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9362个
来自耀宁科技的消息显示,12月26日,耀宁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河北唐山丰润区顺利举行。 耀宁科技唐山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5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总产能为12GWh单体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占地面积437亩。 资料显示,耀宁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的零部件事业中心,目前已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座舱和智能视觉等业务,在浙江省杭州湾、宁海、金华、山东省邹城等地拥有多家研发及制造基地,客户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路特斯、Smart等中外整车企业。 除了唐山项目,耀宁科技江苏盐城项目也已于本月开工建设。 12月12日,耀宁科技年产12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盐城建湖经济开发区举行。 据悉,耀宁新能源建湖项目总投资约102.3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120亿元,税收3.6亿元。
来自志存锂业的消息显示,12月26日,宜章志存新材料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点火投产仪式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顺利举行。 据悉,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由宜章志存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宜章志存)投资建设,项目占地300余亩,总投资25亿元,建有年产2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年产2万吨LiF生产线、尾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快速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年税收6亿元,为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600余人。 同时,宜章志存将积极与园区内优势企业合作,将碳酸锂产品延伸至LiF、六氟磷酸锂等锂电产品,强化锂电产业链,为推动郴州市电池产业发展和宜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志存锂业的消息显示,12月26日,宜章志存新材料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点火投产仪式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顺利举行。 据悉,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由宜章志存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宜章志存)投资建设,项目占地300余亩,总投资25亿元,建有年产2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年产2万吨LiF生产线、尾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快速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年税收6亿元,为社会解决劳动力就业600余人。 同时,宜章志存将积极与园区内优势企业合作,将碳酸锂产品延伸至LiF、六氟磷酸锂等锂电产品,强化锂电产业链,为推动郴州市电池产业发展和宜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Kolmozerskoye锂矿场许可证拍卖预计在2023年进行 起拍价15.62亿卢布】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地区Kolmozerskoye锂矿权的拍卖将于2023年举行,起拍价为15.62亿卢布。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已签署相关命令。除锂外,该矿床还含有铌、钽和铍。 【订单饱满 锂电隔膜供需明年料维持紧平衡】 隔膜行业龙头恩捷股份日前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蜂巢能源签订《货物供应保证框架协议》,预计2023年度将向蜂巢能源供应总金额不超过19亿元(不含税)的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升及储能市场火热,2022年隔膜出货量大幅提升。展望2023年,隔膜产品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盛新锂能回应津巴布韦政府收紧原锂出口限制:目前没有接到受限的通知】 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政府日前出台通知,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锂矿,以打击一些私自开采锂矿并将其运出该国边境的矿主。根据公告,盛新锂能控股的津巴布韦萨比星矿山设计原矿生产规模90万吨/年,折合锂精矿约20万吨,预计在2022年底建成投产。对于公司控股津巴布韦萨比星矿山是否收到出口限制,盛新锂能相关人士称,目前没有接到受限的通知,还要确认下。同时,该人士透露,公司控股的津巴布韦萨比星矿山其中5个矿区已探明资源量,(按计划)预计2023年一季度开始开采。 【南都电源:今年预计新建5GWh锂电产能】 南都电源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预计新建5GWh锂电产能,截至目前,其中2Gwh已经进入生产调试中,另外3GWh产能基地疫情原因,建设进度有所延期,预计明年上半年前可实现锂电10GWh的产能。 【胜华新材:公司东营厂区30万吨/年电解液装置计划2023年2月上旬投产】 胜华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东营厂区30万吨/年电解液装置12月底竣工,计划2023年2月上旬投产。公司已经与头部锂电池企业开展合作,并签订了电解液供货合同。 【欧洲电动汽车补能成本接近甚至反超燃油车】 由于欧洲电价飙升,电动汽车和燃油车行驶成本差异已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部分电动汽车充电成本已高于燃油车加油成本。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充电时,百英里电费18.4欧元。相比之下,本田思域开同样距离仅需要花费18.31欧元汽油费。如果电动车主只在家里给车辆充电,行驶成本仍比燃油车少,但差距已大大缩小。 相关阅读: 持货商落袋为安 集中抛货加速碳酸锂价格下行【SMM分析】 下游需求走弱 磷酸铁锂出货量减少【SMM分析】 特斯拉上海工厂被爆停产?特斯拉:不完全对【SMM分析】 需求疲软碳酸锂“跌跌不休” 硫酸钴已跌破5万大关!【新能源产业周度观察】 突发!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SMM分析】 电解液的个性可不止是配方多样 运费也有门道【SMM分析】 11月磷酸铁产量达9.37万吨 12月需求下行或将加速【SMM分析】 分布式光伏建设与租赁模式【SMM分析】 禁止锂矿出口?官方回复来了【SMM分析】 供需双弱 锰酸锂是否还有下跌空间?【SMM分析】 锂盐高企下 磷锂铝石能否成为新的原料补充【SMM分析】
据报道,在电动汽车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韩国三大电池巨头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今年的总销售额预计将达到约50万亿韩元(合390亿美元),这将是创纪录的一年。 市场调查机构FnGuide透露,LG新能源今年的营收预计将同比增加41.4%,达到25.2万亿韩元;净利润预计将同比大涨95.3%,达到1.5万亿韩元,首次突破1万亿韩元大关。 三星SDI的营收和净利润预计分别为20.1万亿韩元和1.9万亿韩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8.5%和81.1%。自去年从母公司SK Innovation拆分出来后,SK On今年的营收有望达到6万亿韩元,并实现盈利。 专家表示,在全球制造业走下坡路之际,这三家韩国电池公司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上表现出色。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韩国电池制造商将继续通过全力建立生产设施和合资企业来提振业务,尤其是在美国这个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和全球中心之一。 “此外,由于美国正在推动其《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主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作为美国推动国内制造业复苏的举措之一,《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要求在美国销售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关键清洁技术产品必须在美国生产。 LG新能源通过与通用汽车的电池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在俄亥俄州运营了第一家工厂,并且正在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建设其第二家和第三家工厂。该合资企业最近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25亿美元贷款,为这些工厂的建设提供资金。该公司还计划分别与Stellantis和本田在北美建立电池合资工厂。 三星SDI一直对其海外生产线的扩张计划保持相对低调的态度。但在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通过后,外界猜测三星SDI正在与福特汽车或通用汽车商谈,成立一家电池合资企业。此外,三星SDI还计划与Stellantis投资25亿美元,在2025年年初前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电池合资工厂。 与其他两家公司相比,SK On正在积极投资全球生产设施。SK On上周表示,将从母公司和韩国私募基金手中筹集2.8万亿韩元的资金,以扩大业务规模。 SK On将与现代汽车合作,在2025年前在乔治亚州建设第二家电池工厂。此外,SK On还与福特汽车建立了电池合资企业BlueOval SK,计划在明年初开启其在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的三家电池工厂的运营。
12月22日,睿蓝汽车一纸调价公告将“国补”退场倒计时的紧张感又增加了几分。 该公告指出,因受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及全球原材料大幅上涨影响,睿蓝汽车将于2023年1月1日起调整售价,上涨幅度5000-8000元不等。同时强调,在此之前已签订合同的客户订单,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行业周知,随着2022年进入尾声,运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根据现行的2022年“国补”政策,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在300-400公里之间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9100元;纯电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126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4800元。 于是,为了抢抓最后一波政策红利,在“国补”进入倒计时之际,一众新能源车企们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限时保价促销大战。 据盖世汽车并不完全统计,自11月份以来,累计20多家车企陆续推出了限时保价政策,其中大概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部分车企采用“年前锁单付定金、可享2022年国家补贴”的方式;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打出了类似睿蓝汽车所采取的“年内保价+年后涨价”的组合拳方案。 自掏腰包补差额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排头兵,蔚来汽车早在11月2日便发布了最新的《2022年购车补贴方案》,该方案指出,由于蔚来采取定制化购车模式,从锁单排产到交付上牌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凡购买蔚来ES8/ES6/EC6/ET7/ES7的用户,在2022年12月31日前支付定金并且锁单排产,仍可享受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此外,在2022年9月9日前支付ET5预订金的用户,只要在2023年6月30日(含)之前提车,均可享受2022年国家补贴。 从方案发布的时间和内容来看,蔚来可谓早早就给潜在客户群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彰显了其细致入微的在用户服务理念。 时间来到11月下旬,AITO问界率先发布公告称,在11月20日前下定的用户,因AITO方面原因无法在年底前上牌的,AITO将按照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向用户提供差额补贴。或许是截止时间过早,11月24日,AITO表示将追加1万个国补名额,即日起,前1万名完成支付定金且未发生退款的用户,如因AITO汽车的原因无法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牌,AITO汽车将按国补标准提供差额补贴。 如果说蔚来和问界应对“国补”退出前的补贴方式只是少数车企的投石问路,那么到了11月末12月初,便是一众主流车企大展拳脚、各显其能的黄金时间点。 可以看到,从11月27日到12月3日,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就有长安深蓝、创维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欧拉汽车等近10家车企相继发布了各自的限时保价政策。 整体来看,除了创维汽车和岚图汽车外,各家限时保价方案几乎大相径庭,即只要是在12月31日前下订并支付定金的用户,因提车日期超过可享受补贴的时间,由汽车厂家提供相应的补贴差额。因为,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而创维汽车则宣布,2022年12月31日前下订创维HT-i可享受总价值12237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此日期后下订创维汽车将不再享受。也就是说,年底前下订创维车型的用户,不管能否完整享受到“国补”,但价值万元的创维家电大礼包是妥妥拿下了。不得不说,从家电跨界而来的创维真是“一箭双雕”。 作为东风高端品牌,岚图汽车11月29日宣布,岚图FREE将提供最高30000元的地方财政资金补贴(简称地补),补贴到2022年12月31日截止。据了解,参照国家补贴,地补一般占国补的20%到50%不等,且每个地方财政补贴的政策不同,有的城市有,有的城市没有。由此可见,岚图推出的最高30000元的地补力度着实出圈。 再往后,一汽红旗、长安欧尚、东风日产、天际汽车等纷纷加入了锁单下定享国补的阵营中。其中,天际汽车更是将下定的时间延长到了1月15日。其中原因也不难理解,作为目前已知的最后一个发布保价方案的企业,天际汽车从12月16日发布公告到2023年1月15日前截止,期间恰好1个月时间。 启动“保价+涨价”组合拳 较之鼓动用户年前下定、车企自掏腰包补贴用户的限时保价方式,还有不少车企则采用“年内保价+年后涨价”的组合拳方案。这当中,已经提前完成150万辆年销目标的比亚迪,率先打响了涨价“第一枪”。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关于车型调整的说明,表示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方面表示,此次价格上调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及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致。 在业界看来,比亚迪率先发布涨价通知,一来可以稳住现有的未交付订单,二来可以“以涨逼订”,储备更多的订单。据了解,比亚迪主攻的是10-25万元级别的市场,而这是最为主流的消费市场,今年前11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62.83万辆,同比增长219.38%。目前,比亚迪已手握3个月的订单储备。 次日(11月24日),一张关于吉利汽车价格调整说明的海报在网上流传。据海报内容显示,受国家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出及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因,吉利汽车、几何汽车、睿蓝汽车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 奇怪的是,该说明很快被吉利官方予以否认。那么,结合几何汽车和睿蓝汽车日前的官宣涨价举动来看,或可将其理解为彼时的吉利集团还没有下定决心涨价抑或是通过一波烟雾弹试探消费者对其涨价的反映。 不管吉利如何行动,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比亚迪率先宣布涨价后,一场关于新能源补贴退出的涨价潮已经在暗流涌动。 11月30日,广汽埃安便官宣跟进涨价潮。该司表示将对旗下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3000-8000元不等,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其还强调道,2023年1月1日前已支付排产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随后,哪吒汽车、五菱汽车、东风EV新能源、长安深蓝、几何汽车等车企在12月先后加入涨价队伍中。当然,官宣涨价的同时,各车企也会特别注明:2022年12月31日(含)前签订合同的订单不受调价影响。 在各车企的涨价声明中,“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此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和“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是两大必备理由。 近连来,持续走高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拉动锂电池装车量增长。然而,终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让作为车载动力电池重要原料的锂材料价格一路飙升。据统计,从2020年6月4.1万元/吨的价格洼地,到2022年10月18日53.75万元/吨的价格高位,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上涨超12倍,较去年初上涨超8倍。 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今年龙头企业的锂矿业务净利率在70%左右,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率在8%左右,但整车企业的利润率则仅在5%左右。显然,原材料价格的一路高涨,直接挤压着车企的利润。 因此,在“国补”退出的背景下,除了上述已经官宣的车企,进入2023年,将会有更多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加入涨价阵营中。 不过,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也提醒到,没有补贴后,新能源车企在权衡涨价一事上会有更多考虑,因为一辆车本身的售价并不是按照其成本来定的,还要参照其所处的市场竞争关系。也就是说,明年新能源汽车涨价与否,具体涨多少,还要看市场竞争对手是如何操作的。 三位数超高增速一去不返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失去“国补”再叠加大概率的涨价行为,新能源汽车能否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速度?值得关注。 在分析这个问题前,先简要回顾下运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对产业带来的巨大作用。2009年,我国正式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由此拉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幕。在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下,从2015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估算,从2009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累计达到近1500亿,新能源汽车也成为疫情期间少数逆势增长的行业。 今年11月,在整体汽车产销略显疲态之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场占有率达到33.8%,再创历史新高。 就年底12月的销量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速度是毋庸置疑的。 从上述20多家车企的举动来看,不管是锁单下定享国补的车企,还是“年内保价+年后涨价”的车企,二者虽然操作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同一个:那就是借着“国补”退出前,尽可能使的拿到更多订单。 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车企为了冲击年度销量目标,直接祭出了降价大招。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全系降价,降幅达从1.4万-3.7万元不等,随后还推出了尾款补贴、加快提车周期等政策。紧接着,福特电马就跟进了降价,全系降价幅度2万-2.8万元 ;11月中旬,奔驰EQ系列车型也下调了官方指导价,调价从5万到23.76万元不等。 基于以上,中汽协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预计可实现670万辆,同比增长90.3%。 那么,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又该当如何呢?答案是:很可能要告别高增速时代了。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由此将进入缓增长阶段。而没有新能源的高增速拉动后,整体车市可能将陷入“负增长”。 在分析诸多利弊因素之后,中汽协的预测稍显乐观,2023年新能源汽车预计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不管何种预测,新能源汽车动辄三位数的超高增长态势大概率将会一去不复返。其中原因,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具备一定市场体量;另一方面,今年政策强力刺激以及四季度的“涨价潮”,持续透支明年的消费需求,同时叠加逐渐常态化的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供应链紧张等问题,2023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新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将成定局。
来自“投资东莞”的消息显示,近日,在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两大储能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分别为东莞麻涌赣锋锂电项目和东坑富强储能项目,涉及投资金额约80亿元。 其中,东莞麻涌赣锋锂电项目投资约50亿元,用地面积341.7亩,投资方为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达产后工业产值达110亿元。据悉,该项目将作为储能板块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市场窗口,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磷酸铁锂、半固态电芯、轻型动力电池、户外便携储能电源、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等。 赣锋锂电是赣锋锂业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产品主要包括消费类电池、聚合物小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固态电池五大类20余种,覆盖毫安时至百安时各个级别。 东坑富强储能项目投资30亿元,其中,内资投资20亿人民币,合同外资1.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用地面积约160亩。项目主要从事生产新能源低碳系列产品,包括光伏新能源发电与储能系统、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以及能源管理相关的节能改造减碳装置。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50亿元。 东坑富强储能项目投资方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属外商投资企业,于2005年成立,位于东莞东坑镇,是大型手持式产品加工制造商之一,2021年产值超100亿元。 随着上述两大储能产业项目的签约落地,将进一步推动东莞的电子储能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包括储能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成立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规划到2025年,东莞以储能为重点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今日有色
微信扫一扫关注
掌上有色
掌上有色下载
返回顶部