月24日讯: 11月,中国磷酸铁产量为93,776吨,环比下降2%。 供给端,近期部分老牌磷酸铁企业如天赐新材料、铜陵纳源此前延期的产线于11月正式投产爬坡放量,新势力龙佰集团产线亦有所释放,推动磷酸铁行业可利用产能进一步上行。受近期下游铁锂端需求减弱影响,下游压价情绪较重,原料端成本小幅上升,多种因素影响下,部分磷酸铁企业调整排产计划,产量小幅下降。 而在需求端,11月中上旬时,下游因年末冲量而有所备货,对上游磷酸铁材料总体备采较为积极,至中下旬时,随着终端方面减产传闻喧嚣尘上,后市对磷酸铁锂的需求不确定性大增,磷酸铁锂企业观望情绪渐起,对上游的采购也偏向谨慎,轻库存运行,部分企业采购减量,市场整体需求小幅下滑。而随着后市国补政策对上游提振效应的消退,叠加经济下行、疫情感染行高峰将至等因素影响,预计后市对磷酸铁需求下滑幅度将进一步扩大。 SMM预计12月磷酸铁产量达89,898吨,环比下滑4%。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唐鹏 021-51666749 马睿 021-51595780 杨玥 021-51666856 袁野 021-51595792 靳怡 021-51595796 冯棣生 021-51666714 徐颖 021-51666707 吕彦霖 021-20707875 柳育君 021-20707895
SMM 12月23日讯:本周钴锂市场主要产品现货报价相比于此前“跌跌不休”的态势略有回暖,其中电池级氢氧化锂在也没有继续跟随电池级碳酸锂持续下行,而六氟磷酸锂价格本周也经历了多轮下跌,价格持续维持弱势…….SMM整理了本周钴锂市场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钴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电解钴现货报价在上周短暂持稳之后,本周最后两个交易日小幅下行。截止12月23日, 电解钴 现货报价跌至31.1~34.3万元/吨的范畴,均价报32.7万元/吨,较12月16日跌去1500元/吨,跌幅达0.46%。 SMM调研显示,近期电解钴下游合金厂磁材厂家家需求偏弱。盘面方面,近期盘面价格震荡中有所下行,贸易商多跟随盘面升水报价,大厂报价持稳。但电钴近期仍是价格偏弱运行,市场成交清淡。 硫酸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硫酸钴 现货报价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截止12月23日,硫酸钴现货报价跌至4.9~5.05万元/吨,均价报4.975万元/吨,较12月16日跌去0.175万吨,跌幅达3.34%。 SMM调研显示,在近期硫酸钴报价的持续下跌下,目前市场上或许已有5万以下价格成交的情况。基本面来看,当前硫酸钴需求持续低迷,降价去库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同时,硫酸钴现货报价的持续下行也导致行业悲观情绪较重,SMM预计后市硫酸钴价格将继续下行。 锂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碳酸锂现货报价依旧未能逃离“跌跌不休”的魔咒。截止12月23日,国产 电池级碳酸锂 现货报价跌至53.5~55.7万元/吨,均价报54.6万元/吨,较12月16日跌去9000元/吨,跌幅高达1.6%。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方面,近期大型锂盐厂给出的心理预期价格下调,有少量现货成交,不过仍有部分厂商挺价情绪较强且表示没有库存。 需求方面,下游碳酸锂需求依旧维持弱势,三元和铁锂厂的采购意愿不高,以少量散单成交为主,且成交价和意愿采购价格均有所下调,观望情绪严重。 氢氧化锂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 电池级氢氧化锂 报价持稳,继续维持于54~56.4万元/吨,均价报55.2万元/吨。 据SMM调研显示,当前氢氧化锂市场依旧维持两极分化的局面,一线厂家由于海内外价差大,仍旧以出口为主,二线厂家无法出口,因此以供应内需为主。 国内氢氧化锂产量短期内预期持稳,需求或有所回落,但一线厂家国内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仍然较高,不过受到碳酸锂价格回落的影响,预计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以持稳为主,工业级氢氧化锂价格或继续回落。 六氟磷酸锂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六氟磷酸锂 现货报价本周维持弱势,价格接连下探。截止12月23日, 六氟磷酸锂 现货报价跌至23.8~24.8万元/吨,均价报24.3万元/吨,较12月16日跌去0.55万元/吨,跌幅达2.21%。 》订购查看SMM钴锂产品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对于近期六氟磷酸锂价格弱势运行的原因,SMM调研显示,供应方面,六氟磷酸锂目前产能较为充足,叠加碳酸锂价格缓慢下跌带动六氟成本下降,市场对于六氟价格预期悲观,且需求方面,临近年底,下游电芯厂家多存在去库需求,电解液需求减弱。整体下游采购也较为谨慎,现货报价持续下跌,而成交较为清淡,部分生产厂家甚至存在库存堆积的情况。 对于后市六氟磷酸锂的走势,SMM认为,随着后续六氟磷酸锂产能的释放以及碳酸锂价格的回落,预计六氟磷酸锂价格将进入新一轮的下行阶段,且在供应端产能充足的情况下,六氟磷酸锂后续的走势将与碳酸锂密不可分。 本周锂市场要闻一览: 若说本周锂市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热点,莫过于津巴布韦政府方面发布通知称禁止出口未加工锂,以阻止手工采矿者。对此,SMM围绕该话题展开详细分析了解,据悉,该“禁止出口未进行选矿加工的锂矿石”这一禁令援引于2022年《基本矿物出口管制(未进行选矿加工的锂矿石)法规》,且在此禁令中,任何含锂元素的矿石均符合禁令中的“锂矿石”的标准。 从其实际影响来看,该政策一方面可以阻止手工采矿者的大肆猖獗,另外,还能达到依靠资源端优势,通过建设选矿、冶炼等后段产业,扶持当地产业发展;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防止税收外流的目的。 且需要注意的是,该禁令对于正在进行矿山开发和建造工厂的资源项目暂没有影响,此前中矿资源也在该禁令传出之际回复称并不会影响到公司津巴布韦bikita矿山的精矿出口。 》点击查看详情 此外,广州期货交易所董事长胡政还透露,未来广期所产品聚焦四大板块,其中一个板块便是绿色发展,包括碳排放权、电力等战略储备品种,以及锂、铂、钯、多晶硅、稀土等新能源金属品种。 这已经是广期所年内多次提及要支持锂等期货品种在广期所的上市,此前其还详细阐述过关于计划在今年完成对碳酸锂期货合约规则的设计和交割标准等制度研究,尽快推动挂牌上市。
据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SK On将通过发行新股筹集总额为2.8万亿韩元(合21.7亿美元)的资金,以扩张其电池业务。 SK Innovation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SK On将向SK Innovation出售3,640万股股票,价值2万亿韩元,并向Korea Investment Private Equity等6家韩国私募股权基金出售1,480万股,价值8,243亿韩元。 这些韩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出资规模有可能再增加5,000亿韩元,因为这些投资者此前曾同意在SK On总共投入1.3万亿韩元,而这也得到了SK On董事会的批准。 SK Innovation计划在本月底前进行第一笔1万亿韩元的投资,其余投资将在明年进行。这笔投资将帮助SK On在电气化趋势下加快在全球电池市场扩张。 此前市场普遍猜测,SK On一直在与潜在的长期金融投资者进行谈判,以获得用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前融资的资金。据报道,SK On接洽的投资者包括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 Inc.)和贝莱德(BlackRock Inc.),但谈判破裂了。SK Innovation首席执行官Kim Jun今年早些时候表示,SK On不太可能在2025年之后进行IPO。 SK On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计划通过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实现扭亏为盈。据悉,SK On第三季度销售额为2.19万亿韩元,较前一季度增加9,062亿韩元;营业亏损从3,266亿韩元减少到1,346亿韩元,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销售价格上涨。
12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17年8月26日至2017年9月1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大捷龙3.6L插电混动版汽车,共计711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因动力电池内部故障,可能会发生潜在的源自动力电池内部的起火,进而导致车辆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刷新动力电池管理模块软件,该软件扩大了对动力电池内部故障的监测范围。刷新后若仪表无故障灯亮起,则车辆当前可继续使用。若监测到动力电池有内部故障,则仪表故障灯亮起,充电模式不可用。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对监测出内部故障的车辆免费更换动力电池总成,消除安全隐患。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通过挂号信等方式,通知有关用户此次召回事宜。用户可拨打服务热线:400-650-0118或向授权经销商进行咨询。此外,也可登录网站www.dpac.org.cn、www.recall.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SAMRDPAC),了解更多信息,反映缺陷线索。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大捷龙汽车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